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试卷共6页,有两道大题,共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4.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玉蟾岩遗址,距今约12000—8000年,出土了世界上已知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和中国已知最早的陶器,被誉为“天下谷源、人间陶本”。这可以说明()A.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的起源地 B.湖南先民率先进入新石器时代C.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 D.湖南的先民已经开始定居生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玉蟾岩遗址距今约12000—8000年,出土了最早的栽培稻和承装器皿陶器,栽培稻是农业生产成果,陶器是服务粮食生产和储藏的物品,这能说明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起源地,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同其他地区的对比,无法判断湖南是否率先进入新石器时代,排除B项;长江流域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中原才是主要源头,排除C项;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定居生活,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开始定居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2.西汉初年,全国共有60多个郡,受中央直接管辖的只有15个郡,其余均为异姓诸侯王占据。汉高祖剪除异姓王、大封同姓王后,同姓王占据35个郡。到汉武帝时期,通过开疆拓土、实行“推恩令”“酎金夺爵”等举措,全国达到110个郡国,均处于中央政府控制之下。上述变化()A.提高了地方郡守的权威性 B.增强了西汉政权的合法性C.加强了行政运作的合理性 D.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开放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西汉初年至汉武帝时期,中央政府控制的郡国数量急剧扩大,世袭官僚大量减少,官员流动性增强,扩大了中央政府选官的范围和方式,推动了察举制的发展,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开放性,D项正确;增加了地方郡守的数量,不等于提高了其权威性,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不是强调西汉政权的合法性,排除B项;郡国数量的变化无法说明行政运作是否合理,排除C项。故选D项。3.南朝时,君主多以宗室子弟为州镇军政长官,以寒人为典签。州镇要事,须典签签署方能实行。典签每年要数次回京向皇帝报告情况,“刺史行事之美恶,系于典签之口”。这一举措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强化 B.门阀士族的渐衰C.选官制度的嬗变 D.刺史权力的异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题干材料“君主多以宗室子弟为州镇军政长官,以寒人为典签。州镇要事,须典签签署方能实行”并结合东晋时期政治特点可知,南朝时,君主用典签制衡宗室出身的州镇长官,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门阀士族专政的局面,门阀士族逐渐走向衰落,B项正确;君主专制的重要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材料主旨与此不符,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典签制度体现了监察制度的嬗变,排除C项;南朝时的典签,职责与刺史相当,但这并不意味着刺史的权力发生了异化,排除D项。故选B项。4.下表出自6342-1号西夏文草书户籍账残卷,其中每一户首先记户主姓名,然后记人数、与户主的关系和姓名。其中凡姓氏后带有“氏”字者皆为已婚女性。这一史料主要可以印证()第6户一户千叔讹吉二口男一大一讹吉女一大一妻子焦氏兄导盛第9户一户嵬移雨鸟五口男二大一雨鸟小一子正月有女三大一妻子罗氏有有小二女白面黑金□第27户一户千玉吉祥有四口男一大一吉功[祥]有女三大三妻子瞿氏五月金妻子梁氏福事女铁乐A.宋夏矛盾逐渐消除 B.户籍制度不断改善C.民族融合有所发展 D.人口数量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由材料中三户信息显示,各户中夫妻二人是不同民族间的婚姻。党项族和汉族相互通婚,共同组成家庭,显示出民族间存在融合现象,C项正确;民间的婚姻关系无法反映宋夏矛盾的消除,排除A项;材料只有一个时期的户籍信息,无法与前期比较,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3户的人口数信息,无法得出人口数量遭到破坏,排除D项。故选C项。5.明代农村不定期集市较多,“居民随处随时相互贸易”或“以秋夏登禾日贸易,任民便也”。至清代,农村集市一般多有期,出现一旬一市、二市、三市、四市、五市等形式,且邻近集期多半错开。这些集市具有附近居民“以有易无”、集散土产品、调剂劳动力和资金余亏等功能。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农村商品生产程度提高 B.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C.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D.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由不定期向有期转变,且集期有的比较密集,邻近集期又多半错开,反映出农村地区商品生产程度提高,A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农村集市,无法体现市场交易规模是否不断扩大,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政府对农村集市采取的措施,因此无法得知政府对市场管理是否重视,排除C项;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6.1861年,清政府不但授予曾国藩加太子太保衔,还给予他“奉旨督办四省(苏、皖、浙、赣)军务,其巡抚、提督以下悉归节制。”清政府此举的主要动机是()A.实现东南肃清之局 B.保障政府财赋来源C.应对列强便宜行事 D.武装训练新式军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类题目,时空是1861年的清朝。根据材料“奉旨督办四省(苏、皖、浙、赣)军务,其巡抚、提督以下悉归节制”及所学可知,此时正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政府授权曾国藩督办苏皖浙赣的军务,有助于集中军事力量共同围剿天京,肃清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清政府财赋来源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清政府此举与列强侵略中国无关,选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这一时期地方汉族督抚已经训练了一批新式军队,如湘军、淮军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7.1918年,由于孙中山护法所依恃的西南军阀背弃,第一次护法战争半途而废,前功尽弃。