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北京市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5届北京市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5届北京市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5届北京市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5届北京市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届北京市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年08月25日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候鸟通常在一个地方产卵、育雏,然后到另一个地方越冬。有时从山的南坡飞到北坡,而后返回;有时远涉重洋,但也毫不畏惧。鸿雁是中国常见的候鸟,《吕氏春秋》这样记载鸿雁按时迁徙的现象:“孟秋之月鸿雁北,孟春之月鸿雁来”。令人费解的是,候鸟迁徙时有着准确地辨别方向的能力,如燕子每年春归时总能准确无误地找到它去年搭的窝。唐代诗人韦庄曾有诗云:“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潜心研究这个问题。有人猜想,候鸟能通过身体中类似钟表的感觉器官,在天空飞行中计算太阳的位置,不断地调整自身与太阳的角度,确定自己飞行的方向和路线。也有人认为,候鸟是天生的“气象学家”,它们能够在飞行中“自觉”利用有力的气象条件顺利到达目的地。还有人认为,候鸟对地球磁场的变化十分敏感,能够依据地球磁场辨别方向。1953年,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地图罗盘理论。他们认为,候鸟体内拥有一套完善的磁导航系统,可以实时敏锐地感知当前位置的磁场性质及其非常细微的变化,可以把某一地点的地磁场强度和磁倾角看作是“路标”,候鸟经过或在那里停留时,这个磁信息路标会被大脑记录下来,而飞行中实时感觉到的磁力方向可以指引它们前往这一路标地点,这无异于揣了个精准的“指南针”。飞行经验丰富的成年鸟将一个个路标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方向等信息组合在一起,相当于绘制了一张完整精细的“地图”。大量行为学实验从各个方面印证了地图罗盘理论的正确性。有科学家在赤道附近制造了一个假磁极,成功诱骗了迁徙中的花园莺飞向错误的方向。还有一批研究人员在撒哈拉沙漠中设置了若干地磁路标,在此放飞的夜莺连续5天都没能飞出沙漠。也有科学家在鸽子头部放置了一个可控的电磁线圈,他们发现,可以通过改变线圈的电磁场来控制鸽子飞行的方向……由此可以推断,鸟类能将来自视觉、听觉和磁感觉的方向信息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整理,最终对前行的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当然,要全面解开候鸟迁徙中获得方位信息的疑问,尚待时日。(取材于李德、朱晓璐、王江云的相关文章)材料二中国科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德国奥登堡大学的教授们组成的团队,通过蛋白纯化和控制环境的行为学实验研究发现,迁徙鸟类的隐花色素4a蛋白比非迁徙鸟类的隐花色素4a蛋白的磁场敏感性更强,揭示了由该蛋白介导的磁感应机理。相关研究成果于2021年6月23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自然》杂志。候鸟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中存在一种对蓝光非常敏感的蛋白——隐花色素4a蛋白,它被认为是很多候鸟感知磁场的关键物质。隐花色素4a蛋白由527个氨基酸组成,其中的4个色氨酸组成的电子传递链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光线照射到候鸟眼睛时,与隐花色素4a蛋白紧密结合的一个FAD分子吸收蓝光能量,进入激发态,促使FAD从所处环境中获得一个氢离子变成,产生一个空的电子轨道。此时,电子传递开启,会从4个色氨酸组成的电子传递链中夺取一个电子来填充空出的轨道,最终形成FADH和一个失去电子的色氨酸。到这里仍然处于生物化学领域,接下来最玄妙的部分涉及量子力学。在量子力学中,电子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具有自旋的内在性质,自旋的指向可以通过操作来改变。当几个粒子彼此相互作用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则可视作一个整体,即使将这些粒子分开,它们也可以无视距离相互感应,这一现象被称作“量子纠缠”。得到电子的FADH与失去电子的色氨酸变成了两个自由基,曾经在一起的电子依旧保持量子纠缠,原先自旋时处于单态的电子对转变成三重态,自旋单态和三重态之间微妙的平衡性对地球磁场的强度和角度非常敏感。电子的自旋会产生磁矩,当与磁场作用的时候,自旋不同的电子就会和磁场呈现出相同和相反的排列,导致两个电子的能态出现轻微的差异。鸟类转动头部的时候,与地球磁场的相对角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它们眼睛中处于量子纠缠中的许多对电子的自旋状态。如果处于单态,生化反应回到起点,FADH变回FAD,色氨酸收回电子,对应的感光细胞显示为正常亮度。如果处于三重态,FADH不变回FAD,色氨酸仍然处于自由基状态,二者保持纠缠态,对应的感光细胞显示为高亮。那么鸟类转动头部的时候,相当于对周边的地球磁场进行扫描,它们所“看到”的景象会随之改变,不同方向对应的“光亮强度”差别很大,因而能够准确进行辨别,最终找到迁徙的方向。在我国科学家看来,磁感应和生物导航原理的阐明,可能引发物理学新模型的提出和生物学新机理的发现,甚至将推动新一代的仿生导航仪和定位仪以及生物磁控技术的全面发展。