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儿童保健课件)_第1页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儿童保健课件)_第2页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儿童保健课件)_第3页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儿童保健课件)_第4页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儿童保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长骨骼生长发育《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儿童生长发育儿童体格生长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目录颅骨发育额骨额骨顶骨顶骨枕骨额缝冠状缝失状缝人字缝前囟后囟颅骨发育前囟:两额骨与两顶骨交界处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1.5~2cm(对边中点连线长度),6个月开始逐渐减小,1~1.5岁闭合。颅骨缝:3~4个月闭合。颅骨发育后囟两顶骨与枕骨交界处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很小或已闭合,最迟6~8周闭合。囟门测量立法颅骨的发育※前囟后囟颅骨缝组成顶、额骨顶、枕骨顶、额、枕出生时大小1.5-2.0㎝很小很小闭合时间1-1.5岁6-8周3-4个月颅骨发育颅骨发育前囟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低、脑积水。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前囟饱满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膜炎、脑炎、脑积水、脑肿瘤等。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或重度营养不良。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发育年龄动作肌肉群脊柱弯曲3月抬头颈后肌颈曲(颈部脊柱前凸)6月坐腰肌胸曲(胸部脊柱后凸)12月走下肢肌腰曲(腰部脊柱前凸)脊柱发育脊柱发育颈椎前凸(3个月抬头)胸椎后凸(6个月会坐)腰椎前凸(12个月走路)牙齿的发育骨化中心:正常手腕共10个骨化中心。出生时无,3个月出现,10岁时出齐。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岁数+1。长骨发育骨龄(boneage)通过X线检查不同年龄小儿长骨骨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正常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岁数+1儿童肌肉生长发育《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儿童生长发育儿童体格生长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目录分类(一)大运动发育大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归纳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数字代表月龄)分类2~3月俯卧时抬头(二)运动功能的发育平衡和大动作:2抬4翻6会坐,7滚8爬周会走。2~3月俯卧时抬头12月会独走15月走的好8月会爬10月扶物能走精细动作3~4个月握持反射减弱、消失一握二伸三抓扒,六换七捏九对指6~7个月出现换手、捏、敲等探索动作9~10个月可用拇指、食指拾物,喜欢撕纸12~15个月学会用匙,乱涂画18个月能叠2~3块方积木2岁能叠6~7块方积木,会翻书儿童进食发育技能《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反射咀嚼口腔肌肉运动目录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接受新食物食物“选择”进食反射2月龄吸吮动作成熟。4月龄吸吮、吞咽动作可分开。5月龄吸吮强。6月龄接受用勺喂食物,嘴和舌协调完成进食。