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中世纪欧洲成立的宗教裁判所,又叫“异端”裁判所,存在了500多年之久,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若曾被判为“异端”活活烧死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被罗马教法廷判为终身监禁,后获释客死异乡。对以上史实的正确理解是A.宗教裁判所特地迫害非天主教徒 B.宗教裁判所是天主教会为限制人们思想而设立的C.宗教裁判所严峻阻碍了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 D.宗教裁判所制造了很多冤案,是一个非法组织【答案】C【解析】从材料“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若曾被判为“异端”活活烧死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被罗马教法廷判为终身监禁,后获释客死异乡”中可以看出宗教裁判所阻碍了欧洲科学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特地迫害非天主教徒”;宗教裁判所用野蛮的方式维护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巩固在宗教生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故B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错在“非法组织”。点睛:材料“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若曾被判为“异端”活活烧死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被罗马教法廷判为终身监禁,后获释客死异乡”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宗教裁判所和科学之间的关系。2.14—16世纪,西欧天主教会受到挑战的主要表现有①封建生产方式的瓦解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资产阶级新贵族不满教会的盘剥③封建统治者希望加强中心集权,实现富国强兵④文艺复兴运动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和禁欲说教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学问可知,14-16世纪,西欧向近代过渡,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①正确。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追求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摆脱教会的限制,推动资本主义发展,②正确。民族国家的形成,封建统治者希望加强中心集权,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教会限制,③正确。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旗帜,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确,选D。3.宗教改革就其性质而言是一次“社会革命”,因为它深化家家户户,影响及于社会生活,人们的眼界、思维方式都因此发生改变。它本身是宗教问题,但它的影响要深广得多。材料旨在说明宗教改革A.推动思想方式出现重大转变B.彻底摧毁了教会精神枷锁C.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D.促使人类理性思维走向成熟【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材料从“社会革命”的角度交代了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说明它在思想方式的转变上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故A正确;B项说法过于确定化,应解除;CD两项是启蒙运动的作用,不符合题意,解除。4.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16世纪,欧洲很多地方都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最主要的表现是A.为资产阶级夺取了教会的土地财产 B.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王权C.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 D.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宗教改革中强调因信称义、先定论,打破了天主教会神学对人们精神通知,新教精神中强调的勤劳、进取、奋斗、勤俭等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正确;宗教改革过程中,教会的土地并没有流入资产阶级手中,而是流入了封建势力手中,解除A;欧洲各国的王权是封建势力,其成为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解除C;民族意识的加强并不是特地指向资本主义,解除D。5.甲午斗争后,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信任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的浪潮。”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B.干脆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欧洲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缘由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任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可知,这一时期将购买股份和收回国家利权相联系,带有明显的爱国性质,A正确;财政危机是推动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规定的干脆动力,解除A;欧洲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是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浪潮兴起的主要缘由,解除C;民国成立是在191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解除D。6.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斗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起先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究历程 D.起先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甲午中日斗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峻,救亡图存运动由学习西方技术到制度,故C选项正确;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在《南京条约》就有,故A选项错误;近代民族工业起先产生在19世纪60-70年头,故B选项错误;19世纪40年头就已经起先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故D选项错误。7.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说:“勿去旧衙门,而唯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唯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看法是A.要光绪帝加强对人事任免权的争夺 B.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懦弱性和妥协性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加政权 D.