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页共9页液化石油气的基本知识(P733~858)提要1液化石油气的来源和净化———————————————12液化石油气的成分及有关参数—————————————12.1沸点与气化潜热——————————————————22.2低发热值与气体容重————————————————22.3爆炸极限—————————————————————22.4燃烧所需空气量和产生的烟气量———————————22.5燃点与燃烧速度——————————————————22.6闪点与闪燃————————————————————22.7饱和蒸汽压————————————————————22.8液化石油气液态各组分及水的体积膨胀系数——————33液化石油气的规格——————————————————34液化石油气的运输——————————————————45液化石油气储配站——————————————————46液化石油气的装卸、灌瓶、残液回收、倒罐———————47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安全技术—————————————58液化石油气供应———————————————————68.1液化石油气的钢瓶供应————————————68.2液化石油气供应中“再液化”的问题——————68.3液化石油气的管管道供应———————————79液化石油气工艺系统的吹洗和置换———————————81液化石油气的来源和净化⑴液化石油气的来源液化石油气是石油气中以碳和氢两种元素构成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化学上把碳和氢形成的有机化合物通称为烃(ting)。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含三个碳原子和四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行业上习惯称碳三(C3)碳四(C4)。碳原子少于三个的甲烷(CH4)、乙烷(C2H6)和乙烯(C2H4)需要比较高的压力才能液化,碳原子高于四个的在常温呈液态,所以它们都不是液化石油气的正常组分。液化石油气有以下三个来源。①天然石油气:A、凝析气田气——通常含有甲烷85~97%,C3~C5约2~5%,将其中的丙烷和丁烷分离出来,制取液化石油气;B、油田伴生气中——开采石油过程中的伴生气,其中有60~90%的甲烷和乙烷,10~40%的丙烷、丁烷、戊烷等。②从炼油厂回收液化石油气——在炼制原料油的过程中,同时产生各种气体,气体主要组分为C3和C4;③石油化工厂——用石油生产化工产品(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合成橡胶)时的副产品。⑵液化石油气的净化(脱硫、干燥)①脱硫——从液化石油气中除掉硫化物杂物的目的,是为了它不腐蚀设备,燃烧废气也符合国标要求。②干燥——干燥的目的是脱除液化石油气中的水分。只有在较低温度下储运销售的液化石油气才需要干燥。2液化石油气的成分及有关参数液化石油气由以下八种物质组成:丙烯、丙烷、正丁烷、异丁烷、丁烯-1、异丁烯、顺丁烯-2、反丁烯-2。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性质如下表:
表1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性质表名称丙烷正丁烷异丁烷丙烯丁烯-1顺丁烯-2反丁烯-2异丁烯分子式C3H8C4H10C4H10C3H6C4H8C4H8C4H8C4H8分子量44.09758.12458.12442.08156.10856.10856.10856.108液态容重(kg/L)0.5230.6000.5820.5450.6200.6200.6200.61920℃液态容重0.49630.57880.55720.51390.59510.62130.60420.5942气体容重(kg/nm3)2.01022.70302.69121.91362.50302.50302.50302.5030气体(与空气)比重1.5542.0862.0861.4801.9361.9361.9361.936沸点,℃(1大气压)-42.07-0.50-11.73-47.70-6.263.750.88-6.9气化潜热(kJ/kg)422.9383.5366.3439.6391.0416.2405.7394.4低发热值(kJ/nm3)9324412364912285787667117695107015106805117695爆炸极限(%)2.1-9.51.5-8.51.8-8.52.0-11.71.6-10.01.8-9.71.8-9.71.8-9.7燃烧需空气(m3/m3)24.24232.24831.83421.85728.552燃烧产烟气(m3/m3)26.27934.85334.40523.38830.551液态的闪点(℃)-104-82-83-180-80-80比热(kJ/m3·℃)0℃3.0484.128100℃3.9655.259绝热指数K0℃1.1381.097100℃1.1021.075注:①液化石油气中也含有一定的甲烷、乙烷、戊烷(C5H12)、和已烷(C6H14),其中后两种不易变成气体而成为残液;②上表中的斜体数字未经核实;③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分子量相同,但它们的结构不同,即碳与碳的连接方式不同,故性质也不同。