8月龄常常以上唇吸吮勺内食物。反射正常婴儿出生时觅食反射是一项最基本的进食动作,吸吮-吞咽过程则是觅食反射,吞咽反射的动作逐渐发展成有意识的吞咽动作。反射2月龄吸吮动作成熟。4月龄5月龄吸吮、吞咽动作可分开,并可随意吸吮、吞咽。吸吮强,上唇可吸净勺内食物,从咬反射到呈现有意识咬的动作。反射可有意识的张嘴,接受用勺喂食物,嘴和舌的协调完成进食,下唇活动较灵活,进食时常嗽嘴,以吸吮动作从杯中吸饮,常可呛咳或伸出舌。6月龄常常以上唇吸吮勺内食物的口腔刺激、味觉、乳头感觉、饥饿感均可刺激吸吮、吞咽的发育。8月龄咀嚼5月龄可出现上、下咬的动作,表明婴儿咀嚼食物动作开始发育(与乳牙萌出与否无关)。6~7月龄可接受切细的软食。9~12月龄可咀嚼各种煮软的蔬菜、切碎的肉类。1岁可磨咬纤维性食物。2岁吞咽动作发育成熟,嘴唇可控制口腔内食物。婴儿消化功能的发育成熟咀嚼发育有赖于许多因素,其中“学习”是一重要成分。咀嚼的因素正常的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如婴儿竖颈、坐的平衡动作发育和手到口的精细动作的发育,是进食技能发育的运动功能基础。当婴儿出现眼、手协调动作,如抓物到口,即可训练自己进食。口腔肌肉运动此项运动的协调发育不仅与进食技能有关,同时可影响语言发育。如吃勺中食物时的嘴唇关闭,从杯中喝水等口腔技能。与团口发唇音(如“P、b、m”)的能力有关;舌系带的发育与语言发育无关。接受新食物接受新食物的能力开始于婴儿后期,此时及时学习接受其他新食物,才能较早地、顺利地从奶制品为主的食物,逐渐转变到成年人的固体食物。固体食物半固体食物奶制品接受新食物01020304婴儿开始接触新食物、半固体或固体食物时可出现“吐出”动作或“拒绝”行为属正常的自我保护性行为。在保证食物安全的情况下,成年人不宜放弃此训练。即具有判断某些食物可吃或不可吃的能力,拒绝的行为可预防摄人某些对自己有害的食物。婴儿早期的味觉发育和接受食物的经历可促进进食功能的发育。接受新食物若在婴儿愉快的情况下,每日小量尝试2次,连续4~5日后,则有足够的机会学习。若抚养者心情焦急,采用强迫的方法,对婴儿接受新食物则是不良经历,反而延迟接受其他新食物的过程,导致“喂养障碍”。若在婴儿后期,仍采用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喂养,也可延迟咀嚼一吞咽功能的发育成熟,同时,可因能量摄入低而致体重增长不足。成年人要加强对婴儿接受新食物的训练。接受新食物不成熟的咀嚼和吞咽行为则表现进食固体食物时,常常出现“呛”“吐出”或“包在口中不吞”等现象。此外乳牙是否萌出不是婴儿进食固体食物的依据。食物“选择”儿童(包括婴儿)往往出现连续几日“选择”某些食物的现象,是儿童体内自然的营养素平衡反应过程。食物“选择”应容许儿童广泛选择食物,经常变换食物,增加味觉的刺激,可使儿童熟悉、接受、习惯各种食物的味道,减少对某些熟悉的食物产生偏爱。强迫儿童接受某些有“营养”或“好吃”的食物,则会促使儿童不喜欢或厌烦此类食物。因此,应正面地鼓励婴儿接受或选择食物,尽量避免“喜欢”或“不喜欢”。进食此是社会性活动,社会、家庭的习惯可影响儿童对食物的喜恶。在婴儿后期,则应经常地选择机会与成年人共同进餐。可为儿童提供更多的机会模仿成年人、学习进食动作,如学会使用勺、筷子。同时可使儿童学习家庭成员的进食行为。应让婴儿尽早参与进食活动。进食6月龄可扶奶瓶自己吃。7~9月龄学习扶杯子自己喝,手抓指状川条状食物自吃。10~12月龄学习自己用勺。18月龄~2岁独立进食。自我进食学习过程不仅有益于眼、手、口的协调动作,还可培养儿童独立能力,增强自信心。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因素《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儿童生长发育儿童体格生长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目录遗传性别营养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234561生长发育疾病孕母状况生活环境遗传影响皮肤及毛发的颜色、相貌特征、身材高矮、性成熟的迟早、对疾病的易感性等。也影响性格、气质和能力。体重受遗传影响较小。性别一般女孩平均身高、体重较同龄男孩小。因此,男孩、女孩的生长发育应分别评价。女孩的语言、运动发育略早于男孩。营养营养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疾病急性疾病常使体重下降。慢性疾病可使体重和身高都落后。内分泌疾病常引起骨骼和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孕母状况妊娠期严重营养不良可引起早产和胎儿体格及脑的发育迟缓。