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9年王莽篡汉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即位公元25年光武中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登基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公元前138年张骞通西域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新东汉西汉文景之治公元87年汉昭帝即位汉武盛世西汉疆域长安洛阳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材料1

七年,匈奴攻韩王信马邑,信因与谋反太原。白土曼丘臣、王黄立故赵将赵利为王以反,高祖自往击之。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匈奴围我平城,七日而后罢去。令樊哙止定代地。

——《史记·高祖本纪》Q1:结合所学,试着从不同角度思考刘邦“白登之围”,败于匈奴的原因。匈奴势强、汉初国弱、对河西走廊地势地形气候的不熟悉不适应、没有知己知彼……材料2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Q2:面对匈奴的侵扰,是继续打还是和亲求和?根据材料分析,汉初的社会状况,他们又如何应对?经济凋敝,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国贫民弱

(P21)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吕后、文帝、景帝执政期间,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中,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黄老之学”:黄老之学始于春秋战国,兴盛于西汉,其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并兼采阴阳、儒、法、墨等诸家观点而成。黄老之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与民休息”,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其主张在汉初产生了一定影响,促进了“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无为≠无所作为=不妄为=顺天而为,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2.郡国并行制分封异姓王汉承秦制

汉鉴秦亡“惩亡秦孤立之败”“白马之盟”分封同姓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京官同制师”削藩七国之乱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2.郡国并行制

材料1

(刘邦)据秦之地,用秦之人,承秦之制。

——陈苏镇材料2汉兴之初,海内皆定,同姓寡少,以惩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汉书·食货志》材料3分为诸侯王之地,一方面可以笼络诸侯之心,另一方面可以节省中原之物力人力,为中原之地百姓休养生息赢取精力……匈奴成为一大边患,韩王信所封之地尽有今山西中北部……主要原因即为需要防备匈奴。

——摘编自费双应《简析汉初分封原因》汉初郡国并行制形势图Q1:什么汉承秦制,有所损益?Q2:结合材料分析为何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①基本上承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框架,包括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制度等;②承袭的基础上,汉朝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对秦朝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创新。(改地方郡县制为郡国并行制)①根本原因:巩固统治。②汉初百废俱兴,没有实力对全国实行有效管理。③吸取秦朝孤立之败的教训。④笼络诸侯王,推动中原地区休养生息。⑤巩固国防,防备匈奴⑥因俗而治,强化了地方对汉王朝文化认同。

既是当年军功地主的分封承诺,

更是填补政治空白的现实选择。

汉兴七十余年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至腐败不可食。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无为”之效:社会稳定&矛盾缓和&经济复苏适应汉初天下初定、经济凋敝的社会现实1.汉武帝改革的背景材料1丞相入奏事,荐人二千石(郡守)。……上乃曰:君除(任免)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汉书》材料2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汉书》材料3(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记》材料4天下初定,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其民。吴有豫章郡铜山,乃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又有海盐之饶,不赋于民,而国用足。——《史记·吴王濞列传》材料5“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汉书》材料6“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史记》思考:“无为而治”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问题?现实困境政治:王国势大、丞相权重、豪强霸道经济:土地兼并、私商暴利、盐铁之富思想:思想混乱边疆:匈奴犯边思考:面对长期“无为”积累下的一系列治国难题,如何变“无为”为“有为”,巩固国家的大一统格局,汉武帝为此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二、西汉的强盛二、西汉的强盛2.汉武帝改革的措施面临的问题措施意义政治方面王国势大丞相权重豪强霸道经济方面土地兼并私商暴利盐铁之富思想方面思想混乱边疆方面匈奴犯边①“推恩令”、酎金夺爵②中外朝制度③刺史制度④任用酷吏⑤察举制①币制改革②盐铁官营③均输平准④征税抑商(算缗告缗)尊崇儒术①北击匈奴,设河西四郡②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③管理西域,设西域都护府④征服西南,平定百越叛乱二、西汉的强盛2.汉武帝改革的措施(1)政治大一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推恩令、酎(zhou)金夺爵推恩令:诸侯王除了让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的庶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诸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嫡长子继承诸子继承利诱+转移矛盾平稳过渡阴谋!无法拒绝的“推恩”。注意:“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封国,只是通过对分割封国领地来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酎金夺爵:元鼎五年,武帝以宗庙祭祀时列侯所献上酎金分量、成色不足为由,剥夺106个列侯的爵位。“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影响:成功削弱诸侯王势力,强化中央集权。二、西汉的强盛2.汉武帝改革的措施(1)政治大一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外朝制度秦朝三公九卿制汉武帝设置中朝从决策机构到执行机构中外朝制三公九卿制之外,设立皇帝直接控制的中朝特点:皇帝提拔资历浅而有能力的中下层官员进入中朝,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用以架空以丞相为首的外朝。作用:削弱外朝丞相权力,加强皇权。二、西汉的强盛2.汉武帝改革的措施(1)政治大一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设立刺史,任用酷吏①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②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汉书・百官公卿表》特点:①位卑权重,大小相制,内外相维;②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没有固定治所;作用:对地方实行有效管理和监察,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二、西汉的强盛2.汉武帝改革的措施(1)政治大一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推行察举制各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称“举孝廉”方式: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推选标准:品行(主要)、才学(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经考核再任命。(先考察而后推举)材料一(汉代)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材料二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抱朴子外篇·卷二审举第十五》Q1:根据材料一,思考察举制之下的选官标准是什么?孝廉Q2:结合材料一、二,思考实行察举制的利与弊是什么?利:选拔人才;促进社会阶级的流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改善社会风气。弊:豪强贵族掌控选官,造成腐败;后期被推荐之人多非有用之才。二、西汉的强盛2.汉武帝改革的措施(2)经济大一统——加强中央对经济的垄断币制改革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征税抑商汉武帝下令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钟官、技巧、辨铜,分别负责鼓铸、刻范、原料供应,规定只许用三官五铢钱,严禁民间私铸。将治铁、煮盐、酿酒等私营权收归中央,国家垄断经营。均输:设均输官,将郡国须上交而中央充裕的物资,直接运到所需地贩卖,减少郡国与中央往来的运输费用。平准: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掌管物价的官吏——平准令,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向商人征收财产税(算缗告缗),算缗:向大商人、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告缗:隐瞒不报或自报不实者,鼓励知情者揭发。作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抑制富商大贾,从经济上巩固国家大一统。二、西汉的强盛2.汉武帝改革的措施(3)思想大一统——尊崇儒术来源: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将诸子百家中道家(黄老之学)、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使儒学神学化。思想尊崇儒术设立五经博士设太学地方官学