2.1沸点与气化潜热——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的沸点都很低,所以常温下是在沸腾的情况下气化,并吸收大量潜热(1kg液化石油气气化所吸收的潜热相当于1kg水升高101℃所吸收的热量)。当大量液化石油气从狭口喷出时,会形成白茫茫的一片,就是因为喷出的液化石油气吸收了周围空气的热量,本身也因压力突降而降温,把空气里的水分凝结成霜的缘故。居民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是靠自然蒸发使用的。液体气化所需的气化潜热是通过钢瓶表面从外界吸取的。当用气量特别大,或与器壁接触的液体很少来不及传热时,瓶壁的传热速度小于气化需要,液体温度就会急剧下降,钢瓶外壁就会出现冷凝结水,甚至结冰,这是不允许的。当液态液化石油气接触到人体皮肤时,会迅速气化,从皮肤吸收大量热,造成皮肤冻伤。2.2低发热值与气体容重——液化石油气的气体容重大,约相当于焦炉煤气的4倍多;低发热值高,约相当于焦炉煤气的5-6倍;2.3爆炸极限——液化石油气的爆炸下限低达2%左右,稍有泄漏就容易引起爆炸;2.4燃烧所需空气量和产生的烟气量——燃烧同样体积的液化石油气,所需空气量约为焦炉煤气的6倍,天然气的3倍。大约产生30m3的烟气。表3焦炉煤气与天然气燃烧有关参数表燃气名称所需空气量产生烟气量烟气成分(%)m3/m3m3/m3CO2H2ON2焦炉煤气3.864.518.223.268.6甲烷(天然气主要成分)9.52410.5249.519.071.5丙烷24.24226.27911.615.572.92.5燃点与燃烧速度——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的燃点介于475~510℃之间,最大燃烧速度为0.38~0.5m/s;2.6闪点与闪燃——闪点是使某物质的蒸汽在接近火焰时,其表面上可与空气生成闪燃混合物的最低温度(如丙烷的蒸汽在其闪点-104℃时,接近火焰可发生燃烧,但只出现瞬间火苗或闪光,这种现象叫闪燃。燃烧并不传播,迅即终止)。闪燃是液体发生火险的信号,是着火的前奏。2.7饱和蒸汽压——液态液化石油气存储在密闭的容器内,当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时,容器中的压力就是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汽压。此饱和蒸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表4。表4-1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汽压(单位:×0.098Mpa)(kgf/cm2)——P18温度(℃)丙烷丙烯异丁烷正丁烷丁烯-1丁烯-2异丁烯-401.141.50.230.160.23-301.712.10.5470.330.260.31-202.483.10.7410.4590.560.430.58-152.953.80.920.5780.740.550.74-103.494.51.120.8120.950.700.95-54.145.21.360.9761.130.851.1304.826.11.6291.1701.391.051.3855.567.01.9621.4101.651.271.64106.467.92.291.6751.901.481.90157.418.82.5822.0062.151.722.09208.489.73.1152.3482.621.952.543010.9313.24.1813.2023.662.853.524013.9616.85.5104.164.973.764.715017.357.085.45表4-2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汽压(单位:Mpa)——摘自《液化石油气操作技术与安全管理》P14——温度(℃)丙烷丙烯正丁烷异丁烷1-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异丁烯-200.2320.3020.0450.0690.0560.062-150.2530.3550.0550.0860.6090.0450.0510.072-100