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8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1-4节填空题专项突破一、空气与氧气1.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收集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端导管通入。若要检查是否已收集满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端导管口处。(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使集气瓶中装满水,氧气从端导管通入。2.(2021七下·奉化期末)如图为教材中的两个活动,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1)甲实验中的现象是发出色火焰,同时有的气体产生,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乙实验中反应前瓶底加入水的目的是。3.某学生用红磷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图1中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应停在刻度(填数字)处,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2)图2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4.(2021七下·余姚竞赛)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DE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2)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用V、V1、V2表示)(3)该实验不能将红磷换成铁丝,原因是。5.(2021七下·鄞州期中)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1)小科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2)小科同时也总结出在生成物的种类、生成物的状态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同。请你替小科同学填写空格:乙中生成物的名称是。甲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3)小科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6.(2021七下·余姚期中)(1)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双氧水与MnO2接触制取氧气),通入经干燥剂干燥后的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改进后的优点是(填序号)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2)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内,木条复燃,拿出木条,盖好集气瓶。过一会儿,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仍然复燃。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木条不再复燃。据此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是。7.(2021七下·余姚期中)如图所示,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中,有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活塞的玻璃容器,容器内放了一粒白磷(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并将其固定好,放在盛有85℃热水的烧杯上,可看到玻璃容器内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实验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活塞应停在约厘米处。反应中白磷要过量,目的是。8.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1)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填字母)。A.医疗急救 B.食品防腐 C.航天火箭 D.霓虹灯(2)如图所示“氧气”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省略)。①“箭头”画出了“氧气”应行走的路线,“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你认为甲处放的物质是(填字母)。A.硫B.水C.氦气②氧气在进迷宫过程中,碰到了三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这三个反应都会(选填“放热”或“吸热”)。9.为了测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氧气的最低含量是多少,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探究。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将氧气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收集在集气瓶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橡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44.7%的气体,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比约是。二、氧气与燃烧10.(2021七下·浙江期末)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1)设计B、D的目的是。(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3)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填字母)。1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烛+氧气→点燃B.碳酸→二氧化碳+水C.氢气+氧气→点燃D.氨气+水+二氧化碳→碳酸氢氨(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光亮的细铁丝、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图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目的是;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图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3)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12.可燃物的燃烧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不同燃烧现象的影响因素也诸多。(1)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C,如图所示,该物质在P点时(填“会”或“不会”)燃烧,理由是,燃烧得最旺的点是。(2)在日常生活中,当用木柴来烧火时通常说“火要虚”,意思是木柴这些燃料不能紧密的堆积在一起,而是彼此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间隔,火才能烧得更旺,你认为其理由是。13.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是180°C,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是245°C)(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2)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3)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字母)。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14.(2021八下·长兴期末)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240℃,P2O5能与水反应。)①通入N2,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②通入O2,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1)实验过程①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是因为可燃物燃烧需要。(2)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A.湿棉花的作用是防止P2O5污染空气B.其他条件和过程都不变,用红磷代替白磷,也能得到可燃物的燃烧条件C.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1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填空。