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期末检测卷01(基础练)原卷版+解析_第1页
(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期末检测卷01(基础练)原卷版+解析_第2页
(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期末检测卷01(基础练)原卷版+解析_第3页
(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期末检测卷01(基础练)原卷版+解析_第4页
(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期末检测卷01(基础练)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测试卷01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90分

一、单选题(每个2分,共50分)

1.镶嵌显性是指一对基因中的两个等位基因都表达(每个等位基因的表达都会产生相应的性

状),但同一个体中两者表达的部位不相同。已知瓢虫的翅色为镶嵌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

对等位基因控制,黑缘型纯合子与均色型纯合子杂交,得到的R均为新类型(如下图)。下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fSASAXfsESE

山黑缘型|W均色型

Fi3新类型

A.Fi自交产生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B.Fi自交可以得到3种表现型的后代

C.P代正交和反交得到的B的表型不同

D.若将E与P代均色型回交,可以得到黑缘型的后代

2.下列有关遗传的基本概念或说法正确的是()

A.性状分离是指杂交后代同时出现两种性状的现象

B.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实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

C.等位基因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可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一对基因

D.两只黑猫(Aa)杂交,产生白猫(aa),不是发生基因重组的结果

3.金鱼草雌雄同株但不自花授粉,其花色和叶型分别受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选择纯合

红花宽叶和白花窄叶杂交,F1呈现粉红色花窄叶,F1随机授粉得F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1特殊花色的出现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3

B.F1随机授粉后,F2粉红花中窄叶所占比例为7

C.欲判断某红花宽叶植株是否为纯合子,可通过测交实验来验证

D.若F2叶型和花色均符合分离定律比例,仍不能判断两种性状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4.为研究吸烟对生殖的损害,科研人员连续5天对雄性小鼠注射香烟烟雾提取物,结果如下:

香烟烟雾提取物注射量(mg/kg)

处理检测项目

02550100

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率(%)0.22.63.44.8

精子畸形率豳)1.46.88.710.2

睾丸组织中SOD酶活力(Nu/ml)182.9440.5528.8677.5

睾丸组织MDA含量(umol/ml)33.4106.5138.4187.7

注:MDA可引起染色体畸变,SOD酶可减少MDA合成

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可能是造成精子畸形的原因之一

B.机体可能通过提高SOD酶活力对香烟烟雾提取物产生防御

C.MDA含量的增高说明SOD酶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有限

D.吸烟对亲代细胞染色体的损伤不会遗传给后代

5.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除了原始生殖细胞发生减数分裂,其他所有细胞均只发生有丝分裂

B.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次数相同,染色体的复制次数不同

C.与有丝分裂不同,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的阶段

D.与减数分裂不同,有丝分裂对于生物的遗传没有重要意义

6.关于性染色体起源,有假说认为“性染色体是由常染色体分化来的”(如下图所示)。下列

现象中不支持该假说的是()

A.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X和Y染色体可以联会

B.部分生物的X染色体上存在重复基因

C.果蝇的X和Y染色体上都存在控制刚毛的基因

D.控制雄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在体细胞中只有一个

7.果蝇的体色(B、b)和毛形(F、f)分别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

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两个亲本杂交组合繁殖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杂交

组合乙的后代没有雌性个体。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杂交亲本表现型子代表现型

组合父本母本雄性雌性

灰身直黑身1/4灰身直毛、1/4灰身分叉毛、1/4黑身1/2灰身直毛、1/2

毛直毛直毛、1/4黑身分叉毛黑身直毛

黑身分灰身

乙1/2灰身直毛、1/2灰身分叉毛0

叉毛直毛

A.毛形基因(F、f)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直毛为显性

B.体色基因(B、b)中黑身为显性,其中含b基因的雄配子致死

C.组合乙没有雌性的原因是亲本产生的同时含有f和b的雄配子致死

D.为准确探究致死原因可以用BbXfY与黑身雌性个体交配后,观察子代性别及比例

8.科学家从活的S型肺炎链球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与活的R型菌混合,

并进行悬浮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其中的DNA组分能够把R型菌转化为S型菌。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实验提取的DNA需要用32P进行标记

C.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提取的DNA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D.该实验过程中,R型菌发生基因重组后转化为有荚膜的S型菌

9.科学家首次在人体活细胞内发现了一种新的DNA结构一一DNA纽结(如图)。这表明除了双

螺旋结构外,人类DNA还拥有更复杂的结构,下列有关DNA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通过荧光标记法对“DNA纽结”所在区域进行定位

B.构成DNA的每个脱氧核糖都同时连接2个磷酸基团

C.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形成了DNA的基本骨架

D.“DNA纽结”由C、H、0、N、P元素组成

10.下列关于碱基对替换导致基因结构改变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若模板DNA一条链上的一个G变成了C,经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占1/2

