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1(共225题)_第1页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1(共225题)_第2页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1(共225题)_第3页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1(共225题)_第4页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1(共225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1(共9套)(共225题)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关于假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系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即便其在假释考验期内再犯新罪,也不构成累犯B、乙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对乙不能假释C、丙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缓刑考验期满后,发现丙在缓刑考验期内的第七个月犯有抢劫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八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九年。丙服刑六年时,因有悔罪表现而被裁定假释D、丁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九年,犯寻衅滋事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对丁可以假释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累犯、第十一章第一节中的假释的条件。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甲系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再犯新罪,由于刑罚并未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不可能构成累犯。A选项正确。假释对象的限制条件为: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而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在此限。B选项错误。C选项、D选项未超过10年,也不构成累犯,可以构成假释。C选项、D选项正确。故本题选B。2、关于侵犯人身权利罪的论述,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强行与卖淫幼女发生性关系,事后给幼女500元的,构成强奸罪B、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伤害、侮辱、虐待等犯罪行为的,分别依照有关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侮辱罪等规定处罚,并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进行数罪并罚C、雇用16周岁未成年人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构成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D、收留流浪儿童后,因儿童不听话将其出卖的,构成拐卖儿童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强奸罪、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拐卖儿童罪。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其发生性交或者奸浮不满14周岁的幼女的行为。可见,奸淫不满14周岁的幼女的行为均构成强奸罪,无论是否为卖淫幼女。A选项正确。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是指不以出卖为目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强奸罪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进行数罪并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伤害、侮辱、虐待等犯罪行为的,分别依照有关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侮辱罪等规定处罚,并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进行数罪并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出卖的,依照拐卖妇女、儿童罪定罪处罚。B选项正确。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是指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的,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据此可知,需要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本罪,该项中缺少“情节严重”的条件。C选项错误。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根据《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的规定,以出卖为目的强抢儿童,或者捡拾儿童后予以出卖,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条第二款规定的,应当以拐卖儿童罪论处。D选项正确。故本题选C。3、下列有关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罪的对象为枪支、弹药、爆炸物B、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礼花的行为应以该罪论处C、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烟花爆竹的行为应以该罪论处D、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的行为应以该罪论处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犯罪对象为枪支、弹药、爆炸物,因而选项A正确。一般认为,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烟花爆竹等娱乐性物品的,不能成立该罪。因而选项B、C不正确。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的,应以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论处。4、蔡某想做生意,无奈手中缺钱,某日趁自己做生意的朋友律某之子小东放学之机,骗其到自己事先租用的一所房子内,打电话要挟律某用20万元换孩子。律某报警,蔡某发现后将小东杀死。对蔡某的行为应当()。A、以敲诈勒索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B、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C、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的牵连犯,择一重罪处断D、以绑架罪处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239条的规定,犯绑架罪,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故应当选D项。5、甲为杀害贺某,在偏僻处埋伏,见有人过来,以为是贺某,便开枪射击。黑影倒地后,甲发现死者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事后查明,甲的子弹并未击中父亲,其父亲患有严重心脏病,因听到枪声后过度惊吓死亡。关于甲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B、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应按照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择一重罪处罚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涉及的是对事实认识错误问题。根据刑法理论,对于对象认识错误的,只要是属于犯罪构成内部的错误,则不影响刑事责任。本题中,甲虽然错误地将自己的父亲当做林某而开枪射击,但是甲和林某都是自然人,属于犯罪构成内部的错误,不影响刑事责任。另外,根据刑法理论,对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也不影响刑事责任。本题中,甲的父亲是被吓死的,而不是中枪死亡,但是这是对因果关系认识的错误,同样不影响刑事责任。故应选A项。6、王某见一男子喝得酩酊大醉,神志模糊,躺在马路边,旁边放一只皮包。王某对周围的人谎称该男子为其朋友,将该男子扶到偏僻无人之处,悄悄拿走其皮包(内有现金3500余元)。王某的行为构成()。A、诈骗罪B、盗窃罪C、抢劫罪D、抢夺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于被害人喝醉与王某无关,所以王某没有实施抢劫罪的手段行为,因此不可能成立抢劫罪。虽然王某也采用了虚构事实的方法,但是该方法并没有导致王某获得财物,所以不构成诈骗罪。由于被害人已经喝醉,神志不清,不可能对王某的犯罪事实有认识,因此不可能成立抢夺罪。王某利用被害人喝醉的事实,采用秘密窃取的手段将财物拿走,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成立盗窃罪。故选B项。7、关于共同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甲、乙成立共同犯罪B、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所和财物。甲、乙构成共同犯罪C、交警甲故意为乙实施保险炸骗提供虚似鉴定结论。甲、乙构成共同犯罪D、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处罚。甲、乙成立共同犯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过失应分别认定为过失犯罪,而不构成共同犯罪。A选项说法错误。事前无通谋的窝藏、包庇行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行为,不成立共犯。B选项说法错误。交警甲属于保险事故的鉴定人,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属于帮助行为,甲、乙构成保险诈骗罪的共犯。