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舟山方言童谣资源的美术教学实践研究_第1页
基于舟山方言童谣资源的美术教学实践研究_第2页
基于舟山方言童谣资源的美术教学实践研究_第3页
基于舟山方言童谣资源的美术教学实践研究_第4页
基于舟山方言童谣资源的美术教学实践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基于舟山方言童谣资源的美术教学实践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舟山方言童谣是千百年来舟山海岛劳动人民在四季渔讯间、生活劳动中创编的,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些童谣代代相传,或反映渔家民情风俗、或寓以教育意义……所用的语言浅明俚俗并结合游戏,所诵唱的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舟山方言童谣在海岛渔农村已流传了千百年,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它既是一份宝贵的地域性文化资源,更是一份难得的教育资源。但亟待得到保护和传承。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生活的空间慢慢的被更多的科技成果及产品所包围,一些最常见的乡土人情开始淡出我们的视线。在儿童教育方面,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比较重视来自常规课程中的知识,但对这样的来自民间社会的艺术文化大多数都不会去关注,儿童也知之甚少。我们曾在学校中作过这样的问卷调查,共抽样调查五年级学生136人次,其中舟山籍108人次,非舟山籍28人次。结果显示:1.有122位学生能听懂舟山方言,有82位学生听到过舟山方言童谣,66位学生会念。2.要求被调查学生“写出你所知道的舟山方言童谣”,90位学生表示无,32位学生写了1-2首,而且基本都是重复的那么两首,不排除同学之间有互相交流的可能.如果在不能交流的情况下,估计能写出的学生数量还要减少。3.关于了解舟山方言童谣的渠道,66位学生来自于家庭的教育,42位学生来自于学校的教育,28位学生来自于广播电视媒介的传播。基于以上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健康的舟山方言童谣传承在学生中的缺失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社会的漠视随着城市的发展,外来人口的增多,普通话推广力度加大,舟山方言的使用范围也在逐渐缩小,伴随着舟山方言童谣也在逐渐的消失。2.学校的不重视从80年代开始,从幼儿园到学校要求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和交流,导致现在的好多学生甚至不能听懂本地方言,更遑论方言童谣。当然方言童谣的传承关键还在于家庭,正因为学校的导向作用,平时习惯用方言交流的爷爷奶奶们也用蹩脚的彩色普通话与孩子们交流。3.家庭的忽视方言童谣中蕴藏着浓浓的骨肉亲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家长对孩子更多的是物质上的满足,缺少亲情交流。方言童谣这根沟通双方的纽带不被利用。所以孩子们知道的方言童谣就越来越少了。其实,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社会越发达,就越应强调文化民族性的保持。日本西欧等国极其重视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本土文化教育,来培养民族情感和文化鉴别能力,通过教育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继承者。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从身边、从小事培养起,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农村、爱农民。把祖祖辈辈留下的这种凝重而纯朴的情感从他们内心深处挖掘出来”。舟山方言童谣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有着丰富的民俗风情,而且还贴近生活,贴近儿童快乐的天性,极具地方特色和审美情趣。是地方文化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极好的资源,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设想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挖掘方言童谣这一民俗文化,让学生通过收集、诵唱、品味方言童谣,并将方言童谣的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语言的表现。通过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探究民俗文化的兴趣及能力。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童谣,甚至于没有文字的族群都有童谣。国内最早挖掘方言童谣这一民俗文化,把流传于民间的童谣收集、整理出来,让大家欣赏、朗诵、表演。是“温州童谣伴我成长”社团。山东美术出版社曾以儿童为创作的主体出版了大型画册《童谣童画》,作为儿童的礼物献给孩子们。舟山地区的几所小学、幼儿园也曾以朗诵、表演等比赛的形式来收集、诠释本地的方言童谣,但基于诵唱的基础上将方言童谣的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造型表现这一实践研究,在舟山本地还是一个空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三.