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成功教育案例_第1页
留守儿童成功教育案例_第2页
留守儿童成功教育案例_第3页
留守儿童成功教育案例_第4页
留守儿童成功教育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留守儿童成功教育案例

——兼谈教育改革与教育艺术黄乃祝副教授教育学博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是,在农民背井离乡,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新的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指出全国6100万留守儿童中约15.1%近1000万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长期处于缺乏关爱状态。而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合格师资紧缺的问题又严重制约着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郴州作为较早改革开放地区,比邻粤港澳,留守儿童面积较大,人数较多。据不完全统计,郴州市所辖8县2区1市(北湖区苏仙区资兴市桂阳县宜章县永兴县临武县嘉禾县汝城县桂东县安仁县)共有留守儿童近十万人。在前不久我们调查走访桂阳县邓家村时,发现该村留守儿童多大35人,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占56%;无人监护占26%;其他亲戚监护占18%。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给老师,家长,社会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难题。下面我们来分析三个留守儿童教育较为成功的案例,以期能给教师带来启发和借鉴。一、留守儿童成功教育案例案例一:关爱留守儿童教育个案——爱的力量有多大?

一、案例描述陈梦霞,女,13岁,郴州市苏仙区一个农村学生,陈梦霞同学上课比较认真,特别是在我的历史课堂上表现相当出色,酷爱历史学科,却不喜欢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方面找不到自信,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但却尊师敬长,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属于典型的“普通型”留守儿童。二、案例分析:1、亲情的缺失:陈梦霞同学的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子女相处,尤其是近两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祖父母的隔代观念,几乎让年幼的陈梦霞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她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2、学习上偏科:今年开始,或许是因为我上他们班的历史的缘故,陈梦霞同学特喜欢历史,但是却不喜欢英语,英语成绩直线下降,走访该班英语老师才得知,原来陈梦霞同学上英语课一点都不认真,据其他同学透露,她整天都只学历史,从来不看其它书。所以,偏科现象就出现了。三、个案指导的设想及实施:1、努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1)交流谈心,从内心感染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陈梦霞,和英语老师赵佳佳一起交流管理办法,一起与她分析现在的学习状况,帮助其想办法,竭力为其解除学习英语上遇到的困惑,多次在其焦虑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容。

(2)同学的榜样感染

为了让孤独、在英语学习上自卑的陈梦霞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包括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她,与她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她,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

(3)集体的感化温暖

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班上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让她主动的参与进来,全班同学为其加油助威,既让她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她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2、尽力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作为监护人的祖父母,由于自身病痛的原因和隔代观念差异的原因,对陈梦霞的教育和引导几乎为零,甚至有时还会将自身的愤怒和不满发泄在幼小的心灵上,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对此,我特意与其祖父母一起分析和探讨他们的家庭和孩子的现状,安慰并鼓励他们坚强的站起来,度过难关;同时还将一些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法交给他们。通过这些,消除了隔代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家人虽并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四、个案教育指导结果:1、在思想道德方面:

前面已经说道,陈梦霞同学在教育之前,除了存在较重的焦虑感和孤僻感之外,并无道德上的较大缺陷。通过学校、家庭两结合的教育,现在的陈梦霞已经变得非常的开朗,愿意与同学和老师接触,喜欢将自己的欢乐和痛苦与外人分享或分担,特别尊重老师和长辈,人际交往能力有明显提高。2、在学业能力方面:

刚入七年级的陈梦霞,各个学科均落下很多,在学习上不能找到任何自信,现在,同学们不仅推举她当历史科代表,而且非常推崇她在学习上的方法和干劲儿,英语也进步不小,可以说,陈梦霞同学的学习精神已感染了全班绝大多数同学,她在学习上的进步真有些令我吃惊。七、个案教育启示和反思——“爱”的力量有多大?从陈梦霞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还是在学业能力方面,他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就其核心而言,应该要归功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爱”。爱可以为枯萎的小草带来整个春天;爱可以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爱可以给孤独的小鸟一个浩瀚的天空;爱可以带来不可以的可以。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她们将会演绎更多的精彩!案例二:留守儿童教育成功个案——爱和自信的力量一、个案基本资料姓名:蔡晓(化名)性别:女年龄:12岁

