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地方文化特色【专项训练】-2020-2021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中图版(北京)(原卷版+解析)_第1页
专题04地方文化特色【专项训练】-2020-2021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中图版(北京)(原卷版+解析)_第2页
专题04地方文化特色【专项训练】-2020-2021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中图版(北京)(原卷版+解析)_第3页
专题04地方文化特色【专项训练】-2020-2021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中图版(北京)(原卷版+解析)_第4页
专题04地方文化特色【专项训练】-2020-2021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中图版(北京)(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地方文化特色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70分钟试卷满分:7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第Ⅰ卷(选择题共2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岩盐之都——叶县地处亚带和暖温带气候交错边缘区,气候宜人,景色优美,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是居家旅游的好去处。读下图完成下面1-2小题。1.图中叶县的四处景观,属于自然景观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假期,几位同学相约到叶公陵园参观。他们打开手机中的百度地图,输入“叶公陵园”四个字后在地图上找到了叶公陵园的具体位置,依据将要乘坐的交通工具制定了参观线路。这一过程依次利用了电子地图的()功能A.线路规划——定位——搜索 B.搜索——定位——线路规划C.搜索——线路规划——定位 D.线路规划——搜索——定位我国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传统藏袍多用牦牛和藏羊的皮毛为原料,穿法独特,白天气温高时将长袖褪去系于腰间,夜晚宽腰肥大的衣服还可以当被子盖,保温防寒。川菜以麻辣为特色,主要调味品有辣椒、胡椒等。据此完成下面3-5小题。3.藏袍服饰常见于我国()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4.藏袍独特的穿法反映了当地()A.气温年较差大 B.日照时间长 C.气温日较差大 D.降水丰富5.川菜以麻辣为特色反映了当地()A.气候湿热 B.气候寒冷 C.气候干旱 D.热量丰富2021年2月14日17时40分,有着“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之称的云南省临沧市翁丁村(“翁丁”在佤语中的意思是云雾缭绕的地方)老寨不幸遭遇火灾,明火虽已于当晚被全部扑灭,但百余户房子只剩几户未被烧毁。观察翁丁老寨火灾前的照片,完成下面6-8小题。6.与城市相比,翁丁老寨()A.规模较大 B.居民主要从事农业 C.高楼林立,道路纵横 D.有众多工厂、商场7.翁丁老寨传统民居所在地()A.森林茂密,房屋为全木结构 B.降水充沛,屋顶坡度小便于排水C.空气湿度小,双层结构利于防潮 D.冬季寒冷,窗户较大便于室内采光8.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聚落,我们应该()A.拆旧建新 B.整旧如新 C.修旧如旧 D.建新如旧李勇暑假到内蒙古旅游归来,兴奋地向同伴介绍“我这一个星期真正过了一把牧民瘾,吃牧区美食,住特色民居,这经历让我终生难忘”.据此完成下面9-10小题。9.李勇旅游地区居民的主要食品有()A.水果和蔬菜 B.牛、羊肉和乳制品C.鱼、虾类水产品 D.面食和米饭10.当地的特色民居是()A.碉房 B.窑洞 C.蒙古包 D.竹楼11.我国少数民族中的赫哲族,早年的衣服多用鱼皮缝制,说明赫哲族主要生活在()A.内蒙古草原 B.黑龙江的三江平原 C.河南山区 D.沙漠地区12.最不平凡的2020年,双节重逢好事成双,白天国庆节晚上中秋节,国泰民安和阖家团圆,国与家撞了个满怀。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的习俗,流传至今。这说明地理与哪方面的关系()A.日常生活 B.生产建设 C.风土人情 D.地理环境中国饮食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下图是四个餐饮品牌的商标设计。读下图,完成下列13-14小题。13.形成于四川盆地,体现了人们对夏季湿热环境适应性的美食是()A.① B.② C.③ D.④14.我国人口密度东西差异明显,其分界线大致是()A.黑河﹣广州 B.漠河﹣腾冲 C.哈尔滨﹣昆明 D.黑河﹣腾冲15.某地民居为平顶房,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A.风力较大 B.气温较高 C.日照较强 D.降水较少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下图是我国两种传统民居的景观图,图甲是云南地区的傣家竹楼,乙是东北林区的木屋。读图,完成下面16-18小题。16.建筑特点体现了其对气候的适应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甲民居门窗较大,利于通风散热 B.甲民居底层架高,方便进出C.乙民居屋顶坡度大,应对夏季多雨 D.乙民居就地取材,主要建筑材料是木制,容易拆卸17.甲、乙民居的共同特点是()A.建筑材料都以木头为主 B.墙壁都比较厚C.屋顶坡度都比较大 D.门窗都比较大18.甲乙民居所在地的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甲:降水稀少 B.