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实验探究论文:豆芽的生长秘密3500字】_第1页
【小学实验探究论文:豆芽的生长秘密3500字】_第2页
【小学实验探究论文:豆芽的生长秘密3500字】_第3页
【小学实验探究论文:豆芽的生长秘密3500字】_第4页
【小学实验探究论文:豆芽的生长秘密3500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实验探究论文:豆芽的生长秘密目录TOC\o"1-2"\h\u22704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14783(一)研究的科学方法 117521(二)研究的内容 127483二、研究过程与发现 2286071.提出问题: 2118062.探索实验过程 2111451.提出问题 3307512.详细的实验开展过程 3144773.实验设计 3262764.实验结果 4103481.提出问题: 4287622.开展实验的所有过程 4236593.实验结果 518841三、实验总结 5今天,我来到熟悉的菜市场,发现芽菜类蔬菜基本为黄豆品类,于是将黄豆子与其他豆子的芽进行对比,并思考哪种豆类的发芽速度更快。随后,笔者收集了眉豆、红豆、绿豆等种类,与其作为“豆子发芽比赛”的试验品,最终通过实验发现,发芽最快的属绿豆。与此同时,笔者针对豆类种子发芽快慢,以及土壤栽种与水栽培绿豆问题,展开了新一轮的探索。因此笔者主要以绿豆为研究对象,在开展接下来的探索过程中,发现水栽绿豆因水分的滋养,提前比土壤栽培的绿豆早发芽,然而在经过几天时间后,通过水栽培的豆苗明显不占身高的优势,而让土壤栽培的豆苗占了上风。这主要是源于在土壤中,蕴含着有利于豆苗生长的水分、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这些有机物是助力植物生长的关键。通过开展的“豆子发芽比赛”,观察各种豆子的发芽速度,最终得出发芽最快的豆类是绿豆种子。同时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对相同的绿豆种子进行观察与记录,并思索豆子发芽快慢,以及土壤栽培与水栽培绿豆的区别之处一、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的科学方法1.翻阅各类书籍与资料2.开展对比实验,课室与家庭内皆可(二)研究的内容1.所开展的对比实验,可以选在课室与家庭内部2.严谨对待实验过程,汇总与解析最终实验结果二、研究过程与发现探究活动一:1.提出问题:星期天,笔者向往常一样,跟随妈妈来到了熟悉的菜市场,妈妈挑中了芽菜为中午的菜肴。而笔者环顾菜市场四周发现,市场菜摊基本以绿豆芽菜为主,于是心生疑惑,绿豆子与其他豆子的芽形状是否一致、发芽速度是快还是慢呢?谁的豆子发芽速度最快呢?2.探索实验过程于是,笔者带着一系列问题,开展了“豆子发芽比赛”的实验,从而拓展对豆子的认知。随后在妈妈的协助下,我们准备了眉豆、黄豆、玻璃器皿、纸巾等材料。接下来在玻璃器皿中,放入用纸巾包好的各种豆类,最后诸如适量的清水。在妥善安排上述步骤后,笔者的任务是细心照看与耐心观察,同时将所有豆子的发芽过程记录下来。表1所有豆子的实验生长过程豆子/时间第2天第3天第4天黄豆没有明显变化。豆子依然处于无变化状态。豆子虽然没有明显发芽的变化,然而肉眼可见的变胖变大了。红豆红豆子未发芽,但是自身体积变大变胖。与前一天相比,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身体更加胖了,仿佛要撑破一般。红豆子的外衣被撕破了个口子,这一比例占身体的20%,并露出小小的芽头。黑豆黑豆未发芽,身体却明显变胖。部分黑豆露出小芽,嫩黄嫩黄的。大部分黑豆子长出白芽,其比例高达70%。眉豆几个眉豆的外皮处于剥落的状态,身体也发生了改变。眉豆被泡出了小芽,其比例大约有四成大多数眉豆的小芽都暴露出来。绿豆一半的绿豆都冒出了小芽,绿色外衣赫然褪去。绿豆的外衣完全被撑破,露出可爱的小芽。实验中所用绿豆的小芽都生长出来,而且长度在3-5毫米之间。通过记录实验过程可知,发芽速度由快到慢的豆类依次为绿豆、眉豆、红豆与黄豆。这一实验结果引发了笔者的深入思考。随后在经过一系列的豆子体型、硬度、吸水速度等因素,进行对比后发现,这些是影响各种豆类发芽的关键所在。探究活动二:1.提出问题与其他豆子相比,绿豆的生长速度最快。然而以相同绿豆种子为实验对象发现,种子之间存在发芽快慢的区别。于是,笔者大胆做出推测,并对绿豆发芽快慢原因进行汇总:(1)选用种子的大小。(2)开展实验时的温度高低。(3)水量。(4)空气湿度与通风问题。(5)所选取的种皮颜色。