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启明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启明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启明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启明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启明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启明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代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千1876年在上海登船赴欧,对沿途所记,编为《使西纪程》。由千驻英期间(1876—1879年)参观了各地的工厂学校和政府机构,郭嵩焘的观念产生了根本变化,发出“西洋政教、制造,无不出於学"的惊呼。这期间,他可能会看见A.《物种起源》第一次出版发行 B.英国人驾驶汽车出行C.电话作为新的通讯方式已出现 D.无线电通信试验成功2.钱乘旦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商业者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这种状况引发的最终结果是A.爆发“光荣革命”,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B.制定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C.导致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D.推动宪章运动,无产阶级赢得被选举权3.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曾经提及:西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先并不知晓,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这段材料说明当时的丞相()A.已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 B.已失去了皇帝对其的信任C.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的削弱 D.开始接受外朝官员的监督4.有学者认为:“雅典社会不允许独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许个人得到保护,它完全吞没了个人。”这位学者意在强调雅典民主政治A.有利于西方人文主义的兴起B.追求公民集体利益至上C.是奴隶制专政的工具D.完全忽略了公民个人利益5.1956年至1961年间从2亿吨下降至1亿2千万吨,1961年至1965年又回升至2亿吨。可能是我国哪种行业的产量:()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石油生产的基本状况6.1991年12月25日,克林姆林宫上空白红蓝三色国旗代替了印有镰刀锤子的旗帜。这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历史新的开始,同时意味着:A.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B.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C.多极世界格局的正式开始 D.美好的世界和平的到来7.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特殊情况的是A.汉武帝时期的内外朝制度 B.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度C.明初废除宰相,权分六部 D.清初军国大事决于议政王大臣会议8.康德曾说:“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他评价的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马克思主义9.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把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次年9月,中共中央根据形势的发展,又将“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此举旨在A.适应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新形势 B.巩固陕北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C.团结中间阶层孤立反共顽固势力 D.推进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化建设10.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继昌隆机器丝厂11.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贴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遗其体而求其用”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12.周王朝“封邦建国”是指A.分封同姓诸侯 B.分封异姓诸侯C.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异姓方国间 D.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13.“到1947年,西欧各经济体就已经接近在各自战前的生产水平。然而美国的援助仍然是必需的,因为西欧只有靠美援才能继续购买所需的食品、燃料、原材料以及恢复经济必需的工业设备。”为此,美国A.出台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经互会D.建立北约1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同意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试办经济特区时,中央有关机构搞了一个文件,叫《旧中国租界的由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广东省的改革模式 B.说明特区试办需谨慎C.阐明融入世界的必要性 D.剖析西方侵华的历史15.清华简是清华大学所购藏的战国竹简的简称,原系盗掘出土,具体出土时间和地点无从知晓,司马迁等古人都没见过。《史记》记载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而清华简记录烽火制度在战国秦时期才出现。这说明A.清华简弥补战国历史研究的史料空白B.清华简是盗掘出土故真实性有待考证C.清华简和《史记》互证“烽火戏诸侯”D.历史叙述者拥有的史料影响历史记录16.抗战时期,根据地所有政权均以自然村为基础,部分恢复了乡里商议的古风,还创作了一批颂扬正直、勤劳、廉洁等传统美德的文艺作品。这些举措A.旨在增强民族凝聚力 B.缓和了根据地的阶级矛盾C.是对民主的成功探索 D.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7.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前,俄国经济落后,资本主义因素和封建主义因素共存。这样的社会条件决定入十月革命既是对资产阶级,又是对地主阶级的革命。由于封建因索和资本主义因素紧密结合,因此,对它们的否定也没有时间的先后。该学者意在说明”十月革命A.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根源于俄国社会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C.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是具有双重性质的革命18.美国制宪会议每解决一个重大问题,每向前迈出一步,几乎都是冲突各方互谅互让的结果……制宪会议的领袖们则被戏称为“和事佬”。这是因为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体现了A.分权制衡原则B.妥协让步原则C.维护统一原则D.