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气运动课程标准;核心考点;必备知识高三二轮专题学习目标:1.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2.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3.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对复习的教学定位及建议基本概念:相近,混淆--区分,厘清,积累基本原理:透彻--变通基本过程:普遍性--特殊性具体做法:基本概念:一.热力状况部分1.干洁空气:是指除去大气成分里的固体杂质和水汽之外的混合气体。2.水汽:水汽是唯一能发生相变的大气成分,同时,水汽能强烈吸收和放出长波辐射;在相变过程中还能释放和吸收热量。3.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0-85km左右为中间层。该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迅速下降,并有相当强烈的空气垂直运动,故又称高空对流层。4.暖层:自中间层顶到800km高空为暖层,又称热层。该层中的大气物质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升高,暖层的大气密度很小,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因此该层又称电离层。5.散逸层:暖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为散逸层。其上界为3000km左右,是地球大气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区域,无明显边界。空气极为稀薄,温度随高度升高。地球引力很小,高速运动的分子可挣脱地球引力束缚而逃逸到宇宙空间。6.太阳辐射强度:表示太阳辐射能强弱的物理量,即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7.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在地-气系统内部,地面与大气也不断以辐射和热量输送形式交换能量。在某一时段内物体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平衡或辐射差额。基本概念:二.热力环流部分1.气压: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铅锤空气柱的质量为大气压强。2.雾: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将,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P(50)3.霾:是一种天气现象,指空气中的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均匀的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4.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分布不均匀产生气压梯度,使空气具有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趋势。通常把存在水平气压梯度时单位质量空气所受的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5.摩擦力:运动状态不同的气层之间、空气和地面之间都会产生相互作用阻碍气流的运动,这种相互作用称为摩擦力。基本概念:二.热力环流部分6.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水平尺度可涉及某个大地区、半球甚至全球;垂直尺度有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或整个大气圈的大气环流;时间尺度有一至数日、月、季、半年、一年直至多年的平均大气环流。其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全球行星风系、三圈环流、定常分布的平均槽脊和高空急流、西风带中的大型扰动、季风环流.7.季风(季风环流):季风是海陆间季风环流的简称,是在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它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间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8.局地环流:由局部环境如地形起伏、地表受热不均等引起的小范围气流,称为局地环流。包括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的地方性风。9.焚风:气流受山地阻挡被迫抬升,迎风坡空气上升冷却,起初按干绝热直减率降温(1℃/100m),当空气湿度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气温按湿绝热直减率降低(0.5~0.6℃/100m),大部分水分在迎风坡降落,气流越山后顺坡下沉,基本上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以致背风坡气温比迎风坡同高度气温高,从而形成相对干热的风,这就是焚风。基本概念:三.气候部分1.水汽压(e):大气压力是大气中各种气体压力的总和。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叫水汽压。2.饱和水汽压(E):指一定体积的空气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所具有的压力。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绝对湿度(a):单位容积空气所含的水气质量通常以g/cm3表示,称为绝对湿度(a)或水汽密度。不能直接测定,但可间接算出。它与水汽压有关系4.相对湿度(f):大气的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饱和水汽压E之比.5.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也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叫露点温度。6.大气环流: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现象。它既包括平均状态,也包括瞬时现象,其水平尺度在数千公里以上,垂直尺度在10km以上,时间尺度在数天以上,也是大气大范围运动的状态。7.下垫面性质:是地球表面的特征,如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地表粗糙度、植被、土壤湿度、雪被面积等等,它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基本概念:四.天气系统部分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范围空气。2.锋: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交界面,叫作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叫作锋线。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3.低气压: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作低气压,简称低压。4.气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低压的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按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相反),大气的这种流动叫气旋。5.高气压: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作高气压,简称高压。6.反气旋:高压气流由中心向外流出,在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流出(南半球相反),这种环流系统与气旋相反,叫反气旋。【易错概念辨析】气温垂直递减率、逆温现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气象、天气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降水季节变化,气温年较差、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热力环流、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压面、等压线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压(副高)热岛效应、雨岛效应、雨影效应、温室效应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热带气旋
