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细胞的化学成分和基本结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中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B.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所有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ATP和质粒的组成成分中都含有糖D.淀粉、肝糖原和纤维素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相同2.科学家发现,当神经元兴奋时神经细胞上的Ca2+通道开放,Ca2+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囊泡上的突触结合蛋白是游离Ca2+的受体,Ca2+和突触结合蛋白结合后,使囊泡融合蛋白与突触前膜上某种物质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这样囊泡和突触前膜融合,使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过程主要由①提供能量B.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囊泡和突触前膜的融合位置C.②兴奋时,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并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D.若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被抑制,刺激突触前神经元,会使③的膜电位发生变化。3.下列关于不同条件下马铃薯叶肉细胞相关生理活动的叙述合理的是()A.当光照条件适宜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只有叶绿体基粒B.在土壤缺Mg的条件下,叶肉细胞捕获蓝紫光的能力减弱C.光补偿点条件下,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植株的呼吸速率D.黑暗且缺氧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的[H]能将丙酮酸还原成乳酸4.科学家研究发现,一定数量的疟原虫感染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调亡,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疟原虫感染能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疟原虫感染会导致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B.疟原虫感染后肿瘤细胞中的基因表达会发生变化C.人体内肿瘤细胞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抑癌基因突变成了原癌基因D.在被疟原虫感染的肿瘤患者体内,疟原虫与该患者的关系是互利共生5.果蝇的红眼和朱砂眼是由等位基因D和d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该性状存在纯合致死现象(若隐性纯合致死,则基因型为dd、XdXd、XdY的个体死亡;若显性纯合致死,则基因型为DD、XDXD、XDY的个体死亡)。实验调査发现雌果蝇中基因型和表现型均为两种,雄果蝇只有一种表现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D和d位于X染色体上B.该性状表现为显性纯合致死C.若亲代雌果蝇中两种基因型的个体各有2000只,随机选取多对雌雄果蝇杂交,F2雌果蝇中两种基因型的比例为1∶8D.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杂交过程中等位基因D和d的基因频率不断发生变化6.人脑内有一种“沉默突触”,它具有突触结构,但没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你推测最不可能的原因是()A.突触小体中没有突触小泡 B.突触前膜无法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神经递质的酶 D.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7.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推论A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B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C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液免疫A.A B.B C.C D.D8.(10分)三刺鱼通常以浮游动物水蚤为食。研究人员在有水蚤的人工水域利用翠鸟模型和饥饿的三刺鱼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与本实验相关的分析错误的是A.本实验主要研究三刺鱼在有无翠鸟威胁时的取食行为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水蚤密度和翠鸟的有无C.翠鸟在水蚤密度小的水域攻击三刺鱼的次数更多D.翠鸟的存在改变了三刺鱼的捕食策略二、非选择题9.(10分)1910年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于是摩尔根用这只白眼雄果蝇与群体中的红眼雌果蝇交配,结果F1全为红眼。然后他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且F2中红眼果蝇数量约占3/4。回答下列问题:(1)摩尔根所用的这只白眼雄果蝇的出现最可能是__________的结果。

(2)摩尔根等人根据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设(假设1),且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并设计了测交方案对上述假设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结合当时实际情况,摩尔根设计的测交方案应该是让_________与_________交配。(3)根据果蝇X、Y染色体结构特点和摩尔根的实验现象,有人提出控制果蝇该眼色遗传的基因还可以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假设2)。在上述测交实验的基础上,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检验两种假设是否成立(可从上述的所有果蝇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杂交方案:选用___________为亲本进行杂交。