课题的概念界定童谣:古人所谓“童谣”,仅指儿童的一种不用乐器伴奏的“徒歌”。1999版《辞海》上如此解释童谣:“儿童文学的一种,一般与儿歌合称儿童歌谣。形式短小、语言单纯、意思明白,适合儿童传诵,有儿童自编自唱的,也有成人拟作的。”舟山方言童谣:本课题中所阐述的舟山方言童谣是指在舟山群岛的劳动群众的生产、生活中集体创作的口头诗歌,有节奏、有韵律,徒口数说的各种短语短谣。包括儿歌在内,外延要比儿歌来得大。由儿童自编或是成人为儿童所编,适合儿童唱诵的歌谣,内容通俗浅显,语言简洁朴实,大都用韵语来写,一般较简短。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乡土化原则。舟山方言童谣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深厚的人文性。它们表达了百姓的美好愿望与祈求,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社会生活。本研究实施首先必须因地制宜,通过挖掘具有舟山地方特色的方言童谣进行优化、重组和创作。2、生活化原则。舟山方言童谣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得以不断的发展。本课题的研究必须坚持“艺术服务生活”和“还艺术于生活之中”,力求体现发展、创新的教育理念,把实践的触角引向社会。3、发展性原则。方言童谣的传承教育作为校园艺术教育的补充和丰富,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发展与体验,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在童谣童画活动中受到尽可能充分的参与、体验,享受学习优秀传统民族艺术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4、传承性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是掌握知识的传承人。我们将通过研究方言童谣有意识传承优秀的地方民间文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特殊性。五.课题研究设计(一)研究目标:1.通过舟山方言童谣的收集和学习,进一步接触和了解家乡方言文化,为继承家乡优秀民间文化提供一个有效的载体。2.尝试通过将童谣的文学形象转化成以绘画为表现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及对视觉、空间形态美的感觉和表现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并进一步发展其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3.通过研究、构建基本的小学美术“童谣—童画”教学实践模式,为学校艺术特色教育提供适用性蓝本。(二)研究内容1.“童谣—童画”教学素材的构建2.“童谣—童画”在美术教学形式的构建(三)研究对象本校一到六年级学生(四)研究方法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其他研究方法。(五)研究思路一)“童谣—童画”教学素材的构建通过借助现代媒体资源、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走访等多种渠道收集舟山方言童谣,并加以整理和分类。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舟山方言童谣,感受不同地方的童谣风格及特色。1.素材建构原则(1)趣味可读性。富有趣味、琅琅上口的内容是我们搜集的主要对象。(2)经典健康性。在民间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经典方言童谣是我们的首选。关注内容的健康和有益,去除难懂的、或不太健康的内容,筛选经典有意义的内容。2.素材建构途径(1)根据文献资料进行搜集通过购买、借阅、复印、查阅等多种形式搜集舟山民间方言童谣素材,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坚实基础。(2)发动学生帮助搜集要求学生通过向家人搜集、走访村里老人等方式,多方面多渠道的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口耳相传的舟山方言童谣。(3)从网络资源中进行搜集二)“童谣—童画”教学形式的构建1.教学内容构建本课题关于舟山方言童谣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主要预设从四大层面进行内容体系的开发,即念谣童谣、游戏童谣、时令童谣、民俗童谣。各年级段安排相应的童谣类别进行美术教学实践,注重年级段的差异性。大致构想如下:(示例)板块年级段内容摘要(示例)念谣童谣三、四年级段鳌鱼、摇啊摇、蚂蜂哎、对渔歌、囡囡哎,侬要啥人抱等游戏童谣一、二年级段荷花荷花几月开、走龙门、藏老头等时令童谣五年级段时令歌等民俗童谣六年级段一双皮鞋、笃笃笃等2.具体根据研究开展建立更为全面完善的教学素材框架“童谣—童画”美术课程教学形式以美术课堂教学为主,并辅以社团活动和少年宫活动的深入和渗透。本课题研究重点在于对“童谣—童画”课堂教学形式的探索。具体根据不同的传授内容采用不同的课型,主要构想从五种教学形式着手实施。●认知类童谣课程操作程序:提出主题提出主题展开讲授交流反馈回顾小结知识讲授课就是将经过收集、整理、归类的已有知识、经验或理论通过,由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来学习和积累知识,丰富学生的学识积累,引导学生感受舟山方言童谣所蕴含的文化、情感、价值观。