亳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2_第1页
亳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2_第2页
亳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2_第3页
亳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2_第4页
亳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亳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生产实践活动中,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的是()A.2,4-D用于促进扦插枝条生根B.脱落酸用于打破种子休眠C.乙烯用于苹果果实催熟D.细胞分裂素用于蔬菜保鲜2.由于地壳运动、海陆变迁,某种鸟的两个种群被海峡分隔,互不往来。随着时间推移,两地的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分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的鸟类物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B.这两个新的鸟类物种间相互交配,不能产生可育后代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D.这两个鸟类新物种的产生,实质是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3.原发性甲减是甲状腺病变导致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主要病因是甲状腺不发育或者发育不全、甲状腺激素合成酶缺陷等。原发性甲减患者不可能出现()A.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 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 D.易疲劳、动作缓慢、智力减退4.图为探究2,4-D(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洋葱生根影响的实验及结果,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适宜浓度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根仲长B.调节洋葱生根的激素全部来自施加的2.4-D溶液C.培养6天的实验结果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促进洋葱芽生长的最适2,4-D溶波浓度也是10-8mol/L5.若马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均为淡棕色马,随机交配,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B.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3/8D.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与表现型的比例相同6.劳斯肉瘤病毒能引起禽类患恶性肿瘤。研究人员做了以下实验:①将病毒分别加入到含有鸡胚细胞的A、B两烧杯中(A中提前加入RNA酶);②再分别向A、B烧杯中加入用3H标记的4种脱氧核苷酸。结果:只在B烧杯中出现了含放射性的大分子物质M。以下推测合理的是()A.物质M是DNA或RNAB.劳斯肉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C.该病毒感染细胞后可能进行逆转录D.将鸡胚细胞换成营养丰富的培养液结果相同7.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B.艾弗里实验中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型菌的DNA后只长S型菌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如果离心前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升高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所使用的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同8.(10分)德国生理学家华尔柏在研究线粒体数量时,统计了某动物部分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肝细胞肾皮质细胞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950个400个260个12500个A.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其中产生能量最多的部位是基质B.不同细胞的线粒体数量有差异与其执行不同的细胞功能有关C.心肌细胞线粒体含量最多的原因是心肌消耗的能量多D.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线粒体的多少与细胞新陈代谢的强弱有关二、非选择题9.(10分)某科研小组进行了不同碘摄入水平对Wistar大鼠甲状腺功能影响的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步: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六组。即低碘组、正常碘组、5倍、10倍、50倍、100倍高碘组;第二步:低碘组饲喂低碘饲料、正常碘组饲喂等量正常饲料、后四组饲喂等量饲料且饲料中碘含量分别为正常组的5倍、10倍、50倍、100倍;第三步:将六组Wistar大鼠在适宜条件下饲养6、12个月后分别测定各组鼠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并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甲状腺激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少答出两点)的功能,正常Wistar大鼠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不会持续升高,主要原因是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对TRH和TSH的分泌,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2)改正实验步骤中的两处不妥当之处: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低碘组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而高碘组大鼠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和摄入碘量的增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出现逐渐降低趋势。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山楂果浆黏度大,含有丰富的果胶。为提高山楂果汁的产量,某兴趣小组从土壤中分离产果胶酶的微生物,并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下列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分离产果胶酶菌株,需配制以____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该培养基能分离目的菌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从果园采集的土壤放入适量的无菌水中,振荡混匀制成土壤悬液,备用。①为获得均匀分布的单菌落,先将土壤悬液进行____________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土壤悬液接种于______________(物理状态)培养基上。该方法也可用于测定产果胶酶菌的数量,但测定的菌体数量通常比实际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增加对照组可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对照组的设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探究不同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①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山楂泥、2mL果胶酶,并置于10℃恒温水浴锅中保温5分钟;②将步骤①处理后的果胶酶倒入山楂泥中,混匀后10℃保温20分钟;③过滤混合物,收集滤液,测定果汁量;④将实验温度分别设置为20℃、30℃、40℃、50℃、60℃、70℃、80℃的条件下,重复实验步骤①②③,并测定、记录果汁量。实验结果:(略)上述实验步骤①②中先分别保温、再混合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通过______________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大小。11.(14分)调定点理论认为人的体温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机制,正常人的体温调定点为37℃。病理情况下(某些因素如细菌、病毒感染等),致热源能使调定点上调(如达到39℃),体温升高达到新的超正常水平(39℃)。若致热因素不能消除,产热和散热就在新的体温水平上保持平衡,导致长时间高烧不退。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在体温调节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2)当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内需要借助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若机体不能及时清除病毒,则体温调定点会上调,大脑皮层产生________________(填冷觉或热觉),人体皮肤内可能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导致长时间高烧不退。(3)有人认为导致机体中暑时体温升高的原因类似于病理情况下高烧不退的原因。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_____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红茶菌饮料是利用红茶菌发酵而来的一种具有抗癌防癌保健作用的活菌饮料。红茶菌包括酵母菌﹑醋酸杆菌和乳酸菌三种微生物,三种微生物互相利用其代谢产物,形成共生体。(1)工业生产红茶菌饮料,首先需要对红茶菌进行扩大培养,所需培养基一般为____________(固体、液体)培养基。该培养基必须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因子、水和无机盐等基本营养成分。培养基原料称重溶解后,常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扩大培养后,可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计数。(2)红茶菌饮料产生过程中,乳酸菌在原料的____________(上、中、下层)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酵母菌代谢产生酒精和CO2,其产生酒精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A、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2,4-D可用于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A正确;B、脱落酸能促进种子的休眠或抑制种子的萌发,B错误;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因此乙烯可用于苹果果实的催熟,C正确;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延缓细胞衰老,因此可用于蔬菜保鲜,D正确。故选B。【点睛】五大类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2、D【解析】

