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
验的累积所创造的。
大胆地用朱红色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在使用
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
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中国,
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
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
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
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
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
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
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们是智
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们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而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
的产物。
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于
是原先虽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地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
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在中国,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
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还同时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
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的有利条件。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
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
建造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就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他们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材料二:
西汉长安城在秦都咸阳渭南宫室及上林苑的基础上修建起来,后来陆续建设了七座具有卫星城性质之
陵邑,汉长安城也成为横跨渭河南北的大都市。汉长安城大体以安门大街为中轴线。据考古学者秦建明勘察
测量,通过安门大街的中轴线向南延伸至子午谷口,向北延伸至汉高祖长陵两座封土中点、青峪河(也称
“清河”)大回转,直至天井岸村天齐祠遗址,总长74千米。这条基线与真子午线的夹角误差仅为±1度,
与我国大地原点仅相差2分经度左右。
隋都大兴城平面近方形,单边城墙约九公里,规模巨大:东西南三面城墙均设三门,在城市形态与“旁
三门”等方面基本符合《考工记》,同时以南北向朱雀大街为轴线,具有“中轴对称”的布局特点。大兴城
由宫城、皇城与外郭城组成,宫城在都城北部正中,东有东宫,西有掖庭宫,如同双翼东西护卫。
元明清三朝首都的北京城经过元代开创、明代改建与清朝传承,基本实现了《考工记》的理想设计,为
中国古典都城建筑的集大成者。这可从北京中轴线的功能上来直接体现。北京中轴线是指自元大都、明清北
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的对称轴,诸多重要建筑位于此轴线之上或者对称布设在轴线两旁。
北京传统中轴线对于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建筑的布设、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荀子•大略》说:“欲近四方,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是说都城选址的核心原则
为“天下之中”。而我们认为,中国古代都城最佳选址追求的“天下之中”,就体现在寻找中原农耕文化与
西北边疆游牧文化的区域中心点。从“内制外拓”两方面来看,北京因为面对着中国历史后半期军事斗争
的焦点与重点区域,又便于控制中原,从而成为后期首都的相对理想选择。
历代执政者都十分重视都城的选择和建设,并形成“居中立国”的文化传统。将都城视为宇宙中心,突
显了都城的神圣性,也使最高执政者处于“居天下之中以均统四方”的地位,从而明确了中央与地方、执政
者与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北京后来被认为是"天下之中",也就是说帝之所居为中。金海陵王迁都燕
京的一大原因就在于“上京临潢府僻在一隅……不如都燕,以应“天地之中”。
这种具体建筑“宫殿居中”与都城选址的“天下之中”共同构成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天地之中”的基
本原则O
(摘编自李令福《天地之中: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与布局》,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汇”在文中指的是建筑物、构件及加工处理装饰之间长期沿用的处理方法。
B.“可译性”指各民族用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去解决的问题或满足的需求都是一样的。