C选项说法正确。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二人事前无通谋不以共犯论处。D选项说法错误。8、下列关于减刑的限度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A、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一半B、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5年C、对于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罪犯,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5年D、对于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罪犯,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25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0年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一章第一节中的减刑。减刑的限度,是指犯罪分子经过减刑以后,应当实际执行的最低刑期。根据我国《刑法》第78条的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减刑的限度为: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3年;对于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罪犯,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5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25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0年。所谓实际执行的刑期,是指判决执行后犯罪分子实际服刑的时间。如果判决前先行羁押的,羁押期应当计入实际执行的刑期之内。故本题选B。9、下列选项中成立犯罪未遂的是()。A、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3000元钱,甲得款后离开现场B、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僻处时,乙向刘某开了一枪,没有打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乙害怕受刑罚处罚,没有继续开枪C、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罚,将赵某释放D、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B项中,乙的行为属于放弃可以重复侵害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犯罪中止。C项中,丙的行为完全符合绑架罪的基本犯罪构成,属于犯罪既遂而不是犯罪未遂。D项中,李某的谎言虽然不利于丁某实施犯罪行为,但是没有达到足以阻止丁某实施拐卖行为的程度,本质仍然属于丁某自动放弃犯罪,应当认定为犯罪中止。A项中,甲虽然获得了财物,但是甲获得财物不是由其犯罪行为所导致,所以不能认定为犯罪既遂,而应当认定为犯罪未遂。10、关于驱逐出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驱逐出境只能对犯罪的外国人适用B、驱逐出境属于附加刑C、驱逐出境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而不是必须适用D、判处驱逐出境的,从判决生效之日起执行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驱逐出境,是指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的刑罚方法,它是一种专门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特殊的附加刑,既可以独立适用,又可以附加适用。单独判处驱逐出境的,从判决生效之日起执行;附加判处驱逐出境的,从主刑执行完毕之日起执行。D选项以偏概全。11、关于累犯的从重处罚,下列选项中理解正确的是()A、对于累犯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是否从重处罚B、累犯的从重处罚指的是在法定刑以上判处刑罚C、累犯应当一律判处法定最高刑D、累犯的从重处罚指的是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种或较长的刑期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刑法》第65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因此只要构成累犯,必须从重处罚,没有不从重处罚的余地,A选项错误。从重处罚,是指在法定刑幅度内选择判处比没有该情节的类似犯罪相对较重的刑种或刑期。从重处罚必须在法定刑幅度内,而不能在法定刑以上判处刑罚,否则将违反罪刑法定原则。B选项错误。对于累犯应当比照不构成累犯的初犯或其他犯罪人从重处罚。对于累犯应从重处罚,必须根据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确定具体应判处的刑罚,切忌毫无事实根据地对累犯一律判处法定最高刑的做法。C选项错误。对于累犯必须从重处罚。无论具备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者,还是具备特别累犯的构成条件者,都必须对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罚即适用较重的刑种或较长的刑期。D选项正确。12、甲觉得同事乙总和自己作对,想教训他一下,就偷走乙的手机埋在树下。甲的行为可能构成()A、盗窃罪B、侵占罪C、职务侵占罪D、故意毁坏财物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侵犯财产罪可以分为取得型犯罪和毁坏型犯罪两大类。取得型犯罪主要包括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敲诈勒索罪,这一类犯罪的共同特点是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毁坏型犯罪主要是指故意毁坏财物罪,这一类犯罪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非法占有为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排除占有的意思和利用的意思。如果仅具有排除占有的意思,而不具有利用的意思,属于毁坏型侵犯财产罪。甲没有利用意思,而仅仅是想排除乙对手机的占有,因此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只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D选项说法正确,ABC选项说法错误。故意毁坏财物罪既包括物理上对财物的毁坏,也包括妨碍财物使用功能的实现。13、甲欠乙10万元久拖不还,乙向法院起诉并胜诉后,甲在履行期限内仍不归还。于是,乙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当法院的执行人员持强制执行裁定书到甲家执行时,甲率领家人手持棍棒在门口守候,并将试图进入室内的执行人员打成重伤。甲的行为构成A、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B、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C、妨害公务罪D、故意伤害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八章第二节中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在认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时,要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区分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看行为人是否属于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二是看是否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还要注意因使用暴力方法拒不执行判决、裁定造成执行人员重伤或者死亡的,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本题中,当法院的执行人员持强制执行裁定书到甲家执行时,甲率领家人手持棍棒在门口守候,并将试图进入室内的执行人员打成重伤。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本题选D。14、甲因为丈夫乙与别的女人有染而产生了怨恨,决定杀乙。某日,甲将一瓶安眠药掺人水中让乙喝下。乙喝下茶水后,逐渐昏迷过去。甲看到乙昏迷倒地,逐渐产生了悔恨之意,于是找来邻居将乙送往医院抢救,结果乙通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则对甲()。A、按照既遂犯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应当减轻处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据此,对于甲的行为,应当减轻处罚,故选D项。15、关于胁从犯的刑事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28条的规定,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16、甲男意欲强奸乙女,先将乙女关在室内数十日,待乙女无力反抗时对其实施奸淫。甲男的犯罪行为构成()。A、继续犯B、连续犯C、牵连犯D、结合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甲将乙关在室内,后进行强奸,两个行为之间是方法行为和目的行为的牵连。17、对累犯的处罚是()A、应当从重处罚B、可以从重处罚C、应当加重处罚D、可以加重处罚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我国《刑法》第65条规定,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和初犯或其他犯罪人相比,累犯往往具有更深的主观恶性和更大的人身危险性,所以,依据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个别化原则,对累犯应当从严惩处。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18、甲于某日早晨在垃圾箱里边捡回一名弃婴,抚养3个月后,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以3000元卖给乙,甲的行为构成()。A、遗弃罪B、拐卖儿童罪C、诈骗罪D、敲诈勒索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甲以出卖为目的,将捡回的弃婴卖给乙,构成拐卖儿童罪。