妊娠早期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先天畸形。生活环境家庭资源家庭文化家庭类型社会环境……家庭资源、家庭文化、家庭类型及社会环境等,对小儿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儿童消化道生长发育《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脂肪的消化吸收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目录第四节第五节肠道屏障功能发育肠道菌群与消化功能发育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出生时18月龄3岁因此,新生儿已有较好的消化蛋白质的能力人乳中存在的蛋白酵抑制物,可防止人乳中的蛋白质被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消化。新生儿胃蛋白酶活性低逐渐增长达成年人水平出生时胆汁缺乏,胰腺分泌胰脂酶极少。几乎无法测定。2岁后达成年人水平。新生儿的胃酸低,胃脂肪醉有助胃内脂肪消化,其作用不依赖胆盐和辅助因子,在一定程度上代偿了胰腺功能不足。6月龄后,胃酸逐渐达成年人水平。吸收脂肪的能力随年龄增加面提高。例如,33-34周的早产儿,脂肪的吸收率为65%~75%;足月儿脂肪的吸收率约为90%。脂肪的消化吸收脂肪的消化吸收十二指肠有较高的胆盐刺激性脂肪酵和胆盐依赖性脂肪酶,有助于消化甘油三酯。脂肪的吸收率可达95%以上。新生儿的十二指肠脂肪酶很低。成年人6月龄婴儿脂肪的消化吸收婴儿早期虽然人乳中约95%的脂肪是甘油三酯,但含有丰富的脂肪酶,有助于婴儿早期的甘油三酯消化,即可补偿胰脂酶的不足。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6月龄内小婴儿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乳糖,其次为蔗糖(双糖)和少量淀粉(多),但不是所有的乳糖均能被消化吸收,有相当部分的乳糖可进入结肠发酵。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新生儿小肠刷状缘上皮细胞的乳糖酶可水解人乳中90%的乳糖,约10%的乳糖进入结肠发酵。肠双糖酶是肠功能发育的标志,与胎龄有关。肠双糖酶在婴儿8个月时已发育,并以肠蔗糖酶、麦芽糖酶的活性最高。肠乳糖酶活性在胎儿期逐渐增加,足月分娩时达高峰,在出生后肠乳糖酶随着母乳的刺激维持较高活性。断乳后其活性逐渐下降。在儿童期,不断摄入乳类食物,可维持肠乳糖酶活性较高水平。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唾液腺淀粉酶和胰淀粉酶在出生时完全测不到,生后3月龄时,其活性很低。3月龄后其活性逐渐增高。4-6月龄婴儿开始分泌胰淀粉酶,2岁达成年人水平。早期摄入淀粉食物并不激活淀粉酶活性,仅增加淀粉酶分泌量,提示淀粉酶的成熟与进食无关。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十二指肠a-淀粉酶和小肠a-淀粉酶活性在新生儿时很低。但肠内葡萄糖化酶含量较高,可达成年人的50%~100%。以补偿淀粉不足,使淀粉发酵变为短链脂肪酸帮助淀粉消化。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123人乳中的淀粉酶。进入婴儿消化道后,可不被分解,消化部分淀粉,代偿胰淀粉酶不足。哺乳早期的100ml人乳的淀粉酶,1小时可消化20g淀粉。婴儿生后几个月消化淀粉能力较差,随淀粉酶的活性成熟,消化淀粉能力则逐渐提高。肠道屏障功能发育分类分类分类分类婴儿期的肠道屏障功能发育不成熟。以吞饮方式吸收物质,有利于婴儿的吸收和利用蛋白质。小肠上皮细胞间存在间隙,渗透性高。如人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肠道屏障功能发育同时,也可将其他大分子异体蛋白(如牛奶蛋白、鸡蛋白蛋白)、毒索、微生物,以及未完全分解的代谢产物,以吞饮方式或通过上皮细胞间隙直接吸收,易产生过敏或肠道感染。因此,小婴儿,特别是新生儿,选择食物时应有一定限制。人乳蛋白质易吸收、安全,应首选人乳喂养(包括其他人的乳汁)。如无条件人乳喂养时(如母亲出病或养子),宜采用小分子的低敏配方奶喂养,减少肠道接触大分子异体蛋白机会。