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一观点突出了《人权宣言》A.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的精神B.克服了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的局限性C.成为18世纪后期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性文件D.对民主自由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有人在考察武昌时说: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按户悬挂,布旗不备,以纸代之;政治口号之多,超于国内各香烟公司广告之上,譬曰:“政权归于革命的民众”“拥护革命中心力量”。这一场景出现A.印证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得益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D.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3.下表为1928—1935年中国轮船统计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国民政府日益重视发展海洋经济 B.表明外国侵略由沿海转向内陆C.国家经济建设促进轮船业的发展 D.表明工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4.法国总理达拉第在签订《慕尼黑协定》后,心中已经准备好回国时面对国人的嘘声,没想到迎接他的巴黎民众不但没有嘘声,反而一片兴奋,欢迎“伟大”的总理归来。材料主要说明了A.法国民众存在背离现实的和平主义情绪B.国际联盟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软弱无力C.法国与德国法西斯势力利益逐步趋同D.法国统治者竭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5.斯温·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中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品贸易,把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串成一张复杂的商业网。过去四千年的棉花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这样跨全球的体系。过去也从来没有过,拿印度织布工的产品当做支付工具,到非洲购买奴隶,让这些奴隶到美洲农场耕作,生产农业产品供应欧洲消费者使用。可见,作者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贸易A.加速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进程B.促进了欧洲生产方式巨大变革C.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落后D.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6.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7.1830年辉格党领袖格雷继任英国首相后立刻提出改革法案。而托利党利用上院的多数两次否决了法案。1832年,格雷请求国王册封足够数量的改革派贵族,以强使法案在上院通过。国王拒绝这个请求,辉格党政府总辞职,英国局势混乱不堪。不久,国王答应随时准备册封新贵族,而托利党则主动退出了这场斗争。这表明了当时的英国A.法案通过意味着贵族失势B.和平变革的机制依旧存在C.下院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D.政治转型源自两党的妥协8.19世纪50年代,咸丰帝不得已采取依靠地方的做法:下令各省兴办团练,允许地方征收厘金、办理捐输以补军费不足。上述做法直接导致了A.军阀割据局面形成B.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D.中央集权体制出现严重危机9.汉冶萍公司作为中国最早的新式钢铁联合企业,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江西萍乡煤矿组成的。可该企业仅民国5至8年有盈余,其他时间都是亏损;至民国11年,汉阳铁厂不堪亏损停工;至民国14年,大冶炼铁厂也停工。结合所学分析判断此企业出现盈亏的主要原因分别是A.盈:欧战爆发,钢铁价涨;亏:不平等条约束缚,关税不自主B.盈:机器进口,设备新颖;亏:钢铁官营,腐败严重质量低下C.盈:设实业部,大力补贴;亏:军阀混战,国内钢铁需求下降D.盈:政府支持,实业救国;亏:列强卷土重来,加紧资本输出10.针对近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有人提出要建立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什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呢?以下正确的是A.美苏两强称霸世界的体系 B.美、欧、日三足鼎立的体系C.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D.人类社会中的“丛林法则”11.学者张天周指出,1942年,由史迪威和郑洞国指挥,中国远征军在缅北和滇西地区同日军进行了几次大规模作战,参战官兵将近20万人,日军被迫从东南亚和中国战场调集兵力进行支援。中国远征军的这些举措A.支援了美军中途岛战役的作战行动B.标志着中国战场对日战略反攻的开始C.缓解了中国华北战场的抗战压力D.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12.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会上说:“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这里“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主要指A.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B.推翻了满族贵族的专制独裁统治C.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3.