甲:气候炎热 C.乙:全年寒冷 D.乙:终年干燥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福建土楼依山就势,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面19-20小题。19.福建土楼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型为()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盆地20.福建土楼,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特点是()A.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 B.地形平坦,森林茂密C.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 D.降水较多,气候湿热传统民居往往能反映当地气候特点。读下图完成下面21-22小题。21.图中房屋主要分布在()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半干旱区 D.干旱区22.南方地区房顶坡度大的原因主要是()A.气温高 B.降水少 C.降水多 D.气温低下图是北京市二环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23-25题。23.在北京市的二环线路中,有些地段呈“凸”字形分布的原因是()A.地形因素 B.地价因素 C.气候因素 D.历史因素24.北京的传统民居是()A.土楼 B.骑楼 C.吊脚楼 D.四合院25.北京市城市公路环线周边住宅区、大型商场、文化场所不断涌现,对传统建筑应()A.全部拆除 B.原封不动地保留C.把旧建筑整体迁移到别处 D.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第II卷(非选择题共45分)二、解答题26.读我国北方村落与南方村落的景观图,填表比较它们的人文差异。(将合适内容的序号填写在下表相应的空格中,每个空格只能填一个序号,每个序号只能填―次)①以旱地为主②以水田为主③陆路运输为主④水运⑤屋顶坡度大,墙体高⑥屋顶坡度小,墙体较厚27.小玲与外国朋友罗宾逊在网上互相交流本国的景观图片,其中跟中国有关的四幅照片如下,请你根据相关图片及所学的地理知识回答问题。(1)图①所属____高原,该高原的特征是____(千沟万壑/雪山连绵/地形崎岖)。(2)图④所属地区自然景观位于我国____省。(3)③、④两幅图中,可能位于半湿润区的是图____(填数字代号)。(4)四幅图中,降水最多的是图________(填数字代号),盛产____(粮食作物);纬度最高的是图____(填数字代号),当地人常把肉、土豆、白菜、萝卜等一起放在锅里炖熟而食,此菜肴叫____。(5)四副图中,石油资源最为丰富的是图____(填数字代号),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是图____(填数字代号)。28.读景观图回答(1)A图是我国地区的景观,该地区的耕地类型为为主,农村重要的运输工具是.(2)在B图中,该建筑物的名称为,这种建筑主要分布在.(3)C图是我国地区的景观,该地区传统民居有点?.(4)在D图中,牧区传统放牧方式是,现在正向的方向发展.29.读“东北地区范围和行政区划图”和“长春气温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东北地区范围和行政区划图,找出东北地区濒临的海洋、国家、省级行政区,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2)读“长春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长春的1月和7月温度大致介于_____℃-_______℃之间,温差______,(大或小)月均温低于0℃有______个月。月均温高于20℃有______个月。结合所学得出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3)东北人爱吃酸菜和各种炖菜,比如排骨炖豆角、东北一锅炖、炖鱼等。一大盆酸菜粉条炖肉,那是待客的好菜。试用地理的视角解释为何东北人爱吃酸菜和炖菜。【答案】1.D2.B【解析】1.自然景观是天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的自然方面的总称。天然景观是指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读图可得,④望夫石属于自然景观,其余的三地属于人文旅游景观,D正确,ABC错误,故选D。2.电子地图具有搜索、定位、路线规划等功能。题干中,他们打开手机中的百度地图,查询了叶公陵园的位置,利用了电子地图的搜索、定位功能;依据将要乘坐的交通工具制定了参观线路,利用了电子地图的路线规划功能,这一过程依次利用了电子地图的搜索——定位——线路规划功能,B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3.D4.C5.A【解析】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各区域的菜系反映了不同地方的饮食特点。3.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藏袍具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袍袖宽敞,在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地褪去一只袖子,调节气温,同时有利于起居旅行,白天当衣穿,保温防寒,晚上当铺盖,和衣而眠,此外还有利于劳动生产,故本题选D。4.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为了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特点,青藏地区的传统服饰是藏袍;故答案选C。5.