故选B项。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本题中,甲与弃婴之间不存在扶养关系,而是具有出卖的目的,故甲的行为不构成遗弃罪。可见,不选A项。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不是人身权,故甲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可见,不选C项。甲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故不选D项。19、没收财产的刑罚,由()执行。A、公安机关B、人民法院C、监狱D、检察机关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甲为了泄愤报复,用炸药将一段铁轨炸毁,致使一辆途经的列车发生倾覆,造成多人死亡,数十人重伤的严重后果。甲的行为应构成()。A、爆炸罪B、破坏交通设施罪C、破坏交通工具罪D、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乔某为了防止自己种植的水果被盗,在果园周围拉上电网,天黑时便通上高压电,一日晚,将来偷水果的张某电死。乔某的行为构成()。A、故意杀人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意外事件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关于遗弃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本罪的行为方式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B、本罪的成立要求情节恶劣C、本罪没有结果加重犯D、本罪不是亲告罪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我国刑法没有规定遗弃罪的结果加重犯。对于遗弃行为过失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遗弃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形成狭义的包括一罪,应从一重罪论处。本罪是纯正的不作为犯,只能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23、脱逃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只限于()。A、被逮捕,关押的人B、依法被逮捕,关押的犯罪分子C、被逮捕,关押,劳教的人D、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脱逃罪的犯罪主体只限于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24、招摇撞骗罪的假冒对象是()。A、人民警察B、军人C、国家工作人员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D是最佳答案。25、某国家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归个人进行走私活动,情节严重,某甲的行为构成()。A、贪污罪B、挪用公款罪C、走私罪D、挪用公款罪和走私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挪用公款进行犯罪活动的,以挪用公款罪和其他罪进行数罪并罚。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关于贷款诈骗罪的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以欺骗手段骗取银行贷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贷款诈骗罪B、乙以牟利为目的套取银行信贷资金,转贷给某企业,从中赚取巨额利益的,构成贷款诈骗罪C、丙公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虚假的项目骗取银行贷款。该公司构成贷款诈骗罪D、丁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骗取银行贷款后携款潜逃的,构成贷款诈骗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贷款诈骗罪、骗取贷款罪。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法定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法定方法包括:(1)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2)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3)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4)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5)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A项属于借贷纠纷,并不构成贷款诈骗罪。B项中乙的行为明显构成高利转贷罪,所谓高利转贷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因此B选项错误。《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单位不能构成贷款诈骗罪。根据刑法第三十条和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单位不构成贷款诈骗罪。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中丁有使用虚假证明文件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故丁构成贷款诈骗罪,D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2、甲持西瓜刀冲入某银行储蓄所,将刀架在储蓄所保安乙的脖子上,喝令储蓄所职员丙交出现金1万元。见丙故意拖延时间,甲便在乙的脖子上划了一刀。刚取出5万元现金的储户丁看见乙血流不止,于心不忍,就拿出1万元扔给甲,甲得款后迅速逃离。对甲的犯罪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抢劫罪(未遂)B、抢劫罪(既遂)C、绑架罪D、敲诈勒索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抢劫罪。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本题中,甲的行为是以暴力、胁迫的方法喝令储蓄所职员丙交出现金。虽然最后现金是由客户丁交出,但是也是基于甲的胁迫和保护乙的人身安全而交出的,因此构成抢劫罪。而且,对于甲自己的行为来说,其本身已经取得自己想要的钱财,至于取得途径如何,并不影响其抢劫罪(既遂)的成立。至于抢劫罪(既遂)的标准问题。根据有关规定,在行为人实施抢劫行为的过程中,如果使用暴力方法造成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仍然应当认定为抢劫罪。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如果是出于报复或者其他目的伤害或者杀死被害人,然后顺手牵羊拿走财物的,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但是,如果行为人在抢劫行为实施完毕以后,为了灭口或者其他目的又杀死被害人的,应当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财产权利又侵犯人身权利,具备劫取财物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两者之一的,均属抢劫既遂。故本题选B。3、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负刑事责任。A、制造毒品罪B、投放危险物质罪C、破坏交通丁具罪D、走私毒品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承担刑事责任。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走私、运输、贩卖、制造毒品是一个选择性罪名,但是刑法仪仅将贩卖毒品的刑事责任年龄降为14周岁,而走私、运输、制造毒品的刑事责任年龄依然是16周岁。故选B项。4、下列不属于自动投案的是()。A、犯罪后主动报案,虽未表明自己是作案人,但没有逃离现场,在司法机关询问时交代自己罪行的B、明知他人报案而在现场等待,抓捕时无拒捕行为,供认犯罪事实的C、在司法机关未确定犯罪嫌疑人,尚在一般性排查询问时主动交代自己罪行的D、犯罪嫌疑人被亲友采用捆绑等手段送到司法机关的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自动投案的关键在于投案的自愿性和主动性。D项中未能体现这一特征,所以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对该类情形虽然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但可以参照法律按照自首的有关规定酌情从轻处罚。而A、B、C项中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自动投案的自愿性和丰动性特征,同时,为了达到通过自首鼓励犯罪分子和司法机关合作、降低司法成本的立法目的,对自动投案的解释通常来说是比较宽的,这既是立法精神,也是司法实践的通常做法,考试时需要注意从这方面把握自动投案的本质。5、关于数罪并罚,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应当按照“先并后减”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B、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的,应当按照“先减后并”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C、在刑罚执行完毕之后发现漏罪的,应当按照“先并后减”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D、“先减后并”在一般情况下使犯罪人受到的实际处罚比“先并后减”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的前提条件是刑罚没有执行完毕。如果前罪的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就不存在适用数罪并罚的条件了。故应选C项。6、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说法止确的是()。A、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特殊防卫权与一般防卫权仅仅是在防卫的限度上存在区别,成立特殊防卫同样要求满足一般的正当防卫所要满足的其他条件。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完全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成立正当防卫。