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3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3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3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3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3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魏晋南北朝时期(220曹魏建立~581年隋朝建立)——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阶段特征】本阶段是中国古代的其次个大分裂时期,中心集权遭到严峻减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交融的局面。六朝对江南地区经济的大力开发,初步奠定了江南经济开发的格局,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佛教、道教思想快速传播,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形成三教并行的局面。【主要表现】1.政治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三省体制渐渐形成;选官采纳九品中正制。2.经济江南快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烧出白瓷;出现“草市”。3.文化(1)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形式:南方田园诗和北方的民歌。(2)书法发展成为一门艺术:王羲之(“书圣”)与王献之,并称“二王”;钟繇、王羲之对楷书有较大的贡献;出现突显特性的文人画,东晋顾恺之不仅擅长丹青,还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3)佛道传播,三教汇流;儒学危机。【重点识记】魏晋时期士族门阀政治(1)士族:可以称为门第、门阀、世家等,是以家族为基础、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士族门阀萌芽于东汉时期,消亡于唐朝末年,影响了中国近800年,期间,王朝的更迭就是统治者与士族集团博弈的结果。(2)庶族:是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为寒门。(3)士族门阀政治缘由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政治缘由: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靠于士族的支持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成为世家大族培植私家势力,维护政治特权的工具)特点政治上:按门第凹凸共享特权,世代担当重要官职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形成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评价在肯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同时具有很大消极因素: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养;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真题再现】1.(2024天津卷·2)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的书法艺术各具特色,如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表明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转折所依托的条件是()A.书法好用性加强B.书法流派的统一C.竹简木牍的应用D.纸张运用的推广【答案】D【解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魏晋时期书法技巧的创新供应条件,推动书法艺术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故选D项;书法进入自觉阶段后,好用性减弱,艺术性加强,解除A项;“统一”说法错误,书法流派各异,解除B项;竹简木牍的应用不利于书法的发展,解除C项。2.(2024·广东高考·2)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A.皇权旁落B.相权转移C.地方权力减弱D.