川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国饮食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川菜讲究色、香、味、形,尤其是在味上风格独特,川菜味浓油重,以酸、麻、辣脍炙人口,调味离不开三椒(辣椒、花椒、胡椒),以味型多样、变化精妙、用料之广、口味之厚为其主要特色。川菜的辣和当地地形、气候有密切的关系,当地盆地内气候湿热,人们为了驱散体内的湿气养成了食辣的习惯,故答案选A。【答案】6.B7.A8.C【解析】6.作为“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与城市相比,翁丁老寨规模较小,A错误。该地居民生活在农村,所以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B正确。该地区是“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再结合图片可知,该地没有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也没有众多工厂、商场,C、D错误。故选B。7.据图可知,翁丁老寨传统民居所在地森林茂密,房屋为全木结构,A正确。降水充沛的地区,为了便于排水,屋顶坡度一般比较大,B错误。““翁丁”在佤语中的意思是云雾缭绕的地方”,据此可知,当地多云雾,进而可知当地的空气湿度较大,C错误。该地位于云南,纬度较低,冬季并不寒冷,当地气候湿热,窗户较大主要是为了便于通风,D错误。故选A。8.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聚落,我们要保持其原有风貌,即修旧如旧,C正确。拆旧建新,整旧如新,建新如旧都不能很好的保持其原貌,A、B、D错误。故选C。【答案】9.B10.C【解析】9.内蒙古自治区主要位于西北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当地居民的主食有牛、羊肉和乳制品,该地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故选:B。10.传统民居“蒙古包”,主要出现在西北地区的内蒙古牧区,当地以畜牧业为主,蒙古包便于拆卸,适宜游牧民族的生活。故选:C。【答案】11.B【解析】11.由题目可知,我国的赫哲族早期的衣服多用鱼皮缝制,说明他们生活的地区多河湖,鱼类资源丰富,并且是生活在纬度比较高的地区,以上四个地区中,只有黑龙江的三江平原符合,故选B。【答案】12.C【解析】12.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的习俗,流传至今。这说明地理与风土人情的关系。故选C。【答案】13.C14.D【解析】13.题目中③朝天门形成于四川盆地,体现了人们对夏季湿热环境适应性的美食,兰州拉面形成了甘肃兰州,风味小厨形成于台湾省,云南过桥米线形成于云南省,故选C。14.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区人口少(稀疏);此线以东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此线以西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故选D。【答案】15.D【解析】15.一个地方屋顶坡度的大小与这里的降水量有密切关系,降水越多,屋顶坡度越大。题干中“某地民居为平顶房”说明这里降水少,D正确。故选D。【答案】16.A17.C18.B【解析】16.由图可知,傣族生活的云南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所以其民居甲门窗较大,利于通风散热,底层架高,目的是防潮,能够堆放杂物,我国东北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降雪多,所以屋顶坡度大,有利于雪滑下,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乙民居主要建筑材料是木制,就地取材,不是为了容易拆卸,故选A。17.甲傣家竹楼建筑材料是竹子,傣家竹楼墙壁不厚,傣家竹楼和东北林区的木屋屋顶坡度都大(傣家竹楼屋顶坡度大,目的是有利于雨水下泻,东北林区的木屋屋顶坡度大,目的是有利于雪滑下),东北地区木屋门窗小,有利于保温,C对,ABD错。故选C。18.傣族生活的云南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我国东北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对,ACD错。故选B。【答案】19.C20.D【解析】19.读材料可知“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地势险峻”,福建土楼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型是山地。故选C。20.读图和根据所学可知,福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地处东南丘陵地区。ABC错误。福建土楼屋顶坡度大,便于排水;墙体高大,便于通风散热。D正确。故选D。【答案】21.A22.C【解析】21.我国南方湿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房屋建筑具有窗大、房顶坡度大、多竹木结构等特点。读图,由图中房屋窗大、房顶坡度较大、多竹木结构等信息可判断图中房屋主要分布在湿润区。故选A。22.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房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故选C。【答案】23.D24.D25.D【解析】23.北京是古都,北京的二环路是沿古城墙修建的,即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北京二环路呈“凸”字形,D对,ABC错。故选D。24.北京的传统民居是四合院,土楼是福建地区民居,骑楼是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区的建筑,吊脚楼是湖南省的民居,D对,ABC错。