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的养殖
蚶科贝类在我国沿海广泛分布,已发现的约30种左右,已发展养殖的有泥蚶、毛蚶、魁蚶。魁蚶的主产地在黄渤海。壳表具放射肋42-48条。毛蚶资源极为丰富,河北、天津、辽宁、山东的捕捞量很大。壳表具放射肋约34条。泥蚶多分布在山东以南诸地区沿海,是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台湾等省的主要养殖对象。壳表具放射肋18-20条。泥蚶,俗称血蚶(血液鲜红)、宁蚶、花蚶、粒蚶(壳表放射类上具颗粒状结节)。是中国的传统养殖贝类之一。其英文名为Arkshell,日文名为ハィガィ主要供鲜食,亦有用作腌渍加工。蚶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氨基酸组成方面,除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组氨酸的含量很高(组氨酸对婴幼儿也是必需氨基酸。注意组氨酸在保鲜过程中易被分解成组胺,组胺中毒症状:皮肤起红斑,瘙痒等)。并且牛黄酸、甜菜碱(有甜鲜味)含量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很高。具有很好的强身滋补作用,常作为女性和老弱者的冬季保健食品。并且对酒后的肝脏解毒非常有效。蚶壳可入药,有“消血块”和“化痰积”的功效。泥蚶的养殖泥蚶长什么样的?泥蚶在我国哪里有分布?泥蚶的饵料?影响泥蚶生活的灾害、敌害?泥蚶的繁殖、发育特点?泥蚶苗种生产方式有哪些?泥蚶养成生产方式有哪些?课程纲要泥蚶的养殖生物学泥蚶的苗种生产泥蚶的养成生产泥蚶的养殖生物学分类地位瓣鳃纲、列齿目、蚶科形态特点头部退化,以唇瓣所在的位置表示头部。足部肥厚,橙黄色,前端尖而弯曲,呈斧刃状。内脏团位于足的背部,内脏团的一部分陷入足内。外套膜简单型,外套膜环肌发达,外套窦浅,没有出、入水管。贝壳坚厚,壳顶凸出,尖端向内卷曲,壳表白色,外被褐色壳皮,放射肋发达,有18-20条,肋上具有颗粒状结节,绞合部直,绞合齿多,成一列。Q:泥蚶的形态特征?(与缢蛏相比较,异同点)消化系统:口仅为一横裂;食道短,只是从口到胃的简单通道;胃位于内脏团背部,胃壁薄,内有胃楯,胃侧具晶杆囊,胃被肝胰脏包裹;肠在足内盘曲,最后以肛门开口于后闭壳肌上部。呼吸系统:鳃1对(左右各1个),丝鳃型,有丝间联结。循环系统:心脏位于背部的围心腔中,由1心室2心耳组成。血液中具血红素,使血液呈红色。排泄系统:肾脏一对,为皱褶囊状,深褐色,位于后闭壳肌前端两侧,围心腔之后。生殖系统:生殖腺1对,位于背部消化腺两侧,成熟时遍布于消化腺外面,并延伸至足的基部。发生特点性别:雌雄异体,不异形(繁殖季节成熟性腺颜色雌呈桔红色,雄呈浅黄色)。性成熟年龄和繁殖季节:一般需2龄性成熟,浙江以南1龄即有性成熟。繁殖季节因各地而异。Q:泥蚶的性成熟年龄?繁殖季节?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特点?产卵及受精:一个繁殖期内可多次成熟(每次间隔15-20天),一次成熟可多次产卵。自然条件下,每年排放4-5次。产卵多在大潮汛末期,可持续1-2天。产卵量(2-3龄蚶为100-400万粒)。成熟精子鞭毛型,成熟卵子圆形,卵径60微米左右。精卵直接排入水中受精。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水温26-28℃)约6hPF,担轮幼虫;约13hPF,D形幼虫;6-7天PF,壳顶幼虫;13-16天PF,下沉附着变态为稚蚶(刚变态的稚蚶壳表无放射类,壳长180μm左右,4-6天后放射类才出现);再经过50天左右,壳长1-2mm,进入蚶苗期(蚶砂),再经8-9个月,进入蚶种期(蚶豆),再经1年左右时间,个体达2.5cm左右(商品蚶)。