……概念辨析:1.气温垂直递减率:气温随高度变化的情况,用单位高度(通常取100米)气温变化值来表示,即℃/100米,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简称气温直减率γ。从整个对流层平均状况来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逆温:由于气温受纬度、地面性质、气流运动等因素影响,对流层内的气温直减率随地点、季节、昼夜的不同而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出现下层气温反比上层低的现象,气温随高度增大而上升的现象。2.气象:用通俗的话来说,它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例如,我们可以说:"今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昨天天气很差,风雨交加"等等;气候:是指整个地球或其中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气象状况的多年特点。例如,昆明四季如春: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春、秋温和,盛夏炎热,冬季寒冷,我们就称这里是"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每年的7月下旬和8月上旬是北京的雨季等。概念辨析:3.气温日较差:一天之内,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天气状况等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气温日较差随纬度增加而减少,夏季大于冬季,陆地大于海洋,晴天大于阴天。气温年变化:除赤道地区外,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月平均气温存在一个最高值和最低值。北半球大陆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7月,海洋出现在8月;气温最低值出现在1月和2月。4.等压面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气压相等的面,反映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等压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线,反映出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5.副热带高气压带:指南北纬30°附近的近地面呈带状的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压是指存在于副热带地区,一般只南北纬20°~40°之间深厚的暖性高气压系统,它是全球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成员。副热带高压主要位于大洋上(有的高压单体可以位于大陆上),常年存在。6.雨岛效应:城市中林立的高楼大厦比喻为“钢筋水泥的森林”。而随着“森林”密度不断地增加,尤其一到盛夏,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这种效应被称之为”雨岛效应”。概念辨析: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中心的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热岛。常见的是城市热岛效应,即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另外还有非城市热岛效应,如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等。温室效应:又俗称“花房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的保温作用。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使地表和低层大气变暖。7.气旋与反气旋分别是低气压与高气压空气的运动状况。
锋面气旋是含有锋面的气旋,锋面发育在低压槽中,北半球中纬度气旋前方是暖锋,后方是冷锋。
热带气旋是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形成的一种气旋,当其近中心风力达到12级或以上时称为台风或飓风。8.太阳辐射:太阳→地球,少数被大气层反射或吸收,多数被地面吸收,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地面→大气,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地面辐射能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吸收后升温,又以辐射的方式使地球表面升温。
大气逆辐射:在夜晚没有光照时起保温作用的辐射方式。自然地理基本原理1.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2.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与对地面的保温作用)4.大气热力环流原理与水平运动(风)5.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6.气候的形成、分布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7.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现象的影响8.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9.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河流的补给10.海水性质和运动的影响因素,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1.海-气相互作用原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12.土壤的组成及形成因素13.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4.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15.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危害地貌过程大气过程水文过程土壤过程生物过程相互作用主要地理过程: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2.天气系统的生消过程
一:大气受热过程核心内容1.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核心内容2.大气受热过程基本内容核心内容3.逆温的生消过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B热冷高压低压高压低压核心内容二:热力环流与风1.热力环流的过程海峡福建台湾海峡福建台湾热冷热冷热冷早西(傍)晚东早东风午西风内地之风,早西(傍)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四时皆然。——《台海使槎录》核心内容考点二
热力环流与风2.热力环流的实例(2)山谷风
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3)城市风