故选D。25.北京市城市公路环线周边住宅区、大型商场、文化场所不断涌现,对传统建筑应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不能全部拆除,也不能原封不动保留,更不能把旧建筑整体迁移到别处,D对,ABC错。故选D。【答案】26.【解析】26.根据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进行分析解答。我国南方村落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是以水田为主的耕地,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三熟,传统运输方式以水运为主,民居特点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北方村落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是以旱地为主的耕地,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传统运输方式以陆路运输为主;民居特点则是屋顶坡度低,墙体较厚。【答案】27.(1)青藏雪山连绵(2)云南(3)③(4)④水稻②炖菜(5)②③【解析】27.根据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气候复杂多样,造就了不同的自然环境特点及人文风俗习惯,进行分析解答。(1)图①为藏族居民,所属为青藏高原,该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自然特征表现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2)图④为傣族竹楼,所属地区气候湿热,位于我国的云南省。(3)③为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建筑,位于半湿润地区;④傣族竹楼位于云南省,属于湿润区。(4)四幅图中,降水最多的是图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盛产水稻;纬度最高的是图②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地区,当地人常把肉、土豆、白菜、萝卜等一起放在锅里炖熟而食,此菜肴叫炖菜。(5)四副图中,石油资源最为丰富的是图②该区域有我国著名的大庆油田;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是图③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答案】28.(1)南方;水田;船;(2)窑洞;黄土高原;(3)北方;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是双层玻璃;(4)游牧;定居轮牧.【解析】28.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传统民居相关知识,需要识记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内蒙古等地的传统民居特点及其适应的环境。(1)读图可知;A地区的传统民居特点为斜顶,有利于雨天排水,主要适应降水频繁、降水量大环境,为南方地区的景观,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水田,主要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是船。(2)读图可知:B为黄土高原的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3)读图可知:C图是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特点是墙体厚实,平顶,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是双层玻璃。(4)读图可知:内蒙古的蒙古包,易拆已搭建,牧区传统放牧方式是游牧,现在正向定居轮牧的方向发展。【答案】29.(1)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东与朝鲜北与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与河北省相邻。濒临这黄河和渤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2)-15℃、22-25℃都可以、大、5、3、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3)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炖菜在吃的过程中冷却慢,吃起来暖和,且冬季寒冷漫长没有新鲜蔬菜,必须吃储存蔬菜,蔬菜在储存中变酸长此以往形成了爱吃酸菜和炖菜的习惯(言之有理即可,答到关键词如:冬季寒冷漫长、保暖、无新鲜蔬菜即可满分)【解析】29.本题考查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及饮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应根据所给地图、气温降水图及所学知识来作答。(1)据东北地区范围和行政区划图可知,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东与朝鲜北与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与河北省相邻,濒临黄河和渤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2)据“长春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可知,1月的气温是-15℃,7月的气温填22℃—25℃之间都可以,温差大,月均温低于0℃有5个月,月均温高于20℃有3个月;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3)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炖菜在吃的过程中冷却慢,吃起来暖和,且冬季寒冷漫长没有新鲜蔬菜,必须吃储存蔬菜,蔬菜在储存中变酸长此以往形成了爱吃酸菜和炖菜的习惯。