钱穆《国史大纲》中写道:“自唐代镇兵拥立留后,积习相沿,直至五代,造成国擅于将、将擅于兵的局面……由不断的兵变产生出来的王室,终于觉悟军人操政之危势,遂有所谓‘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自此节度使把持地方政权之弊遂革。”这说明宋代早期政治变革的主要意图是A.确立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B.革除唐末以来的藩镇积弊C.提升官员队伍的专业素质 D.加强对各级武将的行政监督14.英国人赫德在《双周评论》撰文说:“中国如被瓜分,全国将协同一致来反对参与瓜分的那几个外国统治者”,“表现出民族感情的存在和力量”。该材料用于帮助我们理解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影响 B.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C.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危害 D.《辛丑条约》签订的重要原因15.下图是某一机构的示意图(局部),据此判断这一机构最有可能是A.宣政院 B.内阁 C.鸿胪寺 D.理藩院16.地图改变世界。15世纪末,哥伦布远航时相信的世界地图最有可能是A. B.C. D.17.《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人之所贵,主人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18.玉米在16世纪中期,即明朝传入中国。据学者研究认为,“玉米传入中国的途径分为海路和陆路。陆路又分为两条:一条由印度、缅甸入云南的西南路线,另一条经波斯、中亚到甘肃的西北线。海路则经东南沿海省份再传入到内地。”玉米传入中国可以反映出A.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空前盛况B.奴隶贸易与新航路的开辟如影随形C.世界重要大洲间都已经有了联系D.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物资物种交流19.如图是195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A.反映了国民经济正在迅速恢复 B.描绘了人民投身建设的热情C.说明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D.表明女性在建设中贡献突出20.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事件,它们作为阶段性的事件对于世界历史发展同样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起到了一个标志性的作用,能够使我们较为清楚地看到世界现代史的发展线索。据此可知,这些事件A.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 B.推动冷战向更深层次发展C.促成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巩固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21.《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22.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B.侧重于理论探索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D.提倡实验科学23.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政策:60年代,外交重点转移到亚非拉国家,形成了反苏反美的“两条线”外交战略;60年代末,又确立了“联美反苏”的“反霸一条线”政策。这反映出新中国外交A.受到国际形势影响 B.奉行不结盟政策C.自主性逐渐减弱 D.致力于全方位外交24.《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以下四项中与“家天下”有关的是:A.大同之世B.传贤不传子C.禅让制D.世袭制25.荀子言性恶”,认为“天道自然”,主张治国需“王霸兼用”,被宋代理学家普遍视为有悖于圣人,是“儒门异端”而加以抨击和贬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宋代理学家否定荀子是儒学家B.荀子实际属诸子百家中的法家C.荀子思想因不利于地主阶级统治而被否定D.荀子思想体现了当时思想领域的融合状况2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A.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B.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C.平民可直选法国总统 D.有利于确立和巩固共和制27.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掌握了多数省的政权,促使湖北军政府参加南北和谈,推进了国内统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立宪派向革命派进攻,迫使革命党人接受和谈条件,推选袁世凯建立北京政府,中国实现暂时的稳定与统一。由此可知立宪派A.由资产阶级维新派转化而来B.意在建立民主以实现君主立宪C.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D.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28.下表所列史实说明1949年以前部分学者主张“体育救国”“体育强国”1952年6月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20世纪50年代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反对国际奥委会制造“两个中国”的错误做法,甚至不惜退会A.体育往往被赋予特殊意义 B.发展体育可以张扬国威C.人民体育体制的逐步确立 D.体育的教育功能被挖掘29.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刘邦相国萧何曾连续强买田亩数千颐;到武帝时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现象说明汉代A.农耕经济得到发展 B.统治者“无为而治”C.君主权力严重衰退 D.重农抑商没有落实30.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与此无关的评述是:()A.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创始国B.