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比热、物质的三态变化(原卷版+解析)_第1页
专题08比热、物质的三态变化(原卷版+解析)_第2页
专题08比热、物质的三态变化(原卷版+解析)_第3页
专题08比热、物质的三态变化(原卷版+解析)_第4页
专题08比热、物质的三态变化(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末培优冲刺08比热、物质的三态变化一、物质的比热1.(2020七上·温州期末)水是一种比热容较大的物质,下列生产和生活中与水的这种特性没有关系的是(

)A.

对秧田晚上灌水,白天放水

B.

炎热的夏天,在地面上洒水降温

C.

暖气管内装的是流动的热水

D.

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2.(2020七上·缙云期末)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A.

使用相同型号的温度计

B.

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

C.

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D.

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相同3.(2020七上·临海期末)夏天,海边的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现象中不是应用这一特性的是(

)A.

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降温

B.

炎热的夏天,往地面上洒水降温

C.

春天的夜晚,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

D.

寒冷的冬天,暖气管内装流动的热水取暖4.(2020七上·余杭月考)关于比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较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B.

温度较低的物质比热较小

C.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大小

D.

物体质量越大,它的比热越大5.(2020七上·西湖月考)质量和初温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A.

加热过程中,乙液体的温度升高的快

B.

温度升高时,甲液体分子运动变快,乙液体分子运动变慢

C.

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D.

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多6.(2020七上·滨江月考)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A.

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B.

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C.

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

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7.(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本领的大小,小金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开始加热,并适时记录两者的温度,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加热的时间/min012345甲的温度/℃252729313335乙的温度/℃252831343740(1)在实验中,加热相同时间,甲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或“<”)乙吸收的热量(不计热量散失)。(2)从表中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甲和乙加热5分钟后,乙升高的温度高,乙的比热容比甲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8.(2020七上·杭州期末)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⑴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⑵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加热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⑶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分别达到42℃,甲、乙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________Q乙。加热时间/min01234甲的温度/℃3034384246乙的温度/℃1018263442⑷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物质的吸热能力强。9.(2019七上·德清期末)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内分别放入质量相同、初温都是室温的水和煤油,在瓶口扎上气球,将它们同时浸入热水中,如图所示。(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瓶口的气球先变得较大些。(2)当塑料瓶中的煤油和水都升高到相同的温度时,两者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10.(2021七上·平阳期中)为了探究不同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1)为便于开展实验探究,热源相同时,我们将方案“吸收的热量”转换为“加热的时间”,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可知吸收热量的多少。实验室的温度计就是应用这种转换思想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升或降低时,温度计中的液体便膨胀或收缩,从温度计中

的变化便可知温度的变化。(2)下表为他们的实验记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烧杯编号液体质量/g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1水3002030122水150203063煤油300203064煤油30020253①分析上表,得出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有关。②如果只从降温效果考虑,要让一块100℃的金属降温,质量相同、温度都是10℃的水和煤油,哪个效果更好?

其理由是

。二、熔化与凝固11.(2019七上·绍兴期末)下表是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铅水银酒精甲苯

熔点/℃328-38.8-117-95沸点/℃174035778111A.

铅在350℃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

固态酒精与甲苯不是晶体

C.

在绍兴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

D.

在绍兴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温度12.小明在一空玻璃杯中放入一块冰,并把它放在25℃的房间内,过一段时间后杯中仍有少量的冰没有熔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冰的温度为0℃,剩余的冰继续熔化

B.

冰的温度为0℃,剩余的冰停止熔化

C.

冰的温度高于0℃,剩余的冰继续熔化

D.

冰的温度低于0℃,剩余的冰继续熔化13.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

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C.

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D.

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14.南极的平均气温为-5℃,最低气温-88.3℃,在那里考察队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A.

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

B.

酒精凝固点比水银凝固点更低

C.

酒精沸点比水银沸点更低

D.

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15.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

也熔化一部分

B.

全部熔化

C.

一点儿都没熔化

D.

无法确定16.(2018七上·天台月考)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右下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C.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D.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17.几年前,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采取了下列措施(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在路基的坡面上铺设一层遮阳板,减小太阳的辐射加热,可防止“冻土”液化

B.