.3320.4150.0670.1050.0840.0560.0640.087-50.3910.4860.0820.1260.1030.0700.0770.10600.4570.5640.1000.1500.1250.0850.0950.12850.5330.5620.1210.1790.1490.1030.1150.152100.6170.7500.1430.2110.1790.1240.1370.181150.7110.8570.1710.2470.2110.1480.1630.213200.8170.9730.2010.2880.2470.1760.1930.256250.9331.110.2350.3350.2890.2070.2270.291301.061.260.2750.3870.3360.2420.2650.338351.201.420.3180.4330.3880.2820.3070.391401.361.590.3670.5030.4470.3270.3350.449451.521.780.4210.5790.5120.3760.4080.514501.711.990.4810.6560.5830.4310.4660.5872.8液化石油气液态各组分及水的体积膨胀系数——由表5可知,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系数约相当于水的10~16倍,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5液化石油气液态各组分及水的体积膨胀系数液体名称15℃时的体积膨胀系数膨胀系数平均值15℃下相对于水的膨胀系数比值-20~+10℃+10~+40℃水0.000191丙烷0.003060.002900.0037216.1丁烷0.002120.002900.0022011.1丙烯0.002940.002800.0036815.5丁烯0.002030.001940.0021010.63液化石油气的规格(P741)3.1对瓶装液化石油气的要求:①最大蒸汽压小于容器设计压力;②在全年温度条件下的自然蒸发量达到额定值;③对器壁无严重腐蚀性;④对调压器不会造成堵塞;⑤气体内不存在有害杂质;⑥不蒸发的残液量很少;⑦气相膨胀时不会出现结冰现象;⑧泄漏时能闻到臭味。3.2主要质量控制项目①蒸汽压——蒸汽压的控制,实质上是液化石油气主要组分C3、C4与其低沸点(C2及以下)和高沸点(C5及以上)同系物之间的含量平衡问题。要求规定:乙烷(C2H6——沸点-88.6℃,不易液化,饱和蒸汽压高)、乙烯(C2H4——沸点-103.7℃)和戊烷(C5H12——沸点36℃,不易变成气体而成为残液)的最大含量,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的最小含量;②结冰倾向——液化石油气中存在水分易结冰,如果压力较高,水会使金属生锈,增加残渣量;③气味与毒性——商品液化石油气中须加入少量加臭剂,以便在其泄漏时闻到气味。应规定硫化氢的最大含量,加臭剂的最大、最小含量;④腐蚀性——硫化氢和一些微量杂质会造成腐蚀;⑤残渣。3.3液化石油气的国家标准表6液化石油气的国家标准项目油气田液化石油气商品丙—丁烷混合物炼油厂液化石油气组分:(mol%)C2及C2以下不高于C5及C5以上不高于冬用5.03.0夏用3.05.03.037.8℃时蒸汽压不高于(kPa)136013601380残留物,蒸发100ml的最大残留物量(ml)报告报告报告腐蚀,铜片腐蚀等级不高于111硫分不高于(mg/m3)340340343游离水无无无4液化石油气的运输(P746)——由于液化石油气从气态转变为液态时,体积约缩小为原来的250~300分之一,故通常以液态输送。4.1管道运输管道运输具有运行安全可靠、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但一次性投资大,管材用量大,无法分期建设。一般适用于运输量大的情况,也适用于运量虽不大,而运距较短的情况。4.2铁路槽车运输、汽车槽车运输、槽船运输5液化石油气储配站5.1常温高压液化石油气储配站(P760)(P77)常温高压储存的储罐压力随液化石油气组分和气温条件而变化,一般接近或略低于气温下的饱和蒸汽压力。这种罐又分地上储罐和地下储罐。地上储罐施工、运行、维修方便,不受土壤腐蚀。但受气温影响较大。5.2低温常压液化石油气储配站(P793)——液化石油气饱和蒸汽压接近常压下储存液化石油气低温储存有以下特点:①安全性高——液化石油气在低温蒸汽压减小,罐周围地盘冻结,避免了泄漏;②建设费用低——可搞大容量的;③心理影响小——居民看不到高矗的庞然大物。5.2.1工艺流程为防止水分在储罐中结冰,液化石油气进入储罐前要进行脱水,即先降低其温度而后通过干燥器。干燥后的丙烷要冷却到-42.7℃以下才能进入丙烷储罐;干燥后的异丁烷要冷却到-12.8℃以下才能进入储罐。低温储罐的储存压力几乎与大气压相同(13.3~40.0kPa)。压力升高时,要增加致冷量,压力降低、特别是出现负压时,要输入高压液化石油气。