B.若模板DNA一条链上的一个C脱去氨基变为U,经n次复制后,突变位点为A—T碱基对的

DNA占l/2n

C.若模板DNA一条链上的一个G变构为烯醇型G+且与T配对,经2次复制后,突变位点为A

-T碱基对的DNA占1/4

D.若模板DNA经n次复制后,某个DNA一条链上的一个C突变为T,经2次复制后,突变位

点为A-T碱基对的DNA占l/2n+l

11.太平洋西北部的一种海量能发出绿色荧光,这是因为该种海量DNA分子上有一段长度为

5170个碱基对的片段一一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基因实验表明,转入了海量的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的转基因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能像海量一样发光。该资料不能表明()

A.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基因可以从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种生物个体

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D.DNA的任意片段都能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控制性状

12.真核生物转录形成前体RNA,再通过剪接将其中不需要的片段去除,最后形成具有正常功

能的mRNA。如图是S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S基因

正常蛋白质3OOCZ核草酸

’”被细胞检测

③①④出并分解

正常mRNA前体RNA异常mRNA

(含有未“剪尽”的片段)

A.过程①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甘酸,需要RNA聚合酶参与解旋和连接

B.过程①②④中,均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

C.过程③中一条mRNA链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D.过程④为分解异常的mRNA以阻止异常蛋白的合成,该过程需要RNA酶的参与

13.2019新冠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RNA)病毒,因其高传染率、高致死率,严重威胁着人

类的健康。新冠病毒主要依靠其囊膜上刺突蛋白S识别呼吸道上皮细胞膜表面的ACE2受体蛋

白,进而入侵人体肺泡及呼吸道上皮细胞。RNA复制时,先以+RNA为模板合成一RNA,再以一

RNA为模板合成新的+RNA,其增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翻逐子代病毒

----►RNA复制酶f

+RNA----►RNA----►+RNA----►结构蛋白

A.新冠病毒在肺泡内增殖时,RNA复制酶是由宿主细胞DNA指导合成

B.新冠病毒的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碱基A与T的配对

C.+RNA的喀咤碱基数与一RNA喋吟碱基数相等

D.新冠病毒不能入侵皮肤表皮细胞,可能是皮肤表皮细胞膜上缺乏ACE2受体

14.某种实验小鼠的黄色体毛(B)对黑色体毛(b)为显性,纯种黄色体毛的小鼠与纯种黑色

体毛的小鼠杂交,F1小鼠表现出一系列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过渡类型。研究表明,B基因的

某段序列具有多个可发生甲基化修饰的位点,其甲基化程度越高,B基因的表达水平越低。下

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F1小鼠的基因型都是Bb

B.B基因的甲基化修饰需要相关酶的参与

C.发生甲基化修饰的位点越多,B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

D.甲基化修饰改变了B基因中碱基对排列顺序,导致性状改变

15.一些扁平的稠环分子,如原黄素、澳化乙锭等染料,可插入到基因内部的碱基对之间,称

为嵌入染料。嵌入染料插入基因某些位点后将碱基对间的距离撑大约一倍,正好占据一个碱基

对的位置,导致两条链错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该变化

B.该变化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C.突变后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D.变化后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发生改变

16.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运用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即采用一定的方法,使精子的遗传物质

失活,再以这种精子激活卵子,但精子不参与受精卵的形成,卵子仅依靠雌核面发育成胚胎的

技术)、性别转变等技术大量培育了三倍体雌鱼。该技术先通过伪“受精”让甲鱼(Rr)卵原

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待细胞分裂到减数第二次分裂时进行冷冻处理,之后细胞发育为成体二倍

体乙鱼,再对部分乙鱼进行性反转获得丙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冷冻休克的作用是阻止甲鱼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B.冷冻休克技术并不是100%成功,所以要对DNA进行碱基测序来鉴定成体鱼的染色体倍数

C.乙鱼的基因型为RR或rr或Rr,性别为雄性

D.将乙鱼与丙鱼杂交,取受精卵进行冷冻休克处理,即可培育出三倍体鱼

17.B。地中海贫血症是指由B-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合成B-珠蛋白而引起的一种遗传性

溶血性贫血症。一对正常夫妻生育过一个患6°地中海贫血症的女儿,为了避免第二个孩子患

病,二者进行了基因诊断。如图甲为两个基因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相应个体中相关染色体片段

用PstI酶处理后得到的DNA片段电泳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珠蛋白基因发生的变异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B.图乙中的n片段比m片段多0.7kb

C.基因诊断属于遗传咨询的一个环节,可以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D.若该对夫妻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4

18.图为人类的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在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I□正常男性

1__________2

o正常女性

nO1-r-2i□364-r-O5□男性患者

m[5odtbo6女性患者

123456O

A.此病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

B.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则HI3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

C.若HI6患病,此病一定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若此病为隐性遗传病,则图中所有正常个体均为杂合子