(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2)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炭黑:;收集镁条燃烧后的固体粉末于燃烧匙中,将其放于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并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燃烧匙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固体粉末中含碳元素。你认为该结论(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16.(2021八下·上虞期末)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一个大烧杯中加入约80℃的热水大半杯。在水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在两支空试管中分别放入白磷和红磷,试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3)该实验的结论是。17.(2021八下·乐清期末)乐乐和清清在实验室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乐乐用铁丝在火柴前端绕成螺旋状(如图甲)。清清同学将铁丝绕在火柴后端,但部分铁丝重叠(如图乙)。然后两人分别将火柴引燃,进行实验(如图丙)。(1)为了让铁丝和氧气充分燃烧,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择(选填“甲”或“乙”)装置(2)该实验证明了氧气具有性。(3)反应生成的Fe3O4中,Fe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为。三、化学方程式18.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Na+H2O=NaOH+H2↑。(2)Fe2O+HCl=FeCl3+H2O。(3)C2H6O+O2点燃__H2O+CO(4)4FeS2+O2高温__Fe2O3+SO(5)Fe2O3+CO高温__Fe+CO(6)C2H2+O2点燃__CO2+H19.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用分别表示N2、H2、NH3。观察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按反应过程顺序用图中序号排列)。(2)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反应20.书写化学方程式(1)磷在氧气中燃烧:(2)碳在氧气中燃烧:(3)硫在氧气中燃烧:(4)铁在氧气中燃烧:(5)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6)加热分解氯酸钾制氧气:(7)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21.(2021八下·丽水期末)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科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容器A.B间用一软管相连。①往敞口容器A中加水,使容器B的液面至15厘米处:②将过量的白磷平铺在电热板上,盖紧容器B使其密封:③通电加热,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温度;④调节A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相平,记录液面刻度。(1)写出容器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结束时,装置B中的液面最接近的刻度是厘米。22.(2021八下·西湖期中)把4g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O2的质量(g)346SO2的质量(g)688(1)上述实验中,第次实验恰好完全反应;(2)上述实验中,第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克;(3)在这三次实验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23.(2021八下·杭州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010年冬奥会闭幕式上,加拿大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伟人的纠错,由一个小丑竖起开幕式上出故障的欢迎柱,和其他三根欢迎柱搭建在一起,然后由火炬手手拿点燃的火炬重新点燃了欢迎柱。欢迎柱能燃烧的条件是;①火炬手上点燃的火炬提供的条件;能燃烧的欢迎柱提供了;③另外的一个条件是。(2)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生物学家邓肯在4米深的水下手擎火炬潜泳3分钟,利用镁在氧气中燃烧,创造了“水火交融”的奇观,实现了火炬的水下传递(见右图)。火炬中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4.(2021八下·诸暨期中)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一种未知物质M,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M反应前质量/g1001124反应后质量/g46755x(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X的值应为;(2)未知物质M含有的元素为;(3)该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M和氧气之间质量比为。25.(2020八下·吴兴期末)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甲、乙在该反应中质量变化的比值为。26.(2020八下·台州月考)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掌握有关质量守恒的相关知识。(1)在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选填序号)。①原子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分子的种类⑤元素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⑦物质的种类(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下列A,B,C三个实验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填序号)。(3)““、“”、“”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分子。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氧烛是一种用于缺氧环境中自救的化学氧源,广泛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其主要成分为NaClO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主要反应原理为2NaClO3=2X+3O2↑,则X的化学式为。27.(2019九上·鄞州月考)益阳市桃江县硫铁矿厂开采的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是生产H2SO4的重要原料。利用黄铁矿生产H2SO4的第一步反应为:4FeS2+11O2═2Fe2O3+8X。所得产物Fe2O3是冶炼铁的重要原料。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则S的化合价为。(2)X的化学式是。四、二氧化碳28.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微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则a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移开挡板后发现低处蜡烛先熄灭,由此可推出CO2的性质为。29.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态下,二氧化碳是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2)化学性质:通常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能跟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可以跟水反应生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碳酸不稳定,加热易)。相关实验如表:相关实验实验现象反应原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加热上述溶液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30.(2021八下·柯桥期末)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来验证CO2气体的相关性质,实验步骤如下:注: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水分和HCl气体挥发的影响,且图甲中产生气流缓慢。(1)如图甲,将右侧三通管横放,打开仪器a(填名称)的活塞,使石灰石与稀盐酸充分接触,然后关闭仪器a,观察到三通管内的实验现象是。(2)取下图甲中的三通管,把贴有试纸A的那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如图乙,发生的反应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1.(2021八下·上城期末)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资料一:早在公元三世纪,张华在《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即如图反应①,其中“白石”即石灰石,“白灰”即氧化钙。