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一模押题卷4(人教版)(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B/2B/wKhkGWbbQw2AQmmLAAEkymIDvE8294.jpg)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一模押题卷4(人教版)(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B/2B/wKhkGWbbQw2AQmmLAAEkymIDvE82942.jpg)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一模押题卷4(人教版)(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B/2B/wKhkGWbbQw2AQmmLAAEkymIDvE82943.jpg)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一模押题卷4(人教版)(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B/2B/wKhkGWbbQw2AQmmLAAEkymIDvE82944.jpg)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一模押题卷4(人教版)(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B/2B/wKhkGWbbQw2AQmmLAAEkymIDvE829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卷共3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N-140-16S-32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垃圾分类回收是绿色新时尚,矿泉水瓶可归为()
A.厨余垃圾B.有害垃圾
C.其他垃圾D.可回收垃圾
2.为了防止骨质疏松症,医生建议适量补充的元素是()
A.铁B.碘
C.钙D.锌
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水B.铜
C.氢气D.氯化钠
4.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D.量取液体
5.到2035年,我国碳排放达峰后会稳中有降,将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生产、生
活方式的是()
A.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增加肥效B.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C.禁止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D.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6.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
食物葡萄汁苹果汁牛奶鸡蛋清
PH3.5〜4.52.9〜3.36.3〜6.67.6〜8.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
7.侯氏制碱法的原理为NaCl+H2O+NH3+CO2=NaHCO3i+NH4Cl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种产物均属于盐B.反应后溶液中不含碳酸氢钠
C.常温下NaCl溶液pH=7D.该反应消耗CO2体现“碳中和”
8.下列对客观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硫酸铁与硫酸亚铁的元素组成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水溶液均显碱性它们都属于碱
DFe、Fe2\F”化学性质不同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9.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
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b•点对应的物质与i点对应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C.〃点对应的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
D.E点对应的物质可能是A;
10.下列稀溶液,仅用酚猷及同组物质之间反应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A.NaOHH2SO4HNO3
B.KOHHC1Ba(OH)2
C.NaOHNaClNa2cO3
D.NaOHNaClHC1
11,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氯化钠未完全溶解就过滤,对产率无影响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大
C.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用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红磷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12.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
A.C、CO、C02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故参与反应时均具有碳的还原性
B.HC1和NaOH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C.酸溶液都含有H+,故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13.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A.水银——HgB.酒精——C2H50H
C.生石灰——CaOD.熟石灰——CaCO3
14.钢铁生锈会造成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下列做法不能防止铁生锈的是()
A.喷漆B.电镀
C.置于潮湿环境D.制成不锈钢
15.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B鉴别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固体加水溶解
C鉴别酒精和醋酸闻气味
D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点燃
16.实验室常用酒精灯加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燃烧属于缓慢氧化反应B.用温度较高的外焰给物质加热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氧气D.点燃酒精灯时温度需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1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g碘1g高铸酸钾
纺
蘸有浓氨蘸有酚酎溶无
包
床的棉花液的棉花布
一
捏
一
奇
20mL水20mL汽油
A.探究分子在不断B.探究影响物质溶解D.控制反应的发生
C.验证NaOH能吸收CO2
运动性的因素和停止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溶
解
度
/g
8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5
B.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可从乙的饱和溶液中获得大量的乙
C.分别将60℃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80℃,此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60℃时,向140g甲饱和溶液中先加50g水,再加20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仍为饱和状态
19.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o在不断搅拌下,往装有甲溶液的容器中
逐滴加入稀盐酸依次发生了①②反应,同时测定容器中液体的透光度强度(液体越浑浊,透光强度越小),结
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P
透
00o
光
强
75o
度
EF
lux50O
250卜\/
F\J,,,,
0102030
稀盐酸体积mL
A.乙难溶于水B.甲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稀溶液
c.QM段对应的反应是②D.E、F对应的液体组成不同
20.将一定质量的甲醇(CH30H)和氧气(02)置于密闭容器中点燃,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测得反应后
各物质的质量,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物质
CH3OH02H2OCO2X
反应前质量/gm12.8000
反应后质量/g0010.88.8n
A.m>nB.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C.无法判断X中是否含有氧元素D.生成物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题,共60分)
21.(5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⑴磷元素;(2)钾离子;
(3)二氧化硫;(4)5个氯原子______;
(5)氢氧根离子o
22.(5分)“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式。
f……f朴一泞:留教卷:豪:—・
…、催膈O0
图4图5
(1)硒对人体有防癌、抗癌作用,如图1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2是硒原子结构示意图,
图3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图2中,x和y的值分别为.