C.隋都大兴城“中轴对称”,以南北向朱雀大街为轴线,建筑布局南北对称。
D.北京成为后期首都的相对理想选择,是因为它符合“内制外拓”的选址要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大建筑大胆使用朱红色,反映了民族的审美意识,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
产物。
B.古代梁架结构法具有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中国虽以砖石建筑为主,木框架仍为新建筑发展创造了
条件。
C.从隋都大兴城设置来看,《考工记》关于都城的基本规制为方形城市形态,“旁三门”城墙设置,都城
要素对称布设。
D.根据《荀子•大略》可以知道,中国古代都城最佳选址追求的“天下之中”,很好地表达了中国传统
文化中的礼制观念。
3.下列对北京中轴线上建筑的解说不能支持材料二“天地之中”理念的一项是()
A.用“太和”给建筑命名。表达的意思是天地祥和,海内清平;象征着国家政治太平,百姓安居。
B.北京先农坛建于正阳门西南,与其东面的天坛建筑群相对应,是明清皇家祭祀先农诸神的场所。
C.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南北中轴线上,是为纪念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
D.故宫又称紫禁城。天帝居住在紫微宫,由于皇宫在古代属于禁地,常人不能进入,故称“紫禁”。
4.材料一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请简要说明。
5.以下是《红楼梦》中有关建筑布局的描写,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思想。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
走过一座东西穿堂,向南大厅之后,至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门钻山,四
通八达,轩昂壮丽,比各处不同。……进入堂屋,抬头迎面先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三个
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
设着三尺多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攀金彝,一边是玻璃口,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圈
椅……贾珠之妻李氏捧杯,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旁四张空椅。熙凤忙拉黛玉在左
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下,黛玉十分推让。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有删改)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八岁出门远行
余华
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
这年我十八岁,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所以我格外珍重
它们。
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已经看了很多山和很多云。所有的山所有的云,都让我联想起了熟悉的
人,我就朝着它们呼唤他们的绰号。所以尽管走了一天,可我一点也不累。黄昏就要来了,但是我还没走进
一家旅店。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这一次我看到了,看到的不是旅店而是
汽车。我看到汽车司机高高翘起的屁股,他的脑袋正塞在车头里,车厢里高高堆着萝筐。我现在需要旅店,
旅店没有就需要汽车,汽车就在眼前。
我兴致勃勃地跑了过去,向司机打招呼:“老乡,你好。”司机好像没有听到,仍在拨弄着什么。“老
乡,抽烟。”这时他才使了使劲,将头从里面拔出来,并伸过来一只黑乎乎的手,夹住我递过去的烟。
于是我心安理得了,他只要接过我的烟,他就得让我坐他的车。
不一会他修好了车,就盖上车盖跳了下来。我赶紧走上去说:“老乡,我想搭车。”不料他用黑乎乎的
手推了我一把,粗暴地说:“滚开。”
我知道要是错过这次机会,将不再有机会。现在应该豁出去了。于是我跑到另一侧,也拉开车门钻了进
去,我准备与他在驾驶室里大打一场。我进去时首先是冲着他吼了一声:“你嘴里还叼着我的烟。”然而他
却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看起我来,这让我大惑不解。他问:“你上哪?”我说:“随便上哪。”他又亲切地
问:“想吃苹果吗?到后面去拿吧。”他把汽车开得那么快,我敢爬出驾驶室爬到后面去吗?于是我就说:
“算了吧。”
汽车驰着,我舒服地坐在座椅上,看着窗外,和司机聊着天。现在我和他已经成为朋友了。我已经知道
这汽车是他自己的,苹果也是他的。我问他:“你到什么地方去?”他说:“开过去看吧。”
这话简直像是我兄弟说的,这话可多亲切。我觉得自己与他更亲近了。现在我根本不在乎什么旅店,这
汽车这司机这座椅让我心安而理得。可是这汽车抛锚了。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了,他正
在把他的恋爱说给我听。一可是这汽车抛锚了,我坐在驾驶室里,听着他修车的声音。
“修好了?”我问。
“完了,没法修了。"他说。我想完了,“那怎么办呢"我问。
“等着瞧吧。”他漫不经心地说。
我仍在汽车里坐着,不知该怎么办。眼下我又想起什么旅店来了。司机这时在公路中央做起了广播操,
他从第一节做到最后一节,做得很认真。我在里面也坐不住,于是,打开车门也跳了下去。我在想着旅店和
旅店。这个时候我看到坡上有五个人骑着自行车下来,每辆自行车后座上都用一根扁担绑着两只很大的萝
筐,我想他们大概是附近的农民。那五人骑到我跟前时跳下了车,我很高兴地迎了上去,问:“附近有旅
店吗?”
他们没有回答,而是问我:“车上装的是什么?”
我说:“是苹果。”
他们五人推着自行车走到汽车旁,有两个人爬到了汽车上,接着就翻下来十筐苹果,下面三个人把筐盖
掀开往他们自己的筐里倒。那情景让我目瞪口呆。我明白过来就冲了上去,责问:“你们要干什么?”