肠道菌群与消化功能发育肠道无菌,几小时后细菌经口吞入或经肛门侵入,先是大量需氧菌(如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假单抱菌属),繁殖消耗氧气,产生各种酸性产物。婴儿出生时出现双歧杆菌、拟杆菌等专性厌氧菌定植,7日达高峰,为新生儿的优势菌革兰阳性杆菌在婴儿肠道古绝对优势,达95%~99.8%,其中95%以上为双歧杆菌。生后2小时肠道菌群与消化功能发育结肠的优势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人乳中的双歧因子丰富的乙型乳糖,低聚糖、较低的蛋白与磷酸盐含量,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结肠的pH值。优势有利于乳酸菌生长,而较高的分泌型IgA

和溶菌酶可抑制致病菌生长。肠道菌群与消化功能发育人乳喂养的婴儿,其肠道菌群相对简单,并以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而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其肠道形成相对复杂的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仍为优势菌群。但其含量和频率较低。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DF)

可被结肠菌群部分或完全发酵,产生大量SCFA、乙醇和气体,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酸盐,丙酸盐和丁酸盐等SCFA还可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增殖,抑制厌氧菌的生长和繁殖。此外,楷酸盐和丁酸盐可进入三翔酸循环,提供人体5%-10%的能量需求。因此,结肠菌群的发酵,是机体对能量物质的第二次消化吸收,并称之为“结肠内的能量利用”。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DF)

婴儿6月龄前结肠菌群结构较简单,菌群代谢功能尚不成熟。如产生SCFA、降解黏蛋白的功能差,将胆红素转换为尿胆原胆固醇转换为粪备醇、以及灭活粪嶺蛋白等功能均不足。婴儿肠道婴儿肠道从无菌到建立完整的,有功能活性的菌群需要较长时间。随着肠道菌群的完全建立,发酵产生SCFA的能力也逐渐增加。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DF)

6月龄时多数的DF是来自于乳汁中未能被消化吸敢的乳糖,丰富的低聚糖及食物中未能被完全消化的淀粉物质,而人乳是婴儿DF的第一个来源。婴儿后期肠道功能逐渐发育成熟,肠道缺乏从乳类来的DF(主要是未消化的乳糖),食物中未消化吸收的淀粉减少,需要逐渐引入含一定量DF的半固休或固体食物,否则可发生便秘。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DF)

以乳类为主的婴儿肠道细菌发酵的底物主要是乳糖。引入其他食物后,未完全消化的淀粉等物质进入结肠,改变了肠道环境,影响肠道菌群组成及其发酵能力,即肠道菌群逐渐向复杂面稳定的成年人模式转变。断奶期是婴幼儿肠道发育的关键时期,肠道菌群一旦建立将很难改变,并影响其他菌群的定植。儿童牙齿发育《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儿童生长发育儿童体格生长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目录牙齿的数目牙齿的数目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20颗乳牙28~32颗恒牙牙齿的结构乳牙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2岁半左右全部长齐。共20颗。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第二磨牙尖牙第一磨牙牙齿的结构乳牙萌出:4~10个月;12个月不出牙视为异常。乳牙出齐:2.5岁;出牙顺序:从下到上、自前向后。2岁内牙齿数:月龄-(4~6)。牙齿的结构一般于6个月(4-8个月)左右开始出乳牙,2-2.5岁出齐,共20个。2岁内乳牙数:月龄-(4-6)。6岁左右开始出第一颗恒牙。牙齿的结构坐高6岁左右开始萌出和替换。12~13岁左右全部长齐。28~32颗。牙齿的发育恒牙共32颗6岁7~8岁12岁18岁后20~30岁萌出第一颗恒牙即第一磨牙。乳牙按萌出先后脱落代之以恒牙。萌出第2磨牙。第3磨牙(智齿),亦有人终身未出。恒牙出齐。牙齿的发育低热、流涎、睡眠不安、烦躁等。