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博物馆建筑设计探析_第1页
图书馆、博物馆建筑设计探析_第2页
图书馆、博物馆建筑设计探析_第3页
图书馆、博物馆建筑设计探析_第4页
图书馆、博物馆建筑设计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书馆、博物馆建筑设计探析摘要:恩平市图书馆、博物馆新建项目位于恩城鳌峰山东麓电视大学西侧本项目规划用地19016.12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15134.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540.88平方米,计容面积12696平方米。其中博物馆3层,建筑面积4489.4平方米,图书馆5层,建筑面积8206.6平方米,地下辅助用房844.88平方米和室外水系景观6500平方米。以遵循项目的在地区域各项规划为前提,本着节约土地和节能环保的原则,在满足各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建设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室外景观设施。关键词:岭南文化

和谐空间

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一、设计背景:改善服务环境

力促文化惠民据悉,恩平市博物馆目前暂时设置在恩城街道沿江路8号的“大钟楼”。“大钟楼”原先是恩平县公立图书馆,是恩平第一间图书馆。因该馆楼顶装有一个大钟,故人们习惯称之为“大钟楼”。“大钟楼”于1929年3月动工兴建,翌年底竣工。多年来,“大钟楼”功能几经易用,如今为恩平市博物馆办公大楼。这座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大楼,于2012年10月被广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恩平市博物馆每年在一楼展览厅举办多种形式的免费展览活动,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恩平市图书馆由原来的“大钟楼”迁址到旁边的大楼,其后,该栋大楼被评定为危楼,于2018年被拆除。目前,恩平市图书馆临时设置在好景花园路青云公园内。该馆藏书34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3万册,电子版图书11万册。据了解,由于临时场馆面积太小,上架图书不多,未能满足读者的需求。随着恩平市公共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不断增加,恩平市图书馆、博物馆功能场室和设备等硬件明显落后,市民阅读、参观大受影响。两馆工程项目不仅是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环境,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恩平市委、市政府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重大举措,更是一项服务百姓的文化惠民工程。早日建设完成一流精品图书馆、博物馆,既有城市提质的硬件需求,也承载着市民的殷切期待。至2021年,恩平文化新地标将闪现鳌峰山脚,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示范城再添亮丽风景线。本项目场址周边交通便利,接近居民,风景优美、环境幽静,恩平市图书馆、博物馆设计以“实用、经济、科学”为原则。现代图书馆设计以实用性为原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适应性和扩展性。各功能空间之间要有有机联系。博物馆建筑方案的确定经过科学的严密论证,广泛与博物馆保管人员、陈列、研究人员、宣教工作者、文物保护科技工作者等方面专家学者的意见。博物馆事业总是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建设的需要而发展的。二、设计理念:岭南元素——项目地处岭南,因而要符合岭南的特色,切合背景提出的“尊重岭南自然环境,创造现代特色建筑”指从岭南传统建筑中提取其精华创造现代创新建筑。整合传统(恩平历史)与现代(空间氛围)、理性(建筑布局)与自由(生态景观)、人文(恩平市性格)与地域(岭南文化)的设计理念,结合恩平市的发展规律,营造宜人、高效、生态、经济的图书馆、博物馆空间。以人文本——“心随境转,步移景异”每一个转交都有景物的变化,通过休闲绿化生态平台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人性化的空间环境,应该是一处充满关爱、洒满阳光、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育人空间,也是自由交流的平台,为群众提供共享资源的场所。自由的园林平面,表达了对人文自由精神及山水情怀的追求;现代场馆环境在强调功能性、社会性、多样性的同时也有对理性和自由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谐空间——自然景观也通过幕墙、视觉通廊等渗透到建筑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共享观景阳台、中空,形成立体观景空间,步移景异,空间变化丰富,建筑成为环境的延展和观赏平台。设计中强调空间的共享,既有原有的自然风景樱花林,又有广场的景观空间,小空间与大空间之间又可以相互渗透,空间变化丰富。中空空间设计激活空间活力通过中空注入更多活力功能空间,如:展厅,阅览室,咖啡吧,书吧,办公室等,丰富群众的活动空间,增加建筑的室内景观环境。图1

图书馆博物馆鸟瞰效果图三、总平面布局项目主入口规划布置在地块东侧,从主入口文化广场至纪念广场形成场地的南北向景观轴线,也是整个场馆主要的对外交流活动场所。整个场地外环为主要机动车道。中心区通过绿化、广场、雕塑等园林要素形成一个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的广场,以体现恩平市传统文化陶冶荷激励全市群众的精神场所。场地后勤人员入口设置在地块北侧。图书馆位于建筑的北侧;博物馆设于建筑的南侧。建筑内的布局达到功能组织合理、动静分区明确、空间构成紧凑、日照通风良好、结合自然环境,有效组织建筑的室内外空间、节约用地。建筑的后院位于建筑的西侧,利用此空间形成阅读者、观赏者将室外美丽斑斓的景观引入室内。已有的鳌峰山樱花林为场馆提供独特的景观。叠水湿地公园为原泳池改造的水体景观,充分利用水体和泊岸景观,力求创造绚彩香花满坡放,树影摇曳极光芒的境界,从而为群众提供一个幽静的、山水相依的休憩及观赏的环境。四、建筑造型与风格本项目建筑设计巧妙利用地形高差,沿山麓缓坡布置,依山扭转,博物馆与图书馆两个体量各自独立又彼此相连,形成鳞次栉比,依山抬高之势。建筑线条提取抽象自恩平出土的东汉铜鼓,结合岭南特色的砖石雕刻,加强凹凸肌理,形成雄浑的墙体元素,犹如一组鼓舞人心的城市之鼓。四个体块的正面为相对现代的曲面玻璃幕墙和格栅系统,由曲面过渡到直面的过程形成“大船昂首之船头”的意向,多体块相连,犹如即将杨帆起航的大船队。起伏的景墙呼应了群山和海波的意象。五、区域划分和空间配置

