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6-辽宁省锦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峻B.分封制影响深远C.家族宗法观念深厚D.专制王权强大【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材料中“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这里强调的是家族观念,本质上是宗法制观念深厚的体现,故B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男女尊卑的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分封制,故C项错误;专制王权与题干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宗法制。须要驾驭宗法制的内容、影响等学问.解题时抓住关键信息“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留意限定信息“实质”,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2.元代的行省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亲密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该做法()A.扩大了元代疆域B.提高了行政效率C.维护了国家统一D.加剧了民族隔阂【答案】C【解析】【详解】紧扣题中“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结合所学可知,元代行省明显是打破过去依靠自然屏障形成割据的地形特点,以便于加强中心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故答案为C项。A项,题中并没有提及元代疆域得到扩大,解除;B项,题中关于元代行省的描述与提高行政效率不相关,解除;D项,从题中信息明显无法得出加剧了民族隔阂,属于无关项,解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纳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驾驭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常要留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驾驭运用。3.清代曾侍从过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赞扬,但他仍时刻当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言事,从政多年竟“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提高了行政效率C.对宰相有较大的约束力 D.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答案】D【解析】【详解】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说明军机处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故答案为D项;材料是从军机处和皇帝的关系中说明军机处在清朝中心机构中的地位,没有涉及这一变更在君主专制加强过程中的地位,解除A项;B项符合史实,但材料信息没有反映,解除;清朝没有宰相,解除C项。4.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说明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鸦片斗争》是因为“这场斗争关键就在鸦片”,“直到其次次鸦片斗争,对华鸦片贸易照旧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鸦片贸易,主要在于A.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B.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D.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答案】B【解析】从材料“这场斗争关键就在鸦片”“对华鸦片贸易照旧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中可以看出,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带来的巨额收入以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故B项正确,AD项解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5.“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削减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A.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土地纲领 B.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汲取西方基督教文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要抓住材料中的要求“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削减了阻力。”《天朝田亩制度》不具有革命性,它是农夫平均主义思想的产物有落后性,解除A;中国近代化的阻力主要来自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封建势力就是为中国近代化削减了障碍,B正确;《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这一说法正确,但是他并未付诸实践,解除C;拜上帝教汲取了西方文化,但并未促进中国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解除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拒斗争·天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名师点睛】全面相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1)“提倡社会改革”——太平天国主见土地公有,财产平均安排;又提倡男女同等,破除社会陋俗。(2)“播下革命种子”——太平天国所宣扬的反清思想广传民间,播下了日后反清革命的种子。(3)“汉人势力抬头”——清廷依靠汉人曾国藩、李鸿章等平定太平天国,他们都被封为地方总督或巡抚,自此汉人势力上升,渐渐驾驭了地方实权。(4)“减弱清廷根基”——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大半个中国,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一度动摇清朝的统治。6.甲午斗争起先之前,李鸿章认为假如中国不先与日本开仗,日本应当也不会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就是谁理屈,因此没有进行军事打算与战前部署,而是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主动争取列强出面调停,并且还要求前线清军静守勿动,“可则守,不行守则退”。李鸿章上述做法的实际结果是A.贻误战机,造成清军被动局面 B.造成列强冲突,形成有利局势C.有理有节,未给日军斗争借口 D.运用外交手段,避开斗争损失【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在甲午斗争起先之前,李鸿章就想让列强来调解,在斗争过程中不允许首先开战,这就简单贻误战机,最终导致清军队处于被动地位。故A正确;李鸿章的做法没有造成列强之间的冲突,解除B项;李鸿章的做法,对日本发动斗争没有任何抵制作用,解除C项;李鸿章的做法并没有避开甲午斗争损失,解除D项。7.《辛丑条约》签订后,在德军驻守的区域,士大夫为店铺重新命名,“德昌”“德兴”“德胜”“德永”,比比皆是,还有自发给侵略军送“万民伞”的。北方下层社会原本刮起痛恨洋物之风,联军侵略后,则以附洋为时髦。这反映了A.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中国传统民族心理防线的瓦解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B【解析】【分析】