他们谁也没理睬我,继续倒苹果。我上去抓住其中一个人的手喊道:“有人抢苹果啦!”这时有一只拳
头朝我鼻子上狠狠地揍来了,我被打出几米远。
司机此刻正在慢慢地散步,嘴唇翻着大口喘气。他好像一点也不知道刚才的事。我跑过去对着他的耳朵
大喊:“你的苹果被抢走了!”他这才转身看了我起来,我发现他的表情越来越高兴,我发现他是在看我被
打得五彩缤纷的脸。
这时候,坡上又有很多人骑着自行车下来了,每辆车后都有两只大筐,骑车的人里面有一些孩子。他们
都发疯般往自己筐中装苹果。才一瞬间工夫,车上的苹果全到了地下。那时的苹果已经满地滚了,所有人都
像蛤蟆似的蹲着捡苹果。
我是在这个时候奋不顾身扑上去的,我大声骂着:“强盗!”扑了上去。于是有无数拳脚前来迎接,我
全身每个地方几乎同时挨了揍。我跌坐在地上,我再也爬不起来了,只能看着他们乱抢苹果。我开始用眼睛
去寻找那司机,这家伙此时正站在远处朝我哈哈大笑,我便知道现在自己的模样一定比刚才更精彩了。那个
时候我连愤怒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只能用眼睛看着这些使我愤怒极了的一切。我最愤怒的是那个司机。
坡上又下来了一些手扶拖拉机和自行车,他们也投入到这场浩劫中去。来迟的人开始在汽车上动手,我
看着他们将车窗玻璃卸了下来,将轮胎卸了下来,又将木板撬了下来。现在四周空荡荡了,只有一辆手扶拖
拉机还停在趴着的汽车旁。
这时我看到那个司机也跳到拖拉机上去了,他在车斗里坐下来后还在朝我哈哈大笑。我看到他手里抱着
的是我那个红色的背包。他把我的背包抢走了。背包里有我的衣服和我的钱,还有食品和书。可他把我的背
包抢走了。
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
我打开车门钻了进去,座椅没被他们撬去,这让我心里稍稍有了安慰。外面风越来越大,但我躺在座椅
上开始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
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
我躺在汽车的心窝里,想起了那么一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父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
红色的背包,我扑在窗口问:“爸爸,你要出门?”
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
“让我出门?
“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后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于是我欢快地
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六日北京
(有删节)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出门远行,路上心情愉快,有些兴奋,但到了黄昏时因找不到旅店而开始担心。
B.“我”搭上了一辆汽车,经过一番周折,“我”感觉与司机“更亲近了”,对找旅店也不很在意了。
C.汽车遭抢劫时发生了一系列“不合情理”的事情,“我”遍体鳞伤时感受到“旅店”其实根本就不存
在。
D.小说符合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观察与批判”的人文主题,与该单元的《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
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有相通之处。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一开头“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描写的是一种空间感和运动的状态,表达极
富想象力。
B.小说把抢夺苹果人比喻成“蛤蟆”,表现了“我”看到一群人忙着蹲在地上抢苹果的场面感到新
奇,有趣的心理。
C.“旅店”有着丰富深邃的哲理内涵。人生是个旅程,旅程的象征是汽车,汽车是不断运动的,但人生又
要有驿站,需要有旅店来休整身心。
D.“我”出门前与父亲的对话,照应开头。点出父亲让“我”出门的目的是去认识世界,锻炼自己。也暗
示读者,这是一篇“成长小说”。
8.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
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所以我格外珍重它们。
9.被卖到深山里的祥林嫂,本已过上相对安定的生活,但丈夫意外去世,儿子又惨遭不测,她不得不又回
到鲁镇,从此走向“末路”。小说中这一类“突发事件”往往是情节运行的动力。请找出本文的“突发事
件”,结合全文,探讨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
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
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耳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
为之解体,怨毒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徵对目:“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
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日:
'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贞观政要•论君道》节选)
材料二: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日:“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日:“天地墓味群
雄竟起攻破及除思胜处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徵对日:“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
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
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举。"太宗日:“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
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徵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
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m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贞观政要•论君道》节选)
材料三: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
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羯诚则
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
