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单元选修目录T单元选修 1T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T2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T3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T4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T5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 1T6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T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文综历史解析卷·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9月模拟考试(09)WORD版】T1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一一摘自《文献通考》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敝,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一一摘自《朱子语类》(1)依据材料,概述两则材料对宋初改革的不同评价。你认为影响对同一历史事件产生不同评价的因素有哪些?(8分)(2)有人说,这一时期通过改革形成了“政治新格局”,你是如何理解的。全面评价该格局带来的影响。(7分)【知识点】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案解析】答案:(1)材料一认为宋初的改革使社会安定,战祸平息;材料二认为它造成地方兵弱财困,终于导致“靖康之役”溃败,北宋灭亡。因素:评价者的立场不同、史学素养不同、占有的史料不同等。(8分)(2)“政治新格局”是指确立了“强干弱枝”(重文轻武)的政治格局。评价: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但也导致北宋政权长期积贫积弱。(7分)解析:(1)“不同评价”,从材料一中“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可分析出是对宋初的改革的肯定,改革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材料二中“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可分析出是对宋初改革的否定,改革造成了北宋的“积贫积弱”;“因素”从评价者的立场、史学素养、所使用的史料等方面去分析。(2)“改革形成了政治新格局”是指改革带来的新局面,即“强干弱枝”,“影响”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有效信息的正确解读,并对宋初改革的相关内容准确的把握。【历史解析卷·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09)】43.[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表示变法决心。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二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1)根据材料一,光绪帝关于变法有哪些看法?(3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两个国家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其各自结果如何?(7分)【知识点】T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答案解析】答案:(1)中外务实的人要求变法;感觉到变法阻力不小;主张在保存传统的同时向西方学习。(3分)(2)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中国侧重摆脱民族危机。(4分)结果:俄国废除农奴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戊戌变法失败,但起到思想启蒙作用。(3分)解析:(1)本题紧扣材料,依据“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可知中外务实的人要求变法。依据“惟是风气尚未大开……空言无补。”可知当时变法阻力之大。依据“……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可知光绪帝主张中西结合,保留传统、学习西方。(2)第一问需结合两场改革的不同背景分析,都面临统治危机,清王朝主要面临的是外部列强的侵略,俄国沙皇面临的是本国农奴制度的困扰。第二问结果结合史实概括即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合理解读,并综合分析、归纳。【历史卷·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8月摸底考试(08)扫描版】T12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封建制度的巨大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巨大的政治体系,……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教阶制。最后,它本身就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的地产的整整三分之一。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材料二16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使得互不了解的各国人民突然接近起来,并且通过新的共同信仰,紧密联合在一起。维登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系统阐发了宗教改革的主张,得到大多数师生的支持。该大学的自由教育吸引了布鲁诺前往。加尔文在巴黎大学受过严格的思想训练,他的《基督教原理》被认为是16世纪最有学术价值和最严谨的宗教著作。他创办了日内瓦学院,毕业的传教士被派往荷兰、英国等地;他领导的宗教改革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加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真正的宗教外衣。——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和《大革命与旧制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大学对推动宗教改革发挥的作用。(7分)【知识点】近代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案解析】答案:(1)16世纪天主教会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罗马天主教会神化了教权,迫使世俗王权屈从教权.以维护其封建统治;教阶制度具体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天主教会是重要的封建势力;要推翻教会的特权地位,推动社会进步,必须进行宗教改革。(8分)(2)作用:欧洲大学影响并推动着宗教改革。大学教授凭借丰富的宗教知识,掀起宗教改革运动;大学教育有利于形成严谨的宗教改革理论;大学之问对宗教改革的论争,改变了神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宰地位,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大学教育推动了欧洲各地宗教改革的发展,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7分)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封建制度的巨大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本身就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概括分析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欧洲大学对推动宗教改革发挥的作用需要完整解读材料二的有效信息,从欧洲大学影响并推动着宗教改革、有利于形成宗教改革理论、改变了神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宰地位、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等角度概括归纳。【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并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文综历史解析卷·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08)】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戊戌变法是在甲午战后朝野上下求变思潮推动下发生的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教育、新闻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实际上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环节。——郭汉民《放开眼界看“戊戌”》材料二我认为今后对维新派与维新运动的深入研究,应充分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思路,特别是要坚持正确的评价标准。对于包括维新派与维新运动在内的一切历史事件与人物,既要弄清楚其起因和思想动机,又绝不能止步于此,而应深入、具体地考察其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效果。