储罐上有安全阀,防止压力突然升高。5.2.2低温常压储罐的构造(P799)地上罐——为钢制或混凝土制的,罐体设在地上。地下罐——一种是让罐体周围的地盘冻结起来,与冻土层一体化,比本身的结构还要坚固,但造价高;一种是在罐体与土壤之间设置加热系统,但运行费用高。5.3低温低压液化石油气储配站(P78)低温低压储存界于常温高压和低温常压之间,它根据当地气温将液化石油气降低到某一适当温度下储存,储存压力较常温高压低,可以减少储罐的壁厚,降低耗钢量和投资。储存温度比低温常压高,所需制冷设备功率小,且不需要低温钢材。6液化石油气的装卸、灌瓶、残液回收、倒罐(P80)6.1装卸——管道运输来的液化石油气装卸操作最简便,可利用其剩余压力,经总阀、过滤和计量,再经输液烃泵打入储罐。对于车辆、船舶运输来的液化石油气,要将储配站储罐气、液相接口分别与车船上的气、液相接口对口连接好,接着就可以用装在气相管道上的压缩机抽吸储罐的气体,给车船上的储罐升压,使其液相流入站内的储罐内。在卸完液相后,经切换气相阀门(也可用烃泵),可把车船储罐中的剩余液化石油气抽出到站内的储罐内,但要保持卸荷储罐余压不低于147~196kpa(1.5~2.0kgf/cm2),以免空气进入。此外它们都是按内压容器设计的,不得在负压下工作。6.2灌瓶——灌瓶作业是用烃泵将液化石油气储罐内的液相抽出,用管道压送到灌瓶车间,通过各灌瓶称上的灌装嘴灌入瓶中。一般要求灌装压力比空瓶剩余压力大0.3Mpa,以满足适当的灌瓶速度。因为灌装操作是间歇性的,所以在烃泵出口一般设止回阀,经回流管将超压液化石油气流回储罐内,预防输送管内压力超过允许压力。也可以用压缩机代替烃泵对储罐的气相施压来灌瓶,也可以使用压缩机和烃泵联合工作。按灌装原理分类,有重量灌装和容积灌装两种方法。还有按手工、半机械半自动化和机械化自动化三种分类。钢瓶灌装时应注意:①钢瓶应符合《液化石油气钢瓶标准》,我国规定钢瓶使用期限不超过12年的每4年检修一次,12~20年的每3年检修一次,超过20年的每年检修一次;②灌装量为容积的85%,并应严格按下表要求:表7钢瓶最大允许灌装误差钢瓶种类YSP—10YSP—15YSP—50最大允许灌装误差,kg±0.15±0.20±0.506.3残液回收——天冷时,用户钢瓶内有残液(C5以上组分和少量C4组分),需要在灌瓶前回收。一般采用正压倒空方法,即首先用压缩机将气相液化石油气压入钢瓶,升压至196~392kpa(2~4kgf/cm2),高于残液收集罐,在空瓶倒置的情况下,使残液靠压差流入残液收集罐。此法也用于灌瓶超斤的处理。也可以利用抽真空的方法回收残液,利用压缩机降低残液收集罐的压力至真空度低于26.7kPa(200mm汞柱),把倒置钢瓶中的残液抽到收集罐。残液可以作锅炉燃料用或其他用。6.4倒罐——为了满足储罐检修或作业工序上的需要,可利用压缩机将储罐之间的液相倒换位置。6.5其他——罐上部必须有安全阀,以避免罐内超过设计压力。液相进口须设止回阀。液相出口和气相进出口宜设紧急切断阀,并能远距离遥控(人不能近前时用)。安装液位计、压力计。7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安全技术7.1防火防爆特点(P804)——由于液化石油气的闪点低、爆炸下限低,所以很容易着火爆炸。尤其要防止的是燃烧时温度上升,使容器内液化石油气液相体积膨胀,导致容器破裂,造成事故蔓延。7.2静电及其预防(P808)①可能产生静电的源头液化石油气从小孔喷出,喷出介质和喷咀均会带静电;用泵向容器灌注时,液化石油气在高速流动下,由于摩擦产生静电,管道及设备接地不良,将电荷带入容器内引起电荷聚集;设备互相撞击及与地面磨擦,甚至带钉鞋与地面磨擦时都有可能产生静电火花;用传动带驱动泵和压缩机,运行中的皮带会带电;操作人员穿化纤衣服,在步行、脱衣中也会因摩擦使人身体带电。②防静电措施设备接地良好,接地电阻小于10Ω;严禁使用高绝缘材料,使用塑料胶管时,应加金属屏蔽网;传动皮带的导电性能应良好;装卸作业应防止小孔泄漏,控制介质流速小于3m/s;使用不发火花地面,地面不铺绝缘材料;生产场所应保持良好通风,室内空气湿度宜在50%左右;避免容器及设备撞击;衣着及劳动保护用品要符合防静电要求。8液化石油气供应8.1液化石油气的钢瓶供应①液化石油气钢瓶型号及参数:表8液化石油气钢瓶型号及参数型号参数YSP—10YSP—15YSP—50筒体内径(mm)314314400几何容积(L)23.535.5118底座外径(mm)240240400护罩外径(mm)190190高度(mm)5346801215允许充装量(kg)101550钢瓶的公称工作压力——我国按1.57Mpa(16kgf/cm2)设计,是48℃时化学纯丙烷的饱和蒸汽压。钢瓶的容积是按液态纯丙烷60℃时恰好充满整个钢瓶设计的,10kg钢瓶为23.51升,15kg钢瓶为35.31升。钢瓶的充装率(P774——液态液化石油气占储罐几何容积的百分比)——由表4可知,温度每升高10℃,液化石油气液体体积膨胀3~4%。