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3年中考科学第一次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64分。
1.“地衣桃凝汤”是湖州人餐桌上的常见菜,地衣是真菌和植物共生形成的,该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共生的真菌能为其提供水和无机盐,由此可知该植物的类别为()
A.藻类植物B.苔群植物C.蕨类植物D.被子植物
2.下列有关地球的认识,错误的是()
A.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B.地震和火山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C.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D.流水、风都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
3.下列科学家的科学研究中,没有用到模型的是()
U
A.欧姆定律I=
~RB.oi粒子轰击原子
C.DNA双螺旋结构D.磷元素P
4.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种名为瑞德西韦(分子式:C27H35N6O8P)的新药被寄予厚望,认为该新药或许
会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瑞德西韦属于氧化物
B.瑞德西韦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7:35:8
C.瑞德西韦完全氧化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D.一个瑞德西韦分子由77个原子构成
5.如图是有关免疫的漫画,能形象表示人体第二道防线的是()
第1页,共34页
B,定点清除
D.城市巷战
6.2019年6月5日,我国航天完成首次以民用船舶为发射平台的海上发射,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七颗
卫星送入太空。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升空是利用空气的推力
B.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七颗卫星的动能不变
C.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D.火箭升空后,轮船的浮力不变
7.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酸雨形成的原因CO2+H2O-H2cCh
B.工业制氧气2H2。2H2t+O2t
C.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1—AlCb+3H2。
D.铁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8.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
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2页,共34页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蒸腾作用时水汽化吸热,能带走叶片上的部分热量
C.保卫细胞的含水量的多少不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左图所示
9.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因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随季节变化。在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四
个节气中,冬至这天地球离太阳最近,夏至最远,图中①、②为春分或秋分中的某一天。则有关①或②的
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春分,其公转速度比夏至日时的大B.①是春分,其公转速度比夏至日时的小
C.②是秋分,其公转速度比冬至日时的大D.②是秋分,其公转速度比夏至日时的小
10.下列图示所涉及的科学知识正确的是()
A.图甲说明发声的物体会振动
B.图乙闭合开关,小磁针左端为S极
C.图丙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D.按图丁的方法使用测电笔可以辨别火线与零线
11.下表中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器官与组织,其结构特点与其功能正确的是()
第3页,共34页
选项器官与组织结构特点功能
A心脏右心室壁的肌肉最厚使血液获得的动力越大,向前流动越远
B毛细血管管壁有单层细胞构成有利于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
C主动脉血管内有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D血液含有白细胞的数量最多有利于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运输大量氧气
A.AB.BD.D
12.小金用无水硫酸铜粉末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mg硫酸铜粉末mg硫酸铜粉末mg硫酸铜粉末
20七20mL水20七40mL水50七20mL水
①②③
A.三份溶液中溶质溶解度相同B.②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①溶液颜色一定最深D.②③溶液中C#+的数目相同
13.山间公路往往环绕山坡,盘山而上,人们称之为盘山公路。若一辆车在盘山公路上保持40千米/时的速
度向山上行驶,则下列有关该汽车和盘山公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盘山公路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B.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盘山公路使汽车的机械效率降低D.盘山公路可以使汽车减小所需的牵引力
14.归纳推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常用方法,下列有关归纳与推理完全正确的是()
