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的司法适用问题探究22000字(论文)】_第1页
【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的司法适用问题探究22000字(论文)】_第2页
【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的司法适用问题探究22000字(论文)】_第3页
【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的司法适用问题探究22000字(论文)】_第4页
【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的司法适用问题探究22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8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的司法适用问题研究目录摘要 2绪论 5第一章终身监禁制度的缘起和内涵 10第一节终身监禁制度的缘起 10第二节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的内涵 11第二章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的立法规定 17第一节终身监禁的适用对象 17第二节终身监禁的适用时间 17第三节终身监禁的适用情节 18第三章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的司法适用 20第一节中国模式终身监禁适用的实证考察 20第二节中国模式终身监禁的适用效果 22第三节中国模式终身监禁适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3第四章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的未来发展 28第一节审慎扩张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范围 28第二节降低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成本 29第三节完善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规则和救济机制 30结语 34参考文献 36附录 39摘要在反腐倡廉和死刑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通过《刑法修正案(九)》首次明文规定了终身监禁制度,并且已经将该制度适用于司法实例中。将终身监禁制度纳入我国刑法无疑是一种进步的体现,但是该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尚未成熟,需要我们进行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研究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首先,探析终身监禁制度的缘起和内涵,寻找西方终身监禁制度的缘起和中国古代终身监禁制度的缘起,分析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的概念、性质和意义;其次,通过分析我国与终身监禁制度相关的现行立法规定,讨论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对象、适用时间和适用情节;而后,讨论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的司法适用,列举我国目前适用终身监禁制度的司法实例,分析中国模式终身监禁的适用效果,找出终身监禁制度在司法适用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如:我国终身监禁制度是否应该扩张适用范围、怎样控制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成本、如何完善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规则和救济途径、终身监禁制度是否具有溯及力、探讨生命和自由的轻重;最后,着眼于未来发展,针对上一部分提出的问题,为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出对策与建议。希望本文的探讨和研究能够为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的发展添砖加瓦,尽献绵薄之力,也希望终身监禁制度在中国更好地发展,进而推动反贪反腐事业和死刑改革的进程,推动刑法的进一步发展。关键词:终身监禁制度;死刑改革;司法适用;中国模式

绪论一、课题来源及意义在当今世界,随着“公平”、“正义”、“人道”、“人权”的呼声不断提高,自由刑的地位不断得以提高,乃至已经超越了生命刑以及身体刑,在刑罚制度中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作为代替死刑的重要措施之一,终身监禁的地位也由此得以提高,在刑罚制度中处于愈加重要的地位,在多个国家得以普遍适用。在我国,近年来,法治反腐的思维愈来愈深入人心,法治反腐的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习近平主席曾在重要场合发表讲话,明确提出我国要强化在反腐败方面的立法,充分运用法律来反对腐败。而在刑法改革的进程中,关于尊重人权以及限制死刑的呼吁之声也正在不断提高。在法治反腐和死刑改革的大背景之下,2015年8月29日,我国现行刑法第九次修正的结果——《刑法修正案(九)》被正式予以公布。该修正案提出:对于在贪污和受贿犯罪领域犯有罪行,且情节严重的罪犯,能够适用终身监禁,我国终身监禁制度应运而生,对终身监禁制度的研究也不断增多,并得以深入开展。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的构建尚处于初步阶段,开展对终身监禁制度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该制度在我国只适用于贪污和受贿犯罪领域,其出台能够进一步完善贪污犯罪和受贿犯罪的刑罚结构,使得对犯下贪污罪和受贿罪的犯罪分子的刑罚处罚更为合理,更能罚当其罪,做到罪责刑相适应,使得反贪反腐的工作顺利进行;其次,就死刑改革的大背景而言,如若选择对犯罪分子适用终身监禁制度,就当然能排除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有助于推进死刑改革的进程,符合我国所倡导的“慎用死刑”的政策,也顺应了“限制死刑”的国际新潮。同时,减少了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也就意味着减少了“冤杀错杀”案件的发生,使得那些冤假错案尚有回转的余地;而后,终身监禁制度在“一般死缓”和“死刑立即执行”之间构成了有序的衔接。我国的刑罚格局一直有所诟病,被认为“死刑过重”,却又“生罚过轻”,而终身监禁制度的出台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长久以来的僵局,有助于构建更为完善的刑罚制度;最后,就与世界各国的关系而言,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的设立有助于推动世界各国与我国的司法协作。在目前的国际社会,有一些国家已经不再适用死刑,但是我们国家还在适用死刑,这就造成了长久以来存在的一个难题:在某些案件中,我国国籍的犯罪分子潜逃至其他国家,而其潜逃所至的国家通常会拒绝我国将犯罪分子引渡回国的请求,理由即为国际通行的“死刑犯不引渡”原则。自从我国出台了终身监禁制度之后,这一难题可谓是得到了解决,从而使得我国能更便捷、更顺利地与他国达成国际司法协作。由上文所述可知,终身监禁制度对于反腐倡廉、限制死刑、构建更为合理的刑罚制度以及促进国际司法协作都具有长远的意义。故此,探讨如何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发展和完善终身监禁制度,从而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对我们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著作,对国内外终身监禁制度进行观察,笔者对该制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如下总结和分析:在德国,死刑制度于1949年起就不再适用,而能够假释的终身监禁,于1981年起开始适用。在刑法所囊括的罪名中,很大一部分罪名都适用能够假释的终身监禁,而仅有少许罪名,如谋杀罪等,能够适用绝对的终身监禁——即禁止假释的终身监禁。