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一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一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一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一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一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请将姓名、文化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本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8分)1.古诗文默写。(1)江南好,__________。(白居易《忆江南》)(2)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4)《与朱元思书》中,作者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5)中秋佳节来临之际,班级开展以“思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在异乡求学,准备选取“_______,_______。”这两句连续的古诗文名句发给父母,表达美好祝愿。【答案】①.风景旧曾谙②.塞上燕脂凝夜紫③.水何澹澹④.从流飘荡⑤.任意东西⑥.如:但愿人长久⑦.千里共婵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解析】【详解】(1)——(4)问,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谙、燕、脂、澹、飘”等字词容易写错。(5)问:明确主题是“思亲”,且在中秋佳节这个特定情境下,表达美好祝愿。所以要选择既体现思念亲人又带有美好祝福意味的古诗文名句,情感表达应较为温馨、真挚。示例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示例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2.根据语境作答。涓涓细流汇大海,丝丝希冀凝宏愿。轻嗅经典fēnfāng,濡养精神力量;静听诗人轻吟,领悟交友之道。赞医者仁心,道德信义A(潜滋暗长/络绎不绝);观板鹞曼舞,文化自信油然而生B参草木萌芽,生命意识悄然觉醒……激起一股劲儿,汇聚成ángyáng奋进的洪流,向上向善,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篇章。(1)小语感到有两个词语容易写错,就用拼音代替了,请帮他写出正确的词语。fēnfāng()ángyáng()(2)小语在A处留下一处空白,请帮他选出合适的词语。潜滋暗长络绎不绝(3)小语在B处留下一处空白,请帮他填出合适的标点符号。【答案】(1)①.芬芳②.昂扬(2)潜滋暗长(3)分号(;)【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芬芳:fēnfānɡ,(花草等的)香气。昂扬:ángyáng,情绪激奋高涨。【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A处形容潜移默化地学会道德信义。可知,此处应填“潜滋暗长”。【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根据B处前一句“观板鹞曼舞,文化自信油然而生”和后一句“参草木萌芽,生命意识悄然觉醒”是并列关系,且分句内部使用了逗号,可知,此处应填分号(或者“;”)。二、阅读(52分)(一)(15分)尹昌隆,字彦谦,泰和人。……尚书吕袁方用事,性制忮①。官属相戒。无敢白事者。昌隆前白事,震怒不应。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震大怒,奏昌隆假托宫僚,阴欲树结,潜蓄无君心。逮下狱。寻遇赦复官。谒震,震温言接之。入,理前奏,复下锦衣卫狱,籍②其家。陈谔,字克忠,番禺人。永乐中,以乡举入太学,授刑科给事中。遇事刚果,弹动无所避。每奏事,大声如钟。帝令饿之数日,奏对如故。曰:“是天性也。”每见,呼为“大声秀才”。尝言事忤③旨,命坎瘗④奉天门,露其首。七日不死,赦出还职。已,复忤旨。罚修象房。贫不能雇役,躬自操作。适驾至。问为谁。谔匍匐前,具道所以。帝怜之,命复官。(选自《明史·列传》,有删减)注:①[忮(zhì)]刚愎,狠戾。②[籍]抄没。③[忤]违逆。④[坎瘗(yì)]挖坑掩埋。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官属相戒()(2)寻遇赦复官()(3)躬自操作()(4)适驾至()4.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5.翻译句子。(1)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2)谔匍匐前,具道所以。6.尹昌隆、陈谔二人的奏对方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有何不同?【答案】3.①.戒:告诫;②.寻:不久;③.躬:亲自,亲身;④.适:正好。4.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5.(1)尹昌隆退下去向太子汇报,取得令旨来实行