而且,对于社会效果的考察,也应当着重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发展变化上,而不是笼统、抽象地谈论所谓的“斗争精神”云云。——赵春晨《坚持实践第一,重在社会效果的评价标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解。(8分)(2)阅读材料二指出作者关于维新变法的评价标准,并结合史实予以论证。(7分)【知识点】T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解析】本题考查对戊戌变法的理解,第一问考查对观点的理解能力,应从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相联系作答。第二问,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作者是站在“社会史观”角度分析问题的,然后从这一角度分析戊戌变法的意义,加以论证。【答案】(1)政治:洋务运动维护清朝专制统治,戊戌变法推行君主立宪制,有利于政治民主化。经济:洋务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继续采取发展经济的措施,有利于经济工业化。军事:洋务运动创办军事企业,发展海军的主张,戊戌变法推动编练新式陆海军,有利于中国军事近代化。教育: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新式学堂和支持留学运动,戊戌变法设立京师大学堂,有利于教育的近代化。(8分,只回答洋务运动或只回答戊戌变法只得1分,没有史实不得分。)(2)评价标准:社会实践的效果。(2分)史实论证:进步性:政治:兴民权、设议院,裁汰冗官,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打击封建官僚;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措施,有利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改革科举,设立京师大学堂,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3分)局限性:操之过急,脱离民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戊戌政变后,大部分改革措施并没有付诸实施。(2分)【历史解析卷·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小一调考试(08)】10.梁启超说:“贵族政治者,虽平民政治之蟊贼,然亦君主专制之悍敌也。……贵族之对于平民,固少数也;其对于君主,则多数也。故贵族能裁抑君主,而要求得相当之权利,于是国宪之根本即以粗立。”这表明在梁启超看来 ( )贵族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贵族政治必须与民主政治相结合贵族政治利于抑制君主专制贵族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必经之路【知识点】T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制【答案解析】A解析:依据材料“故贵族能裁抑君主,而要求得相当之权利,于是国宪之根本即以粗立”可知贵族可以限制君主权力,最终使民主宪政得以确立,说明贵族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基础。B、D项与题意无关。C项叙述正确,但不是最终结论,结论是最后一句“于是国宪之根本即以粗立”。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表达的重点。【历史解析卷·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三开学考试(08)】T1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材料二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6分)(2)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10分)【知识点】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路丁改革【答案解析】答案:(1)依法登记;家长同意;婚礼公开;要有证婚人。(6分,三点即可)(2)变化:以教会为主导转变为以世俗力量(政府和家长)为主导。(4分)
影响:冲击了传统婚姻;削弱了教会权力;宣扬了人文主义;推动了宗教改革,增强了人们的法制观念。(6分)(言之有理,三点即可)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及宗教改革的内容归纳总结其条件;第(2)问要结合材料,联系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的相关内容分析总结。如秘密婚姻的特点,现代婚姻的特点。【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信息的综合分析归纳。【历史解析卷·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入学定位考试(08)】19.北魏初年长期战乱,人民流离失所,田地大量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在这一制度下A.农民可以自由从事工商业B.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农民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知识点】T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答案解析】B解析:从材料中“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可分析出北魏推行均田制。均田制是北魏政府将政府掌握的无主荒地重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要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徭役和兵役,农民土地不可以自由买卖,C、D项说法错误;均田制是保证农业生产,在封建社会中,政府推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A项的“自由从事工商业”说法错误。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均田制的准确理解。【历史解析卷·届江西省师大附中等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08)】23.在柏拉图眼中,现实中的城邦实际上不是单一的城邦,而总是至少包含了两个城邦,一个穷人的城邦,一个富人的城邦。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雅典城邦已在事实上分裂B.穷人和富人分别指奴隶和公民C.存在两个城邦是为了实现轮番而治D.雅典公民中存在尖锐对立【知识点】A3T1古代世界·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梭伦改革【答案解析】D解析:解读材料关键信息,“一个穷人的城邦,一个富人的城邦”,柏拉图在这里强调的是雅典公民中存在的尖锐对立。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中“穷人”和“富人”均指的是雅典公民,排除B项;“一个穷人的城邦,一个富人的城邦”并非指雅典真的存在两个城邦,排除C项。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历史解析卷·届内蒙古赤峰二中(赤峰市)高三9月质量检测试题(09)word版】T129.(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太后摄玫(公元982年~1009年)后由于与宋(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战事多,每次战争都俘获大批人口,但这时萧太后对新征服的各族人户,不再编为官户奴隶而是依其原来的生活习俗设置新的部族,使其成为平民。把原来属于奴隶身份的“头下户”,改变成具有农奴性质的“二税户”,采取封建式的征收地租的剥削形式,使奴隶成为向朝廷纳税的编民。据不完全统计,萧太后摄政的二十七年里,减免赋税.赈济灾民、流民、贫民的诏令达三十次之多。采用移民、招幕以及许民‘请业荒地”等多种办法,招徕闲散劳动力,借以扩大耕地面积,恢复当地因战争而遭到破坏的农业经济。按规定,凡垦荒者在一定年限内可免除赋税,免赋年限最长达十年。“贫民”则另给以耕牛、谷种,还派出有经脸的农师传授耕植知识。萧太后还“诏疏旧渠”,兴修水利。她还亲自“观稼”,遣使劝农,如命唐古(耶律唐古)“劝督耕稼以给西军,田于胪朐河侧,劝督耕稼以给西军,田于胪朐河侧,是岁大熟。明年,移屯镇州,凡十四稔,积累数十万斛,斗米数钱”。—摘编自张宏、刘延丽《浅析辽期萧太后的治国方略》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萧太后的改革措施。(9分)(2) 权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萧太后的改革对当时辽国产生的影响。(6分)【知识点】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案解析】答案:(1)改奴为民,收取封建地租;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鼓励移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遣使劝农。(9分,答出三点即可)(2)调动各族人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辽朝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奴为农,采用封建式的经济政策,推动了辽国封建化;为辽国在与宋的战争中提供了物质基础,使辽国国力日益增强。(6分)解析:(1)“措施”直接从材料中“但这时萧太后对新征服的各族人户,不再编为官户奴隶而是依其原来的生活习俗设置新的部族,使其成为平民”“采取封建式的征收地租的剥削形式”“减免赋税.