但是在宋某昏迷后,其不法侵害已经结束,王某杀害宋某的行为属于事后防卫,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故选D项。7、关于侵犯人身权利罪的论述,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强行与卖淫幼女发生性关系,事后给幼女500元的,构成强奸罪B、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伤害、侮辱、虐待等犯罪行为的,分别依照有关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侮辱罪等规定处罚,并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进行数罪并罚C、雇用16周岁未成年人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构成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D、收留流浪儿童后,因儿童不听话将其出卖的,构成拐卖儿童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七章第二节中的强奸罪、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拐卖儿童罪。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其发生性交或者奸淫不满14周岁的幼女的行为。可见,奸淫不满14周岁的幼女的行为均构成强奸罪,无论是否为卖淫幼女。A选项正确。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是指不以出卖为目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强奸罪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进行数罪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伤害、侮辱、虐待等犯罪行为的,分别依照有关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侮辱罪等规定处罚,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进行数罪并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出卖的,依照拐卖妇女、儿童罪定罪处罚。B选项正确。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是指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的,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据此可知,需要达到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本罪,该项中缺少“情节严重”的条件。C选项错误。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根据《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的规定,以出卖为目的强抢儿童,或者捡拾儿童后予以出卖,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条第二款规定的,应当以拐卖儿童罪论处。D选项正确。故本题选C。8、关于特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经特赦的犯罪分子,则不认为其曾经犯过罪B、特赦是针对一类或几类犯罪分子C、特赦由国家主席决定D、特赦应由犯罪分子本人或者家属提出申请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特赦,是国家针对特定的犯罪分子的赦免,即对于受罪刑宣告的特定犯罪分子免除其刑罚的全部或者部分的执行。这种赦免只赦其刑,不赦其罪。A选项错误。特赦是以一类或几类犯罪分子为对象,而不是适用于个别的犯罪分子。B选项正确。特赦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由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再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予以执行,而不是由犯罪分子本人及其家属或者其他公民提出申请而执行。C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9、下列哪一选项的行为应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论处A、甲用受贿所得1000万元购买了一处别墅B、乙明知是他人用于抢劫的汽车而更改车身颜色C、丙与抢劫犯事前通谋后代为销售抢劫财物D、丁明知是他人盗窃的汽车而为其提供伪造的机动车来历凭证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九章第二节中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受贿后使用受贿所得的行为属于事后不可罚的行为,仅以受贿罪论处即可。A选项中,甲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A选项错误。B选项乙的行为成立抢劫罪的共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的规定,实施本解释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第一款或者第三款规定的行为,事前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的犯罪分子通谋的,以盗窃罪、抢劫罪、诈骗罪、抢夺罪的共犯论处。因此,C选项中,丙的行为应成立抢劫罪的共犯。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六)项的规定,明知是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而为其提供或者出售伪造、变造的机动车来历凭证、整车合格证、号牌以及有关机动车的其他证明和凭证的,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D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交通肇事引起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应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论B、不作为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C、如果行为人在窃取或者夺取的财产中发现有枪支、弹药或者爆炸物,而予以非法持有或者私藏的,则在盗窃罪或者抢夺罪之外,另行构成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爆炸物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D、行为人在组织、领导或参加恐怖组织后,具体实施了杀人、绑架、爆炸等犯罪行为的,应当将所实施的具体犯罪行为和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实行数罪并罚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交通肇事引起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应以交通肇事罪论处。11、犯罪的本质特征是()。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C、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首先,排除选项D,因为它还谈不上属于犯罪的特征,当然更谈不上是本质特征。选项A、B、C都是犯罪的特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反映了犯罪与社会的关系,说明了国家将一定行为规定为犯罪并加以刑罚惩罚的理由,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内容,是犯罪其他两个特征的基础。1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不能构成盗窃罪。这是犯罪哪一个特征的体现?()A、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处罚性D、罪刑法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刑事违法性是主客观的统一,即只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在罪过心理支配下实施的侵犯合法权益的行为,才能具有刑事违法性。如果一个行为没有违反刑法的规定,不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即使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不构成犯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不能构成盗窃罪,是因为其不符合盗窃罪的主体要件,故B为正确选项。13、甲是精神病患者,一日突然手持匕首追杀乙,甲将乙逼到一房屋的角落里,乙在无处可逃的情况下,顺手将桌上的花瓶拾起扔向甲,致使甲右眼失明,乙的行为是()。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D、犯罪行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刑法》第20条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其适用的对象条件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至于这种不法侵害是来自什么样人的侵害,法律并没有限定。所以,对于精神病人的不法侵害,只要符合正当防卫的基本特征,也可以成为防卫的对象。另外,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区别的关键在于行为的对象不同;正当防卫行为的对象只能是不法侵害者本人,而紧急避险行为的对象则必须是第三者。本题中行为人因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而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了重伤害,并没有超出防卫限度,非防卫过当。故正确答案为A。14、某甲因犯走私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财产。下列哪些可以作为没收财产的内容:()。A、甲的个人生活用品B、甲为走私毒品而购买的枪支、弹药C、甲所居住的其父母的房屋D、运送毒品的汽车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刑法》第59条规定的没收财产是附加刑的一种,其没收范围是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刑法》第64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物品,应当予以没收。”