(2)陈谔匍匐前行,详细说明了原由6.邹忌采用类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尹昌隆、陈谔二人的奏对方式刚烈直接,不讲究方式方法。【解析】【3题详解】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属官互相告诫。戒:告诫;(2)句意为:不久遇上赦令得以复官。寻:不久;(3)句意:就自己亲自动手。躬:亲自,亲身;(4)句意为:正好遇到皇帝路过。适:正好。【4题详解】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本句句意为:过了一会儿(尹昌隆)再次禀报,吕震更加恼怒,拂衣而起。“移时又白之”是说尹昌隆再次禀报,应断开;“震愈怒”“拂衣起”分别说明表明吕震听后的神态和动作,应断开。故划分为: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5题详解】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退,退下;白,汇报;行,实行。(2)句重点词语:前,上前,前行;具,详细;所以,缘故、原因。【6题详解】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结合“昌隆前白事,震怒不应。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震大怒,奏昌隆假托宫僚”“遇事刚果,弹动无所避。每奏事,大声如钟。帝令饿之数日,奏对如故。曰:‘是天性也’”的内容可知,尹昌隆、陈谔二人的奏对方式刚烈直接,不讲究方式方法。【点睛】参考译文:尹昌隆,字彦谦,是江西泰和人。……尚书吕震正在掌权,(他)性格刻薄刚愎。属官互相告诫,没有人敢来汇报事情。尹昌隆上前禀报事情,吕震恼怒不回应;过了一会儿(尹昌隆)再次禀报,吕震更加恼怒,拂衣而起。尹昌隆退下去向太子汇报,取得令旨来实行。吕震大怒,上奏说昌隆假托东宫臣僚(的身份),暗中想结党,蓄藏无君之心。(尹昌隆)被逮捕入狱,不久遇上赦令得以复官。(他)去拜见吕震,吕震温言接待他。他入宫处理先前的奏章,又被投进锦衣卫监狱,并被抄了家。陈谔,字克忠,是广东番禺人。永乐年间,经由乡里推荐进入太学,后被任命刑科给事中。他遇事刚毅果断,弹劾事情无所避忌。每次奏事,声音大如洪钟。皇帝命令将他饿了几天,奏对时依然如故。并说,这是自己的天性使然。皇帝每次见他,都称呼他为“大声秀才”。曾经他因为上书言事违逆了皇帝的意思,皇帝命人将其挖坑掩埋在奉天门外,只露出他的头。过了七天陈词也没死,就赦免了他,官复原职。过了不久,他再次违逆了皇帝的意思。被罚去修象房。因为贫困不能雇佣劳力,就自己亲自动手。正好遇到皇帝路过,皇帝问他是谁。陈谔匍匐前行,详细说明了原由。皇帝怜悯他,再次赦免他并官复原职。(二)(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和价值追求,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摘编自中国日报网《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二: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自力保护的内在要求,但在创新发展中,又不能为了创新而忘记传承。以文人艺术中国水墨画为例,由于诸多新水墨画不加审辨地抛弃了传统,事实上,传统水墨画的内在精神在这些新水墨画中已经荡然无存。在传承中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践行着的基本原则。手工艺与纯艺术不同,它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例如在当代,由于远离了日常生活需要,苏绣传承一度出现了危机。手工艺类“非遗”还应在技艺上不断革新,不断超越。此外,不能因为创新就远离本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秦淮灯彩传承人说:“做灯是讲究寓意的,要讨喜,我创作过飞机灯,但不制作枪炮子弹灯,因为它们的寓意不吉祥。”(摘编自季中扬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材料三:徐州古称彭城,自古为华夏九州之一、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有6000年的灿烂文化、2600多年建城史。她,不仅拥有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着绚丽多姿,令人叹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徐州全市共普查收集非遗线索4.7万多条,调查项目4300多个,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项目1888个。目前,徐州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一个(徐州剪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8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18个;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8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38人。(摘编自《文化月刊》杂志)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B.徐州市目前有剪纸、香包、泥塑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C.由于诸多新水墨画不加审辨地抛弃了传统,事实上,传统水墨画的内在精神在新水墨画中已经荡然无存。D.秦淮灯彩传承人会经常制作枪炮子弹灯,因为做灯并不讲究吉祥的寓意,只要吸引他人就行。8.