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节选)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天地A草味B群C雄竞起D攻E破F乃降G战胜H乃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与《鸿门宴》中“若属皆且所虏”中的“且”的意义不同。
B.“守成则难”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辟邪说,难壬人”中的“难”的意义相同。
C.“天授人与”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吾与点也”中的“与”的意义不同。
D.“守成之难者”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舆薪之不见”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
12.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唐太宗谈论为君之道在于先存活百姓,与魏徵“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劝谏一致。
B.材料一,魏徵用楚庄王与詹何谈论治国的故事回答唐太宗,巧妙地回复和赞美了太宗的观点。
C.材料二,房玄龄和魏徵对“创业与守成谁难”这一问题持相反意见,可见魏徵更有洞察力。
D.材料三,魏徵总结历史时连用问号,引人深思探本质;结尾用感叹号引出警告,情真意挚。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14.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守成难的原因,并就如何守成提出两条建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岳阳楼①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倚曲栏。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②,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此诗于元和十四年(819)春,白居易自贬谪地江州(今江西九江)赴任忠州(今四川忠县)
任刺史,途经岳阳时所作。②图障:指绘有图画的屏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水漫漫”与杜甫《登岳阳楼》所写的“乾坤日夜浮”有异曲同工之妙。
B.首联的“独”字,既是写实,也虚写诗人常年贬官在外、政治上不得意的孤寂心情。
C.颔联暗用“日远长安近”的典故,写出了诗人在空间上心理上感到离长安近了一步。
D.尾联意含讽刺,如果作成画就能使贵人们体会猿啼雁飞、流民逐客行旅的奔波之苦。
16.同是被贬途经洞庭湖,白居易的《题岳阳楼》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
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谢眺诗句,并用比喻手法描写金陵山水的诗句是: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求对自己治国能力中的不足的态度是“
"。这也能看出他的谦逊。
(3)“木”或“叶”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富有暗示性,常引人联想,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化持有的张扬感性、隐秘性的特质,这种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的理性。
信息攀装把关人包装后,尽量让人们从形象感知切入,达到掌控受众的目的。形象化倾向诱导人们关注
表面现象,排斥了思考现象背后的过程。因而网友们习惯于接受碎片化、快餐式的信息的同时,
ao
所以在意见领袖的引导下,网友常常一拥而上,集中对事件的表象加以批判。新闻信息的把关人在当今
网络环境下更加关注即时性,迎合大众,bo这是当今新闻的普遍问题:保持即时性,抢夺受
众的同时坚守新闻真相似乎并不能完全统一。
媒介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效果类似于“冰山原则”。新闻信息的影响效果有时候像冰山一样显露
出来的只是少部分,隐藏着的却是更深层次不为人知的东西。它的传播可能会引起预想不到的强烈的效果。
①在新媒体时代,政府与媒体作为主要的意见领袖,②应增大舆情监控,③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应当发
挥对受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④媒体人作为新闻事件的把关人,⑤要具备协调新闻信息资源、辨识真伪以
及自我拓展能力。
18.下列句子中的“经过”与文中加点的“经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经过岁月的淘洗,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但我们可以积极地“刷”掉无关的内容。
B.桐城派姚鼐冒着风雪,经过齐河、长青河,越过长城的界限,最终到达泰安城。
C.屠呦呦从传统中医文献中获得新启示,最终发现青蒿素的经过是极其复杂困难的。
D.林觉民舍生忘死、矢志拯救国家的经过,展现了革命先烈对时代使命的深刻理解。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
20.文中第5自然段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
后、O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纨道:“方才我来时,看见他们抬进两盆白海棠来,倒是好花。你们何不就咏起他来?”迎春道:
“都还未赏,先倒作诗。”宝钗道:不过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见了才作。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
情耳。若都是等见了作,如今也没这些诗了。”迎春道:“既如此,待我限韵。”说着,走到书架前抽出一
本诗来,随手一揭,这首竟是一首七言律,递与众人看了,都该作七言律。迎春笑道:”就是门字韵。头一
个韵定要这‘门'字。”说着,又要了韵牌匣子过来,随手拿了“盆”“魂”“痕”“昏”四块来。
侍书一样预备下四份纸笔,便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嘲笑。
迎春又令丫鬟炷了一支“梦甜香”,如香烬未成便要罚。一时探春便先有了,自提笔写出,又改抹了一回,
递与迎春。大家看了,称赏一回。又看宝钗的是:
珍重芳姿昼掩门,o,冰雪招来露砌魂。
,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O
21.根据材料,将下列编号的诗句依次填入原诗的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淡极始知花更艳②自携手瓮灌苔盆③不语婷婷日又昏④胭脂洗出秋阶影
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②①④③D.②④①③
22.文中画横线句子可以改成:“独黛玉手抚梧桐看秋色,又和丫鬟们嘲笑。”为什么说原句的表达效果
更好?