年级:六年级性格特征:自卑、忧郁二、个人背景资料1、父母一起外出上海打工,该生成绩是一年不如一年,每次考试成绩总分在班中总徘徊在倒数几名。2、内心知道学习很重要,但由于学习障碍多,缺乏自信,不爱学习。三、分析与诊断由于学习成绩变差,常常受到老师和监护人的批评,所以得到的一直是“你不行”“你真差”“没出息”等否定评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是“差生”和“笨学生”的自我观念。自我意象形成后,人的感情、举止甚至才能也永远与自我意象一致,所以她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四、辅导策略与过程“热吗?妈妈给你擦擦汗。”“学习上有困难吗?跟我说说”“这是妈妈的联系方式,有啥困难就打电话给妈妈。”……在“代理妈妈”高红梅的关爱声中,蔡晓流下了热泪。多恬静的一幅亲情图,多温馨的母女交流,多感人的一幕。冒着三十四度的高温,代理妈妈高红梅走进了留守儿童蔡晓的家中,送去母亲的关爱和夏日的清凉,高老师刚接寄宿部六(5)班时,就发现她是一位很特别的孩子,点名时,她说“到”的声音很小,脸红,不多言语,只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位子上看作文选,高老师观察到,只有在她一个人专注地看书时,才能看见她那浅浅的酒涡和她双眸中流转的光彩。第二天,高老师带着《感悟童心的300个亲情故事》和《小学生优秀作文选》来到她面前说:“老师知道你喜欢读书,送你两本,你笑起来很好看,我喜欢你的笑容”。蔡晓接过书声音很小的说了一声“谢谢!”。师生间的交流从此开始,慢慢地老师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和她的心理,老师帮着她梳头时说:“你的妈妈不在身边,我就是你的妈妈,你无论有什么心里话,都可以通过心灵的沟通信箱或直接找我谈”。从此,高老师就义不容辞地当起了蔡晓的代理妈妈。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社会。该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效的举措,制定了有关制度,对“留守儿童”给予特别关爱。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跟踪观察、记录;组织“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结对子”,成立村庄学习小组,教师做代理妈妈,照应学生学习生活;设立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等等,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如今,蔡晓同学很自豪地说,:“我有两个爱我的妈妈,,我的亲妈妈在外地挣钱供我上学,我的老师妈妈关怀我的学习和生活,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她们!”她变得活泼多了,课堂上发言多了,和同学交流多了,主动帮助别人多了,自信心增强了,成绩也逐渐上升了。爱的滋润,让孩子找到了自信,爱的力量使孩子健康的成长。让留守儿童体味更多的关爱,找回自信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五、问题行为改变情形经过一学期的辅导,该生基本消除了对学习的厌恶情绪,在下半学期上课比以往更专注,成绩有较大起色。原本只在教室里坐着的她,也在下课和同学一起玩了。六、小结与启示缺乏关爱和自信是该生及同类学生成绩差的关键,她们不是输在智力上而是输在信心上。一次次成功,一次次展现,一次次鼓舞就是一次次肯定学生的努力,就是一次次地把“我能行”的信息输入学生的脑中,学生的脑中也就会一次又一次地认为自己属于成功者,成功的自我意象就会形成。成功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代理妈妈关爱学生生活、心理、学习等各方面情况,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了信心她们就会迎难而上,成功需要战胜许多挫折,有了自信才会愈挫愈奋,多找学生“能”的地方加以鼓励、表扬和肯定,把“你不行”变为“你行”。著名童话家郑渊洁说得好:合格的老师和父母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她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是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她什么地方不行。自信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共创留守学生成功的今天和明天案例三:留守儿童成功教育个案——家校结合转化孩子一、学生情况介绍基本资料:小博(化名),男,10岁,小学六年级学生;背景资料:家庭组成成员: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家庭教育状况:爸爸、妈妈外出务工,他自小跟奶奶爷爷一起生活。他们对其百般疼爱,对他的要求从来不说半个不字。自理能力很差,今年在学校读寄宿,爷爷奶奶隔三差五来学校看他,每次来总是大包小包来时是零食回去换成了要洗的衣服。个性特征:小博聪明、活泼,但自制力差,爱耍性子。上课不太听讲,要么去招惹别人,要么自己做小动作,很少参与课堂的任何活动。与同学的关系很差,大部分都不愿意跟他玩,他也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晚自习时还因玩玩具与生活老师发生争执。二、原因分析1.爷爷奶奶的无原则溺爱。小博爷爷奶奶一味的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他任性、懒惰、不合群、不讲道理。2.父爱、母爱的缺失。他的爸爸、妈妈为了生活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他,到大城市打工赚钱,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让他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3、一味的依赖大人与同龄小朋友接触较少,让他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惟我独尊的小皇帝。小学六年来,小博在同学的交往中常常遭到了同伴的排斥,由于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爷爷奶奶的放纵娇惯从而加剧了他的易暴易怒情绪。三、具体教育措施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我就从感情上着手,注意为成成营造温暖、关爱、民主的气氛,使他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我总是通过热情的鼓励、亲切的呼唤、善意的微笑、赞许的目光,给他以安全感、亲近感以及充分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缺少关爱,害怕离别,是留守儿童共同的问题。就算是再微弱的星光也会有温度,但他们呢?拥有的到底是什么?当他调皮时,不要直接批评,要调查清楚,搞明白是什么原因,然后和他讲道理,让他慢慢的平静下来再探讨原因。当他失意时鼓励他激励他。2.争取家长配合教育。作为父母,应该尽量协调好打工挣钱和照顾孩子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有可能,尽量降低母亲的“外出率”。一般来讲,如果父母双双忙碌,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影响比较大;如果父母中的一方尤其是母亲在家陪孩子的话,影响则会小得多。我和小博的家长联系,告诉他的爷爷奶奶一味的娇纵孩子,已经造成不良后果,要对他的无理要求说“不”,当他犯了错误要注意方法,及时批评教育;让小博的爸爸、妈妈通过电话经常和他联系,关心他的学习、生活,让他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拥有父母的关爱。3.教给他一些正确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通过适当的提示帮助他回想生气的原因。请他大胆的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带动班上学生给他找优点、和他做朋友。4.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他与其他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他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5,小博生日时班上同学为他准备了一个生日晚会,让他体会到了久违的爱。四、取得的成效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小博已经有些进步,易怒现象少了,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了,人际关系好了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很棒的同学做朋友,生活中也勤劳多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强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也高了。五、存在的问题1、还需要进一步师生,生生,老师与家长交流取得他的信任,同他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2、还需多开展一些关爱他的活动,让他充满活力朝气蓬勃。