选项B属于违禁品,选项D属于供犯罪所用的本人物品,但其并不属于没收财产的范畴,因此,排除选项B、D。根据《刑法》第59条第2款的规定,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因此,排除选项C。本题要求考生注意没收财产与没收违禁品、追缴违法所得的区别。如果本题作为一个不定项选择题,会增加一定的难度。此题的目的在于提醒考生注意审题,明确作为刑罚的“没收财产”中财产的范围。15、避险过当的主观罪过是()。A、过失B、故意C、既可以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D、既可以是间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避险过当与防卫过当一样,都是为了保护合法权利而对侵害他人的后果持有放纵心理或者存在认识不准确的情况,要么是间接故意,要么是犯罪过失。16、在犯罪的客观方面要件中,属于必要要件的有()。A、危害行为B、犯罪的地点C、犯罪的时间D、犯罪的方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B、C、D均为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17、甲与乙素有仇怨,一日,两人在市场相遇。乙故意拦住甲,百般辱骂,甲挥舞拳头作势欲打乙。乙拿起旁边肉摊上的一把屠刀将甲杀死。乙的行为属于()。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故意杀人D、防卫过当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乙的行为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不是正当防卫,而是防卫挑拨,因此乙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故选C项。18、犯罪客体体现的是一种()。A、物质关系B、社会利益C、人际关系D、社会关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犯罪客体的概念,对此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根据《指南》,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所以,应选D。19、甲、乙都和丙有仇,乙得知甲要在一天晚上杀丙后,便于当日晚偷偷打开丙的房门,以便能够使甲顺利杀死丙。结果,甲将丙杀死。则()。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B、对乙的行为可以按照从犯处理C、乙属于帮助犯D、乙属于故意杀人的实行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所谓片面共犯,指对他人犯罪暗中相助的情况。因为受到暗中相助的实行犯不知情,所以不能与暗中相助者构成共同犯罪,因为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可见,A项表述错误。对于暗中相助者可按照从犯处理,但要注意,可按照从犯处理并不是说二人就是共同犯罪。可见,B项表述正确。由于帮助犯存在于共同犯罪中,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必须是实行人知道某人在帮助,这是构成具有共同犯罪的关键。而片面共犯中的帮助行为,实行人不知道,缺乏共同犯罪的故意。可见,C项表述错误。在帮助实行犯罪的场合,不存在共同的实行犯,只有实行人是实行犯,帮助的人不是实行犯。可见,D项表述错误。20、避险过当,()。A、应当从轻处罚B、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可以从轻处罚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21条第2款的规定。21、章某在犯罪后有重大立功表现,依照法律可以()处罚。A、从轻或减轻B、减轻或免除C、从轻D、减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犯罪分子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2、关于减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缓的犯罪分子B、对一名服刑犯人的减刑不得超过三次,否则有损原判决的权威性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时间可能超过15年D、对被判处无期徒刑、死缓的罪犯的减刑,需要报请高级法院核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关于A项。减刑的适用对象是管制犯、拘役犯、有期徒刑犯、无期徒刑犯。换言之,只要是未被判处死刑的主刑犯,都可以适用减刑。被判处死刑(包括死缓)和附加刑的犯罪分子,不得适用减刑。因此,A项错误,不当选。关于B项。根据2012年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有期徒刑罪犯的减刑起始时间和间隔时间为:被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一般在执行1年6个月以上方可减刑,两次减刑之间一般应当间隔1年以上。被判处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罪犯,可以比照上述规定,适当缩短起始和间隔时间。无期徒刑罪犯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13年,起始时间应当自无期徒刑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此外,根据《刑法》第78条第2款的规定,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1)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2)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3年;(3)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50条第2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5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25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0年。可见,上述规定都没有对减刑的次数作出明确要求,只是涉及减刑的间隔时间和减刑之后最低的服刑期限问题。因此,B项错误,不当选。关于C项。根据《刑法》第78条第2款的规定,无期徒刑犯减刑后,实际服刑的刑期不得少于13年。因此,C项的表述正确,当选。关于D项。如A项的解析所述,减刑的对象只能是死刑犯之外的主刑犯,死缓犯是死刑犯的一种,不存在减刑问题。因此,D项的表述错误,不当选。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23、甲因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被判处无期徒刑,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对甲不得假释B、在实际执行10年以后,如果满足假释的其他条件,则可以对甲假释,但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C、如果对甲实施假释,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D、如果对甲实施假释,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81条的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甲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不属于此列,A选项表述错误。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3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B选项表述错误。根据《刑法》第85条的规定,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C选项表述正确。《刑法》第86条第3款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即由原来的国务院公安部门修改为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和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相适应。D选项表述错误。24、甲为显示自己是本地“人们惹不起的人”,一日装作喝醉酒,在附近街道上开车横冲直撞制造事端,拦截、辱骂、殴打本地多人,其中致一人重伤,一人死亡。则()。A、甲成立交通肇事罪B、甲成立寻衅滋事罪C、甲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甲成立故意伤害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寻衅滋事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行为对象都是不特定的,但如果寻衅滋事的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则以相应的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本题中甲的行为已构成危害公共安全,故甲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25、下列犯罪中,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的是()。A、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B、徇私枉法罪C、玩忽职守罪D、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主观方面都是故意,而只有玩忽职守罪是过失犯罪。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下列属于因特定事实的出现导致刑罚消灭的情形是()。A、超过追诉时效B、经特赦免除刑罚C、正在执行刑罚的犯罪人死亡D、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的亲告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刑罚必须基于一定的原因而消灭。引起刑罚消灭的原因包括法定原因和事实原因。刑罚消灭的主要法定事由包括:(1)超过追诉时效;(2)经特赦免除刑罚;(3)告诉才处理的汜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同告诉的;(4)被判处罚金的犯罪人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确有困难的,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刑罚消灭的事实原凶是指特定事实的出现导致刑罚的消灭,如止在执行刑罚的犯罪人死亡。