赈济灾民、流民、贫民的诏令”“采用移民、招幕以及许民‘请业荒地’等多种办法,招徕闲散劳动力,恢复当地因战争而遭到破坏的农业经济”“萧太后还‘诏疏旧渠’,兴修水利”“遣使劝农”进行分析归纳。(2)“影响”主要从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宋辽战争中所起来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综合分析归纳。【历史解析卷·届内蒙古赤峰二中(赤峰市)高三9月质量检测试题(09)word版】16、“(梭伦)用了很大的勇气,敢于一举而释放所有的债奴,取消有关土地的一切抵押,同时还严禁了将来的一切债奴制度发生。……他的改革消除了许多不平,也给了普通民众以少量的政治权利,但大部分的政权还是留在贵族们手里。”这说明梭伦改革体现出A.民主自由原则 B.公平公正原则 C.不偏不倚原则 D.区别对待原则【知识点】T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答案解析】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梭伦改革废除了债务奴隶制,消除了许多不平,给普通民众少量的政治权利,同时又保障了贵族的权力,体现了梭伦改革的中庸的特点。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T2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解析卷·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09)】44.【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法国《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4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两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历程。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启示?(6分)【知识点】T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791年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解析】答案:(1)同:体现“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法律至上”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2分)异: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民主共和制。(2分)(2)历程:法国经历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复辟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的曲折斗争历程。中国经历了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张勋复辟与护法运动的斗争历程。(4分)启示: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具有深刻性、艰巨性、曲折性。(2分)解析:(1)本题依据两部法律文件的规定,不难看出都主张主权属于全体国民,都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框架,都推崇法律,依法治国。不同的是,《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2)第一问结合史实回答。第二问历史启示从两国民主与专制势力曲折斗争的历程中不难得出,政治民主化的艰难复杂性。【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合理解读,并综合分析、归纳。【历史卷·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8月摸底考试(08)扫描版】T229.(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制衡。年10月1日,由民主党把持的参议院和由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未能就政府预算达成一致,政府拿不到办公经费,部分部门只能哲时关门。其实,两党的分歧焦点是奥巴马医改法案。共和党试图通过给政府预算附加条件来阻挠医改实施,民主党则坚持预算是预算,医改是医改。美国《预算与会计法案》和《国会预算暨截留控制法案》规定:“任何全权预算支出必须通过相应的年度政府支出预算案的支持方才有效”。自1976年美国国会预算程序正式执行以来,美国政府临时关门过18次,最少的1天,最多的达21天。——摘编自凤凰网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政府的五项治权要受国民的选举权、创制权、弹劾权和复决权制约。这种五项治权与四项政权完美结合的宪法才是理想的宪法。孙中山还认为:“《临时约法》者,南北统一之条件,而民国所由构成也。袁世凯毁弃《临时约法》,即为违背誓言,取消其服从民国之证据,不必待其帝制自为,已为民国所必不容,……余为民国前途计,一方面甚望有更进步、更适宜之宪法,以代《临时约法》,一方面则务拥护《临时约法》之尊严,俾国本不因以摇撼,故余自六年至今,奋然以一身荷护法大任而不少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制宪者们设计的“有衡”政治制度的内容。简述孙中山对中国建立民主政府的认识。(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拥护《临时约法》的原因。从权力制衡的角度看,你如何评价美国屡次关门事件。(7分)【知识点】近代中国近代世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答案解析】答案:(1)内容:立法权:国会分参众两院。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违宪”名义废止已通过的法律。行政权: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幼权;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等。司法权: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等。(任答2点,4分)认识:孙中山认为新的政治制度应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行的“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监察权、考试权;政府的权力应受国民的四项政权的制约。(4分)(2)原因:《临时约法》是民国得以存在的法律依据;限制袁世凯复辟帝制;当时没有更好的宪法。(任答2点.4分)评价:资本支配政治;两党相争只顾党派利益.不顾民众利益;权力制衡一定程度避免了政府官员贪腐。(3分)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制衡”,并结合美国总统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的相关史实,概括美国制宪者们设计的“有衡”政治制度的内容。提炼材料中孙中山认为“五项治权与四项政权完美结合的宪法才是理想的宪法”的关键信息,回答孙中山对中国建立民主政府的认识。(2)提炼材料中“南北统一之条件”、“民国所由构成”、“俾国本不因以摇撼”等信息,据此说明孙中山拥护《临时约法》的原因。结合美国三权分立的基本精神和对材料中“有衡”理解,评价美国屡次关门事件。【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并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文综历史解析卷·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08)】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1条权利方面,妇女生是自由的,而且始终是与男人平等的……第2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保存女人和男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3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而国民无非就是男人和女人的联合。——奥林普·德·古兹《女权宣言》(1790年) 材料二第一条1791年信仰、出版、集会、示威自由第十五条1870年所有公民不得由于肤色、种族的区别或曾被强制劳役而受到选举权的限制第十九条1920年公民的选举权不因性别而受限第二十六条1971年保护18岁以上公民选举 ——节选自《美国宪法修正案》(1)依据材料一概括《女权宣言》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女权宣言》的理论和现实依据。(9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6分)【知识点】T2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法国《人权宣言》、美国1787年宪法【解析】第一问第一小问考查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阅读材料可知其核心观点就是妇女应享有与男人相同的权利。然后分别从启蒙运动和法国法律文献中寻找理论和现实依据。第二问首先根据表格内容回答宪法修正案的内容,然后分析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答案】(1)妇女应该得到与男人相同的权利。(3分)理论来源:启蒙思想家宣传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等思想。(3分)现实依据:法国《人权宣言》确立的人权、自由、法治等原则。(3分)(2)主要内容:规定了基本人权;逐渐放宽了选举权在种族、性别和年龄方面的限制。