参见陈征:“德国《基本法》与‘废除死刑’”,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第1参见陈征:“德国《基本法》与‘废除死刑’”,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第17-20页。在美国,自从1972年发生了福尔曼案之后,死刑得到废除,终身监禁制度逐渐开始发展和普及。与德国不同的是,美国有很多民众支持适用禁止假释的终身监禁,据弗洛伊德·菲尼总结的美国司法统计局的数据而言,2006年,美国赞同终身监禁不得假释的支持率增加至48%,首次超过了支持死刑的47%。[美]弗洛伊德·菲尼:“2010年美国死刑状况[美]弗洛伊德·菲尼:“2010年美国死刑状况”,载《刑法论丛》2010年第2期,第24页。在目前的英国,终身监禁制度已经拥有了广泛的实际应用,其中主要包括政治性的犯罪、公共安全种类的犯罪、人身类的犯罪。在这之中,谋杀罪较为特殊,对于谋杀罪,终身监禁的刑罚是绝对的法定量刑。张朵:《我国刑法终身监禁制度研究》,西北政法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第5页。与德国相同的一点是,在英国的终身监禁制度中,能够假释的终身监禁占据了主要地位。但是,英国的终身监禁制度还有其特色:在立法层面,英国的相关法律确立了能够假释的终身监禁,在司法层面,适用终身监禁刑罚的罪犯在通过假释出狱之后,要终身处于政府的监管之下。赵东:《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19年博士学位论文,第5页。倘若假释出狱之后,犯罪分子被证实有破坏行为,可能对社会或他人造成危害,那么该犯罪分子将会被再次羁押于监狱,继续执行之前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张朵:《我国刑法终身监禁制度研究》,西北政法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第5页。赵东:《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19年博士学位论文,第5页。在日本,终身监禁制度被分成两个种类,此即为无期监禁以及无期惩役。其实二者的区别从名字便可窥见一斑,无期惩役即意味着罪犯不仅要受到监押,还必须进行劳动。而无期监禁则不然,其只是被监押于特定的场所,仅是人身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却无需进行劳动。从适用范围上的区别来看,无期监禁适用于政治犯,且仅限于政治犯中的内乱罪,而无期惩役则适用于除政治犯之外的犯罪分子。汤俊山:《我国终身监禁制度问题研究》,南京大学2018年硕士毕业论文,第4页。汤俊山:《我国终身监禁制度问题研究》,南京大学2018年硕士毕业论文,第4页。通过阅览有关外国终身监禁的资料,笔者得出如下结论:外国的学者大多赞同适用能够减刑、假释的终身监禁,对于绝对禁止减刑、假释的终身监禁并不支持。在表达不支持态度的同时,学者们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政府来对提前出狱的被判处终身监禁刑罚的罪犯进行监管。在我国,死刑制度尚未被废除且还在正常使用。2015年8月29日,我国的《刑法修正案(九)》被正式予以公布;同年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被正式予以施行,终身监禁制度也由此在我国得以施行。截止到目前,我国已经在四个司法实例中对被告人适用了终身监禁的刑罚,该四个案例即为:白XX案,魏XX案,于XX案,以及武XX案。自从《刑法修正案(九)》公布之后,中国模式的终身监禁制度正式确立,刑法学界就此掀起了一股探讨终身监禁的潮流。现阶段,对于终身监禁的看法,我国学者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派:此即为支持派、否定派和居中派。首先,否定派的代表学者有张明楷教授等。张明楷教授于其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明确表示,他对终身刑持以否定的态度,因为终身刑对人的尊严造成了特别严重的侵犯。他还通过举例来论证并非一定要终身监禁作为替代措施才能达到死刑的废止,如葡萄牙、波兰、意大利等国家就已经废止了死刑,同时也已经告别了终身自由刑。参见张明楷:“终身监禁的性质与适用”,载《现代法学》2017年第3期,第参见张明楷:“终身监禁的性质与适用”,载《现代法学》2017年第3期,第78页。参见黄云波:“论终身监禁措施之宏观定位与实践适用”,载《刑法论丛》2016年第1期,第259-260页。参见商浩文、赵秉志:“终身监禁新规法理争议问题论要”,载《现代法学》2017年第4期,第166-180页。综合以上分析可知,随着《刑法修正案(九)》的颁布,学者对终身监禁的研究开始变多,但是需知我国的终身监禁制度才刚设立,尚且处于初步阶段,适用范围仅限于贪污犯罪和受贿犯罪领域,具体的适用规则还未明确,在适用过程中碰到的一些疑问也可谓是众说纷纭,尚未在学界得到统一的答案。笔者以为,终身监禁制度在外国存在已久,许多国家已经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具备本国特色的终身监禁制度,但是,在中国,该制度却还是新生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是否要扩张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如何控制该制度的适用成本,如何细化该制度的适用规则,怎样完善该制度的救济途径,研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构建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故此,本文着力于对终身监禁制度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着眼于该制度的未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而努力。终身监禁制度的缘起和内涵终身监禁制度的缘起一、西方终身监禁制度的缘起在16-18世纪的西方,批判旧秩序的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的宗教改革以及描绘资本主义蓝图的启蒙运动先后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发展,人们的思想也由此启蒙并解放。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自由和平等、人文主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的提出和弘扬,使得人权人道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不再将刑罚的目的仅仅局限于报应,还逐渐开发出其教育改造和预防犯罪的功能;与此同时,资本主义时期的到来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工厂如雨后竹笋般出现,于是大量的劳动力需求被提出。让监狱中的服刑人员为工厂做工,既能满足工厂的劳动力需求,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又能维护监狱秩序,便于监狱管理,改善服刑人员的日常生活,填补监狱的日常开销,可谓是一举多得。在社会思想不断进步和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双重背景之下,自由刑得以蓬勃发展,其在刑罚制度中的地位也得以大幅度提升,在整个刑罚制度中占据中心地位。随着自由刑地位的提高,生命刑地位的降低,终身监禁作为死刑替代措施被提出。1764年,贝卡里亚出版了著作《论犯罪与刑罚》,其中如是说道:“在一个合法、有序的政府中,自由刑比死刑更有必要。从特殊预防的角度来看,就对个人的影响而言,终身苦役长期的延续性要优于死刑短暂的强烈性。从一般预防的角度来看,与死刑相比,终身苦役更能让人望而生畏,以强有力的特点成为遏制犯罪的有效手段,比死亡更有力量。”[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5-67页。贝卡里亚对比了终身苦役和死刑的预防功用,提出了终身监禁是相比于死刑来说的更优抉择这一观点,这是以终身监禁替代死刑的主张首次登上历史舞台。而持功利主义观点的边沁也赞同贝卡里亚的观点,其认为,“假设要运用最低的刑罚成本,来换取最优的刑罚效果,那么终身监禁是比死刑更优的选择,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5-67页。参见[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时殷红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58页。