可见,选C项。2、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后盗窃600元,应当按照()论处。A、盗窃罪B、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C、盗窃罪和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数罪并罚D、抢劫罪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行为人人室盗窃的行为,认定为盗窃罪;其非法入侵住宅的行为属于盗窃罪的方法行为或者手段行为,但理论上并不认为二者之间成立牵连犯,而是单独按照盗窃罪处理。3、关于死刑的适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一律不适用死刑B、审判时双目失明的人,一律不适用死刑C、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一律不适用死刑D、犯罪时怀孕的妇女,一律不适用死刑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原则上不适用死刑,但是有例外条款,即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故排除A项。双目失明的盲人,虽然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是这是“可以”情节,不能推导出“一律”不适用死刑的结论,故排除B项。刑法规定,犯罪时不满18周岁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犯罪时怀孕并不代表审判时也处于怀孕状态,所以D项也不正确。4、绑架妇女、儿童的,可以构成()。A、绑架妇女、儿童罪B、绑架罪或者拐卖妇女、儿童罪C、绑架罪或者偷盗婴幼儿罪D、绑架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首先,我国刑法中不存在绑架妇女、儿童罪和偷盗婴幼儿罪,故应当排除A、C项。绑架罪和拐卖妇女、儿童罪的重要区别在于犯罪目的不同。绑架妇女、儿童的,如果行为人以出卖为目的,按照拐卖妇女、儿童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以勒索财物为目的或以被绑架者为人质提出其他要求,则按照绑架罪定罪处罚。故选B项。5、下列情形构成诬告陷害罪的是A、甲为了得到提拔,便捏造同事曹某包养情人并匿名举报,使曹某失去晋升机会B、乙捏造“文某明知王某是实施恐怖活动的人而向其提供资金”的事实,并向公安部门举报C、丙捏造同事贾某受贿10万元的事实,并写成500份传单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张贴D、丁匿名举报单位领导王某贪污救灾款50万元。事后查明,王某只贪污了救灾款5000元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诬告陷害罪。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该罪,不仅需要行为人捏造犯罪事实,还要有使他人被迫究刑事责任的意图和行为。A选项中,甲捏造的不是犯罪事实。A选项错误。B选项中乙的行为符合诬告陷害罪的条件。B选项正确。C选项中,丙虽然捏造犯罪事实,但没有向有关机关告发,只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张贴,看不出使贾某受刑事追究的意图。C选项错误。D选项中,丁的行为属于检举失实,不构成诬告陷害罪。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B。6、甲因为男友乙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乙。某日把乙引到家中,将一瓶安眠药(50片)掺入咖啡让乙喝下。乙在甲的床上昏睡,甲离家到附近一座山上打算自杀。甲在山上犹豫徘徊一昼夜,心生悔意急回家,发现乙已经被人送医院抢救,未死。甲大喜过望。对甲()。A、按既遂犯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应当免除处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首先,甲引诱乙将大剂量的安眠药喝下,已经着手实施完毕了杀人行为,因此,不可能是犯罪预备。其次,由于乙被人送医院抢救,没有发生故意杀人罪的危害后果,不可能是犯罪既遂。对于实行终了的犯罪,要成立犯罪中止必须要自动有效地阻止危害结果的发生。换言之,行为人的中止行为应当和危害结果没有发生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而本题中乙没有死亡不是甲的抢救行为造成的,而是他人的行为造成的,所以不可能成立犯罪中止,而只能成立犯罪未遂。根据《刑法》第23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司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以应选C项。7、甲为投身恐怖主义活动而参加了某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法院认定甲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甲的行为属于()。A、预备犯B、实行犯C、帮助犯D、未遂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于犯罪停止下来的具体原因不同,刑法理论将故意犯罪分为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和既遂犯。对于既遂犯而言,根据完成既遂的条件不同,又可以分为行为犯、危险犯、结果犯。根据共同犯罪人分工的不同,可以分为组织犯、实行犯、帮助犯和教唆犯。所谓实行犯是指实施了基本的犯罪构成中的危害行为的人。帮助犯是没有实施基本的犯罪构成中的危害行为,却实施了修正的犯罪构成中的危害行为的人。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是必要的共同犯罪,而甲实施了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基本的犯罪构成中的危害行为,因此属于实行犯。故选B项。8、甲、乙二人系某厂锅炉工。一天,甲的朋友多次打电话催其赴约,但离交班时间还有15分钟。甲心想,乙一直以来都是提前15分钟左右来接班,今天也快来了。于是,在乙到来之前,甲就离开了岗位。恰巧乙这天也有要事。乙心想,平时都是我去后甲才离开,今天迟去15分钟左右,甲不会有什么意见的。于是,乙过了止常交接班时间15分钭左右才赶到岗位。结果,由于无人看管,致使锅炉发生爆炸,损失惨重。甲、乙的行为()。A、属共同犯罪B、属意外事件C、各自构成故意犯罪D、应按照甲、乙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甲、乙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都是持过失的心理态度,而不是故意的心理态度,所以不可能构成共同犯罪。我国《刑法》第25条第2款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所以,应当选择D项。9、赵某多次临摹某著名国画大师的一幅名画,然后署上该国画大师姓名并加盖伪造印鉴,谎称真迹售得收入六万元。对赵某的行为应A、按诈骗罪和侵犯著作权罪,数罪并罚B、按侵犯著作权罪处罚C、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处罚D、按非法经营罪处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六章第二节中的侵犯著作权罪。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3)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4)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本题中,赵某的行为属于上述第四种情形,按侵犯著作权罪处罚,故B项正确。10、甲将自己制造的青霉素冒充红霉素销售给某诊所,获利巨大。对甲的行为()A、只能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B、只能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C、应以生产、销售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择一重罪处断D、只能以生产、销售劣药罪定罪处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甲的行为获利巨大,隐含的意思是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因此完全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A选项错误。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有以下情形的为假药或按假药论处: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依照法律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而生产、进口,或者必须经过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变质的;被污染的;使用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药品;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甲以青霉素冒充红霉素,属于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符合生产、销售假药罪的犯罪构成。B选项错误。根据《刑法》第149条第2款的规定,生产、销售特定种类的伪劣产品,构成生产、销售特定种类伪劣产品犯罪,同时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又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这属于法条竞合犯的特别处理原则,即依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处断。C选项正确。生产、销售劣药罪,是指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该罪是一个实害犯。甲属于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而并非劣药,D选项错误。11、甲(14周岁)拐骗一名女孩(15周岁),准备将其出卖,其间甲多次摸女孩的胸部,后因女孩哭闹不止,甲对其进行殴打,造成轻伤。甲的行为()A、构成拐卖儿童罪B、构成故意伤害罪C、构成强奸罪D、不构成犯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或者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拐卖儿童、故意伤害致人轻伤不属于此8类行为。