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首次制得CO2,并完成了如图的物质转化研究。资料三:1769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向水中注入二氧化碳,就可以制作出碳酸水。1823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通过加压得到液态二氧化碳。(1)反应①发生后,可得到的气体为;(2)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3)“碳酸水”与“液态二氧化碳”在成分上的区别主要是。32.(2021八下·滨江期末)科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1)图1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2)图2实验中,(填化学式)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3)图3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填序号)。A.试管内液体上升B.试管内液体变红C.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3.(2021八下·杭州期中)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人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曲线①表示(填“块状”或“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最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填“块状多”或“粉末状多”或“一样多”)。34.(2020八上·浙江期中)某市初中生综合素养考评中,科学实验操作考评有下列四个考题:①粗盐的提纯;②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③氧气的制取、收集和验满。考评的方法是由考生抽签确定考题,杨阳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由实验台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可知,杨阳抽到的是第个考题。(2)以下是杨阳同学完成该实验主要操作过程的示意图。按评分标准,每项操作正确得2分,满分10分,杨阳同学可得分;请找出并说明他其中的一个失分操作:。35.(2020八下·乐清期末)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验证其性质的实验(夹持装置略去)(1)仪器①的名称为。(2)实验室利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为。(3)若A中不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装置B中观察到蜡烛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36.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O2、CO2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1)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②;(2)甲同学要用KMnO4固体来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装置(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乙同学用浓盐酸(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呈酸性,常温下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填序号);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B.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37.水在实验室中应用也很广泛,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图中六个实验分别用到水,请回①实验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②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③实验C中通过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结论;④实验D水的作用是;⑤实验E中,所用电源是;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可能是mL⑥实验F中,试管洗涤干净的标准是.浙教版8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1-4节填空题专项突破一、空气与氧气(共9题;共31分)1.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收集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端导管通入。若要检查是否已收集满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端导管口处。(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使集气瓶中装满水,氧气从端导管通入。【答案】(1)A;B(2)B【解析】(1)氧气的密度大,会沉积在集气瓶的下面;空气密度小,会集中在集气瓶的上面,则: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A端导管通入。若要检查是否已收集满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端导管口处。(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由于水沉积在集气瓶的底部,所以水从长导管A排出,而氧气从短导管B通入。2.(2021七下·奉化期末)如图为教材中的两个活动,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1)甲实验中的现象是发出色火焰,同时有的气体产生,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乙实验中反应前瓶底加入水的目的是。【答案】(1)蓝紫;刺激性气味;硫+氧气→点燃【解析】(1)甲实验中的现象是:发出蓝紫色火焰,同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3.某学生用红磷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图1中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应停在刻度(填数字)处,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2)图2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答案】(1)8;磷+氧气→点燃(2)溶解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烟),防止污染大气,或吸收燃烧产生的热,利于瓶内降温。【解析】(1)氧气的体积:10mL×20%=2ml;活塞a所对的刻度:10mL-2mL=8mL。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4.(2021七下·余姚竞赛)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DE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2)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用V、V1、V2表示)(3)该实验不能将红磷换成铁丝,原因是。【答案】(1)气体受热膨胀;水进入集气瓶,补充了氧气减少的体积(2)V1【解析】(1)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气体受热膨胀,DE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水进入集气瓶,补充了氧气减少的体积。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为:V1-V2;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V1−V5.(2021七下·鄞州期中)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1)小科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2)小科同时也总结出在生成物的种类、生成物的状态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同。请你替小科同学填写空格:乙中生成物的名称是。甲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3)小科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答案】(1)点燃(2)五氧化二磷;发出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防止生成的熔融物溅落下来,使集气瓶破裂【解析】(1)做完实验后,小科发现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点燃。
