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市2025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邹城市2025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邹城市2025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邹城市2025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邹城市2025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邹城市2025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为南宋都城临安“瓦”(娱乐场所)的分布图。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的临安A.城市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B.“瓦”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C.城市布局凸现浓厚商业色彩D.市坊分离的制度开始被打破2.“由于唐朝设置了专门管理手工业的机构,如工部、少府旒、将作监等,直接控制大量的工匠,建立了各种手工业作坊,因而对于皇室、朝廷、百官以至贵族们所需的服饰、车辇、器物、珍玩以至武器等,都各有生产的手工业部门。”这反映出当时A.官营手工业日益商品化B.官营手工业的效率提高C.手工业者人身控制放松D.政府加强对手工业管理3.古代中国的贵族政治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通过层层分封,权力分散在各级贵族中,并世袭享有特权。因此,战国时代魏国和楚国通过变法削弱世袭特权,秦国通过军功爵制取消世卿世禄制度,强调军功而淡化世袭身份。这些做法A.标志着世袭制走向消亡 B.标志着封建生产关系的开始出现C.催生了分散的小农经济 D.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转型4.标语、口号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时代发展的特征。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标语、口号,正确的一组是①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③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④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③④5.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有:①自然经济出现瓦解②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③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始出现④白银开始大量外流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6.1887年,英国某杂志刊登了一则梨牌肥皂广告。在广告中:一箱肥皂冲上海滩,一名女黑人握着一块肥皂。广告标题是“文明的诞生”;广告底部写着:“肥皂消耗是衡量财富、文明、健康、人之纯洁的标准。”这则广告可以用来说明A.英国工业品主要销往非洲市场 B.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C.欧洲工业文明开始在非洲传播 D.工业文明改变了人们的观念7.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蕴含着不少历史信息。下列诗句能反映中外交往的是A.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D.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8.汉成帝改刺史为州牧,然废置无常。东汉末年,汉灵帝接受宗室刘焉建议,选派“清名重臣”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政,州牧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一措施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 B.埋下了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C.体现了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D.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途9.马克恩指出:“仅就以上的条约(《天津条约》)内容而言,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似乎并未谋得外交上的特权,不过是迫使清廷放下了天朝大国的架子,承认了列强与清国的平等地位而已。其实大谬不然。”在这里,马克思意在强调《天津条约》A.确立了列强与中国的国家平等地位 B.适应了列强大规模商品输出的需求C.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实质上是损害中国利益的不平等条约10.清末民初,尽管传统婚礼并不符合政治变革的诉求和男女平等的理念,但是当时江南地区仍有不少知识分子出于孝道观念,按照传统仪式举行婚礼,只是繁复的仪式发生了简化。这说明A.婚俗具有明显的二元性特征B.通过婚俗强化了理学的主流地位C.婚姻自由使社会价值观异化D.土洋结合成为婚俗变迁的大趋势11.下列一组图片是以二战著名战役为题材的电影宣传海报。其中描写太平洋战争历史进程的是A. B. C. D.12.“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这表明罗马法A.程序严谨体系缜密 B.趋时更新以应对社会需求C.维护新兴资产者利益 D.是新生产关系萌芽的推手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棉花王国的危机材料一北美独立后,棉花迅速取代烟草成为美国南部主要的现金作物,其产量从1791年的0.5万包增长到1820年的72.2万包,到1840年增加到100万包,并使南部获得了“棉花王国”的称号。材料二据统计:1859年~1860年南部销往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棉花分别为2344000包和1069000包,而销往北部的棉花只有94300包。1814年从外国输入美国的商品为1300多万美元,而1816年增加到14700万美元。材料三众议院保护关税表决情况1816年1828年1842年东北部17—1016—2326—7大西洋中部42—556—650—8东南部16—354—488—41西南部9—412—176—32西北部4—017—1013—11说明:表中的每组数字前面为赞成票,后面的数字为反对票。——以上均摘自《美国史通论》问题(1)简述独立后,促成美国南部获得“棉花王国”称号的主要因素。(2)美国南部为什么把棉花大量输往英国和欧洲?对美国经济和社会有何影响?(3)从材料三看,赞成和反对保护关税呈现怎样的趋势?赞成和反对主要目的是什么?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由于中国文字所具有的特质而被实践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国家统一的粘合剂.这种新的统一文字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能阅读并理解的,尽營他们常常听不懂彼此所操的方言:基于同一原因,这种文字也是外国人所能理解的,所以受过教育的日本人,朝鲜人或越南人都能阅读汉文,但却不会说一个汉字。这种文字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对中国文化在整个东亚的影响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新中国成立时,文盲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党和政府认识到“国家的教育建设计划是与国家的经济建设计划密切配合的”。20世纪50年代,中央政府成立了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作为全国扫盲的行政领导机关和统一机构;还成立了全国扫除文盲协会,协助政府更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按照国家计划如期完成扫除文盲的任务。扫盲教材除了识字之外,还包括拥护共产党、爱祖国、爱岗敬业等内容。1964年,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下降到52%,一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统一文字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扫盲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从南宋临安都城临安“瓦”(娱乐场所)的分布图可知,城市布局与中国传统的布局截然不同,皇宫偏南而不是坐北朝南,娱乐场所瓦子遍布全市,这说明城市布局凸现浓厚商业色彩,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城市设计与皇权至上的关系,更没有体现出“瓦”的时间限制,故A、B项不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在扬州等一些繁华城市,市坊分离的制度已开始打破,故D项说“北宋开始打破市坊分离的制度”不符合史实,可排除。2、D【解析】