综上所述,在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生产力不断提高,思想不断进步,自由刑的地位不断提升,在刑罚制度中占据了中心地位。此时,作为代替死刑的刑罚措施,终身监禁得以提出。二、中国古代终身监禁制度的缘起很多人认为,终身监禁制度萌芽于西方,发展于西方,亦普及于西方,但是笔者私以为,在中国古代的一些制度中,我们便可窥见终身监禁制度的身影。在中国,终身监禁制度的缘起是针对皇室成员的“永远圈禁”制度。清朝时,如若皇亲贵族犯下大罪,皇帝为了彰显自身的仁厚,可能不会下令赐死,但这并不意味着犯罪之人可以逃脱制裁,为了保证此类人犯罪之后能够受到相应的惩罚,圈禁作为一种惩罚措施应运而生并得到适用。如康熙帝长子允禔被康熙下令圈禁于宗人府,不能擅自出入,直至雍正十二年逝世,终生未被放出;康熙帝皇太子允礽被下令圈禁于咸安宫,于雍正二年病逝,死前仍未被雍正放出;康熙帝八子允禩被雍正下令圈禁至宗人府,于雍正四年九月因呕病去世;康熙帝九子允禟被雍正送往保定监禁,亦于雍正四年去世。“永远圈禁”制度一般适用于犯有重罪的皇室成员,适用期限为犯罪人员的终身,这些犯有重罪的皇亲贵族被羁押于特定的场所,终身剥夺自由,至死未被放出,就实际执行效果来说,“永远圈禁”可谓是中国古代终身监禁制度的缘起。第二节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的内涵一、终身监禁的概念(一)外国对终身监禁的定义正所谓是“千里不同风”,各国对终身监禁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定义。德国人称呼终身监禁为终身自由刑;日本以及韩国的民众用无期惩役及无期禁锢来代称终身监禁;美国人则直称其为终身监禁。参见马克昌:《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6页。但是,虽是叫法不同,本质却同意:即在一定的时间期限之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而该时间期限有可能是自判决之日起犯罪分子的余生。此处之所以使用可能一词,是因为在国外,终身监禁分为可以减刑、假释以及不能减刑、假释两个种类。如若可以减刑、假释,则罪犯有可能提前出狱;如若禁止减刑、假释,罪犯则到死为止都要在监狱里生活。以上大概就是终身监禁在外国的含义。(二)我国对终身监禁的定义即便“终身监禁”这一概念在外国已经存在许久,但我国相关立法中首次出现“终身监禁”字样是在《刑法修正案(九)》中,且之后的相关立法却并未对“终身监禁”的含义作出明确的界定。故此,我国学界关于终身监禁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终身监禁,顾名思义:终其一生受到监禁,即从作出判决结果的那一天起直到犯罪分子死亡,犯罪分子都会被监押于某地,行动自由受到禁止。这是我们从字面含义来讲能得到的朴素结论;而结合法条内容来看,《刑法》第383条第一款第(三)项《刑法》第383条第一款第(三)项:“对犯贪污罪的,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和第3《刑法》第383条第一款第(三)项:“对犯贪污罪的,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刑法》第383条第四款:“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项规定情形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结合外国对终身监禁的定义以及我国有关该制度的法律规定,本文试对我国的终身监禁制度作出如下定义:终身监禁制度,是指法官以犯罪数额、犯罪情节、是否损害了国家及人民的利益为考虑因素,通过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判决剥夺重大贪污受贿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将其关押在监狱直到生命消亡,其间犯罪分子不得通过减刑、假释提前出狱的一种刑罚制度。这是本文中对我国终身监禁的定义。二、中国模式终身监禁的性质(一)特殊的刑罚执行措施该观点认为,对于犯贪污罪和受贿罪,且情节严重的罪犯,应处以死缓的刑罚,待到死缓期满,刑罚被减为无期徒刑之时,对罪犯执行终身监禁,这是一种特殊的执行刑罚的措施,而非新的刑罚种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委员会主任乔晓阳和黄京平教授均持此观点。该观点避免了刑种说将终身监禁与无期徒刑相混淆的弊端,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容易让人和刑罚执行制度相混淆,也没有进一步阐述终身监禁和其他刑罚执行措施的差异。黄明儒、项婷婷:“论《刑法修正案(九)》‘终身监禁’的性质”,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第17页。(二)与现有的死缓有别的死缓执行方式该观点认为,终身监禁从根源上来说隶属于死刑,是执行死缓的一种途径,但与现有的死缓又存在一定的区别,在死刑立即执行和一般死缓中间起到过渡作用。赵秉志教授和黎宏教授是该观点的有力支持者。依据相关法条,我们容易得知,如若法官想要对罪犯适用终身监禁,那么其对该罪犯的判决中必须包括死缓,即如若法官没有作出死刑缓期执行的判决,则其也无法适用终身监禁。由此可见,终身监禁即为实施死缓的主要途径之一。但与一般的死缓相比,终身监禁并不与其尽然相同,二者还存在一定的区别,其适用对象仅限于部分严重贪污受贿的犯罪分子,适用效果表现为,在死缓期满被减为无期徒刑之后,禁止减刑和假释。(三)无期徒刑执行方式该观点认为,终身监禁和无期徒刑的关系在于,其是执行无期徒刑的途径之一。该观点支持者的理由也各有不同:有学者认为,终身监禁与无期徒刑都是限制自由的刑罚,都是将被告人羁押在监狱等特定的场所,对其人身自由进行限制,这证明终身监禁是从属于无期徒刑而存在;同时,也有别的学者认为,在终身监禁得以执行之前,罪犯已经死缓期满从而被减为无期徒刑,故而在终身监禁条款面世之后,无期徒刑实则包括两种执行的方式:此即为能够减刑和假释的无期徒刑,以及不能减刑和假释的无期徒刑,而不能减刑和假释的无期徒刑实质上即为终身监禁。笔者认为该种观点并不正确,因为终身监禁这一刑罚虽然限制了罪犯的终身自由,但是限制终身自由并不是因为无期徒刑的效力或是执行所导致。假若没有死缓的判决,法院也不能适用终身监禁。因此,认为终身监禁是实施无期徒刑的途径之一的看法并不妥当。参见商浩文、赵秉志:“终身监禁新规法理争议问题论要”,载《现代法学》2017年第4期,第172页。(四)并非是新的刑罚种类在外国,很多国家认为终身监禁是独立的刑种,但在中国,其并非新的刑罚种类,这一点在学界似乎无甚争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佐证。首先,刑法总则规定了刑罚种类,参见《刑法》第32条:“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刑法》第33条:参见《刑法》第32条:“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刑法》第33条:“主刑的种类如下:(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无期徒刑;(五)死刑”;《刑法》第34条:“附加刑的种类如下:(一)罚金;(二)剥夺政治财产;(三)没收财产。”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将终身监禁的法律性质界定为一种死缓的执行方式更为合适,就其严厉程度而言,比死刑立即执行的严厉程度低,却又比一般死刑缓期执行的严厉程度高。三、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的意义(一)有助于完善贪污受贿犯罪的刑罚结构习近平主席对反腐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用法治武装我们的思维,通过法治的方式来打击腐败,国家要加强反腐败方面的立法,加快完善有关反腐败的党内法规。夏红民:《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载人民网2018年6月15日,/n1/2018/0615/c40531-30061552.html,夏红民:《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载人民网2018年6月15日,/n1/2018/0615/c40531-30061552.html,2021年5月2日访问。(二)有助于限制死刑的适用无论是于谦的千古佳句,“清风两袖朝天去”,还是现代所倡导的“固本清源,反腐倡廉”,无不昭示着中国自古至今对贪污的抨击和对反腐败的渴望,尤其是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加大对贪污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为反贪腐工作做着持之以恒的努力。