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盐酸是一种纯净物
B.无色酚酰试液遇碱溶液变红,所以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酰试液变红
C.铝比铁活泼,所以通常情况下铁的抗腐蚀性能比铝强
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15.科学探究过程中,人们经常利用图像清晰地呈现实验数据的变化规律,下列有关图像说法正确的是()
第4页,共34页
A.若甲中y表示人呼吸时肺容量的变化,则ab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
B.若乙图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的变化,则在a点时幼苗转绿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若丙图a、b曲线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则20℃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若丁图表示某植物叶片光合强度变化,则从B点开始该叶片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16.下列实验现象与结论不对应的是()
A.砂石的吸热能力比水大
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砂石
分子之间有引力
铅柱粘合买脸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增大排开水的体积可以增大浮力
稼皮泥的沉与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2分。
17.”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的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
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产量。水稻和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
们的分类关系如下表。
等级水稻、小麦和大豆的分类关系
种水稻小麦大豆
属稻属小麦属大豆属
科禾本和•(禾亚科)豆科(蝶形花亚科)
纲单子叶植物纲双子叶植物纲
门被子植物门
第5页,共34页
以上3种植物种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培育这些粮食作物的过程中,我们一直以培养其优良性状为
目的,决定这些性状的遗传物质位于植物细胞的(填细胞结构)。
18.某科学兴趣小组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相关知识后,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了一台简易的投影仪,原理图如图
所示:(左侧为强光源、中间为凸透镜、右侧为幕布)
口oI
ABCU
(1)幕布上成的像的性质为O
(2)现要将透明文字材料投影在幕布上,应将材料放在________位置。(填“A”、"B”或“C”)
19.内窥镜是医学上常用的医疗器械,它是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可以从口腔或者鼻
腔插入都能进入胃,是因为它们都与(填器官名称)相连。由内窥镜发现胃部肿瘤,需手术切除
时,为减少病人疼痛,大型手术前通常给病人全身麻醉,目的是使无法形成痛觉;
20.如图所示,为了形象的描述核能的获得,两位同学分别画了一张利用核能途径的原理图;图乙表示的是
。核能发电是通过核能一/机械能-电能的转化途径为人类服务。核电站一般建在海边,
方便用水来给高温的核反应堆降温,这是用的方法来改变内能的。
21.农谚“雷雨发庄稼”的原理是:闪电有助于农作物吸收到更多的(填元素),闪电产生是相邻
的云层间带有大量的(同种、异种)电荷,产生极高的电压而发生的放电现象。
22.植物的生长过程需要多种激素的共同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影响的实验,
结果见下图。请回答:
去顶芽,UUttttOt
/切磬
//oj值萼保的,”1芽上涂拉
Z/o-'纲胞分裂索
>^?,2去”,切I联撩生长*
<TTT~T?哂保的
246X1012时即d
第6页,共34页
(1)研究人员通过来比较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的影响。
(2)比较图中哪两条曲线(填序号),可知生长素除了促进生长外,达到一定浓度还能抑制侧芽
的生长,这就是植物顶端优势现象。下列农业措施中,与植物顶端优势无关的一项是
A.摘除棉花的老叶和黄叶B.摘除番茄植株的顶部
C.保留杉树的顶芽,适时摘除侧芽D.修剪绿篱使其长得更茂密
23.2020年的寒假,被一场新冠肺炎逼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长假期,新型冠状病毒是这次传染病的元凶。
(1)从传染病角度看,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与细菌相比,它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
(2)2020年1月22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通过体外膜肺氧合成功救治了一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氧合器
又叫人工肺,功能是将非氧合血氧合成氧合血,气体交换的过程是通过实现的。
(3)近日,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一些医生呼吁:希望痊愈者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通过捐
献血浆来帮助危重患者的治疗。你觉得他这样做的科学依据是:o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
24.甜叶菊昔是一种新型甜味剂,其甜度为蔗糖的250〜450倍,某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甘的元素组成,进
行了如图1进行操作,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与火焰上方。
过鲍化
氢溶液甜叶
菊苜氧化钢
浓
统
酸
DEF
图1配.
