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数字化 第1部分:要求 编制说明_第1页
物流企业数字化 第1部分:要求 编制说明_第2页
物流企业数字化 第1部分:要求 编制说明_第3页
物流企业数字化 第1部分:要求 编制说明_第4页
物流企业数字化 第1部分:要求 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制定背景、起草过程等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4年下达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7)提出,由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7)和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9)归口,项目计划号为20231871-T-469。该标准也是2024年国家重点科技研发计划项目“面向电商的数智化物流服务技术与平台研发及示范应用”(项目编号:2023YFF0905600)的考核指标。由于物流企业数字化涉及内容复杂和进程低效等瓶颈,各利益相关方尚缺乏完整和统一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使物流企业难以用数字化手段指导管理和决策,面临标准缺失、指导不足等问题。本标准旨在提供支撑物流企业数字化的战略支持要求、系统平台要求、数据要求、组织支撑要求、管理决策要求和企业内外部协同要求,以帮助物流企业进行数字化,推动我国物流行业数字化发展进程。在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国家层面国家从物流高质量发展、物流降本增效、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产业中长期发展等方面提出物流企业数字化的必要性和政策引导。本标准的研制旨在通过规定物流企业数字化的通用要求,促进既有物流政策落地,推动中国物流企业数字化进程有序进2首先,2019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发改经贸〔2019〕352号】),明确提出“(十)实施物流智能化改造行动”,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物流,加强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货、车(船、飞机)、场等物流要素数字化”。其二,2020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智慧物流,加快货物管理、运输服务、场站设施等数字化升级,推动物流业提质增效,降低物流综合成本。其三,2021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发展智慧物流,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其四,2022年12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物流数字化转型,推进物流智慧化改造,促进物流网络化升级。2.行业层面物流行业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物流数字化,需要数字化的标准来指导发展和提高投资效率。根据普华永道调研,运输和物流公司将数据分析在未来的重要性看得比其他任何行业都高—运输与物流业为90%,其他行业平均为83%。而且,在接下来的五年,整个运输和物流行业拟将年收入的5%投入到数字化运营方案中。DigitalTransformationSpendinginLogisticsMarket报告也显示,到2026年,全球物流市场的数字化支出预计将以109.7%3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949.7亿美元。因此,本标准引导物流企业从战略、支撑要素、服务作业、流程、运营决策、安全等各方面推进数字化,可以作为物流行业促进企业数字化的重要参考,并有利于提高物流行业数字化的投资效率。3.企业层面目前来看,物流企业对数字化认识模糊和不全面,数字化与物流企业的战略、服务作业、流程、运营决策的发展割裂。而国内企业对于数字化尚未形成共识和标准。因此,物流企业数字化存在方向不明确、规划不清晰、投资效率低、实施效果差等问题。本标准遵从顶层战略-支撑要素-业务赋能的路径,系统给出了数字化对物流企业数字化的通用要求,有利于物流企业理解数字化的内涵、数字化的关键要素和实施条件、数字技术如何应用到业务,降低了物流企业的试错成本并提高数字化的价值效益。1.前期情况介绍(预研阶段)2022年10月-2023年4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和天津大学作为发起单位对物流企业数字化标准体系的设计进行了构思和孵化,并召集行业内有影响力的起草单位,成立工作小组,通过多轮调研、工作小组会议,初步形成了标准的草案。2023年8月31日,浙江(义乌)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受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委托,通过视频会议方式召开了“推荐性国家标准立项评估会”,本标准通过了浙江(义乌)国家标准技术4审评中心的立项评估。2023年12月28日,该标准正式获得国家标准立项批复。2.起草阶段,成立标准编制组2024年1月2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牵头,联合天津大学确定了主要起草单位,并确定了未来工作的时间安排。2024年1月19日,工作小组召开《物流企业数字化第1部分:通用要求》国标启动会。对前期立项相关内容、标准草案进行回顾,同时对后期标准调研计划、编写分工等进行安排。同时,该会议组织外部专家进行专家咨询,对标准研制方向、研制内容等都进行了指导。