基于这样的历史传承和我国国情,立即废除贪污罪、受贿罪的死刑并不现实,恐怕难以让人接受,但贪污罪和受贿罪既非暴力型犯罪,也非对人身造成危险的犯罪,其死刑的废止是我国刑法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终身监禁制度的出现恰恰顺应了这一趋势,有助于逐步以终身监禁来代替死刑立即执行。赵秉志:赵秉志:“论贪污受贿犯罪死刑的立法控制及其废止——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4期,第73-74页。综上可知,终身监禁在贪污受贿类犯罪中的适用有助于限制死刑,从而进一步推进死刑改革进程,也有助于减少冤杀错杀案件。(三)有助于合理衔接死刑立即执行与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近年来,我国已经很少将死刑立即执行适用于贪污受贿罪,对于严重的达到死刑的贪污受贿罪,多会判处死缓,但被判处死缓的罪犯又较容易通过各种途径减为无期徒刑,甚至可能减为有期徒刑,这就会使得普通公众产生“国家对严重贪污受贿犯罪处罚过轻”的想法。而终身监禁制度则禁止对罪犯进行减刑和假释,这无疑在“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执行”之间构成了一个有序的衔接,为刑罚制度构建了一个合理的阶梯,是对“死刑过重,生刑过轻”困局的有效化解手段之一。(四)有助于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协作严重贪污受贿犯罪分子携巨款逃至境外成为其逃避中国法律惩罚的常见方式之一,而基于死刑犯不引渡原则,许多外逃的贪官污吏难以被引渡回我国接受惩罚,这种现象的发生既难以使犯罪分子得到法律的制裁,又会损害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同时,那些携巨款潜逃在国外的犯罪分子通常会上交巨额的保护费,以寻求所在国的庇护,这还会造成国内资产的流失。在死刑犯不引渡的国际原则和我国目前尚未废除死刑制度的矛盾情境下,将那些可能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引渡回国确非易事,这点从赖昌星案和余振东案可见一斑。但终身监禁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得到了适用,这意味着我国确立终身监禁制度之后,能更好地接轨国际,在引渡罪犯、达成国际司法协作等方面起到更便利的作用,以更少的司法资源达到更优的司法效果。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的立法规定终身监禁的适用对象由我国《刑法》第383条第四款的相关内容可以知道,犯贪污罪的罪犯系终身监禁的适用对象;而我国《刑法》第386条《刑法》第386条:“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则明确指出,犯受贿罪的罪犯也能成为终身监禁的适用对象。结合《刑法》第383《刑法》第386条:“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与此同时,这些犯下贪污罪行或受贿罪行的罪犯须满足“有特别巨大的犯罪数额,或者有特别严重的犯罪情节”的条件。因为只有在犯罪分子所犯罪行达到死刑的入罪标准之后,法院方能依据相关犯罪情节决定对其适用终身监禁的刑罚。此外,在广义范围上,《刑法》分则第八章的所有罪名都可以被统称为贪污贿赂罪;在狭义范围上,贪污罪仅指《刑法》第382条所确立的罪名,受贿罪仅指《刑法》第385条所确立的罪名。那么,此处能够适用终身监禁的罪名究竟是指广义范围上的罪名,还是仅指狭义范围上的罪名?笔者私以为,在当下终身监禁制度刚刚设立、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下,不应过大化理解终身监禁的适用范围,应把该范围理解为狭义范围上的贪污罪和受贿罪。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终身监禁适用的对象即为犯有贪污或受贿罪行的罪犯,且罪犯须达到“‘犯罪数额特别巨大’或者‘犯罪情节特别严重’,从而被判处死缓”这一条件。终身监禁的适用时间我国《刑法》第383条第四款明确规定了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时间:法官决定适用终身监禁的时间和法官作出死刑缓期执行判决的时间是相同的,即法院是依据从罪犯实施犯罪到罪犯被作出判决这个时间段内的犯罪情节来决定是否对其适用终身监禁,而非通过犯罪分子在其服刑期间的具体表现来决定。即在一个案件中,法官在作出判决的同时,就已经作出了是否适用终身监禁的抉择,该抉择与罪犯在服刑期间是否表现良好并无关系,即便其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也无法逃脱终身监禁的适用。但其在服刑期间的表现并非毫无影响,它决定了终身监禁是否会得到具体的执行。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法官决定对被告适用终身监禁的时间即为法官对被告作出死缓判决的时间,两个决定同时做出,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第二,终身监禁刑罚真正在被告身上得到适用的时间,即终身监禁刑罚的执行时间,系罪犯死缓期满被依法减为无期徒刑之时。倘若罪犯死缓尚未期满,就被决定立即执行死刑,或是死缓尚未期满却重新计算了死缓期间,亦或是罪犯死缓期满被依法减为25年有期徒刑,终身监禁都无法在罪犯身上得到真正的适用。终身监禁的适用情节对于法院来说,终身监禁的适用情节有哪些?即当犯罪分子具备怎样的情节之时,法院才能对其适用终身监禁的刑罚?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可从《刑法》的以下法条中得到答复。一、应被判处死刑的犯罪情节我国《刑法》第383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对一个犯罪分子来说,如果其贪污的数额极为巨大,并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极为重大的损失,则法院应该对其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由上述规定我们可以作出如下理解:首先,从本文对终身监禁的性质之定位而言,可见终身监禁是死缓这种刑罚的一种执行方式,即若想对被告人适用终身监禁,则需先对被告判处死缓;其次,从《刑法》第383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可知,若想对被告判处死缓,须得被告满足特定的犯罪情节——此即为应被判处死刑的犯罪情节。犯罪分子的罪行须得达到贪污受贿的数额极为巨大,或者贪污受贿的情节极其严重,因此使得国家的整体利益或是人民的利益受到了极其重大的损失。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只要满足了这一犯罪情节,犯罪分子就一定会被判处死刑,进而适用终身监禁。须知根据法条的内容,虽满足了这一犯罪情节,犯罪分子也可能会被判处无期徒刑而非死刑;退一步来讲,即便犯罪分子被判处了死刑,法院也并非一定会对其适用终身监禁。二、可以从轻处罚的情节我国《刑法》第383条第三款明确提出,对于犯有严重贪污受贿罪行的犯罪分子来说,如若其能够在提起公诉之前如实的供述自身所犯的罪行,做到真诚地悔罪,积极地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可以对其从轻处罚、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383《刑法》第383条第三款:“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有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处罚。”这一从宽情节的法律规定可谓是使得多方受益:首先,对于犯罪分子来说,只要其积极主动地采取上述措施,符合了从轻处罚的情节条件,则其所受刑罚就将依法得到减轻;其次,对于办案机关来说,犯罪分子如果能够按照实情交代犯罪事实,有助于在办案件的侦破,犯罪分子如若能够提供其他案件的线索,具有立功行为,则也有助于办案机关侦破其他案件,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而后,对于受害者来说,犯罪分子如若能做到积极退赃,则有助于对受害者进行补偿;最后,对于终身监禁制度而言,从轻处罚情节的适用符合了我国目前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有助于终身监禁制度在我国的长远发展和适用。