依据材料中“设置了专门管理手工业的机构”“直接控制大量的工匠”可知,政府加强了对手工业的管理,加强了对工匠的人身控制。故答案为D项,C项排除。AB项,依据材料中“对于皇室、朝廷、百官以至贵族们所需的服饰……都各有生产的手工业部门”可知,“日益商品化”与材料信息不符,也不能体现官营手工业的效率提高,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3、D【解析】

材料中的“取消世卿世禄制度”和“削弱世袭特权”等信息说明战国时期贵族政治色彩逐渐淡化,以军功为主的官僚政治逐渐形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出现了转型,故D项正确;世袭制度并未因此退出历史舞台,A项错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封建生产关系发展的一个结果,排除B项;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C项错误。4、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赶超英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口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1950到1953年朝鲜战争时期的口号,“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四件事按时间先后排序为②①③④,D项正确;其他排列顺序均存在错误,ABC三项不符合题意。5、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把握时间信息“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即可,②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早在汉唐时期已经出现,④白银开始大量外流是鸦片战争之前,英国走私鸦片的恶劣影响之一,故排除②④,①③都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济领域里的新现象。故选B。考点:鸦片战争的影响点评: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商品输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的侵略方式。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外国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自然经济的解体,另一个方面中国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主要是洋务工业和民族工业。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也需要掌握。6、D【解析】

根据“一名女黑人握着一块肥皂”“肥皂消耗是衡量财富、文明、健康、人之纯洁的标准。”可以看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与非洲市场的联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排除B项;“开始”一词表述有误,排除C项。7、D【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是李白悼念阿倍仲麻吕的诗,阿倍仲麻吕,日本奈良人,日本遣唐留学生,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杰出贡献,故D选项正确;“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反映的是唐代商贸情况,故A选项错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李白送故人孟浩然写的诗,故B选项错误;“剑外忽传收蓟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故C选项错误。8、B【解析】

根据材料所述,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东汉末年,州牧由重臣担任,同时掌握了一州军政,州牧也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种变化使州牧权力日益增强,为汉末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同吏治是否清明和高效无关,A项错误;材料是选派州牧,同宗法制无关,C项错误;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途的是科举制,同材料无关,D项错误。故选B。9、D【解析】