路基两旁插有很多管形“热棒”,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

C.

“热棒”中氨气上升到上部会液化,液化会吸热

D.

铁轨铺在路枕上,可以增大火车对路基的压强18.(2021七下·鄞州期末)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像如图丙所示。(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此时a处于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2)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它属于一种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19.(2021七下·北仑期中)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

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该晶体加热25min时,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0.(2021七下·浙江期中)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1)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图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21.

如图1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的好处是________

.(2)如图2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选填“A”、“B”或“C”).(3)该固体熔化的图象如图3,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________

min,BC段该物质处于________

态.三、汽化与液化22.生活中常用瓷碗炖食物,碗与锅底不直接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里的汤一定(

)A.

会沸腾,但慢一点

B.

和锅里的水同时沸腾

C.

不会沸腾,温度为100℃

D.

不会沸腾,温度低于100℃23.生活中常用的“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的止沸

C.

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的止沸

D.

扬汤止沸能彻底的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24.(2021七下·奉化期末)液态氮(沸点为-196℃)可以制作美味的冰淇淋。将液态氮倒入盛有奶浆的杯中,可以观察到杯中的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白霜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

B.

杯中的液态氮“沸腾”时,其温度保持不变

C.

杯中的液态氮“沸腾”时,杯壁的温度升高

D.

常温下,氮气一定呈气体状态25.(2021七下·长兴开学考)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冰棍凝华成的水蒸气

B.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

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

D.

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水蒸发出的水蒸气26.(2021七下·海曙期末)小明在浴室洗澡时,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他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他又怕烫着而不敢摸,请你帮他判断出有水滴的那根是

(选填“冷”或“热”)水管。严寒冬天的清晨,小明来到班级时发现教室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侧有一层薄薄的小冰晶,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27.(2021七下·浙江期中)所有的气体都可以被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体积,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是374℃,酒精是234℃,因此在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出现;有的低于常温,如氧是-119℃,氢是-240℃,所以我们平时常认为它们是气态的。

由以上知识可知:(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但对于某些气体,只使用

的方法是不行的,还要

。(2)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分离时,首先液化的将是

。(3)氧的沸点是-183℃,氮的沸点是-196℃,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化的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沸腾,首先分离出来的是____。(填字母)A.

氧气

B.

氮气

C.

氦气

D.

同时分离出来28.(2020七上·诸暨期末)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形成这些“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

的气温较高。29.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子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0.小欢和小亮两位同学相互协作完成了“探究水被加热至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1)规范组装器材,如图甲所示,应________(选填“自上至下”或“自下至上”)固定各个仪器。(2)器材安装好后,为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同学在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读数为________℃。(3)点燃酒精灯,待水温升至90℃时,小亮同学每隔1min读出一次温度计示数,小欢同学及时记录在表格内,如此持续8min后停止了读数。由表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_℃。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69899999999(4)请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31.(2021七下·北仑期中)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有关.(2)通过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32.(2020七下·鄞州期末)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小明认为这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和100℃的开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会放出热量。对此,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停止通水蒸气自己的观点。【实验过程】(实验中的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1。(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2)小科认为仅凭“t2高于t1”的现象还不足以证明小明的观点,因为:________。(3)小科的改进步骤如下,请补充完整: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温度为t1的冷水至与液面A等高;②然后向杯中倒入________;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t3,若________,则可以验证小明的结论是正确的。33.(2020七上·温州期末)小明为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用5个相同的容器及必要的测量工具,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A、B、C为实验一的三个实验组,D、E为实验二的两个实验组。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实验一:实验二:(1)根据实验一设计可知,小明要研究的是________对蒸发快慢的影响。(2)实验一中C组的温度设定应为________°C。60分钟后,小明测量了杯中剩余的水的体积为:A<B<C。(3)实验二中,小明每隔20分钟测定一次容器中剩余水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小明发现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也越快。小明仔细分析数据后,又产生疑惑:在0-60分钟内D组杯中水的蒸发速度为什么会越来越慢?老师提示可结合实验-的结论进行分析。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四、升华与凝华3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35.(2021七下·鄞州期中)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雾是汽化现象

B.露是液化现象

C.霜是升华现象

D.雪是凝固现象36.(2021七下·浙江期中)小明在家过周末,想到一些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地弄湿后,开窗通风干得快,是加快空气流通,使蒸发加快

B.