实质:美国实行由少数人的民主向多数人的民主的转变。(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6分)【历史解析卷·届内蒙古赤峰二中(赤峰市)高三9月质量检测试题(09)word版】T230、(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学者阮炜在《关于“暴民政治”、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中指出:至于美国,从清教徒移居到新大陆起,便存在着一种殖民社团自治的传统,这里面虽可能也有一些威权成分,但集体投票是极为重要的决策方式……倒是赢得独立战争及制定宪法以后,美国地方自治传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节制。为了“合众国”的共同利益,地方政治体现在不得不向中央政府让渡权力。十三个独立的州,这时得向联郑政府交出一些可谓主权的重要权力……—苏新连(浅谈清教主义对美国的影响)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富人的反民主的巨大阴谋,因为分权制衡原则是对人民主权原则的反动,分走了本应完全属于人民的权力,制衡了本应至高无上的人民意志。—阮炜《雅典民主的真相》(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民主制度有何变化,并说明这些变化对美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8分)(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的观点?说明理由.(7分)【知识点】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答案解析】答案:(1)变化:由独立前集体决策的社团自治到赢得独立战争及制定宪法以后最终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4分)影响:为美国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2)赞同。理由:美国宪法规定国家推行三权分立及三权地位平等的原则,使三权之间实现了相互制约,这使得人民的权力得不到直接的体现。因此,这些原则扩大了富人的权力,分割了人民的权力,所以是反动的。(7分)不赞同。理由: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原则,有效地防止了某一权力的无限扩大;美国的立法和行政机构都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这可以说明美国的民主制度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7分)解析:(1)“变化”:材料一中美国民主制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清教徒移居到新大陆起”,民主表现为“殖民社团自治的传统,这里面虽可能也有一些威权成分,但集体投票是极为重要的决策方式”;第二个阶段是独立战争以后,民主表现为“,地方政治体现在不得不向中央政府让渡权力”。“对美国社会的发展的影响”可以从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2)本问是开放性试题,材料二的观点是美国的宪法没有体现人民民主的原则。赞同可以从美国宪法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势必影响到人民的权力;反对则从对美国民主政治的肯定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并对美国民主政治的准确理解。T3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文综历史解析卷·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9月模拟考试(09)WORD版】T3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1年12月24日,日军调集12余万兵力、飞机200余架、各类大炮600多门,开始强渡新墙河,拉开了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序幕。吸取前两次会战的经验教训,薛岳制定了“天炉”战术,在诱攻及伏攻地区纵深配备兵力,从四面八方像巨炉熔铁般围歼日军。为保证战术运用成功,20余万民众将新墙镇经荆州镇至长乐街的公路、桥梁彻底破坏,将田地放水成为一片沼泽,致使日军重炮兵、骑兵部队无法通过。为策应湘北战场,12月25日赣北作战开始,到1942年1月6日结束。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方战报称日军伤亡56944人,我方损失为28116人。重庆各报纸连续以大量篇幅报道战况,并发表评论祝贺长沙第三次大捷。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1月11日的社论中写道:“敌人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同时进攻湘北,这在政治上是想表示它既可在海上进攻英美,也可在陆上同时进攻中国,以炫耀其兵力,……此次长沙大捷,是有着国际意义的。”《阵中日报》1月31日社论称:“使全国将士心理上为之一变。因为过去一般人都有这样的错误心理,都是说敌人的箭头面向谁,谁就倒霉。这次可以证明你只要有卓越之指导,必死的决心,一样地也是攻不动的。”伦敦《每日电讯报》说:“际此远东阴霾密布中,惟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辉夺目。”会战后的第22天,美国政府决定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贷款。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日军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背景与目的。(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取得重大胜利的原因和影响。(9分)【知识点】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答案解析】答案:(1)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日军加紧对正面战场的进攻。目的:迫使国民政府投降,灭亡中国。(6分)(2)原因: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其他战区和军队的大力配合。影响: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一定程度扭转了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不利局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9分)解析:(1)“背景”从材料中“1941年”的时间信息,结合二战过程中日本在1941年的战况进行分析;“目的”从材料中日本出动的兵力可以分析是迫使国民政府投降。(2)“原因”从材料中“吸取前两次会战的经验教训,薛岳制定了“天炉”战术,在诱攻及伏攻地区纵深配备兵力,从四面八方像巨炉熔铁般围歼日军”可分析出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再结合抗日战争中人民和共产党的敌后抗战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影响”可以从对日本、中国和整个二战的局势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对二战中中国战场的局势的准确把握。【历史解析卷·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09)】T337.(11分)材料一1916年5月底,英、德之间爆发的日德兰海战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在战斗中,英国出动了约150艘军舰,德国出动了约100艘军舰。虽然最后英国舰队的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迫使德国海军龟缩在海港中,只能派出潜艇四处活动,寻机击毁英国的舰船。材料二中途岛海战在二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战争中美日双方的兵力对比极其悬殊:日本方面集结了8艘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80余艘巡洋舰、驱逐舰和700余架舰载机;美国方面3艘航母,23艘巡洋舰和驱逐舰,200余架舰载机。结果美军用1艘航母和l00余架飞机的代价,使日军损失了4艘航母、300余架飞机和大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之后,日军开始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摘编自《20世纪著名的世界海战》(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两次海战的异同。(6分)(2)有人从这两次海战中得出认识:战争中,战略的胜利往往比战术的成果更重要。试再举一例加以说明。(5分)【知识点】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答案解析】答案:(1)同:失败的一方都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2分)异:中途岛海战规模更大,双方兵力对比更加悬殊;中途岛海战中出现了航母战斗群,在争夺制海权的同时也争夺制空权。(4分)(2)举例:1941年12月,日军突袭珍珠港。(1分)说明:战术上,日军重创美太平洋舰队,取得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本的行动把强大的美国拖入二战,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加速了日本的失败。