(取材于赵天昊、韩扬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候鸟迁徙特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季节变化B.具有周期性C.目的地明确D.路线多变化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地图罗盘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鸟类体内有一套能获得方位信息的磁导航系统。B.磁导航系统可感知所处位置的磁场性质和变化。C.候鸟大脑能记录经停地的地磁场强度和磁倾角。D.形象描述了候鸟迁徙中辨方向、记路线的过程。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的主要形成过程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候鸟眼睛FAD分子B.4个色氨酸隐花色素4a蛋白C.候鸟眼睛FAD分子D.4个色氨酸隐花色素4a蛋白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目前,科学家可通过技术控制鸟类的一些行为活动。B.隐花色素4a蛋白由氨基酸组成,对蓝光非常敏感。C.相互作用过的电子分开后,也会无视距离相互感应。D.候鸟转动头部,会影响到地球磁场角度的细微变化。5.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请简要说明人类对候鸟辨别方向之谜的探索是如何不断推进的。(5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7分)造父者,天下之善御者也,无舆马则无所见其能。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无弓矢则无所见其巧。大儒者,善调一天下者也,无百里之地则无所见其功。舆固马选矣,而不能以至远,一日而千里,则非造父也。弓调矢直矣,而不能以射远中微,则非羿也。用百里之地,而不能以调一天下,则非大儒也。彼大儒者,虽隐于穷阎漏屋,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在一大夫之位,则一君不能独畜,一国不能独容,成名况乎诸侯,莫不愿得以为臣。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是大儒之征也。其言有类,其行有礼,其举事无悔,其持险应变曲当。与时迁徙,与世偃仰,千举万变,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其穷也,俗儒笑之;其通也,英杰化之。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故有俗人者,有俗儒者,有雅儒者,有大儒者。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缪学杂举,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不知隆礼义而敦诗书;其衣冠行伪已同于世俗矣,然而不知恶;其言议谈说已无以异于墨子矣,然而明不能别;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得委积足以掩其口则扬扬如也;随其长子,事其便辟,举其上客,亿然①若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志:是俗儒者也。法后王,一制度,隆礼义而敦诗书;其言行已有大法矣,然而明不能齐法教之所不及,闻见之所未至,则知不能类也;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苟仁义之类也,虽在鸟兽之中,若别白黑;倚物怪变,所未尝闻也,所未尝见也,卒然起一方,则举统类②而应之,无所礙作③;张法而度之,则晻④然若合符节:是大儒者也。故人主用俗人,则万乘之国亡;用俗儒,则万乘之国存;用雅儒,则千乘之国安;用大儒,则百里之地久,而后三年,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取材于《荀子·儒效》)注释:①亿然:安然。②统类:大纲和条目。③礙作:疑惑惭愧。④唵:相同。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舆固马选矣固:坚固。B.则一君不能独畜畜:养活。C.隆礼义而敦诗书隆:尊崇。D.则举统类而应之应:应对。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而不能以调一天下//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B.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C.然而不知恶//卒然起一方D.然而明不能齐法教之所不及//则百里之地久8.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成名况乎诸侯:大儒们的盛名可以和诸侯相提并论B.与时迁徙,与世偃仰:与时代一起变化,与世道共同进退C.随其长子,事其便辟:带领孩子,去侍奉国君身边的幸臣D.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对内不欺骗自己,对外不欺骗他人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造父御马和后羿射日两例说明,大儒再有才干,也要有条件去实施才能成功。B.大儒能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志和失意,即使身处困厄也会坚持原则始终如一。C.俗儒、雅儒、大儒特征各有差异,但又都与不学无术唯利是图的俗人相区别。D.无论是哪类人,只要人主能够仔细审视加以任用,都能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10.本文节选自《荀子·儒效》。所谓“儒效”,就是“儒者的效用”。