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在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在气流下沉距离之外。(4)沙漠和森林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白天,沙漠增温快,温度高,形成低气压;森林增温慢,温度低,形成高气压;白天在近地面大气由森林吹向沙漠。(如图a)②夜晚,沙漠降温快,温度低,形成高气压;森林降温慢,温度高,形成低气压;夜晚在近地面大气由沙漠吹向森林。(如图b)核心内容3.大气水平运动——风4.风能资源开发条件自然条件:(1)风能资源:风力大小、大风日数等。(2)地形:地势平坦地区对风的摩擦力较小且土地数量多;峡谷地区可形成风力较强的峡谷风;平坦开阔便于建设;高大或起伏大的地形会削减风力等。(3)地广人稀:发展空间大——风力发电厂占地面积大。(4)地质地貌:不稳定,会增加施工难度、技术要求高。(5)自然灾害:如沙尘暴。社会经济条件:(1)地价:地广人稀地区,地价低——风力发电厂占地面积大。(2)市场(需求量、远近):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地区,电力需求大;若距离较远,需长距离输电会增加输电成本。(3)交通、基础设施:如果当地或附近基础设施差,需从更远处调运建设设备,增加运输成本。(4)建设者的资金、技术水平。答题模板核心内容三:大气环流的原理核心考点04气压带风带——教材核心内容核心考点04气压带风带——教材核心考点04气压带风带——教材核心考点04气压带风带——教材核心内容1.气候的描述与影响因素
四:气候及其变化答题模板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气温特征最冷月、最热月最冷(热)月出现在××月气温高低终年高温;夏季高温;全年温和;冬季寒冷等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降水量多(少)季节分配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年际变化年际变化大(小)光照特征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弱);光照充足(不足)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冬季、夏季、全年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等注:高温—月均温>20℃;温和—月均温0℃~20℃之间;寒冷—月均温<0℃;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mm;少雨—月降水量10~50mm;多雨—月降水量50~100mm;丰富—月降水量>100mm2.气候因子的描述答题模板3.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核心内容4.气温答题模板5.降水的类型核心考点05气候——教材【能力突破】1.气候资料图的判读方法:(1)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①根据最热月的温度判断所属半球:因素变化结论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北半球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南半球②以温定带——据最冷月均温判断所属温度带:因素变化结论最冷月平均气温>15℃热带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0~15℃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0℃温带气候③以水定型——据年降水量或降水的季节分配确定具体气候类型:因素变化结论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2000mm热带雨林气候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量700~1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1500~2000mm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750~1000mm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800~15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500~600mm温带季风气候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年降水量300~1000mm少雨型(终年少雨)年降水量<250mm2.几种易混气候的对比分析:(1)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图示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比较相似点:①气温:终年高温(大部分月份在20℃之上);②降水:明显的干、湿(旱、雨)季不同点:①看总量:雨季降水量多少不同,季风气候降水总量更多;②看变化:雨季集中程度不同,季风气候雨季降水更多、更集中,具有突变的特征析原因:两种气候一年中月均温最高并不出现在7、8月份,而是出现在旱季末期,雨季来临之前的4、5月份,主要是雨季多阴雨天气,削弱太阳辐射导致(2)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图示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比较相似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相对冷干(雨热同期)不同点:①最冷月均温不同;②雨季长短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图中有5-6个月超过100mm);温带季风气候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图中有2个月超过100mm)析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较多,与雨带在南方持续时间长有关——梅雨天气;7、8月份降水少,与雨带北移,该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的伏旱天气有关。温带季风气候7、8月份降水多且集中,甚至单月超过200mm,春旱明显(3)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图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差异比较(1)最冷月均温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大于0℃(注意是月均温,而不是全年没有低于0℃的天气),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小于0℃。(2)降水季节分配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相对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3)英国瓦伦西亚冬季降水偏多的原因:①冬季西风强劲,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水汽较多,降水丰富;②冬季海洋气压低,易形成温带气旋,给沿海地区带来丰富降水考点突破6.全球变暖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大风;冬季的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凉常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实例:单一气团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气压低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转晴冷锋与天气四:锋与天气一、锋与天气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连续性降水或雾一场春雨一场暖;长江中下游、东北地区活动频繁实例: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气压高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暖锋与天气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1)低压(气旋)与天气定义: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得大气水平旋涡。低10251000975北半球南半球低10251000975