四、写作(60分)
23.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看似平淡无奇,但在特定的情境中,人物也可能展现自己的光彩,事情也可能具
有独特的情味。记述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或发挥合理想象创作一个虚构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题目自拟。
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答案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
验的累积所创造的。
大胆地用朱红色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在使用
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
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中国,
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
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
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
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
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
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
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们是智
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们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而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
的产物。
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于
是原先虽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地运用到豉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
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在中国,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
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还同时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
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的有利条件。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
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
建造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就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他们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材料二:
西汉长安城在秦都咸阳渭南宫室及上林苑的基础上修建起来,后来陆续建设了七座具有卫星城性质之
陵邑,汉长安城也成为横跨渭河南北的大都市。汉长安城大体以安门大街为中轴线。据考古学者秦建明勘察
测量,通过安门大街的中轴线向南延伸至子午谷口,向北延伸至汉高祖长陵两座封土中点、青峪河(也称
“清河”)大回转,直至天井岸村天齐祠遗址,总长74千米。这条基线与真子午线的夹角误差仅为±1度,
与我国大地原点仅相差2分经度左右。
隋都大兴城平面近方形,单边城墙约九公里,规模巨大:东西南三面城墙均设三门,在城市形态与“旁
三门”等方面基本符合《考工记》,同时以南北向朱雀大街为轴线,具有“中轴对称”的布局特点。大兴城
由宫城、皇城与外郭城组成,宫城在都城北部正中,东有东宫,西有掖庭宫,如同双翼东西护卫。
元明清三朝首都的北京城经过元代开创、明代改建与清朝传承,基本实现了《考工记》的理想设计,为
中国古典都城建筑的集大成者。这可从北京中轴线的功能上来直接体现。北京中轴线是指自元大都、明清北
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的对称轴,诸多重要建筑位于此轴线之上或者对称布设在轴线两旁。
北京传统中轴线对于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建筑的布设、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荀子•大略》说:“欲近四方,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是说都城选址的核心原则
为“天下之中”。而我们认为,中国古代都城最佳选址追求的“天下之中”,就体现在寻找中原农耕文化与
西北边疆游牧文化的区域中心点。从“内制外拓”两方面来看,北京因为面对着中国历史后半期军事斗争
的焦点与重点区域,又便于控制中原,从而成为后期首都的相对理想选择。
历代执政者都十分重视都城的选择和建设,并形成“居中立国”的文化传统。将都城视为宇宙中心,突
显了都城的神圣性,也使最高执政者处于“居天下之中以均统四方”的地位,从而明确了中央与地方、执政
者与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北京后来被认为是“天下之中”,也就是说帝之所居为中。金海陵王迁都燕
京的一大原因就在于“上京临潢府僻在一隅……不如都燕,以应“天地之中”。
这种具体建筑“宫殿居中”与都城选址的“天下之中”共同构成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天地之中”的基
本原则。
(摘编自李令福《天地之中: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与布局》,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汇”在文中指的是建筑物、构件及加工处理装饰之间长期沿用的处理方法。
B.“可译性”指各民族用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去解决的问题或满足的需求都是一样的。
C,隋都大兴城“中轴对称”,以南北向朱雀大街为轴线,建筑布局南北对称。
D.北京成为后期首都的相对理想选择,是因为它符合“内制外拓”的选址要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大建筑大胆使用朱红色,反映了民族的审美意识,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
产物。
B.古代梁架结构法具有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中国虽以砖石建筑为主,木框架仍为新建筑发展创造了
条件。
C.从隋都大兴城设置来看,《考工记》关于都城的基本规制为方形城市形态,“旁三门”城墙设置,都城
要素对称布设。
D.根据《荀子•大略》可以知道,中国古代都城最佳选址追求的“天下之中”,很好地表达了中国传统
文化中的礼制观念。
3.下列对北京中轴线上建筑的解说不能支持材料二“天地之中”理念的一项是()
A.用“太和”给建筑命名。表达的意思是天地祥和,海内清平;象征着国家政治太平,百姓安居。
B.北京先农坛建于正阳门西南,与其东面的天坛建筑群相对应,是明清皇家祭祀先农诸神的场所。
C.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南北中轴线上,是为纪念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
D.故宫又称紫禁城。天帝居住在紫微宫,由于皇宫在古代属于禁地,常人不能进入,故称“紫禁”。
4.材料一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请简要说明。
5.以下是《红楼梦》中有关建筑布局的描写,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思想。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
走过一座东西穿堂,向南大厅之后,至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门钻山,四
通八达,轩昂壮丽,比各处不同。……进入堂屋,抬头迎面先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三个
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
设着三尺多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攀金彝,一边是玻璃口,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圈
椅……贾珠之妻李氏捧杯,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旁四张空椅。熙凤忙拉黛玉在左
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下,黛玉十分推让。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有删改)
【答案】LD2.B
3A4.