2024年4月12日,工作小组走访了中铁物资集团有限公司和鲁班(北京)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并进行了实地调研,吸取了中铁物资和中铁鲁班在物流企业数字化战略、数字化技术、数字化赋能业务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标准工作交流,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的版本一。2024年4月30日,工作小组走访了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进行了实地调研,根据顺丰在仓储、运输等物流环节数字化的实践经验,对标准起草问题进行了工作交流,修改了标准文稿,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版本二。2024年5月30日,工作小组走访了中储智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进行了实地调研,基于中储智运在数字化货运、数字化解决方案等做法,修改了标准文稿,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版本三。52024年7月1日,工作小组在天津滨海召开专家咨询会,部分物流行业专家对标准草案进行了评价和指导,指出了标准的薄弱点和不足之处,基于专家的宝贵意见,工作小组认真修改了标准文稿,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版本四。2024年7月至8月,工作小组通过线上会议和线下会议相结合的形式陆续调研了物流行业内有影响力的物流企业和机构,听取了产业界和行业协会的反馈,对标准条款进行逐一研讨,对标准进行了多轮完善,对修改后的文稿达成了阶段性共识,形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的初稿。2024年8月26日,TC267组织专家召开了第二次专家咨询会,对征求意见稿的初稿进行了审查,包括标准规范性、正确性、可验证性等。起草组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标准的正式的征求意见稿。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天津大学、一汽物流有限公司、中国移动终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昆仑物流有限公司、中铁物资集团有限公司、华润数科控股有限公司、中远海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交智运有限公司、德邻陆港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中储智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鲁班(北京)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顺丰泰森控股有限公司、中远海运(天津)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港6口陆海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湖北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南方电网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集世联达物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上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交兴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上铁租车(深圳)有限公司、陕西商储物流有限公司、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五)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1.晏庆华、刘伟华、温东、李素彩总负责,确定总体思路、标准框架和章节重点内容。2.王亚峰、刘殿锋、陈静、孙刚、周平、王辉、董坤磊、章凯、蔡新钊、王锋、刘云飞、耿守忠、史会轩、王玮、罗涛、刘楹钧、程景浩、金建明、张雏、何南、江天、张海莹、冯雪芳、侯海云、黄宸、陈丽英、于丽丹、李海军、王琳、程远、金妲颖、王卫军、王盼盼负责标准的实用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研究论证,对具体章节细节内容提出意见。3.侯家和、高永正、何洋、袁超伦、兰蕊、王思宇负责资料收集、调查研究,撰写及修改部分章节的内容。4.高国庆、彭俊标对标准撰写提供指导及建议,修正标准的部分条款。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修订国家标准时,还包括修订前后技术内容对比标准编制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7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编制。1.科学性原则2.先进性原则3.合理性原则4.实用性原则本标准主要内容如下:本标准的范围如下:“本文件给出了物流企业数字化的术语和定义,给出了物流企业数字化的总则,并规定了物流企业数字化的战略支持要求、业务平台要求、数据管理要求、组织支撑要求、管理决策要求、企业内外部协同要求和安全保障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物流企业进行数字化管理活动。”从既有相关标准建设来看,关于物流企业数字化的相关标该标准从智慧物流服务的特征、关键要素、服务能力保障、服务提供、服务评价与改进指导智慧物流服务活动开展。但智慧物流服务是企业数字化的结果,物流企业在数字化过程需要考虑的关键要素和参考路径还未有标准文件指导。