西部吹偏南风东部吹偏北风
西部吹偏北风东部吹偏南风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2)高压(反气旋)与天气定义: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水平涡旋。高10251000975高10251000975北半球南半球
西部吹偏南风东部吹偏北风
西部偏北风东部偏南风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1、锋面气旋只形成于低压槽上;2、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冷锋一定在西侧,暖锋一定在东侧;(左冷右暖)3、南北半球锋面前进方向不一样,北逆南顺。南半球100610101008ABDC低100610101008ABDC北半球低三、锋面气旋与天气锋面气旋
聚焦高考考向大气运动:
(20)17.(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4分)(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4分)(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6分)
(20)18.(1)概括加纳可可带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3分)
(21)14.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几率更大,主要因为北部比南部沿海
(21)15.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
(22)16.(1)下图示意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中用→画出M点风向,并指出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4分)
(22)16.(2)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分析其原因。(10分)【考向突破一】基本概念——以“锋”为例锋锋面锋线海洋锋河口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干线共性知识(2018·新课标III卷·T37(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9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8分)暖气团冷气团更冷气团【考向突破一】基本概念——以“锋”为例共性概念1.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思维建模】锋面共性知识
位置
干湿…冷热…个性信息气团气团锋面形成类答案的组织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图8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4分)(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4分)(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6分)【对接高考3】(2020·山东等级考试)
【学科素养】区域认知:首先需要辨识给定区域的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及分布,结合温度、露点和风向,明确冷、暖气团和干湿气团所处的空间位置、来源及其运动方向,进而注意到“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的地形分布状况,形成对不同性质气团的分布及运动、所处地区地形分布及组合的空间格局的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从空间联系的角度,分析冷暖气团、干湿气团在运动中相遇而分别形成冷暖锋、干线的原因,以及三个锋带来降水等天气变化的空间演变过程。
综合思维: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将“干线”形成及其带来降水的条件分解成所包含的两个性质不同的干、湿气团,进而综合分析其形成的基本机制、地形要素对气团干、湿性质形成的影响。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解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比较而言分别属于冷干气团、暖干气团和暖湿气团,进而综合分析它们在运动中交绥形成三个锋的动态变化过程。
【答案】(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图所示。(2)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3)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过程)。(4分)【参考答案】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水平运动),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上升运动);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遇冷凝结)(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干气团、湿气团交绥)的影响。(6分)【参考答案】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要素拆分过程拆分过程拆分地域拆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图8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4分)(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4分)(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6分)
(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图所示。(2)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3)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二轮备考之“备”---几点做法干气团湿气团密度大小凝结原理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可可为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之间的地区,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可可幼苗生长时需要荫蔽条件,收获时需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止霉烂(图9)。加纳位于非洲西部,可可产业是该国支柱产业之一。自十九世纪中叶可可从中美洲引种到加纳之后,在中南部地区形成了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种植方式,并逐步发展成可可种植带(图10)。当地农民多在3月将可可幼苗随同谷物一起播种,直到五年后可可开始结果时才停止混播,图11为加纳可可带降雨量与农业生产活动安排示意图。加纳可可带以北的热带草原区则以薯类和谷物种植业为主,农忙主要在其湿季。
(1)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一年内有两个干季和两个湿季。(2)可可与谷物混播,谷物生长提供荫蔽环境,有利于可可幼苗生长;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农事活动可错时进行,充分利用了农时,提高生产效率。(3)此时段为可可大季收获期,且正值湿季,可可采摘后易霉变腐烂需及时晾晒加工,需要大量劳动力;北部热带草原区该时段正值干季农闲季节,有大量闲置劳动力。【对接高考6】(2021·山东等级考试)
