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十名著阅读一一《论语》综合探究
考情概览:解读近年命题思路和内容要求,统计真题考查情况。
2024年真题研析:分析命题特点,探寻常考要点,真题分类精讲。
近年真题精选:分类精选近年真题,把握命题趋势。
必备知识速记:归纳串联解题必备知识,总结出题的规律。
名校模拟探源:精选适量名校模拟题,发掘高考命题之源。
考情概览
命题解读考向考查统计
本题考查考生对整本书阅读《论
语》阅读理解和分析概括的能力。在解考向一评价名著内容2023•北京卷,11(3)
答此类题目时,首先明确问题特点,然
后疏通文意,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再
整合信息进行概括。这需要考生具备
考向二个性化解读2020•北京卷,13
《论语》的知识体系和对文本细节的敏
锐把握能力。
近年真题精选
命题分析
整本书阅读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概括能力,如2023•北京卷第11题,通过评价名著的价值、
名著写作的意义及考生对名著的评价等方面设题。2023年高考考查了考生读懂整本书综合分析评价的能力,
预测2025年高考也有可能会延续这种考查方式。
|试题精讲
考向一评价名著内容
(2023•北京卷)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论语•卫灵公》)
③子曰:“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史记•孔子世家》)
④先生(王阳明)曰:“为学大病在好名。……'疾没世而名不称‘,'称'字去声①读,亦'声闻过情,
君子耻之‘②之意。”
(《传习录》)
[注]①去声:第四声。②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语出《孟子》。情,实情。
对于①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今人杨伯峻的解读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君子引以为恨④是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解读,与杨伯峻有所不同。
1.在杨、王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4分)
【答案】1.赞同杨伯峻的观点:依据孔子“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可知,孔子在这里担忧的也是自己的名声不能被称道,自己的主张就不能实行于当世,也就不能让后世了
解自己。这比较符合孔子对“道”的推行。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能力。
如赞同杨伯峻的观点:杨伯峻认为: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君子引以为恨。
结合“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可知,君子最担忧的就是死后名声
不被人称道。我的主张不能实行,还有什么东西能留给后人呢?孔子在这里担忧的也确实是自己的名声不
能被称道,那么自己的主张就不能实行于当世,也就不能让后世了解自己。这比较符合孔子对“道”的推
行。
译文①孔子说:“君子担心死亡以后他的名字不为人们所称颂。
②孔子说:''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
③孔子说:君子最担忧的就是死后名声不被人称道。我的主张不能实行,还有什么东西能留给后人呢?
④王阳明说:“做学问最忌讳的是追求名声。……担心自己死后名不副实,'称‘读去声,也就是'名声盖
过了实际,君子以此为耻辱'的意思。”
考向二个性化解读
(2020•北京卷)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述而》)
太宰问于子贡日:“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日:“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罕》)
1.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4分)
【答案】L途径: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掌握多种技艺。
启示:学习孔子,掌握多种技艺,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意思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即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多闻,
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意思是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看,全记在心里,即增广见闻,
择善而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是我小时候贫贱,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即注重实践,
掌握多种技艺。
孔子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孔子17岁时,母亲去世,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孔子一个人身上。为谋取生
存,孔子担任过管理仓库和管理牛羊的小官,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即使生活艰辛,孔子仍坚持对知
识的汲汲追求。一有空余,孔子就会专心读书,自己的书读完就四处去借,孔子虽然未曾像贵族子弟一样
接受过正规教育,但由于他刻苦好学、敏而好问,很早就掌握了贵族子弟必修的“六艺”,并以博学和知礼
闻名。为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和视野,孔子一有机会就外出游学。孔子视野的广阔、知识的丰富以及见识
的卓越,都博得甚弘的高度赞赏。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热爱学习,努力让自己成长为多才多艺,品质优秀
的人。
[译文]孔子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孔子说:“大概有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吧,我没有这样的毛病。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看,
全记在心里。这样的知,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
太宰向子贡问道:“夫子是圣人吗?为什么他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想让他成为圣人,
又让他多才多艺。”孔子听了这些话,说:“太宰知道我呀!我小时候贫贱,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
君子会有很多技艺吗?不会有很多的。”
必备知识速记
【研读《论语》,做好个性化解读】
《论语》中有高考必背篇目,考生对《论语》并不陌生,很多语句也是耳熟能详,只不过生活中用得
少的语句,比较晦涩深刻,难以理解,进行深入探究更是不容易。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认真品读《论
语》,准确理解思想内容,理解作品主题及孔子的主张,并且进行专项集中训练,提高对文学名著鉴赏的能
力。
【考点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论语》理解和鉴赏能力。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根据给出的材料认真分析内容,并联