预测结果与结论:如果子一代_______________,则假设1成立;如果子一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2成立。10.(14分)果蝇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已知果蝇的某性状存在突变型和野生型,受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研究人员利用纯种突变型雌果蝇和纯种野生型雄果蝇进行杂交,再将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突变型雌果蝇∶突变型雄果蝇∶野生型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1∶1∶1∶1,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2)该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____定律。控制该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野生型为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请写出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下图为生物圈的碳循环,A、B、C、D表示生物,X代表一种气体,①~⑨表示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1)在生物圈中,A、B、C、D共同形成了________,B是_________。(2)过程⑧是指_______作用,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循环是以_________形式进行的。(3)上图作为碳循环图解的不完整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图中B代表一个种群,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数量,第一次捕获80个,做上标记放回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12个,其中有标记的2个,如果该种群每个个体平均体重4kg,则最少有A为___________kg方能维持生态平衡。(5)如果该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能量输入长期大于输出,你认为②、③所示的过程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如果将图中C所代表的生物全部迁出,则B所代表的生物种类数将___________。12.拟南芥种子萌发时,下胚轴顶端形成弯钩(顶勾,如图1),在破土而出时起到保护子叶与顶端分生组织的作用。为研究生长素(IAA)与顶端弯曲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1)拟南芥种子萌发时,顶端分生组织产生的IAA运输至顶勾处,促进细胞的_________生长。由于IAA的作用具有_________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顶勾两侧细胞生长状况不同,因而弯曲度发生改变。(2)科研人员发现一株TMK基因缺失的突变体(tmk突变体),用_________法将含TMK基因的T-DNA转入tmk突变体中,分别测定三种不同拟南芥种子萌发时,顶勾处的弯曲度,得到图2所示结果。实验结果显示_________。(3)科研人员进一步测定了三种植株顶勾弯曲处内外侧(如图3)的细胞长度,结果如图4。据实验结果推测,tmk突变体顶勾弯曲度改变的原因是其顶勾弯曲处_________。(4)科研人员推测,不同浓度的IAA可能通过TMK蛋白调控细胞生长(机理见图5),在IAA浓度较高时,tmk突变体无法剪切TMK蛋白。一种从分子水平证实这一推测的思路是:测定并比较_________植株的顶勾弯曲处_________(填内侧或外侧)细胞的_________量。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功能分类化学本质功能储藏脂类脂肪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结构脂类磷脂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等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调节脂类固醇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中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详解】A、真核细胞内部的蛋白纤维构成细胞骨架,具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的功能,A正确;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B错误;C、ATP中含有核糖,质粒中含有脱氧核糖,C正确;D、淀粉、肝糖原和纤维素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都是葡萄糖,D正确。故选B。2、C【解析】

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详解】A、乙酰胆碱和受体的结合不需要能量,A错误;B、神经元内的基因和其他细胞的基因相同,所以决定囊泡和突触前膜融合位置的基因并不是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特有的基因,B错误;C、②是突触前膜,兴奋时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促进递质的释放,并在此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C正确;D、若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被抑制,Ca2+不能内流,使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阻碍了兴奋的传递,不能使突触后膜③的电位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结合题干中“Ca2+”的作用进行解答。3、B【解析】

影响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影响光合速率的内因有:叶绿素的含量、酶等。【详解】A、当光照条件适宜时,叶肉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基粒和线粒体、细胞质基质,A错误;B、在土壤缺Mg的条件下,导致叶绿素的含量降低,叶肉细胞捕获蓝紫光的能力减弱,B正确;C、在叶肉细胞的光补偿点条件下,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等于其呼吸速率,但小于整个植株的呼吸速率,C错误;D、黑暗且缺氧条件下,马铃薯叶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中的[H]能将丙酮酸还原成酒精;而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中的[H]能将丙酮酸还原成乳酸,D错误。故选B。4、B【解析】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失去接触抑制,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导致细胞易分散转移。2、细胞癌变的原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详解】A、疟原虫感染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使其细胞周期延长,A错误;B、疟原虫感染后肿瘤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促进肿瘤细胞的调亡,B正确;C、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D、被疟原虫感染的患者会产生疟疾,故疟原虫与患者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D错误。故选B。5、C【解析】

根据雌性有2种表现型,而雄性只有1种表现型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雌性有2种表现型可知,致死的基因型为显性纯合子。【详解】A、根据雌雄的表现型种类不同可知,基因D和d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B、根据雌性有2种表现型可知,该性状表现为显性纯合致死,B正确;C、若亲代雌果蝇中两种基因型的个体各有2000只,即雌性个体中1/2XDXd、1/2XdXd,其产生的配子为1/4XD、3/4Xd,雄性个体XdY产生的配子为1/2Xd、1/2Y,根据棋盘法计算可知,F2雌果蝇中XDXd:XdXd=1:3,C错误;D、由于显性纯合子致死,故杂交过程中等位基因D和d的基因频率不断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C。6、C【解析】

“沉默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传递功能,表明兴奋无法在突触中传递,造成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突触无法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另一种是突触前膜可以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详解】A、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突触小体中没有突触小泡可能会造成沉默突触,A正确;B、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突触前膜无法释放神经递质可能会造成突触沉默,B正确;C、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神经递质的酶,不影响神经递质传递信息,C错误,D、神经递质只有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则突触没有信息传递的功能,D正确。故选C。【点睛】熟记并理解神经元的结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以题意“沉默突触具有突触结构,但没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为解题的切入点进行分析,即可作出准确的判断。7、C【解析】

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

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

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不参与细胞免疫,C错误;

抗体只参与体液免疫,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要求学生熟记非特异性免疫的类型,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8、C【解析】