材料一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和手法,以及这种风格和手法的拘束性和灵活性,使读者能够获取丰富
的知识,体现了知识性。
此外,材料一运用了比喻论证(打比方),把中国建筑沿用的惯例、法式比作“文法”,把建筑的构件和
因素比作“词汇”,把宫殿、庙宇比作“大文章”等等,生动形象,体现了趣味性。
5.(1)体现了中轴线对称布局:文中描写的建筑有明显的主次和对称关系,如“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
厢房”,呈现出以正房为中心,厢房对称分布的格局,符合中轴线对称的布局特点。
(2)展现了“宫殿居中”的原则:“上面五间大正房,轩昂壮丽,比各处不同”,突出了正房的重要地
位,类似于宫殿在建筑群中的核心位置,体现了“宫殿居中”的思想。
(3)彰显了居中之位的尊崇: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旁四张空椅,其他人按照身份和地位有序安排座
位,这体现了居中之位的尊崇,符合中国古代都城营建中突显居中之位神圣性的原则。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八岁出门远行
余华
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
这年我十八岁,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所以我格外珍重
它们。
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已经看了很多山和很多云。所有的山所有的云,都让我联想起了熟悉的
人,我就朝着它们呼唤他们的绰号。所以尽管走了一天,可我一点也不累。黄昏就要来了,但是我还没走进
一家旅店。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这一次我看到了,看到的不是旅店而是
汽车。我看到汽车司机高高翘起的屁股,他的脑袋正塞在车头里,车厢里高高堆着萝筐。我现在需要旅店,
旅店没有就需要汽车,汽车就在眼前。
我兴致勃勃地跑了过去,向司机打招呼:“老乡,你好。”司机好像没有听到,仍在拨弄着什么。“老
乡,抽烟。”这时他才使了使劲,将头从里面拔出来,并伸过来一只黑乎乎的手,夹住我递过去的烟。
于是我心安理得了,他只要接过我的烟,他就得让我坐他的车。
不一会他修好了车,就盖上车盖跳了下来。我赶紧走上去说:“老乡,我想搭车。”不料他用黑乎乎的
手推了我一把,粗暴地说:“滚开。”
我知道要是错过这次机会,将不再有机会。现在应该豁出去了。于是我跑到另一侧,也拉开车门钻了进
去,我准备与他在驾驶室里大打一场。我进去时首先是冲着他吼了一声:“你嘴里还叼着我的烟。”然而他
却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看起我来,这让我大惑不解。他问:“你上哪?”我说:“随便上哪。”他又亲切地
问:“想吃苹果吗?到后面去拿吧。”他把汽车开得那么快,我敢爬出驾驶室爬到后面去吗?于是我就说:
“算了吧。”
汽车驰着,我舒服地坐在座椅上,看着窗外,和司机聊着天。现在我和他已经成为朋友了。我已经知道
这汽车是他自己的,苹果也是他的。我问他:“你到什么地方去?”他说:“开过去看吧。”
这话简直像是我兄弟说的,这话可多亲切。我觉得自己与他更亲近了。现在我根本不在乎什么旅店,这
汽车这司机这座椅让我心安而理得。可是这汽车抛锚了。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了,他正
在把他的恋爱说给我听。一可是这汽车抛锚了,我坐在驾驶室里,听着他修车的声音。
“修好了?”我问。
“完了,没法修了。"他说。我想完了,“那怎么办呢”我问。
“等着瞧吧。”他漫不经心地说。
我仍在汽车里坐着,不知该怎么办。眼下我又想起什么旅店来了。司机这时在公路中央做起了广播操,
他从第一节做到最后一节,做得很认真。我在里面也坐不住,于是,打开车门也跳了下去。我在想着旅店和
旅店。这个时候我看到坡上有五个人骑着自行车下来,每辆自行车后座上都用一根扁担绑着两只很大的梦
筐,我想他们大概是附近的农民。那五人骑到我跟前时跳下了车,我很高兴地迎了上去,问:“附近有旅
店吗?”