系前后文进行推断,然后探究思想内容的内涵,得出个性化结论。这需要考生具备文言文的知识体系及《论
语》的整体阅读分析鉴赏的能力。
[《论语》个性化解读相关考点】
1.对文中的观点是否认同:可以有不同种答案,自圆其说即可。
2.人物的心理揣摩。
3.作者的观点及态度。
名校模拟探源
(2024•丰台区•高三一模)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
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
②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论语•宪问》)
③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宪问》)
④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着,入穷阎,过谢©原宪。宪摄②敝衣冠见子
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日:“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③。若宪,
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怪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①过谢:探望。②摄:整理。③病:困窘。
1.你对材料④中原宪“甘贫”的做法是否认同,请结合上述几则材料或《论语》相关内容简要回答。(5分)
【答案】L示例一:我认同原宪“甘贫”的做法。
原宪秉持老师孔子的教导,坚持“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处世原则,在当时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
时代,原宪因天下“无道”而隐,不做官领俸禄,虽“贫”但不违“仁道”,也不失志,“贫而无怨”,本质
上还是在“学仁道而行”。
示例二:我不认同原宪“甘贫”的做法。
孔子虽然教导原宪“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但孔子自己在当时礼
崩乐坏、社会动荡的时代,“知其不可而为之“,迎难而上,为施仁道改变社会而努力。原宪也应向孔子学
习,努力推行“仁道”,而不是独善其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能力。
依据“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可知原宪做法和态度是认
为自己不是“贫”而是“病因为没有财产叫做贫,学习道义而不能实行叫做困窘。对此,可以认同,也
可以否定。
如果认同原宪“甘贫”的做法,则可以依据材料①中“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一准则进行分析,“天
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是孔子提倡的处世原则,原宪“甘贫”正是秉持老师孔子的教导的具体表现。春
秋末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正是天下“无道”,原宪因而归隐“甘贫”,“邦无道,谷,耻也”,不做官领
俸禄,这是践行了孔子的主张;并且不因为自己贫穷而有不满,做到了“贫而无怨”,不违“道”的做法是
值得肯定的。
如果不认同原宪“甘贫”的做法,就需要联系《论语》中孔子的其他言行和主张来分析,虽然孔子主张“邦
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但结合孔子自身的经历来看,虽然处于礼崩
乐坏、社会动荡的时代,但是孔子穷其一生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迎难而上,为施仁道改变社会而努力。
由此,可以认为原宪应该像孔子一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改变社会面貌,实现大同社会而不屈奋斗,
选择独善其身是不可取的。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坚定地相信道,努力学习它,誓死守卫保全它。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
下有道,就出来从政;天下无道,就隐居不仕。国家有道,而自己贫穷鄙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
富有显贵,是耻辱。”
②原宪问什么叫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做官领俸禄;国家政治黑暗,做官领俸禄,这就是耻辱。”
③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也要正直,但言语应谦逊谨慎。”
④孔子去世,原宪就流亡隐居在荒郊野地之中。子贡出任卫国相国,随从的车马前呼后拥,分开高过人头
的野草,进入僻陋的里巷,探望问候原宪。原宪整理好破旧衣帽会见子贡。子贡为此感到羞耻,说:“你怎
么这样困窘啊?”原宪说:“我听说,没有财产叫做贫,学习道义而不能实行叫做困窘。像我这样,是贫,
而不是困窘啊。”子贡觉得惭愧,不高兴地离去,一生都因为这次言语的过失而感羞耻。
(2024•北京考前押题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
(2)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3)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4)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
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
不亦宜乎!"(《子张》)
2.山东曲阜孔庙前的仰圣门上,题有四个大字:“万仞宫墙请结合第(4)则内容解释“万仞宫墙”的意
思,并说明它题写在此处有何深意。(6分)
【答案】①“万仞宫墙”是说围墙有万仞高,指孔子的道德学问渊博高深,一般人无法领悟其奥妙。②题
写在此处,借子贡对孔子的称颂,彰显了孔子“圣人”的崇高地位,表达了世人对孔子的尊崇和敬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能力。
“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是自贡评价孔子的话,意思是,拿围墙来作
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高。可见,“万仞宫墙”是把子贡孔子的道德学问比
作“万仞宫墙”,突出其高,形象地表现孔子道德学问渊博高深。
“万仞宫墙”取自子贡对孔子的评价,高度赞扬了孔子的道德学问之渊博高深,题写在山东曲阜孔庙前的
仰圣门上,一方面彰显孔子“圣人”地位之崇高,另一方面借世人瞻仰,表达对孔子的尊崇和敬仰。
译文(1)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述而》)
(2)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
从不感觉疲倦,只可说是这样罢了(《述而》)
(3)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泰伯》)
(4)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贤。”子服景伯把这一番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
围墙来作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你就看不见里面
宗庙的富丽堂皇,和房屋的绚丽多彩。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并不多。叔孙武叔那么讲,不也是很自然吗?”