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斗争策略【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勿去旧衙门……勿黜革旧大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可知,维新派不想触动旧势力,对于维新人士的参政方式,也不主见大张旗鼓,可以看出其在变法中的当心谨慎,体现出这一群体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来的懦弱性和妥协性,B正确;维新派不主见废除旧衙门、罢黜旧大臣,说明其在人事任免权方面不求主动,解除A;依据材料“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可知,维新派不希望维新派人士在朝政中突出,由此可以推断出其不希望大量维新派人士参加政权,解除C;题干中体现更多的是妥协退让而非策略,解除D。8.梁启超强调:“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材料表明梁启超A.反对实行民主制度 B.主见提高国民素养C.深刻批判辛亥革命 D.提倡建立精英政治【答案】B【解析】【详解】梁启超将人民置于第一位,认为只有“新民”才有政治上的成就,因此选项B正确;梁启超是维新派,主见民主制,解除A;C材料中未体现,解除;梁启超重视民众素养,可见其并未提倡精英政治,解除D。9.康有为通过重塑孔子形象、高悬大同志向,并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论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建,是儒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行为的重要影响是A.重新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 B.削减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认同危机C.使晚清保守思想大行其道 D.推动了传统思想与民主科学的结合【答案】B【解析】康有为之所以把重塑孔子形象看的很重,是因为他要将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传播到中国,为了更好的宣扬,就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所以B符合题意,而A不符合题意;康有为通过这种做法是在宣扬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故没有出现C所述结果,故解除C;他的做法推动了传统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的结合,而不是与科学民主的结合,故D不符而合题意,所以解除。10.20世纪初期,某杂志刊发文章:自从严复“介绍了一册《天演论》以后,我们时常在报章杂志上,望见一大堆什么‘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底(的)话。这个十九世纪后半叶新起的学说……(现在)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的)实力,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化,以及社会之组织……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这反映了A.共和思想渐渐深化人心B.进化论促进了民生思想的普及C.寻求变革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D.报刊舆论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答案】C【解析】材料“‘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的)实力……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说明白20世纪初变革的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故C项正确;A项错误,严复属于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B项包含在C项之中;D项不符合“20世纪初”这个时间界限。11.闻名史学家戴逸依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突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簇新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起先醒悟过来了,僵硬的四肢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麻木不仁的头脑起先醒悟过来了,僵硬的四肢渐渐动弹起来了”可知,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故答案为C项。A项,挽救民族危亡的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B项,洋务运动的目标是实现富国强兵,与“戊戌变法的意义”不符,解除;D项,依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没有真正实践民主政治制度,解除。12.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别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气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协作④中国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略【详解】依据所学内容可知,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别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因此没有能够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气。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群众基础,依托旧政权,没有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①②③④说法都符合题意,故选D项,解除ABC项。13.默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雅典那时有一种活泼的目由,以及礼节、风俗和精神、文化上活泼的同等……在不违反这种同等和这种自由的范围以内,一切性格和才能上的不同,以及一切特质上的参差,都得到了最无拘束的发展,都在它的环境里得到了最丰富的刺激来发扬光大。”作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A.便于特性发展 B.追求同等自由C.促进文化多元 D.注意精神自由【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解析:材料讲解并描述的是民主制度对人的特性发展,BD错误。C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多元文化的发展;材料“一切性格和才能上的不同,以及一切特质上的参差,都得到了最无拘束的发展,都在它的环境里得到了最丰富的刺激来发扬光大”强调的是雅典城邦便于特性的发展,故选A。详解】14.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确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常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最高权力机关由干脆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精确解读材料信息的实力,材料中文字说明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职人员行使职权必需接受公民大会的监督,失职者皆受惩处,这反映出古希腊民主体制对预防行政专制制度性设计,答案选D,AB两项含义材料并未干脆体现,C项说法错误,公职人员对公民大会没有制约作用。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特征15.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务,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全部的人开放【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标记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标记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期,因此三次改革都在不断健全民主政治,C正确;古希腊雅典的妇女是没有参政权的,A解除;B适合罗马法的发展,解除;城邦的政权仅对成年男性公民开放,D解除。故选C。二、非选择题16.材料明治五年(1874年)5月,大久保利通向政府提出了《关于殖产兴业的建议书》:“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靠于政府官员诱导嘉奖之力……顺应国之风土习俗、民之性情智识,制定方法并以此作为方今行政之机轴,并以英国为楷模,保持开成之物,培植未成之物。”