(1)小晴认为该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经改进试验后,检验到甜叶菊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
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确定甜叶菊昔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2)为了进步确定其元素组成,小晴利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已知: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木糖
醇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3)4.02g甜叶菊背在C装置中充分反应后,D装置增重2.7g,E装置增重8.36g。下一步应该如何处理这
些数据?从而确定甜叶菊甘中含有氧元素。
(4)实验前后在装置中通N2都能减小该实验中的误差,但也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其实不通N2也能通过
其它实验操作减小这方面误差,该同学说的“其它实验操作”是指
25.某科技兴趣小组制作的“真空炮”模型如图甲所示。为了探究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是否与弹丸的形状、
质量、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7页,共34页
①在一根两端开口、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透明塑料管左端管口处放置一枚质量为20克的弹丸(弹丸与透
明塑料管形成封闭结构),管口两端各放置一块可自由开合的挡板。
②靠近右端管口连接一个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迅速将挡板1打开,弹丸便可冲开挡板2从右端管口
射出
③在透明塑料管壁两侧安装了多套光电传感计时器,测出弹丸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的运动速度。
④保持弹丸形状相同,改变弹丸的质量,重复步骤①②③
⑤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弹丸的质量与其射出管□的速度”如图乙
甲
ti(<un,,»•:id'HonirO«<N*
出射速度与,弹丸•横3双的美系
丙
(1)实验中打开挡板1,弹丸就能运动起来的原因是
(2)根据图乙,本实验可的出的结论是
(3)为探究“弹丸”的横截面积对出射速度的影响,控制其他量不变,改变“弹丸”的横截面积,多次重
复后,实验结果如图丙,实验中直径越小的弹丸出口速度越小,原因可能是o
(4)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
26.在科学课上,同学们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2cCh的试管变热,盛
NaHCCh的试管变冷。两个实验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甲同学认为:Na2cCh和盐酸反应为放热
反应,而NaHCCh和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乙同学认为甲的猜想有不足之处,欲通过实验进行进一步研究,
实验步骤如下:
①分别向盛有0.5gNa2cCh固体、0.5gNaHCC)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mL水(20℃),搅拌,测量温度ti
②静置,测量温度t2
第8页,共34页
③分别加入10mL密度约为l.lg/mL20%的盐酸(20℃),搅拌,测量温度t3
[实验记录]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记录如下:
ti/℃t2/℃t3/℃
Na2cCh23.320.023.7
NaHCO318.520.020.8
(1)甲同学猜想的不足之处是,通过步骤①得到的结论是=
(2)通过步骤②和③得到的结论是:Na2cCh和NaHCCh与盐酸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老师指出乙的设计仍存
在不足,并补充做如下实验:向盛有10mL水(20℃)的烧杯中加入10mL密度约为Llg/mL20%的盐酸(20℃),
搅拌,测量温度为22.2℃。此实验的目的是0
(3)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盐酸的稀释过程是放热过程
B.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实验I和n中的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物质的溶解和稀释有关
27.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NaOH、Na2cCh、K2so4、B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
如下实验:
步骤I: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
步骤n:取步骤1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酰溶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
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ni:取步骤n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I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关于样品的组成,一定含有的是
(3)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80分。
28.(本小题10分)
超临界流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新状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超临界CO2流体,其溶解能力强的
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将其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8H8。3)的流程如图所示.
第9页,共34页
①香兰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②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属于变化。
③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O
29.(本小题10分)
湖州市从2019年开始实施垃圾分类,依据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厨余垃圾卜》生化、堆肥处理
区逅产生f匣困场超曳国西鹭……f排放大气
T可回收物卜》再生回收处理
(1)厨余垃圾“生化厌氧产沼”是指厨房垃圾经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发酵)产生CH4和二氧化碳气体,
设垃圾中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2O)n,请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具有哪些特点的其他垃圾适合焚烧发电?
30.(本小题10分)
小明在打扫实验室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个灯泡,灯泡上标明额定电压为4V,额定功率看不清楚。小明很
想知道它的额定功率,刚好桌上还有电阻箱、电流表、开关、12V的稳压电源各一个,小明用它们连成了
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R为电阻箱,小明测出了电流表示数随电阻箱阻值变化的几组值,并将其记录在如
下的表格中。
电流/A0.900.800.500.360.280.20
电阻81020304050
(1)根据表中数据,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2)小明的同学看了小明的实验数据后,算出了小灯泡正常工作的电阻,根据这个电阻值分析出表格中电
流为0.20A的数据是错误的,理由是
(3)小明的同学认为利用图示器材还能进行下列实验,其中无法完成的是o
第10页,共34页
A.探究小灯泡的亮度与灯泡功率的关系
B.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C.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31.(本小题10分)
近年来,独轮电动平衡车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如图所示,它采用站立式的驾驶方式,人通过身体的前倾、
后仰实现驾驶,如表为某型号独轮电动车平衡车的部分数据,贝
质量10kg
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30cm2
最大速度16km/h
充满电行程24km
(1)该车充满电后,若以最大速度行驶,能行驶的最长时间是多少?