行政效率降低【答案】B【解析】尚书台最早始于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当时只是尚书令,属中朝,是辅佐皇帝的近侍机构,用来制约以丞相为首的外朝,东汉时期,尚书令扩大成为尚书台,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可知当时丞相势力旁落,相权发生转移,故选B项;尚书台的设立是为了制约相权和加强皇权,解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尚书台的职能扩大,没有涉及中心和地方的关系,解除C项;尚书台的职能扩大,体现出行政效率的增加,解除D项。3.(2024.7·天津高考·2)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D.没有探讨历史的史料价值【答案】C【解析】据材料“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可知,这并非原作中的内容,应是北宋收录时新增的,说明《木兰诗》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故选C项;材料中仅提及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被加入了唐代的内容,并未涉及其他朝代,无法体现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A项以偏概全,解除A项;据材料“北朝民歌”可知,《木兰诗》并不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解除B项;《木兰诗》作为北朝民歌,呈现了大量北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具有探讨历史的史料价值,解除D项。4.(2024·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5)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全部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冲突【答案】D【解析】据材料“解决……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可知流民问题得到肯定的解决,有利于缓和社会冲突,故选D项;大土地全部制是相对于小土地私有制而言,就是一个地主、领土或贵族私人驾驭大量土地,据材料“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可知是军屯,结合所学军屯属于国家全部制,解除A项;材料“解决军粮供应”说明粮食不是用来销售,解除B项;材料“解决……流民问题。”说明屯田制有利于削减南迁,解除C项。5.(2024.1·浙江高考·2)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下图所示之东汉字砖,有学者探讨认为系行书之滥觞肇迹,盛行于晋代。据此推断()A.行书介于篆书与草书之间B.行书肇自甲骨金文并汲取草书之长C.行书之体介于楷书与草书D.行书兼具隶书之对称与楷书之方正【答案】C【解析】材料行书兼具楷书的规则和草书的放纵,行书之体介于楷书与草书,故选C项;行书不是由篆书干脆演化而来的,解除A项;行书不是由甲骨文金文干脆演化而来的,解除B项;行书兼具楷书的规则和草书的放纵,解除D项。【实战演练】1.(2024·河北省省级联测高三第五次考试·2)东晋南朝时期,豪强大族建立起规模浩大的封建庄园。庄园劳动力主要包括佃客、奴婢、私役化的“吏”、部曲(地方豪强的私人武装)等。庄园处于国家的政治经济边缘,其对国家领域下人口和土地的分割,造成了国家“编户虚耗”与“国弊家丰”的局面。据此可知,庄园经济()A.造成人地之间的冲突尖锐B.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C.导致地方割据局面的形成D.阻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庄园处于国家的政治经济边缘,其对国家领域下人口和土地的分割,造成了国家‘编户虚耗’与‘国弊家丰’的局面”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魏晋时期特殊是永嘉之乱后豪族庄园经济规模很大,并且得到了肯定的发展,说明此时土地集中程度高,这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庄园经济阻碍小农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地主和农夫之间的冲突,而非人地之间的冲突,解除A项;土地利用率的提高须要耕作工具和技术的革新,材料无法体现,解除B项;庄园经济与地方割据没有干脆联系,地方割据局面的形成与地方军事实力的大小有关系,解除C项。2.(2024·安徽省淮北市一模·4)魏晋时期,嵇康、阮籍等名士援引《老子》《庄子》来阐释《周易》等儒经,并热衷于探讨“有无”命题,提出了“任自然”的口号。这体现出当时()A.儒家的正统地位渐渐丢失B.思想融合的趋势明显C.形成冲破名教束缚的风尚D.道教思想的影响深远【答案】B【解析】“《老子》《庄子》”、“有无”命题、“任自然”等体现了道家思想,而用道家的思想来“阐释《周易》等儒经”,则体现了不同流派思想之间融合的趋势,故选B项;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先,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就确立了,在中国古代这一地位始终没有丢失过,解除A项;虽然魏晋时期,嵇康、阮籍等名士崇尚自然和自由,但是他们并没有冲破名教束缚,而且题干中是在讲他们用道家思想来阐释儒家经典,本质上他们还属于儒家代表,解除C项;题干提到的是道家思想,与道教不属于同一范畴,解除D项。