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语文高一上学期模拟试卷及答案指导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长城,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它东起辽东的虎山,西至嘉峪关,全长一万二千多里。它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长城不只是一道高大雄伟的城墙,它还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象征。(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城东起辽东的虎山,西至嘉峪关,全长一万二千多里。B.长城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象征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C.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D.文章主要介绍了长城的地理位置、长度和象征意义。(2)文章中“长城不只是一道高大雄伟的城墙”这句话中,“不只是一道”的含义是什么?(3)请用一句话概括长城的象征意义。(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长城东起辽东的虎山,西至嘉峪关,全长一万二千多里”这句话,说明了长城的地理位置。B.文章通过“它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这句话,说明了长城的形态。C.文章通过“它还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象征”这句话,说明了长城的象征意义。D.文章通过“长城不只是一道高大雄伟的城墙”这句话,说明了长城的象征意义。(5)文章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答案:(1)C(2)“不只是一道”的含义是指长城不仅仅是高大雄伟的城墙,还有其他方面的意义。(3)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象征。(4)D(5)文章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例如:“全长一万二千多里”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以下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材料】在广袤的田野上,有一种叫做“麦浪”的景象,它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每当麦田金黄的季节,成片的麦浪在阳光下泛着金光,仿佛是大自然谱写的一首交响曲。麦浪的美丽,在于它的动感与和谐。麦苗破土而出,经过春雨的滋润,夏日的阳光,逐渐长高。到了收割的季节,麦浪起伏,层层叠叠,宛如大海的波浪。这种起伏的动感,让人心生喜悦,仿佛在呼唤着人们去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在我国,麦浪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自古以来,农民与麦田结下了不解之缘。麦子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麦子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端午节吃粽子,粽子中的糯米就是用麦子磨成的;中秋节吃月饼,月饼的原料中也有麦子的成分。麦浪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它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我国,麦浪常常被用来象征丰收和希望。每当麦浪翻滚,人们就会想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谚语,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勤劳。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麦浪的景象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使得麦田的面积逐年减少。许多年轻人对麦浪的认知也变得模糊,甚至有人认为麦浪只是古诗中的一个意象。在这个背景下,保护麦浪的景象,传承麦子的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种植麦子,让麦浪在田野上继续翻滚。同时,教育部门也应该加强相关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麦浪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这一美好的传统。【题目】阅读以上文章,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开头提到“麦浪”是一种什么?A.自然景观B.文化象征C.粮食作物D.以上都是2.文章中提到麦子的文化内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麦子的文化象征?A.端午节吃粽子B.中秋节吃月饼C.冬至吃饺子D.端午节赛龙舟3.文章中提到麦浪的消失原因,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原因之一?A.城市化进程加快B.农业现代化推进C.麦田面积逐年减少D.年轻人对麦浪的认知模糊4.文章最后提到保护麦浪景象和传承麦子文化的重要性,以下哪一点是文章没有提到的?A.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B.鼓励农民种植麦子C.加强相关教育,传承美好传统D.提高麦子的产量【答案】1.D2.C3.D4.D三、文言文阅读(20分)甲:吾友王子猷居山阴,初造也,造亭馆,步序山门。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子猷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乙:王子猷居吴郡,尝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子猷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造亭馆造:建造B.步序山门序:按照次序C.命酌酒酌:斟酒D.造门不前而返造:到【小题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段都写王子猷“忽忆戴安道”,就表现出王子猷对戴安道的深厚友情。B.甲文中“忽忆戴安道”的“忽”字,表现出王子猷对友人的突然想念。C.甲文中“造门不前而返”的“造门”二字,刻画出王子猷对友人的尊重。D.乙文中“忽忆戴安道”中的“忽”字,写出了王子猷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造门不前而返”一句,刻画出王子猷对友人的尊重。B.甲文中“经宿方至”的“方”字,表现出王子猷对友人的深厚友情。C.乙文中“因起彷徨”的“起”字,写出王子猷对友人的深厚友情。D.乙文中“造门不前而返”一句,刻画出王子猷对友人的尊重。【小题4】甲乙两段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小题5】甲乙两段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D【小题4】甲乙两段都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小题5】甲文以记叙为主,辅以描写、议论;乙文以描写为主,辅以记叙、议论。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题目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诗歌描绘了作者在夜晚登上高楼时所见的景象。B.“白日依山尽”一句表现了黄河的壮丽景色。C.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及对更高境界追求的决心。D.“欲穷千里目”意指只要站在高处就能看到千里之外。2.对于“更上一层楼”这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A.实际上建议人们去爬更高的楼层以获得更好的视野。B.表现了诗人希望继续攀登鹳雀楼的愿望。C.象征着人们应该不断进取,追求更高的目标。D.反映了作者对于现状的不满以及想要逃离现实的心情。答案1.正确答案是C。这首诗通过描绘白天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并且借由“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愿望。2.正确答案是C。“更上一层楼”不仅字面上指的是身体上的攀高望远,更是寓意着人生哲理上的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与境界。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题目】请根据以下提示默写《离骚》中的名句。提示一:帝高阳之苗裔兮,______。提示二:______,民生各有所乐兮。提示三:______,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答案】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解析】这道题目考查了《离骚》中的名句默写。首先,提示一中的名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是屈原自述自己出身于高阳帝的后代,伯庸是自己的父亲。这句话表达了屈原的家族背景和出身。其次,提示二中的名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表达了屈原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视,认为人们都有自己的快乐,而自己则喜欢不断地修身养性。