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第一课时)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要性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变动教学难点: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与民族交融周平王迁都洛邑镐西周首都(前1046—前771年)东周首都(前771—前256年)前770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河南洛阳)后,中国进入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周平王迁都王畿西周时期东周时期王畿观察图片内容,王畿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王畿范围明显缩小,周天子力量衰落。诸侯不再听命于天子,分封制逐渐瓦解一、政治大动荡:诸侯纷争A、春秋五霸1、背景:周平王迁都洛邑后,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大诸侯国扩张势力,力图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权地位。

2、概况:齐国、晋国、楚国、吴国、越国等先后建立霸权。3、认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分封制逐渐瓦解;频繁的争霸战争,为局部统一创造了条件。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前651年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前632年楚晋城濮之战,晋大胜前627年秦晋倄之战,晋大胜前606年楚庄王问鼎中原前597年晋楚大战于邲,晋大败前506年吴破楚入郢前494年夫差大败越国前473年越灭吴一、政治大动荡:诸侯纷争B、战国七雄

史料阅读

西汉学者刘向概括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说: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shèng)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tāo)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书录》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礼崩乐坏,兼并战争激烈,分封制宗法制崩溃▲战国形势图争霸战争变为兼并战争,逐渐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一、政治大动荡:诸侯纷争B、战国七雄1、背景:春秋时期的战争,一些诸侯国逐渐消亡。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加速分封制的瓦解。2、概况:兼并战争,推动战国七雄形成,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完全破坏,公元前256年周王室被秦国吞并。3、认识:这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关系都有明显的变化发展,为秦朝以后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基础。二、民族大交融:华夏认同的加强A、华夏意识的形成周人在克商之前,即自认是夏的继承者,表明周代在政治上与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周朝诸侯也以诸夏作为封建诸国的代称,来区别周人以外的蛮夷戎狄。华夏与蛮夷的分别,并非在于种族,而在于是否认同华夏文化。面对异族,周王室先通过婚姻,进行册封;再结合宗法与封建,将异族融入华夏文化,拓展华夏意识。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二、民族大交融:华夏认同的加强B、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加强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争和民族迁徙,推动华夏族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相互交融,为华夏族注入新鲜的血液。二、民族大交融:华夏认同的加强C、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的影响1、华夏认同的形成,有利于民族交融,推动共同的民族观念、民族心理的形成。2、有利于国家认同,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创造条件3、为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奠定基础。史料:春秋中期,随着中原各国的强大与争霸,戎狄蛮夷先后被征服、吞并,如西戎为秦所驱,赤狄、白狄为晋所灭,莱夷为齐所灭,濮夷为楚、鲁所灭,蛮为楚所灭。到春秋末年,戎狄蛮夷逐步被华夏所同化,华夷差别慢慢地消失了。

——《国史概要》三、经济大发展“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吕氏春秋·审分》1、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农业生产发展,小农经济形成。三、经济大发展

战国时代经济变革的最有力证明,莫过于城市在数量、体量以及结构上的变革。考古学家确信,战国时有城墙的居住区已超过400个,其中114个的面积不小于1平方千米。都城的规模最能体现战国时代的城市大发展。七个最大国家的都城中,最长的围墙都绵延超过4千米,其中燕国下都的围墙长达8千米,居七国之首……

在春秋时代,城市基本是一个具有防御工事的城郭,外有城墙包围,君王的宫殿则位于中心,其规划在于强调城市是君王的防御堡垒。但到了战国时代,城市则普遍以城墙和运河为界,分成两个(甚至多个)区域:一部分是地势高处的王城,宫殿和庙宇就立于其上,另外则是平民区,内有青铜、铁器、玉器、骨器以及铸币的作坊,居住着工匠,商人及在附近田地耕作的农民。——万志英《剑桥中国经济史》2、手工业发展,城市规模更大,商业繁荣。商贾货币城市商业农业手工业生产力四、社会大变革:各国变法史料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张文喜、刘焕曾《新编中国古代史》分封制瓦解,铁农具牛耕的出现,推动地主阶级的发展战国时期的国家形态,已逐渐演变为“跨区域”的地域性国家;列国疆域内的居民,也不再是宗法等级制下的“小国寡民”状态,而表现为“多地域、多族群”的特点,人口构成远较前代要复杂得多。随着疆域扩展和人口增加,各国人口迁徙流动的规模及频率都日益加大,以古代村社为代表的“邑落”社会结构越来越不适应战国形势的要求。

