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关“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国际、国内重要的学术话题之一。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中华文明”的源头要追溯到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甚至更久远。中华文明除历史悠久外,另一个特点是“不间断”。因此,本课的教学主题最终确定为“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溯源”。前者聚焦距今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典型考古学遗址,后者聚焦传说时代到夏商周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正本清源:如何利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相关成果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一)讨论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必要性自近代以来,“中华文化西来说”甚嚣尘上。随着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的不断发展,“西来说”逐渐被近代考古学证伪。然而,长期以来西方主流学者对文明的定义主要为:文字、冶金术、城市的出现。因此,谈到中国历史,多数时候国际只承认约3300年中华文明史。夏朝无法得到世界历史学界的普遍承认,高中生应该了解这一事实。本课的导入从一张表格开始(表1)。从上课情况来看,导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中华文明起源问题放在世界主要原生文明中考察,意在打破学生对“上下五千年”的思维定势。由于课堂时间限制,这一导入导致课后几名同学继续追问:“老师,如果以文字为文明出现的标准的话,即使良渚遗址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也不能证明中华5000年文明啊?”显然,通过一堂课论证中华5000年文明难以完成。那么,留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对于文明的定义,始终是在“西方中心”的范畴内。(二)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几个抓手1.重新梳理对文明的定义。我们需要对长期以来西方主流的文明三要素,即文字、冶金术、城市的出现进行再认识。不难看出,西方学术界对文明三要素的定义大致是以距今时间最久远的埃及文明作为基础的。因此该三要素出现较晚的中华文明自然被界定在了商代。然而,中华文明的发端以目前考古学遗存来看,恰恰是在城市、国家、種植业、陶器的制作等方面见长。通过分析,学生理解历史学是一种解释学。谁最先掌握了对文明概念的定义,谁就掌握了学术话语权。2.三皇五帝传说与考古学遗存的互证。从考古学角度看,我国至少有8000年的农耕史。同时,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造趋于成熟,尤其是四个大型都邑性遗址的发掘有力地将中华文明上溯到了5000年前后。因此,可用以下材料引导学生对神话传说再认识:在关于伟大人物们的传说中,事实和神话传说的混合,证明着带有怪异性虚构的传奇却具有历史事实的基础。——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意在避免学生以神话传说不可信而轻易否定。实际上,考古学的发现往往证实了神话是有根据的。例如,特洛伊城、迈锡尼文明的发掘、三星堆青铜神树的发现,前者提升了《荷马史诗》的史学价值;后者一定程度提升了《山海经》的学术价值。[1]笔者为学生展示传世文献与考古学遗存的互证,文献主要是《史记》中关于黄帝征服天下,巡游各地的资料,考古学则聚焦二里头、陶寺、良渚、石峁等遗址。如此以来,学生既能回忆炎黄战蚩尤、尧舜征三苗的故事,也能看到《史记》中关于皇帝四处征战的记载。从考古学遗存来看,石峁遗址、陶寺遗址、石家河遗址、良渚遗址无论从面积、规模、发掘实物等方面都能实证其都邑的性质。同时,多数遗址考古学资料证明它们都由于各种原因中断或者消失,其中不乏因为战争而导致文明中断。[2]换言之,在距今5000年前后的中国已经进入了邦国时代,文明已经诞生。3.5000年文明史的时间梳理及历史自信的重塑。最后,笔者借用韩建业的观点,意在说明中华上下5000年文明的脉络。1963年陕西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上赫然写道“宅兹中国”。1986年,考古学者严文明提出:史前时期,存在一个“重瓣花朵式”的中国。1987年,美籍华人考古学者张光直提出:公元前4000年前后,形成了一个“中国相互作用圈”。20世纪末,考古学者苏秉琦提出:先秦时期存在一个“共识的中国”。2009年,考古学者许宏提出:位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极有可能是夏都遗址。2017年,世界著名考古学家、英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科林·伦福儒指出:良渚遗址把中国国家社会的起源推到了跟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文明同样的程度。2019年7月6日,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市良渚古城遗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此,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在考古学意义上得到广泛承认。以上为本节课的结束语,为强化其庄严感,笔者使用了专业配音。此部分首尾呼应,音乐响起,学生沉浸在宏大、庄重的氛围中,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学生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家国情怀。