【详解】材料中“德昌”“德兴”“德胜”“德永”说明《辛丑条约》后民众比较认同洋人的东西,明显中国民众心理防线被摧毁,故B正确;A是甲午斗争之后;CD均是是《辛丑条约》影响。8.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一般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革命后供奉“天地国亲师”牌位日渐增多。牌位变更反映民间信仰A.天地亲师崇拜无变更B.照旧以天地为大C.家国观念发生了变更D.深受佛教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辛亥革命前……‘天地君亲师’……革命后供奉‘天地国亲师’”,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使得人们的家国观念发生了变更,故牌位内容发生变更,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天地亲师崇拜无变更,而是强调由“君”到“国”的变更,故A解除;材料反映的是家国观念的变更,而不是照旧以天地为大,故B解除;由“君”到“国”与佛教的影响无关,故D解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辛亥革命前……‘天地君亲师’……革命后供奉‘天地国亲师’”,学生应当结合所学学问从辛亥革命引起家国观念变更的角度入手,即可解除无关选项。9.如表为不同报刊对同一事务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火烧曹汝霖宅是该事务的导火线 B.青年学生主动参与了反帝斗争C.事务波及了全国全部大中型城市 D.各地学生都主动参与排日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被拘同学应宜营救”、“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掀起排日的学生暴动”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青年学生主动参与了反帝运动,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C选项中“全部大中型城市”的表述过于肯定,错误;D选项中“各地学生”、“都主动参与”的表述过于肯定,错误。10.1949年3月,党的某次会议报告中说:“人民解放军恒久是一个战斗队,又是一个工作队。随着战斗的逐步削减,工作队的作用就增加了。有一种可能的状况,即在不要很久的时间之内,将要使人民解放军全部地转化为工作队,这种状况我们必需估计到。”将人民解放军转化为工作队主要是A.结束斗争实现国内和平的须要 B.为工作重心转移做打算C.土地改革深化开展的客观要求 D.国共北平和谈达成共识【答案】B【解析】【详解】1949年3月,解放斗争接近尾声,即将面临由革命时期转向建设时期,因此提出将人民解放军转化为工作队,这是为工作重心转移做打算,B正确;解放军转化为工作队不是结束斗争实现国内和平推动的,两者不具备因果联系,解除A;土地改革主要在解放区进行,1947年就已经起先,但从材料看,解放军转化为地方工作队是对后续工作的一种提前支配,解除C;D中“共识”不符合史实,解除。11.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建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夫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假如党员中有这种看法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A.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B.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全力订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有人认为,农村革命的发展会影响到城市的,革命力气发展,体现了当时对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着分歧,有人认为应当走城市中心的道路,故选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大革命时期的探究,而材料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解除B。假如普遍赞同走农村革命的道路,就不会存在着材料中的畏惧农夫势力的发展,解除C。当时还没有出现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解除D。12.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化、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部法律的颁布表明,我国A.起先复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进一步完善政治协商制度C接着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998年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要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故D正确;文革结束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得到完善和复原,与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化、自我服务无关,解除AB;1984年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间不符合题意,解除C。【点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联系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内容和意义分析解答。13.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头,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更A.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B.肯定程度上摆脱了两极格局的羁绊C.基本清除了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元素D.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外交政策上的意识形态色调渐渐淡化,表明新中国在肯定程度上摆脱了两极格局的羁绊,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中苏关系恶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无关;C选项错误,冷战时期,新中国的外交始终没有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D选项错误,中美关系的改善是在20世纪70年头。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4.下面为中国公民一般护照主要版本“备注”栏变更状况统计表,由此得出的最精确的历史结论是A.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不断增多 B.我国外交的阶级斗争色调深厚C.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 D.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升【答案】A【解析】【详解】中国护照由新中国成立初期中俄文比照,到20世纪70年头中法英文比照,再到“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地有效”可知,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在不断增多,选项A正确;依据护照语言比照可知,阶级斗争色调在外交领域渐渐淡化,解除B;选项C与题无关,解除;材料无法体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解除D。15.在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人数依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从700、1001到1500、2000、2500不等,涉及重大公事案件审判员人数更多。这一规定,力图A.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 B.避开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C.防止贿赂法官的行为发生 D.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从700、1001到1500、2000、2500不等,涉及重大公事案件审判员人数更多”表明这一规定力图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故答案为A;材料强调民众法庭力图最大保证司法的公正,没有涉及到BC的信息,解除;公民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说明民主政治已经确立,D错误。16.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指出,人民是指“聚合在一起并且基于他们对法合意和对公共利益的一样性而转化为社会的大众”。其意在强调A.民主是法律的保障B.法律就是社会契约C.法要体现公共意志D.同等是自然法核心【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法的合意和对公共利益的一样性”体现罗马法已在强调法要体现公共意志,C项正确;当时罗马没有实行民主制,解除A;B项是对材料信息的片面解读,解除;材料没有提到“同等”的相关信息,解除D。所以选C17.美国联邦党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定处于支配地位。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是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并且用不同的选举方式和不同的行动原则使它们尽可能少发生联系。1787年宪法中体现这一理念的内容是A.立法权限制司法和行政权力B.立法、司法和行政三者权力制衡C.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D.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理安排权力【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定处于支配地位。