(2)填写空格:乙中生成物的名称是五氧化二磷。甲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发出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小科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熔融物溅落下来,使集气瓶破裂。6.(2021七下·余姚期中)(1)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双氧水与MnO2接触制取氧气),通入经干燥剂干燥后的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改进后的优点是(填序号)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2)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内,木条复燃,拿出木条,盖好集气瓶。过一会儿,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仍然复燃。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木条不再复燃。据此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是。【答案】(1)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①②③(2)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与氧气的浓度有关【解析】(1)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改进后的优点是: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故选①②③。
(2)过一会儿,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仍然复燃。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木条不再复燃。据此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是: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与氧气的浓度有关。7.(2021七下·余姚期中)如图所示,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中,有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活塞的玻璃容器,容器内放了一粒白磷(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并将其固定好,放在盛有85℃热水的烧杯上,可看到玻璃容器内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实验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活塞应停在约厘米处。反应中白磷要过量,目的是。【答案】磷+氧气→点燃【解析】(1)点燃白磷后,它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2)反应开始前,活塞在刻度5处,根据“空气中氧气大约占20%”可知,其中氧气的体积占的刻度数:5×20%=1。反应结束后,容器内空气体积减小1个刻度,那么活塞应该停在刻度数:5-1=4。
8.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1)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填字母)。A.医疗急救 B.食品防腐 C.航天火箭 D.霓虹灯(2)如图所示“氧气”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省略)。①“箭头”画出了“氧气”应行走的路线,“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你认为甲处放的物质是(填字母)。A.硫B.水C.氦气②氧气在进迷宫过程中,碰到了三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这三个反应都会(选填“放热”或“吸热”)。【答案】(1)A;C(2)A;磷+氧气→点燃【解析】(1)A.人类的呼吸需要氧气,因此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故A符合题意;
B.食品的腐败离不开氧气的参与,因此食品防腐不是氧气的用途,故B不合题意;
C.氧气是助燃剂,液氢和液氧为航天火箭的燃料,故C符合题意;
D.霓虹灯内充入的是稀有气体,故D不合题意。
故选AC。
(2)①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氦气和水都不会和氧气反应,故选A;
②a.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b.硫+氧气9.为了测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氧气的最低含量是多少,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探究。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将氧气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收集在集气瓶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橡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44.7%的气体,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比约是。【答案】3∶7【解析】设通入氧气后量筒内水的体积为x,
那么得到:x+(100mL−x)×21%100mL×100%=44.7%,
解得:x=30mL;
则通入氧气后量筒体积为30mL,通
入空气的体积为100mL-30mL=70mL,
二、氧气与燃烧10.(2021七下·浙江期末)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1)设计B、D的目的是。(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3)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填字母)。【答案】(1)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2)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3)A【解析】(1)B、D两个实验中热水的温度不同,因此设计B、D的目的是: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比较实验C和D可知,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C中没有氧气,白磷不燃烧;D中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
(3)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A。1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烛+氧气→点燃B.碳酸→二氧化碳+水C.氢气+氧气→点燃D.氨气+水+二氧化碳→碳酸氢氨(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光亮的细铁丝、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图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目的是;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图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3)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答案】(1)AC;CD;B(2)防止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3Fe+2O2点燃_Fe3O4(3)燃着的木条熄灭【解析】(1)氧化反应是有物质跟氧反应,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而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所以属于氧化反应的是烛+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点燃水,属于化合反应的是氢气+氧气图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3Fe+2O2点燃_Fe3O4;图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大气;故填:防止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3Fe+2O2点燃_Fe3O12.可燃物的燃烧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不同燃烧现象的影响因素也诸多。(1)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C,如图所示,该物质在P点时(填“会”或“不会”)燃烧,理由是,燃烧得最旺的点是。(2)在日常生活中,当用木柴来烧火时通常说“火要虚”,意思是木柴这些燃料不能紧密的堆积在一起,而是彼此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间隔,火才能烧得更旺,你认为其理由是。【答案】(1)不会;温度未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2)增大了木柴(或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P点的温度低于着火点,则该物质在P点时不会燃烧,理由是:温度未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Q点的温度最高,则燃烧最旺的点是Q。