二、概念重构: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源头进行追溯(一)中华文明“不间断”的自身特点及“单元教学”的现实需求课程标题的改动引人思考: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到底什么时候形成?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从第3课开始。这显然人为中断了中华文明的脉络。于是,笔者采用考古学经典的“三期说”,把整节课重新整合为:一、石器时代:文明的起源——多元一体;二、铜石并用时代:文明的碰撞——万邦一统;三、“青铜时代:文明的合流——家国一体。[3]从“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万邦一统”的王国认同,到“家国一体”的制度认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源头或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二)从“文化认同”“家国认同”到“制度认同”任务驱动1.石器时代的“多元一体”与“文化认同”。目前我国已发掘上万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如何从“满天星斗”走向“月明星稀”,从而体现强烈的文化认同?笔者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考古类型学。最典型的是鱼纹彩陶及四瓣纹彩陶纹饰的统一趋势,通过学生的探究讨论,得出“多元”走向“一体”的文化趋势;二是利用考古学的史料。如下:[5]材料1相隔一千余公里的凌家滩(安徽马鞍山)和牛河梁(辽宁省朝阳市)出土玉器高度相似,共有玉人、龟、箍形器(抽象的龟体)、玉龙、双联璧和鸟猪合体器等,是远距离交流的坚实证据。骨和象牙的箍形器在大汶口文化、庙底沟文化和大溪文化大型墓葬中流行。大口缸是社会上层葬仪和祭礼中的盛储器,盛行于大汶口、崧泽、凌家滩和庙底沟大墓中。钺已经成为表明权力和身份的通用标志。玉、象牙和绿松石等稀有珍贵饰品也广为流传。——李新伟《“最初的中国”:考古学证据和推想》探究: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早期文化交流的认识。通过学生的合作与探究,从材料中得出即使相隔千里出土文物的形制也极为相似,而文化是在互动交流中不断走向统一的。此时,笔者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趋势概括为: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的“文化认同”。从教学效果上来看,史料选择恰当,问题设置科学,即使是高一学生也能顺利解读。2.铜石并用时代的“万邦一统”与“王国认同”。“三皇五帝传说与考古学遗存的互证”部分,笔者已经介绍“万邦时代”最主要的几个都邑性遗址。在多数遗址中断或者消亡的情况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最为耀眼。为什么教材认定其“很可能是夏王朝文化遗存”?筆者进行了适当延伸:比较而言,“良渚文化并非夏商周三代文化的直接前身,而是早期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4]良渚文明更多体现为“水城文明”,明显与后世王朝“土城文明”的特点不同。远在长城沿线的石峁遗址通过类型学分析也不能称之为核心文明区,尽管它有可能是黄帝后裔北狄的文化遗存。而二里头的有关文献记载、中轴线建筑、包括碳14测年等信息都将这个遗址指向夏朝。因此,可以大致上得出“万邦一统”的“王国认同”这一结论。3.青铜时代的“家国一体”与“制度认同”。对夏商周时期逐渐形成的“家国一体”与“制度认同”依旧借助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宗法制进行解读。为让学生能有更直观的感知,笔者采用了一段考古学资料:[6]材料22017年,河南省淇县杨晋庄发掘西周卫国(殷商旧部)墓葬群,共发掘中小型墓224座,其中10余座墓葬配有腰坑,为商人流行的葬俗。该墓地年代从西周早期延续至中期,以早期为主,流行毁兵葬(周人特有的葬俗),出土兵器以戈、盾为多。铜戈、铜戟遭到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有的被一分为二或三,器身完整的也都被折弯,皆为周人葬俗。——温小娟《淇县发现卫国墓葬群》探究: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分封制宗法制的影响。通过分组讨论,同学们找到了材料2中殷商旧部最终使用了“周人葬俗”,根据材料2中周人“超越本邦之上的王族共同圈意识”,得出分封宗法制“促进各民族融合,强化了华夏民族认同感、向心力”的结论。此时,笔者重申“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 2025年体育教师工作计划范本
- 新学期九年级班主任全新工作计划
- 人教版2025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 中班幼儿文明礼仪培养计划
- 热德育工作计划
- 2025学年新学期艺术教育工作计划内容
- 《夏天预防中暑》课件
- 土地承包合同单方解除的法律条文
- 工地干活合同模板
- 游泳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
- 高中语文-《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小水电站风险隐患排查表
- 王朝霞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 山东师范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乡村医生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年产1000万件日用陶瓷陶瓷厂工艺设计
- 新能源汽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 城管部门廉洁教育PPT廉洁清风进城管精华心灵促发展PPTPPT课件(带内容)
- 年会小品剧本 搞笑年会小品剧本;过年
- 小学廉政教育读本校本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