生态特点分布及生活习性属于热带及温带生物,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及西太平洋。世界泥蚶主要产自东南亚沿海国家。在我国自然分布在山东半岛以南沿海,尤以华东、华南沿海为最多。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台湾沿岸均有养殖。Q:泥蚶在我国的地理分布?适宜生活的环境条件?泥蚶的生长特点?影响泥蚶生长的主要因素?影响泥蚶生活的灾害、敌害有哪些?如何防治?广温、广盐性半咸水贝类。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强于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其生活环境的温度一般变化在0-35℃。冬季水温降至8℃以下,泥蚶失去爬行和掘上能力。3℃以下出现冻伤。成蚶适宜生长水温是13-30℃。壳长5毫米以下蚶苗适宜水温是23-28℃。成蚶在盐度为10.4-32.5‰之间的海水中均能正常生活,尤其是盐度为20.0-26.2‰的半咸水海区,更适于泥蚶的繁殖和生长。蚶苗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17-29‰,生长最适范围是21.0-25.5‰。成贝多数栖居于中、低潮区,尤以中低潮区交界处数量最多。有很强的耐干旱能力。喜栖息在河口或内湾风浪平静、潮流畅通、稍有淡水注入的软泥滩上,营浅埋生活(无水管,仅以壳后缘在滩涂表面形成水孔与外界相通)。抗混浊力较强,含有较多腐殖质软泥滩涂更适于泥蚶生长。它可以形成假粪将污物排出体外。在稚贝阶段是用足丝附着在表层泥土中的颗粒上,因此,蚶苗多发生在半泥半沙的海滩上,曾观察到壳长5毫米左右的蚶苗仍有用足丝附着的能力。随着泥蚶的成长,失去分泌足丝的能力,营埋栖生活,其栖息深度,以刚埋没全身为限,在泥滩的表面,形成两个相连接的出入水孔,以进行海水的交换。稚贝多栖息在表层下l-2毫米泥中,成贝生活在1-3厘米的滩涂中。在北方,冬季泥蚶埋栖在泥层深处,双壳紧闭,处于冬眠状态,直至3-4月间水温上升泥蚶才爬上滩面进行呼吸和取食。l毫米以下刚附着的蚶苗,在水中会做垂直运动,有的能分泌粘液拉成一条丝将身体悬挂在水中,个别还会漂浮在水面。2-5毫米稚贝垂直运动能力很弱,而水平移动却很活跃,一夜间能爬行数十厘米。成蚶极少作水平运动,只在底质中稍作垂直移动。摄食和生长滤食水中的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单细胞藻类主要是硅藻类,其次是单细胞绿藻类,这两者是泥蚶生长的重要营养来源。泥蚶属被动滤食,只对食料的大小形态有选择。生长较慢,一龄蚶,壳长不到2厘米,二龄蚶,壳长3厘米左右,到三龄后,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养殖一般不超过3年),五龄以后基本上停止生长。其生长速度与环境的水温、饵料、潮区、底质和密度有密切关系:在水温较高的南方生长较快。饵料多,生长快。大者达6-8厘米。随着潮区的升高,泥蚶的生长速度显著下降。泥蚶的生长与其所栖息环境的底质也有关系。一般情况下,内湾有软泥的海滩,有机物质多,底栖硅藻也多,泥蚶生长的好。与此相反,靠近湾口的砂质海滩,虽然也有蚶苗附着,但生长要慢得多。养殖的方式和密度对泥蚶生长也有显著的影响,一般蓄水稀养的长得好。泥蚶生长与潮区、底质以及养殖密度的关系,实际上是与饵料有关系的。灾害和敌害雨季海水盐度降得过低时,泥蚶则向下层潜伏,待盐度上升后,泥蚶再回到上层,进行正常生活。但是如果盐度过低(8.0‰以下)而且持续时间过长时,泥蚶就会死于泥下。这时就要迁至比重较高的靠近外海的海区避淡,广东省海丰县称之为“过港”。