3.(2024·四川省绵阳市二模历·25)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故重武轻文的现象相当严峻。一些人还以卫青、霍去病为榜样,认为他们虽然不读书,却能成为公辅,故“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这反映出当时()A.门阀政治影响社会阶层流淌B.唯才是举成为社会共识C.佛道两家发展为时代主旋律D.社会动荡激发爱国情怀【答案】A【解析】由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可知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的影响,阶层固化现象渐渐严峻,平民阶层不能通过读书变更自身命运,遂出现了读书无用论,说明门阀政治影响社会阶层的流淌,故选A项;“社会共识”表述过于肯定,解除B项;魏晋时期儒家思想依旧是传统主流文化思想,解除C项;爱国情怀是酷爱、维护自己的国家的一种情结,材料并未涉及爱国情怀,解除D项。4.(2024·八省八校高三第一次T8联考(湖南卷)·3)对比图1、图2中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我国农牧分界线的变更。这一农牧分界线的变更()A.缘于北方农业耕作技术退步B.反映南北经济渐渐趋于平衡C.体现南方游牧经济发展快速D.说明政局变更影响经济格局【答案】D【解析】据图片信息“对比汉武帝时期,南北朝时期农牧分界线向中原地区内移”并结合所学学问,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南下,北方战乱,北民南迁,促进南方的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所以,政局变更影响经济格局,故选D项;农牧分界线的变更缘于游牧民族内迁,解除A项;唐朝南北经济渐渐趋于平衡,解除B项;南方是农耕经济,解除C项。5.(2024·广东省汕头市一般中学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3)图1描绘的是古代制作古琴的场景,有的人物在断板、制弦、试琴,有的在指挥,合共14人,皆坐于大块的兽皮上,其中一块可见明显的虎皮花纹。该图反映了当时()图1:东晋顾恺之《斫琴图》(摹本)A.底层劳动群众的辛苦B.南方商品经济的旺盛C.官营手工业发展水平D.士人阶层的社会风尚【答案】D【解析】该作品描绘古代文人学士正在制作音色美丽、颇具魅力的古琴的场景,而魏晋时期,政治黑暗,清谈玄学之风盛行,隐逸高士以琴声来寄予遗世独立的情怀,故选D项;“皆坐于大块的兽皮上,其中一块可见明显的虎皮花纹”表明该作品描绘的是文人学士,人物长眉修目、面容方整、表情肃穆、气宇轩昂、风度文静,而不是底层劳动群众,解除A项;文人学士制作古琴呈现士人遗世独立的情怀,不是商品,解除B项;官营手工业是指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运用官府供应的原料,制作加工官府指定的产品,与材料无关,解除C项。6.(2024·四川省德阳市一模·5)投壶是春秋时期贵族士大夫宴饮时的一种投掷嬉戏。由于只取“射礼”中繁杂程序的一半,舍去了“武”的内涵,使投壶在战国时已在民间普遍流行。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投壶进一步消遣化,出现了不少新颖 的玩法,连妇女也参加其中。投壶的发展()A.得益于政治局势的稳定B.导致了尚武精神的消退C.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D.冲击了传统的礼教规范【答案】D【解析】由材料“贵族士大夫宴饮时的一种投掷嬉戏”、“投壶在战国时已在民间普遍流行”、“进一步消遣化,出现了不少新颖 的玩法,连妇女也参加其中”可知投壶从贵族宴饮的礼仪发展为民间普遍流行、妇女也可参加的消遣化的嬉戏,说明投壶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礼教规范,故选D项;魏晋时期政局动荡,解除A项;从春秋战国到魏晋南北朝,中国的尚武精神并未消退,解除B项;中国封建社会受到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妇女社会地位低下,解除C项。7.(2024·湖南省三湘名校教化联盟高三大联考·4)魏晋以来,佛道思想流行。隋代王通起先提倡三教合一,唐代韩愈更是建立了儒家道统,宋代思想家以接续孔孟道统为己任,打着“辨异端,辟邪说”的旗号,汲取佛道的思想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这可以用来说明()A.社会环境变更助推儒学思想创新B.程朱理学思想与心学观念合流C.经济转型引发了主流思想的嬗变D.儒家学者缺乏坚决的政治立场【答案】A【解析】据材料“魏晋以来,佛道思想流行。