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政治制度》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制度·单元主题·中外历史上国体政体、权力组成、地方治理的内容特点与影响认识本单元【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了解先秦到秦朝政治体制的发展历程,认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历史进步性。

二、了解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历程,认识我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变迁的基本规律。

三、了解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督抚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巩固的深远影响。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概览

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方法的总和。包括国家体制、政权组织形式、地方管理方式等。任务一(3分钟):观看视频并阅读材料,列举出在视频和材料中出现的政治制度,并将这些制度按“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制度”分类,并以时间排序。完成后小组交流并展示。始皇置酒咸阳宫。仆射周青臣进颂曰:“……(秦)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天子)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西汉]司马迁《史记》古代的政治制度概览:

中央行政制度:先秦——周天子制(共主制);秦:皇帝制度(君主专制)、三公九卿制(官僚机构、行政中枢)、廷议制(决策方式)。

地方制度:先秦——分封制和宗法制(地方分权);秦:郡县制(中央集权)、文书与邮传系统(政令传送与情报收集)。二、天下共主与地方分权——先秦的政治制度都城镐京封成王弟于晋封武王弟于卫封周公子嗣于鲁封武王弟于蔡封文王庶子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封文王伯于吴封殷商后代于宋封颛顼后代于楚宗法制与分封制示意图二、天下共主与地方分权——先秦的政治制度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周天子分封制宗法制天下共主;既是宗族首领,又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家国一体);权力不绝对对象众多、宗室为主;层层分封、等级分明;世卿世禄、代代延续;既受分封、须行义务嫡长子继承;大小宗相对;以血缘为依据与纽带确定政治地位(贵族政治)任务二(4分钟):阅读材料并结合本课第一子目,指出分封制与内外服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分析分封制的历史影响。完成后小组交流并展示。周王室与诸侯之间,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互为挹注外,也依仗宗族纽带,共同使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还以朝贡、觐见、通婚等不断加强关系。周王室分封的子弟,通常率领军队和一些殷人遗民、专业技工,居住在封国城市内,称之为“国人”。封国里的一些土著族群上层则与封君及“国人”互通婚姻。——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分封制的历史影响:

①确立了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维持了西周政权的长期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②促进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各地的经济交流,传播了周文化,增进了华夏认同;

③受封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分封制和宗法制终将遭到破坏。三、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任务三(4分钟):阅读本课第二子目,指出秦朝建立起的政治制度有哪些,概括这些制度与先秦制度的不同,并试分析这一制度下产生了怎样的的新矛盾。完成后小组交流并展示。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秦朝的政治制度类型制度特点总结中央制度地方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世袭、独裁以丞相为行政中枢,廷议重大事务听命于中央,受中央任免专制主义官僚政治中央集权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矛盾:

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方面,皇帝不得不依靠官僚机构实现统治,另一方面,以宰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总是会影响皇权行使;

②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一方面,中央需要任命官员到地方进行治理;另一方面,地方总是有反叛的危险。三、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任务四(4分钟):阅读本课第三子目,完成下表,并概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进趋势。完成后小组交流并展示。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西汉东汉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趋势设非正式的中朝牵制外朝正式的的三公九卿中朝尚书权力增大,演变为新的行政中枢确立三省六部制,在程序上分散宰相职权设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的权力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常以皇太子兼任宰相废宰相制度,设无实权的秘书机构“内阁”设置军机处,秉承皇帝旨意办理一切事物汉初郡国并行,武帝削弱封国,设州派刺史监察州与刺史获得实权,地方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道州县制,节度使掌握实权形成藩镇割据路州县制,尽收地方权力设行省,将地方政府视为中央的延申,大而不专进一步将省级权力一分为三派出巡抚和总督总览省级权力①皇权不断增强,越发专断神秘;相权不断削弱,最终被废除,彻底丧失对皇权的制度性影响。②中央集权的程度总体上越来越高,地方治理机制在效率与分权的博弈之间不断发展。三、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密折制度是清朝重要的文书邮传系统之一任务五(4分钟):阅读材料并结合本课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奏折制的特点及历史作用。完成后小组交流并展示。奏折制度产生于康熙时期。雍正时期产生了轮班奏事制度。除了要求亲信对不熟悉的官员“细加察访,密奏以闻”,雍正帝还给有奏折权的官员颁发折匣。凡无匣封装的奏折,不予收接。乾隆时期,各地官员均获得奏折言事权。言事的范围则扩展到人口、粮食收成、逃犯、缉盗、粮价等情况。有关军情和紧急事务的奏折必须使用驿递,否则会受到处分。并且除军机处应奏事外,其余奏折均由随时轮换的奏事官员转交,大臣不得与太监交谈。——傅礼白《康雍乾时期的奏折制度》清朝奏折制度的特点:①上奏人员和内容广大;②重视保密;③制度严密,过程规范。清朝奏折制度的历史影响:

①有利于统治者直接广泛获取信息;②提高了决策效率;③加强了中央集权;④导致皇权更加专断随意;⑤限制了地方的积极性。第2课西方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了解古雅典、古斯巴达、古罗马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古代西方不同政治体制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

二、了解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形成和等级君主制、议会制的出现,认识西欧封建君主制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三、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制和法国共和制为例,认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的背景与影响。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德国近代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所谓权力,就是将个人意志加诸他人之行动的可能性。政治制度就是对这一可能性的实现。梭伦:古雅典民主制的奠基者列奥尼达:战死温泉关的斯巴达国王布鲁图斯:罗马共和国第一任执政官屋大维:罗马帝国第一任元首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任务一(4分钟):阅读本课第一子目,根据民主制、寡头制、共和制的相同和不同,填写下表。之后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伯里克利的对雅典民主制的观点。完成后小组交流并展示。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直接民主制寡头制共和制城邦不同主要机构权力主体官员任免相似古雅典古斯巴达罗马共和国多数公民,不受制约国王和长老等少数贵族平民与贵族共同掌权并制衡抽签产生,随时罢免王位世袭,长老终身任职执政官选举,元老终身任职都带有民主色彩;都是奴隶主阶级统治;都以公民(本邦成年男性)作为城邦参政主体公民大会、公民法庭国王、长老会议、监察官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我们的国体不因袭邻邦的法律,我们与其说是效仿者不如说是他邦的模范。具体说来,权力不是被少数人、而是被所有公民所掌握。这就是民主。我们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我们的政治生活是公开的;我们的私人生活是自由宽恕的。因此,我可断言,我们的城市是全希腊的学校。——[古希腊]伯利克里(古雅典民主派将军)《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讲话》评价伯里克利的观点:

①伯里克利是雅典民主派将军,对雅典的直接民主制有所夸大,在雅典只有城邦公民才有民主权利,奴隶和妇女不能参与政治。②另一方面,民主制为雅典带来的自由风气,推动了人文京生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雅典的文化与经济繁荣,并且对现代民主制度起到了借鉴意义。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任务二(4分钟):阅读材料,分析罗马政体由共和制变为帝制的原因,并以此谈谈你对“不同国家或国家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政治制度”这一历史现象的认识。完成后小组交流并展示。长年海外服导致小农破产。他们土地遭到兼并,被迫流入城市,将选票卖给那些答应帮助他们解除困境的煽动者。随着罗马扩张,征召有产者服短期役不再能满足国家需要。于是,破产农民开始长期服役,平民军队变成职业军队,士兵向将军效忠而非国家,成为将军的附庸军,因为他们指望从将军那里分得一份战利品或土地。公元前73年,罗马爆发斯巴达克斯奴隶起义,整个制度一时摇摇欲坠。——[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担任平民保民官的格拉古兄弟,最终都被元老院杀死罗马政体由共和制变为帝制的原因:①小农破产,贫富分化加剧,平民政治地位遭到削弱;

②帝国扩张,国家对军队控制力下降;

③原有统治秩序遭到破坏,共和体制不再适应时代发展。认识:①多种多样的政治制度是人类文明多元性的体现;

②经济基础、物质条件等客观因素决定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800年,教皇为查理大帝加冕751年,在教皇支持下篡位的丕平为教皇献上土地1077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到卡诺莎1309年,法王腓力四世胁迫教廷迁至阿维尼翁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1486年初,英国都铎王朝初首位君主亨利七世迎娶先王爱德华四世之女伊丽莎白为王后,弥合了国内两大敌对的贵族家族的裂痕。亨利七世执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工商业,抑制外国商人特权,增加收入。又取得了海关岁入、法庭罚金等特权。又没收叛乱贵族的领地和财产,大幅扩充王室领地。雄厚的经济实力使都铎王朝的国王不需要过于依靠议会拨款,因此也不经常召开议会。到都铎王朝末期,旧贵族已经沦为无实权的政府外围成员,一些富有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在此时晋升为乡绅,甚至升至中央政府担任要职。——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任务三(4分钟):阅读材料与第二子目相关内容,概括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政治的新发展,并分析这一发展带来的影响。完成后小组交流并展示。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政治的新发展:①王权进一步强化,国家统一得到巩固;