19.关于生物进化,只能靠运用证据和逻辑来推测。下列与进化有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可以为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依据

C.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方面的研究为解释适应和物种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D.“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能作为生物都有共同祖先的论据

20.自然选择有三种类型,①稳定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淘汰,保留中间类型;②分裂

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按照不同方向保留,淘汰中间个体;③单向选择:在种群中保存

趋于某一极端变异个体,淘汰另一极端变异个体。三种自然选择类型建模分别对应图1〜3。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①与进化起点最相似,则进化过程中生存环境最稳定的可能是①

B.②中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可能形成两个物种

C.三种自然选择类型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③中种群发生的不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21.非洲干旱环境下生长的金合欢,是具有长达10厘米尖刺的高大树种,尖刺减少水分散失

的同时又可抵御动物的啃食。长颈鹿有长达45厘米的舌头,柔软细长的舌头加上长长的脖子

可以轻松吃到被尖刺覆盖的金合欢嫩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金合欢的尖刺和长颈鹿的长舌头都是生物适应性的表现

B.生物适应性的形成离不开遗传、变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C.非洲干旱环境使金合欢出现适应性性状并遗传给后代

D.当环境发生改变后,长颈鹿的适应性有可能变得不适应

22.大象生长着特别长的上门齿,俗称的象牙。非洲象体型较大,雌象和雄象都长有象牙。自

然条件下非洲象的雌性个体约有3%不长象牙。19世纪人类为了索取象牙,大量猎杀非洲象,

目前非洲象的雌性个体约有15%不长象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雌性非洲象不长象牙个体数量的增加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B.长象牙和不长象牙的全部雌象的所有基因组成了基因库

C.不长象牙和长象牙的雌性非洲象属于同一个物种

D.禁止猎杀非洲雌象,将使雌性非洲象中不长象牙的个体所占比例稳定在15%左右

23.除草剂草甘瞬能通过抑制E酶的活性导致植物死亡。某地连续多年使用草甘瞬后,黑麦草

对草甘瞬的抗性提高了10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上述事例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B.黑麦草对草甘瞬的抗性可能与使用除草剂导致E酶基因突变有关

C.草甘瞬使用期间,黑麦草种群草甘麟抗性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D.若该地区持续使用草甘瞬,多年以后可能会有新的物种形成

24.肠杆菌科细菌是分布最为广泛的病原致病菌之一,在宿主抵抗能力下降时可转变为条件性

致病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着较广的抗菌谱及较强的抗菌性,但随着广谱抗菌药物不科学的

用法用量,导致出现大量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且CRE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

趋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膜孔蛋白是主要由跨膜蛋白所构成的孔道,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能被允许通行,进而发挥

抗菌效果

B.若磷霉素能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的早期阶段,则有利于药物在菌体内富集,可提高对疾病

的治疗效果

C.有的禽畜养殖者将抗生素添加到动物饲料中,能促进耐药菌的增加

D.CRE的耐药率逐年上升,是因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科学的用法用量导致细菌耐药基因的

产生,使耐药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增多

25.中国境内生存着四川大熊猫和陕西大熊猫两个亚种,前者更像熊,后者更像猫。两者虽然

是近亲,但它们近30万年来一直处于地理隔离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两地区大熊猫在形态方面的适应性特征是环境选择下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形成的

B.两地区大熊猫的形态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C.两地区大熊猫的形态差异是长期种群内个体间、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加快同一区域内大熊猫碎片化小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有助于减少遗传衰退的问题

二、综合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26.香豌豆的花色有红色、粉色、白色三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

制,其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

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表现为粉色)。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

下:

第一组:P:白花x红花一F1粉花F2红花:粉花:白花=1:2:1

第二组:P:白花X红花一Fl粉花F2红花:粉花:白花=3:6:7

⑴分析可知,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定律,在第一组中,亲本白花的基因型

是。

⑵在第二组中,F2白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若F1粉花进行测交,则子代中粉花的

比例为。

⑶现只有一株红花植株,请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探究其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要求写出实验

方案并预期结果和结论。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

27.某种植物花瓣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已知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

色体上且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科学家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早紫花植株(1株)X含紫花植株(1株)一F1早紫花植林(901林);含系化株(455

株)和蓝花植株(448株)

实验二:早紫花植株(1株)X含蓝花植株(1株)一F1早潭紫花植株(676株)和红花植株(222

株):含紫花植株(673株)和红花植株(225株)

实验三:早紫花植株(1株)X金紫花植株(1株)一F1早潭紫花植株(678株)和红花植株(222

株);金紫花植株(337株)和蓝花植株(339株)、红花植株(113株)、白花植株(111株)