最后,提示三中的名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屈原的误解和嫉妒,人们因为嫉妒屈原的美貌而造谣中伤。整道题目旨在考查学生对《离骚》的熟悉程度以及对于名句的识记能力。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秋水共长天一色》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注释:1.“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引用自《兰亭集序》,表达时光流逝,昔日繁华不再的主题。2.“溪深而鱼肥”: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意指环境优美,生活富足。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风起兮白云飞(飞:飘扬)B.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黄落:凋零)C.佳木秀而繁阴(秀:秀丽)D.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冽:清醇)2.对于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描述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B.表现了作者对于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C.反映了作者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D.强调了自然界的更替变化,同时也暗含了人生的哲理思考。3.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描绘四季变换之美,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B.作者借“兰亭已矣,梓泽丘墟”,抒发了对过往岁月的留恋。C.文中提到的“四时之景不同”,意在强调自然界的多样性以及生命的活力。D.从整体来看,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秋天的感悟,没有涉及其他季节的感受。【参考答案】1.C(解析:这里的“秀”指的是“茂盛”,并非“秀丽”。)2.D(解析:这句话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观,还蕴含着对时间流转、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3.D(解析:虽然文章以秋天为主背景,但也提到了四季的变化,体现了时间的延续性和生命的不同面貌。)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题目。【阅读材料】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网络语言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内涵,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然而,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和不规范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1)以下哪个词语不属于网络语言?A.萌萌哒B.炒鸡C.鸡汤D.瞬间【答案】D(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网络语言规范性的看法。【答案】网络语言的规范性非常重要。一方面,规范的网络语言有助于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减少误解和冲突。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规范性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的语言文字素养。同时,规范的网络语言也有助于促进网络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因此,我们应该在享受网络语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避免滥用和误用。八、写作题(60分)题目:题目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手机到自动驾驶汽车,从在线客服到个性化推荐系统。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看法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人则担心它会威胁到人类的工作甚至生存。写作任务:请你写一篇议论文,探讨人工智能对未来社会的影响。你可以选择支持或者反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请注意论证充分,论据可靠,并且要有清晰的开头、中间论述及结尾。写作示例:标题:人工智能:进步之光还是未来之忧?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从智能手机中的人脸识别到医疗领域的精准诊断,人工智能的应用无处不在,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人对这种技术的发展表达了担忧,认为它可能给未来的就业市场乃至人类生存带来威胁。在我看来,尽管人工智能确实带来了一些挑战,但总体而言,它依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首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重复性劳动,使人们得以从繁琐的任务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工作中去。比如,在制造业领域,自动化生产线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成本;在教育领域,智能化教学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知识。其次,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与发现方面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大数据分析,科学家们能够更快地找到疾病治疗的新方法,或是预测气候变化的趋势,这对于保护地球环境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当然,面对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我们也应当正视其带来的挑战。例如,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机器人取代,失业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此外,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技术健康有序地发展。综上所述,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伴随着一些风险,但它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远远大于潜在的负面效果。我们应该积极拥抱这一技术革命,同时也要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准备。解析:1.文章结构:本文采用标准的议论文结构,包括引言、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特色餐饮店铺出租管理协议3篇
- 2025版小额贷款抵押合同财务报告披露要求3篇
- 买卖合同纠纷代理词3篇
- 二零二五版荐知识产权担保交易合同集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通勤车辆出租合作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员工借款争议调解及劳动法执行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OEM产品种植与加工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厂房租赁市场拓展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光伏充电桩场地共享租赁合同3篇
- 2025年度仓储物流零星维修施工合同协议书3篇
-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题 含答案
- 硝化棉是天然纤维素硝化棉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 央视网2025亚冬会营销方案
- 《00541语言学概论》自考复习题库(含答案)
- 《无砟轨道施工与组织》 课件 第十讲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
-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英语+ 含答案
- 2024新版《药品管理法》培训课件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7讲 阻燃橡胶材料
- 爆炸物运输安全保障方案
- 江苏省南京市2025届高三学业水平调研考试数学试卷(解析版)
-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数学试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