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主备人备课成员教材分析《念奴娇·过洞庭》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的一首重要古诗,描绘了作者在洞庭湖畔的所见所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诗人独到的审美情趣。这首诗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对比现代文表达方式,深入体会古汉语的精炼与优美。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关联,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符合高中阶段学生认知发展的需求。核心素养目标学情分析本课程面向的高中生,在知识层面,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古诗文阅读与鉴赏能力,能够理解诗意,感受诗歌韵律美。在能力方面,学生能独立分析文本,进行信息提炼和归纳,但较深层次的审美情感把握和创造性解读尚需引导。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开展课堂讨论与互动。然而,在诗歌表达方式和情感体验上,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可能存在理解上的难度。此外,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热情有待提高,这将对课程学习产生影响。因此,教学中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魅力,以提升其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念奴娇·过洞庭》的意境与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对比法:通过比较不同诗人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代入诗人角色,体验创作背景,感受诗歌魅力,增强情感共鸣。

2.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图片、音频、视频,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直观感受。

-互动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如实时投票、答题,提高学生参与度,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学习,丰富知识面,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导入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受到了苏轼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他的另一首著名词作《念奴娇·过洞庭》,一同领略诗人如何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2.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洞庭湖的景色,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第二环节:阅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请同学们自读《念奴娇·过洞庭》,注意词中的意象、情感和韵律。

2.交流分享: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总结。

第三环节:课文解析

1.词牌介绍:介绍《念奴娇》的词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词牌与诗歌内容的关系。

2.意象分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洞庭青草”、“长烟一空”等,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意象描绘洞庭湖的壮美景色。

3.情感探究:引导学生从诗中寻找关键语句,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探讨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感悟。

4.侧重点突出:强调诗中的“物我交融”之美,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相互映照的关系。

第四环节:课堂讨论

1.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诗歌的意境、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展开讨论。

2.分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

1.对比阅读:让学生对比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念奴娇·过洞庭》,分析两首词的异同。

2.创作体验:请同学们借鉴《念奴娇·过洞庭》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以家乡景色为题材的短诗。

第六环节:总结提升

1.教师总结: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概括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学生分享: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第七环节:作业布置

1.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念奴娇·过洞庭》,并完成一首以家乡景色为题材的短诗。

2.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了解诗歌背景,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拓展与延伸1.拓展阅读材料:

-《苏东坡传》:林语堂著,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理解他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

-《宋词三百首》:秦观、辛弃疾等宋代词人的作品集,通过对比阅读,深入感受宋词的韵味和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山水诗选》:收录了唐代至宋代诸多诗人的山水诗作品,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发展脉络。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苏轼的其他词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探究宋代社会背景对词人创作的影响,理解苏轼词作中的时代特征和个人情感。

-深入了解词牌知识,研究《念奴娇》词牌的起源、发展与演变,以及它在宋词中的地位和影响。

-尝试创作古体诗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诗词鉴赏和创作技巧。

-通过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或网络资源,了解宋代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与宋词进行跨学科的联系和比较。教学反思与总结在《念奴娇·过洞庭》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探究法、对比法和情境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和互动中。这种做法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仍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通过设置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策略方面,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同时,我也注意到,过多依赖现代化教学手段可能导致学生忽视文本细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把握好度,既要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又要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

在课堂管理方面,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偏离主题,导致课堂效率受到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课堂纪律的管理。

教学总结方面,本节课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有所收获。他们掌握了《念奴娇·过洞庭》的基本内容,提高了古诗词鉴赏能力,同时也对苏轼的词作产生了更深的兴趣。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能够体会到诗人与自然的交融,对人生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设置分层教学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2.适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3.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4.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5.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课后拓展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苏轼诗选》、《宋词鉴赏》等,深入了解苏轼的诗歌创作特点和宋代词风的多样性。

-视频资源:观看与苏轼生平相关的纪录片,如《苏东坡》、《江南文脉》等,直观感受苏轼的生活背景和文学成就。

-艺术欣赏:欣赏宋代山水画作品,如马远的《溪山行旅图》、范宽的《溪山清远图》等,从视觉艺术的角度理解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在课后选择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了解苏轼的文学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