隋代王通起先提倡三教合一,唐代韩愈更是建立了儒家道统……汲取佛道的思想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可知,魏晋社会的变更推动了儒学汲取佛道创新理论,故选A项;据材料“汲取佛道的思想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结合所学可知,魏晋社会的变更推动了程朱理学的出现,而非程朱理学与心学的合流,解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转型的相关信息,解除C项;材料主旨是儒学的发展,而非儒学家的政治立场,解除D项。8.(2024·四川省自贡市一模文综·25)南北朝时期,有些豪强在政治和经济上称霸一方,但由于缺乏学术文化修养而不为世所重,地位难以长久。读书人出自寒微者,却由于入仕而得以逐步发展家族势力,以至于跻身士流,为世家望族。这()A.反映了世家大族影响力下降B.说明白选官制促进阶层流淌C.推动了儒、道、佛三教合一D.促进了民间重学风气的发展【答案】D【解析】由材料“但由于缺乏学术文化修养而不为世所重,地位难以长久”、“读书人出自寒微者,却由于入仕而得以逐步发展家族势力,以至于跻身士流,为世家望族”可知南北朝时期的读书人受到重视,原有的豪强也须要通过读书保持自己的地位,这有利于民间重学风气的发展,故选D项;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仍有较大的影响力,解除A项;这一时期的选官制是九品中正制,不利于社会阶层流淌,解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广为流传,道教在民间传播,儒学汲取了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推动三教合一,材料并未提及,解除C项。

9.(2024·高三一轮复习联考(辽宁卷)·3)魏晋南北朝时期,某些名士把道家“道法自然";付诸实践,他们毁弃礼法、崇尚自身价值,追求特性解放和自我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时尚,士人纷纷效仿并以此为荣。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A.道家思想居于社会主导地位B.三教合流起先出现萌芽C.战乱环境导致人们思想混乱D.传统主流思想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据材料“把道家‘道法自然’付诸实践”“追求特性解放和自我的生活方式”并结合所学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可知,材料所述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流行,其崇尚道家思想,冲击了传统儒学的主流地位,故选D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儒学受到佛道冲击的现象,但是道家并未居于主导地位,解除A项;三教合流指的是佛教、道教和儒学相互融合的现象,据材料“毁弃礼法”可知,材料的主旨并不是强调三教的合流,且材料中也无法看出佛教与其他二者的合流,解除B项;材料中所述现象为一种新思潮的产生,说明思想的相对开放,但开放并不等于混乱,据所学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可知,当时人们思想多元但并不混乱,解除C项。12.《齐民要术》记载:“其(桑)下常掘种菉豆(即绿豆)、小豆。二豆良美,润泽益桑。”“(楮)和麻子漫散之,即劳。秋冬仍留麻勿刈,为楮作暖。”这表明()A.农业经营模式发生变更B.传统经济政策得以实施C.生态农学观念已经出现D.精耕细作技术取得突破【答案】C【解析】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记载,桑树下面种植绿豆可以提高绿豆质量,楮、麻一起生长,麻可“为楮作暖”,表明当时生态农学观念已经出现,C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南北朝时期传统男耕女织的农业经营模式发生了变更,A错误;材料与传统经济政策无关,B错误;作物共生互利等阅历的积累,不能说明精耕细作技术取得了突破,D错误。13.南朝佛教传播偏重义理,梁武帝亲自讲经说法,著书立说,阐释佛教教义;而北朝则崇尚修行,广泛建寺造像,还开凿规模宏大的石窟。在反佛势力与佛教的斗争中,南方为论战,北方为灭佛,如南朝齐梁之际范缜著《神灭论》,从形神关系的角度动身,论证神为形之用,形亡神亦灭,从而驳斥佛教的因果轮回之说,北朝出现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两次大规模灭佛行动。这说明该时期 ()A.佛教在中国缺乏社会基础B.南北方佛教的发展各有特点C.儒道势力与佛教的斗争激烈D.佛教盛行成为社会主流思想【答案】B【解析】据材料“南朝佛教传播偏重义理”“北朝则崇尚修行”“南方为论战,北方为灭佛”体现了南北方对佛教理论、实践、与反佛教势力斗争上存在差异,故选B;佛教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传播较广,一度使儒学受到挑战,因此佛教在中国有肯定的社会基础,解除A;材料侧重佛教在南北发展的差异,并未突出其与儒道势力的斗争,解除C;自汉朝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学,解除D。