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也因为孙中山培植的粤军陈炯明部后来叛乱革命而失败。这两次失败()A.推动孙中山转变革命策略 B.表明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C.源于资产阶级革命派退让 D.标志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两次护法运动都因军阀背弃而失败,让孙中山深刻认识依靠军阀打败军阀的革命策略行不通,故而转向与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西南军阀和粤军,未涉及北方军阀,排除B项;两次失败均源于军阀的背弃,而非革命派的退让,排除C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排除D项。故选A项。8.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强调“由减租减息转变到耕者有其田”,要派干部到城市去,“掌握大的铁路、工厂、银行”。他主张新的中央委员应该包罗各种人才,“将来还要搞大工业”。他提出要夺取北平、天津等中心城市,并表示“我们一定要在那里开八大”。毛泽东的主张()A.基于对解放战争进程的判断 B.说明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C.重在强调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D.憧憬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未来〖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共七大(1945年4月)召开的背景是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科学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抓住了当时时局的关键,着重提出了中国人民强烈希望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基本要求,毛泽东的主张体现了人“憧憬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未来”,D项正确;此时的希望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并未明确要进行解放战争,排除A项;中国革命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抗战结束后,中共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与抗战必胜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9.1964年8月,某次会议做出决定:“工业集中的城市的老企业,要把能搬的企业或一个车间、特别是有关军工和机械工业的,能一分为二的,分一部分到三线、二线……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设计机构,凡能迁移的,应有计划地迁移到三线、二线去,不能迁移的,应一分为二”。做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B.国民经济结构得以根本改变C.落实中共中央的八字方针 D.人民踊跃建设“四个现代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4年(中国)。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决定是指开展三线建设,此时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基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战略布局的考虑,加快三线建设,以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党中央做出三线建设决定,无法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主要是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排除C项;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排除D项。故选A项。10.如图是我国《对外援助数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十年探索时期我国对外援助不断增长B.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援助数额开始减少C.对外援助状况与国内外形势密切相关D.亚非拉国家是我国对外援助主要国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变化可知,1960年至1982年,我国对外援助数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变化波动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前半期在国民经济相对较为薄弱时,这一比例呈上升态势,源自当时以美苏为首的西方大国对我国的围困,为此我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力图打破封锁和孤立;此后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发展,我国逐渐调整对外援助政策,服务于国家发展需要,C项正确;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为1956—1966年,并未完全涵盖在题目表格中,此外其比例上升可能是因为受自然灾害及“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影响财政收入降低所致,且就图表而言1963年至1964年也有一定下降,排除A项;图中比例下降的时间并非始于1978年,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我国的援助对象,排除D项。故选C项。11.大量史料证实,南部埃及经历了两个干旱周期,第一次出现在20000年前左右至公元前7000年,第二次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第一次干旱使人们集中到尼罗河谷地,而第二次干旱使整个东北非洲只限于尼罗河谷和少数绿洲才适合人类生存。这反映了在古埃及()A.环境变迁关系社会兴衰 B.尼罗河推动文明进入巅峰C.农业生产活动经常中断 D.人类生存面临着严重危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中“两个干旱周期”“第一次干旱使人们集中到尼罗河谷地,而第二次干旱使整个东北非洲只限于尼罗河谷和少数绿洲才适合人类生存”可知,干旱使得古代埃及人向尼罗河一带靠近,因为尼罗河流域有水源可以发展农业,这也使得尼罗河一带的经济最为发达,而其他干旱地区则变得更为落后了,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环境变迁影响社会兴衰,并未体现尼罗河推动文明进入巅峰,B项理解错误,排除B项;材料仅提到两次干旱,但不能说明农业生产活动经常中断,C项表述夸大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环境变迁影响社会兴衰,“人类生存面临着严重危机”理解片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2.