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创始国C.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1901年,清政府下诏进行军制改革,命各省在年内裁汰绿营、防勇十分之二三,在原有各营中精选士兵成立常备、续备、巡警等军。1902年,清政府以北洋、湖北训练新军颇具规模,自应逐渐推广,因令各省选派将弁赴北洋、湖北学习新军操练,学成后,发回原地管带新军。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总理练兵事务;各省设督练处。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常备学堂办法》以及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正式划定军制。1905年,统一全国新军编制为三十六镇,按省分配,限年完成。与新军编练相适应,1895年前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武汉等重镇设立武备学堂和随营学堂。……军制改革不仅使中国出现近代化军队的崭新建制和兵种的分类,而且由于军队成分的变化和知识化程度的提高,使中国向来鄙视军人的传统观念发生改变。但是,新军的产生和扩充并不意味着清王朝的重新巩固,而是其内在矛盾的继续扩大。——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军制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军制改革的特点。32.左宗棠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0年,左宗棠在为曾国藩“捉刀”而作《复陈洋人助剿及采米远津折》:“驭夷之道,贵识夷情……此次款议虽成,中国岂可一日而忘备?河道既改海运,岂可一岁而不行?如能将此两事妥为经通,无论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一二,页五七至五八材料二:1863年,左宗棠《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就局势而言,借不如雇,雇不如买,买不如自造。至自造轮机成船……外国多方阻挠,乃意中必有之事,见在英国领事等屡以造船费大难成,不如买见成船为便宜,此即暗中使坏之一端……惟赖朝廷坚持定见,不为浮言所惑,则事可有成,彼族无所挟以傲我,一切皆自将敛抑。自强之道,此其一端。”——《左文襄公全集·书牍》第9卷,第59页材料三:1884年,左宗棠听说广东某些乡绅聘请“深明艺事者”来教育子弟时,大加赞扬说:“此风一开,则西人之长皆吾人之长,不但船坚炮利,可以制海寇,即分吾华一郡一邑之聪明才智物力,敌彼一国而有余。行之数年,各海口船炮罗行,并可随时分拨,协济人力物力,互相通融,处处铜墙铁壁,以守则固,以战则克,尚何外侮之足虑乎?”——左宗棠《艺学说帖》(1)由材料一可见,左宗棠、曾国藩等人因何而产生洋务思想的?(2)归纳上述材料中左宗棠的思想主张。(3)综合上述材料,你怎么看待左宗棠的洋务思想?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同治初年,江西南昌的士大夫群起毁教堂,杀传教士。巡抚沈葆桢称赞士大夫的正气,郭嵩焘则斥责沈氏顽固。郭氏做广东巡抚的时候,汕头的人像以前广州人,不许外国人进城。光绪元年(1875)云贵总督曾毓英因为反对英国人进云南,秘密在云南缅甸边境上把英国使馆的翻译官杀了。郭嵩焘当即上奏弹劾曾毓英。第二年,政府派他出使英、法,中国有公使驻外从他起。他在西欧的时候,努力研究西洋的政治经济社会。他觉得不但西洋的轮船枪炮值得我们学习,就是西洋的政治制度和一般文化都值得学习。他发表了他的日记,送给朋友们看。他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他劝李鸿章扩大留学范围。——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归纳郭嵩焘的救国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的救国理念是否得以实现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根据材料“《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因此在传播的过程中推动了思想的解放,D选项符合题意;《权力法案》确立的是议会主权,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美国的《独立宣言》阐述的政治哲学主要是自由和民主内容,列举若干具体的不平等事例,以证明乔治三世破坏了美国的自由,最后宣布美国的独立,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C选项是《人权宣言》的地位,与材料无关,排除。2、B【解析】北伐战争使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武汉成为革命的中心,从题干中的“巩固革命联合战线”的信息,可判断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合作发动了国民大革命,B正确。材料重心不是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五四运动,排除A;材料和抗日战争无关,排除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信息“政权归于革命的民众”“拥护革命中心力量”“巩固革命联合战线”等,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3、C【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背景的理解和认识。表格中的时间是1928—1935年,属于国民政府统治的前期,该时期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政府推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故C项说法正确;国民政府日益重视发展海洋经济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早在19世纪末,列强侵略的触角即已伸入中国内地,故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近代中国的工业属于畸形发展状态,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均不合理,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4、A【解析】

