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文献信息老化规律_第1页
3文献信息老化规律_第2页
3文献信息老化规律_第3页
3文献信息老化规律_第4页
3文献信息老化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文献信息老化规律济宁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第三章文献信息老化规律信息计量学第一节文献信息老化的概念和量度指标第二节文献信息老化的研究方法第三节文献信息老化的数学模型及老化指标第四节文献信息老化机理的研究与分析第五节文献信息老化规律的应用

信息计量学第一节文献信息老化的概念和度量指标一、文献老化现象(一)关于文献老化的基本认识过程观状态观过程状态辨证观科技文献的老化(obsolescence,aging)是指科技文献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其内容日益变得陈旧过时,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以及因此越来越少被科学工作者和专家们利用的过程。科学文献老化既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三)文献老化的表现文献中的知识被后来证明是错误的(内容错误)。文献中的知识虽然正确,但已经被载有新的、更全面的文献所取代,使原文献的知识内容进入一个更为广泛的交流领域(以新代旧)。文献中的知识虽然正确,但研究人员对其研究的兴趣已经发生了转移(研究热点变化)。文献中的知识虽然正确,但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成为“常识”性的知识(广为人知)。第一节文献信息老化的概念和度量指标一、文献老化现象文献中的知识被后来证明是错误的(内容错误)第一节文献信息老化的概念和度量指标亚里士多德“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文献中的知识虽然正确,但已经被载有新的、更全面的文献所取代,使原文献的知识内容进入一个更为广泛的交流领域(以新代旧)1951-1953196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奖19281933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果蝇实验“染色体是遗传基因的载体”T.M.MorganZ.D.Watson沃森F.Creck克里克在分子水平上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文献中的知识虽然正确,但研究人员对其研究的兴趣已经发生了转移(研究热点变化)科赫1887年发现结核杆菌结核病抗结核药物肺癌文献中的知识虽然正确,但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成为“常识”性的知识(广为人知)(二)文献老化的本质科技文献的老化不单指科学知识的老化,而是包含这些知识的文献的老化。科技文献的老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文献的老化(obsolescence)≠文献的废弃(obsoleteness)科技文献的老化受多因素的影响。科技文献的老化是文献利用过程中的一个特定的阶段。科技文献的老化是针对某一“文献群体”而言的。第一节文献信息老化的概念和度量指标一、文献老化现象信息计量学第一节文献老化的概念及其测度指标文献老化:科技文献随着其“年龄”(出版距今的时间)的增长,逐渐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越来越少地被用户所利用的过程。科技文献老化不是科学知识本身,而是包含这些知识的文献。情报老化:情报的有效价值随时间流逝而衰减的现象。文献的老化是相对于情报用户而言的情报的老化是相对于情报本身而言的文献老化了,情报不一定老化。(四)文献老化与情报老化一、文献老化现象信息计量学第一节文献老化的概念及其测度指标二、文献老化的量度指标①术语“半衰期”的由来

1958年,美国学者贝尔纳(D.J.Bernal)发表了一篇题为《科技情报的传递:用户分析》的论文,他在描述科技文献使用情况时,提出了用“半衰期”来描述文献的老化速度。1.半衰期(Half-Life)②文献“半衰期”的定义某学科现在尚在使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例如,若计算出某学科文献的“半衰期”是10年,那就意味着现有正在被使用的该学科文献中有50%是在最近10年内发表的。

不是针对个别文献或某一组文献的,而是指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总和而言的。第一节文献老化的概念及其测度指标二、文献老化的量度指标1.半衰期(Half-Life)信息计量学第一节文献老化的概念及其测度指标二、文献老化的量度指标③《一些科技文献的“半衰期”》1960年,美国人巴尔顿(R.E.Burton)和凯普勒(R.Kebler)合作,对科技文献的半衰期进行了研究,并发表了论文《一些科技文献的“半衰期”》。他们认为,文献如何老化,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现有文献被使用的情况是可以描绘的,利用被引证数据可以和容易做到这一点。1.半衰期(Half-Life)学科名称半衰期(年)学科名称半衰期(年)生物医学3.0生理学7.2冶金工程3.9化学8.1物理学4.6植物学10.0化学工程4.8数学10.5社会学5.0地质学11.8机械工程5.2地理学16.0表1.Burton对不同学科文献半衰期的比较第一节文献老化的概念及其测度指标二、文献老化的量度指标信息计量学第一节文献老化的概念及其测度指标二、文献老化的量度指标1.半衰期(Half-Life)④论文的半衰期

1963年,普赖斯拓展了文献“半衰期”的适用范围。他指出,一篇论文的“半衰期”大约是15年,也就是说,引用该篇论文的全部其它论文的1/2是在这篇论文发表后的15年内发表的。可见,某一学科文献的“半衰期”与某一篇论文的“半衰期”的含义是不同的。信息计量学第一节文献老化的概念及其测度指标二、文献老化的量度指标2.普赖斯指数

1971,普赖斯对SCI引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被调查的一年内发表的文献所引用的文献中,有1/2的文献出版时间不超过5年。将出版年龄≤5年的被引用的文献称为“现实有用的文献”,而将出版年龄>5年的被引用的文献称之为“档案性文献”。普赖斯指数(P)的表示在某一知识领域内,把对年限不超过五年的文献的引文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当作指数,用以量度文献的老化速度和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P=被引文献数量(小于或等于5年)×100%/被引文献总量