(《子张》)
(2024•海淀区•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及链接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②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日:“修
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
链接材料:
[1]为己,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之。(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孔安国语)
[2]为人者,凭誉以显扬;为己者,因心以会道。(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后汉书》)
[3]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颜之推《颜氏家训》)
[4]孔门不薄为人之学,惟必以为己之学树其本,未有不能为己而能为人者。(钱穆《论语新解》)
3.有些学者对“为人”作出了新的诠释,认为“为人”与“为己”未必截然对立。请根据②和链接材料中
的[3][4],谈谈你对二者关系的理解。(6分)
【答案】“为己”是自我修身,提高修养,“为人”是践行道义,造福社会(让百姓安乐)。提升修养让自己
恭敬谨慎,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让百姓安乐。“为己”是根本,先做到“为己”而后才能“为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原文“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可知,“为己”是自我修身,提高修养。由原文“古之学者为人,
行道以利世也”可知,“为人”是践行道义,造福社会(让百姓安乐)。
由原文“惟必以为己之学树其本,未有不能为己而能为人者”可知,“为己”是根本,先做到“为己”而后
才能“为人
所以,我们要提升修养让自己恭敬谨慎,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让百姓安乐。
(2024•朝阳区•高三一模)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
②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
③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上》)
对于①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李充的解读是“爱之不能不劳心”,苏轼的解读是“爱而勿劳,禽犊之爱
也……爱而知劳之,则其为爱也深矣
4.在李、苏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4分)
【答案】示例1:选择李充的观点:爱他就不能不为他操劳。材料②中说,做子女的遇到父母的做法不正确,
应该想办法委婉提出来加以劝谏。可见爱他就要为他劳心。
示例2:选择苏轼的观点:爱他就要勉励他勤勉。如材料③说,如果勉励他努力学习,不断向好,这就是君
子之爱;如果只是溺爱、骄纵,这就是小人之爱,是无原则的迁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经典名著观点,概括论据的能力。
示例1:选择李充的观点:爱他就不能不为他操劳。这是君子的道德标准。正如材料②中所说的那样,“事
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做子女的爱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父母的做法也不
一定都正确,这时做子女的就需要“劳”,也就是“劳心”“操劳”,要思考如何劝谏父母,要想办法婉转地
提出来,还得注意下技巧,不能直言规劝。若是他们能够知错改错,自是再好不过。可是,他们若是一时
难以接受,也不能强迫他们改变自己的观点。可见,爱他,确实需要为他劳心。
示例2:选择苏轼的观点:爱他就要勉励他勤勉。劳,可以理解为勤学、苦练、躬身、实践的积极状态。如
果不勉励他努力,而是一味宠溺,这只是禽兽之爱。正如材料③说的那样“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
人也以姑息”,如果勉励他努力学习,不断向好,这就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去爱护他,这是君子之爱,是
正确的爱。如果只是溺爱、骄纵,这就是小人之爱,是无原则的迁就,算不上真正的爱。
(2024•北京考前终极押题1)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庭聚会汽车租赁场地租赁合同
- 传统农业地优化建设合同
- 大型安全设施建设总承包合同
- 咨询公司鱼塘改造施工合同
- 民宗局门套施工合同
- 2025版酒店集团股权分割及联合经营合同3篇
- 2025年度桉树种植与星海生态旅游教育培训合作合同3篇
- 2024明星代言协议书:年度明星代言知识产权保护合同3篇
- 2024汽车销售公司与经销商的销售代理合同
- 2024年生物制药技术研发与许可使用合同
- 自然资源价格评估通则 TD/T 1061-2021
- 社区居家养老食堂方案策划书(2篇)
- 2024年肺结节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讲座课件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九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金融风险管理》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 DZ/T 0462.4-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4部分:铜等12种有色金属矿产(正式版)
- 热带园林树木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海南大学
-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 2024年药品集中采购合同范本(二篇)
- 微生物学(鲁东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鲁东大学
- 玻璃制造过程绿色节能技术创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