你的朋友小李来到苏州游玩,因四大名绣之苏绣名声之大,于是很快找到了传承人让他帮忙做一些绣品,但成品到手后他并不很满意。请你结合材料二,对他进行劝说。9.徐州柳琴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述三则材料能为促徐州柳琴戏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答案】7.C8.例:小李,“非遗”是建立在传统之上的,而传统有需要我们年轻人的传承。我们不能摒弃传统,要接纳它,发扬光大它。9.示例:①需要增强人们对徐州柳琴戏的传承与创新的意识。②需要更有创意的年轻人在“非遗”里加入潮流元素,并借助新兴媒体传播传统文化。③徐州柳琴戏的保护还应将传承和创新相结合。【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辨析。A.根据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说法过于片面,与文章内容不符,说法不正确;B.材料三指出“徐州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一个(徐州剪纸)”,并未提及徐州市目前有香包、泥塑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选项无中生有,说法有误;D.材料二提到“秦淮灯彩传承人说:‘做灯是讲究寓意的,要讨喜,我创作过飞机灯,但不制作枪炮子弹灯,因为它们的寓意不吉祥’”,可见秦淮灯彩传承人不会制作枪炮子弹灯,选项“秦淮灯彩传承人会经常制作枪炮子弹灯,因为做灯并不讲究吉祥的寓意,只要吸引他人就行”说法完全错误;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劝说词。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二对小李进行劝说,原因是小李对苏绣成品不满意。做题时需要通过分析材料找到合适的理由来劝说小李改变对苏绣的看法,理解苏绣传承人的创作并支持苏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材料二中提取关键信息,“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自力保护内在要求,但在创新发展中,又不能为了创新而忘记传承”,这说明苏绣在发展过程中会有创新,但不能失去传统。“手工艺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这可以用来解释苏绣的创作是基于一定的原则,不是随意而为。“不能因为创新就远离本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表明苏绣的创作还会考虑到民族审美心理等因素。劝说时,首先指出苏绣作为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重要地位,引起小李的重视。接着引用材料中的内容,如苏绣不能为了创新而忘记传承,不应丢弃生活器物的本性等,解释苏绣成品可能没有达到小李预期的原因,让小李理解传承人的创作意图和坚守。然后强调苏绣创作还会考虑民族审美心理等因素,进一步说明苏绣的价值和意义。最后呼吁小李以更包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苏绣作品,支持苏绣的传承和发展。语言要委婉含蓄,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小李呀,苏绣可是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苏绣作为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在创新发展中不能忘记传承。苏绣的创作不是随意的,它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所以传承人在制作绣品时会有自己的考量,不会仅仅为了满足某一种特定的要求而创作。而且呀,苏绣在创新过程中也不能远离本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这就使得绣品在设计和制作上会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也许这次的成品没有完全符合你的预期,但我们应该理解传承人的用心,他们在努力平衡传统与创新,同时也在坚守着苏绣的本质和民族审美。我们不能仅仅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苏绣作品,而应该从更广阔的文化视角去欣赏和理解它。让我们一起支持苏绣的传承和发展吧,这样我们也能为保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9题详解】本题考查看法启示。题干要求从三则材料中为徐州柳琴戏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些启示。材料一:“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和价值追求,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徐州柳琴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提示我们要认识到徐州柳琴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增强人们对其传承与创新的意识。