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是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并且用不同的选举方式和不同的行动原则使它们尽可能少发生联系”反映了将立法权再进行分权的主见,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符合材料,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解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三权分立【详解】18.1871年4月,巴黎公社通过法令,指出“鉴于在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内,既不应有闲职,也不应有高薪”,“各公社机关职员最高薪金每年为6000法郎”。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法国娴熟工人的工资。这一法令A.践行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 B.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C.保障了公职人员的纯净性 D.降低了国家运行与管理的成本【答案】B【解析】【详解】巴黎公社规定了公社机关职工最高年薪,其数量相当于当时法国娴熟工人的工资,这体现了公社将公职人员作为人民公仆的意图,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B正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指的是公职人员产生方式是选举,而非薪金限制,解除A;C表述肯定,解除;巴黎公社不属于国家政权,解除D。19.1917年4月,普列汉诺夫在《统一报》上评论说,列宁“在革命民主派的队伍中竖起了内战的旗帜”。此评论主要是针对列宁A.要求推翻沙皇专制政府B.主见建立工兵苏维埃政权C.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D.主见实现工农兵联合革命【答案】C【解析】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普列汉诺夫的评论主要是针对列宁的这一主见。故答案为C项。沙皇专制政府在二月革命中已被推翻,解除A项;工兵苏维埃政权在二月革命中已经产生,解除B项;列宁在当时还没有提出实现工农兵联合革命的主见,解除D项。20.在执行马歇尔支配的过程中,受救济的西欧国家跟美国签订了多边或双边协定逐步取消西欧国家的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管制,接受美国对运用救济的监督,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这些举措A.旨在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B.便于美国用经济手段限制西欧C.损害了欧洲各国的关税主权D.有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马歇尔支配。材料“西欧国家跟美国签订了多边或双边协定逐步取消西欧国家的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管制,接受美国对运用救济的监督”反映了美国通过马歇尔支配限制西欧,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信息,故A解除;签订协定逐步取消关税壁垒,并不能说明损害欧洲各国的关税主权,故C解除;马歇尔支配之前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建立,故D解除。21.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为冷静的推断、名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美国实行这一立场的目的是A.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B.借此与双方贸易之机获得最大的利益C.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D.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开斗争破坏【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美国中立”“显示出极为冷静的推断、名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表明美国“一战爆发后”实行“中立”政策,结合所学可知,其干脆目的在于“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故答案为B项。A项,依据所学可知,“一战”“英德两败俱伤”的说法符合史实,“一战”中美国大发斗争横财,但是美国“扩大殖民地”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其次次工业革命的结束,世界已经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已经形成,解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美国表面上是实行“中立”政策,但是,其目的是为远离战火,背后向斗争双方供应军火等战略物资,因而大发斗争横财,解除;D项,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解除。22.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美、英转变看法的主要缘由是A.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B.中国是国联的参与国C.力图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D.英日同盟的宣告失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本题主要考查英美与日本侵华问题上的冲突。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影响到英美在华利益。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正是为了遏制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所以本题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考点:斗争与和平·其次次世界大战·华盛顿会议。23.1938年10月,某人在一次演说中指出:“我们未经斗争就遭到了一次可耻的失败……此地在英法两国的压迫下被分割,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逼的彻底倒戈,这将使两个国家的境况更为懦弱无力。”此演说针对的是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B.慕尼黑阴谋 C.日本吞并中国东北地区 D.轴心国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由“此地在英法两国的压迫下被分割”“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逼的彻底倒戈”推断,演讲针对的是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实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与的状况下,签订了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作为交换德国向苏联进攻的条件,历史上把这种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企图引开祸水的做法称为“慕尼黑阴谋”,故选B;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2年日本吞并中国东北地区,1940年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ACD时间不符合题意,解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此地在英法两国的压迫下被分割”“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逼的彻底倒戈”,联系慕尼黑阴谋的内容分析解答。24.标记着中华民族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的事务是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C.珍宝港事务 D.1928年张学良“易帜”【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相关力气就起先了抗拒日军侵略的斗争,A正确;“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先,解除B;“珍宝港事务”涉及的是美日两国,故解除C;1928年张学良“易帜”与反法西斯无关,解除D。25.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实行,下列对此大会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A.大会确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B.要求原子能的运用只限于和平目的与改善人类福利C.发动“要求销毁并停止制造核武器”的和平签名运动D.指出热核武器具有毁灭人类的危急【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949年,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实行,其核心内容是:要求原子能的运用只限于和平的目的与改善人类福利,B项正确;确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的是其次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故A错误;发动“要求销毁并停止制造核武器”和平签名运动的是1950年的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故解除C;指出热核武器具有毁灭人类的危急的是《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故解除D。