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历史高考2024年仿真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1页
浙江省台州市历史高考2024年仿真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2页
浙江省台州市历史高考2024年仿真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3页
浙江省台州市历史高考2024年仿真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4页
浙江省台州市历史高考2024年仿真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浙江省台州市历史高考仿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认为是“战国四君子”之一?A、孔子B、孟子C、孟尝君D、老子答案:C解析:战国四君子指的是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他们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贵族,以其礼贤下士著称。因此,正确答案是C、孟尝君。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1840-1842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场战争导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正确答案是A、鸦片战争。3、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战国四公子”之一?A.孟尝君B.廉颇C.信陵君D.赵武灵王答案:A解析: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以其广结交游、礼贤下士而著称,与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廉颇是赵国的将领,以勇猛著称;信陵君是魏国的贵族,以智谋闻名;赵武灵王是赵国的君主,以推行胡服骑射改革而知名。因此,正确答案是A.孟尝君。4、以下哪项不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A.推翻了清朝统治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C.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时代D.使中国完全摆脱了列强的侵略和干涉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时代。然而,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没有完全摆脱列强的侵略和干涉,列强依然在中国拥有广泛的权益和影响。因此,D选项“使中国完全摆脱了列强的侵略和干涉”不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正确答案是D。5、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答案:A解析: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而造纸术是其中之一,所以选项A不属于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其他三项都是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发明。6、题干:以下哪个朝代结束了中国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答案:A解析: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但重要的朝代,由隋文帝杨坚建立,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唐朝、宋朝和元朝虽然也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但不是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的朝代。7、以下哪个朝代实行了科举制度?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答案:C解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发展的高峰期,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对后世影响深远。A选项秦朝虽然推行了一些选拔官员的制度,但并非科举制度;B选项汉朝虽然开始实行察举制,但不是科举制度;D选项宋朝虽然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度,但不是最早实行科举的朝代。因此,正确答案是C。8、以下哪位人物是《史记》的作者?A.司马迁B.班固C.贾谊D.韩愈答案:A解析:《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B选项班固是东汉时期的史学家,著有《汉书》;C选项贾谊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以《过秦论》等名篇传世;D选项韩愈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提倡古文运动。因此,正确答案是A。9、题干:以下哪项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望远镜答案:A解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其中,造纸术是由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的,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望远镜虽然在中国古代也有使用,但它并不属于四大发明之一。因此,正确答案是A.造纸术。10、题干: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这场战争是由于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鸦片而发动的。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但它们都不是近代史的开端。因此,正确答案是A.鸦片战争。11、以下关于《史记》的说法正确的是:A.《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共分为纪、表、志、论、传五部分C.《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共耗时20年完成D.《史记》是司马迁的个人传记答案:A解析:《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所著,共耗时14年完成。它共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涵盖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史记》的编纂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对后世历史学、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选项A正确。12、以下关于《资治通鉴》的说法错误的是:A.《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纪事本末体通史B.《资治通鉴》共分为纪、表、志、论、传五部分C.《资治通鉴》记载了从周威烈王到南宋末年的历史D.《资治通鉴》的编纂目的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为后世提供借鉴答案:B解析:《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纪事本末体通史,共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不包含论。它记载了从周威烈王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编纂目的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为后世提供借鉴。《资治通鉴》以其严谨的编纂态度、丰富的史料和独特的编纂体例,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此,选项B错误。13、(1)以下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通过战争统一了六国B.秦始皇采用了法家思想C.秦始皇在位期间修建了万里长城D.秦始皇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答案:C解析:选项C中提到的万里长城并非秦始皇时期所建,而是在后来的汉朝、明朝等时期陆续修建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主要进行了中央集权的制度建设,包括实行郡县制、推行法家思想等。修建长城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这是在秦始皇之后的历史时期逐渐完成的。14、(2)以下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典B.《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C.《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了奴隶的法律地位D.《汉谟拉比法典》是在公元前18世纪制定的答案:D解析:选项D中提到的公元前18世纪制定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在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王国制定的,具体是在公元前1792年左右。这部法典对于研究古代近东地区的法律制度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其他选项中提到的内容都是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正确描述。15、【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千古一帝”?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清康熙【答案】A【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因此,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B选项汉武帝、C选项唐太宗、D选项清康熙均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不符合“千古一帝”的称号。16、【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独立和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B选项洋务运动是清朝末年的一场自强运动,C选项戊戌变法是光绪皇帝试图进行改革的一次尝试,D选项辛亥革命则标志着清朝的灭亡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它以磅礴的气势、彻底的纲领、巨大的规模和深远的影响,使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崭新阶段。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心,对科学真理的强烈追求,对旧道德旧礼教的勇猛斗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大国,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问题:1.结合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2.结合材料二,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成就。答案:1.“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4)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5)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成就:(1)普及了义务教育,提高了全民素质;(2)发展了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3)推进了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提高了劳动者技能;(4)加大了教育投入,改善了教育条件;(5)推动了教育改革,提高了教育质量。解析:1.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解答时,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族觉醒和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成就。解答时,应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教育投入和教育改革等方面进行阐述。第二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材料二: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豪强地主势力崛起,曹操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逐渐控制了东汉朝廷,实行屯田制,巩固了政权。问题:1.根据材料一,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分析曹操在东汉末年的政治举措及其目的。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统一”在古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答案: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包括:确立皇帝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2.曹操在东汉末年的政治举措包括:实行屯田制,巩固政权。其目的在于稳定社会秩序,增强中央集权,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3.“统一”在古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体现在:统一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社会进步。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措施、曹操的政治举措及其目的,以及统一在古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阅读材料,学生需要提取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解答时,注意回答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第三题题目:以下是一段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史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商业发展迅速,都市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专业市场,如粮食市场、绸缎市场等。同时,货币经济得到了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材料二: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农业上,推广了新的耕作技术和种植方法,提高了粮食产量;手工业上,瓷器、丝绸、棉纺织等行业的技艺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商业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等。问题:1.材料一中提到的“交子”是哪一历史时期的产物?2.材料二中提到的“新的耕作技术和种植方法”指的是什么?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宋代和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答案:1.宋代解析:根据材料一,交子是宋代货币经济得到发展时出现的纸币,因此是宋代产物。2.新的耕作技术和种植方法指的是灌溉技术、改良品种、深耕细作等。解析:材料二中提到明清时期农业推广了新的耕作技术和种植方法,提高了粮食产量,结合所学知识,这些方法包括灌溉技术的改进、引进和培育新的作物品种、深耕细作等。3.共同特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全面发展:宋代和明清时期都注重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宋代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明清时期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市场经济活跃:宋代和明清时期都出现了专业市场和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活动日益活跃。历史文化传承:两个时期都在继承和发展前代经济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体系。第四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学派纷纷涌现。其中,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学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1)请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两个重要学派,并简要说明其主要观点。(2)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以法治国,他的思想对秦朝统一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请简要概述韩非的主要思想。(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学派在思想上的异同。材料二: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请列举秦朝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2)秦始皇推行焚书坑儒,这一举措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答案】(1)儒家:主要观点为“仁政”、“礼治”、“克己复礼”,强调道德修养和礼节规范;墨家:主要观点为“兼爱”、“非攻”、“节用”,主张兼爱天下,反对战争和奢侈。(2)韩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