(4分)(例子和说明只要能符合题意即可)解析:(1)“相同点”:根据材料一中“虽然最后英国舰队的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迫使德国海军龟缩在海港中,只能派出潜艇四处活动,寻机击毁英国的舰船。”和材料二中“日军开始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可知德国、日本在两次海战中都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不同点”:则根据材料一、二,从两次海战的规模、武器装备、双方的实力以及争夺的权力等方面进行比较。(2)结合史实从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历史解析卷·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09)】27.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除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坦公告》【知识点】T3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答案解析】A解析:《联合国家宣言》明确规定,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不得单独与法西斯国家签订和约。美、英等国将中国这一主要的反法西斯同盟成员国拒于签订对日和约之外,显然是违反了《联合国家宣言》的这一规定。故选: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联合国家宣言》的内容的准确解读。【历史解析卷·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09)】45.【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我认为,在我们同所有亚洲友邦的关系方面,现在应当十分强调以下两点:第一,我们将恪守我们的条约义务,例如我们根据东南亚条约组织对泰国的条约义务;但是,第二,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各国自己来处理,自己承担起解决的责任。——尼克松在关岛关于亚洲政策的讲话(1969年7月25日)材料二确实,在我们结束了目前的战争之后,我们将把目光转向一系列范围更广的挑战与机遇,包括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繁荣。……美国经济和安全利益与西太平洋和东亚到印度洋地区及南亚一带的发展息息相关,这种形势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机会。因此,虽然美国军事活动继续注重全球安全,但是我们会针对亚太地区调整战略。我们与亚洲盟友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对该地区未来的稳定与发展非常重要。我们会进一步强调与现有盟友的关系,因为它们对亚太地区的安全至关重要。我们也会将我们的合作络向整个亚太地区推广,保证同心协力保护共同利益。——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记者会上的讲话(年1月5日)(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南亚条约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尼克松的讲话反映了美国的对外战略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战略出台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的安全战略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和材料一相比美国在不同时期调整对外战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4分)【知识点】T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和平与发展【答案解析】答案:(1)目的是威胁中国和越南,干涉东南亚国家的内政,镇压该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1分)内容:美国将恪守条约义务,但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美国鼓励盟国自己承担起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3分)背景:美国实力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1分)目的:维护美国霸主地位,调整对外政策,实行战略收缩。(1分)(2)调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后,美国对外战略的重心将转移到亚太地区。(1分)原因:都因对外战争而造成一定的被动(如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都面临经济衰退,实行战略收缩;都为确保美国在全球战略中的优势地位,维持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3分)解析:(1)第一问依据东南亚条约组织建立的时间与背景来分析;第二问概括尼克松关于东南亚军事防务上的基本主张即可;第三问结合越南战争后美国实力衰落、美苏争霸被迫处于守势的相关史实来分析。(2)第一问依据“我们将把目光转向一系列范围更广的挑战与机遇,包括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繁荣”可知美国对外战略的重心将转移到亚太地区。第二问主要是从两次调整的背景和目的具体分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合理解读,并综合分析、归纳。【历史卷·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8月摸底考试(08)扫描版】T330.(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地位。美国决定介入朝鲜战争。6月27日,杜鲁门宣称:“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接着,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1951年,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建立起从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到澳大利亚的所谓“防务岛屿链”。进入21世纪,为了遏制亚洲各主要国家的经济生命力,美国的“岛链”概念被正式化、战略化。——百度百科材料二1971年,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在意大利正式出版,该小说对十月革命前后的政权更迭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进行反思和质疑。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使小说评上诺贝尔文学奖,并组织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悄悄发行。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说:“深入到这些政治上不成熟、缺乏经验的群众中去,争取他们的支持,作为其代言人。如果发生这种情形,共产党就可能发生奇怪的结果:因为普遍的一般党员,只习惯于服从铁的纪律和服从上意,不谙妥协、调和的艺术。因此之故,一旦发生某种变故,捣乱了党作为政治工具的团结之功效,苏俄或许会一夕之间变天,由最强大的国家沦为国际社会中最弱、最悲惨的国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岛链”战略形成的背景和目的。(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采取了哪些抗衡苏联的战略手段?产生了什么结果?(7分)【知识点】现代世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答案解析】答案:(1)背景: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推及东亚地区。(2分)目的:制约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美国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两极格局结束后,主要是制约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发展.维护美国在世界的主导地位。(6分)(2)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制造意识形态分裂;将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价值观、世界观渗透到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通群众中.让他们成为西方价值观的代言人,进行“和平演变”。(5分)结果:成为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2分)解析:(1)美国“岛链”战略形成的背景可从材料中美国对朝鲜战争的认识和态度概括分析得出: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推及东亚地区。其目的主要从冷战时期和冷战之后两个阶段结合材料信息概括得出。(2)美国采取了的抗衡苏联的战略手段可结合材料中“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使小说评上诺贝尔文学奖”、“争取他们的支持,作为其代言人”、“捣乱了党作为政治工具的团结之功效”等信息概括归纳,产生的结果主要结合苏联解体的原因等相关史实概括得出。