(2)在日常生活中,当用木柴来烧火时通常说“火要虚”,意思是木柴这些燃料不能紧密的堆积在一起,而是彼此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间隔,火才能烧得更旺,我认为其理由是:增大了木柴(或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13.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是180°C,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是245°C)(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2)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3)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字母)。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答案】(1)有可燃物(2)乒乓球碎片;低(3)D【解析】(1)酒精为可燃物,而水不是可燃物,那么根据实验一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可燃物。
(2)在实验二中,同时用酒精灯加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于滤纸碎片的着火点,因此先燃烧的物质是乒乓球碎片。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低。
(3)A.根据图像可知,容器内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不断降低,这说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这说明还有氧气,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则二氧化碳、氮气和气体的体积分数和为84%,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4.(2021八下·长兴期末)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240℃,P2O5能与水反应。)①通入N2,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②通入O2,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1)实验过程①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是因为可燃物燃烧需要。(2)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A.湿棉花的作用是防止P2O5污染空气B.其他条件和过程都不变,用红磷代替白磷,也能得到可燃物的燃烧条件C.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答案】(1)氧气(助燃剂)(2)A;C【解析】(1)实验过程①中,a处白磷和b处的白磷都与氮气接触,而没有与氧气接触,因此它们没有燃烧起来,即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助燃剂)。
(2)A.P2O5为很细的白色粉末,而湿棉花的作用是吸附P2O5,防止P2O5污染空气,故A正确;
B.其他条件和过程都不变,用红磷代替白磷,由于红磷的着火点远远高于热水的温度,因此红磷不可能燃烧,故B错误;
C.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它没有被加热,即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C正确。故选AC。1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填空。(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2)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炭黑:;收集镁条燃烧后的固体粉末于燃烧匙中,将其放于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并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燃烧匙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固体粉末中含碳元素。你认为该结论(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答案】(1)2H2O2MnO2__2H2O+O2【解析】(1)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则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MnO2__2H2O+O2↑;16.(2021八下·上虞期末)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一个大烧杯中加入约80℃的热水大半杯。在水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在两支空试管中分别放入白磷和红磷,试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3)该实验的结论是。【答案】(1)提高温度和阻断氧气(2)①试管内(①白磷)燃烧②白磷不燃烧③红磷不燃烧(3)燃烧需要氧气和达到着火点【解析】(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高温度和阻断氧气。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①试管内(①白磷)燃烧,②白磷不燃烧,③红磷不燃烧。
(3)该实验的结论是:燃烧需要氧气和达到着火点。17.(2021八下·乐清期末)乐乐和清清在实验室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乐乐用铁丝在火柴前端绕成螺旋状(如图甲)。清清同学将铁丝绕在火柴后端,但部分铁丝重叠(如图乙)。然后两人分别将火柴引燃,进行实验(如图丙)。(1)为了让铁丝和氧气充分燃烧,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择(选填“甲”或“乙”)装置(2)该实验证明了氧气具有性。(3)反应生成的Fe3O4中,Fe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为。【答案】(1)甲(2)助燃(3)21:8【解析(1)为了让铁丝和氧气充分燃烧,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择甲装置。
(2)该实验证明了氧气具有助燃性。
(3)反应生成的Fe3O4中,Fe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为:(56×3):(16×4)=21:8。三、化学方程式18.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Na+H2O=NaOH+H2↑。(2)Fe2O+HCl=FeCl3+H2O。(3)C2H6O+O2点燃__H2O+CO(4)4FeS2+O2高温__Fe2O3+SO(5)Fe2O3+CO高温__Fe+CO(6)C2H2+O2点燃__CO2+H【答案】(1)2;2;2;1(2)1;6;2;3(3)1;3;3;2(4)11;2;8(5)1;3;2;3(6)2;5;4;2【解析】【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利用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进行配平分析。【解答】(1)由反应前后各原子个数不变可知,该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2)由反应前后各原子个数不变可知,氧化铁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Fe2O+6HCl=2FeCl3+3H2O。
(3)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由反应前后各原子个数不变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C2H6O+3O2点燃__3H2O+2CO2。
(4)由反应前后各原子个数不变可知,反应方程式为4FeS2+11O2高温__2Fe2O3+8SO2。
(5)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时,每个一氧化碳得一个氧原子形成二氧化碳,氧化铁中有3个氧原子,所以需3个一氧化碳分子反应,结合反应前后各原子个数不变可知,反应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__2Fe+3CO2。
(6)C2H2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各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该方程式为2C2H2+5O219.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用分别表示N2、H2、NH3。观察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按反应过程顺序用图中序号排列)。(2)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反应【答案】(1)⑤④①②③(2)N2+3H2催化剂__2NH【解析】(1)化学反应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氢气和氮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先分解成氮原子和氢原子,然后再结合成氨分子,所以反应过程的排列顺序为⑤④①②③;