②在图3中的A、B、C、D中,共有种元素。
⑵图4描述了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C处应填入的符号为。
⑶工业上使用一种国产低温催化剂生产氢气的反应过程如图5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6分)化学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的原因是_______。
⑵正常雨水pH«5.6是由于空气中的溶解在雨水中造成的。
(3)用铜作导线,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性。
(4)小东用肥皂洗衣服时,发现水中有很多浮渣,则所用的水是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5)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4.(6分)燃烧是人类获得能量的重要途径。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a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利用的灭火原理。
(2)图b中将煤球加工成蜂窝煤后再燃烧,有利于煤充分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图c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0
(4)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______(填“能”或“不能”)采用二氧化碳进行灭火。
(5)我国首都北京是为数不多的“双奥之城”,奥运火炬历来备受人们关注,2008年奥运火炬“祥云”和2022年
冬奥火炬“飞扬”的外壳材料及使用的燃料都不相同(如图e),“飞扬”使用的燃料氢气比“祥云”使用的燃料丙
烷(C3H8)的优势是________铝合金和碳纤维分别属于什么材料o
A.金属材料和合成材料B.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C.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25.(5分)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
⑴“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______O
(2)写出生活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方法(写一种即可)。
⑶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光合作用生成的气体是______。
(4)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等物质作吸收剂。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CO2的化学
方程式是.
三、推断题
26.(5分)已知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D是胃酸的主要成分,A、B、C属于同类别的化合物,
E是一种黑色粉末(图中用“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用.•"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
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X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A和D的化学式:A;D。
(2)写出B转化成D的化学方程式。
(3)C与E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
四、流程题
27.(6分)《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碳中和”成为新闻热词,下图1较为形象的解析了“碳
中和”的概念。工业上常用的“碳捕捉”技术是吸收(“捕捉”)二氧化碳,并把“捕捉”的二氧化碳提取出来,
经化学反应使之变成甲醇(CH30H)和水,它是“碳中和”的一种途径,其流程如图2(部分反应条件和物质
未标出):
图1
图2
(1)捕捉室内反应的基本类型______(填“是”或“不是”)复分解反应。
(2)X溶液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3)整个流程中,除水外,另有两种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⑷合成塔内的反应条件为300℃,200kPa和催化剂,写出合成塔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⑸下列做法有利于“碳中和”的是
A.大量植树造林B.步行上学
C.焚烧垃圾D.纸张双面使用
五、实验题
28.(6分)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CO?并验证其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D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2)B中实验开始时开关Ki、K?均为打开状态。
①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i,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②再关闭冷,一段时间后看到烧杯中出现浑浊现象,烧杯中的试剂是.
③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若要正确得出该结论,在图B装
置的基础上,你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29.(5分)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某化学兴趣小组对
纯碱的制备、性质及用途等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了解纯碱的制备——“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主要化学原理是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两种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镇(NH4C1),再加热
碳酸氢钠即可制得纯碱。
(1)纯碱属于(填“酸”“碱”或“盐
(2)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的两种气体是(填字母序号)。
A.Cl2B.NH3
C.S02D.C02
任务二探究纯碱的性质一Na2cCh溶液呈碱性
【查阅资料】①溶液呈碱性,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较多的OH、
②Na2cCh在水中全部解离出Na+和8久
③CaCb溶液呈中性,Ca2\CT对溶液的酸碱性没有影响。
【提出猜想】猜想一:H20单独起作用,产生较多的OH,使溶液呈碱性。
猜想二:Na+与H20作用,产生较多的OH,使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O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蒸储水,滴入2滴酚猷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猜想一不成立
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溶液,滴入2滴酚猷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猜想二不成立
①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a2cCh溶液,滴入2滴酚酥溶液①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猜想三成立
②往①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CaCL溶液至过量②_______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和老师交流,得知CO;和H2O作用,产生较多的OH-和另一种阴离子。
【拓展与延伸】结合任务二的所有信息和结论,运用初中化学所学知识,经过分析推理可得出:Na2c03溶
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
任务三探究纯碱的用途一用于生产洗涤剂
【查阅资料】Na2cCh可用于生产洗涤剂。Na2cCh溶液呈碱性,可清洗油污,溶液碱性越强,去油污效果越
好。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继续对影响Na2c03溶液去油污效果的因素进行探究。
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Na2cCh溶液,并测定溶液pH,记录数据如
下表:
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溶质质量分数2%2%2%6%6%6%10%10%10%
溶液温度(℃)204060205060204070
溶液pH10.9011.1811.2611.0811.2711.3011.2211.4611.50
【解释与结论】(3)实验①、②、③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
(4)要证明Na2c0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与pH变化关系,可选择的3个实验的编号是.