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的司法适用中国模式终身监禁适用的实证考察自从《刑法修正案(九)》确立了终身监禁制度以后,我国已有四个案例对被告人适用了终身监禁的刑罚:此即为白XX案、魏XX案、于XX案和武XX案。案例1白XX系1946年生人,于1970年8月起正式开始工作,曾官至云南省省委书记。2014年8月2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登出消息称:相关组织正在对白XX进行调查,理由系其涉嫌严重的违纪和违法;2015年1月13日,最高检网站登出消息称:最高检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对白XX展开立案侦查;2016年2月26日,安阳市检察院向安阳市中级法院提起公诉;安阳市中级法院于2016年10月9日对此案公开宣告如下判决:决定在被告人白XX死缓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时,对其适用终身监禁。参见新华社:《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委员白恩培一审被判死缓》,载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16年10月9日,/yaowen/201610/t20161009_143891.html,2021年5月2日访问。白XX利用职权和地位先后为他人谋利,直接或者通过妻子非法收取财物高达2.46亿元,且同时触犯了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两项罪名。但其在到案后积极认罪,具备从轻处罚的情节。法院在经过综合考虑之后,决定对白XX适用终身监禁。案例2魏XX,曾官任国家能源局煤炭处处长。在2014年的5月份,相关部门对魏XX进行调查;2015年5月27日,保定市检察院决定就魏XX案向保定市中级法院提起公诉;2016年10月17日,保定市中级法院对此案公开宣告如下判决:决定在被告人魏XX死缓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之时,对其适用终身监禁。参见新华社:《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一审被判死缓》,载人民网2016年10月17日,/n1/2016/1017/c64371-28784958.html,2021年5月2日访问。魏XX利用职权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取财物高达2.11亿元,其被抓获时,相关人员在其家中找到两亿现金,真可谓是“亿元司长”。魏XX的行为亦触犯了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鉴于其主动交代犯罪事实,具备从轻处罚的情节,法院遂决定对其适用终身监禁。案例3于XX,曾做过黑龙江龙煤集团分公司的副总经理以及党委副书记。2012年,于XX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2013年4月,相关部门证实于XX已被逮捕;2014年初,于XX被正式提起公诉,由黑龙江省林区中级法院进行管辖;2016年10月21日,黑龙江省林区中级法院决定在于XX死缓期满减为无期徒刑时,对其适用终身监禁。参见李涛:《以白XX案等析我国终身监禁及其未来发展》,湖南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6页。于XX非法索贿、收取财物高达3.06亿元,自述敛财已成为其生存的最大意义,而3.06亿元的天文数字亦是令我们心中一惊。在到案之后,于XX积极认罪悔罪,且检举揭发了他人的犯罪线索。综合考虑以上情节,法院决定对其适用终身监禁的刑罚。案例4武XX系1953年生人,于1970年5月起正式开始工作,曾官任天津市委政法委的副书记。2015年2月13日,最高检对武XX进行立案侦查;2016年6月3日,郑州市检察院就此案向郑州市中级法院提起公诉;2017年5月27日,郑州市中级法院对此案公开宣告如下判决:决定在被告人武XX死缓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之时,对其适用终身监禁。参见奚丹霓、官志伟:《参见奚丹霓、官志伟:《\t"/item/%E6%AD%A6%E9%95%BF%E9%A1%BA/_blank"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犯六罪一审被判死缓》,载澎湃新闻2017年5月27日,/newsDetail_forward_1695651,2021年5月2日访问。武XX利用公司作为手段,非法占有3.42亿余元公共财物,并且为他人谋利,收取财物8440万余元,还挪用了1.01亿余元的公款,触犯了多个罪名。但其在到案后能够积极认罪悔罪,积极退赃,还有另外的立功表现——帮助了办案机关侦破了另外的案件,法院遂决定对其适用终身监禁。纵观上述几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点:首先,贪污和受贿的金额尤其多,给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带来了极为重大的损失。其次,他们都具备法定或酌定的从轻处罚情节。白XX、魏XX、于XX、武XX四人均按照实情供述了各自的罪行,对于办理案件的机关还没有掌握的一些受贿事实可以进行主动地交代,积极地认罪和悔罪,且赃款或赃物均已被相关部门追缴。另外,于XX和武XX还有立功表现,为办案机提供了他人的犯罪线索。在对这些情节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法院对四人都判处了死缓的刑罚,并决定在死缓期满减为无期徒刑之时,对该四人适用终身监禁。中国模式终身监禁的适用效果一、从法条出发看终身监禁的适用结果结合有关终身监禁的法条可知,终身监禁能够得到顺利执行的前提是“死缓期满后被减为无期徒刑”,否则终身监禁的刑罚将无法得以顺利执行。故此,适用终身监禁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法律效果:(1)罪犯在死缓期满后被依法减为无期徒刑,适用终身监禁,禁止减刑和假释;(2)罪犯在死缓期满后被依法减为25年有期徒刑,而后继续执行有期徒刑,能够减刑和假释。参见《刑法》第50条:“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其中,第(1)种情形下,犯罪分子将终身受到监押,没有办法得到减刑或假释,将在监狱中度过自己的漫漫余生。参见《刑法》第50条:“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二、从案例出发看终身监禁的适用效果自从我国出台有关终身监禁制度的法律规定之后,我国对罪犯适用终身监禁的案件有以下几个:白XX案件、魏XX案件、于XX案件、武XX案件。这四人均被决定适用终身监禁,且禁止减刑和假释。这也就意味着这四人将会被终身监押至监狱,直至走到生命的终结,无法利用金钱、权力、社会关系等因素提前出狱。在上文中,笔者对这四个案例进行了简述和分析,在这四个案例中,四人犯下贪污或受贿罪行,涉及的数额极其巨大,分别为2.46亿元、2.11亿元、3.06亿元以及3.42亿余元,情节非常恶劣,同时使得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损失。本应判处死刑,鉴于其存在法定、酌定的从轻处罚情节,对其判处死缓,同时决定适用终身监禁,且禁止减刑、假释。这样的判决无疑会给那些准备或者想要进行贪污受贿的人一个大大的警告,让他们认识到贪污受贿犯罪可能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从而放弃犯罪的想法或计划,减少贪污受贿犯罪现象的发生,也使得被处以终身监禁刑罚的犯罪分子难以重返社会,降低其再犯可能性,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与此同时,这种判决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对于人权的尊重和保障,限制了死刑立即执行在经济类犯罪中的适用。但是,如若对上述案例进行仔细观察,我们也可窥见终身监禁制度在司法适用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上述案例中的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皆系严重贪污受贿犯罪,那么在未来的司法适用中,是否应该严格将终身监禁制度适用的范围局囿于贪污受贿犯罪的领域?还是应该扩张该制度适用的范围?如若扩张该制度适用的范围,又该如何控制该制度适用的成本?再例如,缺乏具体的适用规则和救济途径,尚未成熟的终身监禁制度该如何在司法适用中不断发展完善?上述案例中的四人均在《刑法修正案(九)》生效之前就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却又均在《刑法修正案(九)》生效之后才被作出判决,而终身监禁制度正是由《刑法修正案(九)》正式确立。