《慕尼黑协定》签订之后,法国人民一片兴奋,这实质上反映出法国民众对以牺牲弱小国家换取和平的这种和平主义思想的错误认识,这是背离现实的和平主义,故A正确;材料信息不是说国际联盟的作用,故B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法国与德国法西斯势力利益逐步趋同,故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国人民态度,不是强调统治者,故D错误。5、D【解析】

由材料内容可知欧洲人拿印度织布工的产品当做支付工具,到非洲购买奴隶,让这些奴隶到美洲农场耕作,生产农业产品供应欧洲消费者使用,体现了世界市场在国际贸易推动下逐步形成,选项D正确;材料的主旨是欧洲棉纺贸易推动了整个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类似于连锁反应,其落脚地也侧重欧洲消费,而非资本原始积累,选项A排除;选项B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体现了欧洲人通过棉编织品贸易将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串成一张复杂的商业网,但没有强调此商业网造成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落后,排除C项。6、C【解析】

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郡县制在秦汉时期的积极作用。秦朝亡于暴政,而非郡县制;西汉有王国叛乱,而无郡县叛乱。“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正确;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排除;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论证郡县制的作用,因此排除D。7、B【解析】由题干中的时间可知,其材料背景是1832年议会改革,通观材料信息,之所以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可以说明英国政治运作中和平变革机制的存在,各方为了避免激起更大的社会矛盾,最终选择了妥协,在和平渐进中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故B项正确;题干反映了各派之间的妥协,“贵族失势”表述不对,故A项错误;国王行政权早在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后即已被剥夺,故C项错误;英国政治妥协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而非政治现象,故D项错误。8、D【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政局变动和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历史解释素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50年代,面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八旗兵和绿营兵不堪一击,咸丰帝被迫倚重汉族官僚,导致地方拥有军事和财政大权,使得中央集权体制出现严重危机,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军阀割据局面形成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A项错误;地方势力发展,并不意味着其能与朝廷分庭抗礼,B项错误;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发生在武昌起义之后,十几个省脱离清朝统治而独立,C项错误。9、A【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该企业的盈利是在民国五年到民国八年,即在1916-1919,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而其他的时期都是亏损,其原因应该包括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以及在关税上有列强所操控,故A选项正确;盈利和增加新设备没有直接关系,故B选项错误;该企业的盈利并不是由于补贴的结果,也不是政府帮助和支持的结果,故C、D选项错误。10、C【解析】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美苏两强称霸的世界体系是雅尔塔体系,故排除A项;美、欧、日三足鼎立的体系是两极格局下多极化的体现,故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指的是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故选C项;“丛林法则”是弱肉强食的无序格局,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D项。11、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一年,由于日军的扫荡,华北地区的抗战十分艰苦。中国远征军在缅北和滇西地区的作战,迫使日军从东南亚和中国战场调集兵力进行支援,这就缓解了中国华北战场的抗战压力,故C项正确;中途岛战役发生于太平洋战场,两者的关联度不大,排除A项;中国战场对日战略反攻开始于1944年,排除B项;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于1942年1月,而中国远征军开始作战是在1942年3月,故D项错误。12、A【解析】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和纲领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体现反封建和政治上的近代化的性质,虽然不是完全的反殖民侵略,但也表明了民族独立的要求。因此“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指辛亥革命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故A项正确;这里的民主民族革命是指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并不是推翻满族的专制统治、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及颁布的宪法,B、C和D排除。故选A。13、B【解析】

材料信息是,北宋之所以“杯酒释兵权”是吸取了唐五代以来“节度使把持地方政权”的教训。由此可知,宋代早期政治变革的主要意图是革除唐末以来的藩镇积弊,故B正确;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是政治变革的表现,故A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提升官员队伍的专业素质,故C错误;加强对各级武将的行政监督也是政治变革的表现,故D错误。14、D【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如被瓜分”,是指看到了列强割占、瓜分中国领土的危害;“全国协同一致来反对……几个外国统治者”、“民族感情的存在和力量”,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清军和义和团曾经配合抵抗侵略,这显然会危及列强在华利益,所以《辛丑条约》才会不割占土地、也不新增通商口岸。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15、D【解析】

从图中机构负责归档汉、满、蒙等民族事务,设有俄罗斯馆、木兰围场和喇嘛印务馆等,可以推理出其为清代负责管理民族事务的理藩院,D项正确;宣政院是元代的中央机构,与“木兰围场”等不符,A项错误;明清内阁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B项错误;清代负责外交、礼仪的鸿胪寺内,不会出现喇嘛印务馆、“木兰围场”等事务,C项错误。16、B【解析】

哥伦布之所以向西航行是因为他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向西航行也可以到达印度。而那时人们知道只有亚洲、非洲、欧洲,还不知道有美洲,故哥伦布一直认为其到达的美洲就是印度,B正确;A是平面图,图中已经有美洲,说明其是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故A排除;C、D俩图明确的标出了南北美洲,因此其应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故排除。17、D【解析】据材料“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与社会实际情况相违背,说明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倾向,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百姓抑商的信息,故A项错误;“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当时百姓皆重商轻农,故C项错误。故选D。18、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原产美洲的玉米传入中国可以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物种交流,故D正确;明朝郑和下西洋是在新航路开辟前,故A错误;材料没有奴隶贸易的信息,故B错误;此时澳洲还没有发现,故C说法错误。19、B【解析】

宣传画中的人物象征着群众代表,群众表态“我们为参加国家工业化建设而自豪”,这说明我国人民建设工业化国家的热情高涨,B正确;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底就已经完成,A排除;C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的人物是群众的代表,并非单指女性,D排除。故选B。20、A【解析】