二、学习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心得体会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给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感动,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我也是一名教师,我要向张丽莉老师学习,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张丽莉不用后退一步,哪怕是站在原地不动,她都没有生命危险。可她毅然选择了飞身上前,将即将被车撞到的两名学生奋力推开,而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重重碾过,造成双腿高位截肢,至今仍没有脱离生命危险。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80后青年女教师张丽莉危机时刻勇救学生的义举,迅速传遍全国,感动国人。张丽莉的瞬间抉择,绝非来自于她偶然的条件反射,而是来自于她最美心灵和无远弗界的人性大爱,来自于她平常每月资助困难学生一百元钱和宁可自己挨饿也要把饭送给学生等价值观和道德心的修养历练。也正是她这种处处以他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为重的“道德理性”,才会有她生死时刻的自然而然之举。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近些年来,我们听到和看到的那些不愿听到和看到的丑恶事情,曾经让我们甚是困惑迷茫当两岁女童小悦悦被车轧过,而身边18人路过视而不见被车二次碾轧致死;当地震来临第一个跑出教室的老师“范跑跑”还在振振有词;当“彭宇案”一度让人不相信这世上“还有好人”在;当老人摔倒无人敢扶怕遭反诬……一件件冲击道德底线事件的频频出现,人们不禁叹息当今社会的浮躁不堪、人情冷漠和道德沦丧。连温总理也曾在一次座谈会上感叹:“如今社会诚信的缺失和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这一件件让人心寒心痛的事情,使得人们对这个社会道德底线还能坚守多久一度产生质疑,对一些人的冷漠麻木深感迷惘焦虑,甚至对未来失去了应有的信心。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当我们这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次次遭受挑战与冲击时,我们的身边也在不断涌现出人间大美大爱的感动事迹和感动人物来。像奋不顾身用手臂接住从10层楼坠落的两岁女孩而受伤的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像深圳打工的19岁女孩无惧危险用“天使之吻”救下轻生男孩的“最美少女刘文秀”,像汤原冒着大火帮助贫困户往出抢救财产而被烧伤的三位青年农民,像刚刚发生的生死关头舍身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正是他们的大美大爱,犹如一根根擎天巨柱,撑起了我们这个社会道德的蓝天,让我们在灰暗的感叹中惊喜地看到一道道人性光辉的闪耀。也正是他们一次次善良和美丽的义举,在一次次激发我们社会一种向善的力量。这种力量就像一块块铺路基石,当这样的基石一天天多起来时,我们前行的道路就会越发平坦,我们的内心就会生发更多的希望和鼓舞,我们的生活才会拥有温暖和感动,我们头顶的道德天空也就会更加蔚蓝,我们这个社会也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党中央高瞻远瞩,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着力推动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让文化建设,尤其是道德文化建设来纯洁和丰富我们的精神家园,以此提升我们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准,让越来越多的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我们由此欣慰,我们由此期望。张丽莉今天的又一次壮举,再一次让我们灵魂受洗,也让我们更加坚信未来。正像著名诗人食指在《相信未来》里写到的那样: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今天,我要饱蘸张丽莉大美大爱心灵的“雪花”,同样郑重写下:让我们相信未来!

