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8-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祭祀祖先和赏赐记载是青铜器铭文的两项重要内容。商周人的家族观念相当深厚,每位家人的成就都与祖先有关;王被视为上帝的表现者,王所赏赐之物即“天恩”,领受天恩者自然必需上告祖先,一同共享荣耀,祈求保佑,以使家族所受之天恩能永垂不朽。对此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君权神授”理论初步成熟 B.特定历史时期的治国之术C.分封制确立天子“天下共主” D.政治运作体现神权高于王权【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青铜铭文记载以“祭祀祖先和赏赐”为主,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商周时期统治者利用人们的家族观念和对上天的崇拜,将祭祀祖先和王者赏赐“天恩”相联系的做法,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统治者的治国之术,B选项正确,君权和神权结合的做法只是材料的部分内容,不是一种理论体系,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分封制对政治格局的作用,C选项错误。神权高于王权不是材料所述的政治运作的主旨,D选项分析片面。2.战国时期,一个五口百亩之家,每年收获的粮食,除去什一税和口粮,所剩无多,远不足以应付家庭的正常开支,生活过得特别艰苦。五十岁以上的可以穿丝,七十岁以上的可以吃肉,全家可以吃饱饭,这是孟子所期望的他那个时代小农之家所能过上的最华蜜的生活。上述情形的出现A.促使小农普遍运用铁制农具 B.推动小农生产耕织结构的形成C.加剧当时人地关系惊慌局面 D.引发农业生产技术根本性变革【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战国时期”,“五口百亩之家”的小农们对华蜜的追求就是温饱有余,华蜜生活的标准是吃肉穿丝,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在生产力较低的情形促进了小农在生产中耕、织结合,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结构的形成,B选项符合题意。小农追求的生活志向通过运用铁器不能实现“穿丝”、“吃肉”,A选项错误。战国时期并不存在人地关系惊慌的局面,C选项不符合题意。小农对华蜜生活的追求,不是生产技术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充分条件,D选项错误。3.西汉时期,钱币运用特别普遍,除黄金、铜钱外基本没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换媒介。到东汉,黄金首先退出了流通领域,而布帛在交换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原来用钱币支付的赏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渐次改用布帛。交换媒介的这一变更A.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表明政府加强对商业的管理C.反映出商品经济呈现肯定波折 D.源于对外贸易中的不利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从西汉时期普遍运用铜钱到东汉时期公私交易渐渐改为实物,交换媒介的变更,体现的是东汉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阻碍,C选项符合题意。从货币到好用实物交易,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只是交换媒介的变更,不能推理出政府对商业管理加强的结论,B选项错误。自然经济为主的汉代,交换媒介从钱币退回到实物并非源于对外贸易的恶化,D选项错误。4.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历史上闻名的勤于听受、事必躬亲的皇帝,“留心治道,无惮疲惫”,“一日之内,酬答百司,至乃日旰忘食,夜分未寝,动以文簿,忧劳圣躬”。这反映出A.完善政府运行机制的必要 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达到顶峰C.政府行政效率有较大提高 D.隋朝科举选官制度亟待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隋文帝“勤于听受,事必躬亲”和“酬答百思”,反映出当时政府运营机制存在的低效和积累,迫切须要改革,A选项符合题意。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在清代雍正皇帝统治时期,B选项错误。皇帝“事必躬亲”,政府行政效率是低下的,C选项错误。科举制是在隋炀帝时期才创立的,并且皇帝“酬答百司,事必躬亲”的问题,仅通过改革选官制度是不能解决的,D选项不符合题意。5.北宋时期,“枢密院掌兵籍、虎符,三衙掌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所以维持军政,万世不易之法。”枢密院设枢密使和枢密副使,由文臣担当,三衙设殿前督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督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督指挥使司,由武将担当,典型的“以文制武”、“重文抑武”。这一设计A.有助于增加北宋军事实力 B.实质是中心集权的强化C.遵循分权与制约平衡原则 D.是政治制度创新的产物【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北宋“以文制武,纵文抑武”等减弱军权,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北宋初年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军人强调横而进行制度创新,D选项符合题意。“以文制武”不利于军事实力的增加,A选项错误。分化军权、重文抑武的实质是要加强君主专制,B选项错误。“以文制武”等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加强君主专制,分化事权、制约平衡只是其部分手段,C选项错误。6.朱元璋多次表示:“诸蛮夷酋长来朝,涉履山海,动经数千里,彼既慕义来归,则赉(赐,给)予之物宜厚,以示朝廷怀柔之意。”对这一朝贡贸易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推动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B.主见中外之间国家关系的民主化C.儒家思想在外交领域的详细运用D.干脆扩大了明朝的政治统治版图【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朱元璋“厚往薄来”的朝贡思想,与儒家主见的“和而不同”、“重义轻利”、“以义制利”等观念相符,是儒家思想在外交领域里的运用,C选项符合题意。朱元璋“厚往薄来”、“重义薄利”的理念,不能推动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A选项错误。“朝贡贸易”、“理藩外交”建立的国家关系并不民主,B选项错误。厚往薄来的朝贡关系不能干脆扩大明朝版图,D选项错误。7.明代是中国数学史上的特殊时期。