他们没有回答,而是问我:“车上装的是什么?”
我说:“是苹果。”
他们五人推着自行车走到汽车旁,有两个人爬到了汽车上,接着就翻下来十筐苹果,下面三个人把筐盖
掀开往他们自己的筐里倒。那情景让我目瞪口呆。我明白过来就冲了上去,责问:“你们要干什么?”
他们谁也没理睬我,继续倒苹果。我上去抓住其中一个人的手喊道:“有人抢苹果啦!”这时有一只拳
头朝我鼻子上狠狠地揍来了,我被打出几米远。
司机此刻正在慢慢地散步,嘴唇翻着大口喘气。他好像一点也不知道刚才的事。我跑过去对着他的耳朵
大喊:“你的苹果被抢走了!”他这才转身看了我起来,我发现他的表情越来越高兴,我发现他是在看我被
打得五彩缤纷的脸。
这时候,坡上又有很多人骑着自行车下来了,每辆车后都有两只大筐,骑车的人里面有一些孩子。他们
都发疯般往自己筐中装苹果。才一瞬间工夫,车上的苹果全到了地下。那时的苹果已经满地滚了,所有人都
像蛤蟆似的蹲着捡苹果。
我是在这个时候奋不顾身扑上去的,我大声骂着:“强盗!”扑了上去。于是有无数拳脚前来迎接,我
全身每个地方几乎同时挨了揍。我跌坐在地上,我再也爬不起来了,只能看着他们乱抢苹果。我开始用眼睛
去寻找那司机,这家伙此时正站在远处朝我哈哈大笑,我便知道现在自己的模样一定比刚才更精彩了。那个
时候我连愤怒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只能用眼睛看着这些使我愤怒极了的一切。我最愤怒的是那个司机。
坡上又下来了一些手扶拖拉机和自行车,他们也投入到这场浩劫中去。来迟的人开始在汽车上动手,我
看着他们将车窗玻璃卸了下来,将轮胎卸了下来,又将木板撬了下来。现在四周空荡荡了,只有一辆手扶拖
拉机还停在趴着的汽车旁。
这时我看到那个司机也跳到拖拉机上去了,他在车斗里坐下来后还在朝我哈哈大笑。我看到他手里抱着
的是我那个红色的背包。他把我的背包抢走了。背包里有我的衣服和我的钱,还有食品和书。可他把我的背
包抢走了。
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
我打开车门钻了进去,座椅没被他们撬去,这让我心里稍稍有了安慰。外面风越来越大,但我躺在座椅
上开始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
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
我躺在汽车的心窝里,想起了那么一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父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
红色的背包,我扑在窗口问:“爸爸,你要出门?”
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
“让我出门?”