知识讲授课侧重于舟山方言童谣相关历史文化,民情风俗以及由此延伸的相关艺术知识的认知建立。●游戏类童谣课程操作程序:导入主题导入主题唱诵文本展开游戏唱作结合游戏类童谣课就是将收集到的方言童谣根据童谣内容进行唱诵和游戏,如数数歌、问答歌,以及一些结合海味游戏创作的童谣。这类童谣游戏性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欣赏课操作程序:介绍作品介绍作品开始欣赏交流讨论课外延伸艺术欣赏课是指通过艺术知识的传授,特别是通过美术作品的赏析,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及学生的审美素质,为学生“童谣—童画”的创作打好基础。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主要包括欣赏舟山渔民画、童谣童画作品、优秀儿童画作品等,此类课涵盖各个年级段的教学中●想象课操作程序: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创设情景,激情诱导童谣童画,自由创作想象课从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热情,在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自由创作。让学生在欣赏和诵读方言童谣的基础上,理解童谣的意思和表达情感,进一步理解童谣中所包涵的舟山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创作课操作程序:立足角色立足角色转移角色体验角色鼓励再创方言童谣创作的辅导应以人为本,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根据学生的年段和童谣的特性对不同的童谣素材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在进行主题性人物创作绘画时,立足角色,抓住童谣中主要要表达的东西,体会这个形象在整个画面中的地位。在引导学生逐个体验童谣角色的同时,尝试转移角色,把自己置身画外,调度布局。方言童谣创作辅导中应鼓励再创,讲究方法。具体方法可通过以下途径实施:(1)分解与创作对于内容简单的方言童谣,可以通过添加各类元素使画面变得丰富,多种事物或是出现多幅情景,采用分解法,把童谣中丰富的内容进行分解,利用其中一点、两点元素进行创作,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童谣的内容。(2)再创与重组当学生遇到熟悉的方言童谣时,他们往往愿意禁锢于原有的形象,这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原形象安排在新内容中,进行情景重组,让绘画情景更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3)展览与交流课堂中的优秀作品通过专题展览使更多学生诵唱方言童谣,欣赏方言童谣画,并带动教师、家长参与到舟山方言童谣行动中来,使方言童谣文化的传播更深远。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主要过程第一阶段:(2013年5月前)(1)选择科研思路,确定课题切入点,成立课题。(2)收集、整理、学习有关童谣文化及各类美术教学教育理论等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向上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申报课题。第二阶段:目标及具体措施,全面实施研究方案,边实践边总结,边总结边提高。(2013年5月—2014年3月)(1)2013年10月前,通过各个渠道完成走访、收集、整理舟山方言童谣及相关资料,初步筛选出健康向上的童谣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童谣—童画”的实践活动和基本策略;(2)从2013年10月起至2014年1月,在各项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注重课题研究的理论性和反思。第三阶段:目标及具体措施:实践、反复深入研究阶段。(2014年1月—4月)(1)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深步的研究、反复总结、层层深入。(2)注重资料和积累,不断完善课题研究,善于总结、反思。(3)注意理论的积累,并撰写阶段性的论文。第四阶段:收集整理资料、全面总结阶段。(2014年4月—6月)撰写论文,整合活动资源,创建特色美术教学模式构建。进行结题报告整理。七.课题研究条件分析(一)本课题作为推进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学校特色艺术教学模式开发双目标的一项主干课题,首先能够得到学校层面的全力支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保障。为确保课题实施,学校建立科研成果激励机制。对热情参与,全力投身本课题的研究,并取得成果的教师除给予物质奖励外。提供课题研究所必要的经费,用于教师学习培训、举办专题活动、编写校本教材、添置实验设施、开展竞赛奖励等。(二)我校长期的教育科研良好氛围,致使能得到各级专业的教科研专家研究引领和充分的技术保障。此外,参加研究的主干成员都是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的区、校级骨干教师,多数人长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