专题04地方文化特色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第Ⅰ卷(选择题共2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岩盐之都——叶县地处亚带和暖温带气候交错边缘区,气候宜人,景色优美,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是居家旅游的好去处。读下图完成下面1-2小题。1.图中叶县的四处景观,属于自然景观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假期,几位同学相约到叶公陵园参观。他们打开手机中的百度地图,输入“叶公陵园”四个字后在地图上找到了叶公陵园的具体位置,依据将要乘坐的交通工具制定了参观线路。这一过程依次利用了电子地图的()功能A.线路规划——定位——搜索 B.搜索——定位——线路规划C.搜索——线路规划——定位 D.线路规划——搜索——定位【答案】1.D2.B【解析】1.自然景观是天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的自然方面的总称。天然景观是指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读图可得,④望夫石属于自然景观,其余的三地属于人文旅游景观,D正确,ABC错误,故选D。2.电子地图具有搜索、定位、路线规划等功能。题干中,他们打开手机中的百度地图,查询了叶公陵园的位置,利用了电子地图的搜索、定位功能;依据将要乘坐的交通工具制定了参观线路,利用了电子地图的路线规划功能,这一过程依次利用了电子地图的搜索——定位——线路规划功能,B正确,ACD错误,故选B。我国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传统藏袍多用牦牛和藏羊的皮毛为原料,穿法独特,白天气温高时将长袖褪去系于腰间,夜晚宽腰肥大的衣服还可以当被子盖,保温防寒。川菜以麻辣为特色,主要调味品有辣椒、胡椒等。据此完成下面3-5小题。3.藏袍服饰常见于我国()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4.藏袍独特的穿法反映了当地()A.气温年较差大 B.日照时间长 C.气温日较差大 D.降水丰富5.川菜以麻辣为特色反映了当地()A.气候湿热 B.气候寒冷 C.气候干旱 D.热量丰富【答案】3.D4.C5.A【解析】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各区域的菜系反映了不同地方的饮食特点。3.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藏袍具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袍袖宽敞,在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地褪去一只袖子,调节气温,同时有利于起居旅行,白天当衣穿,保温防寒,晚上当铺盖,和衣而眠,此外还有利于劳动生产,故本题选D。4.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为了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特点,青藏地区的传统服饰是藏袍;故答案选C。5.川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国饮食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川菜讲究色、香、味、形,尤其是在味上风格独特,川菜味浓油重,以酸、麻、辣脍炙人口,调味离不开三椒(辣椒、花椒、胡椒),以味型多样、变化精妙、用料之广、口味之厚为其主要特色。川菜的辣和当地地形、气候有密切的关系,当地盆地内气候湿热,人们为了驱散体内的湿气养成了食辣的习惯,故答案选A。2021年2月14日17时40分,有着“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之称的云南省临沧市翁丁村(“翁丁”在佤语中的意思是云雾缭绕的地方)老寨不幸遭遇火灾,明火虽已于当晚被全部扑灭,但百余户房子只剩几户未被烧毁。观察翁丁老寨火灾前的照片,完成下面6-8小题。6.与城市相比,翁丁老寨()A.规模较大 B.居民主要从事农业 C.高楼林立,道路纵横 D.有众多工厂、商场7.翁丁老寨传统民居所在地()A.森林茂密,房屋为全木结构 B.降水充沛,屋顶坡度小便于排水C.空气湿度小,双层结构利于防潮 D.冬季寒冷,窗户较大便于室内采光8.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聚落,我们应该()A.拆旧建新 B.整旧如新 C.修旧如旧 D.建新如旧【答案】6.B7.A8.C【解析】6.作为“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与城市相比,翁丁老寨规模较小,A错误。该地居民生活在农村,所以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B正确。该地区是“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再结合图片可知,该地没有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也没有众多工厂、商场,C、D错误。故选B。7.据图可知,翁丁老寨传统民居所在地森林茂密,房屋为全木结构,A正确。降水充沛的地区,为了便于排水,屋顶坡度一般比较大,B错误。““翁丁”在佤语中的意思是云雾缭绕的地方”,据此可知,当地多云雾,进而可知当地的空气湿度较大,C错误。该地位于云南,纬度较低,冬季并不寒冷,当地气候湿热,窗户较大主要是为了便于通风,D错误。故选A。8.