白露(9月7日或8日)后雨水少,若比重超过1.020时,则移到上游有淡水注入的场地防咸。山东、浙江冬季水温低,应注意蓄水保温。南方应注意防晒,特别是在小满(5月21日或22日)和芒种(6月5日至6日)期间最危险,俗称犯节气。这时正是春夏之间,水温变化较大,容易引起泥蚶死亡。预防办法是疏通沟渠,平整滩面,使苗埕退潮后不存水,以免积水处经日晒后水温急剧升高而烫死泥蚶。忌“红”(赤潮)“黑”(淤泥)杀手。经氏壳蛞蝓是蚶苗的天敌,在山东每年3-5月随潮流来到贝苗场,昼伏夜出,大量吞食蚶苗,危害甚重。防治办法主要是在越冬池内培育的蚶苗不要出池太早,待6月以后蚶苗个体长大后再向中低潮区移养,而且此期壳蛞蝓均已产过卵,数量大减。第二个办法就是人工捉或在苗场周围拦网阻止壳蛞蝓进入苗场,可收到一定效果。斑玉螺:群众称之为“蚶虎”。它分泌一种酸性粘液,和齿舌一起作用,把坚硬的蚶壳穿洞,吸取体液,并锉食其肉。退潮时用手捕捉,或用小竹杆和铁线做成的“拣螺塔”抓捕(玉螺怕光,多在夜间或阴天出穴活动,宜在早、晚在干潮后下埕捕捉,也可用0.2-0.3%的石炭酸喷洒涂面,迫使其出穴,然后捕捉)。在冬季玉螺产卵期,可下海拣拾玉螺卵块。蛇鳗:俗称油龙鳝。埕地上出现的有:中华须鳗、尖吻蛇鳗、食蟹豆齿鳗。这三种蛇鳗在我国东海、南海都有分布,在埕地上潜穴栖息。主要吞食蚶苗和蚶种,要及时捕捉,用2-3‰氰化钠消毒埕地或用1%鱼藤精乳液灌入鳗洞内杀死,效果显著,而泥蚶不受影响。河鲀:是游动性害鱼,常随潮水进入蚶田吞食蚶苗。可在埕地周围张网拦阻或插竹驱赶。蟹类:青蟹、梭子蟹、主要危害蚶苗和中蚶,可在干潮时用手捕捉。防鱼、蟹害:可用小型底拖网(土刺网)涨潮后用船在苗场上拖。广东使用的土刺网,网长及网口均是5米,上缘系浮子,下缘结沉子,用两条舢板在苗场上拖行。许多水鸟、水鸭都能啄食蚶苗,可用鸟网防除。鸟网长15-25米,宽1米,两端系结在长竹竿上端。竹竿下端插入泥里,让网露在水面,在场地周围和中央纵横布网,便可防止水鸟进入苗场。也可用鸟枪猎捕或晚上烘火驱赶。浒苔等杂藻附着影响蚶苗摄食及呼吸。附着在蚶壳上的浒苔常被风浪连蚶苗一起卷起,被流冲走,故应经常清除。广东群众创造了用铁刺绳除浒苔的方法,效果较好。方法是在10米长的麻绳上,密密地穿刺上5-6厘米的铁钉,做成“X”形铁刺,半干潮时由两人拉着绳子的两端在场地拖行,杂藻便卷缠在铁刺绳上。这种方法尚可驱赶苗场内的敌害生物和起松土层的作用。寻氏肌蛤:俗称乌鲶,多发生在低潮区埕地,分泌足丝连成一片,把蚶粘结在其中不能活动而死亡。清除办法是将蚶和乌鲶一起采收,经淘洗,除去乌鲶,蚶苗重新播种。中华蜾蠃蜚:俗称虾虱、涂蜊,体小,大者体长1.5厘米。喜集群于柔软和积薄水的涂面,大量繁殖时,涂面被骚扰成蜂窝状,危害蚶的生长。可用马拉松农药每亩50克加水20公斤(1/400浓度)配成溶液喷哂,效果很好。也可用烟屑泡水泼洒,每亩用量4公斤,每斤烟屑加水40-50斤,在苗埕露出后泼洒。或用破鱼网在埕上网扑。泥蚶的苗种生产泥蚶的海区半人工采苗采捕野生蚶苗泥蚶的全人工育苗泥蚶的土池半人工育苗泥蚶的海区半人工采苗泥蚶与其它双壳贝类一样,卵子受精后要经过一个浮游生活的发育阶段,才能进入底栖生活。一般自产卵后10-15天左右壳长175微米时即可转入底栖生活。刚转入底栖生活的稚贝是在滩面上附着生活,它是用足丝附着在海滩上的砂粒碎壳上,以后随着形态发育的完善逐渐潜入泥中生活。Q:泥蚶半人工采苗场的条件和半人工采苗的方法?蚶苗的中间培育?采苗海区的选择中国养蚶多靠天然苗种。泥蚶自然分布主要是在中、小型内湾,山东的乳山湾、丁字湾,浙江的乐清湾,广东的长沙湾,都是我国著名的蚶苗自然产区。海湾风浪小,滩涂稳定;潮流通畅;有适量淡水注入(最适盐度为21.0-25.5‰);底质为一般含190微米以下细沙60-70%的软泥底质的中低潮区。