【拓展与应用】下列物质可用于去油污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aClB.NaOH
C.K2CO3D.CaCO3
七、计算题
30.(6分)某研学小组的同学对一块表面生锈的铁片产生了兴趣,于是取32.27g样品置于烧杯中,进行如
下图实验探究:
3227g样品得到152.07g溶酒
⑴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_go
(2)求所加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垃圾分类回收是绿色新时尚,矿泉水瓶可归为()
A.厨余垃圾B.有害垃圾
C.其他垃圾D.可回收垃圾
【答案】D
【解析】矿泉水瓶主要成分是塑料,回收塑料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归为可回收垃圾。故选D。
2.为了防止骨质疏松症,医生建议适量补充的元素是()
A.铁B.碘
C.钙D.锌
【答案】C
【解析】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故选项错误;B、碘是甲状腺激素的主
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症,故选项错误;C、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
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正确;D、锌影响人体发育,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错误。故选C。
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水B.铜
C.氢气D.氯化钠
【答案】B
【解析】A、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铜属于金属单质,是
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
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氨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
4.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D.量取液体
【答案】A
【解析】A、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
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示操作正确;B、向试管中倒入液体,试管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
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未倒放,标签未朝向手心,瓶口未紧挨试管口,故图示操作错误;C、取用块状固
体药品时,要用银子,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不能用手直接拿,故图示操作错误;D、
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图示操作错误。故选A。
5.到2035年,我国碳排放达峰后会稳中有降,将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生产、生
活方式的是()
A.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增加肥效B.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C.禁止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D.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答案】A
【解析】A、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会造成大气污染,错误;B、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利于节约能源,正
确;C、禁止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可以保护水资源,正确;D、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利于提高资源
回收再利用,正确。故选A。
6.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
食物葡萄汁苹果汁牛奶鸡蛋清
PH3.5〜4.52.9〜3.36.3〜6.67.6〜8.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
【答案】A
【解析】A、鸡蛋清PH值大于7,显碱性,牛奶PH值小于7,显酸性,选项A不正确;B、苹果汁和葡萄
汁的PH值都小于7,显酸性,选项B正确;C、苹果汁的PH值比葡萄汁的PH值小,所以苹果汁比葡萄汁
的酸性强,选项C正确;D、苹果汁和葡萄汁都显酸性,因此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选项D
正确。故选A。
7.侯氏制碱法的原理为NaCl+H2O+NH3+CO2=NaHCO3i+NH4Cl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种产物均属于盐B.反应后溶液中不含碳酸氢钠
C.常温下NaCl溶液pH=7D.该反应消耗CCh体现“碳中和”
【答案】B
【解析】A、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钱根离子)与酸根组成的一类化合物,所以碳酸氢钠和氯化锭均属于盐,
故选项正确;B、碳酸氢钠易溶于水,但反应后溶液中有水,则一定有少量碳酸氢钠溶于水中,故选项错误;
C、NaCl呈中性,所以常温下其溶液pH=7,故选项正确;D、该反应消耗CCh,可减少二氧化碳,能够体
现“碳中和”,故选项正确。故选B
8.下列对客观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硫酸铁与硫酸亚铁的元素组成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水溶液均显碱性它们都属于碱
DFe、Fe2\F”化学性质不同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答案】B
【解析】A、硫酸铁与硫酸亚铁的元素组成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不符合题意;B、花香四溢是
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水溶液均显碱性,氢氧化钠属于碱,碳酸钠属于
盐,不符合题意;D、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但都属于铁元素,因此微粒中的质子数相同,不符合
题意。故选B。
9.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
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点对应的物质与1点对应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C.〃点对应的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
D.E点对应的物质可能是,KLI,
【答案】A
【解析】A、A点对应的物质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刚石,也可能是石墨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B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碳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为一氧化碳;C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
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为二氧化碳;B点对应的物质与C点对应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C、D点对应的物质属
于酸,碳元素显+4价,对应的物质是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故选项说法正确。D、E点对应的物质
属于盐,碳元素显+4价,对应的物质是K2cCh,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10.下列稀溶液,仅用酚酸及同组物质之间反应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A.NaOHH2SO4HNO3