三刺鱼通常以浮游动物水蚤为食。据图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水蚤密度和翠鸟的有无,因变量是三刺鱼对水蚤的进攻次数,由此可推断本实验研究三刺鱼在有无翠鸟威胁时的取食行为,故A、B项正确;翠鸟是三刺鱼的天敌,利用翠鸟模型和饥饿的三刺鱼进行实验,由实验结果可知,当没有翠鸟时,饥饿的三刺鱼喜欢取食高密度的水蚤来解除饥饿的威胁,即此时饥饿的三刺鱼对高密度区的水蚤的攻击次数更多。当有翠鸟时,饥饿的三刺鱼会转移到水蚤低密度区去捕食,即此时三刺鱼对低密度区的水蚤的攻击次数更多。由此可推知,翠鸟的存在改变了三刺鱼的捕食策略,故C项错误,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基因突变F1中的红眼雌果蝇F2中的白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雌均为红眼,雄均为白眼雌雄均为红眼【解析】

依题文可知,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的眼色基因在X染色体上,以此相关知识解答。【详解】(1)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所以亲代白眼雄蝇的出现最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根据实验结果,摩尔根等人提出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验证该假说,结合当时实际,测交方案应该让F1中的红眼雌性果蝇与F2中的白眼雄果蝇交配。(3)本题的关键是判断Y染色体上是否含有控制眼色的基因,所以可选用测交所得的白眼雌果蝇与群体中的红眼雄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预测结果与结论:可以逆推法。如果假设1成立,即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设为a)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测交所得的白眼雌果蝇(XaXa)与群体中的红眼雄果蝇(XAY)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雌果蝇全是红眼,雄果蝇全是白眼;如果假设2成立,即控制果蝇该眼色遗传的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测交所得的白眼雌果蝇(XaXa)与群体中的红眼雄果蝇(XAYA)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雌雄果蝇全是红眼。【点睛】本题文重点掌握测交实验的做法及作用。10、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相对性状易于区分分离X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应为EE和ee,F1雌雄个体基因型都为Ee,F2中雌雄个体的性状分离比都应该为3∶1,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所以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应在X染色体上显性XEXeXeY【解析】

根据题意“纯种突变型雌果蝇和纯种野生型雄果蝇进行杂交,再将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突变型雌果蝇∶突变型雄果蝇∶野生型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1∶1∶1∶1”,通过假设控制突变性状的基因的显隐性以及在(常/X)染色体,才能写出亲本的基因型,得到子一代基因型,进而推出子二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再与实际的F2表现型及其比例比较,看是否吻合,判断假设是否正确。【详解】(1)由于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相对性状易于区分的特点,常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2)根据题意“纯种突变型雌果蝇和纯种野生型雄果蝇进行杂交,再将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突变型雌果蝇∶突变型雄果蝇∶野生型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1∶1∶1∶1”,若控制基因(E/e)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EE和ee,F1雌雄个体均为Ee,F2中雌雄个的性状分离比都应该为3∶1,与实验结果不符,所以控制该突变性状的基因(E/e)不在常染色体上,而应在X染色体上,且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3)假设突变型性状对野生型性状为显性,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EXE和XeY,F1的基因型为XEXe和XEY,则F2中突变型雌鼠(XEXE和XEXe)∶野生型雄鼠(XeY)∶突变型雄鼠(XEY)=2∶1∶1,与实验结果不相符,说明原假设错误;若假设是野生型性状对突变型为显性,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eXe和XEY,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为XEXe和XeY,则F2中野生型雌鼠(XEXe)∶突变型雌鼠(XeXe)∶野生型雄鼠(XEY)∶突变型雄鼠(XeY)=1∶1∶1∶1,与实验结果相符。【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类型、特点等,能根据题中信息推断基因的位置及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1、群落消费者分解CO2(或二氧化碳)缺少表示呼吸作用的箭头9600越来越复杂减少【解析】

题图分析: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D是分解者;①主要表示光合作用;②、③、④表示被捕食;⑤、⑥、⑦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物质或能量;⑧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⑨表示化石燃料燃烧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详解】(1)由分析可知,在生物圈中,A、B、C、D共同形成了生物群落,B是初级消费者。(2)过程⑧是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把生物群落中含碳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进入无机环境中,生物群落中的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循环是以CO2(或二氧化碳)形式进行的。(3)上图碳循环的图解中缺少表示呼吸作用的箭头。(4)若图中B代表一个种群,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数量,第一次捕获80个,做上标记放回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12个,其中有标记的2个,则该种群数量为80×12÷2=480个,则该种群中储存的有机物为480×4=1920kg,由于求最少需要A的质量,因此需要用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则最少需要A为1920÷20%=9600kg。(5)如果该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能量输入长期大于输出,则可推知该生态系统处于生长状态,意味着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即②、③所示的过程将越来越复杂。如果将图中C所代表的生物全部迁出,则B所代表的生物种类数会由于竞争加剧而减少。【点睛】熟知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以及其中的各个环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是最后一个小题。12、伸长两重农杆菌转化tmk突变体的顶勾弯曲减小,转入TMK基因可部分恢复顶勾弯曲内侧细胞生长加快tmk突变体和野生型内侧TMK蛋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