回答下列问题

(1)A、a基因位于(1分)染色体上,判断的理由是。该种植物与花色有关的基因型

共有(1分)种。

⑵实验二雌性亲本成熟的叶肉细胞内A基因数是(1分)个,杂交产生的F1雌性个

体中纯合子占—(1分)。

⑶实验三中亲本的基因型是一(1分)。让实验二中F1紫花雌性个体与实验三中F1雄性个

体随机交配,则子代中蓝花雄株占(1分)。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实验二的过程。

28.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是分子遗传学的重要研究材料。当T2感染大肠杆菌后,会抑制细菌

DNA的复制和表达。20世纪50年代,“谁是DNA和蛋白质之间的遗传信使”存在两种学说:克

里克认为核糖体中稳定的rRNA就是信使,简称为“rRNA假说”。1948年有科学家报道,当噬

菌体侵染细菌后会立即产生大量不稳定的RNA,且位于核糖体处合成蛋白质。布伦纳等科学家

据此认为rRNA不是信使,而是另一种新的信使RNA,简称为“mRNA假说”,并设计如图所示实

验进行检验。

含^NlC—ip-U

的培养液中培养

大肠杆菌

取样提取核糖体,

密度梯度离心核糖体带

离心管A

转移

、取样提取核糖体,

、密度梯度离心

^14N>12C>32P-U离心管B

的培养液

第一步:将大肠杆菌在含15N、13C、31P-U(尿喀咤)的培养基培养若干代,提取部分大肠杆

菌核糖体,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在靠近离心管A底部的位置有一条核糖体带。

第二步: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12C、32P-U培养基中培养,同时加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然后提取大肠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进行离心,通过观察离心管B中核糖体的带数和放射性的有

无来确定支持哪个假说成立。最终的实验结果支持了布伦纳等团队的“mRNA假说”。请回答下

列问题:

⑴步骤1中将大肠杆菌在含15N、13C、31p-U的培养基培养若干代的目的是。

⑵根据“mRNA假说”,布伦纳推断:T2侵染细菌后新合成的mRNA应该与侵染前细菌的核糖体

(简称旧核糖体)结合在一起合成蛋白质,则“第二步”离心只能得到一条核糖体带,且有放

射性。有放射性的原因是o

⑶根据“rRNA假说”,T2侵染后应先合成新的rRNA组建成核糖体然后再合成蛋白质,则“第

二步”离心后得到的结果:①有几条核糖体带?②核糖体带有无放射性?请绘制和标注在答题

卡的离心管图上_____________oo

(4)1952年,赫尔希一蔡斯以T2侵染大肠杆菌的同位素标记实验的方法确证了“遗传物质是

DNA”的结论,支持该结论的重要实验结果是。

29.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

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已经形成两个物种,如图所示。

---种群]③.品系1--------1■物种]

原种群-।i@>QDDrX>i।

—种群2<i®-品系2-------^物种2

(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a、c分别表示;b的实质变化是。

⑵①〜⑥的存在说明了。

⑶野兔种群中存在控制毛色的一对等位基因(A-黑色,a-浅色)。原野兔种群中AA、Aa、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50%、30%,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野兔种

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

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o

⑷该峡谷的河流中某种鲫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b基因在纯

合时使胚胎致死(bb、XbXb、:XbY等均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鲫鱼杂交,F1金鱼共100只,其

中雄鲫鱼33只,则F1鲫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b基因的频率为(分数形式

表示)

期末测试卷01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90分

一、单选题(每个2分,共50分)

1.镶嵌显性是指一对基因中的两个等位基因都表达(每个等位基因的表达都会

产生相应的性状),但同一个体中两者表达的部位不相同。已知瓢虫的翅色为镶

嵌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缘型纯合子与均色型纯合子杂交,

得到的储均为新类型(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SASAXGSESE

®黑缘型।O均色型

Fi6翳

A.笆自交产生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B.B自交可以得到3种表现型的后代

C.P代正交和反交得到的E的表型不同

D.若将储与P代均色型回交,可以得到黑缘型的后代

【答案】B

【详解】

A、Fl(SASE)自交产生的后代为SASA(黑缘型)、SASE(新类型)、SESE(均

色型),比例为1:2:1,A错误;

B、F1自交可以得到三种表现型的后代,B正确;

C、P代正交和反交得到的F1基因型均为SASE,均表现为新类型,C错误;

D、若将Fl(SASE)与P代均色型(SESE)回交,后代为SASE(新类型)、SESE

(均色型),不可以得到黑缘型的后代,D错误。

2.下列有关遗传的基本概念或说法正确的是()

A.性状分离是指杂交后代同时出现两种性状的现象

B.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实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

C.等位基因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可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一对基

D.两只黑猫(Aa)杂交,产生白猫(aa),不是发生基因重组的结果

【答案】D

【详解】

A、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出现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现象,如F1高茎自交后

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就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