三、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各位老师、同学们!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正所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在古代,孔子被推崇为“大成至圣先师”,被誉为“万世师表”。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希望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努力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各位老师、同学们!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呢?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同大家做个交流。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好老师的形象。做好老师,是每一个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每一个老师的理想和追求。我想,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了。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好老师的理想信念应该以这一要求为基准。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要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好老师应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好老师的道德情操最终要体现到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好老师应该执着于教书育人。我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做老师就要热爱教育工作,不能把教育岗位仅仅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有了为事业奋斗的志向,才能在老师这个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干出好成绩。如果身在学校却心在商场或心在官场,在金钱、物欲、名利同人格的较量中把握不住自己,那是当不好老师的。现在,很多地方做老师还比较清苦,特别是农村基层小学老师很辛苦,收入不高,物质生活不是很宽裕,有些家庭负担较重的老师生活还比较困难。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关心广大老师特别是生活工作有困难的老师,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老师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兢兢业业做好工作。做老师,最好的回报是学生成人成才,桃李满天下。想想无数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学到知识、学会做人、事业有成、生活幸福,那是何等让人舒心、让人骄傲的成就。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老师自古就被称为“智者”。俗话说,前人强不如后人强,家庭如此,国家、民族更是如此。只有我们的孩子们学好知识了、学好本领了、懂得更多了,他们才能更强,我们的国家、民族才能更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国外有教育家说过:“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陶行知先生说:“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就要求老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老师的爱,既包括爱岗位、爱学生,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有人说,好老师的眼神应该是慈爱、友善、温情的,透着智慧、透着真情。好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是充满爱心和信任的,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有爱才有责任。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正是因为爱教育、爱学生,我们很多老师才有了用一辈子备一堂课、用一辈子在三尺讲台默默奉献的力量,才有了在学生遇到危难时挺身而出的勇气,才有了敢于攻克新知新学的锐气。老师责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老师还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离开了尊重、理解、宽容同样谈不上教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也多术,就是要求老师具有尊重、理解、宽容的品质。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受到尊重、得到理解、得到宽容,是每一个人在人生各阶段都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儿童和青少年更是如此。一些调查材料反映,尊重学生越来越成为好老师的重要标准。好老师应该懂得既尊重学生,使学生充满自信、昂首挺胸,又通过尊重学生的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不一的学生,必须精心加以引导和培育,不能因为有的学生不讨自己喜欢、不对自己胃口就冷淡、排斥,更不能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所谓的“差生”甚至问题学生,老师更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帮助。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各位老师、同学们!我国人口多、国土广、地区差异大,有2.6亿学生和1400万教师,搞好教育事业任务艰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2012年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这是很大的一件事。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但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教育资源历史积累不足,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总体条件还不是很理想,教师特别是基层教师收入总体水平不高,办学条件标准不高,教育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到边远地区为国家教育事业建功立业。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找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要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这些年,媒体报道了个别老师道德败坏、贪赃枉法的事,对这些害群之马要清除出教师队伍,并依法进行惩处,对侵害学生的行为必须零容忍。各位老师、同学们!“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