从数字化层面来看,国家标准针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出了一系列标准,包括GB/T23011-2022《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数8字化转型价值效益参考模型》、GB/T23050-2022《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国家标准也对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设施设备和业务运作进行了规范和要求,如GB/T37393-2019《数字化车间通用技术要求》、GB/T41893-2022《船体零部件制造数字化车间物流管理基本要求》。但物流行业与其他行业存在业务模式、行业作用等显著差异,针对物流企业数字化通用要求的标准制定存在必要性。目前的实践中,国外领先物流企业已经在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及业务模式等方面具备成熟的经验。国内领先物流企业如京东、日日顺等也在智能仓储、运输及配送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数字化发展。随着数字化相关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成本也将得到有效降低,投资回报率不断提高。因此,本标准是总结已有企业数字化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将通过给出物流企业数字化的技术规范,解决企业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时,相关技术实施不规范的问题,提升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有5个规范性引用文件,具体引用位置、来源和依据表1规范性引用文件引用位置、来源和依据规范性引用文件名称置来源和依据9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11.2.4来源:GB/T20273-2019《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本文件采用。信息安全技术办公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11.2.3来源:GB/T37094-2018《信息安全技术办公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依据:GB/T37094-2018的4.1和4.2的要求被本文件采用。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数据处理安全11.1.4来源:GB/T41479-2022《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数据处理安全要求》依据:GB/T41479-2022的运营数据处理要求被本文件采用。信息安全技术快递物流服务数据安全要求11.1.3来源:GB/T42013-2022《信息安全技术快递物流服务数据安全要求》依据:GB/T42013-2022的用户数据和业务数据处理要求被本文件采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分类分级规则11.1.2来源:GB/T43697-2024《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分类分级规则》依据:GB/T43697-2024的数据分类分级要求被本文件采用。3.术语和定义起草组对本标准中重要的一个术语:物流企业数字化,术语和定义的来源和依据如表2所示。表2术语和定义的来源和依据语和定义来源和依据3.1来源:参考GB/T23050-2022《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中对“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的定义,以及企业调研中研讨、专家咨询会、征求意见中专家、预审会专家和审查会专家对该定义的打磨。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中对“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的定义包含“应用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对供应链流程中的最终产品和服务”、“计划、执行、控制和优化”三个关键内容要素。在此基础上,三次企业调研和两次专家咨询会对“物流企业数字化”进行了定义。物流企业数字化总则的来源和依据如表3所示。表3物流企业数字化总则的来源和依据则来源和依据来源:管理理论、企业调研依据:根据现有的管理领域的理论,变革应以战略为引领,以技术和管理为支撑。对中铁物贸、顺丰和中储智运调研也显示,数字化战略是优先确立的。4.3来源:标准参考、企业调研依据:参考GB/T23050-2022《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的5.1—“数据驱动”,该文件指出物流企业数字化“以数据决策为基础”。同时,基于对中铁物贸、顺丰和中储智运的数字化经验,验证了“以数据决策为基础”的正确性,并补充了“以系统平台为载体”。此外,第一次专家咨询会,多位物流领域专家强调数字化要遵循“开放、共享、服务协同”的基本原则。来源:标准参考、企业调研、专家咨询会打磨依据:参考GB/T23050-2022《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第6章的视图,起草组提出了“战略、技术、管理”三个要素,并基于这三个要素设计了后续章节。企业调研和专家咨询会对该图1进一步完善。5战略支持要求物流企业数字化战略支持要求的来源和依据如表4所示。表4物流企业数字化战略支持要求的来源和依据来源和依据5.1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和企业调研依据:参考GB/T23050-2022的5.1—“数据驱动”,该文件指出物流企业数字化“以数据决为基础”。同时,基于对中铁物贸、顺丰和中储智运的数字化经验,验证了“以数据为基础”的正确性。