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1)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可能产生新物种。

(2)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不活;活而不育。【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A正确;

B、根据题干:随着时间推移,两地的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分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的鸟类物种,这两个新的鸟类物种的产生,实质产生了生殖隔离,即使相互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B正确;

C、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C正确;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这两个鸟类新物种的产生,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不是基因型频率,D错误。

故选D。3、B【解析】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详解】A、据题干信息可知:甲减的原因有甲状腺不发育或者发育不全、甲状腺激素合成酶缺陷等。故甲减患者可能出现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的现象,A正确;BC、因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通过负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B错误、C正确;D、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有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机体产热及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甲减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不足,故患者可能出现易疲劳、动作缓慢、智力减退等现象,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调节相关知识,理解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机制和反馈调节机制是解题的关键。4、C【解析】

由曲线可知,培养6天生根长度最长,并且每条曲线都是在10-8mol/L左右促进生根效果最好。据此分析结合各选项问题判断。【详解】A、适宜浓度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的生长从而促进根伸长,A错误;B、调节洋葱生根的激素一部分来自于自身产生的生长素,另一部分来自施加的2,4-D溶液,B错误;C、据曲线可知,培养6天的实验结果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正确;D、据图可知,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在10-8mol/L附近,但不能确定10-8mol/L就是最适浓度,而且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D错误。故选C。5、D【解析】

分析题中信息:“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均为淡棕色马,随机交配,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1。”可知马的毛色的控制属于不完全显性。【详解】A、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A错误;B、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是基因分离的结果,B错误;C、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1/4+2/4×1/4=3/8,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3/16,C错误;D、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为1:1,,表现型为淡棕色马与棕色马,比例为1:1,D正确。故选D。【点睛】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马毛色遗传属于不完全显性,然后再依据基因分离定律写出每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即可得出准确答案。6、C【解析】

A和B的区别是是否加入RNA酶,加入RNA酶后不能利用脱氧核苷酸,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属于逆转录病毒。【详解】A、物质M是DNA,A错误;B、劳斯肉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错误;C、A烧杯加入RNA酶后,没有合成DNA,说明该病毒是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C正确;D、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生存,不能换用培养液培养,D错误。故选C。7、C【解析】