甲没有强奸的故意,仅有猥亵的行为,不成立强奸罪。所以甲不构成犯罪。12、工商局局长甲明知自己弟弟的皮包生产厂大量生产仿冒国外奢侈品牌的皮包,但未依法采取措施,导致假冒皮包大量流入市场。甲的行为应认定为()A、滥用职权罪B、玩忽职守罪C、徇私枉法罪D、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是指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职责,情节严重的行为。渎职罪中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是一般罪名,渎职罪一章的其他罪名是特别罪名,同时构成一般罪名和特别罪名的,按照法条竞合犯的处理原则,优先适用特别法条,认定为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D选项说法正确,AB选项说法错误。徇私枉法罪的主体必须是司法工作人员,即负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商局局长甲不是司法工作人员,不成立徇私枉法罪。C选项说法错误。13、下列不属于我国刑法存在形式的有()。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B、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C、公司法中有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D、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条文的立法解释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我国刑法存在形式有三种: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刑法修正案属于刑法典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刑法的存在形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是单行刑法;公司法中有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是附属刑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条文的立法解释本身不是独立的刑法存在形式,而是对上述三种存在形式相关规定的解释,仍然可以归结在上述三种存在形式之中。掌握本题应该结合法理学的相关知识。14、行为人在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对行为人的刑事责任()。A、有影响B、没有影响C、有的有影响,有的没有影响D、一般的影响是从宽处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行为人在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有不正确的理解。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哪些行为不属于犯罪行为,对什么样的犯罪应当处以什么样的刑罚,都必须以刑法为准绳进行判断。行为不触犯刑法,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如果触犯刑法,也不能因为行为人在主观上的错误认识而不适用刑法。因此,行为人在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对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没有影响,只能依刑法判定。15、关于实行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行行为,又称犯罪的着手B、实行行为与预备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直接侵害犯罪客体C、某一个罪的实行行为可能是另一个罪的预备行为D、实行行为对最终结果的发生没有直接的危险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实行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符合刑法分则各本条规定的某一犯罪行为。实行行为与预备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直接侵害犯罪客体。具体言之,实行行为已经侵害了犯罪客体,对犯罪客体具有了侵害的紧迫性,而预备行为则没有这种紧迫性。不同犯罪的实行行为不同,此罪的实行行为,可能只是彼罪的预备行为。例如,为了杀人而制造枪支的行为,该行为既是故意杀人罪的预备行为,也是非法制造枪支罪的实行行为。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16、甲出于抢劫枪支、弹药的故意,实施了抢劫行为。该行为既触犯了抢劫枪支、弹药罪,又触犯了抢劫罪。则甲的行为属于()。A、牵连犯B、结果加重犯C、想象竞合犯D、法条竞合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甲出于抢劫枪支、弹药的故意,既触犯了抢劫枪支、弹药罪,又触犯了抢劫罪,属于一个行为触犯数个法条,是法条竞合犯,根据特别法条优于一般法条的原则,甲的行为构成抢劫枪支、弹药罪,故选D项。本题表述的情形不属于牵连犯,因为牵连犯的行为人必须实施数个行为,而本题表述的情形是一个行为。故不选A项。虽然结果加重犯中的行为人实施的是一个行为,但结果加重犯必须在一个犯罪的基础上出现了这个犯罪基本构成以外的重结果。可本题并没有要求判断有没有加重结果,只要求判断抢劫罪和抢劫枪支、弹药罪的关系,故不选B项。本题表述的情形不是想象竞合犯,因为想象竞合犯可能触犯的是不同罪名,而法条竞合犯其实是一个罪名,只不过将这个罪名拆开了.故不选C项。17、下列情形应当数罪并罚的是()。A、甲经营一间书画沙龙,制作、出售假冒某著名画家署名的美术作品,同时还销售从乙处获得的假冒另一著名书法家署名的书法作品,但某甲对此并不知情B、丙在未获得相关许可的情况下,大肆销售劣质卷烟C、丁潜入一工艺品商店行窃,盗窃名贵工艺品价值数十万元,并致价值十余万元的工艺品受到损坏D、戊在一恐怖组织担任骨干,在组织一次恐怖活动中对一名妇女多次实施奸淫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4条第2款规定,实施《刑法》第217条规定的侵犯著作权罪,又销售明知是他人的侵权复制品,构成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A项表述中,甲制作、出售假冒某著名画家署名的美术作品,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尽管其同时又销售从乙处获得的侵权复制品,但却对此并不知情,因而不能适用上述规定,故对甲不能数罪并罚,不选A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同时构成侵犯知识产权、非法经营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B项表述中,丙销售劣质卷烟,其行为构成销售伪劣商品罪,此外,香烟是国家规定的专卖物品,丙在未获得相关许可的情况下进行销售,又构成非法经营罪,根据上述司法解释.对丙应当按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故不选B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丁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十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实施盗窃犯罪,造成公私财物毁损的,以盗窃罪从重处罚,又构成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从重处罚。据此,C项表述中,尽管丁在实施盗窃犯罪过程中,毁坏了数额较大的财物,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但也不数罪并罚,故不选C项。《刑法》第120条第2款规定,犯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据此,选D项。18、某甲家中一只箱子和若干财物被盗,箱子当时就在附近的公共垃圾桶中被找到,里面的东西原封未动。某甲认为是窃贼所藏,日后必然来取,就产生了报复窃贼的念头,把箱中物品取出,装入一个爆炸装置,放到原处。后来,一个清洁工清理垃圾时发现了箱子,打开时发生爆炸,当场死亡。某甲的行为()。A、构成故意杀人罪B、构成爆炸罪C、属于假想的防卫,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虽然某甲的本意是报复窃贼,但是把爆炸装置放在公共垃圾箱内,很难保证将爆炸范围限制在特定的不危及公共安全的范围内,而是很有可能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所以,此行为应当构成爆炸罪。19、李某为了牟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私自复制了若干部影视作品的VCD,并以批零兼营等方式销售,销售金额为11万元,其中纯利润6万元。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A、销售侵权复制品罪B、侵犯著作权罪C、非法经营罪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2004年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4条的规定,实施侵犯著作权犯罪,又销售该侵权复制品的,只成立侵犯著作权罪一罪。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20、甲为了谋取个人利益,通过互联网将国家秘密非法泄露给境外的机构。甲的行为构成()。A、间谍罪B、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C、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D、为境外窃取、刺探国家秘密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通过互联网将国家秘密或者情报非法发送给境外的机构、组织或者个人的,应以为境外窃取、刺探国家秘密罪论处。故选D项。21、刑法分则条文的基本结构由()构成。A、罪状和法定刑B、总则,分则,附则C、罪名D、条,款,项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注意审题,分则条文的基本结构通常为:“……的,处……。”前一部分是罪状,后一部分是法定刑。罪名是根据罪状的内容,对某种犯罪本质特征的科学概括。22、张某意图杀害李某,一日晚藏于李某院门外,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李某,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李某家中的一头牲畜。张某()。A、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B、因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C、应负过失杀人的责任D、因其行为未造成李某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张某认为黑影就是李某,实则是牲畜,属于对象认识错误,犯罪结果是否为行为人所希望的结果,不影响该罪的成立,只是犯罪形态未遂。