材料二:“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自力保护的内在要求,但在创新发展中,又不能为了创新而忘记传承”,材料以中国水墨画和秦淮灯彩为例,强调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在创新中不能忘记传承,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在技艺上不断革新且不能远离本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对于徐州柳琴戏来说,也应将传承和创新相结合,在保持其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材料三:介绍了徐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保护情况,如“徐州全市共普查收集非遗线索4.7万多条,调查项目4300多个,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项目1888个”,这启示我们对于徐州柳琴戏要做好普查、整理等基础工作,为传承与创新提供依据。同时,政府的重视和投入也很重要。据此概括回答即可。(三)(18分)阅读小说,完成下面小题。______曹文轩①开镰了,收割了,新稻登场了。②青铜的爸爸赶着拖着石磙的牛,碾着稻子。稻粒不像麦粒那样容易从禾秆上碾下,碾一场稻子,常常需要七八个小时。所有的稻子,几乎是一起成熟的,秋天又爱下雨,因此,全村的劳力,都必须被发动起来,不停地收割,不停地装运,不停地碾场。③深夜,爸爸的号子声在清凉、潮湿的空气中飘荡着,显得有点儿凄凉。④碾上几圈儿,就要将地上的稻子翻个身再碾。通知大家来翻场的,是锣声。⑤锣一响,大家就拿了翻场的叉子往场上跑。⑥夜里,疲倦沉重的人们一时醒不来,那锣声就会长久地响着,直到人们一个个哈欠连天地走来。⑦第一场稻子碾下来,很快就按人口分到了各户。当天晚上,人们就吃上了新米。⑧那新米有一层淡绿色的皮,亮亮的,像涂了油,煮出来的无论是粥还是干饭,都香喷喷的。⑨面黄肌瘦的大麦地人,吃了几天新米,脸上又有了红润,身上又有了力气。⑩这一天晚上,奶奶对全家人说:“我该走亲戚了。”⑪奶奶是要去东海边她的妹妹那儿。奶奶说,她活不了太久,趁还能走动,她要去会一会妹妹。⑫爸爸妈妈倒也同意。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奶奶去东海边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过去的这段日子里,青铜家借了别人家不少粮食,等将这些粮食还了,青铜家的粮食又很紧张了。奶奶想,她去她妹妹家住上一段时间,就会省出一个人的口粮。妹妹家那边相对富裕。还有,妹妹家那边,是一个大棉区,每到采摘棉花的季节,就会雇很多人采摘棉花,工钱是钱或是棉花。她想弄些棉花回来,给青铜和葵花做棉袄、棉裤,马上就要过冬了。日子过得这么清贫,这两个小的,却一个劲地蹿个儿,原先的棉袄、棉裤,即使没有破破烂烂,也太短了,胳膊和腿,去年冬天就有一大截露在了外面,让人心疼。⑬然而,奶奶只说去看看她的妹妹。⑭奶奶走后,青铜一家人,心里总是空空落落的。⑮过了半个月,奶奶没有回来,也没有一点儿音信。⑯妈妈开始对爸爸抱怨:“你不该让她去的。”⑰爸爸说:“她一定要去,你拦得住吗?”⑱妈妈说:“就是该拦住她。她那么大年纪,不能出远门了。”⑲爸爸很心烦,说:“再等些日子吧,再不回来,我就去接她回来。”⑳又过了半个月,爸爸托人捎信到海边,让奶奶早日回家。那边捎话过来,说奶奶在那边挺好的,再过个把月,就回来了。㉑不出半个月,海边却用船将奶奶送回来了。船是夜里到的。陪奶奶回来的,是爸爸的表兄。他是背着奶奶敲响青铜家门的。㉒全家人都起来了。㉓爸爸打开门,见到这番情景,忙问表兄:“这是怎么啦?”㉔表兄说:“进屋再说。”㉕全家人都觉得,奶奶变得又瘦又小。奶奶却微笑着,竭力显出一副轻松的样子。㉖爸从表兄的背上将奶奶抱起,放到妈妈铺好的床上。爸爸抱起奶奶时,心里咯噔一下:奶奶轻得像一张纸!㉗一家人开始忙碌起来。㉘奶奶说:“天不早了,一个个赶紧睡吧,我没事的。”㉙爸爸的表兄说:“她老人家在那边已经病倒十多天了。我们本想早点儿告诉你们的,但她老人家不肯。我们想:那就等她好些吧,好些,再通知你们。没想到,她的病非但不见好转,倒一天一天地加重了。”他回头看了一眼床上的奶奶,声音有点儿颤抖,“她是累倒的。”㉚“她到了我家后,也就歇了两天,就去棉花田摘棉花了。别人无论怎么劝她别去摘,她就是不听。直到有一天中午,她晕倒在棉花地里。幸亏被人看到了,把她送了回来。从那一天起,她就再也没有能起床……”㉛青铜和葵花一直守候在奶奶的床边。㉜奶奶的脸似乎缩小了一圈儿,头发白得像寒冷的雪。㉝她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青铜和葵花。㉞青铜和葵花觉得奶奶的手凉丝丝的……(选自《青铜葵花》)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是()A.文章交代稻粒不容易被碾下来,碾一场稻子需要七八个小时等内容为后文爸爸深夜碾场的凄凉心情以及翻场的人们“哈欠连天”等内容作铺垫。B.奶奶说自己“活不了太久”,这说明奶奶年纪很大了,另外也是奶奶想通过这句话不让家人阻拦自己走亲戚;同时,这样写也为后面写奶奶累病埋下伏笔。C.爸妈对话中,“爸爸很心烦”一句表现了爸爸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感觉妈妈太唠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爸爸对奶奶还不回来的轻微恼怒。D.爸爸将奶奶抱起的情节,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同时还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明奶奶极其瘦弱、病情严重。E.爸爸表兄的话是补叙内容,交代了回家后的奶奶病情很重、体重很轻、头发更白的具体原因,表现了爸爸的表兄一家人对奶奶的关心和对爸爸的责备。11.小说开篇几段描写了新稻登场的情景,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12.