5.2来源:标准参考、企业调研依据:参考GB/T23050-2022《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的6.2b)—“制定战略目并根据企业调研情况补充了“生态协同”。5.3来源:企业调研和专家咨询会的意见。依据:根据中铁物贸、顺丰和中储智运等企业专家的建议和实践经验。物流企业数字化的战略内容应该包括“数字化组织、数字化业务、数字化流程、数字化运营”。5.25.4来源:企业调研和专家咨询会的意见。依据:根据中铁物贸、顺丰和中储智运等企业专家的建议和实践经验,起草组归纳出数字化战略应符合物流企业业务需求。6业务平台要求物流企业数字化业务平台要求的来源和依据如表5所示。表5物流企业数字化业务平台要求的来源和依据业务平来源和依据6.1.1和6.1.2来源:GB/T22263.2-2008《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开发指南第2部分:体系架构》、GB/T23050-2022《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和企业调研。依据:参考GB/T22263.2-2008中平台基础层的描述以及GB/T23050-2022中11.2的“数据层”的描述,起归纳出物流企业数字化系统平台的基础设施层的功能和设施设备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中铁物贸提供的信息系统架构完善了相关内容。6.2.1和6.2.2来源:GB/T42127-2022《智能制造工业数据采集规依据:参考该标准第5部分“工业数据采集要求”,归纳6.3.1和6.3.2来源:企业调研依据:根据中铁物贸、顺丰和中储智运等企业的信息系统网络连接层功能,归纳提出了6.3.1和6.3.2。6.4.1和6.4.2来源:GB/T23050-2022《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和企业调研。依据:参考GB/T23050-2022中11.3的“PaaS层”的“数据基础管理”,归纳了本文件“数据处理层”的功能和设施设备要求。此外,根据中铁物贸、顺丰和中储智运等企业的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层功能,归纳提出了6.4.1和6.4.2。6.5.1和6.5.2来源:GB/T23050-2022《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和企业调研。组归纳了物流企业数字化系统平台的企业运营层功能和设施设备要求。此外,根据中铁物贸、顺丰和中储智运等企业的企业运营层功能需求,进行了改进提升。7数据管理要求物流企业数字化数据管理要求的来源和依据如表6所示。表6物流企业数字化数据管理要求的来源和依据管理要求来源和依据7.1来源:企业调研和专家咨询会意见。完整性、安全性、及时性),起草组与专家组研讨,“可追溯性、可留存性”作为基本原则较为苛刻,所以确立“准确性、完整性、安全性、及时性”4个数据管理目标。7.2来源:GB/T44109-2024《信息技术大数据数据治理实施指南》。依据:参考GB/T44109-20246.2“建立治理组织”,归纳提出了7.2.1。7.3来源:GB/T44109-2024《信息技术大数据数据治理实施指南》。依据:参考GB/T44109-20246.3“制定制度规范”,归纳提出了7.2.2。7.4来源:GB/T44109-2024《信息技术大数据数据治理实施指南》。依据:参考GB/T44109-20245,4“确定实施路线”,归纳提出了7.2.3。7.5来源:GB/T44109-2024《信息技术大数据数据治理实施指南》。依据:参考GB/T44109-20248.3“执行改进活动”,归纳提出了7.2.4。8组织支撑要求物流企业数字化组织支撑要求的来源和依据如表7所示。表7物流企业数字化组织支撑要求的来源和依据组织来源和依据8.1来源:GB/T44109-2024《信息技术大数据数据治理实施指南》。8.2来源: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依据:参考GB/T23001-20178.5.1“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匹配性调整法”,归纳提出了8.2。8.3来源: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依据:参考GB/T23001-20178.2.1“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归纳提出了8.3。8.4来源:企业调研。依据:根据中铁物贸、顺丰和中储智运的企业调研,数字化过程涉及技术、业务、数据等多个维度的协同,因此需要对各组织进行全局优化,从而建立了8.4。8.5来源:企业调研和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依据:根据中铁物贸、顺丰和中储智运的企业调研,数字化过程涉及技术、业务、数据等多个维度的协同,因此需要领导力、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培训。GB/T23001-2017的第5章也明确了领导力作用。9管理决策要求物流企业数字化管理决策要求的来源和依据如表8所示。表8物流企业数字化管理决策要求的来源和依据管理决策要求来源和依据9.1来源:GB/T23050-2022《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和企业调研。依据:参考GB/T23050-20226.4“业务视图”,归纳出9.2来源:企业调研和专家咨询意见。依据:根据顺丰企业的数字化过程中运管管理决策的经验和专家咨询意见归纳提出9.2。9.3来源:企业调研。依据:顺丰根据企业经验总结出“其他管理决策”的要10企业内外部协同要求物流企业数字化企业内外部协同要求的来源和依据如表9所表9物流企业数字化企业内外部协同要求的来源和依据企业内外部协同要来源和依据求10.110.1.1来源:GB/T44109-2024《信息技术大数据数据治理实施指南》。依据:参考GB/T44109-20246.4.6“数据应用”b10.1.2来源:GB/T44109-2024《信息技术大数据数据治理实施指南》和专家咨询会意见。