大学最早建立于11、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到13世纪,大学课程内容渐趋定型,如文学课程规定为“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神学课程为《圣经》和彼得伦巴德的《意见集》。此外,对法学、医学课程也有规定。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兴起的大学()A.打破了宗教的垄断地位 B.推动了民族国家形成C.获得的自治权极其有限 D.有利于实现思想解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由材料中的“七艺”“法学”等可知,中世纪西欧大学教育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这有利于思想解放,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奠定基础,D项正确;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始终处于垄断地位,排除A项;B项与13世纪的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不出大学有自治权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3.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二一九法令”,宣布农奴取得人身自由,且可以赎买一份份地。农民获得份地时,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这一改革对当时的俄国()A.恢复了农奴的完全自由 B.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进程C.奠定了统一的经济基础 D.反映了专制政治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俄国。据材料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本,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俄国农奴还要受到村社约束,并不是完全自由,排除A项;当时俄国是统一状态,排除C项;材料主要是反映农奴制改革,与专制统治关联性不强,排除D项。故选B项。14.以下是1883年美国联邦法院的一份判决书:当一个人刚从奴隶制下走出来,并因一些特别有利的立法而摆脱了那些奴隶制的限制之后,在向上进步的过程中(他)必须要经历某种阶段,才能成为一个同等的公民。这()A.有利于美国社会重建 B.受到南北战争进程的影响C.不利于社会认同的构建 D.一定程度缓解了种族冲突〖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1883年美国联邦法院”和所学可知,材料所涉时间为美国内战之后,美国内战期间通过法律废除了黑奴制,其中1883年美国最高司法机构联邦法院的判决书中仍然体现出了对奴隶制的间接认可与对黑人的歧视,由此表明美国社会离真正的平等自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也会影响美国黑人对美国社会的认同,影响美国社会的整合,不利于黑人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C项正确;材料中对黑人的歧视,不利于美国社会的重建,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是在南北战争之后,排除B项;材料中的现象加剧了种族冲突,排除D项。故选C项。15.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指出:“如要求尽量运用农业资金以从事工业建设,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不仅是与农民在政治上的破裂,而且也是破坏工业本身的原料基地,破坏其国内市场,破坏输出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平衡。”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对工业从农村吸收资金有所限定 B.利用商品价值规律进行工业建设C.确立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 D.积极调整国民经济严重失衡局面〖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27年(苏联)。苏联十五大认为将大量农业资金用于工业建设不利于团结农民,也不利于农业发展,荣誉破坏国民经济体系的平衡,这一观点说明当时的苏联对农业资金的运用是有一定的警惕性的,即对工业从农业吸收资金有所限制,A项正确;这一时期苏联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并未按照商品价值规律进行工业建设,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优先发展重工业无关,排除C项;材料内容反映出当时的苏联想要避免破坏国民经济平衡,但并不能说明当时的苏联国民经济已经严重失衡,排除D项。故选A项。16.1981年,里根开始担任美国总统,开始一系列改革:削减财政开支,特别是社会福利开支,减少财政赤字;放松政府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限制,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由此可知,里根改革()A.延续凯恩斯主义 B.受到苏联影响C.践行新自由主义 D.旨在抑制通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1年(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爆发,各国开始采取措施解决凯恩斯主义带来的弊端,践行新自由主义,C项正确。材料中三项措施均是纠正凯恩斯主义,排除A项;里根改革并没有受到苏联影响,排除B项;目的是解决“滞胀”,不单单是通胀问题,尤其是材料中“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与通胀问题关联性不强,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17题18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8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人口数的变化反映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是1949-200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比曲线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现代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发展趋势,并概括其影响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城市化与国家”拟定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1)阶段性发展趋势:建国初期~20世纪60年代初(1961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20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末(1977年),城市化趋缓甚至倒退(答逆城市化也可);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21世纪初(2001年),城市化发展迅速。