联邦共和原则19.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A.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B.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C.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D.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20.隋朝统一后编定了《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这一做法A.形成了最早的官方语言B.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C.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强化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地位21.朱熹认为:“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虏骑”当指A.辽B.西夏C.金D.元22.1937年8月14日,《申报》在《上海大炮声又响了矣》的时评中指出:“从卢案发生以来,我们抱定大事化了,小事化无本旨,与彼周旋。岂知,我们退一寸,他们便进一尺,遂使我们到退无退路的地步。”据此可知,这一时评A.批评了国民政府的抗日政策 B.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指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认为日本侵华始于“卢案”23.有学者指出,“在以农为主的中国经济中,有谁能不从事体力劳动而又有足够的闲暇来做(科举方面的)文字练习呢?这种人大多是地主,大到能靠收租维持生活的地主。……于是读书人也就限制在这一个经济阶级中了。”该学者意在说明,古代中国A.社会阶层的流动受制于经济基础 B.地主阶级完全垄断了仕途C.科举制度削弱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D.文化水平决定了阶级属性24.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国家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25.宋人赵抃任越州知州时,正遇天灾,粮缺价高,他便“揭榜于通衢,令民有米增价以粜。于是米商辐辏,越之米价顿减,民无饥死”。这表明赵抃A.不再对商业实施行政管理 B.改革赋税制度以发展商业C.利用市场规律来渡过危机 D.废弃抑商政策以照顾民生26.金字塔作为法老权力的象征,体现了A.古老的埃及文明 B.精湛的建筑艺术C.王权的绝对专制 D.先进的数学水平27.《尚书酒诰》记载“惟荒腼于酒,……庶群自酒,腥闻在上……”。殷商各个时期墓葬的陪葬品,青铜食器多置于棺、椁之间,而青铜酒器多置于棺内。考古学者指出陪葬品距尸体越近,越具重要性。上述资料说明A.多元互证证实殷人是因好酒而亡B.考古证据显示殷人好饮酒,但无法证明殷人是否因好酒而亡国C.文献《尚书酒诰》和考古发现相互印证足以证明殷人好酒而亡D.《尚书酒诰》之说是周人借以自省,并不足以证明殷人好酒而亡28.胡适在《谈新诗》中写道:“初看起来,这都是‘文的形式’一方面的问题,算不得重要。却不知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由此可知胡适的主张旨在A.打破旧束缚促进思想解放B.废除格律诗推广新体诗C.废止文言文而推行白话文D.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29.汉水流域襄阳境内周台遗址和郭家庙墓地的周代文化遗存表现出明显的姬周文化风格,出土器物的组合、形制、纹饰与中原姬周文化遗存基本相同,且一脉相承。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有利于凝聚亲族B.频繁战争促进了文化交流C.分封制推动了族群融合D.礼乐制度维系了等级秩序30.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刊出副刊文章《大豆与中美科学交流》,介绍说大豆的故乡在中国,在美国获得巨大的发展。文章配发装饰画《中美两国人民永远友好下去》(如图)这表明A.中国外交的政策有所调整 B.中美两国在农业领域开展合作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摆脱了长期以来外交困局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城市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1)读上图,比较1950年以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异同点。——摘自《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2)请阅读上表,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32.材料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清新政由一批曾仇视改革或与改为敌的人物完成了一场带有革命内容的改革。在这种意味深长的矛盾背后是历史透成的两个原因:其一,庚子之变以后的局势是一种真正的统治阶级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时局。1901年2月布的上谕中说:“无事几难支持,今又构比奇变。”正是对这一点的承认。新政在主观上是为了防止革命揭屋顶而牻开的一个窗洞,但在客观上却成为时势佩手不感改革者而实现的一场改革。历史常常会使前机与放果大相异趣,对于一个没幕的阶级尤其如此。其二,有人说过:成成政变杀青年人南方人多;八国联军杀老年人、北方人多。透过这种南北方和青老年的对立,是改革人物与顽国保守人物的对立。侵略者用暴力消灭了后类人物中的一部分,同时又以此震醒了其他部分。这并不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但它导致的结果却是为中国的改革消除了一些阻力。许多历史的是非是隐藏在历史的深处的,只有透过某些历史细节的表象,才能把握历史迈进的步伐和节奏——陈旭慧《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改革的影响。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末,中国封建主义盐务管理制度已“弊窦百出”,加上清王朝垮台,政局混乱,省自为制,“盐枭活跃,倍徙平时”,至1913年时,“盐务腐败,已达极点”。为此,北洋政府开展了广泛的盐务改革。1913年12月,公布《盐税条例》,将从前各项课税名目一律删除,改征统一税,统一税率每担2.5元。同时,又对盐场进行进行整顿,裁撤产量少,质量差的不合格盐场。1914年2月,又公布了《盐务稽核总、分说章程》。章程规定,在北京设立盐务稽核总所,在各产盐地方设立稽核分所。“征收一切盐税盐课”。1914年,北洋政府开始在直隶、河南两地74县废除封建专商垄断的运销体制,实行自由贸易。此后,全国各地又有一些县陆续开放了食盐贸易。到1931年,全国已有近半数的县实行了自由贸易,同年国民政府公布的《新盐法》规定:“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任何人,不得垄断”——摘编自丁长青《民国盐务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洋政府盐务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洋政府盐务改革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根据题干“1876—1879年”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1876年定居美国波士顿的苏格兰人贝尔试通电话成功,故C项正确;《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年,排除A项;1885年,德国卡尔.本茨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排除B项;1895年,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与俄国物理学家、工程师波波夫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排除D项。故选C.2、C【解析】