区域划分主要是指对展示空间中不同要求的区域或不同内容的区域的具体面积和位置的分配。设计中考虑到的因素主要是空间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布展空间和工作区、通道、休息场所等空间的比例关系。展示空间的功能性区域的划分要考虑场地环境、流通情况以及相邻展区的关系等因素。根据各个功能区域的重要程度,确定不同的区域和展出次序。同时要考虑参观流程和工作流程中,人流和物流的畅通,确保展示内容观看顺序的连贯性。

展示面积与流通面积的比例关系根据展览性质、展示内容和观众人数等因素的差异有所不同。在展示空间中有大型器物或巨幅挂件时,通道和休息面积要更大些;精致小型物件的空间区域,通道和休息区域面积则要小一点。而且,通道和休息区的空间布置可以合理变化,从而缓解人们的参观疲劳。

功能空间配置与展品的陈列,根据展品本身的文化背景、年代、器形、市场价值进行陈列。预算每日需要接纳观众的数量,将人性化设计体现在展示空间平面布局中。

图书馆总建筑高度为22.8米,地上四层,部分五层。博物馆总建筑高度为14.4米,地上二层,部分三层。图书馆的主入口位于东侧,通过室外文化广场进入门厅;后勤人员与图书进库入口设在北侧。首层通过门厅进入到阅览区,图书馆北侧设置自助图书馆;二、三层为开放式阅览大厅;四层设置阅览室和书库;五层为办公区,设置报告厅和书库。博物馆的主入口位于东侧,通过纪念广场进入门厅;后勤人员与收藏品进库入口设在东侧靠图书馆位置。首层通过门厅进入到展厅;二层设置两个展厅与文物暂存间;三层为办公区域文物储藏室。总之合理使用功能要求和精神功能要求;满足形式美的要求,又要满足艺术美的要求;技术经济应该与功能相结合,强调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重视多种感觉体验,营造自然健康的馆内环境,不断寻找合理的源泉。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在建筑活动的全生命周期内,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建设健康环保的人居环境",坚持生态建筑绿色节能的理念,采用绿化屋顶的方式将建筑体型穿插变化营造出多层次的立体绿化空间,给群众提供良好的阅读交流空间。同时结合绿色技术,有效的控制建筑内的环境,为群众提供创造良好的阅读、休憩环境。利用建筑外立面格栅遮阳美学,遮阳系统在玻璃幕墙外观的玻璃墙体上形成光影效果,体现出现代建筑艺术美学效果。遮阳防止室内温度上升有明显作用营造和改善室内环境。墙体采用页岩烧结多孔砖,并在墙体内侧涂刷20厚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建筑物外墙外保温,能够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寿命;基本消除“热桥”的影响;使墙体潮湿情况得到改善;有利于室温保持稳定还可以避免装修对保温层的破坏。外墙色调的选择以浅色调为主,能有效降低建筑的热量吸收,间接地减少空调使用频率。外窗、实墙是建筑立面构图的元素,也是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遵循立面设计美观和保证功能用房的立面采光通风的前提下控制窗墙比,能有效减少房间能耗。门窗的节能设计方面,本项目采用普通铝合金窗,Low-E中空玻璃,密闭性良好的门窗。为提高门窗气密性,防止空气对流传热,加设门窗密闭条。外窗的可开启面积大于窗面积的30%,以利于通过开启外窗通风,来获得热舒适性和良好的空气质量。外立面设置遮阳百叶,减少阳光直接辐射进入室内。兼顾遮挡空调设备且满足立面美观的需求。外门窗是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其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较大,其中传热损失为1/3,冷风渗透为1/3,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小外门窗洞口的面积,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提高外门窗本身的保温性能,减少外门窗本身的传热量。设备节能是通过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以减少无功损耗。如采用电容器补偿。照明选用LED光源的灯具,以达到绿色环保、节能的目的。采用照明自控系统,根据对室外光调节灯具光源的亮度进而改变照度,公共走道采用智能照明控制器。空调采用智能变频控制的主机。就近负荷中心配电,以减少电量损耗。照明配电负荷尽量做到三相平衡,降低零相负荷电流,提高照明配电系统电能效率,减少电能耗损。对于本项目排水系统的设计概念,融合了水的敏感设计(WSD)、绿色生态建筑(GEB)、生态卫生系统(ECOSAN)的理念,以协调与改善周围环境的生态为主题,使水资源和营养物质在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中已闭合循环的方式运行,且安全、经济、可靠的方法完成这一闭合循环,以达到提高用水效率,保护和节约有限水资源。在雨水的回用方面,屋面雨水将通过虹吸排水系统收集,小部分进入中水调节池,大部分排入周边水体。夏季可抽取周边水体中的水进行喷灌绿地及喷洒道路。蓄水绿地有多种植物向下浅凹地构成,通过绿地草坪,最大限度的增加雨水的自然渗透,增加接纳雨水入渗的机会,不给地下水。地表径流雨水采用分散式渗透,广场地面、路面与泊车位采用透水性铺装材料,尽可能增加雨水的自然渗透。总之坚持可持续发展概念,加上整体的建筑物生命周期理论而成的。将能有效地使用资源,以及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此外,综合的环保因素将能成功地把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设计应用于这项目上。同时,综合的环保效能亦能得到大幅提高。强调“整体设计”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