(2)该反应氮气和氢气催化剂作用下化合生成氨气,方程式为N2+3H2催化剂__2NH20.书写化学方程式(1)磷在氧气中燃烧:(2)碳在氧气中燃烧:(3)硫在氧气中燃烧:(4)铁在氧气中燃烧:(5)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6)加热分解氯酸钾制氧气:(7)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答案】(1)4P+5O2点燃__2P2O5(2)C+O2点燃(3)S+O2点燃__SO2(4)3Fe+2O2点燃__Fe3O4(5)2KMnO4≜K2MnO4+MnO(6)2KClO3=△MnO22KCl+3O2↑(7)2H2O2MnO【解析】(1)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方程式为4P+5O2点燃__2P2O5;
(2)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方程式为C+O2点燃__CO2;
(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方程式为S+O2点燃__SO2;
(4)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方程式为3Fe+2O2点燃__Fe3O4;
(5)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6)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可和成氯化钾和氧气,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21.(2021八下·丽水期末)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科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容器A.B间用一软管相连。①往敞口容器A中加水,使容器B的液面至15厘米处:②将过量的白磷平铺在电热板上,盖紧容器B使其密封:③通电加热,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温度;④调节A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相平,记录液面刻度。(1)写出容器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结束时,装置B中的液面最接近的刻度是厘米。【答案】(1)4P+5O2点燃__2P2O【解析】(1)白磷在空气中点燃,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方程式为:4P+5O2点燃__2P2O5;
(2)装置B中氧气的体积:15cm×20%=3cm;22.(2021八下·西湖期中)把4g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O2的质量(g)346SO2的质量(g)688(1)上述实验中,第次实验恰好完全反应;(2)上述实验中,第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克;(3)在这三次实验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答案】(1)二(2)三;2(3)都符合【解析】(1)根据第一次数据可知,3g氧气反应生成6g二氧化硫,那么第二次应该生成二氧化硫:6g×4g3g=8g,则第二次的氧气完全反应。第三次加入6g氧气时,二氧化硫的质量保持不变,这说明其中的硫已经完全反应,则第二次实验时恰好完全反应。
23.(2021八下·杭州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010年冬奥会闭幕式上,加拿大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伟人的纠错,由一个小丑竖起开幕式上出故障的欢迎柱,和其他三根欢迎柱搭建在一起,然后由火炬手手拿点燃的火炬重新点燃了欢迎柱。欢迎柱能燃烧的条件是;①火炬手上点燃的火炬提供的条件;能燃烧的欢迎柱提供了;③另外的一个条件是。(2)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生物学家邓肯在4米深的水下手擎火炬潜泳3分钟,利用镁在氧气中燃烧,创造了“水火交融”的奇观,实现了火炬的水下传递(见右图)。火炬中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1)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2)2Mg+O2=Mn【解析】(1)欢迎柱能燃烧的条件是:①火炬手上点燃的火炬提供的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能燃烧的欢迎柱提供了可燃物;③另外的一个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火炬中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MnO24.(2021八下·诸暨期中)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一种未知物质M,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M反应前质量/g1001124反应后质量/g46755x(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X的值应为;(2)未知物质M含有的元素为;(3)该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M和氧气之间质量比为。【答案】(1)0(2)C,H(3)1:4【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100g+1g+1g+24g=4g+67g+55g+X,解得:X=0g;
(2)氧气和M的质量减小,都是反应物,而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增大,都是生成物。
氧气中只有氧元素,没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因此M中肯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67g−1g×3244=48g;
水蒸气中氧元素的质量:55g−1g×161825.(2020八下·吴兴期末)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甲、乙在该反应中质量变化的比值为。【答案】化合反应;2:7【解析】反应过程中,甲和丁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丙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4):(24﹣4)=7:5,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8):(32﹣4)=2:7。26.(2020八下·台州月考)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掌握有关质量守恒的相关知识。(1)在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选填序号)。①原子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分子的种类⑤元素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⑦物质的种类(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下列A,B,C三个实验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填序号)。(3)““、“”、“”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分子。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氧烛是一种用于缺氧环境中自救的化学氧源,广泛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其主要成分为NaClO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主要反应原理为2NaClO3=2X+3O2↑,则X的化学式为。【答案】(1)①②⑤⑥(2)C(3)1:2:2(4)NaCl【解析】(1)在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的数目、种类、元素的种类和物质的总质量,故选①②⑤⑥;
(2)A中的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会以白烟的形式逸散到空气中,B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消散到空气中,只有C中的锥形瓶是封闭容器,反应后总质量保持不变,因此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选C。
(3)据图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2B=2C,A、B、C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2。