——摘编自于凯《战国史》春秋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昔日以等级分封制为基础的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步演变为大型复杂社会,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也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提高统治效率,改变春秋后期卿大夫专权纷争的现象。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各诸侯国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频繁的兼并战争,加剧人口流动。四、社会大变革:各国变法A、背景1、分封制逐渐瓦解,旧的治理模式与社会发展不适应;2、长期的兼并战争,加快人口流动;3、各诸侯国适应兼并战争,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四、社会大变革:各国变法商鞅确定的改革方略是:首先,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在战争中有立足之地;其次,只有改革落后的制度,秦国才能强大;再次,只有摧毁落后和保守的秦国宗氏制度,改革才能进行。为此,商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大方略。具体而言就是以重农主义为取向的农耕政策,以国家主义为取向的集权政策,以平民主义为取向的军功政策,以法治主义为取向的以法治国方略。——摘编自叶自成《商鞅的创新精神与秦国对大国的超越》时代背景具体措施周王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争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分封制瓦解、宗法等级解体郡县制萌芽士阶层出现学在官府被打破私学出现百家争鸣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实行县制,国君任免官吏推行什伍连坐制度奖励军功变革“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四、社会大变革:各国变法B、商鞅变法四、社会大变革:各国变法B、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2、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实行小农经济。奖励军功,限制旧贵族的特权。推行县制,由君王任命各县官员。什伍连坐,加强社会控制。3、评价: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最彻底的一次改革;使秦国实现富国强兵,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C、战国变法运动的认识顺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渐建立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秦朝以后的经济、政治奠定了基础。五、思想大争鸣: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曰:“苛政猛于虎”。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A、孔子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仁、德治、民本、礼乐等级

兴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整理典籍《诗》《书》《礼》《易》《春秋》儒学思想孔子的贡献儒家学派创始人地位仁和谐的人际关系

以德治民,爱惜民力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中庸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孔子画像五、思想大争鸣: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A、孔子2.老子(2)哲学思想世界观:“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朴素的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节选(1)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五、思想大争鸣: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B、老子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3)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C.诸子百家思想流派代表主要思想主张儒家孟子荀子

道家庄子阴阳家邹衍墨家墨子法家韩非五、思想大争鸣: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C.诸子百家思想流派代表主要思想主张儒家孟子民本论仁政论性善论荀子性恶论礼法并重德主刑辅道家庄子相对主义消极无为的人生观和社会观阴阳家邹衍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墨家墨子兼爱与非攻尚贤法家韩非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以法治国”奖励耕战五、思想大争鸣: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人类历史的上轴心时代:前800-前200年D.百家争鸣的认识1、背景:五、思想大争鸣: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社会经济发展阶层关系变化思想领域变迁a、分封制瓦解,士阶层崛起;b、铁农具牛耕使用,小农经济出现;c、私学兴起;d、各诸侯国争夺人才,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D.百家争鸣的认识2、影响:五、思想大争鸣: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

就当时而言,百家争鸣在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同时封建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推动了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在政治上,百家争鸣的局面也映射了各种力量的壮大崛起,动摇了周天子的地位,丰富繁荣的文化又影响着各个诸侯国的政治改革,逐步满足封建阶级的利益,促进封建社会的发展成熟;在文化上,百家争鸣使文化由原来的教育仅限于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学在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