(6)种子的质量与重量。(7)杯子的选取要根据种子的大小来决定。随后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活动。2.详细的实验开展过程今天,笔者通过详细观察前几天浸泡的黄豆发现,大部分黄豆已完全褪去了以往的外衣,并冒出了纤细的小嫩芽,然而对于局部黄豆而言,其外衣却刚刚被撑破,因此白白的肚皮肉眼可见。同时仔细闻起来竟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这些冒出来的嫩芽,或像逗号或像感叹号,真是有趣极了!随后笔者借助尺子,将长出的嫩芽进行丈量,最长的芽超过了5cm。另外在观察这些嫩芽过程中,发现其中间部分由先前的绿色变为紫色,而且已经裂开的豆瓣也逐渐呈现出绿色。这一度引发了笔者的思考。而在豆芽的顶端部分,生出的小触手紧紧握住碗底的毛巾,并轻轻的触碰它,竟然纹丝不动,于是笔者对这强大的豆芽根生命力产生了敬畏之情!3.实验设计(1)将两颗大小不一的绿豆,放入两个相同大小的碗中,并倒入相同的水量。本次实验以大小绿豆为主体,观察都第二天时,两颗绿豆的不同变化情况,首先是大绿豆长出了两毫米左右的嫩芽,又嫩又白,其次小绿豆未发芽,只是身体大小有所改变。(2)将两个大小基本相同的绿豆,放入两个小打相同的碗中,而且两个碗的水量要区分开来。本次是以大小基本相同绿豆为实验对象,通过静置数小时候,观察出两颗绿豆并无明显的变化区别。(3)挑选两颗颜色存在差异的绿豆,放入两个相同的碗中,并注入相同刻度的水量。实验现象:两颗绿豆虽没有发芽的迹象,然而其豆皮均被撑破,两者的生长过程也基本雷同。(4)准备两颗绿豆与两个碗,要求两者的大小基本能一致,并挑选一个盖子。随后各自放入碗中,其中一个盖上盖子,反之另外一个暴露在空气中。实验现象:通过观察发现,与接触空气少的绿豆相比,空气充足的绿豆冒出的芽更长,长达2毫米,前者则仅有0.5毫米。4.实验结果(1)观察形状存在差异的绿豆发现,较大体积的绿豆发芽速度更快。(2)当绿豆注入的水量有所不同时,不会对其发芽速度产生影响。(3)绿豆发芽快慢与自身颜色并无关联。(4)与接触空气少的率哦度相比,空气充足的绿豆发芽速度更快。探究活动三:1.提出问题:市场中菜摊所贩卖的豆芽,普遍是利用水栽培的方式生长出来的,那么,这种栽培方式与土壤栽培存在哪些区别呢?科学老师在得知笔者的想法后,不仅在精神上做出支持,而且将教师的小阳台腾出来,供笔者进行实验之用,同时鼓励其他同学观察实验过程,以便达到拓宽科学知识面的目的。2.开展实验的所有过程笔者首先挑选了两个绿豆,其次为其各准备了两个小屋,用于存放泥土与餐巾纸,其中餐巾纸要保持浸湿状态,并将两颗绿豆妥善安放在里面。随后以天为时间单位,为两豆苗适量的浇水,并将其每天发生的变化详细的记录下来。表2土壤对绿豆成长的变化情况日期温度土壤栽培水栽培第一天24-29℃将实现准备好的10粒种子,妥善放置于土壤中,并为其适当浇水。将实现准备好的10粒种子,放置在湿透的餐巾纸中。第二天23-28℃其中发白芽的绿豆种子有4粒。绿豆种子发白芽的种子共计6粒。第三天24-30℃冒出的豆芽大约为0.5-1厘米,而且外面的豆皮也被撑破了。与土栽豆芽相比,大部分豆苗生长出了1.5厘米的芽。第四天25-31℃不仅冒出了小苗,而且叶子也露出来了,其数量为5片。叶子并未生长出来,而发生改变的是芽,由原来的嫩白色转变为鹅黄色。第五天25-30℃小苗的生长速度很快,其高度约为6-7厘米,同时叶子与之前相比较,又多了两片。长出小苗,高度在2-3厘米之间。第六天24-29℃豆苗正以茁壮的态势在生长,高达15厘米,而与水栽豆苗的叶子相对比,土栽绿豆的叶子更加占据优势,是它的两倍还大。生长出来的豆苗仅高6厘米,叶子的生长速度也较为缓慢。通过数天的观察后发现,豆苗正以惊人的速度在生长,并超过了原来小屋的容纳极限,于是,笔者为这些豆苗安排了新的“房子”,这些更大的盒子有利于它们后续的良好生长。3.实验结果经过一周以上的精心培养,笔者亲眼见证了豆苗的生长与变化,这可比课本书上的知识来的更加刻骨铭心呢!随后笔者将实验的种植过程一一进行记录,总结出水栽培绿豆在前几天的发芽生长速度更快。然而在经过几天生长后,土壤栽培的豆苗生长一度超越了水栽培豆苗高度。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植物的救星在于土壤,其自身蕴含了充足的空气、有机物质等,这些成分为反超水栽培豆苗提供了营养契机。由此可见,自然界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必须要借助土壤这一介质,从而为地球生活的人类增色添彩,因此保护土壤便是我们每个人不容推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