“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后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于是我欢快地
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六日北京
(有删节)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出门远行,在路上心情愉快,有些兴奋,但到了黄昏时因找不到旅店而开始担心。
B.“我”搭上了一辆汽车,经过一番周折,“我”感觉与司机“更亲近了”,对找旅店也不很在意了。
C.汽车遭抢劫时发生了一系列“不合情理”的事情,“我”遍体鳞伤时感受到“旅店”其实根本就不存
在。
D.小说符合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观察与批判”的人文主题,与该单元的《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
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有相通之处。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一开头“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描写的是一种空间感和运动的状态,表达极
富想象力。
B.小说把抢夺苹果的人比喻成“蛤蟆”,表现了“我”看到一群人忙着蹲在地上抢苹果的场面感到新
奇,有趣的心理。
C.“旅店”有着丰富深邃的哲理内涵。人生是个旅程,旅程的象征是汽车,汽车是不断运动的,但人生又
要有驿站,需要有旅店来休整身心。
D.“我”出门前与父亲的对话,照应开头。点出父亲让“我”出门的目的是去认识世界,锻炼自己。也暗
示读者,这是一篇“成长小说”。
8.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
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所以我格外珍重它们。
9.被卖到深山里的祥林嫂,本已过上相对安定的生活,但丈夫意外去世,儿子又惨遭不测,她不得不又回
到鲁镇,从此走向“末路”。小说中这一类“突发事件”往往是情节运行的动力。请找出本文的“突发事
件”,结合全文,探讨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案】6.C7.B
8.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将下巴上长胡须说成“定居”,语言风趣幽默;也表现了“我”长大成人的自豪感
和十八岁出门远行的兴奋之情。
9.抢苹果是本文的“突发事件”。
①使情节在突转中增加荒诞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面对突如其来的哄抢行为,受害者司机不但不愤
怒,反而置若罔闻;对“我”奋不顾身的帮助不仅不感激,反而幸灾乐祸,并且以怨报德抢走了“我”的
背包。这样不合情理的荒诞,引发读者深思。
②使人物形象在激烈冲突与对比中得到丰满。司机的愚昧麻木、欺善怕恶,圆滑世故和“我”的正义、善
良、勇敢与不谙世事的鲁莽形成鲜明对比,使得人物形象更立体生动。
③使主题更丰富深刻。这突发事件将成人世界里荒谬、贪婪与残忍的部分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一个毫无心理
准备的少年面前,用这个世界送给少年的第一份“成人礼”给读者讲了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
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
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耳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
为之解体,怨毒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徵对目:“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
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日:
'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贞观政要•论君道》节选)
材料二: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日:“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木拽墓昧聋
雄竟起攻破乃除俄胜/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徵对日:“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
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
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举。"太宗日:“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
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徵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
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与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贞观政要•论君道》节选)
材料三: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
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羯诚则
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
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节选)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天地A草味B群C雄竞起D攻E破F乃降G战胜H乃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与《鸿门宴》中“若属皆且所虏”中的“且”的意义不同。
B.“守成则难”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辟邪说,难壬人”中的“难”的意义相同。
C.“天授人与”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吾与点也”中的“与”的意义不同。
D.“守成之难者”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舆薪之不见”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
12.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唐太宗谈论为君之道在于先存活百姓,与魏徵“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劝谏一致。
B.材料一,魏徵用楚庄王与詹何谈论治国的故事回答唐太宗,巧妙地回复和赞美了太宗的观点。
C.材料二,房玄龄和魏徵对“创业与守成谁难”这一问题持相反意见,可见魏徵更有洞察力。
D.材料三,魏徵总结历史时连用问号,引人深思探本质;结尾用感叹号引出警告,情真意挚。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14.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守成难的原因,并就如何守成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10.BDG
11.B12.C
13.(1)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决不会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上头治理好了而下边发
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IY家居保养延长家具使用寿命的技巧
- 创新教育与培训新趋势下的设备需求
- 创新教育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 2024员工个人入股合作协议范本:股权激励制度3篇
- 农业机械的动力系统设计进展
- 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科技与专利布局
- 2025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三明市分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电信湖北天门分公司招聘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653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建筑股份限公司岗位招聘30人(信息中心)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
- 《英语演讲》课件-Task 2 Case Studies-1of English Speech and Debate
- 2024年度石料供应框架协议
- 2024年中国PVC鞋底料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卧式椭圆封头储罐液位体积对照表
- Unit 3 The Internet Reading for writing 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 商业街价格策略与收益预测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上学期元月调研模拟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度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合同
- 全国自考社会经济调查方法与应用真题
- 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完美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