B.KOHHC1Ba(OH)2
C.NaOHNaClNa2cO3
D.NaOHNaClHC1
【答案】D
【解析】A、NaOH能使酚酥变红,利用酚酥能鉴别出NaOH,NaOH和H2sCU和HNCh的反应现象相同,
不能鉴别,选项不符合题意;B、KOH、Ba(OH)2都能使酚酥变红,利用酚酥可检验出HC1,HC1与两种碱
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选项不符合题意;C、NaOH、Na2cO3都能使酚配变红,利用酚酰可检验出NaCl,
但无法鉴别NaOH、Na2cCh,选项不符合题意;D、分别取溶液取溶液少许,滴加酚猷试液,能使酚配变红
色的是氢氧化钠,然后将鉴别出的氢氧化钠分成两份,分别与剩余的溶液混合,红色消失的是盐酸,红色
不消失的是氯化钠,故能鉴别出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11,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氯化钠未完全溶解就过滤,对产率无影响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大
C.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用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红磷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答案】D
【解析】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氯化钠未完全溶解就过滤,会使获得精盐的质量偏小,产率偏低,
不符合题意;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气密性不好,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会导致测
出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C、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
值,会使溶剂质量偏小,溶液质量偏小,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D、用红磷在密闭容
器中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红磷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无影响,因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符
合题意。故选D。
12.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
A.C、CO、CO2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故参与反应时均具有碳的还原性
B.HC1和NaOH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C.酸溶液都含有H+,故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C
【解析】A、C、CO具有还原性而CO2没有,故选项错误;B、HC1和NaOH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是复分解
反应,而CO?和NaOH反应也生成了盐和水,但两者没有相互交换成分,不是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
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都含有H+,故选项正确;D、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浓硫
酸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不可以,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3.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A.水银——HgB.酒精——C2H50H
C.生石灰——CaOD.熟石灰——CaCO3
【答案】D
【解析】A、水银是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选项对应正确;B、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2H50H,
选项对应正确;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选项对应正确;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
称,其化学式为Ca(0H)2,选项对应不正确。故选D。
14.钢铁生锈会造成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下列做法不能防止铁生锈的是()
A.喷漆B.电镀
C.置于潮湿环境D.制成不锈钢
【答案】C
【解析】A、喷漆能够隔绝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的接触,能够防止铁生锈,不符合题意;B、在铁制品表
面电镀一层其它金属,能够隔绝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的接触,能够防止铁生锈,不符合题意;C、铁制品
置于潮湿环境中,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接触会继续生锈,符合题意;D、制成不锈钢改变了铁的结构,能
够减缓铁生锈,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B鉴别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固体加水溶解
C鉴别酒精和醋酸闻气味
D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点燃
【答案】D
【解析】A、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和铜会反应生成氧化铜,从而除去
氧气,能达到目的,选项正确;B、氢氧化钠溶于水会使水温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时水温无明显变化,现象
不同,能够鉴别,选项正确;C、酒精由特殊气味,而醋酸有刺激性气味,气味不同,可以通过闻气味鉴别,
选项正确;D、一氧化碳较多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较少不能燃烧,点燃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
原则,选项错误;答案为D。
16.实验室常用酒精灯加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燃烧属于缓慢氧化反应B.用温度较高的外焰给物质加热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氧气D.点燃酒精灯时温度需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答案】A
【解析】A、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则酒精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故说法错误;B、给物质加热,用温
度较高的外焰加热,故说法正确;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故说法正确;D、燃烧需要满
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及与氧气接触,在点燃酒精灯时温度需达到酒精的着火点,故说
法正确;故选A。
1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lg»1g高铸酸钾
纺
蘸有浓氯蘸有酚酎溶无
包
床的棉花液的棉花布
捏
HH『
20mL水20mL汽油
A.探究分子在不断B.探究影响物质溶解D.控制反应的发生
C.验证NaOH能吸收CO2
运动性的因素和停止
【答案】B
【解析】A、一段时间后,蘸有酚酸溶液的棉花变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该实验中浓氨水挥发出
来的氨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玻璃管的另一端,氨气溶解于水(酚酥溶液中含有水)生成氨水,氨水具有
碱性,使棉花上的酚酥溶液变红。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B、该实验的溶质和溶剂的种类都