民间出现大量数学书籍,各种公式和法则编成歌诀,朗朗上口,珠算渐渐普及。这反映出A.经济发展对科技的影响突出 B.科学理论探讨氛围深厚C.士人价值取向呈现重大变更 D.工商皆本成为社会共识【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数学书籍、公式、法则和珠算等,在明代的民间传用流行,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使得传统好用科技的广泛应用,A选项符合题意。民间运用公式、珠算不能体现科学“理论”探讨氛围深厚,B选项错误。民间普遍运用珠算不能说明“士大夫”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更,C选项不符合题意。“工商皆本”只是黄宗羲等少数进步人士的观点,D选项错误。8.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大批学者重视实证探讨,致力于用考据方法整理和探讨古代文献,形成了被称为“汉学”(因其探讨儒学经典方法近似汉代儒生)的学风。相反,理学则被称为“宋学”。这表明清朝初年A.理学丢失了正统地位 B.激励学术的自由争鸣C.孕育着对传统的反叛 D.试图复兴汉代新儒学【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清代乾嘉年间,学术界重视汉学,将汉代儒家经典作为学习、探讨即“经世致用”的对象,质疑宋代理学,体现了清朝初期学问分子对宋明理学的反叛,C选项符合题意。明清时期官方正统哲学是理学,A选项不符合史实。由于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乾嘉年间大量学问分子探讨考据学,并非“自由争鸣”得到激励,B选项不符合史实。考据学的意图是经世致用,革除时弊,真正意义并不是要复兴汉代儒学,D选项错误。9.1842年,在中国常年进口的物品总值中,鸦片居第一位,占55.2%;棉花为其次位,占20%;棉织品居第三位,占8.4%。1867年,棉织品跃居其次位,占21%;鸦片仍居第一位,但比重已下降到46%。到1885年,棉织品已经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这种优势始终持续到20世纪的20年头。中国近代前期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动说明A.各阶级的救亡图存成效显著 B.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C.列强对华侵略呈现肯定变更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19世纪中期的80多年里,中国常年进口的物品总值由鸦片为主转变为棉织品为主,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种进口货物结构的变更体现了鸦片斗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有所变更,C选项符合题意。进口商品结构的变更不是中国社会“各阶级”救亡图存的结果,A选项错误。列强商品输出和“进口商品”结构的变更不是中国“近代化的成效”,不能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BD两项不符合题意。10.1882年1月16日,《申报》刊出该报驻京记者由天津拍发至上海的新闻专电,清廷正在查办一名渎职人员。这表明当时中国A.电报业务发展相对有限 B.新闻传递方式较为落后C.通商口岸电话得到普及 D.新闻事业实现同步直播【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1982年”《申报》刊出的政治新闻专电,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电报业务有肯定的发展,但其应用的范围和数量相对有限,A选项符合题意。用报纸刊登报政府专电内容,说明当时新闻传递方式的近代化,B选项错误。专电、报纸等信息不能说明“电话普及”,C选项错误。新闻报刊、电报不能做到“同步直播”,D选项错误。11.中日甲午斗争后,“文学救国”、“教化救国”、“科学救国”等口号一个接一个被提了出来,“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界革命”、“史界革命”等接踵而起,“文明结婚”、“文明脚”、“文明戏”等成为时髦词汇。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中体西用”的持续 B.维新变法与暴力革命之争C.中国复兴之路的探讨 D.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体现【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中日甲午斗争后,文化、生活等多个领域有“救国”、“革命”和“文明”等词汇的出现,结合所学可知,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民族意识的觉醒和中国复兴之路探讨热潮的出现,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提到文化生活领域的救国、革命观念,已经冲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中体西用”,A选项错误。材料提到的各种救国方案和文化、生活领域里的革命,并不是政治领域里的改良和暴力,不是对中国政体选择的争论与分歧,B选项不符合题意。多种形式的救国、革命设计纷纷出现,不是“列强侵略”的表现,而是进步学问分子对民族复兴之路的探究,D选项错误。12.1924年,上海一宗族修改族会章程,规定族人在族会中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族首领由选举产生,不再由辈分、年龄等因素确定。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辛亥革命共和观念影响 B.新文化运动的深化开展C.马克思主义为正统思想 D.国共合作北伐成功进军【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1924年上海某个宗族出现了民主选举宗族首领的现象,主要说明白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民主观念深化到了社会生活中,B项符合题意;1911年辛亥革命提倡的“共和”政体和政治观念与宗族生活的民主化无关,A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是新中国成立后确定的,在1924年的上海并不是正统思想,C选项不符合史实。国共合作北伐成功进军是从1926年秋才起先的,D选项错误。13.如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一时期内不同年份各民族工业部门资本占全国总资本比例示意图(占全国总资本比例1为年份1的状况,占全国总资本比例2为年份2的状况,年份2较年份1晚些)。对此理解精确的是A.清政府为支付对日巨额赔款,激励兴办实业B.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内市场统一C.政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华,发展战时生产D.新中国成立在即,重工业所占比重快速提升【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供应的数据,较之前年份,其次个年份的冶炼业、机械金属业等重工业占全国总资本的比重明显上升,纺织、面粉等轻工业比例显著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和抗日斗争时期,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工业服务抗战的须要亲密相关,C选项符合题意。