四、教育改革与教育艺术洛克: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绝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影响是终身刷洗不掉。习近平在北大与师生座谈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教育成功的重要标识是,必须尊重和发现每个人潜能,鼓励每个人敢于为自己理想去进行实践尝试。而中国高考的唯分数论英雄,扼杀学生天性,抑制自主创新创造能力发掘,必然出现高分低能现象。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作为教育基础的能力、语言、记忆内容除外)”。这种教育实质上就是立足于人之上,凸现人的自我解放,打破人的“物化”和“奴化”状态的教育,就是真正自由的教育。我希望孩子一生都是快乐的、幸福的,如果为了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而舍弃快乐和幸福,在我看来,那是不明智的选择。孩子成才之路仿佛是一条铺向未来的路径,过多人为设计不利于、甚至扭曲孩子个性发展,顺其本性,不失为聪明之举。教育是让孩子们懂得珍惜生命,爱护自然,有一颗纯净的心灵,有关爱芸芸众生的本能。(一)学校教育目的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通过培养人而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可以说,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免除人为的干预和强制,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平等、充分的条件,创造最大的个人成长空间,使人享有最大程度的自我创造,使人成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人性尺度:教育应该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强迫儿童和青年接受外来的东西;人生尺度:教育应使受教育者现在的生活就是幸福而有意义的,并以此为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看教育是否成功,就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自由发展、做自己,通过人格塑造,传承智慧、真、善、美、自由、公正、希望和爱等高贵品质,构筑美好人生基石的最好平台。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研究发现:决定未来取得卓越成就的首要因素不是“天才”,而是“动机”和“奋斗目标”。缺乏理想和责任感,是现代学生的通病。表现在思想上,就是缺乏追求;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对己不严格,对人不感激,对事不负责,对物不珍惜,任性所为,我行我素。我们都知道白求恩大夫的事迹,他不但是一名医生,还是一名小有名气的画家,却不远万里到中国来,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中国的抗战事业。白求恩何以有如此高的思想境界?就在于他有追求,有信仰。宋代爱国主义诗人陆游说得好:位卑未敢忘忧国。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培养学生志存高远的价值观,就要对学生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爱国主义前途理想教育,教育学生要有崇高的精神信仰和强烈的责任感,要有家国情怀,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做一个有理想、勇于担当的人,以一个大写的人屹立于天地之间。时下,有句话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有志存高远,胸怀国家和社会,才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二)教育基本艺术