那么问题就是,该制度对于这类案件是否具有溯及力?另外,对于被适用终身监禁的罪犯来说,生命与自由孰轻孰重?这些问题笔者将在下一节进行详细讨论。中国模式终身监禁适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终身监禁制度是否应该扩张适用范围在当前,终身监禁制度在我国只适用于贪污犯罪和受贿犯罪两个领域,且需要达到情节特别严重的程度,其适用的范围较为狭窄,终身监禁制度是否应该扩张适用范围的问题就应运而生。就此问题而言,学界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有学者认为,终身监禁制度适用的范围不应该被扩大。他们所持的理由如下所述:(1)该制度适用于罪犯,对其人性来说是一种摧残。纵然在未来的某一天,死刑得到了废除,出于对尊重人性和保护人权的考虑,也不应该对罪犯适用该制度;(2)在现存的刑罚中,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自由刑已经能够使得犯罪分子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这种处罚已经能够达到防止罪犯再次犯罪的程度,因此对终身监禁的适用就应该更加审慎;参见韩雪:“质疑与反思:不得减刑、假释的终身监禁刑的设置与死刑废除的关系探析参见韩雪:“质疑与反思:不得减刑、假释的终身监禁刑的设置与死刑废除的关系探析”,载《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第17页。参见黄云波:“论终身监禁措施之宏观定位与实践适用”,载《刑法论丛》2016年第1期,第261页。另一方面,有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认为终身监禁制度适用的范围应得到扩大。如赵秉志教授认为,可以在部分短期内很难废止死刑的罪名中尝试适用终身监禁制度,该制度有助于减少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次数;赵秉志、商浩文:“论死刑改革视野下的终身监禁制度赵秉志、商浩文:“论死刑改革视野下的终身监禁制度”,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第129页。参见刘霜:“终身监禁的法律定位研究”,载《西部法学评论》2017年第1期,第29页。终身监禁制度是否应该扩大适用范围这一问题,在笔者本人看来,解答如下:虽然终身监禁制度本身带有一定的缺点,但是我们应该在合适的时机考虑扩大适用范围,因为该项制度的扩张适用有助于推进死刑改革进程。二、终身监禁制度面临成本问题如若决定要在合适的时机扩张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范围,那就不得不考虑扩张适用范围必然带来的问题:如何控制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成本。要知道,“牢底坐穿”的终身监禁制度不仅存在着不人道的质疑,还存在着成本问题,虽然我国至今被决定适用终身监禁的犯罪分子较少,成本问题暂未显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外国的实践经验可以推知,终身监禁的适用会带来不小的成本和压力。据相关资料统计:在1992年到2003年这十年间,美国被决定适用终身监禁的犯罪分子从70000人增长到128000人,在1995年到2005年这十年间,南非被决定适用终身监禁的犯罪分子从443人增长到5745人。赵秉志:《中美死刑制度现状与改革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7页。赵秉志:《中美死刑制度现状与改革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7页。首先,数量的不断增加会给监狱带来不小的压力,被适用终身监禁的罪犯将一直待在监狱直至生命的消亡,不会被释放出来,数量有增无减,可能最终会造成人满为患的后果;其次,因为被适用终身监禁的犯罪分子无法重返社会,其在服刑期间的具体表现也无法改变终身监禁的适用,故其很可能会不服管教,提高监狱的管理难度;最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犯罪分子会逐渐丧失劳动能力,其也无法再通过劳动创造经济效益。综上所述,我们要寻找适当的方法来应对适用终身监禁制度所带来的的成本问题。三、终身监禁制度缺乏具体的适用规则和救济机制(一)终身监禁制度缺乏具体的适用规则从《刑法修正案(九)》出台至今,我国只对四个被告适用了终身监禁,寻根溯源,缺乏具体的适用规则是终身监禁制度不易在我国适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有关终身监禁制度的法条中,如何界定“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的损失”,“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中的“犯罪情节”如何定位,这些问题相关法律规定都未作回答。具体适用规则的缺失导致了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很难衡量上述标准,进而在决定是否适用终身监禁这一问题上存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规定,制定出具体的适用规则,对于推动终身监禁制度的司法适用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二)终身监禁制度缺乏救济机制终身监禁制度存在一些与生俱来的缺陷,也因此会招来一些质疑,将犯罪分子终身关押直至死亡,不可避免地会被描述为“残酷”、“不人道”,且禁止适用减刑和假释,可谓是真的“牢底坐穿”,犯罪分子没有重回社会的可能。该制度本身无法回应这些质疑,现阶段我国也尚未出台解决这些问题的配套措施,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为该制度设置一些救济机制,以推动终身监禁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四、终身监禁制度溯及力的问题诚如上文所述,终身监禁制度在司法适用中必然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适用时效问题,对于在《刑法修正案(九)》施行之前犯罪,而在《刑法修正案(九)》施行之后尚未处以判决的被告人,能否适用终身监禁制度?学界对终身监禁的溯及力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首先,有的学者持有这种观点:终身监禁制度不应该具有溯及力,因为在终身监禁制度生效之前,假如罪犯犯下极为严重的贪污罪行或者受贿罪行而本应被判处死缓,那么该罪犯就将会被判处不附加终身监禁的死缓;在终身监禁制度生效之后,该罪犯就将会被判处死缓,同时适用终身监禁,不附加终身监禁的死缓显然轻于附加终身监禁的死缓,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那么终身监禁不应当溯及既往。邱兴隆教授即持上述观点。其次,另有学者认为,终身监禁制度应该具有溯及力。《刑法修正案(九)》将原来的一些酌定从宽情节更改为法定的从宽量刑情节,从整体上来说,新法轻于旧法。原先应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罪犯,如果依据新法适用终身监禁是合理的,就应对其适用终身监禁。黎宏:黎宏:“终身监禁的法律性质及适用”,载《法商研究》2016年第3期,第24页。最后,还有学者认为,在司法实践中要严格遵守从旧兼从轻的原则,比较适用新法和适用旧法的轻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判断在具体情况中终身监禁是否具有溯及力。赵秉志教授是该观点的有力支持者,而《最高院关于〈刑法修正案(九)〉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第8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第8条:“对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实施贪污、受贿行为,罪行极其严重,根据修正前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不能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而根据修正后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可以罚当其罪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四款的规定。