1.艾弗里从S型活菌体内提取DNA、RNA、蛋白质和荚膜多糖,将它们分别和R型活菌混合培养,结果只有S型菌DNA和R型活菌的培养基上出现S型菌的菌落,这是一部分R型菌转化产生有毒的、有荚膜的S型菌所致,并且它们的后代都是有毒、有荚膜的。2.赫尔希和蔡斯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或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详解】A、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A错误;B、艾弗里实验中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型菌的DNA后,培养基上出现R型、S型菌两种菌落,B错误;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如果离心前保温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升高,C正确;D、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核酸是RNA,D错误。故选C。【点睛】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有两个,一个是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另一个是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原因是S型菌DNA与R型菌DNA实现重组,表现出S型菌的性状,此变异属于基因重组。8、A【解析】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代谢活动约旺盛的细胞,需要的能量越多,从体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可判断其新陈代谢的强弱。【详解】A、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A错误;B、不同细胞的功能不同,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不同,结构决定功能,所具有的线粒体数目是不同的,B正确;C、从图中看看出四种细胞中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数目是最多的,说明其新陈代谢最强,从图表中可以推测,新陈代谢强弱依次是心肌细胞>肝细胞>肾皮质细胞>平滑肌细胞,C正确;D、线粒体的多少与细胞新陈代谢的强弱有关,由图可知,不同细胞的线粒体数目不同,心肌细胞为了维持规律性收缩运动,需要大能量,故而线粒体数目也较多,D正确。故选A。【点睛】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为,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物质与能量变化如下:二、非选择题9、促进生长发育,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育,促进细胞代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负反馈取性别、年龄、体重和生理状况相同的Wistar大鼠(生理状况相同的Wistar大鼠)饲养3个月,每周测定各组Wistar大鼠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碘缺乏或碘过量均可导致大鼠甲状腺功能下降,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解析】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过程是: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后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使二者的分泌减少。【详解】(1)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育,促进细胞代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功能。正常Wistar大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可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此为负反馈调节。(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碘的含量不同,因变量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鼠的生长状况为无关变量,各组应保证无关变量相同,实验步骤中没有强调鼠的生长状况相同,不能保证无关变量相同。实验观察周期太长,且检测甲状腺激素每组只有两次,存在的偶然性较大。故上述不妥之处应改正为:①取性别、年龄、体重和生理状况相同的Wistar大鼠(生理状况相同的Wistar大鼠)。②饲养3个月,每周测定各组Wistar大鼠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3)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的,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低,说明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能力下降,所以可推测碘缺乏或碘过量均可导致大鼠甲状腺功能下降,从而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点睛】本题考查了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以及实验分析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分级调节的过程,利用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设计实验,并且能解释实验结果。10、果胶只有能产生果胶酶的微生物才能利用果胶生长繁殖梯度稀释固体小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未接种的培养基置于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培养,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使果胶酶和山楂泥处于实验设置的同一温度条件下,进行酶促反应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产生的果汁量【解析】

选择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欲分离产果胶酶菌株时,应以果胶作为唯一的碳源,只有能产生果胶酶的微生物才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详解】(1)要分离出产果胶酶的菌株,需配制以果胶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该培养基之所以能分离目的菌株是因为除该菌株外其他菌株不含有果胶酶,无法利用果胶,故无法在该培养基上生长。(2)①为获得较均匀分布的单菌落,还需要将土壤悬液进行梯度稀释,使土壤悬液的细菌密度降低,并用稀释涂布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生长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用上述方法测定的菌体数量通常比实际值少。②若要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需排除培养基未彻底灭菌的可能性,故应该设置培养基中未接种(或接种等量无菌水)的培养皿作为空白对照。(3)将果胶酶作用的底物与果胶酶先分别保温,再混合的目的是确保在反应时山楂泥和果胶酶是处于同一温度的,避免为实验增加其他影响因素。酶的活性大小可用一定时间内生成物的量来表示,该实验是通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产生的果汁量的多少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大小。【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选择以及不同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11、下丘脑神经调节浆细胞(效应B细胞)冷觉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立毛肌收缩;汗腺分泌活动减弱不赞同中暑时体温升高是由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引起的,而高烧不退是由机体的调定点上调导致的,其本身体温调节功能正常【解析】

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1)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调节,其中最主要的是神经调节;(2)当病毒作为抗原侵入机体时,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体温调节的调定点上调过程中即形成高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