(2)质量为60kg的人驾驶该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若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0.2倍,此时该车受到的
牵引力是多大?
(3)质量为60kg的人驾驶该车时,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32.(本小题10分)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天
气
中
C
O
2
能量1
大气中CO?能量5
第H页,共34页
(1)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填字母)
(2)图中④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3)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判定能量3能量2(填或者"=”)
(4)你认为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何意义?
33.(本小题10分)
如图所示,浸没在水中一定深度的物体质量为30kg,体积为lOdn?;现用动滑轮缓慢匀速提升;若不
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计算:
(1)浸没在水中一定深度的物体/所受浮力是多少?
(2)若将物体/从图示位置缓慢匀速提升1m,此过程中物体N未露出水面,拉力尸做的功是多少?
(3)若将物体/从图示位置缓慢匀速提升出水面一定高度,在答题纸的坐标图中大致作出,此过程中拉力
产与上升高度人的变化关系图像。(不需要标注相关数据)
34.(本小题10分)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由铜粉和铁粉混合而成的均匀物质。为测定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分别
取一定质量的混合物与稀硫酸进行反应,实验分四组,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2
实验组第1组第3组第4组
组
取用金属混合物的质量/g15153030
取用稀硫酸的质量100120100120
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后的固体质量
6616W
/g
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
(2)表中的W=(填数值)。
(3)计算第3组实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5.(本小题10分)
一般热水器由加热系统、测温系统和控水系统组成。某台电热水器铭牌部分信息已经模糊,如图a所示,
其测温系统可以简化为如图b所示的电路,电源为9V恒定电源,Q为4。定值电阻,心为热敏电阻,其阻
第12页,共34页
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C所示。
额定功率
kW*h
额定电压220/至冰箱,回。⑶1|回
^C]厂包o8:
水箱容积50£
220V10A50Hz
建议使用人数3〜43000rkW*h
L80此
图a图b图c图d
(1)为估算电热水器的额定功率,关闭其他用电器,让热水器正常工作1分钟,观察电能表,如图d所示,
转动了175转,则消耗电能多少千瓦时,电热水器的额定功率是多少瓦?
(2)若该电热水器的效率是90%,装满10℃冷水加热到40℃热水洗浴,则需要多少时间?(c水=4200J/kg℃)
(3)控温系统某时刻电压表示数为4V,此时水箱中水温是多少?
第13页,共34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1、藻类植物特点:无根、茎、叶的分化。
2、苔辟植物特点:有茎、叶、无根。
3、蕨类植物特点:有根、茎、叶、无种子、无花和果实。
4、被子植物特点: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解答】
题中信息“该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根据植物没有根、茎、叶分化的特点可知此植物是藻类植物,A
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o
2.【答案】C
【解析】【分析】1、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分别是:水、金、地球、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
2、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两种表现;
3、地球运动有自转和公转,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天左右,也就是一年;
4、影响地形外力有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生物作用,使地壳发生缓慢的变化。
【解答】
A.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认识正确,不选A;
B.地震和火山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认识正确,不选B;
C.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地球绕日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左右,也就是一年,认识错误,故选C;
D.流水、风都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认识正确,不选D。
故选C。
3.【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模型与符号。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
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模型通过主观意识借助实体或者虚拟表现、构成客观阐述形态、结构的一种表
达目的的物件(物件并不等于物体,不局限于实体与虚拟、不限于平面与立体),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第14页,共34页
A、欧姆定律,n,是一个公式,抽象表示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一种关系,是模型,A错误;
a粒子轰击原子,根据实验现象建立的模型,B错误;
C、DNA双螺旋结构是遗传物质的一种结构模型,C错误;
D、磷元素P,是符号不是模型,D正确。
故选D。
4.【答案】D
【解析】【分析】