出牙反应佝偻病、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低、先天愚型等。牙齿发育异常牙列分期1无牙期2乳牙列形成期3乳牙列期4混合牙列期5恒牙列期出生~6、8月6、8月~3岁3~6岁6~12岁12岁以后儿童脂肪组织发育《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儿童脂肪组织发育脂肪细胞数目增长主要发生在胚胎中后期,出生后及青春期。脂肪细胞体积的快速增长主要在胎儿后期。到以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到青春期第二个生长高峰时,脂肪细胞体积又开始快速增长。儿童在出生后脂肪细胞数目增长和体积增大的过程。儿童脂肪组织发育正常体重的新生儿在出生时脂肪组织重量约占体重的16%,脂肪细胞总数为成年人的1/5~1/4。

出生后第一年增至22%,以后逐渐下降,至5岁时仅占体重的12%~15%。青春期脂肪组织占全身体重的比例性别差异,女性平均为24.6%,约为男性的2倍,故普遍显得丰满。儿童脂肪组织发育人体皮下脂肪占全身脂肪的50%以上。临床上可通过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下角和髂前上棘四个部位的皮下脂肪厚度的测量来反映全身脂肪含量。间接判断体成分、体密度以及肥胖与营养不良的程度。儿童骨龄评价《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儿童生长发育儿童体格生长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目录定义骨骺或小骨点出现与骨干愈合的年龄。骨龄研究骨化点的出现和骺与骨干,愈合的时间同实际年龄的关系。骨龄测定测定骨龄的方法简单计数法图谱法评分法计算机骨龄评分系统最常用的是G-P图谱法和TW2评分法。预测成年身高:B-P法、RWT法、TW2法等。常用的骨龄测定方法腕骨骨龄测定尺桡骨远端骨龄测定Risser髂骨骨骺骨化征常用的骨龄测定方法生后头骨、二岁钩,三三、月四、五舟露。六大、七小多角始,九至十四豌豆骨。(一)腕骨骨龄测定腕骨骨化的顺序(逆时针方向)腕骨骨龄标准常用的骨龄测定方法(二)尺桡骨远端骨龄测定远端骨化中心:男性:1~3岁,女性:6个月至2岁。发育完全:14~15岁。开始与骨干愈合时间:男:17~18岁、女:16~17岁。桡骨远端骨化中心:男:7~10岁、女:6~7岁。发育完全及与骨干愈合时间与桡骨基本一致。尺骨女性刚出生时出生半年1岁女性1岁半2岁3岁女性4岁5岁6岁女性7岁8岁9岁女性10岁11岁12岁女性13岁14岁15岁女性16岁17岁18岁男性刚出生时出生半年1岁男性2岁3岁4岁男性5岁6岁7岁男性8岁9岁10岁男性11岁12岁13岁男性14岁15岁16岁男性17岁18岁19岁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儿童生长发育儿童体格生长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目录第二节生长发育评估身高胸围腹围坐高体重上臂围皮下脂肪体重测量方法卧位测量(婴儿)坐位测量(1~3岁)立位测量(3岁以上)母抱测量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应在晨起空腹时将尿排出后进行。注意事项每次测量应在同一磅秤。注意事项每次测量应在同一时间进行。注意事项秤前必须校正秤至零。身高(长)测量卧位测——身长。<3岁立位测——身高。≥3岁注意事项立位测量时足跟、臀部、两肩胛、枕后节结同时紧贴测量杆。卧位测量时头放正,即眼眶下缘与耳孔上缘在同一水平线上。头顶板必须与测量杆垂直。坐高测量方法婴幼儿仰卧位测量顶臀长即为坐高。3岁以上的小儿坐在坐高计凳上,骶部紧靠量板,挺身坐直测量。

自眉弓上缘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头围反映脑、颅骨的发育。头围测量在2岁以下最有价值。头围过小提示脑发育不良;过大提示可能为脑积水。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反映胸廓与肺的发育。出生:约32cm,<头围1~2cm。1岁:胸围=头围=46cm1岁~青春前期:胸围-头围=岁数-1乳腺已发育的女孩,固定于胸骨中线第4肋间。腹围平脐(小婴儿取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2岁前胸围与腹围大约相等,2岁后腹围较胸围小。腹围异常增大多提示腹水及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先天性巨结肠)等。