根据修正前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足以罚当其罪的,不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四款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第8条:“对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实施贪污、受贿行为,罪行极其严重,根据修正前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不能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而根据修正后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可以罚当其罪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四款的规定。根据修正前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足以罚当其罪的,不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四款的规定。”五、生命与自由孰轻孰重裴多菲·山陀尔,匈牙利诗人,他于1847年发表了一首至今仍广为流传的短诗:《自由与爱情》。其中“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诗句可谓是耳熟能详,而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于1775年发表的演讲中说出了那句广为人知的话,“不自由,毋宁死”,可见在有的人眼中,自由拥有无可比拟的崇高价值,甚至超越了其对生命的珍视。其实,观其实质,终身监禁与死刑立即执行孰轻孰重的疑惑不正是人们对自由与生命孰轻孰重的疑惑吗?笔者认为,生命是比自由更加重要的存在。首先,生命是自由的载体和前提,没有生命,自由将在虚无中消亡,生命一旦被剥夺,自由将同时消灭,可见丢掉性命比失去自由更为严厉;其次,就冲击效果而言,剥夺生命的冲击效果是巨大的,一个人从此在这个社会上将不复存在,无法复活,而剥夺自由的冲击效果则相对较为缓和,诚如绝大部分人内心所想,“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生命存在,即便失去自由,还可以定期和家人会面,还可以创造劳动价值等。可见无论是从刑罚内容的轻重还是从冲击效果的大小来看,剥夺自由都要轻于剥夺生命,终身监禁都要轻于死刑立即执行。生命拥有至高无上的价值,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笔者认为,生命是比自由更加重要的存在。中国模式终身监禁制度的未来发展诚如上文所提,终身监禁制度对于推进反腐进程和推进死刑改革进程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以及未来反腐倡廉和死刑改革的大背景下,终身监禁制度的未来发展和完善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事情。审慎扩张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范围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死刑的废除也不例外,虽然终身监禁是作为死刑的替代措施而出现的,但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直接全盘以终身监禁制度代替死刑立即执行并非明智的选择,而改革死刑的脚步也不能停滞不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应当审慎扩张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范围。笔者认为,如果要扩大该制度适用的范围,应当避开暴力犯罪,在经济犯罪领域有所作为,在部分贪利犯罪中适用该制度,从而减少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之所以要避开暴力犯罪,是因为暴力犯罪会对受害人的人身乃至生命安全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有些暴力犯罪还会对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造成危害,面对此类犯罪,民众的容忍度较低,如若能判处死刑,民众通常会强烈要求判处死刑,在暴力犯罪领域,杀人偿命和以命还命的同态复仇意识格外强烈,因此,暴力犯罪领域并非终身监禁制度的合适扩张范围。而之所以选择经济犯罪、贪利犯罪领域作为该制度的扩张范围,也恰是考虑到了这一点,经济犯罪所要达到的目的通常是取得财物,与直接侵害他人的身体权益和生命权益相比,不会引起暴力犯罪那样强烈的民愤,民众要求对经济犯罪的犯罪分子判处死刑的意愿也不再那么强烈。其次,可以将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张到毒品犯罪的领域中去。在2019年发表的《中国毒品形势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数字:2019年,我国侦破8.3万起毒品犯罪案件,缴获65.1万吨毒品。钟云松:《2019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发布》,载中国政府网2020年6月25日,/xinwen/2020-06/25/content_5521774.htm,2021钟云松:《2019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发布》,载中国政府网2020年6月25日,/xinwen/2020-06/25/content_5521774.htm,2021年5月2日访问。最后,在扩大适用范围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对该制度的适用对象进行一定的限制,应该明确规定,不对实施犯罪行为时尚未满18周岁的人适用终身监禁,也不对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适用终身监禁。作出该规定的理由如下所述:第一,我国决定适用终身监禁制度是具备前提条件的,即法院对罪犯的判决为死缓,但是我国不会对实施犯罪行为时尚未满18周岁的人适用死刑,故此可以推知,也不应对实施犯罪行为时尚未满18周岁的人适用终身监禁;第二,75周岁已然属于高龄,身体机能下降,劳动能力缺失,容易患病,此时对其判处终身监禁极有可能会给监狱带来更高的执行成本和管理负担,且如若对其判处无期徒刑,则犯罪分子在出狱时也是年事已高,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几乎是微乎其微,因此,不应对审判时已经年满75周岁的人适用终身监禁制度。在死刑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审慎地扩张终身监禁制度适用的范围,在经济犯罪领域,在部分罪名中以终身监禁来代替死刑的适用;在毒品犯罪领域,对部分进行毒品犯罪的犯罪分子适用终身监禁制度;在适用对象方面,应注意避免对未满18周岁或年满75周岁的犯罪分子适用终身监禁。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泛滥地适用终身监禁制度,做到审慎扩张。降低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成本到目前为止,我国被决定适用终身监禁的犯罪分子只有4人,尚不存在管理成本问题,但是随着该制度适用范围的扩张,被决定适用终身监禁的犯罪分子也会增多,而如何降低成本将是该制度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对的问题。一、从源头控制终身监禁的数量正所谓解决问题要探本溯源,要控制终身监禁制度适用的成本,首先要从源头上就控制好终身监禁的数量。审慎扩大适用范围,严格限制适用对象,避免适用终身监禁人员数量的大规模增长;通过构建重大立功、特赦等制度与终身监禁制度的衔接,使部分被决定适用终身监禁的犯罪分子能够脱离监狱,回归社会,以此降低监狱的管理成本和压力。二、通过劳动创造经济价值要控制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成本,不仅要学会节省成本,还要学会通过劳动创收。首先,犯罪分子能够通过适量的劳动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思想意识;其次,犯罪分子通过劳动可以创造出具有价值的产品,进而带来一部分的经济效益,这部分经济效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监狱经费进行补充,降低监狱的管理成本,也能提高犯罪分子的生活条件和物质保障。