(4)根据方程式2NaClO3=2X+3O2↑可知,2Na+2Cl+6O=2X+6O,那么2X=2NaCl,即,X=NaCl。27.(2019九上·鄞州月考)益阳市桃江县硫铁矿厂开采的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是生产H2SO4的重要原料。利用黄铁矿生产H2SO4的第一步反应为:4FeS2+11O2═2Fe2O3+8X。所得产物Fe2O3是冶炼铁的重要原料。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则S的化合价为。(2)X的化学式是。【答案】(1)-1(2)S【解析】(1)FeS2名称为二硫化亚铁中铁元素是+2价,可以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2)+2x=0,x=-1,硫元素为-1价,所以S的化合价为-1。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都是不变的,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S2+11O2
2Fe2O3+8X,那么也就是说反应前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8、22,而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0、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就是8X分子中含有8个硫原子和16个氧原子,其实每个X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所有物质X的化学式为SO2。四、二氧化碳28.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微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则a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移开挡板后发现低处蜡烛先熄灭,由此可推出CO2的性质为。【答案】溶液变红色;Ca(OH)2+CO2=CaCO3↓+H2O;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解析】(1)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从而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2)b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移开挡板后发现低处蜡烛先熄灭,由此可推出CO2的性质为: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29.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态下,二氧化碳是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2)化学性质:通常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能跟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可以跟水反应生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碳酸不稳定,加热易)。相关实验如表:相关实验实验现象反应原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加热上述溶液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答案】(1)无色、无味;大;能(2)白色;碳酸;红;分解;变红;CO2+H2O=H2CO3;由红色变为无色;H2CO3≜H2O+CO2↑;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解析】(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态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通常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能跟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跟水反应生成碳酸(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易分解。
相关实验如表:相关实验实验现象反应原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变红CO2+H2O=H2CO3加热上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H2CO3≜H2O+CO2↑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30.(2021八下·柯桥期末)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来验证CO2气体的相关性质,实验步骤如下:注: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水分和HCl气体挥发的影响,且图甲中产生气流缓慢。(1)如图甲,将右侧三通管横放,打开仪器a(填名称)的活塞,使石灰石与稀盐酸充分接触,然后关闭仪器a,观察到三通管内的实验现象是。(2)取下图甲中的三通管,把贴有试纸A的那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如图乙,发生的反应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1)分液漏斗;试纸A变红色,试纸B不变色(2)H2CO3≜H2O+CO2↑【解析】(1)如图甲,将右侧三通管横放,打开仪器a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石灰石与稀盐酸充分接触,然后关闭仪器a,观察到三通管内的实验现象是:试纸A变红色,试纸B不变色。
(2)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H2CO3≜H2O+CO2↑。31.(2021八下·上城期末)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资料一:早在公元三世纪,张华在《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即如图反应①,其中“白石”即石灰石,“白灰”即氧化钙。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首次制得CO2,并完成了如图的物质转化研究。资料三:1769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向水中注入二氧化碳,就可以制作出碳酸水。1823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通过加压得到液态二氧化碳。(1)反应①发生后,可得到的气体为;(2)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3)“碳酸水”与“液态二氧化碳”在成分上的区别主要是。【答案】(1)CO2(2)CO2+Ca(OH)2=CaCO3↓+H2O(3)碳酸水中含有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碳酸分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而液态二氧化碳中只含有二氧化碳分子。【解析】(1)反应①发生后,可得到的气体为CO2;
(2)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它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3)“碳酸水”与“液态二氧化碳”在成分上的区别主要是:碳酸水中含有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碳酸分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而液态二氧化碳中只含有二氧化碳分子。32.(2021八下·滨江期末)科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1)图1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2)图2实验中,(填化学式)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3)图3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填序号)。A.试管内液体上升B.试管内液体变红C.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答案】(1)瓶内氧气被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形象策划与推广补充合同
- 二零二四年林地租赁协议样本
- 大学员工入职合同(2篇)
- 医药公司合同(2篇)
- 化验室师徒协议书范本(2篇)
- 反三违目标协议书(2篇)
- 股权分配的协议书
- 二零二四年度地质勘查项目实施及管理合同
- 员工合同及保密条款解析
- 出纳信息真实性保证
- GB/T 11270.2-2002超硬磨料制品金刚石圆锯片第2部分:烧结锯片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各课知识点梳理
- GB 146.1-2020标准轨距铁路限界第1部分:机车车辆限界
- 物业装修管理(培训课件)
- 论证方法之对比论证的运用
- 电厂定置管理规定
- Unit 4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课件- 高一上学期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乒乓球一级裁判培训班规程讲座课件
-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手册
- 海水淡化预处理过程概要课件
- 《我国跨境电商物流模式选择与优化(论文)93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