1.教育要做学会减法

现在,孩子们对学校的喜爱度正在不断下降。高楼房,窗户明亮,大功率空调,冬暖夏凉,确保孩子们学习舒适,身体健康发育。操场是人工草坪,铺得是塑胶环形跑道,体育器材丰富,配备了标准足球场和篮球场。教室的装备更是先进,一体机、投影仪、展示台、校园广播系统等多媒体一应俱全,硬件与原来相比,发生天翻地覆变化。可是,那个时候,学校是孩子们游乐园,是天堂,是眼睛一睁开,就想第一时间赶到地方。一副乒乓球场,大家抢着打球;一副破旧的篮球架,每天都挤满人群。几个毽子,也会让我们兴奋不已。作业十来分钟完成,大把时间用来玩耍。定期还安排勤工俭学活动。尽管老师在学业上不苛刻,不发放辅导资料,可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高涨。而如今,从小学时代开始,不少孩子就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厌学情绪。孩子的书包越变越重,辅导资料越来越多,作业类型越来越丰富。家庭作业没有一两个小时根本无法完成,作业正在拼命挤占着孩子们有限的课外时间。孩子们怕学校,讨厌课堂,盼望假期和周末。学校变成一个无形的枷锁,制约着孩子的天性和活力,无论行政部门如何出台严厉的规范办学措施,都无法缓解当前的学业负担。一方面是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家长们采取高压政策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高压的教育让孩子们背负巨大心理压力;一方面是就业渠道单一,就业观念的狭隘所引发的高考独木棒,千军万马过高考。此外,学校从安全压力角度出发,学校变得日益封闭。比如,提前不会开校门,放学后不允许孩子呆在学校。严格控制着学生的活动强度。孩子们在学校找不到乐趣,感受不到欢快。教育需要做减法,减少唯分数论的教育畸形。分数高,不代表能力高。会做题,不代表会做事;会考试,不代表会做人。分数驱动下,孩子变成了应试的机器。机器是麻木、呆板的。想象一下,只会做题的机器,高智商的机器,他们的头脑里储存着大量的知识,但缺乏情感,那只会产生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缺乏灵活的处事方式,缺乏对社会的关心,只会培养出一批毫无责任意识的现代人。对整个历史的推进没有多少有益的帮助。教育需要做减法,减少唯升学率的教育陷阱。升学率不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唯一标准。很多省市县的文理科状元,在若干时期过后,并没有成为学科带头人或者著名企业家和研究者。马云是大专学历,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并非名校毕业生。这些事例充分证明:我们的教育要关注对人的德行、灵魂、价值重塑,关注人格、毅力、信仰的培养,否则单靠知识灌输和技术渗透,并不可能走到更高的层次。教育需要做减法,减少繁重学业负担的大山。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心智健全的人,心灵丰富的人,具有社会公德意识的人。学业负担会让孩子弱软的心灵变得冰冷,对知识探究的兴趣会逐渐缩水,对整个世界产生厌倦和疲惫感。小小的孩子,面对着高难度的作业,以及反复频繁的各种检测考试,他们觉得学习毫无任何的乐趣可言,也感受不到学习的成功感。超负荷的学习,早已抽干了孩子们的智力,同时透支的还有身体素质,如青少年近视率逐年提高,运动技能下降,肺活力缩减。这些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需要做减法,减少快多高全的指标定额。教育是一个缓慢的事业。春天,当你把一颗种子放在土壤里,许多年之后,它才能变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不是短期投入就能立即见到效应,幻想通过几年就能让教育突飞猛进,那不过是天方夜谭。当下,各种硬性的评估指标和行政部门的粗放干预,还有越俎代庖的指挥,让教育失去方向和立场。加之承担大量的创建性任务,让各级各类学校充满了浮躁情绪,疲于应付,而忽略了最核心的事务。教育需要慢慢地投入,慢慢地改变,慢慢地影响,潜移默化,浸渍感染,才能有所改变。教育需要做减法,减少社会事务繁多的干扰。学校不是一个大篮子,什么东西都要往里面装,阿猫阿狗都可以自由乱放。政府和主管部门要给教育营造出安静平和的氛围,尊重教育的规律,从行动上落实各种政策待遇,提高教师的职业待遇,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满足,让教师有尊严地教书育人。教育简单些,做最重要事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在我们追求越多之际,我们反而会获得更少。当我们专心长久做一件事情时,反而可以看到更开阔的天地。2.学校课堂:有趣、自由、闲适(1)有趣有趣的课堂,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说起简单,是因为课堂多讲几个笑话,营造轻松的氛围,学生感觉一节课这么一晃而过,即可称为有趣。但是若想在深层次唤醒学生对于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让其自觉地有趣有味,保持一种高度而持久的学习热情,则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语文学科教学而言,长期以来对于文章条分缕析、剖尸一般的解读早就败坏学生胃口。学生畏读经典,拒绝经典,究其原因因为教师没有唤醒经典中其实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让学生感知到它们的有趣。我们的教师只在实用和工具的层面,填鸭似的灌输学生,导致学生胃口败坏。追求所谓深度阐释,冰冷的手术刀解剖的不仅是一篇篇文章,也是学生稚嫩敏感的心灵,使他们对于美好的东西产生怀疑。我讲鲁迅,必讲《故事新编》,鲁迅在这部小说集中将圣贤们一个个嘲讽一番,诙谐辛辣,但他死后也变成了众多牌位中的一个。我教《记念刘和珍君》,不仅仅讲课文,我会把网络历年流传的本文的仿写版给学生看,中国现代发生的很多热点时事,都被网友们用《记念刘和珍君》体加以发挥创造,这不正是经典的永恒魅力么?这样的鲁迅学生会感到无趣么?除了教学内容趣味化,还注重经典与现实的勾连。如讲《奥德赛》时,把古希腊神话和《圣斗士星矢》串联在一起,例举两部作品的同与不同;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会提到玄幻小说的作品和人物,我会推荐他们看中国和西方玄幻文学的老祖宗:中国的《山海经》、《西游记》、《封神榜》、《镜花缘》等等,西方的古希腊神话(施瓦布编撰的)、北欧神话《萨迦》、《尼伯龙根的指环》、《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贝奥武甫》等等;尽量贴近学生实际讲,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串联。让课堂有生气,不仅仅是课堂上有趣,我更力图让他们把这种有趣带到自己的学习和阅读中去。(2)自由自由的课堂,必然是学生做主课堂,师生自由交流和表达我们无法走向更自由广阔的大课堂,那么在每一节45分钟的课堂中,我们便尽量的自由交流。我的课堂,一般我会讲很多必要的知识背景交代,然后设置一个或几个具有冲击性和争议性的话题来和学生共同交流。我谨记着格言:这世上没有一个唯一的答案;有人说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可问题是指给他们一条河。上面仅仅是课堂讨论的自由,更重要的是学生掌握自己的课堂,把自由还给学生最重要的是把课堂时间还给他们。我采取的方式也很常规,就是课前演讲,讲诗词,讲讲自己喜欢的书,甚至讲讲自己喜欢的新闻。一开始总是舍不得课堂,要讲自己的教学内容。到了后来学生讲一节课,我甚至是非常支持和欢迎的。从高一到高三,每周都把一节课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读书,以免他们没有时间读书。学生在这节课内自由地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这节课一直到高三我都没有停止。当然,这些只是在有限范围内作出的有限的改变,离真正的自由还远得很。(3)闲适格言:靶子瞄得越准,打得越偏。这是对于现在应试化教学最好的警戒。我们现在拼命沿着高考这条跑道狂奔,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学习读书。我们交给学生知识,却不能给他们爱和美的感知。这无论如何不能不说是教育的缺憾和悲哀。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却在拼命加速。3.教育要有适度惩罚目前,教育的问题很多。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学生难管,书难教,这正是他们的心声。我们的教育缺乏有机、灵活的、健全的惩罚机制,导致孩子们的天性过于散漫,缺少应有的规矩意识和道德立场。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们,懵懂无知,必要的准则必须采取措施,让其认识到重要性,并严格执行。而当下,某些媒体,以及社会主流思想,却打着尊重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剥夺教师的惩罚权,对教师正常的教育权说东道西,吹毛求疵,导致教师对待学生管理非常困惑:管也不对,不管也不对。管严了不对,管松了不对。李天一曾是天才少年,在各种比赛获得佳绩,头顶着巨大的光环长大。梦鸽在他每次出事的时候,都会在媒体声泪俱下,恳求大家原谅孩子,给孩子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结果到了最后,衍变成孩子对所有事物的目空一切。如果当初,家长们能咬着牙关,把孩子送到劳教所,或者某些严格的私立学校,动真格进行惩戒管教,或许李天一还会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洗心革面,不会步步走错,陷入那样的危险境地。对犯错违规孩子的过度宽容,美其名曰为保护,免得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并不是件好事情。惩罚教育的缺失,必然导致人性中丑恶行为的滋生和恶化。我们的教育,不能只给鲜花和掌声,还应该有惩戒和处理。温室里面的孩子,永远无法成为有担当的人才。新加坡成为亚洲四小龙,其崛起和兴盛与教育有关。教育一味注重赏识,就会纵容孩子的缺点。辅之以惩戒,才能促进全面、健康发展。新加坡在教育惩戒方面有完善的立法规定,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处理学生纪律问题的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明确指出:新加坡所有中小学可以处罚学生。