影响因素:人口增长、国家政策、乡土观念等。(2)示例:城市化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城市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通过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影响城市化发展速度。建国初期~20世纪60年代初,“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三大改造的推进和完成,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大跃进”运动兴起,也加速了城市化速度。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导致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大批干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导致城市化趋缓甚至倒退。20世纪70年代末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推进与国家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使城市化发展迅速,2001年后更是高速发展。综上,国家的经济或政治政策的调整会影响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9-2001年(中国)。第一小问阶段性发展趋势,据材料 1949-200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比曲线图和所学可得出,建国初期~20世纪60年代初(1961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20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末(1977年),城市化趋缓甚至倒退(答逆城市化也可);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21世纪初(2001年),城市化发展迅速。第二小问影响因素,据所学可知,人口增长、国家政策、乡土观念等。【小问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49-2001年(中国)。首先,围绕“城市化与国家”拟定一个论题为:城市化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然后,概述论题的内涵,城市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通过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影响城市化发展速度。其次,组织相关史实分阶段进行阐述为:建国初期~20世纪60年代初,“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三大改造的推进和完成,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大跃进”运动兴起,也加速了城市化速度。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导致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大批干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导致城市化趋缓甚至倒退。20世纪70年代末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推进与国家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使城市化发展迅速,2001年后更是高速发展。最后,总结升华论题为:综上,国家的经济或政治政策的调整会影响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7年2月,美国以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政策为由,断绝与德国的外交关系,并建议中国也与德国断交,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提上日程。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对参战问题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以国务总理段祺瑞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极力主张中国参战。在段祺瑞主持下,内阁会议于3月通过了与德国绝交的决定。但在提交国会审批的过程中,段祺瑞与总统黎元洪产生矛盾,一度被免去职务。经历政治争斗后,段祺瑞重新担任总理,主持内阁再度通过对德宣战的决定。进步党人〖备注〗梁启超多次上书段祺瑞,主张对德宣战。并公开发表《中德国际前途观》《余与此次对德外交之关系及其所主张》《绝交后之紧急问题》等文,称“若拒美请而孤立,则中国将来必为列强俎上之肉,今出此途,于救亡之外,尚有一线进取之路耳”。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则着眼于内政。孙中山在致北京国会电中称,中国参战会引发“排外之盲动”等危险。5月发表的《中国存亡问题》一文中,孙中山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性质的战争,是一场世界强国弱肉强食的战争,中国国力弱小,不宜卷入其中。就参战得到的一些利益,可以通过外交途径获得。中国不应该冒险参战,而是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改革内政、奖励农业、工业发展,推动交通建设上。——改编自王建朗《北京政府参战问题再考察》〖备注〗进步党:民国初年一个大规模政团,是当时政坛上非常活跃的一股势力,包括部分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和民间知名人士。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17年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对中国参战的态度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答案〗示例:1917年一战接近尾声,战争形势趋于明朗(协约国即将赢得胜利);远东地区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德国在山东权益为日本所占据);中国民族危机深重;辛亥革命后,形式上的民主政治与政党政治建立,各派政治力量寻求国家出路。以段祺瑞为代表的北洋军阀:主张中国参战。