【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并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文综历史解析卷·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08)】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在国际关系中,作为西方国家对法西斯侵略奉行的特定意义上的绥靖政策,是随着二战前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逐步形成的,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西方舆论认为,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过于严厉。道威斯计划、《洛迦诺公约》、杨格计划都表现出对德国的宽容。这种情结与和平主义思潮结合在一起,成为绥靖政策的政治土壤。此外,……一战耗尽了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国力,战后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给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以沉重打击。经济上缺乏活力,造成军备上的滞后状态,使英法……不得不把政府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解决国内问题。……在上述背景下,西方大多数政治家……一厢情愿地相信希特勒的目标有限,相信纳粹德国是抵御共产主义向西欧扩散的坚强堡垒,相信通过让步能将德国重新纳入维护欧洲安全的多边体系中来。这样,终于使绥靖政策逐渐成为30年代西方国家的基本国策。……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9月1日,希特勒进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6月,法国沦陷。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摘编自《国际关系史》(刘德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对法西斯侵略奉行绥靖政策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说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签订的影响。(9分)【知识点】T3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第一问考查对材料的解读和提炼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情结与和平主义思潮”“耗尽了、经济危机”“抵御共产主义扩散”等信息,答出绥靖政策得以推行的原因。第二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以答出,苏联与德国签约是因为英法的绥靖政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答出该条约对苏联、德国和二战的影响。【答案】(1)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的泛滥;同情德国和20年代对德宽容外交惯性的推动;英法等国经济上的衰落。反苏反共本性的驱使;对希特勒的本质认识不清。(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6分,每点2分)(2)原因: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促成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3分)影响:粉碎了英法挑动苏德战争的阴谋,使苏联赢得了加强战备的时间;不利于苏联同西方国家反法西斯集体安全体系的建立,使欧洲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德国的变化(或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改善了德国的战略处境,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或主张德国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6分)【历史解析卷·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小一调考试(08)】50.(20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以欧洲为主战场,但同时也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梁启超在1919~1920年游历了欧洲,后发表了《欧游心影录》。他在书中描述了欧洲的一派肃杀凄惨之景,令人唏嘘伤感,同时还批判了“科学万能说”。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全社会人心都陷入了怀疑、沉闷、畏惧之中,好像失去了罗针的海船迎着风遇着雾,不知道前途怎生是好?”一位美国记者直截了当地告诉梁启超:“欧洲文化已经破产了。”这使得正在向西方学习的中国人感到困惑。材料二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材料三 1917年8月14日,中国政府宣布与德国处于战争状态。当日,北京政府宣布所有以前我国与德、奥两国订立之条约、合同、协约及其他国际条款,国际协议属于中德、中奥关系者,悉依据国际法及惯例一律废止。1919年9月15日,北京政府宣布与德国结束战争状态。1920年中德开始进行恢复商业关系的谈判。1921年5月20日,中德签署《中德协约》。该协约第三条规定“两国人民生命以及财产方面,均在所在地法庭管辖之下”。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们产生的影响。(6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何这场战争“也是一个开端”?请你评价中国参加“这场战争”的利弊得失。(10分)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被废除的原因。(4分)【知识点】T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影响【答案解析】答案:(1)1914-1918年的一战,彻底暴露了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本性;在精神领域,人们对诞生于此的民主、自由、平等等观念以及“科学万能说”产生了怀疑;在中国,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转向苏俄,主张“以俄为师”,宣传马克思主义。(6分)(2)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世界民族觉醒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开起来亚、非、拉民族的新时代。(2分)利:一战使先进知识分子开始重新认识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与文化,寻求多元化的救国道路,如社会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短暂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助于委会中国的某些主权。(4分)弊:参战给中国造成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损失;日本乘机扩大了对华侵略等。(4分)(3)原因:德国是战败国,中国是战胜国;中德关系的缓和;五四运动及中国人民的斗争;北洋政府的外交努力;国际法和国际惯例。(4分,四点1点1分)解析:(1)本题可从一战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巨大冲击、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依据“批判科学万能说”、“全社会人心都陷入了怀疑、沉闷、畏惧之中,好像失去了罗针的海船迎着风遇着雾,不知道前途怎生是好?”、“欧洲文化已经破产了”等信息表明人们对以民主、自由、科学为中心的欧洲文化感到失望和怀疑。依据材料“这使得正在向西方学习的中国人感到困惑”说明一战对中国思想界产生冲击,对资本主义的失望,进而转向苏俄,学习社会主义。(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从一战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方面分析,一战有助于打破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促进亚非拉民族的独立与发展。第二问“利”的方面可从对中国经济、思想界和国际地位方面分析。“弊”的方面可从战争对中国造成的人力物力损失、日本借机扩大侵华方面分析。(3)本题可从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积极斗争、一战中中国是战胜国,而德国是战败国、战后中德关系缓和等方面分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合理解读,并综合分析、归纳。【历史解析卷·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小一调考试(08)】49.(16分)21世纪是海洋世纪。近代以来,大国对海洋的争夺,一直持续不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道: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至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会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材料二自19世纪90年代后期起,德国开始建造大海军,对英国海上霸权乃至本土安全形成严重的威胁。德国于1898年和1900年通过两个海军法案。德国海军预算1900年,为740万镑;1910年为2060万镑;1914年为2240万镑。