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会“流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

烧开水后,看到“白气”是汽化现象

D.

看到用久了的白炽灯变黑是钨先升华后凝华37.(2021七下·浙江期末)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38.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关于描述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

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

C.

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

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39.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

“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40.(2021七下·北仑期中)当一个白炽灯泡用久后,与同型号新灯泡比较会发现它里面的钨丝变细了,且灯泡内壁变黑,说明钨丝工作时温度高,先发生

,后在停止工作时遇冷发生

(以上两格选填物态变化名称)。41.(2020七上·嘉兴期末)近日,黑龙江漠河地区出现“冷到冒白烟”的现象(如图)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4.3摄氏度。“冷到冒白烟”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差较大的环境时,会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迅速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为冰晶。42.(2020·萧山模拟)小金为了证明“碘升华”做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甲图为教材中的方法,乙图为水浴加热法)。加热一段时间后,均能观察到紫色的碘蒸气。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1)你认为实验________(填“甲”或“乙”)更能说明碘直接升华,理由是________。(2)碘升华需要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3)科学来源于生活,请再举一例物质升华的例子________。43.下年全国平均气温为近28年同期最低,我市许多地方出现了冻雨、冰挂.如图所示是屋檐上结起的冰挂.冰挂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冻雨是过冷水滴(温度低于0℃)落到温度________

0℃(填“高于”、“等于”或“低于”)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很快___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44.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是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单位:℃)物质水酒精煤油碘铜铁金熔点(凝固点)0-117-30113.6108315351064沸点10078.5150184.25236027502500浙教版7年级上册期末培优冲刺08比热、物质的三态变化一、物质的比热1.(2020七上·温州期末)水是一种比热容较大的物质,下列生产和生活中与水的这种特性没有关系的是(

)A.

对秧田晚上灌水,白天放水

B.

炎热的夏天,在地面上洒水降温

C.

暖气管内装的是流动的热水

D.

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答案】B【解析】A.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晚上对秧田灌水后,水向外放出大量的热,保持秧苗不被冻伤,故A不合题意;B.在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因为水吸收空气的热量,与比热容大无关,故B符合题意;

C.水的比热容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时,会向外放出更多的热量,因此暖气管内装的是热水,故C不合题意;D.水的比热容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会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保证汽车发动机的温度不至于太高,故D不合题意。故选B。2.(2020七上·缙云期末)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A.

使用相同型号的温度计

B.

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

C.

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D.

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相同【答案】A【解析】A.温度计的型号虽然不同,但是都是合格产品时,它们的测量结果都是准确的,因此没必要控制温度计的型号,故A符合题意;

B.根据Q=cm△t可知,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温的快慢时,必须控制水和沙子的质量相等,故B不合题意;C.使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可以保证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从而用时间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故C不合题意;D.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不同,会影响吸热效果,必须控制相同,故D不合题意。故选A。3.(2020七上·临海期末)夏天,海边的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现象中不是应用这一特性的是(

)A.

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降温

B.

炎热的夏天,往地面上洒水降温

C.

春天的夜晚,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

D.

寒冷的冬天,暖气管内装流动的热水取暖【答案】B【解析】A.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降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可以携带更多的热量,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故A不合题意;

B.炎热的夏天,往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因为水蒸发吸热,与比热容无关,故B符合题意;

C.春天的夜晚,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非常大,在降温时可以放出很多的热量,从而保护秧苗,故C不合题意;

D.寒冷的冬天,暖气管内装流动的热水取暖,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故D不合题意。故选B。4.(2020七上·余杭月考)关于比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较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B.

温度较低的物质比热较小

C.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大小

D.

物体质量越大,它的比热越大【答案】C【解析】A.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质量相等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一定多,而题目没有限制质量相等,故A错误;

BCD.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C正确,B、D错误。故选C。5.(2020七上·西湖月考)质量和初温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A.

加热过程中,乙液体的温度升高的快

B.

温度升高时,甲液体分子运动变快,乙液体分子运动变慢

C.

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D.