【点睛】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汉代由宰相一人驾驭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吩咐,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吩咐,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门下省复核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分析这种新机制的进步意义。材料二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溢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终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结合史实说明英国在政治上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的制度表现。材料三孙中山指出:“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但其共和政制设计并非完全照搬西方国家,在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还有考选权与纠察权。“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创立各国古今所未有的政治学说。”——摘编自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3)依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的核心内容,结合材料和所学学问,简评孙中山的政治构想。【答案】(1)程序:中书出令、皇帝画敕、门下审核、尚书执行。进步意义:各部门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部门合作,集思广益,有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古代中心官制走向成熟,影响深远;分割相权,肯定程度上避开了权臣独揽大权。(2)特点:发展道路呈现和缓、平稳、渐进;政治斗争中民主力气与封建势力既斗争又妥协融合;最早实行政治变革,成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样板。表现:推翻君主专制,确立君主立宪制;建立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形成政党政治等。(3)内容:建立共和政府;实行五权分立。评价:否定君主专制,追求民主共和,具有时代进步性;体现爱国救亡精神;学习借鉴西方近现代政治文明成果,继承发扬传统政治制度,具有开创性(方法论意义)。具有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在当时的中国并不能贯彻实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西方政治制度。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英国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孙中山的民主追求等方面来分析。(1)从材料“政府一切最高吩咐,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然后行达门下省”“门下省复核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中可以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依据材料“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并结合所学学问可以得出三省六部制的主动意义。(2)从材料“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终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中可以概括出近代英国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形成责任内阁制并不断完善;形成了政党政治等。(3)从材料“建立共和政府”“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还有考选权与纠察权”中可以概括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的核心内容。从材料“共和政制设计并非完全照搬西方国家”并结合所学学问可以从主动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得出其次小问的答案。27.依据材料与所学学问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打算反攻的急救方法,必需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快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党马上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激昂全国人心,激励前方士气„„——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材料二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须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确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事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子士问题》(1949年8月)(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战成功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答案】(1)目的: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争取抗战成功。努力:中国共产党七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目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推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2)目的:为区分于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筹建新中国。背景:人民解放斗争取得基本成功,新中国成立在即【解析】本题考查时政热点政治民主化问题,题目不算难,留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第(1)问留意材料一给定的时间限定,不难再现抗战即将成功的大背景,然后再阐述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和抗战成功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第(2)问属于依据材料即时回答型,要留意正确提炼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首先留意给定的时间,以便正确推断“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国联盟约》关于斗争与和平问题的规定是人类历史上“真正第一次将集体平安概念详细运用于整个国际社会”。可是,这个集体平安机制存在着与生俱来的致命弱点,即从一起先它就缺乏一个国际权力机构所必需的普遍性与广泛性。在这最终一次大会上,对于即将解散的国联,赛西尔爵士断言:“创立它和参与它工作的那些人的努力没有白费,没有这些努力,这个新的世界组织(联合国)就不能建立起来。”——摘编自陈旭东《对国际联盟的再相识》(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述国际联盟在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薄层层析柱层析》课件
- 2025年临汾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系统
- 2025年汉中道路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考试
- 《行政许可范围制度》课件
- 住宅小区施工备案委托协议
- 排水系统工程合同协议书范本
- 长期购销合同变更问题
- 花卉园艺设备租赁合同
- 舞台表演音响租赁合同范本
- 农药使用安全操作手册
- 备件的ABC分类管理规定法
-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二册人教英语课文语法填空
- 卡簧规格尺寸WORD版
- 统计学专业经典案例分析
- 电梯及电梯配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电镀生产停电应急程序
-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题卡)
- 岗位标准之铁路工务线路工岗位作业标准
- 一人一档档案模板
- 给税务局的情况说明
- 临时竖井旋喷桩首件施工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