其态度主要是基于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的双重考量,认为参战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也有利于段及其背后的皖系军阀获得政治资本,增强自身实力,实现武力统一中国的目标。他的态度一定程度体现了爱国精神,也促成了中国的最终参战,但客观上加剧了府院之争的激烈化,导致了张勋复辟等一系列政治事件的发生。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进步党人:主张中国参战。主要基于避免中国进一步被列强瓜分的国家利益和巩固个人及政党政治地位的需求。其态度也体现了爱国精神,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参战进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反对中国参战。主要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一战的非正义性及可能引发的盲目排外。该观点把握了一战的本质,但是割裂了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联系。北洋政府最终推动中国加入一战,为协约国一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这也是中国积极主动外交的发端,为中国提出和解决外交问题提供了可能的机会。但由于中国此时仍处于军阀割据混战的状态,国力贫弱,中国利益并未得到列强重视,巴黎和会上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中国的民族危机也并未随之解除。弱国无外交,我们只有不断提升发展综合国力,才能真正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外发出中国声音。(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本题为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首先,从基本时空来看,材料立足于1917年这一时间点,参与一战这件事既关乎外交,也涉及内部政治争夺,因而对各派势力的评析应当基于对1917年整个时代背景的总体认识,如:1917年一战接近尾声,战争形势趋于明朗(协约国即将赢得胜利);远东地区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为日本所占据);中国民族危机深重;辛亥革命后,形式上的民主政治与政党政治建立,各派政治力量寻求国家出路。其次,可以从国内环境、国际环境两个层面进行阐述。但本题的重点是对各方态度进行评价与分析,总背景部分不必过多着墨。从设问“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并结合材料,可知应当从北洋军阀(段)、进步党人(梁)、革命党人(孙)三派进行评析,这也是本题的核心部分。该部分基本原则是分别阐述其内容(态度)、分析(态度)产生原因或目的,评价这一态度及其带来的影响。原因部分既要考虑他们的言论所陈述的理由,也可以运用阶级分析法,从阶级属性、政治立场、政治利益等相关角度分析其态度;评价部分要注意辩证的评价方法,也要关注各方政治势力的态度对促进最后事件结果的影响。如:以段祺瑞为代表的北洋军阀:主张中国参战。其态度主要是基于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的双重考量,认为参战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也有利于段祺瑞及其背后的皖系军阀获得政治资本,增强自身实力,实现武力统一中国的目标。他的态度一定程度体现了爱国精神,也促成了中国的最终参战,但客观上加剧了府院之争的激烈化,导致了张勋复辟等一系列政治事件的发生。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进步党人:主张中国参战。主要基于避免中国进一步被列强瓜分的国家利益和巩固个人及政党政治地位的需求。其态度也体现了爱国精神,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参战进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反对中国参战。主要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一战的非正义性及可能引发的盲目排外。该观点把握了一战的本质,但是割裂了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联系。最后,根据所学知识,明确了解参战这一结果和战争后续相关事宜,站在当代人立场上,可以从预想与实践的相同与差异层面上对三派观点进行总体性评价,并得出相关启示。如:北洋政府最终推动中国加入一战,为协约国一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这也是中国积极主动外交的发端,为中国提出和解决外交问题提供了可能的机会。但由于中国此时仍处于军阀割据混战的状态,国力贫弱,中国利益并未得到列强重视,巴黎和会上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中国的民族危机也并未随之解除。弱国无外交,我们只有不断提升发展综合国力,才能真正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外发出中国声音。(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53年,没去过印度的马克思认为被殖民前的印度社会处于几近停滞的状态,甚至直言印度“没有历史”,从根本上缺乏推动自身向现代社会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英国的殖民统治恰好可以从根本上破坏印度传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数学试题试卷
- 城市扩建土地征用协议范例2024
- 2024年公司销售协议条款样本
- 2024年食品企业厂长聘任协议范本
- 2024年度专项法律支持公司协议
- 2024公司行政人员专属劳动协议草案
- 文书模板-应届生三方协议签订流程
- 2024年子女赡养义务履行协议
- 2024年家用电器保修协议样本
- 办公室装修升级协议模板 2024
- 华为年财务报表分析(共16张课件)
- 让我们一起去追“星”!两弹一星之核弹老人魏世杰课件高二下学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 不锈钢管市场洞察报告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第一、二章 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套
- Unit 4 Weekend Activities Part B(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闽教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细胞增殖》教学设计
- 2024年全国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考试历年考试题附答案
- 三级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控制区通行证考试题库附有答案
-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医学美容技术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