3.中美学生比较在国际上,大家对中国中学生的定位是:“一个长处”,“三个不足”。其长处是:中国中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很扎实。尤其在数学领域、物理领域、化学领域占有一定的优势。上海数学界的两大权威唐盛昌和顾鸿达告诉我: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牌大学数学系,多有中国学者,其中有些还担当一定的重任。上海许多数学界同仁自豪地告诉我:中国人拿数学大奖的日子为期不远了。当然,中国的中学生还存在三个弱点。第一,学生的知识面很狭窄。学生的学习生活主要是围绕着语文、数学、外语以及与中考、高考相关学科的反反复复的训练。却与牺牲音乐、美术、体育等各方面的素养换得学习成绩。而音乐、美术、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与懂得欣赏,恰恰对人生非常宝贵,它是人生生活质量的核心部分。第二,现在的学生缺乏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在家里,时间与空间给父母占了;到了学校,时间与空间又给老师占了。很难设想一个没有自己时间与空间的人可以创新。只要走进任何学校的高三毕业班教室,就可以看到每个学生课桌左右两边,高高叠起两大堆复习资料。这样的教育怎么能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生呢?第三,中国的中学生在“硬”的方面很厉害,但在“软”的方面,如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积极的情感体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等,在这些属于情感领域方面的默会知识,我们与发达国家学生相比,存在明显不足。而所有这些,恰恰是支撑人的精神、灵魂和动力所在。我们来归纳一下:倘若把人生比作马拉松,我们的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这一阶段跑得太快了。我们仿佛用400米的速度跑马拉松。当学生到了22岁成人的时候,到应该跑得快的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