(1)只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
(4)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原子个数,将所有的个数相加即可。
【解答】
A.根据化学式C27H35N608P可知,瑞德西韦由5种元素组成,肯定不是氧化物,故A错误;
B.瑞德西韦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X27):(1X35):(16X8)=324:35:128,故B错误;
C.根据化学式可知,瑞德西韦由碳、氢、氧、氮和磷五种元素组成,而二氧化碳和水中只有碳、氢和氧三
种元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肯定还有其它产物,故C错误;
D.一个瑞德西韦分子的原子个数为:27+35+6+8+1=77,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抵抗微生物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眼、伤口等防御各种病原体侵入人
体。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抵抗入侵的各种病原体。第三道防线:血液中的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反应抵抗入
侵的病原体。
第15页,共34页
【解答】A、御敌于国门之外,是皮肤的防御作用,是第一道防线,A错
误;
B、定点清除,是抗体对病原体的作用,属第三道防线,B错误;
C、扫地出门是呼吸道纤毛对病原体的作用,属第一道防线,C错误;
D、城市巷战,是吞噬细胞抵抗入侵的各种病原体,属第二道防线,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解析】【分析】
(1)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分析;
(2)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大小有关;
(3)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4)根据漂浮条件分析。
【解答】
A.火箭升空时,发动机向后喷火,给燃气一个向后的力,同时燃气会施加给火箭向前的推
力,故A错误;
B.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七颗卫星的质量不变当速度增大,所以它们的动能增大,故B错误;
C.火箭尾部喷出的燃气中存在大量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大量的
小水珠,这就是看到的“白气”,故C正确;
D.轮船始终在海面漂浮,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火箭升空后,轮船的重力减小,那么它受到的浮力
也会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第16页,共34页
7.【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①原理是否正确;②化学
式是否正确;③反应条件是否正确;④沉淀和气体符号是否齐全;⑤是否配平,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A.酸雨形成的原因是: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再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即SO2+H2O=H2SO3,
2H2so3+C)2=2H2so4,故A错误;
B.工业制氧气,通常使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化学方程式的各个要求都符合,故
C正确;
D.铁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3Fe+4O2;2Fe3O4,故D错误。
8.【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1、植物细胞必定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
2、蒸腾作用的意义是:①减低叶片的温度保护植物体;②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3、保卫细胞含水多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含水少时气孔关闭。
4、当细胞液浓度小于环境浓度时细胞会失水,反之会吸水。
【解答】
A、保卫细胞是植物细胞,细胞结构中含有细胞壁,A错误;
B、蒸腾作用的意义之一是减低叶片的温度保护植物体,B正确;
C、保卫细胞含水量的多少会影响气孔的开闭,当含水量少时气孔关闭,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无法进
入,光合作用不能继续进行,C错误;
D、左图气孔张开,保卫细胞水分充足,而当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时,叶片失水,保卫细胞的气孔是关闭的,
应如右图所示,D错误。
故选B。
9.【答案】A
【解析】【分析】地球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地球所具有的机械能可认为是守恒的。地
球距离太阳远时势能大,近时势能小。地球运动快时动能大,地球运动慢时动能小。
【解答】由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看成是机械能守恒,根据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可以进行判断。
第17页,共34页
A:①是春分与夏至日比较,春分距离太阳近势能小,动能大,所以公转速度春分时大,A正确;
B:由A分析可知,B错误;
C:②是秋分与冬至日比较,秋分距离太阳远,势能大,动能小,所以公转速度秋分时小,C错误;
D:②是秋分与夏至日比较,秋分距离太阳近,势能小,动能大,所以公转速度秋分时大,D错误。
故选Ao
10.【答案】A
【解析】声音的产生,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测电笔的使用
【分析】
(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根据安培定则判断螺旋管的极性;
(3)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4)根据测电笔的使用方法分析。
【解答】
A.当音叉发出声音时,与它接触的乒乓球不停的跳动,这说明音叉在振动,即发声的物体
在振动,故A正确;