--摘编自陈欣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英德矛盾》材料三英国人从16世纪开始就走向世界海上霸权的道路,他们的眼光从来就不是以欧洲一隅为焦点。日本虽然也是一个岛国,但其人民却不具有海洋民族的习性。他们从未向太平洋去寻求发展,其航海活动只限于亚洲大陆边缘。反而言之,他们却经常企图从海洋入侵大陆。--钮先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提出裁减军备计划的原因是什么?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有何意图?(9分)(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20世纪以来相关史实,多角度论述“海上的霸权与海上主权”这一主题。(7分)(要求:多种角度,层次分明;史论结合;行文流畅)【知识点】T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华盛顿会议【答案解析】答案:(1)原因:战争带来巨大危害;解决巴黎和会遗留问题;美日矛盾和军备竞赛矛盾尖锐。(5分)意图:利用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对日本施加压力;推行“门户开放”政策,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4分)(2)=1\*GB3① 谋求海上霸权,会增加本国负担;会造成国家之间的海上冲突或战争;威胁地区安全;会损害他国主权;(3分)=2\*GB3②维护海上主权,就要大力发展海军;经济实力强大才能发展海军。(2分)=3\*GB3③国家之间应加强合作才能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2分)解析:(1)第一问从材料来看,美国提出裁减军备计划的原因是减轻经济负担,缓和军备竞赛带来的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但结合当时的背景,凡尔赛会议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西方的利益关系,华盛顿会议主要是调整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冲突。面对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美日矛盾加剧。美国此举主要原因还是在维护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限制日本。第二问需结合一战时期日本对中国独占的背景,美国邀请中国参加的目的显然是针对日本,推行“门户开放”政策。(2)本题要求史论结合,有论有据。“海上的霸权与海上主权”这一主题显然是讨论人类如何利用海洋资源以及如何协调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其方向应是加强合作、共同开发,反对冲突。海上主权是每个国家应积极维护的权利,是各国的核心利益,维护海上主权,就必须发展相应的海军力量。同时,各国应反对少数国家心怀野心,谋求海上霸权。谋求海上霸权,扩军备战在损害他国利益的同时,也会造成本国经济负担加重和威胁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合理解读,并综合分析、归纳。【历史解析卷·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小一调考试(08)】47.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中说:“1905年之后,国际危机通常越来越诉诸战争威胁来解决。”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发展英法操纵国际联盟激化矛盾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开始破产美国加强对欧洲事务的干涉【知识点】T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解析】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帝国主义间的矛盾激化,逐渐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协约国与同盟国,最终引发一战的爆发。A项符合题意。B、C项发生在一战后,D项在二战后。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掌握。【历史解析卷·届江西省师大附中等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08)】24.那场冲突虽然最终以苏美两国的妥协而告结束,但它对各国政府和人民造成了普遍的震撼,引起了人们对核战争危险的极大关注。研究发现,当事国在冲突前后所作出的决定,都是由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考虑而误入歧途。“那场冲突”是指()A.古巴导弹危机B.越南战争C.朝鲜战争D.柏林危机【知识点】G1T3现代世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两极世界的形成古巴导弹危机【答案解析】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最终以苏美两国的妥协而告结束”“人们对核战争危险的极大关注”等关键信息可得出材料主要阐述的冲突指的是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而引发的古巴导弹危机,据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历史解析卷·届内蒙古赤峰二中(赤峰市)高三9月质量检测试题(09)word版】T331、(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1916年5月30日,他订出一个方案,想把英国皇家海军诱入圈套。他的诱饵是游弋在挪威海岸的弗兰茨·冯·希佩尔海军上将指挥的由战列巡洋舰和轻巡洋舰组成的舰队。他推论,英国人是不会派出整个舰队来拦截一次有限的偷袭的。舍尔指挥的公海舰队的全郑力量在五十英里之后跟踪着。如果英海军出击,希佩尔进行象征性的抵抗后就转舵,把追击者引进舍尔的大舰队的射程内。材料二 历时12个小时的海战,英方搜失战舰14艘,价亡6800余人;德方损失战舰11艘,伤亡3100余人。《纽约时报》报道:“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但最后仍被关在牢房里。”一一《影响世界历史的21场经典海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德兰海战爆发的主要背景。(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但最后仍被关在牢房里”的理解。结合材料一,说明材料二中“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的原因。(11分)【知识点】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战【答案解析】答案:(1)“凡尔登战役”使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士气衰落;英国海军对德国海军严密封锁。(4分)(2)理解:英国海军损失超过德国海军;英国海军仍然牢牢掌握制海权,德国海军仍然被封锁在自己的海港中。(8分)原因:德军精心策划,准备充分。(3分)解析:(1)“背景”主要结合所学一战内容,根据日德兰海战爆发前,交战双方力量对比情况进行分析作答;(2)“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但最后仍被关在牢房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德兰海战中,英国虽遭到德国的重创,但最终的结果是英国海军仍然掌握了制海权。“原因”从材料一中“1916年5月30日,他订出一个方案”可分析出德军对日德兰海战作了充分准备。【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一战的战役的相关内容的准确的把握。T4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文综历史解析卷·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9月模拟考试(09)WORD版】T4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戴高乐从1958年开始连续当了11年法国总统,他领导制定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重新确立法国的政治体制.任内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外事务上。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因心脏病猝然逝世。蓬皮杜总统于次日向法国人民发表广播讲话:“戴高乐将军逝世了,法国失去了亲人。1940年,戴高乐将军拯救了我们的荣誉.1944年,他领导我们走向解放和胜利。1958年,他把我们从内战的威胁中救了出来,他使今天的法国有了自己的制度、独立和国际地位……让我们向法国保证,我们决不辜负我们所得到的教诲,愿戴高乐将军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戴高乐主义”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6分)(2)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对法国和法兰西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9分)【知识点】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案解析】答案:(1)二战结束后,法国综合实力削弱,国际地位低下:冷战形势下,美国加强了欧洲的控制;欧洲一体化进程趋势影响。