②政府执行开明的经济政策,王室经济实力增加,减轻依赖议会;

③贵族势力遭到不断打击,市民阶层的地位提升。影响:①加强了君主的统治与集权,削弱了封建贵族与分裂势力;

②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推动市民阶层壮大。亨利七世和伊丽莎白一世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想象中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中的海战第一次公民大会,将军们为自己作出了申辩。由于天色已晚,大会未作出决议。公民大会后,议事会有人提出要在第二次公民大会中直接审判将军,无需申辩。提出者声称:“如果人民被组织做任何他们希望做的事,那简直是荒谬。”第二次公民大会,有很多人在授意下假冒死者家属,剃光头发,身穿丧服出现在会场,要求公民大会制裁将军。最后因人数众多,将军们被判死刑,财产被没收。——[古雅典]色诺芬《希腊史》权力归属于雅典全体公民公民大会地位至高无上多数人的暴政缺乏制衡与监督古代直接民主制的缺陷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任务四(4分钟):阅读本课第三子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为克服古代直接民主制的缺陷所作出的制度创新。并对比英国和美国制度的不同之处。完成后小组交流并展示。多数人的暴政缺乏制衡与监督代议制:选民选举代表(议员)组成议会分权制衡:立法、司法、行政相互牵制近代西方民主机制的创新英美民主制度比较表英国:君主立宪责任内阁制美国:总统制联邦共和制不同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府产生方式国家权力中心相似国王(世袭、统而不治)总统(间接选举、兼任政府首脑)内阁首相总统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组件内阁总统提名内阁,与议会无关议会至上,内阁掌权并对议会负责总统,但总统、国会、法院相互制衡都实行选举代议制;都有权力之间的监督制衡;都实行资产阶级多党制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任务五(4分钟):阅读第三子目“历史纵横”,概括19世纪以来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完成后小组交流并展示。19世纪以来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①选区和议席的分配日趋公正合;

②选民资格逐步放宽,选民范围日益扩大;

③逐步推进,体现渐进性、妥协性;

④工人获得更多权利,但本质上仍是资产阶级民主。原因:①原有的议会选举制度不合理,不适应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

②两次工业革命接连开展,启蒙思想传播日益深入,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民主权利;

③工人运动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迫使英国资产阶级调整制度。19世纪的英国下议院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了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初建共和、北洋军阀时期的政党政治和国民党的《训政纲领》,认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在中国近代的尝试。

二、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苏维埃政权、抗战时期“三三制”原则和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认识并理解我国政治道路的选择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钦定宪法大纲(节选)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法律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议院不得干预司法之权,操诸君上,审判官本由君上委任臣民于法律范围内,言论、著作等,准其自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等行使统治权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审判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任务一(4分钟):阅读本课1、2段,概括《临时约法》规定的体制形式与原因,并结合材料分析《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完成后小组交流并展示。《临时约法》规定的政体形式与原因: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权力,防止袁世凯独裁专制。《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推翻了君主专制,确立了共和体制,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进步,赋予了人民参政的基本权利。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任务二(4分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在近代中国无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完成后小组交流并展示。称帝复辟袁世凯府院之争黎元洪镇压护法冯国璋卷入一战徐世昌贿选总统曹仲珊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一般都试图与外部强权——军阀、洋人、革命者或土匪——达成妥协。在1912年早些时候,民族资产阶级支持孙中山,但他们对袁世凯担任总统同样持欢迎态度——因为袁世凯承诺了和平和秩序。民族资产阶级将自己视作坚定的进步分子,但他们没有任何政党代表。整个民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从属于军事与官僚当局,外国资本支配着现代工业部门,农业仍然是最主要的经济成分。——[美]沙培德《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1948年,国民党所谓“行宪国大”现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无法在近代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①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缺乏社会基础;

②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经济基础薄弱,难以真正掌控政权;

③新旧军阀混战不断,专制独裁观念还有较大社会影响;