B.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上,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尖向上,大拇指指向左端,那么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
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右端为S极,左端为N极,故B错误;
C.在图丙中,闭合开关后,通过电流的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这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C错误;
D.使用测电笔时,尾部的金属体必须与人体接触,故D错误。
故选Ao
1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1、心脏四个腔中左心室的肌肉最厚,左心室挤压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需要更大的动力,所以
肌肉厚实有力。
2、毛细血管径小,管壁薄,血细胞单行逐个通过有利于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3、主动脉是体循环动脉的主干,故称主动脉,也是全身最大的动脉。血压大,无瓣膜。
4、血液中的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成分,能吞噬异物或产生抗体,以帮助机体防御感染。
【解答】
A、心脏中左心室的肌肉是最厚的,A错误;
B、毛细血管管壁有单层细胞构成,有利于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叙述正确,B正确;
第18页,共34页
C、主动脉内血压大,血液流速快,没有瓣膜,c错误;
D、血液中的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成分,能吞噬异物或产生抗体,以帮助机体防御感染,红细胞是运输氧气
的,D错误。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等,熟练掌握以下知识点是解题关键。
(1)固体的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2)当溶液中没有未溶的固体出现时,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3)溶液的颜色与其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4)溶质质量越大,离子的数量越多。
【解答】
A.①②的温度相同,所以硫酸铜的溶解度相同;③中温度较高,所以硫酸铜的溶解度较大,故A错误;
B.②溶液中没有未溶的硫酸铜粉末,因此它是否饱和无法确定,故B错误;
C.根据图片可知,溶液中溶质质量:①〈③;因为两种溶液中水的体积相同,所以溶液③中硫酸铜的浓度肯
定比较大,因此溶液颜色③〉①,故C错误;
D.②③中硫酸铜全部溶解,因此溶质的质量相同,那么铜离子的数量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辨别、机械效率的计算、斜面及其工作特点等知识点,
(1)根据盘山公路的原理分析;
(2)对汽车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
(3)根据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4)根据功的原理分析。
【解答】
A.盘山公路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汽车在斜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沿斜面向上的牵引力,向下的摩擦力和重力在斜面上向下的分力,那么
F朝=f^G分,那么牵引力肯定大于摩擦力,因此它们肯定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汽车在盘山公路行驶时,会克服摩擦力和重力的分力做额外功,而在水平面上只克服摩擦力做额外功。
第19页,共34页
在有用功相同的条件下,盘山公路会使汽车的机械效率降低,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盘山公路增大了距离,根据W=Fs可知,肯定减小了汽车的牵引力,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4.【答案】B
【解析】【分析】
(1)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
(2)根据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分析;
(3)铝的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4)只有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
A.盐酸是由氯化氢和水混合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无色酚酰试液遇碱溶液变红,所以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醐试液变红,故B正确;
C.铝虽然比较活泼,但是它的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里面的铝继续氧化,而铁生成
的铁锈质地疏松,不能阻止里面的铁继续氧化,所以铝的抗腐蚀能力更强,故C错误;
D.氯酸钾里面就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1、呼气时,胸腔缩小(肋骨向内向下,膈肌舒张,横膈拱起),肺容积减小,气压增大气体呼出。
吸气时与之相反。
2、种子萌发时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种子自身提供,等种子萌发出绿叶后才能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就
是植物积累的有机物。
4、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值的变化可以确定两个作用的进行
情况。
【解答】
A、若甲中y表示人呼吸时肺容量的变化,则ab段是肺容量增大,应该是气体进来,是吸
气过程,此时隔肌收缩,A错误;
B、若乙图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的变化,图中a点光合作用开始强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增加,所以在a
点之前已经有光合作用了,B错误;
第20页,共34页
C、若丙图a、b曲线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中20℃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最大,表明该