二、非选择题(13题14分,14题20分,共34分)13.(2024·广东省汕头市一般中学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婚姻是极其讲究门当户对、士庶不婚的,“婚姻必由于谱系”的现象反映了门阀制度对婚姻的深刻影响,此风绵延始终到唐朝。北宋以后,则出现“榜下捉婿”的现象,“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事实上,很多新科进士出身寒门,门第无足称道,且生活贫困,但由于他们将来前途远大,所以成为达官和富室择婿的对象。同时高官显贵选择富商作为婚嫁对象的现象日益普遍,有些士大夫为了贪图资财,娶有钱财的寡妇为妻,民间甚至发展到“以财论婚”的地步。——摘编自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化》材料二表3:唐宋两朝节妇烈女比照表朝代统治年限节妇数烈女数节烈合计倍数隋唐3263229611两宋3191521222744.49——整理自段塔丽《唐代妇女地位探讨》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魏晋至北宋婚姻观念的变更,并分析其缘由。(8分)(2)运用材料二探讨唐宋时期的妇女地位,你会给出何种结论?请予以说明。(6分)【答案】(14分)评分标准(1)变更:由重门阀出身到重科举及第;财宝渐渐成为婚姻的重要因素。(每点2分,共4分)缘由:唐宋科举制度发展(或社会阶层流淌性增加);庶族地主力气增长(或门阀士族势力渐渐衰落);商品经济发展;逐利思想抬头;重本抑末思想有所松动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共4分。)(2)示例1:观点:唐至宋,女性的婚姻自主权减弱,社会地位下降。(或宋代女性受到的礼教束缚加强,贞节观念更加深厚,妇女地位下降。)(2分)说明:唐代经济旺盛,兼容并包,社会风气开放,女性地位有了肯定程度的提高。(2分)到了宋代,随着儒学的复兴,社会更加重视传统礼教,强调纲常伦理,不仅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更压抑了女性的婚姻自由。妇女的贞节观念因此渐渐增加,守寡的节妇烈女倍增。(2分)示例2:观点:材料二不足以反映唐宋时期妇女地位的变更。(2分)说明:节妇、烈女典型的树立是封建政府行为,其数量多少也由封建政府确定,因此反映的是统治者的价值引导,而不能反映实际生活中妇女地位的凹凸。(2分)妇女地位的范畴比较广,包括政治地位、法律地位、社会地位、家族地位、家庭地位以及经济地位,因此仅以节妇烈女的数量变更开展探讨其证据力是远远不足的。(2分)(说明: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及历史说明素养。考生可以依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也可以就史料的价值、论证的逻辑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考生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观点2分,论据2条,每条2分,共6分)【解析】(1)第一小问变更,据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婚姻是极其讲究门当户对、士庶不婚的”“北宋以后,则出现‘榜下捉婿’的现象”得出由重门阀出身到重科举及第;据材料一“高官显贵选择富商作为婚嫁对象……发展到‘以财论婚’的地步”得出财宝渐渐成为婚姻的重要因素。其次小问缘由,据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婚姻是极其讲究门当户对、士庶不婚的”“北宋以后,则出现‘榜下捉婿’的现象”结合所学得出唐宋科举制度发展(或社会阶层流淌性增加),庶族地主力气增长(或门阀士族势力渐渐衰落)导致由重门阀出身到重科举及第;据材料一“高官显贵选择富商作为婚嫁对象……发展到‘以财论婚’的地步”结合所学得出北宋商品经济发展、逐利思想抬头、重本抑末思想有所松动等导致财宝渐渐成为婚姻的重要因素。(2)首先,据材料二“唐宋两朝节妇烈女比照表”可知,两宋节烈妇女是隋唐的4.49倍,结合所学得出观点:唐至宋,女性的婚姻自主权减弱,社会地位下降。(或宋代女性受到的礼教束缚加强,贞节观念更加深厚,妇女地位下降。)其次,进行说明:结合所学可从唐朝社会经济发展,风气开发及宋朝理学对妇女的影响角度入手,据材料二“唐宋两朝节妇烈女比照表”可知,隋唐节烈妇女只有61人,结合所学得出唐代经济旺盛,兼容并包,社会风气开放,女性地位有了肯定程度的提高;据材料二“唐宋两朝节妇烈女比照表”可知,两宋节烈妇女高达274人,是隋唐的4.49倍,结合所学得出到了宋代,随着儒学的复兴,社会更加重视传统礼教,强调纲常伦理,不仅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更压抑了女性的婚姻自由。妇女的贞节观念因此渐渐增加,守寡的节妇烈女倍增。14.(2014·河南洛阳一模·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一些皇帝和王公大臣崇佛,佛教势力渐渐膨胀起来。一些佛寺的高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