奶奶这个人物有哪些形象特点?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3.本文是一部小说中选取的一小节,原书中并没有标题,那么你认为给本文取一个什么标题好呢?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0.BD11.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②表现了大麦地人收获时节的繁忙和疲惫。③营造主要故事情节的背景,为下文引出奶奶要到她妹妹家走亲戚的情节作铺垫。12.(1)形象特征:①关爱家人。奶奶到她妹妹家除了串亲戚外,更重要的是她去妹妹家后家里可以节省一个人的粮食,她也可以在妹妹那儿摘棉花,为青铜、葵花做棉袄、棉裤,但她不把这些想法告诉家人,以免他们担心。②勤劳善良。到了妹妹家后的奶奶只休息两天就到地里干活,一直到累倒在棉花地里为止;累病了也不想让家人知道,一直到病情越来越重才回家。(2)小说主题:①彰显了纯朴的亲情:奶奶对家人的关爱和家人对奶奶的牵挂之情;②表达了作者对贫穷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之情。13.我认为取名为“奶奶”比较好。“奶奶”这个标题是小说的主旨,同时奶奶也是小说的主人公;这个标题也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爸爸深夜碾场的凄凉心情”错误。结合文中第③段,“凄凉”是写爸爸的号子声,以表现夜深人静的状态,不是写爸爸心情凄凉。C.“也表现了爸爸对奶奶还不回来的轻微恼怒”错误,结合文章情节内容⑭“奶奶走后,青铜一家人,心里总是空空落落的。”分析,爸爸心烦主要是奶奶还没有回来,自己很担心奶奶,不是“恼怒”。E.“对爸爸的责备”错误,结合㉙“爸爸的表兄说:‘她老人家在那边已经病倒十多天了。我们本想早点儿告诉你们的,但她老人家不肯。我们想:那就等她好些吧,好些,再通知你们。’爸爸表兄的话主要介绍了奶奶的辛勤劳动。故选BD。【11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作用。本题首先要仔细阅读小说开头的几段,然后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内容上来看,小说开篇第①段就写“开镰了,收割了,新稻登场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是收割新稻的时候,地点是乡村。接着第②段写青铜的爸爸碾稻子全村的劳力,都必须被发动起来,不停地收割,不停地装运,不停地碾场”“夜里,疲倦沉重的人们一时醒不来,那锣声就会长久地响着,直到人们一个个哈欠连天地走来”表现出收割新稻的紧张、忙碌,也表现出人们的劳累和疲惫。接着第⑨又写“面黄肌瘦的大麦地人吃上了新米,脸上变得红润了,即点明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是大麦地,也表明青铜一家有新米吃了.联系下文来看,收了新米,奶奶却要省下新米给孙子孙女吃,因此从结构上来看,小说描写新稻登场的情景也为下文奶奶去妹妹家走亲戚做了铺垫。【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的分析。在解答人物形象分析这类题目时,一般要先对小说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该人物的相关描述,然后抓住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本题要求分析“奶奶”的形象,考生就要通读全文,梳理出与奶奶有关的情节,找出奶奶的想法、行为等,然后进行分析。如原文⑫说奶奶要去妹妹家,“更重要的原因”是“青铜家的粮食又很紧张了”,她要“省出一个人的口粮”,而且她想用打工的方式“弄些棉花回来,给青铜和葵花做棉袄、棉裤”这些都是对奶奶的心理介绍,可概括出奶奶关爱家人。结合第㉚段,奶奶到妹妹家“歇了两天,就去棉花田摘棉花了”,不听别人的劝阻“直到有一天中午,她晕倒在棉花地里”而且病了也不肯告诉家人,怕家人担心,这些内容是通过表兄的叙述展示出来的,可以概括出奶奶的勤劳善良。关于小说主题的分析。结合⑫中,奶奶要去妹妹家帮忙,彰显了纯朴的亲情,表现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结合⑳段中“爸爸托人捎信到海边,让奶奶早日回家”可知,家人对奶奶的无比牵挂;本篇文章借奶奶这一关爱家人、勤劳善良的人物形象,写出对这一类劳动人命的赞美与关爱,表现了对贫苦的劳动人民的同情。【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选取。结合文章分析,首先,文章的主要人物和情感焦点都集中在“奶奶”这一角色上。奶奶为了家庭的生计和孩子们的温暖,不辞辛劳地远行,甚至累倒在棉花地里,这一系列行为都凸显了奶奶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和她无私的爱。因此,以《奶奶》为题,能够直接指向文章的核心人物;其次,整篇文章围绕着奶奶的行动和情感展开,家人对奶奶的思念、期盼、担忧以及最终的悲痛,都构成了文章的情感主线。以《奶奶》为题,能够强烈地唤起读者对文章中奶奶这一角色的情感共鸣;最后,标题《奶奶》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和赘余,却能够直接点明文章的主题和焦点。这种简洁的标题方式,既符合文章质朴、真实的风格,也便于读者快速理解和记忆。以《奶奶》为题,能够引起广泛读者的共鸣和关注,使得文章具有更强的普遍性和感染力。(四)名著理解。(10分)14.下列对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骆驼祥子》中小福子的死是压倒祥子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后,祥子便屈服于命运,成了好占便宜、麻木潦倒的行尸走肉。