满液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压力就会升高2~3Mpa,只要温升3~5℃,内压就会超过普通钢瓶的8Mpa的实际胀裂限度。15kg液化石油气瓶的容积为35.5升,如果在15℃下的充装率为95%(装纯丙烷),35.5×0.95=33.725升,丙烷在15℃下每升重0.507kg,可装液态丙烷:33.725×0.507=17.1kg,如果温度升高到35℃,则丙烷每升重0.474kg,其体积将上升到:17.1/0.474=36.08升,超过了瓶的容积。如果在15℃下的充装率为85%(装纯丙烷),35.5×0.85=30.175升,可装液态丙烷:30.175×0.507=15.3kg,如果温度升高到60℃,则丙烷每升重0.434kg,其体积将上升到:15.3/0.434=35.25升,还未超过瓶的容积。②减压阀(调压器)把气态液化石油气从高压变为稳定的低压气体。一般居民使用YJ—0.6型,其主要性能如下:进口压力:0.0196~0.98Mpa(0.2~10kgf/cm2);出口压力:280±50mm水柱;额定流量:0.6m3/h;使用温度:-20~50℃。③钢瓶供应形式A、单瓶供应——钢瓶内液化石油气饱和蒸汽压一般在0.686~0.784Mpa(0.7~8kgf/cm2),最高不超过1.57Mpa(16kgf/cm2),依靠室温自然气化,并经减压阀减压至2800±500Pa后使用。B、双瓶供应——两瓶并联,一个钢瓶工作、一个钢瓶备用,也有使用自动切换调压器的。C、瓶组供应——通常使用50kg的钢瓶,分成两组,一组使用、一组待用。以上均依靠自然气化,当钢瓶中的气体被导出时,液态变为气态的相变是要吸热的,一开始气化热取自液态降温,再后气化热取自——外界气温——钢瓶壁——液态,因此当外界气温降低时,气化量将减少。当容器中液态减少时,其传热量变小(气态液化石油气的传热能力差),气化能力降低。8.2液化石油气供应中“再液化”的问题8.2.1假定某液化石油气组成为单一的丙烷,其饱和蒸汽压如下表温度(℃)403020151050-5-10-15-20饱和蒸汽压(kgf/cm2)13.9610.938.487.416.465.564.824.143.492.952.48如果某容器(或管道)容积为1m3,其中充满温度为20℃的气态丙烷(无液态丙烷),其饱和蒸汽压为8.48kgf/cm2,如果该容器中的温度降低,丙烷气体必然会有一部分液化,在各种温度下气态丙烷与液态丙烷的重量如下表(液态丙烷的体积很小,在下表中忽略不计):温度(℃)20151050-5-10-15-20气态丙烷(kg)15.8814.1212.5310.979.698.487.286.275.38液态丙烷(kg)01.763.354.916.197.408.609.6110.508.2.2如果某容器(或管道)容积为1m3,其中充满温度为30℃的的丙烷和丁烷混合气体(无液态),则温度降低时其气态、液态之变化如下表:温度(℃)3020151050-5-10-15-20饱和蒸汽压(kgf/cm2)丙烷10.938.487.416.465.564.824.143.492.952.48丁烷3.202.352.011.681.411.170.980.810.580混合物9.187.096.195.384.623.993.422.882.411.92气态丙烷(kg)12.8610.409.278.277.276.465.674.884.294.16气态丁烷(kg)5.063.873.382.892.482.111.801.521.130液态丙烷(kg)02.463.594.595.596.407.197.988.578.70液态丁烷(kg)01.191.682.172.582.953.263.543.935.06气态总重(kg)17.9214.2712.6511.169.758.577.476.405.424.16液态总重(kg)03.655.276.768.179.3510.4511.5212.5013.76气态总重%10079.6370.5962.2854.4147.8241.6935.7130.2523.21液态总重%020.3729.4137.7245.5952.1858.3164.2969.7576.798.2.3由上可知,因为昼夜温度总有变化,所以上述《再液化》情况是难免的。气化时的温度与停止使用时的温度差愈大,《再液化》愈严重。所以热天同样存在《再液化》现象。关键问题是使再液化后的液体不要大量滞留在管道中,在用户使用时堵塞气态液化石油气的通路。我认为用以下方法可解决此问题:①设计中不要有能够积存液态液化石油气的管道(管道要有一定的坡度,管道不要有向下塌腰现象。如果液化石油气瓶上部有逆止阀,阀上有管道,再液化后的液体也能滞留在该管道中);②要使《再液化》后的液化石油气能流到某个《集液器》中,《集液器》中的液态石油气会在温度升高或管道中压力降低时再气化;③施工中要严格按照上述设计要求进行施工。8.3液化石油气的管道供应①强制气化供应A、气相导出方式——利用热媒加热容器内的液化石油气使之气化。