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多【答案】D【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当加热相同的时间时,吸收相同的热量,那么甲液体温度升高的快,故A错误;

温度升高时,甲和乙的分子运动都变快,故B错误;

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因为甲升高的温度大于乙升高的温度,所以甲的比热容小,故C错误;

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多。因为乙的比热容大于甲,所以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多,故D正确。故选D。6.(2020七上·滨江月考)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A.

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B.

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C.

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

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答案】D【解析】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热容越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因此,如果要探究物质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就必须控制物质的种类和温度的变化量相同,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7.(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本领的大小,小金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开始加热,并适时记录两者的温度,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加热的时间/min012345甲的温度/℃252729313335乙的温度/℃252831343740(1)在实验中,加热相同时间,甲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或“<”)乙吸收的热量(不计热量散失)。(2)从表中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甲和乙加热5分钟后,乙升高的温度高,乙的比热容比甲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答案】(1)=(2)小【解析】(1)在实验中,加热相同时间,甲吸收的热量=乙吸收的热量(不计热量散失)。

(2)相同质量的甲和乙加热5分钟后吸收相同的热量,乙升高的温度高,根据公式Q=cm△t可知,乙的比热容比甲小一些。8.(2020七上·杭州期末)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⑴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⑵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加热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⑶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分别达到42℃,甲、乙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________Q乙。加热时间/min01234甲的温度/℃3034384246乙的温度/℃1018263442⑷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物质的吸热能力强。【答案】升高的温度;<;甲【解析】(2)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加热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3)根据表格可知,甲升高到42℃用了3min,而乙升高到42℃用了4min,因此吸收的热量Q甲<Q乙;

(4)根据表格可知,加热2min时,甲升高了:38℃-30℃=8℃,乙升高了:26℃-10℃=16℃,即△t甲<△t乙。根据Q=cm△t可知,c甲>c乙,即甲的吸热本领大。9.(2019七上·德清期末)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内分别放入质量相同、初温都是室温的水和煤油,在瓶口扎上气球,将它们同时浸入热水中,如图所示。(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瓶口的气球先变得较大些。(2)当塑料瓶中的煤油和水都升高到相同的温度时,两者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答案】(1)甲(2)不相同【解析】(1)水和煤油的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由于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所以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甲瓶中气体膨胀程度大,因此,甲瓶口的气球先变得较大些;

(2)当塑料瓶中的煤油和水都升高到相同的温度时,由于水和煤油的比热容不同,所以两者吸收的热量不相同;10.(2021七上·平阳期中)为了探究不同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1)为便于开展实验探究,热源相同时,我们将方案“吸收的热量”转换为“加热的时间”,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可知吸收热量的多少。实验室的温度计就是应用这种转换思想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升或降低时,温度计中的液体便膨胀或收缩,从温度计中

的变化便可知温度的变化。(2)下表为他们的实验记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烧杯编号液体质量/g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1水3002030122水150203063煤油300203064煤油30020253①分析上表,得出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有关。②如果只从降温效果考虑,要让一块100℃的金属降温,质量相同、温度都是10℃的水和煤油,哪个效果更好?

其理由是

。【答案】(1)液柱高度(2)物质的种类、质量、升高的温度;水;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对金属的降温效果更好【解析】(1)实验室的温度计就是应用这种转换思想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升或降低时,温度计中的液体便膨胀或收缩,从温度计中液柱高度的变化便可知温度的变化。(2)①比较实验1和2可知,液体的质量越大,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越多;比较实验1和3可知,物质的种类不同,加热时间不同,吸收热量不同;比较实验3和4可知,升高的温度越大,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越多。

则得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升高的温度有关。

②比较实验1和3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的加热时间更长,即吸收的热量越多,因此水的吸热本领更大,则:让一块100℃的金属降温,质量相同、温度都是10℃的水和煤油,水的效果更好,理由是: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对金属的降温效果更好。二、熔化与凝固11.(2019七上·绍兴期末)下表是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铅水银酒精甲苯

熔点/℃328-38.8-117-95沸点/℃174035778111A.

铅在350℃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

固态酒精与甲苯不是晶体

C.

在绍兴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

D.