不同,变量不唯一,不能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探究溶剂的影响时,应该将同一种溶质加入两种不
同的溶剂中,观察现象;探究溶质的影响时,应该将不同的溶质加入同一种溶剂中,观察现象。故选项不
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C、实验过程中,U型管中的红墨水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即右边压强变化较
大,说明NaOH能吸收二氧化碳,该实验中左侧试管内滴入等量的水,起到的是对比作用,排除氢氧化钠
溶液中的水对实验的干扰。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D、通过捏瓶身,使液体与无纺布包内的
试剂接触,发生开始,放手时,试剂分离,反应停止,所以该实验能够通过捏放瓶身达到随时控制反应的
发生与停止。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瓦
1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8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5
B.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可从乙的饱和溶液中获得大量的乙
C.分别将60℃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80℃,此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60℃时,向140g甲饱和溶液中先加50g水,再加20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仍为饱和状态
【答案】C
【解析】A、8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80g:100g=4:5,故A正
确:B、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可采用蒸发结晶提纯,故B正确:C、甲和乙的溶解度曲
线都是上升型的,所以升温,溶质没有析出,因为在60℃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且两者都是饱和溶液,所以
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到80℃,溶质质量分数还是相等的,故C错误:D、6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
所以140g甲饱和溶液中正好是100g水和40g溶质甲饱和了,50g水,再加20g甲,正好饱和,故D正确。
故选C。
...族微酸
19.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在不断搅拌下,往装有甲溶液的容器中
逐滴加入稀盐酸依次发生了①②反应,同时测定容器中液体的透光度强度(液体越浑浊,透光强度越小),结
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透
00oM
於
强
75o
度
EF
lux50O
250t\/
1飞.,,,,
0102030
稀盐酸体积,'mL
A.乙难溶于水B.甲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稀溶液
C.QM段对应的反应是②D.E、F对应的液体组成不同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中“液体越浑浊,容器中液体的透光强度越小”进行分析,Q点透光强度为0,说明Q点生
成沉淀量最大,PQ段透光强度在减小,说明发生反应①,QM段透光强度在增大,说明发生反应②。A、
PQ段透光强度在减小,说明发生反应①,说明生成的乙是沉淀,故A正确;B、PQ段透光强度在减小,
说明反应①要生成沉淀,如果甲为NaOH,与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沉淀,所以甲不能是NaOH,故B错误;
c、QM段透光强度在增大,说明发生反应②,故C正确;D、E对应的液体含有没有反应完的甲,F点对
应的液体含有生成的丙,所以E、F对应的液体组成不同,故D正确;故选B。
20.将一定质量的甲醇(CH30H)和氧气(。2)置于密闭容器中点燃,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测得反应后
各物质的质量,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物质CH3OHHOCO2X
o22
反应前质量/gm12.8000
反应后质量/g0010.88.8n
A.m>nB.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C.无法判断X中是否含有氧元素D.生成物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
【答案】C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12.8g=10.8g+8.8g+n,m=6.8g+n,所以m>n,选项A正确;B、甲
醇作为一种可燃物,当氧气充足时,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氧气不足,甲醇燃烧生成水、一氧
10.8gx--x2x100%=1.2g
化碳甚至炭黑。因为甲醇中的氢全部转化为水,10.8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1x2+16,则
不产一=》6g12
-----x100%9.6gx-x100%=3.6g
甲醇的质量为:32,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2,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
8.8gx—xl00%=2.4g
元素的质量为:4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在质量不变,可见X中一定含有
1.2g碳元素,选项B正确;C、根据计算甲醇中碳元素质量为3.6g,氢元素质量为1.2g,则甲醇中氧元素质
量为:9.6g-3.6g-1.2g=4.8g,因为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12.8g,所以反应生成的X中的氧元素质量为:
4.8g+12.8g-(8.8g-2.4g)-(10.8g-1.2g)=1.6g,故X中一定含氧元素,选项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
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则生成物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与参加反应的甲醇中的碳、氢元素质量比
相同,因此生成物中碳、氢元素质量比=12:(lx4)=3:1,选项D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题,共60分)
21.(5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磷元素;(2)钾离子______;
(3)二氧化硫______;(4)5个氯原子;
(5)氢氧根离子。
+
【答案】(1)P;(2)K;(3)SO2;(4)5C1;(5)OH-
【解析】(1)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P,故填P。(2)书写离子符号时,先写出相应的元素符号,然后在元素
符号的右上角先写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再写出电荷的电性,电荷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装工序流程图
- 白酒业务员季度工作总结
- 全国浙教版信息技术高中选修2新授课 第三节 多媒体技术的现代与发展前景 教学设计
- 电子商务平台的数据加密技术应用
- 班组健康管理策略与员工福利提升
- 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3 学会反思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农业三产融合项目选址与区域分析
- 电子商务平台供应链管理研究
- 规模化农村供水环保与水质保障措施
- 效率提升和品质改善方案
- 中山大学抬头信纸中山大学横式便笺纸推荐信模板a
- 无形资产评估完整版课件
- 义务教育学科作业设计与管理指南
- 《汽车发展史》PPT课件(PPT 75页)
- 常暗之厢(7规则-简体修正)
- 反诈骗防诈骗主题教育宣传图文PPT教学课件
- 制冷系统方案的设计pptx课件
- 修心七要原文
- 纳期管理流程图
- 中国TBHQ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