从材料中的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说明工业资产阶级要进入国家政权,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本家的政治权力,这是工业革命的影响,C正确;从材料“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商业者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可以看出工业和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议会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说明已经进入君主立宪时代,“光荣革命”时间是1688年,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A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材料可以看出,工业和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不是说无产阶级的利益要求,排除D。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完全失去”犯了绝对化错误,排除;B项错误,“已失去皇帝信任”不符合史实;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汉武帝时重用近臣组成内朝,削弱三公权力,故C项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制度·中外朝4、B【解析】

材料“雅典社会不允许独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许个人得到保护,它完全吞没了个人”体现的是雅典民主政治追求公民的集体利益,B选项符合题意;人文主义强调的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而材料是对个人利益的忽视,因此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雅典民主政治的性质,C选项排除;D项中的完全表述太绝对,排除。5、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我国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粮食产量下降,1960年我国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促使农业生产得到一定的恢复,故B符合题意;1958年我国开展大跃进运动,重视重工业发展,1956年至1961年间煤炭、钢铁、石油产量应该是增长,排除A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56年至1961年间从2亿吨下降至1亿2千万吨”,联系所学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史实分析解答。6、B【解析】

“1991年12月25日,克林姆林宮上空白红蓝三色国旗代替了印有镰刀锤子的旗帜”表明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故B正确;苏联的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A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C错误;D在材料未体现,排除。7、D【解析】

在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是一对不断斗争的矛盾,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元朝时丞相权势过重,因此明朝初期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限制,D属于特殊情况,故选D;内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度、明初废除宰相都强化了君主专制,不符合题意,排除ABC。8、C【解析】

根据“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可得知其主张理性主义,结合所学可知,康德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没有涉及到理性主义,故排除ABD项。【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理性的自由”这一信息点。9、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再到“民主共和国”的转变,是为了适应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新形势,争取更多的抗日力量,以扩大统一战线,故A正确;巩固陕北根据地不是主要目的,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为了孤立反共顽固势力,故C错误;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化建设是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故D错误,10、B【解析】根据“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结合所学,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由官僚、买办、商人以入股形式筹集,但实行封建性质的官僚管理,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故B正确;A是洋务派的军用企业,由完全由政府主办,与商人无关,排除;CD属于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由早期资本家自己管理,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的准确解读,结合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的特点分析解答即可。11、B【解析】