在绍兴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温度【答案】D【解析】A.铅的熔点是328℃,沸点是1740℃,而350℃在二者之间,因此这时铅是液态,故A错误;

B.固体酒精和甲苯都有熔点,那么它们都是晶体,故B错误;

C.绍兴全年的温度变化在50℃~-30℃之间,而水银温度计的测温范围为:-38℃~357℃,前者正好在后者的范围内,因此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故C错误;

D.酒精温度计的测温范围:-117℃~78℃,而沸水的温度大约100℃,超出它的测量范围,因此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故D正确。故选D。12.小明在一空玻璃杯中放入一块冰,并把它放在25℃的房间内,过一段时间后杯中仍有少量的冰没有熔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冰的温度为0℃,剩余的冰继续熔化

B.

冰的温度为0℃,剩余的冰停止熔化

C.

冰的温度高于0℃,剩余的冰继续熔化

D.

冰的温度低于0℃,剩余的冰继续熔化【答案】A【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房间的温度是25℃,由于房间的温度高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所以会发生热传递,即:冰水混合物,会从房间里吸收热量,然后熔化,但在熔化的过程中,混合物的温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A13.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

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C.

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D.

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答案】A【解析】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选项A正确;读图可知,M有一段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但在35min内N物质始终是固体,不能由此确定N是晶体还是非晶体,选项B、C、D错误;故选A。14.南极的平均气温为-5℃,最低气温-88.3℃,在那里考察队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A.

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

B.

酒精凝固点比水银凝固点更低

C.

酒精沸点比水银沸点更低

D.

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答案】B【解析】温度计使用何种液体与颜色,选项A错误;B、水银凝固点约-39℃比酒精凝固点约-117℃高,选项B正确;C、此题情景酒精与水银都不会沸腾,与沸点无关,选项C错误;D、温度计的设计所使用液体性质与有毒与否无关,选项D错误;故选B。15.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

也熔化一部分

B.

全部熔化

C.

一点儿都没熔化

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完全熔化前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达到熔点,但由于温度相同没有热传递,则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故答案为:C16.(2018七上·天台月考)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右下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C.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D.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答案】D【解析】放冰水的烧杯内侧温度低,外侧的空气温度高,外侧的高温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烧杯外壁液化变成小水珠,因此水珠出现在烧杯外壁;放热水的烧杯内侧温度高,而外侧温度低,内侧高温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烧杯内壁液化变成小水珠,因此水珠出现在烧杯内侧。故选D。17.几年前,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采取了下列措施(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在路基的坡面上铺设一层遮阳板,减小太阳的辐射加热,可防止“冻土”液化

B.

路基两旁插有很多管形“热棒”,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

C.

“热棒”中氨气上升到上部会液化,液化会吸热

D.

铁轨铺在路枕上,可以增大火车对路基的压强【答案】B【解析】A、路基变软是因为“冻土”熔化而形成的;B、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路基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冻土就不会熔化;C、液化要放热;D、铁轨铺在路枕上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故答案为:B18.(2021七下·鄞州期末)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像如图丙所示。(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此时a处于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2)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它属于一种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答案】(1)不变;固液共存(2)升高;非晶体【解析】1)根据乙图可知,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不变,此时a处于固液共存态。

(2)根据丙图可知,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所以它属于一种非晶体。19.(2021七下·北仑期中)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

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该晶体加热25min时,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答案】甲;232;固液共存【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物质甲在吸热过程中有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为晶体;

(2)甲在232℃时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它的熔点为232℃;

(3)该晶体在15min时开始熔化,在36min时结束熔化,因此25min时正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20.(2021七下·浙江期中)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1)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图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答案】(1)较小(2)固【解析】(1)应选用颗粒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图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固态。21.

如图1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的好处是________

.(2)如图2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选填“A”、“B”或“C”).(3)该固体熔化的图象如图3,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________

min,BC段该物质处于________

态.【答案】(1)固体受热均匀(2)B(3)晶体;8;固液共存【解析】(1)将装有固体物质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受热均匀;(2)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不能俯视或仰视.所以B方法正确;(3)不管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从图象上看,BC段是温度不变的,所以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是晶体;该物质的熔化从第7min开始,一直到第15min结束,其熔化过程用了8min.BC段是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三、汽化与液化22.生活中常用瓷碗炖食物,碗与锅底不直接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里的汤一定(

)A.