整滩附苗将选好的海区,在繁殖盛期,蚶苗进埕前2-3天,利用耙锄等工具,人工将滩涂平整,清除浮泥,防滩面积水,修成畦形基地,畦中央高,边缘低,畦四周以沟相隔,有条件的可撒沙于滩面上,以利蚶苗附着。附苗预报在泥蚶的繁殖季节,若经调查,亲贝性腺由肥满突然变得消瘦,即已产卵,参照当时水温等条件,即可推算出附苗时间。附苗管理及蚶苗的采收一般在附苗前后对附苗滩涂进行封滩管理,防止人畜踏入。山东最适宜的采收期是9-10月(冬季水温低,蚶苗活动能力差;春季4-5月虽然也可采苗,但因蚶苗越冬成活率太低。因此在劳力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在9-10月采捕)。我国南方由于泥蚶产卵期长,蚶苗附着期也长,从白露(9月7日或8日)到小雪(11月22日或23日)均可附苗。但是各时期附苗的数量和质量有差异。
广东群众根据发生的节气将蚶苗分为如下几种:秋仔。白露至秋分(9月)发生,生长快,个体大,但数量较少。降仔。寒露至霜降(10月)发生,此批苗数量多质量好,壳呈乳白色,大如绿豆,是优良蚶苗。冬仔。立冬(11月初)以后发生的苗,12月开始采捕。此批苗呈红褐色,质量较好,但数量不多。春仔。小寒和大寒(1月)期间发生的,立春(2月4日或5日)开始采的苗。这批苗呈淡红色,体质不够好,数量也不多。Q:泥蚶苗有哪几类?浙江则分为:白露至秋分(9月)的秋苗。寒露至霜降(10月)的降苗。立冬至小雪(11月)的冬苗。大雪至冬至(12月)的春苗。以降苗和冬苗颗粒大,质量好,产量大,成活率也高,是养殖采用的主要苗种。注:探苗为了能充分掌握蚶苗采收时间、地点(分布范围)及合理组织劳力,在采收前应进行探苗,摸清蚶苗分布状况,做到合理采收。探苗可以利用取样框或在海滩上量出一定的面积,用铁片将表层2-3毫米深的滩泥刮起来,放在纱布网内(200目)洗去细泥,再仔细地从砂中挑出蚶苗,计算出单位面积的个体数。每平方米有100个蚶苗就有采捕价值。蚶苗采收方法蚶苗采收是利用网具将附着在海滩上的蚶苗采集起来。广东省养蚶工作者创造了三潮采苗法,在干潮时、涨潮时和满潮时均可进行采苗,由于延长了采捕时间,采苗效率很高。(书P.348)此外还有利用叠土法,先将蚶苗集中浓缩几次,再用手网刮取,可提高工作效率,又可得到较纯净的蚶苗。(书P.349)蚶苗内杂质的清除蚶苗采捕后虽经初次冲洗,但仍有大量的泥砂和杂质,如蟹守螺、泥螺、寄居蟹、凸壳肌蛤、蓝蛤、红螺、壳蛞蝓、碎贝壳及砂粒等,若不能将它们清除,不但占居面积而且还会危害蚶苗或争夺食料,从而影响蚶苗的成活率和生长。蚶苗的暂养采苗场地如果离中间培育场地较远时,采得的蚶苗应进行暂养培育,以便于储备到一定数量时,一起运往中间培育场。暂养的另一个作用是因刚采的蚶苗,个体小体质弱,不适于长途运输,故在采苗场附近选一适合的场地进行密集暂养以锻炼蚶苗适应密养生活,提高播苗成活率。如采苗场与中间培育场距离较近,亦可直接进入蚶苗的中间培育阶段。蚶苗的中间培育由于我国南北气候相差较大,各地培育蚶苗的方法也不同。北方采苗后即进入越冬培育阶段。南方的广东省由于水温尚高,蚶苗仍能生长,因此有一个中间培育阶段,又称蚶豆培育。Q:蚶苗的中间培育(蚶豆培育)?注:蚶豆培育当年繁殖的蚶苗,规格很小,壳长仅1毫米左右(蚶砂,48000粒/公斤)。蚶苗再经过8、9个月或1年的中间培育,壳长达1-1.5cm左右(蚶豆,绿豆粒大小1600粒/公斤,豆粒大小400-800粒/公斤)。这一过程又称为“蚶豆培育”。从蚶砂到蚶豆的死亡率较高,一般成活率40%,低的不到20%。蚶苗的起捕与运输有的地区在次年5-6月份长到绿豆粒大小即起捕,山东蚶苗越冬期不生长,若过早进入养成阶段则成活率极低,最好在培育池中培育到7-8月,蚶苗长至豆粒大小再起捕放养。起捕方法见书P.353蚶苗的耐干能力依气候和苗体大小而定。南方冬季可以维持2-5天,天热时则应在l-2天内运到播完。途中应注意空气流通,防雨淋,防日晒。路途超过一天以上时,应每日将蚶苗浸入海水中片刻,但时间不宜过长。