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聚落,我们要保持其原有风貌,即修旧如旧,C正确。拆旧建新,整旧如新,建新如旧都不能很好的保持其原貌,A、B、D错误。故选C。李勇暑假到内蒙古旅游归来,兴奋地向同伴介绍“我这一个星期真正过了一把牧民瘾,吃牧区美食,住特色民居,这经历让我终生难忘”.据此完成下面9-10小题。9.李勇旅游地区居民的主要食品有()A.水果和蔬菜 B.牛、羊肉和乳制品C.鱼、虾类水产品 D.面食和米饭10.当地的特色民居是()A.碉房 B.窑洞 C.蒙古包 D.竹楼【答案】9.B10.C【解析】9.内蒙古自治区主要位于西北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当地居民的主食有牛、羊肉和乳制品,该地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故选:B。10.传统民居“蒙古包”,主要出现在西北地区的内蒙古牧区,当地以畜牧业为主,蒙古包便于拆卸,适宜游牧民族的生活。故选:C。11.我国少数民族中的赫哲族,早年的衣服多用鱼皮缝制,说明赫哲族主要生活在()A.内蒙古草原 B.黑龙江的三江平原 C.河南山区 D.沙漠地区【答案】11.B【解析】11.由题目可知,我国的赫哲族早期的衣服多用鱼皮缝制,说明他们生活的地区多河湖,鱼类资源丰富,并且是生活在纬度比较高的地区,以上四个地区中,只有黑龙江的三江平原符合,故选B。12.最不平凡的2020年,双节重逢好事成双,白天国庆节晚上中秋节,国泰民安和阖家团圆,国与家撞了个满怀。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的习俗,流传至今。这说明地理与哪方面的关系()A.日常生活 B.生产建设 C.风土人情 D.地理环境【答案】12.C【解析】12.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的习俗,流传至今。这说明地理与风土人情的关系。故选C。中国饮食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下图是四个餐饮品牌的商标设计。读下图,完成下列13-14小题。13.形成于四川盆地,体现了人们对夏季湿热环境适应性的美食是()A.① B.② C.③ D.④14.我国人口密度东西差异明显,其分界线大致是()A.黑河﹣广州 B.漠河﹣腾冲 C.哈尔滨﹣昆明 D.黑河﹣腾冲【答案】13.C14.D【解析】13.题目中③朝天门形成于四川盆地,体现了人们对夏季湿热环境适应性的美食,兰州拉面形成了甘肃兰州,风味小厨形成于台湾省,云南过桥米线形成于云南省,故选C。14.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区人口少(稀疏);此线以东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此线以西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故选D。15.某地民居为平顶房,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A.风力较大 B.气温较高 C.日照较强 D.降水较少【答案】15.D【解析】15.一个地方屋顶坡度的大小与这里的降水量有密切关系,降水越多,屋顶坡度越大。题干中“某地民居为平顶房”说明这里降水少,D正确。故选D。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下图是我国两种传统民居的景观图,图甲是云南地区的傣家竹楼,乙是东北林区的木屋。读图,完成下面16-18小题。16.建筑特点体现了其对气候的适应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甲民居门窗较大,利于通风散热 B.甲民居底层架高,方便进出C.乙民居屋顶坡度大,应对夏季多雨 D.乙民居就地取材,主要建筑材料是木制,容易拆卸17.甲、乙民居的共同特点是()A.建筑材料都以木头为主 B.墙壁都比较厚C.屋顶坡度都比较大 D.门窗都比较大18.甲乙民居所在地的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甲:降水稀少 B.甲:气候炎热 C.乙:全年寒冷 D.乙:终年干燥【答案】16.A17.C18.B【解析】16.由图可知,傣族生活的云南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所以其民居甲门窗较大,利于通风散热,底层架高,目的是防潮,能够堆放杂物,我国东北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降雪多,所以屋顶坡度大,有利于雪滑下,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乙民居主要建筑材料是木制,就地取材,不是为了容易拆卸,故选A。17.甲傣家竹楼建筑材料是竹子,傣家竹楼墙壁不厚,傣家竹楼和东北林区的木屋屋顶坡度都大(傣家竹楼屋顶坡度大,目的是有利于雨水下泻,东北林区的木屋屋顶坡度大,目的是有利于雪滑下),东北地区木屋门窗小,有利于保温,C对,ABD错。故选C。18.傣族生活的云南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我国东北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对,ACD错。故选B。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福建土楼依山就势,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面19-20小题。19.福建土楼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型为()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盆地20.福建土楼,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特点是()A.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 B.