依据材料中“大谬不然”等信息可知,马克思认为《天津条约》并非只是列强要求获得平等地位,也并非没有谋得外交特权,其实质是损害中国利益的不平等条约,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不符合材料中“大谬不然”的表述,排除;B选项是损害中国利益的具体体现,包含于D选项中,排除;《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选项错误。故选D。10、A【解析】

由材料“按照传统仪式举行婚礼,只是繁复的仪式发生了简化”可知,近代婚姻习俗既继承了传统的习俗,同时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说明婚俗具有明显的二元性特征,故选A;由材料“不符合政治变革的诉求和男女平等的理念”可知,理学的主流地位遭到了冲击,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价值观对婚俗的影响,而非婚俗对价值观的影响,排除C;材料只反映的江南部分地区婚俗的变化,这不代表整体,故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11、B【解析】

A是《血战阿拉曼》电影海报,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轴心国德国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伯纳德·蒙哥马利将军统领之英联邦军队在埃及阿拉曼进行之战役,不符合题意,排除;B是《中途岛海战》海报,中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也是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对日军作战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符合题意,故选B;C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海报,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为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不符合题意,排除C;D是《伦敦上空的鹰》,反映的是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至1941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不符合题意,排除D。12、B【解析】

由材料“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可知,罗马法具有趋时更新以应对社会需求的特点,故选B;材料未对罗马法的程序及体系进行描述,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利益,故C项错误,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对罗马法发展的作用,D项颠倒了因果,排除。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因素: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织业领域爆发工业革命,对棉花的需求量迅速增加;美国的棉织业在引进英国的技术和设备基础上,并进行了创新,如1793年怀特尼发明的轧棉机,提高了脱棉工效率数十倍,对棉花需要求也在增加。如答出下面的内容,每答出一点给,总分不超过。美国政府扩展领土,美国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等,也为植棉的扩展(压缩烟草)提供了条件;美国南部具有适宜的气候条件,也是美国植棉的重要条件。(2)原因:英国等西欧国家,工业革命开始得较早,生产率水平较高,棉花价格高,能获得更高利润(其它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也可),或答英国与美国有悠久的贸易传统,全答。影响:导致美国失去了南方的原料和市场;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北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和南部种植园奴隶制的矛盾,逐渐尖锐;南北双方在市场、关税、西部土地处理,奴隶制度存废等一系列重大利益问题上,产生无法调和的分歧,导致南北战争爆发。(3)两派力量增强,分化明显,矛盾趋向尖锐;保护各自的地方利益,或集中于争夺市场和原料。(其他言之有理,有据也可)【解析】

(1)因素:根据材料一中“北美独立后,棉花迅速取代烟草成为美国南部主要的现金作物”、“南部获得了‘棉花王国’的称号”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后,英美等国对棉花的需求量增加、美国领土扩展、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南部具有适宜的气候条件等方面分析促成美国南部获得“棉花王国”称号的主要因素。(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部把棉花大量输往英国和欧洲的主要原因有英国等西欧国家工业革命开始得较早、生产率水平较高、棉花价格高能获得更高利润、英国与美国有悠久的贸易传统等。影响:根据材料二中“1859年—1860年南部销往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棉花”远远多于“销往北部的棉花”,结合所学知识,从南北方经济利益、经济差距和经济方式的矛盾激化,到双方在市场、关税、西部土地处理、奴隶制度存废等一系列重大利益问题分歧加大,矛盾无法调和,最后导致南北战争等层次,分析其影响。(3)趋势:根据材料三中“众议院保护关税表决情况”可知两派力量增强、分化明显、矛盾趋向尖锐等趋势。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派赞成或反对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各自的地方利益(或集中于争夺市场和原料)。14、(1)作用:沟通传达信息;维护国家的统一;增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承载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传播中华文化。(2)特点:党和政府大力推动;全国性运动;时间长;成显著效。意义:扫盲运动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场大众文化知识教育,开启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新篇章;改变了自古以来国民缺少文化教育的局面,提高了人口文化素养;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巩固新政权,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盲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中国基本扫除文盲的战略目标,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