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精讲巧解分类攻克12_第1页
高考历史 精讲巧解分类攻克12_第2页
高考历史 精讲巧解分类攻克12_第3页
高考历史 精讲巧解分类攻克12_第4页
高考历史 精讲巧解分类攻克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高考历史精讲巧解分类攻克1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扬州中学期中调研)“当人民忍饥受饿,失业现象日益猖獗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这是列宁写给彼得格勒工人的信中对于某一政策的描述。以下符合这一政策的是()A.它是暂时的,只是为了应付战争B.它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C.它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D.它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2.(·潍坊模拟)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最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有()A.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B.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C.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D.保证农民自由支配上交后剩余的农产品3.(改编题)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4.(·苏北四市联考)下表是1913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1913年数字是按1939年9月17日以前的疆界计算的)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有()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电力15107432煤664343钢555433——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①计划经济取得伟大成就②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③重工业发展速度快④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潍坊模拟)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6.(·胶州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当时的“模仿”主要是指()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人民资本主义的推行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7.(·枣庄模拟)列宁主张“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苏俄(联)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A.实行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 C.实现国家工业化D.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8.(·临沂质检)1934年,一个叫维尔斯的美国作家第二次来到苏联。他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现在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维尔斯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不包括()A.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B.西方世界正经历着严重的经济危机C.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的力量D.斯大林实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9.(·高密模拟)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就当时的具体国情而言,这一举措有利于()A.彻底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B.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C.确保政府掌握国家经济命脉D.为国家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10.(·南京期末调研)下图反映了苏联1913年与1940年工业生产中钢铁、煤炭、石油工业的变化,从中能得到的历史结论是()①苏联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②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经济基础③实现了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④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南京期末调研)亚·尼·雅科夫列夫在《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揭示了斯大林模式()A.有利于工业化迅速完成B.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C.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12.(改编题)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一定程度上冲破原有观念的束缚13.(改编题)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C.仍然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14.(·扬州中学期中调研)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5.(·南京模拟)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C.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16.(·烟台模拟)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B.苏联政局动荡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7.(·威海模拟)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社会总产值4.23.31.8-2国民收入4.33.21.0-4劳动生产率3.33.1-3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B.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18.(·延边模拟)比较中国1978年底以后经济改革的成功,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最终都没有成功,主要原因是()A.缺乏正确的改革理论和政策指导B.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C.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19.(·江苏模拟)1924年,苏联的《消息报》刊登了这样一幅漫画:外交人民委员的办公室外,西方外交官们为第一个入内而挤成一团,手里都举着一份承认苏联的文件。在不远的街角处,身着星条旗衬衫的山姆大叔探头探脑地向这边望着。该漫画揭示了()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B.苏联政权巩固C.苏联建成了工业国D.苏联渡过经济危机20.(·扬州模拟)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何时()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B.两极格局的确立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二、非选择题(第21题24分,第22题16分,共40分)21.(·临沂质检)苏联解体十余年来,在俄罗斯社会和广大历史学家的意识中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材料一吴恩远在《俄罗斯最新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历史评价的一些新观点》中指出: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判断这个“放弃”正确与否,不能仅仅看他是否符合列宁的教导,而要看它是否合乎当时的实践。年3月4日,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俄罗斯哲学家、社会学家和作家)在《苏维埃俄罗斯报》发文说,“考虑到具体历史条件,考虑到人员等情况,斯大林为首的领导是按最佳方案行动的。环境本身迫使他们采取那样的行动。”他称斯大林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材料二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材料三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请回答:(1)材料一、三主张应主要从哪些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8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4分)(3)简述“戈尔巴乔夫等”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8分)(4)谈谈你对俄罗斯重新评价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一现象的认识。(2分)22.(·烟台模拟)阅读以下材料“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吴于廑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十月革命后,“历史上就出现一个与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相对立的、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消灭阶级剥削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工业世界”,20世纪的历史,是这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和相互竞争的历史。——钱乘旦《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请回答:(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美国各采取怎样的“现代化执行方式”?(6分)(2)概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苏联和美国为代表的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和相互竞争的历史。(8分)(3)通过二、三十年代美苏两国发展现代化所采取的方式及五十年代以来两国内部变化的史实,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2分)参考答案达标测评卷十五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7.D【解析】通过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列宁的本意是用资本主义的方式为社会主义服务。因此可排除A、B、C三项。8.D【解析】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9.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B、C三项指的都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应排除,所以此题应选择D。10.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属较难度题。1940年的苏联正处于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斯大林模式的突出缺陷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落后,故③④错误。从图片看,1940年的工业生产较之1913年获得大幅度增长,这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①②正确。本题正确答案是A。11.B【解析】从“灾难性”“对人漠不关心”这些词可明确其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12.D【解析】赫鲁晓夫的改革最终是失败的,但是在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其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3.B【解析】“旧时代的泥淖”主要指斯大林模式,而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即“不能自拔”,故选B项。14.D15.C【解析】赫鲁晓夫时期,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在这种体制下,农业生产实行集体化,管理集中,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故A、B、D正确;斯大林体制下,农产品价格过低而不是过高,故C错误。16.D【解析】根据材料的信息: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指的是D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仅未能重新驱动停滞已久的苏联经济,反而使它陷入空前的危机。最根本的就是戈尔巴乔夫背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取消党的领导、抛弃无产阶级专政。17.D【解析】离1990年最近的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其改革的失败令苏联经济趋于崩溃。18.A【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制定了适合发展的政策,赫鲁晓夫时的改革没有从苏联的实际进行改革,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过分追求稳定,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面临的困难重重。其余三项说法都不全面。19.B【解析】本题A项发生在1917年11月;C项发生在1937年二五计划的完成,标志苏联建成工业国;D项为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了困境。20.D【解析】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走向解体,世界性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不再存在。21.【解析】本题考查苏联历史人物及苏联历史事件的相关内容。第(1)问,从时代背景、实践效果等方面回答;第(2)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第(3)问,回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及结果。【答案】(1)时代背景(环境、国情)、实践效果。(2分)分析合理性:时代背景:从国内看,苏联重工业落后;国防力量薄弱;粮食供应困难。从国际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处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和包围之中;20年代美国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4分)实践效果: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实力大增,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促进了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国民素质;苏联成为世界强国。(4分)(2)积极: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2分)不足:经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与美国争霸,影响了经济建设。(2分)(3)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上没有取得预期成果;在政治改革上,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