会沸腾,但慢一点

B.

和锅里的水同时沸腾

C.

不会沸腾,温度为100℃

D.

不会沸腾,温度低于100℃【答案】C【解析】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所以碗内汤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汤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沸腾;因此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3.生活中常用的“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的止沸

C.

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的止沸

D.

扬汤止沸能彻底的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答案】C【解析】“扬汤止沸”: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且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相对应空气是流动的)从而加快了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液体温度降低,低于沸点,液体不能沸腾,起到止沸的效果;但是一旦液体重新回到锅里,由于仍然可以继续从燃料中吸热,所以一会儿达到沸点之后又会沸腾,所以扬汤止沸是暂时性的止沸;“釜底抽薪”:水沸腾是要吸热的;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也就停止了给水加热,水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水的沸腾就会马上停止;故选C。24.(2021七下·奉化期末)液态氮(沸点为-196℃)可以制作美味的冰淇淋。将液态氮倒入盛有奶浆的杯中,可以观察到杯中的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白霜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

B.

杯中的液态氮“沸腾”时,其温度保持不变

C.

杯中的液态氮“沸腾”时,杯壁的温度升高

D.

常温下,氮气一定呈气体状态【答案】B【解析】A.白霜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故A错误;

B.杯中的液态氮“沸腾”时,其温度保持不变,故B正确;

C.杯中的液态氮“沸腾”时,杯壁的温度和液态氮相同,即保持不被,故C错误;

D.常温下,通过加压的方式也能使氮气液化,故D错误。故选B。25.(2021七下·长兴开学考)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冰棍凝华成的水蒸气

B.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

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

D.

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水蒸发出的水蒸气【答案】B【解析】A、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棍液化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符合题意;

C、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是壶中高温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喷出壶嘴后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空气后液化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6.(2021七下·海曙期末)小明在浴室洗澡时,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他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他又怕烫着而不敢摸,请你帮他判断出有水滴的那根是

(选填“冷”或“热”)水管。严寒冬天的清晨,小明来到班级时发现教室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侧有一层薄薄的小冰晶,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答案】冷;内;凝华【解析】(1)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管上放热液化而成,因此水管的温度低,为冷水管;

(2)窗户上的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则水蒸气肯定在温度高的一侧,即窗户玻璃的内侧出现小冰晶。27.(2021七下·浙江期中)所有的气体都可以被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体积,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是374℃,酒精是234℃,因此在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出现;有的低于常温,如氧是-119℃,氢是-240℃,所以我们平时常认为它们是气态的。

由以上知识可知:(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但对于某些气体,只使用

的方法是不行的,还要

。(2)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分离时,首先液化的将是

。(3)氧的沸点是-183℃,氮的沸点是-196℃,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化的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沸腾,首先分离出来的是____。(填字母)A.

氧气

B.

氮气

C.

氦气

D.

同时分离出来【答案】(1)压缩体积;降低温度(2)氧气(3)C【解析】(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但对于某些气体,只使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是不行的,还要降低温度。

(2)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分离时,临界温度高的先被液化分离,那么首先液化的是氧气;(3)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沸腾,氦的沸点最低,首先被分离出来,故选C。28.(2020七上·诸暨期末)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形成这些“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

的气温较高。【答案】液化;乙【解析】“白气”是壶里的水生成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液化需要放热,甲里的“白气”明显多于“乙”,说明甲房间里放热更快,即温度更低,那么乙房间的气温较高。29.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子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答案】汽化;放出【解析】由图可知塑料薄膜盖住坑口,由于土壤中含有水分,而水分会蒸发形成水蒸气,塑料薄膜下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过程放热,因此水被聚集起来。30.小欢和小亮两位同学相互协作完成了“探究水被加热至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1)规范组装器材,如图甲所示,应________(选填“自上至下”或“自下至上”)固定各个仪器。(2)器材安装好后,为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同学在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读数为________℃。(3)点燃酒精灯,待水温升至90℃时,小亮同学每隔1min读出一次温度计示数,小欢同学及时记录在表格内,如此持续8min后停止了读数。由表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_℃。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69899999999(4)请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答案】(1)自下至上(2)68(3)99