B、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增加了后代的遗传多样性,使后代有了

更大的变异性,而基因的自由组合指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

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

C、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因此在减

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

D、两只黑猫(Aa)杂交,产生白猫(aa),不是发生基因重组的结果,而是亲代

产生了两种比例均等的配子,随后经过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进而产生了基因型为

aa的白猫,D错误。

3.金鱼草雌雄同株但不自花授粉,其花色和叶型分别受等位基因A/a和B/b控

制,选择纯合红花宽叶和白花窄叶杂交,F1呈现粉红色花窄叶,F1随机授粉得

F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F1特殊花色的出现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3

B.F1随机授粉后,F2粉红花中窄叶所占比例为々

C.欲判断某红花宽叶植株是否为纯合子,可通过测交实验来验证

D.若F2叶型和花色均符合分离定律比例,仍不能判断两种性状是否符合自由组

合定律

【答案】D

【详解】

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且至少在2对等位基因之间,由题干可知,

双亲均为纯合子,则各自进行减数分裂只产生一种配子,受精后相应的基因A

和a均表达,才能呈现出特殊粉红色的花色,A错误;

B、若控制花色与叶型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2粉红花中窄叶占100%;

若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1随机授粉后,F2中叶型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

bb=l:2:1,表型及比例为窄叶:宽叶=3:1,F2粉红花中窄叶占3/4,故有两

种可能,B错误;

C、红花宽叶基因型为AAbb,不需要设计测交实验来验证,C错误;

D、F2花色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2:1,叶型表型及比例为窄叶:

宽叶=3:1,且整体研究的后代表型及比例为(1:2:1)X(3:1)=3:6:3:

1:2:1,才能判断两种性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符合,D正确。

4.为研究吸烟对生殖的损害,科研人员连续5天对雄性小鼠注射香烟烟雾提取

物,结果如下:

香烟烟雾提取物注射量(mg/kg)

处理检测项目

02550100

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豳)0.22.63.44.8

精子畸形率建)1.46.88.710.2

睾丸组织中SOD酶活力(Nu/ml)182.9440.5528.8677.5

睾丸组织MDA含量(umol/ml)33.4106.5138.4187.7

注:MDA可引起染色体畸变,SOD酶可减少MDA合成

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可能是造成精子畸形的原因之一

B.机体可能通过提高SOD酶活力对香烟烟雾提取物产生防御

C.MDA含量的增高说明SOD酶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有限

D.吸烟对亲代细胞染色体的损伤不会遗传给后代

【答案】D

【详解】

A、由表格可知,香烟烟雾提取物注射量越高,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越高,精

子畸形率越高,所以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可能是造成精子畸形的原因之一,A正

确;

B、由表格可知,香烟烟雾提取物注射量越高,睾丸组织中SOD酶活力越高,所

以机体可能通过提高SOD酶活力对香烟烟雾提取物产生防御,B正确;

C、由题干可知,MDA可引起染色体畸变,SOD酶可减少MDA合成所以,睾丸组织

中SOD酶活力越高,但睾丸组织中MDA含量也越高。所以MDA含量的增高说明

SOD酶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有限,C正确;

D、吸烟对亲代细胞染色体的损伤如果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可遗传给后代,D错

误。

5.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除了原始生殖细胞发生减数分裂,其他所有细胞均只发生有丝分裂

B.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次数相同,染色体的复制次数不同

C.与有丝分裂不同,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的阶段

D.与减数分裂不同,有丝分裂对于生物的遗传没有重要意义

【答案】C

【详解】

A、人体内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失去了增殖的能力,A错误;

B、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细胞分裂次数不同,但DNA复制次数和染色体复制次数

相同,B错误;

C、与有丝分裂不同,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的阶段,即减

数第二次分裂,C正确;

D、有丝分裂保证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高度一致,对生物遗传具有重要意义,D

错误。

6.关于性染色体起源,有假说认为“性染色体是由常染色体分化来的”(如下图

所示)。下列现象中不支持该假说的是()

|吁即-胪

A.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X和Y染色体可以联会

B.部分生物的X染色体上存在重复基因

C.果蝇的X和Y染色体上都存在控制刚毛的基因

D.控制雄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在体细胞中只有一个

【答案】D

【详解】

A、X、Y染色体虽然形态、大小有明显差异,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仍和其它

同源染色体一样正常联会,能支持同源假说,A错误;

B、由图可知,同形染色体部分转移至同源染色体,所以可能会出现X染色体上

有重复基因,能支持同源假说,B错误;

C、果蝇X和Y染色体上有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说明它们可能是同源染色体分

化而来,能支持同源假说,C错误;

D、控制雄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在体细胞只有一个,说明该基因位于X非同

源片段或者Y染色体上,不支持同源假说,D正确。

7.果蝇的体色(B、b)和毛形(F、f)分别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控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两个亲本杂交组合繁殖得到的子代

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杂交组合乙的后代没有雌性个体。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