(1)概括加纳可可带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3分)(2)说明加纳可可带农业生产活动的优点。(6分)(3)每年9月到次年1月,加纳北部热带草原区的农民大规模移动到可可带,分析其原因。(6分)
例1(2022年山东卷)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图5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图5
(1)图6示意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中用画出M点风向,并指出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4分)(2)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分析其原因。(10分)图6该题分值为10分,分值高,经过初步分析有8分的分值是要分析“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且不是分条答题,每条两分的类型,要答的是逻辑推演,不是分条答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相当的大,所以这一问学生的得分非常的低,而且对应高考命题趋势是今后地理高考的重要考向。以前对于此类题目基本是无从下手,或者是没有基本答题模型,而这次学习,对于这类问题有了解决的思路。从核心素养出发组织答案,建立模型。区域认知:1、空间位置:区域定位,结合图文材料定出,北半球,美洲中部、时间一块定了:冬半年,这一步可以作为宏观背景材料。2、空间格局:定义:生态或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与配置,配置就是有无及核心特征,分布就是分布的方位,结合图文材料,明确该区域内部要素的微观布局及对应相关的主要特征,甲峡谷、N海域、风场和气温分布;甲峡谷--狭管效应、峡谷地势低--下沉过程焚风效应不明显(增温);N海域--水温低;风场--风速的大小及变化、N海域风速大;气温---北部海域气温高,南部海域中N海域水温低,和另一个峡谷出口气温低,南部其他海域气温高。空间格局的理解是一个极大的进步,明确了区域内部要素的微观布局及对应相关的主要特征,为接下来要素的交互做好准备。3、空间联系:冷空气历经下垫面的空间联系,也就是冷空气在运动过程中是要与下垫面进行交互的(主要集中再,温度、湿度、速度这些方面),启示学生,地理要素空间上移动是要变化的,要有变的思维,要有和其他要素交互的意识,交互之后自身物理属性发生变化。强调再过程主体也是变化的,空间联系最大的意义是:变化不仅仅是在过程最后才有,过程当中交互变化也是必不可缺的。4、空间演变:最终导致N海域水温较低、海产丰富的空间演变;主体在与其他要素交互之后,最终基本属性稳定、明确,带着最终稳定的属性,推演出最后的变化结果。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
需对气压梯度、地形、风力、风向、气温、水温等要素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要素综合),以及冷空气南下依次经历了山地、峡谷、峡谷背风坡、N海域以北水域、N海域不同时空阶段的地理过程进行分析(时空综合)整体上,在空间位置、空间格局、空间联系、空间演变等维度及要素综合、时空综合的共同作用下答题思维模型就建立了起来。下面以结构图形式展示。冷空气运动所处的空间甲地南北两侧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堆积、转向,穿过峡谷穿过峡谷后下坡过峡谷后,到达N海域之前N海域气压梯度较大狭管效应风速不断增加冷空气自身的增温幅度较小(焚风效应弱)气温低冷气团与海水的热力交换使N海域表层水温降低水温低冷空气在到达N海域之前,与下垫面的热量交换少,增温幅度小,冷气团保持较低温度强离岸风使N海域底部冷海水上泛,表层海水温度降低形成渔场持续上泛的冷海水将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充足,使N海域海产丰富近地面风速较大影响水温影响水温影响水温影响渔场要素综合时空综合空间位置空间格局空间联系:主体在推进过程中会与其他要素交互,自身属性会发生变化空间演变以上解决的问题:高分值、过程类、逻辑链类习题的答题的一般的、科学的、不杂乱、不随意的答题模型,是一个非常的大进步。请在插入菜单—页眉和页脚中修改此文本73(2023·山东卷,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8)。图9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图8图9(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2分)(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6分)(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6分)大尺度小尺度
本题以河谷中两处气象站观测点获取气象数据为载体设置学习探索情景,突出强调了科学精神。以具体区域客观事实为基础,利用科学方法准确观测、合理推导,从而得出科学结论。重点考查了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科学探究与逻辑推理能力,体现了高考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指向。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2分)(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6分)(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6分)设问分析:
以具体区域AB断河谷“焚风”生消过程为主题,设计考查“焚风”出现时间、发展过程(地形对其影响)、对锋的形成及移动产生的影响。设问角度多变,时空尺度延展,难度由简至难呈梯度性布局。设问对接课标“运用示意图、简易天气图,解释天气现象的成因”和“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解题思路】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8)。图9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概念:焚风是特定地形特定环流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山地天气。出现在山脉背面,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即焚风是在背风坡的山麓地带形成的干燥、高温的气流。(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2分)盛行西风A点位置特征焚风概念图9信息获取7点~8点能力素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其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核心素养。关注区域,区域特征是解答地理题的关键考查必备知识:焚风、位置的判读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8)。图9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仓库储物架转让协议书范本范本
- 停工复产协议书范文范本下载
- 律师关于房屋买卖协议书范文
- 浙商银行担保协议书范文范本
- 儿子跟女方离婚协议书范文范本
- 旅游景点商业运营租赁合同
- 吉林师范大学《旅行社管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公共卫生机构病例记录质量控制规范
- 2024个人承包合同书范文
- 吉林师范大学《创意互动新闻制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视频监控系统原理与维修PPT课件
- 交叉口的vissim仿真与优化毕业论文
- 危险源辨识一览表
- 广告宣传类印刷服务项目方案纯方案,124
- 医用高值耗材目录
- 高中英语语法 主谓一致(27张)ppt课件
- 采购管理实务习题答案项目二采购需求分析与计划制定
- MSA-GRR数据自动生成工具
- H型钢最新尺寸规格表大全(共3页)
- 一层框架施工方案
- 工程变更申请单ECR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