漫画主旨是对以西方先进技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的讽刺,漫画中的思路恰好是洋务运动的思路,即主张中体西用,因此漫画讽刺了洋务运动“遗其体而求其用”,B正确;A主张以传统文化维护国家主权,是地主阶级顽固派的主张,其不赞成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排除;漫画中未涉及理财,排除C;D是洋务运动的主张,但是与漫画讽刺内容相反,排除。12、C【解析】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周王朝分封的对象主要包括宗族子弟、前朝帝王后裔和功臣,所以分封的诸侯既有同姓诸侯,也有异姓诸侯,故排除A、B项;周王朝分封的目的在于巩固统治,所以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异姓方国之间,故选C项;周王朝分封的是诸侯,而不是卿大夫和士,卿大夫和士是诸侯之下的阶层,故排除D项。13、B【解析】

据材料可知,美国对欧洲的援助是临时和不系统的,欧洲需要美国持久和全面的经济援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的恢复,故B项正确;杜鲁门主义是政治方面的对抗,故A项排除;C项是以苏联为首的,排除;D项是军事对抗,排除。14、B【解析】

当“中共中央同意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试办经济特区时”,中央有关部门却下发文件《旧中国租界的由来》,显然是不同意试办经济特区,认为特区试办需谨慎,故选B,排除A;该文件的主旨明显不在于阐明融入世界的必要性和剖析西方侵华的历史,而在于强调试办经济特区要谨慎,排除CD。故选B。15、D【解析】

通过材料叙述内容可以看出,清华简和《史记》的记载不相符合,说明历史叙述者拥有的不同史料影响了历史记录的差异,故D项正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代,战国历史研究史料空白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文物的获得手段不能作为其是否可信的主要依据,B项叙述不符合材料主旨;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清华简和《史记》记载不符,不能相互印证,排除C项。16、A【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根据地政权的形成基础及议事形式,其目的是加强团结根据地的各种农力量,旨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17、D【解析】

据材料“这样的社会条件决定入十月革命既是对资产阶级,又是对地主阶级的革命。由于封建因索和资本主义因素紧密结合,因此,对它们的否定也没有时间的先后。”可知,十月革命既是反对资产阶级,又是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革命,具有反资本主义,又具有反封建的双重性质的革命,D正确;A不是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十月革命的性质,而不是强调其原因,B不是材料主旨;材料强调十月革命既是反对资产阶级,又是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革命,没有体现十月革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C错误。18、B【解析】

根据材料“都是冲突各方互谅互让的结果”推出制宪过程体现出来的主要原则是妥协退让,故B选项正确;分权与制衡是美国宪法所体现出来的重要原则,主要通过三权分立与制衡、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和制衡等方面体现出了,在材料中的制宪过程并无直接体现,故A选项错误;维护统一原则主要是通过联邦制度取代邦联制度体现,在材料中的制宪过程并无直接体现,故C选项错误;联邦共和原则主要是八七宪法关于政体的内容体现,在材料中的制宪过程体现并不明显,故D选项错误。19、D【解析】

根据材料“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可知,董仲舒的这一观点符合当时汉武帝要求实行大一统在文化领域的政治要求,故选择D选项;古代民本思想在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与时间不符,故排除A选项;家国一体是指家族和国家都以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严格的家长制,而材料中只是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并没有跳出家国一体的框架,故排除B选项;宗法伦理思想反映中国宗法等级制度,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一种道德理论,而材料中董仲舒只是想跳出其局限,并没有削弱宗法伦理思想,故排除C选项。20、B【解析】根据“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表明“汉音”是融合了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和南北朝官音的基础上形成的,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无关,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语言问题,与“强化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地位”关系不大,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的准确解读,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21、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靖康之祸”指的是北宋末年(1126--1127年),金军南下侵扰,掳走宋徽宗、宋钦宗的“靖康之变”,因此“虏骑”是指金军,故C项正确;辽军在北宋前期南下袭宋,两国签订了“檀渊之盟”,故A项错误;西夏位于西北,材料和西夏无关,故B项错误;元建立于1271年,和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22、A【解析】