杂交亲本表现型子代表现型

组合父本母本雄性雌性

灰身直黑身1/4灰身直毛、1/4灰身分叉毛、1/41/2灰身直毛、

毛直毛黑身直毛、1/4黑身分叉毛1/2黑身直毛

黑身分灰身

乙1/2灰身直毛、1/2灰身分叉毛0

叉毛直毛

A.毛形基因(F、f)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直毛为显性

B.体色基因(B、b)中黑身为显性,其中含b基因的雄配子致死

C.组合乙没有雌性的原因是亲本产生的同时含有f和b的雄配子致死

D.为准确探究致死原因可以用BbXfY与黑身雌性个体交配后,观察子代性别及

比例

【答案】B

【详解】

A、根据甲组的实验结果可知,直毛X直毛一雌性都是直毛,雄性直毛:分叉毛

=1:L与性别有关,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A正

确;

B、根据甲组的实验结果可知,灰身X黑身一雌雄都是灰身:黑身=1:1,与性别

无关,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乙组的实验结果可知,灰身X黑身一雄性

灰身,说明灰身对黑身是显性,据此可知,甲组的基因型为Bb(含)、bb(早),

如果含b基因的雄配子致死,那么后代全是灰身(Bb),与题意不符,B错误;

C、据题意可知,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bbXfY、BBXFXf,后代没有出现雌性,可

能的原因是亲本产生的同时含有f和b的雄配子致死或者是基因f使精子致死,

C正确;

D、为准确探究致死原因可以用BbXfY与黑身雌性个体(bbXX)交配后,观察子

代性别及比例,若后代只有雄性,则是基因f使精子致死;若后代雌雄均有,且

比例为1:2,则是基因b和f共同使精子致死,D正确。

8.科学家从活的S型肺炎链球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与活

的R型菌混合,并进行悬浮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其中的DNA组分能够把R

型菌转化为S型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实验提取的DNA需要用32P进行标记

C.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提取的DNA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D.该实验过程中,R型菌发生基因重组后转化为有荚膜的S型菌

【答案】D

【详解】

A、该实验中蛋白质组别不能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A错误;

B、本实验中DNA不需要用32P进行标记,可通过培养基上菌落类型推断其作用,

B错误;

C、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提取的DNA仍有生物活性,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C错误;

D、该实验过程中,R型菌可转化为有荚膜的S型菌,该过程属于基因重组,D

正确。

9.科学家首次在人体活细胞内发现了一种新的DNA结构—DNA纽结(如图)。

这表明除了双螺旋结构外,人类DNA还拥有更复杂的结构,下列有关DNA说法错

误的是()

A.可以通过荧光标记法对“DNA纽结”所在区域进行定位

B.构成DNA的每个脱氧核糖都同时连接2个磷酸基团

C.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形成了DNA的基本骨架

D.“DNA纽结”由C、H、0、N、P元素组成

【答案】B

【详解】

A、可以通过荧光标记法对“DNA纽结”所在区域进行定位,A正确;

B、在DNA双螺旋分子中,每条链的末端各有一个游离的脱氧核糖,只连接1个

磷酸基团,B错误;

C、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形成了DNA的基本骨架,C正确;

D、“DNA纽结”的本质仍为DNA,由C、H、0、N、P元素组成,D正确。

10.下列关于碱基对替换导致基因结构改变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若模板DNA一条链上的一个G变成了C,经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占

1/2

B.若模板DNA一条链上的一个C脱去氨基变为U,经n次复制后,突变位点为A

-T碱基对的DNA占l/2n

C.若模板DNA一条链上的一个G变构为烯醇型G+且与T配对,经2次复制后,

突变位点为A-T碱基对的DNA占1/4

D.若模板DNA经n次复制后,某个DNA一条链上的一个C突变为T,经2次复

制后,突变位点为A-T碱基对的DNA占l/2n+l

【答案】B

【详解】

A、DNA复制,两条链均可作为模板。若模板DNA一条链上的一个G变成了C,即

一半的新合成DNA均出错,A正确;

B、若模板DNA一条链上的一个C脱去氨基变为U,复制1次,1个DNA突变位点

为U-A,另外一个DNA相对应位置为G-C,则此时没有突变位点为A—T碱基对的

DNA,B错误;

C、若模板DNA一条链上的一个G变构为烯醇型G+且与T配对,复制1次,1

个DNA突变位点为G+-T,另外一个DNA相对应位置为C-G。复制第2次,共有

4个DNA,且只有一个DNA的突变位点为A-T,占比1/4,C正确;