地形平坦,森林茂密C.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 D.降水较多,气候湿热【答案】19.C20.D【解析】19.读材料可知“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地势险峻”,福建土楼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型是山地。故选C。20.读图和根据所学可知,福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地处东南丘陵地区。ABC错误。福建土楼屋顶坡度大,便于排水;墙体高大,便于通风散热。D正确。故选D。传统民居往往能反映当地气候特点。读下图完成下面21-22小题。21.图中房屋主要分布在()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半干旱区 D.干旱区22.南方地区房顶坡度大的原因主要是()A.气温高 B.降水少 C.降水多 D.气温低【答案】21.A22.C【解析】21.我国南方湿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房屋建筑具有窗大、房顶坡度大、多竹木结构等特点。读图,由图中房屋窗大、房顶坡度较大、多竹木结构等信息可判断图中房屋主要分布在湿润区。故选A。22.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房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故选C。下图是北京市二环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23-25题。23.在北京市的二环线路中,有些地段呈“凸”字形分布的原因是()A.地形因素 B.地价因素 C.气候因素 D.历史因素24.北京的传统民居是()A.土楼 B.骑楼 C.吊脚楼 D.四合院25.北京市城市公路环线周边住宅区、大型商场、文化场所不断涌现,对传统建筑应()A.全部拆除 B.原封不动地保留C.把旧建筑整体迁移到别处 D.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答案】23.D24.D25.D【解析】23.北京是古都,北京的二环路是沿古城墙修建的,即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北京二环路呈“凸”字形,D对,ABC错。故选D。24.北京的传统民居是四合院,土楼是福建地区民居,骑楼是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区的建筑,吊脚楼是湖南省的民居,D对,ABC错。故选D。25.北京市城市公路环线周边住宅区、大型商场、文化场所不断涌现,对传统建筑应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不能全部拆除,也不能原封不动保留,更不能把旧建筑整体迁移到别处,D对,ABC错。故选D。第II卷(非选择题共45分)二、解答题26.读我国北方村落与南方村落的景观图,填表比较它们的人文差异。(将合适内容的序号填写在下表相应的空格中,每个空格只能填一个序号,每个序号只能填―次)①以旱地为主②以水田为主③陆路运输为主④水运⑤屋顶坡度大,墙体高⑥屋顶坡度小,墙体较厚【答案】26.【解析】26.根据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进行分析解答。我国南方村落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是以水田为主的耕地,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三熟,传统运输方式以水运为主,民居特点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北方村落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是以旱地为主的耕地,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传统运输方式以陆路运输为主;民居特点则是屋顶坡度低,墙体较厚。27.小玲与外国朋友罗宾逊在网上互相交流本国的景观图片,其中跟中国有关的四幅照片如下,请你根据相关图片及所学的地理知识回答问题。(1)图①所属____高原,该高原的特征是____(千沟万壑/雪山连绵/地形崎岖)。(2)图④所属地区自然景观位于我国____省。(3)③、④两幅图中,可能位于半湿润区的是图____(填数字代号)。(4)四幅图中,降水最多的是图________(填数字代号),盛产____(粮食作物);纬度最高的是图____(填数字代号),当地人常把肉、土豆、白菜、萝卜等一起放在锅里炖熟而食,此菜肴叫____。(5)四副图中,石油资源最为丰富的是图____(填数字代号),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是图____(填数字代号)。【答案】27.(1)青藏雪山连绵(2)云南(3)③(4)④水稻②炖菜(5)②③【解析】27.根据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气候复杂多样,造就了不同的自然环境特点及人文风俗习惯,进行分析解答。(1)图①为藏族居民,所属为青藏高原,该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自然特征表现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2)图④为傣族竹楼,所属地区气候湿热,位于我国的云南省。(3)③为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建筑,位于半湿润地区;④傣族竹楼位于云南省,属于湿润区。(4)四幅图中,降水最多的是图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盛产水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