④资本主义民治政治制度难以实现中国近代化,不是真的人民民主。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木刻版画《豆选》,(彦涵,1948年)任务三(4分钟):观看木刻版画《豆选》,选择一个细节进行赏析。完成后小组交流并展示。赏析《豆选》:①是发生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的民主选举实践;

②选举人和被选举人是农村劳动人民,是真正的人民民主;

③男女老少都有,参与群众众多,民主范围广泛;

④用豆子秘密投票,规避了学识和人情的影响,保障制度公正;

⑤捡起地上的豆子,人民群众珍惜重视行使权力。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除汉奸、经法庭判决被剥夺公民权的人和精神病患者以外,“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年满16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了民主集中制下的参议会制度,行使各项监督选举权利。1940年,中共中央提出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

”原则,边区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边区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法制建设先后制定、颁布了五六十种、1000多件法律法规。——刘路平《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探析》任务四(4分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陕甘宁边区政府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意义。完成后小组交流并展示。中国共产党进行民治制度探索的历史意义:①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有利于促进边区的经济发展,巩固了边区的民主政权;

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④为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历史经验。《论人民民主专制》书影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投票现场首都群众游行庆祝宪法颁布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任务五(4分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农村基层治理改革的特点,分析新时期中国农村基层治理改革的影响。完成后小组交流并展示。1978年,人民公社体制在包产到户的大潮下解体,农村一度出现治理真空。1980年,广西村民开始了自治的自发探索,得到中央的关注和肯定。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村委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1998年,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形成了“直选”“海选”“独立提名”“两票制”等民主机制。2001年,农村社区进入自发试点阶段,2007年,民政部发文在全国推广。实践中,农村社区建设逐渐形成“一村一社”、“一村多社”和“多村一社”等发展态势。一定程度上改变广大农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薄弱和公共服务缺乏的现状,重构了新的乡村社会共同体。——李春根、罗家为《从动员到统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基层治理的回顾与前瞻》新时期中国农村基层治理改革的特点:①从民间自发到政府主导;②从局部试点到全国推广;③立法保障;④机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⑤发展过程与时俱进。新时期中国农村基层治理改革的影响。①填补了人民公社取消后的基层治理的真空,稳定社会秩序;②探索并丰富了农村基层治理与民主方式;③有利于为村民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梳理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探讨中国古代改革和变法的必然性,归纳其内容,辩证看待这些改革的历史作用。

二、梳理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探讨中国近代改革对近代化进程的影响。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归纳其内容,认识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任务一(4分钟):阅读本课第一子目,填写下表。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成功的启示。完成后小组交流并展示。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改革背景改革力度改革结局相似之处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在急剧变动少数民族南迁民族交融成历史潮流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官僚机构庞大但腐败明中后期政治腐败封建统治危机加深引发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彻底变化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语言等方面涉及面广未触动原有封建制度集中在吏治与经济未触动原有封建制度秦国一跃成为强国商鞅被杀后没有废除推动了民族深度融合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初期取得成效最后被废止缓解了封建统治危机除一条鞭法外被废止改革目的都是巩固统治;改革者都需要统治者的支持;改革过程都困难曲折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先后两次进行改革,时间长达20年。他利用秦人宗法观念淡漠的传统,对反变法势力严厉镇压,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起君主的绝对权成和崭新的宗法秩序。——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順应与整合》商鞅变法成功的启示:①改革者要得到有力的支持;②改革手段要积极稳妥,不能急于求成;③要善于利用原有资源;④改革者要树立自身威信;⑤改革目标要顺应时代潮流。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任务二(4分钟):阅读材料,概括明后期至清中叶农业税制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完成后小组交流并展示。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要求各地以州县为单位,依据新近清查的土地数额,将原来额定田赋、力役、贡办等赋役,一概折合为白银,官收官解。这一赋役体制变动趋势在清代继续发展。清朝自1712年起,实行滋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的政策,即以全国丁役额(人头税)数字最高的1711年为准征收折银征收“丁银”,同时以后增加的人口不再计算丁役。雍正元年(1723年)起,又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即将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赵轶峰《明代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古代中国人口增长折线图明后期至清中叶农业税制改革的内容:①将田赋(土地税)和徭役(无偿劳动)折算为白银进行征收;

②清代时期实际上逐渐取消了人头税。影响:

①赋役征银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加速白银货币化,使白银成为明清的主要货币;③人头税取消,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放松,有利于人口的增长和流动等。二、中国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