这种方式热损失大,气化能力低,目前已很少采用;B、液相导出方式——从容器内将液态液化石油气送至专门的气化器内进行气化。这种方式气化能力大,气体组分稳定。液化石油气气化后,如仍保持气化时的压力进行输送,则可能出现“再液化”问题。为了防止再液化,就必须使气化了的气体降压,或者使之过热。②混合气供应将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或其他低热值燃气混合供应。由于液化石油气中丁烷气体在接近0℃时就会在管道中冷凝,故冬天不能使用。由于混合气的露点降低,所以可以全年供气。由于丙烷、丁烷的爆炸下限约为10%,故混合气中液化石油气和空气的混合比例至少应为1:9。目前,国内混合气中液化石油气的比例一般控制在15%左右,热值控制在4000kcal/m3左右。根据混合气的作用和供应规模不同,混合气的供应方式分:A、高压混气供应——混气站生产的气体经压缩机送入储罐,经调压器供应用户。这种方式生产规模较大;B、低压混气供应——混气站生产的气体直接供用户,或用鼓风机送入低压湿式煤气柜,然后供应用户。9液化石油气工艺系统的吹洗和置换9.1工艺系统的吹洗新建液化石油气工艺管道和装置,在投入使用前要采用具有一定压力的水、空气或蒸汽将管道内的杂物、锈渣清除干净。吹洗前要编制吹洗方案。吹洗压力不应超过系统设计压力,流速不应小于20m/s。在排气口设置贴有白布的木制靶板,5分钟内靶板上无铁锈、尘土、水分及其他杂物,即吹洗合格。9.2工艺系统的置换⑴置换终止点的确定A、按照《低压湿式煤气柜设计与施工》(翁开庆编著)P236的数据,用氮气置换时一般置换终止点,为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无爆炸危险的氧的最大含量。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物无爆炸危险的氧的最大含量为11.4%,考虑20%的安全系数后置换终止点为混合气体中氧含量小于9.1%。B、按照《液化石油气操作技术与安全管理》P159的数据,考虑安全系数后置换终止点为混合气体中的氧含量小于3%。该书P159有:“据有关资料介绍,当容器内气体中氧的体积分数低于4%时,通入易燃气体后不会混合成爆炸性气体。”据此它定了个3%——其理由是不很恰当的。它这里提的是“易燃气体”而不是“液化石油气”,易燃气体中氢与空气混合物的无爆炸危险的氧的最大含量为5%,而液化石油气为11.4%,两者不能采取一个标准。我认为不采用9.1%而采用8%就很保险了。⑵置换方法——均根据《液化石油气操作技术与安全管理》一书内容①水置换法将被置换系统全部充满水,排出空气。然后从系统最高位接管通气态液化石油气,从最低位向外排水。水全部排净冒出液化石油气时,关闭排水阀,待系统内压力升到0.49Mpa(5kgf/cm2)以上,置换即告完成。水置换法操作简单、置换费用低、效果好。但工艺路线复杂时,为避免置换中出现死角,应根据每台储罐的工艺路线逐台进行置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交通学院《金融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信息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国建筑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方科技大学《工业通信与网络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大学《经典本草与湖湘中医药文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兵器美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经贸外语职业学院《地理信息工程课程设计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空间文学与叙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认识危险(小班安全第一课)-图文
- 2024年国家基本公卫-老年人健康管理-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第三讲:虹吸管及水泵的水力计算
- 网络系统集成(第二版) 课件第一章 网络系统集成绪论
- 真菌性角膜炎的护理
- 单肺通气与肺保护通气策略护理课件
- 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择题100题(含答案)
- 垃圾中转站报告
- 新型显示行业Mini LED Micro LED Micro OLED多点开花产业链如何聚焦
- 市政工程试验检测培训教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