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说法正确,C正确;
D、若丁图表示某植物叶片光合强度变化,应该从A点开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但A点到B点由于呼吸作
用强于光合作用所以二氧化碳吸收量仍是负值,D错误。
故选C。
16.【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声音的传播,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比热容等知识点。
(1)根据公式Q=cmZ\t分析;
(2)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根据浮沉条件分析。
【解答】
A.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吸热和质量相同时,吸热能力(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
比;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砂石时,砂石升高的温度更快,所以砂石的吸热能力比水小,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将两个铅柱的表面进行打磨,然后将它们用力按在一起,将其中一个悬挂起来,下来的那个铅柱也不会
落下,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将真空罩中的空气慢慢抽出时,听到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正确不
合题意;
D.当橡皮泥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当橡皮泥在水面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二者比较可知,通过增大排
开水的体积增大了浮力,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o
17.【答案】水稻和小麦;细胞核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1、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
门、纲、目、科、属、种,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生物所属的等级越
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
2、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决定了生物的性状。
【解答】
因为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水稻与小麦同科不同属,水稻、小麦与大
第21页,共34页
豆是同门不同纲。所以水稻和小麦所属等级小,亲缘关系近。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所以填细胞核。
故答案为:水稻和小麦;细胞核
18.【答案】(1)倒立、放大的实像
(2)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1)根据投影仪的成像特点解答。
(2)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异侧;成虚像时,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解答】
(1)幕布上成的像的性质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2)因为投影仪成的是实像,所以文字材料和光屏应该在凸透镜的异侧。由于光屏在凸透镜的右侧,所以
文字材料应该在凸透镜的左侧,也就是位置A。
19.【答案】咽;大脑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1、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2、人的感觉都是在大脑中相应的感觉中枢中形成的。
【解答】
因为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所以内窥镜可以从口腔或者鼻腔插入都能进入胃。
此空可填咽。由内窥镜发现胃部肿瘤,需手术切除时,为减少病人疼痛,大型手术前通常给病人全身麻醉,
由于痛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所以目的是使大脑无法形成痛觉。
故答案为:咽;大脑
20.【答案】聚变;热能(内能);热传递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核裂变与核聚变等知识点,根据已有知识分析解答。
(1)核聚变,又称核融合,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
作用,生成质量较大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如果是由重的原子核变化为轻的原子核,称为核裂变;
(2)根据核电站的能量转化过程解答;
(3)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
【解答】
(1)在图乙中,质量较小的原子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因此表示的是聚变;
第22页,共34页
(2)核能发电是通过核能一热能(内能)一机械能一电能的转化途径为人类服务;
(3)核电站一般建在海边,方便用水来给高温的核反应堆降温,这是用热传递的方法来改变内能的。
21.【答案】氮(N);异种
【解析】【分析】
1、闪电可以让氧气和氮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这是天然固氮的一种重要形式,固定的氮成为氮肥促进农作
物的生长;
2、放电,就是使带电的物体不带电,放电并不是消灭了电荷,而是引起了电荷的转移,正负电荷抵消,使
物体不显电性。
【解答】
由分析可知,闪电时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能发生反应生成氮氧化物,经过一系列作用后进
入土壤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应该填氮元素。放电是正负电荷之间的一种相互抵消,使物体不带电,所以闪
电产生是相邻的云层间带有大量的异种电荷。
故答案为:氮(N);异种
22.【答案】(1)侧芽长度平均值
(2)2、4;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1、根据直角坐标图中的纵坐标可以确定第1小题的答案。