依据:参考GB/T44109-2024第7章“评价”和第8章“改进”,起草组明确了10.1.2中“评价和改进”,并通过专家咨询会意见明确了评价和改进的方向是价值共创。10.210.2.1来源:GB/T23050-2022《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和企业调研。依据:GB/T23050-2022中8.2“供应链协同”指出,企业应与供应链进行计划、财务、资源协同。起草组在三次企业调研中,归纳出企业存在客户需求、计划、采购、生产、销售、物流协同的需求,进而归纳出10.2.1。10.2.2来源:GB/T23050-2022《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依据:GB/T23050-2022中8.2“供应链协同”b)“建立供应链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归纳出10.2.2。10.2.3来源:GB/T23050-2022《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依据:GB/T23050-2022中8.2“供应链协同”3)“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数据访问规则”,归纳出10.2.3。11安全保障要求物流企业数字化安全保障要求的来源和依据如表10所示。表10物流企业数字化安全保障要求的来源和依据数字化来源和依据11.111.1.1来源:GB/T42013-2022《信息安全技术快递物流服务数据安全要求》。11.1.2来源:GB/T43697-2024《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分类分级规则》。依据:参考43697-2024中数据分类分级要求,提出11.1.3来源:GB/T42013-2022《信息安全技术快递物流服务数据安全要求》。提供对物流企业用户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处理要求。7.3.5来源:GB/T41479-2022《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数据处理安全要求》。提供对物流企业运营数据的处理要求。11.211.2.1来源:企业调研。依据:参考顺丰企业用户服务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经验归纳提出了11.2.1。11.2.2来源:企业调研。依据:参考顺丰企业用户服务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经验归纳提出了11.2.2。11.2.3来源:GB/T37094-2018《信息安全技术办公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依据:参考GB/T37094-2018的4.1和4.2归纳提出了11.2.3,提供了运营管理系统建设和运维的安全要11.2.4来源:GB/T20273-2019《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依据:参考GB/T20273-2019的第7章归纳提出了11.2.4,提供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与运维。12.参考文献[1]GB/T20273-2019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2]GB/T23011-2022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数字化转型价值效益参考模型[3]GB/T23050-2022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4]GB/T37094-2018信息安全技术办公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5]GB/T41479-2022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数据处理安全要求[6]GB/T41834-2022智慧物流服务指南[7]GB/T42013-2022信息安全技术快递物流服务数据安全要求[8]GB/T43697-2024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分类分级规则标准的主要内容依据企业调研情况获得,调研企业和内容如表11所示。表11调研信息明细表企业名称调研时间调研方式中铁物资集团有限公司2024.4.12实地调研和会议座谈鲁班(北京)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2024.4.12实地调研和会议座谈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2024.4.30实地调研和会议公司座谈中储智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5.30实地调研和会议座谈三、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验证过程和结果起草组在完成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后,向调研企业征求意见,主要包括中铁物资集团有限公司、鲁班(北京)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中储智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与企业专家讨论后,企业一致反馈目前的技术内容符合物流企业数字化建设情况。所规范的物流企业数字化总则与企业实践相契合,所提出的战略支持、系统平台、数据、组织支撑、管理决策及企业内外部协同的相关要求与物流企业基本一致,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