上臂围标准发育上臂围营养评估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长度。代表上臂骨骼、肌肉和皮下脂肪的发育水平,反映小儿的营养状况。评估标准:>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上臂围测量方法皮下脂肪皮下脂肪占全身脂肪的50%以上,测量皮下脂肪不仅可反映全身脂肪量的多少,还可判断肥胖与营养不良的程度。补充内容皮下脂肪皮下脂肪测量卡尺用拇指与食指捏起测量部位的皮肤及皮下脂肪,捏时两指间的距离为3cm。将钳板置捏起的皮褶两边至底部并钳住,测量其厚度。常用的测量部位上臂三头肌部位背部腹部儿童体格生长偏离《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儿童生长发育儿童体格生长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目录体格生长偏离定义指儿童体格生长脱离正常范围或自己的生长规律(轨道)。体格生长偏离两种类型界值点外的生长偏离以参照值的:P97或X+2SD为最高界值点;P3或X-2SD为最低界值点。高于或低于此值为偏离。两种类型界值点内的生长偏离体格生长水平在正常范围,但在一定时间内生长速度过快或过慢,脱离正常生长模式,超过2SD或生长曲线图的两条主百分位线也属生长偏离。两种类型速度的变化,使生长水平和体型匀称度发生变化。评价的实质是生长速度。体格生长偏离的常见原因体重的偏离>X+2SD(P97)<X-2SD(P3)正常异常正常异常过高肥胖水肿矮小营养不良疾病因素精神因素身高的偏离>X+2SD(P97)<X-2SD(P3)正常异常匀称性非匀称性正常异常异常家族性性早熟马凡综合征垂体性巨人症等家族性体质性GHD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染色体病精神因素等甲状腺功能减低软骨发育不良粘多糖病等头围的偏离>X+2SD(P97)<X-2SD(P3)正常异常正常异常遗传颅内压增加遗传小头畸形等HC/AChartAB定期体检,了解生长速度更有意义。体格生长偏离的诊断步骤病史ABCDE现病史过去史生产史个人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既往史家族史体格检查一般测量面容特殊疾病的体征等体格生长偏离的诊断步骤体格评价的应用实验室检查膳食计算举例:矮小测量病史生产史、家族史、生产发育史、营养及疾病史。<-2SD体检特殊面容?身材匀称性?慢性疾病体征?骨发育畸形?实验室检查骨龄?生长激素?生长因子?……<-2SD<-2SD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儿童生长发育儿童体格生长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目录第二节生长发育评估身高胸围腹围坐高体重上臂围皮下脂肪体重出生时3kg(第1个月增加1~1.5kg)3月龄6kg(约为出生时的2倍)1岁9kg(约为出生时的3倍)2岁12kg(约为出生时的4倍)2~12岁平均每年增长约2kg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生后一周内因奶量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减少原来体重的3%~9%,常于生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体重1~6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7~12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6*0.7(kg)+(月龄-6)*0.4kg2~青春期前体重(Kg)=12+(年龄-2)*2kg体重推算公式你能估算5个月、10个月的宝宝的体重大概是多少吗?体重是判断体格发育、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如肥胖症、营养不良。临床意义计算饮食、药量的主要依据。测量方法体重新生儿出生身长平均50cm,6个月约为65cm,1周岁时75cm,2岁时85cm。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7.5cm。2~12岁身高(长)估计公式:身高/长(cm)=年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