内容:①“大一统”“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思想统一,中央集权②“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加强君权;避免暴政③“施行仁政”“德刑并用”——缓和社会矛盾④“三纲五常”——维护统治特点:外儒内法材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影响: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思考:阅读教材P22“史料阅读”部分,思考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董仲舒尊崇儒术的建议?思想的统一有利于维护和巩固政治大一统。二、西汉的强盛2.汉武帝改革的措施(4)疆域大一统意义:①加强管理,促进民族交融和边疆开发,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②促进丝绸之路开辟,加强中外交流,扩大汉朝的影响。面临的问题措施意义政治方面王国势大丞相权重豪强霸道①“推恩令”、酎金夺爵成功削弱诸侯王势力,强化中央集权。②中外朝制度作用:削弱外朝丞相权力,加强皇权。③刺史制度对地方实行有效管理和监察,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④任用酷吏⑤察举制利:选拔人才;促进社会阶级的流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改善社会风气。弊:豪强贵族掌控选官,造成腐败;后期被推荐之人多非有用之才。经济方面土地兼并私商暴利盐铁之富①币制改革、②盐铁官营③均输平准、④征税抑商(算缗告缗)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抑制富商大贾,从经济上巩固国家大一统。思想方面思想混乱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边疆方面匈奴犯边①北击匈奴,设河西四郡①加强管理,促进民族交融和边疆开发,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②促进丝绸之路开辟,加强中外交流,扩大汉朝的影响。②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③管理西域,设西域都护府④征服西南,平定百越叛乱三、东汉的兴衰1.东汉的建立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变大。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①外戚干政;②土地兼并剧烈;③赋税徭役沉重;④奴婢买卖农民流亡;阶级矛盾严重激化公元9年,外戚王莽(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王莽改制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治末年,旱灾、蝗灾频发,终于引发了绿林、赤眉等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农民起义推翻王莽政权。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刘秀平定一些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三、东汉的兴衰2.光武中兴光武帝刘秀画像“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汉书·光武帝纪》【阅读归纳】阅读课本,归纳光武帝的治国政策及作用。措施作用政治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文化重视儒学加强皇权,节省政府开支;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工作效率;稳定社会秩序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儒学得到继续发展三、东汉的兴衰序号皇帝即位年龄死亡年龄……………………4和帝10275殇帝126安帝13317顺帝11308冲帝239质帝8910桓帝153611灵帝123412少帝141413献帝954平均值9.5243.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合作探究】观察左表,东汉后期的皇帝都有何特点?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对东汉的统治有何影响?皇帝早逝幼主即位外戚专权皇帝长大诛杀外戚宦官专权外戚、宦官专权是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产物

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三、东汉的兴衰4.豪强地主势力强大(东汉豪强地主南阳樊氏)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司马彪《续汉书》东汉豪强:指拥有大田庄、大宗族、大量依附民与私人武装的豪强世家。(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富户)经济实力雄厚政治地位稳固隐蔽的军事实力依靠土地兼并获得大量土地,经营庄园经济,庄园自给自足累世经学,累世做官,逐渐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可以自备武装,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