卢沟桥事变以后,“我们抱定大事化了,小事化无本旨”,一退再退,“遂使我们到退无退路的地步”,这一时评批评了国民政府的抗日政策,不满于对日妥协,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B项错误;1937年8月,抗日战争处于防御阶段而不是相持阶段,C项错误;材料并未明确日本侵华始于“卢案”,D项错误。23、A【解析】

依据材料“这种人大多是地主,大到能靠收租维持生活的地主。……于是读书人也就限制在这一个经济阶级中了”来看,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制约了社会阶层的流动。A正确;完全垄断的说法过于绝对,B排除;科举制相对于九品中正制来说,加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排除;文化水平决定了阶级属性过于夸大了文化的作用,D排除。故选A。24、D【解析】

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面临着苏联的威胁,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中国和美国关系进行改善,D正确;当时中苏关系正处于恶化时期,摆脱了苏联的威胁的说法有误,A错误;中国当时已经突破意识形态外交,B错误;中国并不能拯救美国的衰落,C错误。点睛:中美关系发展【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5、C【解析】

据材料中的“令民有米增价以粜。于是米商辐辏,越之米价顿减,民无饥死”等信息可知,赵抃利用市场规律调控米价,解决粮食短缺问题,故选C项;仅凭材料不能得出A项结论,且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赋税制度改革,故排除B项;宋代虽然商品经济繁荣,但是政府并没有废除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D项。26、C【解析】

由材料中金字塔作为法老权力的象征,因此金字塔体现了王权的绝对专制,C选项符合题意;埃及文明、建筑艺术和数学水平与法老权力的象征无关,ABD选项排除。27、B【解析】

《尚书酒诰》属于文献史料,文献史料和考古学者的观点属于间接史料,不是最具说服力,材料中的现象只能说明殷人好饮酒,但无法证明殷人是否因好酒而亡国,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考古挖掘的原始史料可以证明殷人是因好酒而亡,排除A;材料没有提及考古挖掘的关于商朝饮酒的相关史料,排除C;D项说法明显实单方面的信息,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故选B。28、A【解析】

从材料“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可知,胡适强调文的形式的目的是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故A正确;材料中没有具体强调废除和推广的诗体,故B排除;“废止”说法过于绝对,故C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思想文化方面,没有提到政治制度,故D排除。29、C【解析】

根据材料汉水流域的文化遗址具有”明显的姬周文化风格”,说明此时周朝的文化对于周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推动西周文化传播的主要因素是分封制的推行,故C选项正确;材料中主旨是周朝文化对于周边的影响,而宗法制度主要是解决贵族内部的矛盾,对于文化传播到其它地区作用不明显,因此A选项错误;战争往往带有破坏性,它与文化的交流关系并不明显,故B选项错误;礼乐制度主要是维系统治阶级的等级秩序,而非将周朝的文化传播到其它地区,故D选项错误。30、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刊载《大豆与中美科学交流》和《中美两国人民永远友好下去》等,体现了中国对美国的友好态度,由此反映中国外交的政策有所调整,A项正确;人民日报的文章和图片,不能表明中美两国在“农业领域”开展着合作,B项错误;1978年底,中美关系基本上实现了正常化,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国摆脱了长期以来“外交困局”,D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共同点:城市化水平都在提高。不同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比发达国家低,1950—1975年前后城市化发展速度较慢,目前处于城市化中期(快速增长阶段),未来城市化发展趋势与发达国家差距在缩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2)发展状况:整体上发展缓慢;长江下游、南南沿海和两广地区城市化比率最高。原因: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依然占据统治地位;通商口岸聚集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近代企业的兴办,使城市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解析】

(1)共同点:根据材料中三条曲线的走势可知,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它们的城市化水平都是在提高的。不同点: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可知,总体上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要比比发达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