(4)解:如答图所示。【解析】(1)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根据酒精灯及其火焰确定铁圈的位置。又因为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要根据温度计的长度确定横杆的位置,因此按照“由下至上”安装实验装置。

(2)由图乙温度计可知,温度计读数为68℃。

(3)从图标可以看出,从第5分钟后加热,温度一直在99℃,保持不变。

(4)根据表格中数据,图丙的坐标系中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31.(2021七下·北仑期中)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有关.(2)通过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答案】(1)表面积(2)AC【解析】(1)比较A、B两图可知,两个水滴的表面积不同,因此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2)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时,需要控制空气流速和表面积相同而改变温度,故选AC。32.(2020七下·鄞州期末)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小明认为这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和100℃的开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会放出热量。对此,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停止通水蒸气自己的观点。【实验过程】(实验中的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1。(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2)小科认为仅凭“t2高于t1”的现象还不足以证明小明的观点,因为:________。(3)小科的改进步骤如下,请补充完整: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温度为t1的冷水至与液面A等高;②然后向杯中倒入________;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t3,若________,则可以验证小明的结论是正确的。【答案】(1)液化(2)水蒸气液化后和冷水混合也会使原水温升高(或水蒸气液化后降温也能放热)

(3)一定质量温度为100℃的热水至液面B;t2>t3【解析】(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液化的结果。

(2)小科认为仅凭“t2高于t1”的现象还不足以证明小明的观点,因为:水蒸气液化后和冷水混合也会使原水温升高(或水蒸气液化后降温也能放热);

(3)小科的改进步骤如下,请补充完整:

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温度为t1的冷水至与液面A等高;

②然后向杯中倒入一定质量温度为100℃的热水至液面B;

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t3,若t2>t3,则可以验证小明的结论是正确的。33.(2020七上·温州期末)小明为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用5个相同的容器及必要的测量工具,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A、B、C为实验一的三个实验组,D、E为实验二的两个实验组。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实验一:实验二:(1)根据实验一设计可知,小明要研究的是________对蒸发快慢的影响。(2)实验一中C组的温度设定应为________°C。60分钟后,小明测量了杯中剩余的水的体积为:A<B<C。(3)实验二中,小明每隔20分钟测定一次容器中剩余水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小明发现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也越快。小明仔细分析数据后,又产生疑惑:在0-60分钟内D组杯中水的蒸发速度为什么会越来越慢?老师提示可结合实验-的结论进行分析。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1)湿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2)30(3)随着水的蒸发,容器内的湿度越来越大【解析】(1)对比实验ABC可知,湿度在不断增大,因此实验一,小明要研究的是湿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湿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时,必须控制温度相同,因此实验一C组的温度设定为30℃。

(3)小明仔细分析数据后,又产生疑惑:在0-60分钟内D组杯中水的蒸发速度为什么会越来越慢,原因是:随着水的蒸发,容器内的湿度越来越大。四、升华与凝华3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答案】D【解析】冬季时气温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向外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如果发生在树枝上,这就是雾凇;如果发生在树叶、地面和房顶上,这就是霜,故A、B错误;

水向外放热,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从而形成冰,故C错误;

空气中的水蒸气向外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雾,故D正确。故选D。35.(2021七下·鄞州期中)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雾是汽化现象

B.露是液化现象

C.霜是升华现象

D.雪是凝固现象【答案】B【解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液体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小水珠。如果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则为雾,如果成在树叶或物体表面则为露,故A错误,B正确;

霜和雪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故C、D错误。故选B。36.(2021七下·浙江期中)小明在家过周末,想到一些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地弄湿后,开窗通风干得快,是加快空气流通,使蒸发加快

B.

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会“流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

烧开水后,看到“白气”是汽化现象

D.

看到用久了的白炽灯变黑是钨先升华后凝华【答案】C【解析】A.地弄湿后,开窗通风干得快,是加快空气流通,使蒸发加快,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会“流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而成的小水珠,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烧开水后,看到“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的液化现象,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看到用久了的白炽灯变黑,是钨吸热由固态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然后再由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行成的,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37.(2021七下·浙江期末)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答案】B【解析】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固现象,故A错误;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水蒸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