B.《简·爱》中简·爱强烈自卑,不懂反抗,被其他的女性戏弄、嘲笑。C.艾青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诗歌,主题“太阳”,积极向上,如《向太阳》。D.儒勒·凡尔纳所著的《海底两万里》是一部自传,讲述了凡尔纳他自己驾驶“诺第留斯号”潜水艇在大海中航行的故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B.表述不正确。《简·爱》中简·爱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她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人格,被视为现代女性美的象征;而非“强烈自卑,不懂反抗,被其他的女性戏弄、嘲笑”。C.表述不正确。艾青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诗歌,充满着“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杭,主题是爱国,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非“主题‘太阳’”;D.表述不正确。《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而非“自传”;讲述了尼摩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诺第留斯号”潜水艇在大海中航行的故事。而非“凡尔纳他自己驾驶“诺第留斯号”潜水艇在大海中航行的故事”。故选A。15.“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爱你破烂的衣裳,却敢堵命运的枪……”今年,一首《孤勇者》火爆出圈。歌词作者唐恬与癌症抗争数年,谈到创作缘由,她说,“相比起身披战甲的闪光之人,我更想写在泥泞中奋力前行的人”。下列小说人物是“孤勇者”吗?请任选一位,结合小说情节,谈谈你的理由。①简·爱②保尔·柯察金③祥子【答案】示例:保尔·柯察金是孤勇者,因为他经历了四次生死经历: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他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他身边爆炸,他的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寒的保尔,他不得不离开岗位;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这四次“死里逃生”表现了保尔顽强的生命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理解。从简·爱、保尔·柯察金、祥子中任选一位,结合小说情节,阐明是“孤勇者”的理由即可。示例1:我认为简·爱是“孤勇者”,因为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但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一切,相反,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示例2:我认为保尔·柯察金是“孤勇者”,因为保尔是一个刚毅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宁死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尤其是他在病榻上还奋力向艺术的殿堂攀登。这些都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示例3:我认为祥子是“孤勇者”,因为祥子是身强力壮的青年农民,失去父母和土地后,被迫跑到城里,在刘四开办的人和车厂当上了人力车夫。好胜、要强的祥子凭着力气拉车挣钱,指望自己能买一辆漂亮的洋车,不再受拴车人的气,做一个“自由的洋车夫”。他早出晚归,忍饥受冻,风里雨里整整拼了3年,最终以96元的价格买了一辆新车。三、写作(30分)1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请你联系生活,自选角度,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否则按违规处理;③不少于600字;④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答案】例文:忧与爱独处斗室,掩卷遐思,倏尔一阵栀子花幽香送入鼻中。临窗而望,夕阳的余晖含笑笼在一片栀子花丛上,笼得清风微醺似醉,不自觉,已庭院深深了。一只逗号般大小的虫子带着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发黄的扉页上,生命如它,那样渺小而又脆弱,让人在担忧之际多了一丝玩弄的念头。被学习恼得焦头烂额的我颇有兴致地拨弄笔尖,一次次挡住它想要前行的路,它便随我转变着方向,反复至精疲力竭,迷失了南北东西,静静地呆在书上。如此,我便失去了兴致。不过是被捉弄一下罢了,却如此放弃自己的目标,这样的生存状态真令人担忧。恍然大悟般,是啊,人不也是一样吗?宇宙之大,观人亦如观虫,渺小而可卑。人们面对着宇宙的捉弄、灾难,灰心丧气,坐以待毙,自缚牢笼,与虫子又有何不同?如此丧失了理想与方向,在灾难面前一次次地迷失,这种生存状态岂不更令人担忧?再看小虫,突然有了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同样置身于茫茫天地间,竟有着同样的可悲之处,陡然心生怜爱之情,将它用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