很显然,

P↑→信息吸收速度↑→学科发展速度↑→文献的老化↑→文献半衰期↓。普赖斯指数与文献半衰期(中值引文年龄)成反比第一节文献老化的概念及其测度指标二、文献老化的量度指标2.普赖斯指数信息计量学第一节文献老化的概念及其测度指标二、文献老化的量度指标3.半衰期与普赖斯指数

两个指标都是从文献被引用的角度出发,来衡量科学文献老化。一般来说,普赖斯指数越大,半衰期越短,说明其文献的老化速度就越快。但是“半衰期”只能笼统得地衡量某一学科领域全部文献的老化情况,而“普赖斯指数”既可用于某一领域的全部文献,也可用于评价某种期刊、某一机构、甚至某一作者和某篇文章的老化特点。信息计量学第二节文献信息老化的研究方法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文献是否被使用?引文分析法文献统计分析法数学方法综合分析方法信息计量学第二节文献信息老化的研究方法引文分析法:文献被引用是文献被利用的重要标志。通过被引文献的数量、年代分布来研究文献的利用情况,从而揭示文献老化的规律。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比较可靠的重要方法。历时法:对某一确定的文献(集)产生后,其在以后各年被引用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共时法:在某一确定的时间,对过去历年发表的文献被该确定时间发表的文献引用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共时法”(SynchronousMethod)从被引用入手,在某一确定的时间,对过去历年发表的文献被该确定时间发表的文献引用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参考文献[1]邱均平.汉语自动分词与内容分析法研究[J].情报学报,2005,24(3):309-317.[2]KamoieB.TheNationalResponsePlanandlegalissuesinpublichealthemergencypreparedness[J].PublicHealthRep.2005,120(5):571-3.

[3]庞景安.科学计量研究方法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4-36.

第二节文献信息老化的研究方法引文分析方法

“历时法”(DiachronousMethod)

从引用入手,对某一确定的文献(集)产生后,其在以后各年被引用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BjAitimeBjBjBjBjt0t1t2t3ti……第二节文献信息老化的研究方法引文分析方法信息计量学第二节文献信息老化的研究方法文献管理统计数据分析方法:对文献管理部门的文献对外流通和馆内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文献的老化规律。适宜于给定图书情报单位馆藏文献的老化情况研究,不适于特定学科全部文献的老化规律研究。信息计量学第二节文献信息老化的研究方法数学方法:主要利用数理统计和数学模型方法,考虑了文献的增长,更准确科学。信息计量学第二节文献信息老化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方法:以引文数据、流通数据、馆内使用数据、文献归架数据、复印件数据以及文献利用的总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文献的利用和老化情况。这种方法客观、全面,但要求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统计,实际上多用于专业领域比较狭窄的文献老化研究。信息计量学第三节文献信息老化的数学模型及老化指标一、负指数模型t---文献的出版年龄(10年为单位);C(t)---表示t年所发表的文献的引用频率;k---常数,随不同学科而异;a---文献的老化率,a<1信息计量学二、巴尔顿-凯普勒老化方程a+b=1;y---经过一定时间该学科领域尚在利用的文献的相对数量;x---时间,以10年为单位式中:令y=1/2,这时x即为半衰期第三节文献信息老化的数学模型及老化指标信息计量学三、莫蒂列夫修正公式a+b=1;a=3.4596-4.1447y(x);y---经过一定时间该学科领域尚在利用的文献的相对数量;x---时间,以10年为单位;y(x)---实测10年累积引文相对比率。式中:令y=1/2,这时x即为半衰期第三节文献信息老化的数学模型及老化指标影响文献老化的因素

一、文献的增长对老化的影响对“共时”老化过程的影响共时法(利用参考文献)的突出特点是引用者(来源文献或其作者)对被引用者(被引用文献或其作者)的引用时间是固定不变的。即站在历史的某一时刻去观察从过去到现在的不同时期出版的文献被当前文献使用(引用)的情况。在这一观察中,文献量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可能被引用的文献(citeableliterature)的数量也在随之增加,于是,人们在时间序列上对文献的选择将不仅仅取决于学科内容的新陈代谢,还必将受到日益增长的文献量的影响。第四节文献信息老化机理的研究与分析对“历时”老化过程的影响

与共时法相反,历时法(Diachronousmethod)的突出特点是被引用文献是给定不变的,而引用者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增加。由历时法获得的结果实质上是反应了不同时期的用户对过去某一时间出版的文献的使用(引用)数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决定历时老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两点:(1)文献随时间的流逝其使用价值逐渐丧失;(2)引用者数量随时间的增加。可以想象,随着引用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必然导致被引用的文献的数量的相对增加,从而将延缓文献老化的过程,文献的半衰期也必然随之增加。第四节文献信息老化机理的研究与分析二、学科性质的差异对文献老化的影响

一般来讲,存在以下两点共同特征:对于基础类学科的文献,其含有大量的理论、实验方法、丰富的数据资料等。这类学科文献的老化速度与相应的应用类学科的文献老化速度要慢。如:化学学科的“半衰期”为8.1年,而相应的化工领域的文献“半衰期”则仅为4.8年,差别明显。对于以事实积累为主的学科,其“半衰期一般较长。如:地质学为11.8年,植物学为10年等。其原因在于这类学科在内容上具有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性。第四节文献信息老化机理的研究与分析影响文献老化的因素

三、学科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老化的影响学科的发展由学科的诞生——快速成长——稳定成熟等阶段。不同阶段文献的输出数量也不一样(由前述文献增长的逻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