请结合选文第三段中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述文中所说“大儒”的“效用”。(5分)(二)根据要求完成11题。(共5分)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共5分)子曰:“事父母几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②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注释:①几:轻微,婉转。②道:引导。(1)“劳”有“劳累”和“忧虑”的意思,材料中“劳而不怨”的“劳”的意思应该是______。(1分)(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在劝告父母和朋友方面的共同原则,并简要谈谈你对此有何看法。(4分)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共11分)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①苏轼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二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那将春蚓②笔,画作风中柳。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何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三晁子拙生事,举家闻食粥。朝来又绝倒,谀墓③得霜竹。可怜先生盘,朝日照苜蓿。吾诗固云尔,可使食无肉。注释:①组诗作于与可亡故后。在最后一诗后,有作者自注:“吾旧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②春蚓:出自《晋书》,形容书法作品中的字无筋骨。③谀墓:为人作墓志所得报酬的戏称。1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可画竹时”四句描述与可作画时达到了身心两遗、物我两忘的境界。B.“若人今已无”四句慨叹与可故去,而今世人只知画柳树,不再懂画竹。C.“君看断崖上”两句描写与可笔下之竹,“蛟蛇走”形象地写出霜竹特点。D.“晁子拙生事”四句写晁补之家境贫寒,却“谀墓”得画,可见其品性。13.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诗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传达出丰富的意蕴,含蓄而富有表现力。B.第二首诗描绘霜竹时,由远及近,在反复对比中咏叹,曲折有致,情思邈远。C.第三首诗描述晁补之藏画之事,语言质朴而风趣,蕴含着深厚、复杂的情感。D.三首诗以“竹”为核心意象,在诗意上层层推进,揭示与可画竹的艺术魅力。14.诗人借组诗表达了自己对画家和藏画者的丰富情感,请结合组诗具体内容简析。(5分)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红楼梦》中一些主要人物进入回目,作者往往在其名字前加一个字,来概括或凸显其品性,即所谓“一字评”,如“敏探春”“酸凤姐”“贤袭人”“勇晴雯”“慧紫鹃”等。请任选一人,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对该人物“一字评”的理解。(5分)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字迹清晰。(共10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了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______,______”。(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坚毅精神的概括。(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4)文学作品中的景物往往是作者胸襟气度的写照,例如张孝祥过洞庭所见“素月分辉,明河共影,______”之景,都体现了诗人光明坦荡的胸怀。(5)《六国论》为统治者总结出的沉痛教训是“______”。(6)《望海潮》中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7-22题。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17.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起梅花”的“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1分)A.游说B.说和C.话说D.学说18.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B.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C.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D.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精神。19.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梅”是用水墨画出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B.由林和靖“众芳摇落独喧妍”一诗诗体推断,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年代。C.倒数第三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D.“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20.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5分)21.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和格调?(4分)22.本文结尾写到:“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5分)①本届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体现中国美学风格的造型设计赢得广泛赞誉,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②(