2、要研究生长素对侧芽的影响,实验设置中需要对有无生长素进行控制。
3、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的生长会抑制侧芽的生长。在植物的培育中经常通过对顶芽和侧芽的处理来达到
所需要的效果。
【解答】
(1)由直角坐标图中的纵坐标表示“侧芽长度的平均值”可知,研究人员通过侧芽长度平均值来比较多种
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的影响。
(2)要研究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的影响,首先因为芽能分泌生长素,所以需要去掉顶芽,用生长素来进行
实验。图中2、4是去顶芽后,一个在切口涂沫生长素,一个不涂沫生长素,结果是涂沫的侧芽的几乎不生
长,没涂沫的生长快速,由此可知可知生长素除了促进生长外,达到一定浓度还能抑制侧芽的生长,这就
是植物顶端优势现象。
与植物顶端优势无关的一项是:
A.摘除棉花的老叶和黄叶,不是对芽的处理,与顶端优势无关,A正确;
B.摘除番茄植株的顶部,番茄植株的顶部有芽,摘除后植株枝条更多,有利于多开花结果,与顶端优势有
第23页,共34页
关,B错误;
C.保留杉树的顶芽,适时摘除侧芽,保留杉树顶芽可以让杉树长的笔直高大,与顶端优势有关,C错误;
D.修剪绿篱使其长得更茂密,修剪时会将一部分顶芽剪掉使侧芽长出更多的侧枝,与顶端优势有关,D错
误。
故选Ao
故答案为:(1)侧芽长度平均值(2)2、4;A
23.【答案】(1)病原体;没有细胞结构
(2)扩散作用
(3)痊愈者的血浆中含有抗体,能够消灭病毒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1、病原体:指使人发生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微生物又包括细菌和病毒)。病毒非常微
小没有细胞结构。
2、扩散现象是指物质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血液在肺中进行气体交换时,主要通过扩散作
用完成。
3、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诱发了人体的免疫反应,人体最终会产生大量的抗体消灭体内的病毒而使自身治
愈。
【解答】
(1)从传染病角度看,新型冠状病毒是能使人发生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属于病原体。细菌是单细胞生物,
而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
(2)氧合器是帮助新冠肺炎患者呼吸,使患者的血液能得到充足的氧气。人工肺是模拟人体肺进行工作的,
所以气体交换的过程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
(3)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使人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痊愈者最后是通过产生大量的抗体杀灭了新冠病毒。
所以这些痊愈者的血浆中是含有病毒的抗体的。所以这样做的科学依据是:痊愈者的血浆中含有抗体,能
够消灭病毒。
故答案为:(1)病原体;没有细胞结构
(2)扩散作用
(3)痊愈者的血浆中含有抗体,能够消灭病毒
24.【答案】(1)酒精灯中的酒精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
(3)计算碳元素的质量为8.36g*12/44=2.28g,氢元素的质量为2.7g*2/18=0.3g,所以氧元素的质量为
第24页,共34页
4.02g-2.28g-0.3g=l.44go
(4)实验前(或者电炉工作前)先让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铺反应,排出装置内的气体,实验后继续让过氧化氢
和二氧化锦反应一段时间。
【解析】【分析】
(1)将燃烧物上面放置干燥的烧杯,可以观察是否有水生成,但是酒精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会对
实验结论的得出产生干扰。
(2)因为要通过D装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量确定生成水的质量,所以在反应前就要将混合气体中的水
蒸气除去。由于氢氧化钠固体容易吸水潮解,所以装置B的作用是出去水蒸气;
(3)D装置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水的质量,用水的质量X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其中氢元素的质量;
E装置中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用二氧化碳的质量X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其中碳元素
的质量,最后用甜叶菊背的质量减去二者的质量,如果余数不为零,那么说明其中含有氧元素。
【解答】
(1)小晴认为该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酒精灯中的酒精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
(3)D装置中增加的质量是水的质量,E装置中增加的质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
碳元素的质量为:8.36g44=2.28g:
氢元素的质量为:27g,1=0.3g;
所以氧元素的质量为:4.02g-0.3g-2.28g=1.44g>0;
那么甜叶菊昔中含有氧元素。
(4)实验前后在装置中通N2都能减小该实验中的误差,但也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其实
不通N2也能通过其它实验操作减小这方面误差,该同学说的“其它实验操作”是指实验前(或者电炉工作前)
先让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铳反应,排出装置内的气体,实验后继续让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铳反应一段时间。
25.【答案】(1)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管内的大气压,内外外气压差将弹丸压出(或者大气
压将弹丸压出)
(2)在弹丸的形状和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随弹丸的质量的增大而减小
(3)打开挡板时,直径小的弹丸周围会有空气迅速进入管内,使管内外气压差很快减小,造成弹丸的出口
速度小
(4)塑料管的长度(抽出空气的多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