大久保利通提出的建议被接受后,日本当局对政府体制作了相应调整,由内务省、大藏省、工部省组成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大藏省主要负责殖产兴业资金的筹措和调配,工部省接着主管铁路、矿山和机械制造,内务省经营劝农、畜牧和农产品加工这三大事业部门。中心各省在经费支持中,对这三个省的经费支持占到了41%,人员占到整个中心政府的53%。——摘编自冯玮著《日本通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大久保利通提出该建议书的缘由。(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明治政府殖产兴业政策的特点。【答案】(1)缘由:日本成立明治新政府,开展明治维新运动;民族危机仍旧严峻,只有发展工业,才能增加国力,真正实现独立自主;日本原始资本缺乏,必需由政府扶植。(2)特点:依靠国家的扶植;利用国库资金主动支持,推动资本原始积累;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以西方为样板;形成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解析】【详解】(1)缘由:依据“明治五年”得出日本成立明治新政府,开展明治维新运动;依据“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得出民族危机仍旧严峻,只有发展工业,才能增加国力;依据“寻其根源又无不依靠于政府官员诱导嘉奖之力”,结合所学分析得出原始资本缺乏,必需由政府扶植。(2)特点:依据“寻其根源又无不依靠于政府官员诱导嘉奖之力”得出依靠国家的扶植;依据“对这三个省的经费支持占到了41%,人员占到整个中心政府的53%”得出利用国库资金主动支持,推动资本原始积累;依据“开以英国为楷模”得出以西方为样板;依据“由内务省、大藏省、工部省组成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得出形成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等。17.(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5届高三其次次模拟考试(5月)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常平仓法,以丰岁谷贱伤农,故增价收粜(卖出粮食),使蓄积之家无由抑塞,农夫须令贱籴;凶岁谷贵伤民,故减价出籴(买进粮食),使蓄积之家无由邀勒,贫民须令贵籴。物价常平,公私两利也。安石以常平法为不善,更将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置提举官以督之。(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官员)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府借贷),恐其逋负(拖欠),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亡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辗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摘编自邓之诚著《宋辽金夏元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王安石对常平法进行改进的目的。(2)结合材料并依据所学学问,评述司马光的观点。【答案】(1)目的:调整粮价,抑制豪强;保障农业生产,爱护农夫利益;保证和增加政府收入。(2)司马光认为,青苗法的实施造成官员趁机邀功勒息,穷人逃亡,富人变穷。这部分是守旧派的攻击和贬损;客观上也反映了青苗法在增加政府收入的同时,执行不善造成百姓不堪重负,存在设计与执行缺陷。【解析】(1)从材料“以丰岁谷贱伤农,故增价收粜(卖出粮食),使蓄积之家无由抑塞”“物价常平,公私两利也”“将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中可以概括出答案。(2)依据材料“使者以多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府借贷),恐其逋负(拖欠)”“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并结合所学学问可以从主动与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出答案。1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北魏统治者进入中原以前,没有成文的法典,如遇案件,“皆临时决遣”。从太祖起,诏令汉族士大夫主持修律成为常例。世祖时,规定各州国死刑案须奏请皇帝裁决,在实践中也仿行汉代“春秋决狱”之例,疑案皆交由中书“以经义量决”。迁都洛阳后,孝文帝鉴于“律令不具,奸吏用法,致有轻重”,多次参加修订《太和律》,加重了不孝罪的处刑,首创了独子犯死罪可存留养亲的方法。同时常常躬自断狱,并设立司直官对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进行监督。到宣武帝时完成《正始律》二十篇,其中有十八篇可在汉、魏、晋律中找到相同的篇名。至此,北魏律基本定型。——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史》(1)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概括北魏司法改革的特点。(2)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简析北魏司法改革的影响。【答案】(1)特点:借鉴前代司法制度;司法制度儒家化增加;注意司法监督建设;中心对司法活动干预较强。(2)影响:完善了北魏政权的司法体系;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和中心集权;打击了司法不公行为;为后世司法建设供应借鉴。【解析】【详解】第(1)问的特点,依据材料“在实践中也仿行汉代“春秋决狱”之例,疑案皆交由中书“以经义量决”、“加重了不孝罪的处刑,首创了独子犯死罪可存留养亲的方法。同时常常躬自断狱,并设立司直官对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进行监督”、“到宣武帝时期完成《正始律》二十篇,其中有十八篇可在汉、魏、晋律中找到相同的篇名”等信息概括即可。第(2)问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第一问的特点和所学从完善司法体系、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强化君主专制和中心集权、打击司法不公行为以及对后世影响等角度分析。1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材料在19世纪中叶,越来越多的俄国人已经发觉,农奴制度须要进行彻底的改革。一些俄国人认为农奴制度野蛮而不文明,尤其是那些访问过西欧的人,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赞同解放农奴。军队的新兵都征自农奴,他们在战场上表现糟糕。当时的俄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农夫能够获得自由,但仍旧要同之前一样付钱给原主子。大部分地方的农夫虽然不满足,还是安静地接受了他们的新地位。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夫起先尝试现代化农业,俄国的农业生产率有了可观的提高。更多农夫发觉来到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简单。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述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因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农夫获得的"自由",说明农奴解放对国家的主动影响【答案】(1)主要因素:废除农奴制思潮的涌动;克里米亚斗争的失败;工业发展举步维艰;农奴不断起义抗争。(2)自由:获得人身自由;出钱赎买份地。主动影响: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生产供应足够自由劳动力;推动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推动俄国的政治近代化。【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赞同解放农奴”推出,废除农奴制思潮的涌动;依据“他们在战场上表现糟糕”推出克里米亚斗争的失败;依据“当时的俄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结合所学推知,工业发展举步维艰;农奴不断起义抗争。(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