三、完善老年服刑人员的保障措施如若被决定适用终身监禁,犯罪分子很有可能终身被关押在监狱直至死亡,在此过程中,随着年岁的日渐增长,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容易患病,劳动能力日渐丧失,不能再劳动,而如若犯罪分子患病,则还需要监狱提供经费来承担治疗成本,故此,我们应当综合采取各种办法,完善对老年服刑人员的保障措施。第一,应该不断完善监狱的医疗设施,配备相应的医疗人员,提高监狱的医疗水平,以更好地救治容易患病的老年服刑人员;第二,应该根据老年服刑人员的身体状况对其劳动能力进行评估,如若身体状况不太乐观,应当允许其只参加轻微劳动甚至不参与劳动,否则如若因为劳动而住院,其劳动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甚至不足以填补住院所带来的的成本,不过是徒增经济压力而已;第三,对于部分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老年服刑人员,监狱可以安排一些年轻的服刑人员来照顾,此举既能降低照顾老年服刑人员所需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成本,又能使得年轻服刑人员参与劳动。但是推行此举需要特别注意,应防止年轻服刑人员和被照顾的老年服刑人员进行犯罪交流,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完善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规则和救济机制一、细化终身监禁制度的具体适用规则细化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规则有助于推动终身监禁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而要细化适用规则,就要对相关法条中的关键标准进行明确,究竟贪污受贿数额达到多高才会被决定适用终身监禁,明确何为“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指出“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中的“犯罪情节”是何种定位。首先,关于贪污受贿数额达到多高才会被决定适用终身监禁这个问题,我们要结合《刑法修正案(九)》出台之后的相关案例来分析。在被决定适用终身监禁的案例之中,白XX案犯罪金额为2.4亿元,魏XX案犯罪金额为2.12亿元,于XX案犯罪金额为3.06亿元,武XX案犯罪金额为3.4亿元。在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案例之中,周XX案犯罪金额为1.3亿元,金XX案犯罪金额为1.23亿元,万XX案犯罪金额为1.11亿元。由此可见,相关的规定可以将2亿元作为适用终身监禁的参考数额,当然并非是达到这个数额就一定会被决定适用终身监禁,而是应该把犯罪数额达到2亿元这一情节作为决定适用终身监禁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贪污受贿相同的数额对不同地区经济的损害也存在差异,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在制定司法解释时可以将终身监禁的贪污受罪金额与各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也可以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权之后,由各个省份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自身的经济水平来制定这个数额标准。赵秉志:“完善贪污受贿犯罪定罪量刑标准的思考和建议”,载《刑法论丛》2015年第2期,第36页。其次,究竟该如何界定“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关于此点,我们可以参考相关法律在其他罪行领域的规定,于2012年发布的《最高院、最高检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中第1条即对此有明确规定,解释了如何界定渎职类刑事案件中的“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的‘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一)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9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6人以上的;(二)造成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四)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的‘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一)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9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6人以上的;(二)造成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四)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第一款:“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可以判处死刑。”而后,“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中的“犯罪情节”应定义为从轻情节。原因如下:有学者认为,根据《刑法》第383条第四款,对于本来应该被判处死缓的罪犯,法院可以综合考虑犯罪情节等情况,决定在其死缓期满被减为无期徒刑时对其适用终身监禁,且禁止减刑和假释。从一般死缓到之后的终身监禁,可知此处的“犯罪情节”意指加重情节。但是,另有学者指出,在《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下,本来已经达到了能够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程度的犯罪分子,因为其具备自首、立功等情节,从而被判处终身监禁,从死刑立即执行到之后的终身监禁,可知此处的“犯罪情节”意指从轻情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第二款:“符合前款规定的情形,但具有自首,立功,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或者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等情节,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第4条第三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第二款:“符合前款规定的情形,但具有自首,立功,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或者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等情节,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第4条第三款:“符合第一款规定(可以判处死刑)情形的,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同时裁判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最后,虽然目前我国的终身监禁制度只在贪污受贿犯罪领域适用,但是随着适用范围的扩张,未来要出台相应的规则来说明该制度都适用什么领域的犯罪,以及如何对待犯有不同罪行、具有不同犯罪情节的犯罪分子。二、完善终身监禁制度的救济机制终身监禁制度自设立之初就面临着不人道的质疑,“牢底坐穿”不仅对犯罪分子来说意味着高度的精神折磨和自由的终身限制,对监狱来说也意味着不小的管理成本和压力,若想使得终身监禁制度在中国不断完善发展,必然要为该制度寻求合适的救济途径。(一)完善特赦制度的适用目前,我国的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但是须知除了减刑、假释之外,犯罪分子还可以通过赦免来回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