23、1999年2月,刘某在香港以84万港币购买了12千克金条。次日上午,刘某携带经过伪装的金条从某海关入境,入境时未向海关申报,企图将黄金偷运往内地销售。经鉴定,该批黄金价值人民币100万元,应缴纳关锐8万元。下列对刘某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A、刘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B、刘某的行为构成走私贵重金属罪C、刘某的行为构成偷税罪D、刘某的行为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走私贵重金属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携带,运输,邮寄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进出国(边)境的行为。24、张某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故意拿出面值:100元的假币给司机钱某,钱某发现是假币,便让张某给10元零钱。张某声称没有零钱,并执意让钱某找零钱。钱某便将假币退还张某,并说:“算了,我也不要出租车钱了。”于是,张某对钱某的头部猛击几拳,还吼道:“你不找钱我就让你死在车里。”钱某只好收下100元假币,找给张某90元人民币。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A、使用假币罪B、敲诈勒索罪C、抢劫罪D、强迫交易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张某仅使用100元假币,尚不构成持有、使用假币罪;张某强迫钱某对100元假币以真币找零,既不是强买强卖商品,也非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强迫他人接受服务,因而不构成强迫交易罪。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区别在于:(1)敲诈勒索罪中的威胁一般不具有人身侵害的暴力性内容,主要是损害名誉、宣扬隐私等内容,抢劫罪中的威胁直接针对人身安全,具有暴力性;(2)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内容从威胁开始到付诸实施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抢劫罪是准备当场实施而且能够当场实施的;(3)敲诈勒索罪取得财物的时间都是威胁、发出要挟后的一定期间内,抢劫罪仅限于当场取得财物。显然张某使用假币的目的是为了得到90元真钱,他以立即打死钱某相威胁并当场取得财物,构成抢劫罪。25、下列哪一选项的行为应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论处()A、甲用受贿所得的1500万元购买了一处别墅B、乙明知是他人用于抢劫的汽车而更改车身颜色C、丙与抢劫犯事前通谋后代为销售抢劫财物D、丁明知是他人盗窃的汽车而为其提供伪造的机动车来历凭证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关于A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但本犯的掩饰、隐瞒行为,由于缺乏期待可能性,不能成立本罪。这里的“本犯”,包括获取赃物的原犯罪的正犯、教唆犯和帮助犯。换言之,原犯罪的正犯、教唆犯和帮助犯实施赃物犯罪行为的,不成立本罪。据此,本案中甲的行为只能认定为受贿罪一罪。因此,A项不当选。关于B项。乙明知是他人用于抢劫的汽车而更改车身颜色,该汽车是犯罪工具而非犯罪所得,乙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的共犯(帮助犯),而非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因此,B项不当选。关于C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责任形式为故意,行为人必须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在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情况下,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等掩饰、隐瞒行为,会发生妨害刑事司法活动和被害人的追诉权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但是,如果行为人事前与本犯通谋,就事后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掩饰、隐瞒犯罪赃物达成合意的,则应以共同犯罪论处,不再成立本罪。因此,C项不当选。关于D项。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只要足以使司法机关难以发现赃物或者难以分辨赃物性质的,均有可能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根据2007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明知是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所得的机动车而予以窝藏、转移、买卖、介绍买卖、典当、拍卖、抵押、用其抵债的,或者拆解、拼装、组装的,或者修改发动机号、车辆识别代号的,或者更改车身颜色或者车辆外形的,或者提供或出售机动车来历凭证、整车合格证、号牌以及有关机动车的其他证明或者凭证的,或者提供或出售伪造、变造的机动车来历凭证、整车合格证、号牌以及有关机动车的其他证明和凭证的,均应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论处。因此,D项当选。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甲与乙投宿同一旅店时,甲得知乙身携巨款,于是甲利用聊天机会在乙的茶杯中偷放安眠药,待乙熟睡时将其巨款拿走。甲的行为构成()。A、盗窃罪B、诈骗罪C、抢劫罪D、抢夺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甲用安眠药使他人陷入不能反抗的境地面窃取他人财物,属于抢劫罪中的其他方法。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交通肇事引起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应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论B、不作为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C、如果行为人在窃取或者夺取的财产中发现有枪支、弹药或者爆炸物,而予以非法持有或者私藏的,则在盗窃罪或者抢夺罪之外,另行构成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爆炸物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D、行为人在组织、领导或参加恐怖组织后,具体实施了杀人、绑架、爆炸等犯罪行为的,应当将所实施的具体犯罪行为和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实行数罪并罚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交通肇事引起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应以交通肇事罪论处。3、下列哪一选项构成不作为犯罪A、甲到湖中游泳,见武某也在游泳。武某突然腿抽筋,向唯一在场的甲呼救。甲未予理睬,武某溺亡B、乙女拒绝周某求爱,周某说“如不答应,我就跳河自杀”。乙明知周某可能跳河,仍不同意。周某跳河后,乙未呼救,周某溺亡C、丙与贺某到水库游泳。丙为显示泳技,将不善游泳的贺某拉到深水区教其游泳。贺某忽然沉没,丙有点害怕,忙游上岸,贺某溺亡D、丁邀秦某到风景区漂流,在漂流筏转弯时,秦某的安全带突然松开致其摔落河中。丁未下河救人,秦某溺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危害行为。不作为,是指消极的行为,即行为人消极地不履行法律义务而危害社会的行为。从表现形式看,不作为是消极的身体动作;从违反法律规范的性质看,不作为直接违反了某种命令性规范。需要具备以下的前提条件:(1)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的义务;(2)行为人能够履行义务;(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结果。A选项中,甲只是一个在场的人,不是危险的制造人也没有法定的救助义务。B选项中,乙没有法定救助义务。C选项中,丙为显示泳技,将不善游泳的贺某拉到深水区教其游泳,丙自己先前的这种行为具有发生一定危害结果的危险,丙负有防止其发生的义务。D选项中,负有法定救助义务的是风景区。本题选C。4、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必要要素是A、行为对象B、行为的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D、危害行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三章第三节中的犯罪客观方面概述。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犯罪活动外在表现的诸客观事实。它一般包括危害行为、行为对象、行为的危害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要素。其中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必要要素,其余的则是选择性要素。犯罪的客观方面是犯罪人作用于社会、危害社会的唯一途径,所以,没有它就不可能有犯罪。故本题选D。5、赵某多次临摹某著名国画大师的一幅名画,然后署上该国画大师姓名并加盖伪造印鉴,谎称真迹售得收入六万元。对赵某的行为应A、按诈骗罪和侵犯著作权罪,数罪并罚B、按侵犯著作权罪处罚C、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处罚D、按非法经营罪处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侵犯著作权罪。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3)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4)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本题中,赵某的行为属于上述第四种情形,按侵犯著作权罪处罚,故B项正确。6、关于被害人承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甲征得家境贫寒的姜某父母的同意,将儿童姜某拐卖至富贵人家。甲的行为得到了姜某父母的有效承诺,并有利于儿童的成长,故不构成拐卖儿重罪B、在刘某家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