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事件”结合所学有1967年欧共体建立,形成以欧洲联合对抗美国;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增强国际争取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力量,促进国际关系发展;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美苏关系出现缓和。这些事件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故选A;70年代美苏关系出现缓和,B错误;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是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C错误;世界多极化没有形成,D错误。21、C【解析】

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运动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它以失败而告终,没能阻止中国民族危机继续加深,A项错误;戊戌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也没改变中国的君主专制体制,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B项错误:戊戌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但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感情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C项正确;是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项不是戊戌变法的作用,D项错误;应选C。22、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时期有天文学领域的革命、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成就;明朝时期有数学方面的珠算法和求圆周率公式的推导、证明,农业及手工业生产的综合著作——《天工开物》。故二者的共同点是体现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科技·明朝科技23、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排除;中国始终如一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选项错误;D选项也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排除。故选A。24、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承了禹的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朝以“家天下”的形式持续了四百年的统治。世袭制以血缘关系作为职位传承的纽带,家族统治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所以此项与“家天下”有关。材料反映了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其子继承其职位,做了夏王,世袭制开始,故D正确;大同之世就是在天下为公的条件下,选贤举能使得社会不用管理就能安定,大同是公天下,禅让制是此时期最主要的政治形式,职位传承上,以“贤”为重,不符题意,故A错误;部落联盟时期,原始民主选举制度的反映,其意思是职位传给贤能之人,而不是传给儿子,不符题意,故B错误;部落联盟时期,原始民主选举制度,具体表现在尧让位于贤能的舜,舜让位于治水有功的禹,明显与“家天下”无关,故C错误。25、D【解析】

荀子吸收道家“天道自然”观念,除了儒家的“王道”思想外,还主张采用法家的“霸”道治国,体现了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的融合状况,D项正确;宋代理学家抨击荀子为“儒门异端”,没有否定荀子儒学家的身份,A项错误;荀子借鉴法家思想,本质上仍是儒家,B项错误;荀子思想代表了战国时期地主阶级的利益,在历史上受到了重视,C项错误。26、D【解析】

法国大革命从1789年到1875年,共和派和君主派进行了多次较量。法国政体发生多次变化。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在制定宪法是强调防止旧势力复辟。这样做有利于保卫共和制度,故D正确;法国的保守势力并不是因为宪法的制度而消失,排除A;这一修正条文明显不能摒弃封建的等级制度,排除B;法国总统是由参政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排除C。故选D。27、D【解析】

根据材料主旨推断材料主要强调了立宪派在“推进了国内统一”的作用,并未阐明立宪派的来源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材料只是强调立宪派推动国家统一,而非阐述立宪派的政治要求,故B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中立宪派并非革命派,特别是迫使革命党接受袁世凯主张非但没有推动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反而使革命逐渐走向失败,故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立宪派推动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在推动的过程中客观上推动了清朝的灭亡,有利于民主思想和制度的传播,故D选项符合题意正确。28、A【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建国前后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根据题干中的“救国”等信息可知,体育事业的主题随着国家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故A项说法正确;表格中建国前的体育并不是张扬国威的表现,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题干中的体育并未全是“人民”的体育,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题中的体育并未完全体现教育功能,而更多的是政治意义,故D项说法不合题意,排除。29、A【解析】

西汉前期,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地主土地买卖、扩大地产的活动增多,使得汉武帝时期“富者田连阡陌”,说明汉代,A项正确;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不能说明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是“无为而治”,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买卖土地现象增多,不能说明君主权力衰退,C项错误;汉代前期严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项错误。30、A【解析】

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与联合国无关,A符合题意,故选A;BCD都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背景:《辛丑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的影响;旧式军制不适合发展需要;清末新政的推动等。(2)特点:迫于外力;效法西方军制;军制改革与军校教育配套进行;渐进性;成效有限等【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信息“1901年,清政府下诏进行军制改革,命各省在年内裁汰绿营、防勇十分之二三,在原有各营中精选士兵成立常备、续备、巡警等军”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辛丑条约》后民族危机加深、旧式军制不适合发展需要、清末新政的推动;结合所学知识从西学东渐的影响角度补充。(2)“特点”,根据材料信息“1901年,清政府下诏进行军制改革……1902年,清政府以北洋、湖北训练新军颇具规模……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常备学堂办法》以及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1905年,统一全国新军编制为三十六镇”得出:渐进性;依据材料信息“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常备学堂办法》以及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正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