)是冬奥会的吉祥物,整个北京冬奥会的诸多场合(

)展现出了中国文化的风采,给海内外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③从开幕式上诗画交融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充满东方美学意趣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精妙场合,到冬奥会会徽、奖牌、场馆的一系列精巧设计,无不体现出中国文化拥抱世界的创新精神与植根本土的深厚底蕴。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文化的和谐雅致,在潜移默化中完美地呈现在世界面前。23.(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句中加点的“展现”改为“表现”更好。B.第②句中括号内填入的关联词依次是:不仅、还。C.第③句中加点的“场合”应改为“场景”。D.第④句中加点的成语“潜移默化”使用正确。(2)第③句中画横线的“无不体现出中国文化拥抱世界的创新精神与植根本土的深厚底蕴”一处有语病,请在答题纸上作修改。(2分)24.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150字。①《论语》记载了弟子樊迟三次问“仁”于孔子,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回答都不一样。请你试着为这三次回答安排一下先后顺序,并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樊迟问仁,子曰:1.“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2.“爱人。”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②孔子学院是中国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交流机构。如果从以下《论语》名句中选择一句,写入孔子学院的宣传册的封面,你会选择哪一句?请结合名句设计封面并简要阐述设计理由。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甲:德不孤,必有邻。乙:君子和而不同。③请以“期待一场酝酿已久的丰收”为开头,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25.作文(50分)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请以“纽带”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3分。1.(2分)D2.(2分)A3.(2分)A4.(2分)D5.(5分)答案要点:①早期,科学家提出关于候鸟辨别方向原因的各种假说(感觉器官说、气象说、磁场说)。②1953年,德国科学家提出“地图罗盘理论”,大量行为学实验印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科学家由此推断出鸟类能将视觉、听觉和磁感觉的方向信息综合分析,对前行方向做出正确判断。③近期,科学家通过蛋白纯化和控制环境的行为学实验(生物化学、量子力学多学科综合)研究发现,迁徙鸟类的隐花色素4a蛋白介导的磁感应机理是候鸟迁徙中获得方位信息的原因,候鸟辨别方向之谜被全面解开。【评分标准】研究阶段表述明确,1分;研究方法发展总结到位,2分;研究结论推进提炼正确,2分。意思对即可。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6.B(3分)7.D(3分)8.C(3分)9.D(3分)10.(5分)答案要点:①自觉尊崇礼义,帮助实现一统;②善于借鉴已知,从容驾驭大局;③长于把握仁义,准确辨别世象;④自如面对未知,合宜处理变局。评分参考: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1.(1分)(1)(1分)忧虑(2)(4分):原则:自己的意见不被接受就不再劝说。看法:略【评分参考】原则2分,看法2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2.(3分)B13.(3分)C14.(6分)答案示例:诗一,侧重于写画家,写与可画竹的情形,再现了一位凝神专注、遗世独立的画家形象,表达了对画家高超画技和高远艺术追求的钦佩之情,并借“庄周世无有”,表达对与可世无知音的慨叹;诗二,侧重于描摹画作,借画竹之峭拔有力来赞美与可高雅的君子人格,同时写诗人睹画思人,表达对亡友的哀痛思念之情;诗三,侧重于写藏画者,叙写晁补之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仍收藏与可之画,隐含着对其脱俗雅趣和高洁情操的敬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他处于困境的痛惜之情。15.例如:敏探春的“敏”意思是“聪敏”“敏锐”“敏慧”等。比如抄捡大观园,探春敏锐地觉察到贾府的败势;替凤姐理事时“开源”“节流”的措施,可见她的“聪敏”等。【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常见题目类型:简单记忆型情节概括型结合表达型简评推荐型。复习重点:①识记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