D、若模板DNA经n次复制后,此时具有2n个DNA;此时再复制2次,共有2n+2

个DNA。若某个DNA一条链上的一个C突变为T,该DNA复制1次,1个DNA突

变位点为「A,另外一个DNA相对应位置为G-C;再复制1次,1个DNA突变位

点为T-A,1个DNA突变位点为A-T,则共有2个突变位点为A-T的DNA。综上,

突变位点为A-T碱基对的DNA占2/2n+2=l/2n+l,D正确。

11.太平洋西北部的一种海蜚能发出绿色荧光,这是因为该种海量DNA分子上有

一段长度为5170个碱基对的片段一一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基因实验表明,转

入了海量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能像海量一样

发光。该资料不能表明()

A.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基因可以从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种生物个体

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D.DNA的任意片段都能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控制性状

【答案】D

【详解】

AB、转入了海蚩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内的DNA片段的转基因鼠,在紫外线的照

射下,也能像海15一样发光,说明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和基因可以从

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种生物个体,AB正确;

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片段,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

和功能单位,C正确;

D、DNA片段既有基因片段,也有些非基因片段,其中非基因片段不能控制生物

体的性状,D错误。

12.真核生物转录形成前体RNA,再通过剪接将其中不需要的片段去除,最后形

成具有正常功能的mRNA。如图是S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S基因

核草酸

正常颦质

DOOCZ’被细胞检测

③①④出并分解

.I.②_____;;_____②

正常mRNA前体RNA异常mRNA

(含有未“剪尽”的片段)

A.过程①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昔酸,需要RNA聚合酶参与解旋和连接

B.过程①②④中,均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

C.过程③中一条mRNA链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D.过程④为分解异常的mRNA以阻止异常蛋白的合成,该过程需要RNA酶的参与

【答案】B

【详解】

A、过程①表示转录,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甘酸,需要RNA聚合酶参与,A对;

B、过程①没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过程②表示前体RNA的加工,有磷酸二酯键

的断裂和形成,过程④表示异常mRNA的降解,没有磷酸二酯键的形成,B错误;

C、过程③中一条mRNA链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条肽链,以提高蛋白质的合

成速率,C正确;

D、过程④为利用RNA酶分解异常mRNA以阻止异常蛋白的合成,D正确。

13.2019新冠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RNA)病毒,因其高传染率、高致死率,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新冠病毒主要依靠其囊膜上刺突蛋白S识别呼吸道上皮

细胞膜表面的ACE2受体蛋白,进而入侵人体肺泡及呼吸道上皮细胞。RNA复制

时,先以+RNA为模板合成一RNA,再以一RNA为模板合成新的+RNA,其增殖过程

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翻透子代病毒

----►RNA复制酶f

+RNA----►RNA----►+RNA----►结构蛋白

A.新冠病毒在肺泡内增殖时,RNA复制酶是由宿主细胞DNA指导合成

B.新冠病毒的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碱基A与T的配对

C.+RNA的喀咤碱基数与一RNA喋吟碱基数相等

D.新冠病毒不能入侵皮肤表皮细胞,可能是皮肤表皮细胞膜上缺乏ACE2受体

【答案】A

【详解】

A、RNA复制酶是由病毒自身的DNA指导合成,A错误;

B、+RNA为模板合成-RNA,再以-RNA为模板合成新的+RNA,整个过程都是A与U

的配对,B正确;

C、由于-RNA是以+RNA为模板合成,二者的碱基互补配对,因此+RNA的喀咤碱

基数与-RNA口票吟碱基数相等,C正确;

D、新冠病毒不能入侵皮肤表皮细胞,可能是皮肤表皮细胞膜上缺乏ACE2受体,

D正确。

14.某种实验小鼠的黄色体毛(B)对黑色体毛(b)为显性,纯种黄色体毛的小

鼠与纯种黑色体毛的小鼠杂交,F1小鼠表现出一系列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过

渡类型。研究表明,B基因的某段序列具有多个可发生甲基化修饰的位点,其甲

基化程度越高,B基因的表达水平越低。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F1小鼠的基因型都是Bb

B.B基因的甲基化修饰需要相关酶的参与

C.发生甲基化修饰的位点越多,B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

D.甲基化修饰改变了B基因中碱基对排列顺序,导致性状改变

【答案】D

【详解】

A、纯种黄色与纯种黑色杂交,正常情况下,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并未改变,即

都为Bb,A正确;

B、B基因的甲基化需要酶的修饰,B正确;

C、B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B基因的表达水平越低,说明发生甲基化修饰的位

点越多,B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C正确;

D、甲基化修饰并未引起B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错误。

15.一些扁平的稠环分子,如原黄素、澳化乙锭等染料,可插入到基因内部的碱

基对之间,称为嵌入染料。嵌入染料插入基因某些位点后将碱基对间的距离撑大

约一倍,正好占据一个碱基对的位置,导致两条链错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该变化

B.该变化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C.突变后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D.变化后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发生改变

【答案】B

【详解】

A、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A错误;

B、该变化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间期,B正确;

C、该基因突变并未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只是嵌入的染料导致两条链错位,C错

误;

D、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因此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