(5分)(2)拒绝对德投降,扭转法国国际形象,赢得国际尊重;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打败德国法西斯赢得民族独立: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确立法国特色政治体制;促进法德和解,推动欧洲一体化;重塑法国大国形象,提高法国国际地位。(10分)解析:(1)根据材料“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戴高乐主义”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二战结束后,法国综合实力削弱,国际地位低下:冷战形势下,美国加强了欧洲的控制;欧洲一体化进程趋势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戴高乐对法国和法兰西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拒绝对德投降,扭转法国国际形象,赢得国际尊重;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打败德国法西斯赢得民族独立: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确立法国特色政治体制;促进法德和解,推动欧洲一体化;重塑法国大国形象,提高法国国际地位。【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历史解析卷·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09)】46.【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马丁•路德•金生平活动大事年表1929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1954年,就任南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牧师。1955年,为反对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的规定,领导蒙哥马利市黑人抵制乘坐公共汽车长达一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该市在交通工具上的种族隔离非法。1957年,当选为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主席,成为南方反对种族歧视运动的领导人。1960年,在多地领导以“入坐”等方式反对餐馆、图书馆、电影院实行种族隔离的抗议活动,被捕入狱。1963年,在种族歧视最严重的伯明翰进行抗议活动。1963年,领导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万人参加的“为工作和自由向华盛顿进军”的大游行。不久,国会通过有利于黑人的民权法案,其中包括“保证一切人平等地进入公共设施”等内容。1965年,在赛尔马领导争取黑人公平选举权的和平游行。1966年,领导反对芝加哥学校种族隔离的活动。1968年,遇刺身亡。——摘编自C.S.金《自由之梦》(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变化。(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马丁•路德•金在黑人民权运动中的作用。(6分)【知识点】T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马丁•路德•金【答案解析】答案:(1)发展变化:规模扩大,由地方发展到全国,由争取社会权到扩大到争取政治权利。(4分)(2)作用:组织者和领导者;提出明确的目标;采取了非暴力直接行动的斗争方式,比较可行,能够为各阶层广泛接受;运动取得一定成果。(6分)解析:(1)本题依据材料,分析整个运动过程,不难看出其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最后发展成全国性的民权运动。从斗争的内容上看,体现为由争取社会平等权利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变化。(2)本题主要从马丁•路德•金在黑人民权运动中的领导地位、斗争方式和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方面来分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合理解读,并综合分析、归纳。【历史卷·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8月摸底考试(08)扫描版】T431.(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相互勾结,支持阿古拍入侵并分裂新疆。当时左宗棠认为“新疆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足。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安然。”为此,他强调:“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式完整,自无隙可趁。”材料二1884年11月17日,清政府发布上谕:新疆建省“绥边疆民,事关重大,允宜统筹全局厘定新章。”左宗棠下令,在新疆“抚辑流亡,疏销积水,修葺城堡,并派各营分驻其间,以资照护;战争余暇,即令士卒持锄梨开渠引水,从事耕种,树艺谷桑,种植蔬菜,以充军饷。”在乌鲁木齐开设了书局,刊印书籍,“为新疆划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一一摘编自《左文襄公全集》《新疆图志》(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左宗棠加强新疆建设的主要措施并评价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左宗棠怎样认识新疆的战略地位的?(7分)【知识点】近代中国·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案解析】答案:(1)措施:督办新疆军务并收复新疆;加强塞防军费投人;安抚流民、实行屯田、兴修水利;刊印书籍、兴办义塾。(4分)评价:左宗棠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定立场,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一系列加强新疆建设的戍边措施.有利于新疆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力主新疆建省,有利于中央对新疆的有效管辖,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推动了新疆近代文教事业的发展。(4分)(2)认识:新疆物产资源丰富;新疆的战略地位重要;新疆塞防事关清朝的安危。(7分)解析:(1)左宗棠加强新疆建设的主要措施,主要依据材料中的“新疆建省”、“抚辑流亡”、“即令士卒持锄梨开渠引水,从事耕种”、“开设了书局,刊印书籍”等信息,并结合左宗棠收复新疆相关史实予以归纳概括。影响主要结合相应措施从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新疆发展等角度概括作答。(2)左宗棠的新疆的战略地位的认识,注意提炼材料关键信息:“新疆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西北臂指相连,形式完整,自无隙可趁”,主要从新疆的物产、战略地位、与朝廷安危的关系等角度概括作答。【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并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文综历史解析卷·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08)】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李鸿章指出,“人皆震惊于添口之多……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如泰西各国皆起于弹丸之地,创造各样利器,未及百年而成就如此之精……中国在五大洲中自古称最强大,今乃为小邦所轻视,练兵、制品、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及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后患殆不忍言!”材料二: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一度“谤满天下”。李鸿章对自己的作为曾做出以下的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临时职位雇佣协议
- 2024年工厂整体出售合同样本
- 2024年小学地面修整施工合同
- 2024年合作伙伴分成协议
- 2024年公务车辆使用管理合同
- 钎剂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装饰板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红外收发器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塑料薄膜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机场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 《大医精诚》说课(新)
- 牛羊屠宰管理办法
-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 DBJ50T-232-2016 建设工程监理工作规程
-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深信服园区级双活数据中心
- T-CSCS 016-2021 钢结构制造技术标准
- DB37∕T 5031-2015 SMC玻璃钢检查井应用技术规程
- 回弹强度对应表
- DB32T 3713-2020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施工班组管理规范
- (完整版)气管插管技术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