采捕野生蚶苗采捕野生蚶苗的工具与方法,基本上与半人工采苗的方法相同,只是没有整滩附苗的过程。泥蚶的全人工育苗泥蚶的人工育苗包括亲贝的选择、蓄养、诱导排放精卵、孵化管理、选幼、幼虫培养等基本方法同贝类常规人工育苗。但由于是埋栖型贝类,需投放泥砂,创造良好附着基质,供幼虫附着变态。为了保证底质良好,防止池底滞水,应该底层铺设卵石或用筛板相隔,上铺60目筛网,再上铺砂和砂泥,换水时,从池底部出水,将陈水换走。为了提高附苗率,应该先铺好附着基然后选眼点幼虫入池中附着变态。目前室内人工育蚶苗水平可达附着稚贝92万只/平方米。然后将稚贝向室外土池中过渡。越冬后再移于潮间带进行苗种中间育成。亲贝选择与暂养2-3龄(200颗以内/kg),性腺成熟好(性腺表观检查及镜检),个体健壮。可直接采用性腺成熟亲贝(在繁殖盛期采捕),也可采用升温促熟亲贝(在自然水温开始回升时,亲贝进塑料大棚升温促熟,可提早一个月成熟)。催产与孵化阴干8小时以上,水泵流水刺激1-2小时。催产率可达85-94%。孵化密度:50个/mL。孵化水温:27-30℃。孵化盐度:18-24‰。幼虫培育发育至D型幼虫即进行选幼(400目筛绢)。培育密度:3-8个/mL。饵料:开口饵料(金藻),壳顶后期(角毛藻、扁藻等)。控制水温26-30℃,盐度18-24‰。采苗与稚贝培育采苗时间:幼虫培育10天左右,进入壳顶后期,在30%幼虫出现眼点,即可采苗。采苗操作:中高潮带滩涂海泥(表层5厘米除去,消毒处理后)200-300目筛网筛入采苗池,使平铺厚度约2-3mm。静置,排去部分水,再进水至水深0.5-0.6m。倒入将附着变态幼虫,使最终附苗密度约100万/平方米。倒池方法:用小水泵将苗与泥一同冲出,在洗苗桶中洗去软泥及杂物后称重记录,撒入另一培育池。经过50-60天的培育,长至1-2mm,即可进入土池或滩涂暂养。为了降低室内人工育苗的成本,提高人工育苗效果,可选幼虫特别是选眼点幼虫入土池中附着变态,发育生长,从而获得优质高产的泥蚶苗种。泥蚶的土池半人工育苗泥蚶的土池半人工育苗也是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33校联考中考英语三模试卷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质量测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圆珠笔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人工草坪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实验室用血液和血液成分过滤器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化妆用防晒乳液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儿童帽产品供应链分析
- 干燥装置和设备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机关工作人员考勤表Excel模板
- 日照市重点支柱产业情况
- 儿童过敏性休克ppt课件
- 三级配电箱电路图(共2页)
-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明细报表范文
- 江西省职业培训补贴范围及标准-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 七年级生物上册(济南版)知识点归纳
- 腹腔镜设备的使用和保养PPT课件
- D600变频器说明书
- 上海英皇明星城初步设计(图文)
- PRTV方案(完整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