变,D错误。

16.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运用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即采用一定的方法,使精

子的遗传物质失活,再以这种精子激活卵子,但精子不参与受精卵的形成,卵子

仅依靠雌核面发育成胚胎的技术)、性别转变等技术大量培育了三倍体雌鱼。该

技术先通过伪“受精”让甲鱼(Rr)卵原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待细胞分裂到减数

第二次分裂时进行冷冻处理,之后细胞发育为成体二倍体乙鱼,再对部分乙鱼进

行性反转获得丙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冷冻休克的作用是阻止甲鱼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B.冷冻休克技术并不是100医成功,所以要对DNA进行碱基测序来鉴定成体鱼的

染色体倍数

C.乙鱼的基因型为RR或rr或Rr,性别为雄性

D.将乙鱼与丙鱼杂交,取受精卵进行冷冻休克处理,即可培育出三倍体鱼

【答案】A

【详解】

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进行冷冻处理,冷冻处理会抑制细胞中的纺锤丝的形成,

最终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

B、冷冻休克的作用是阻止甲细胞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由于冷冻休克并不是100%成功,往往需要通过DNA含量测量的方法来鉴定成体

鱼的染色体倍数,B错误;

C、乙鱼是由甲鱼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进行冷冻处理,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

RR或rr,且会停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性别为雌性,C错误;

D、由于乙鱼与丙鱼都是二倍体,且性别不同,可以进行杂交,对受精卵进行冷

冻休克处理,最终发育出的成体鱼不一定为三倍体鱼,若冷冻处理时间为卵子减

数第二次分裂,卵子加倍后再与精子结合才会得到三倍体,D错误。

17.B0地中海贫血症是指由B-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合成B-珠蛋白而引起

的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症。一对正常夫妻生育过一个患B。地中海贫血症的女

儿,为了避免第二个孩子患病,二者进行了基因诊断。如图甲为两个基因结构示

意图,图乙为相应个体中相关染色体片段用PstI酶处理后得到的DNA片段电泳

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珠蛋白基因发生的变异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B.图乙中的n片段比m片段多0.7kb

C.基因诊断属于遗传咨询的一个环节,可以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D.若该对夫妻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4

【答案】D

【详解】

A、珠蛋白基因发生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不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错;

B、图乙中m片段对应的基因为正常基因,而n片段对应的基因为突变基因,二

者的长度分别为4.4kb和3.7kb,故m片段比n片段多0.7kb,B错误;

C、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的方法是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基因诊断属于产前

诊断,C错误;

D、由一对正常夫妻生育过一个患病的女儿可以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病,该对夫妻双方均为杂合子,若其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4,D正确。

18.图为人类的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在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

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I□正常男性

o正常女性

□男性患者

m女性患者

123456O

A.此病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

B.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贝以113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

C.若HI6患病,此病一定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若此病为隐性遗传病,则图中所有正常个体均为杂合子

【答案】D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该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A错误;

B、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皿3的母亲为正常个

体,不含致病基因,所以HI3为杂合子的概率是1,B错误;

C、若HI6患病,只根据其母亲患病,儿子都患病,不能判定该病一定为伴X染

色体隐性遗传病,C错误;

D、若此病为隐性遗传病,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题图中所有正常个体均有

患病的父、母或子、女,故所有正常个体均为杂合子,D正确。

19.关于生物进化,只能靠运用证据和逻辑来推测。下列与进化有关的叙述不合

理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可以为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

寻找依据

C.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方面的研究为解释适应和物种的形成提供了坚

实的基础

D.“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能作为生物都有共同祖先的论据

【答案】D

【详解】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A正确;

B、比较解剖学任务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可以为这些生物

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依据,B正确;

C、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方面的研究为解释适应和物种的形成提供了坚

实的基础,C正确;

D、并不是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靠能量驱动,如水分子的跨膜运输,D错误。

20.自然选择有三种类型,①稳定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淘汰,保留中间

类型;②分裂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按照不同方向保留,淘汰中间个体;

③单向选择:在种群中保存趋于某一极端变异个体,淘汰另一极端变异个体。三

种自然选择类型建模分别对应图1〜3。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①与进化起点最相似,则进化过程中生存环境最稳定的可能是①

B.②中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可能形成两个物种

C.三种自然选择类型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③中种群发生的不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答案】B

【详解】

A、①为稳定选择,若①与进化起点最相似,则进化过程中生存环境最稳定的可

能是①,A正确;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错误;

C、自然选择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三种自然选择类型都会导致种

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

D、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③中种群发生的不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

材料,D正确。

21.非洲干旱环境下生长的金合欢,是具有长达10厘米尖刺的高大树种,尖刺

减少水分散失的同时又可抵御动物的啃食。长颈鹿有长达45厘米的舌头,柔软

细长的舌头加上长长的脖子可以轻松吃到被尖刺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