19世纪末清政府激励兴办实业、1927年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之后,国内经济发展均为轻工业发展很快,重工业发展偏慢,没有变更民族工业投资多在轻工业的经济格局,AB两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面临崩溃,轻、重工业均没有较大发展,D选项不符合史实。14.据1943年美国外交官们报告:“(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当前政策与正统共产主义相去甚远……已经实行了普遍选举,个人的经济自由相对而言未受限制,这一政权看来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与其说是共产主义的政权不如说是农业民主的政权更为精确。”材料表明A.中共坚持统一战线思想 B.百团大战赢得美国赞扬C.中共践行人民民主专政 D.中共出现“右”倾错误【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943年”共产党政权被说成是“农业民主政权”的缘由在于依据地的政权建设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选项符合题意。1940年百团大战的成功与美国认为中共政权是“农业民主政权”无关,B选项错误。“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革命成功后建立的,与抗日斗争、“农业民主的政权”不符,C选项错误。当时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出现“右倾”错误,D选项不符合史实。15.1962年与1959年相比,中国农产品收购价格,粮食、棉布、油料和生猪平均价格分别提高了20%、10%、13%和26%;对粮食主产区实行超额收购加价的嘉奖,平均加价5%。上述做法A.实现了农业与工业的协调发展 B.有利于扩大工业品的农村市场C.消退了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弊端 D.促使农产品价格体制改革加快【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与1959年相比,1962年的农产品价格的提升和加价嘉奖,能提高农夫的生产主动性,使之收入增加,从而扩大工业品的农村市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B选项符合题意。在(1962年)国家其次个五年安排实行期间,农产品价格提高和加价嘉奖,不能说明农业和工业已经实现了协调发展,A选项错误。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规定和嘉奖,不能消退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C选项错误。1962年农产品加价、提价,与1978年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无关,D选项错误。16.读1952年、1957年各类全部制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示意图。该图干脆反映出1952年、1957年各类全部制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示意图A.第一个五年安排提前超额完成任务B.工业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成果巩固C.社会主义改造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D.打破安排经济体制的改革燃眉之急【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与1952年各类工业品生产组织形式相比,到1957年公有制在工业中占了肯定优势,私有制基本被限制在极低的范围内,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出在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巩固,B选项正确。材料里公有制企业的比重高,不能说明一五安排提前超额完成,A选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在1956年底,C选项错误。一五安排中公有制在工业生产中占肯定优势,不能说明安排经济体制的弊端严峻,迫切须要改革,D选项不符合题意。17.1993~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和中心文化管理部门接连制定和颁发了200多部文化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或部门规章,如《著作权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电影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管理条例》等。材料表明当时中国A.已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肯定成就C.“双百”方针的提出助推文化建设 D.文化经营管理制度的改革起先实践【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1993到2002年国家接连制定和颁发了200多部文化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或部门规章等,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说明文化改革体制取得了肯定成效,B选项符合题意。中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是大量文化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出台的主旨,A选项错误。“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在1956年,C选项不符合题意。大量文化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出台不能说明文化经营管理制度的改革用了十年时间才起先,D项错误。18.历史学家欧伯尔指出,以雅典政治文化为参数,问雅典人何以未能给予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政治权利,不如问他们如何能在成年男性公民中取得政治同等和限制精英的政治特权。这表明雅典公民A.提倡政治权利上的同等 B.崇尚三权分立运行机制C.追求决策中同等发言权 D.主动捍卫干脆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雅典的政治文化不变的话,雅典公民取得政治同等和限制精英政治特权主要是通过追求在决策中的同等发言权实现的,C项符合题意。雅典公民只是“提倡的是政治权力同等”,不能限制精英的政治特权和实现政治同等,A选项不符合题意。雅典社会政治文化并不崇尚三权分立运行体制,B选项不符合史实。捍卫干脆民主只是手段,不是实现政治同等和限制精英特权的政治文化,D选项错误。19.古希腊人对外部世界有剧烈的新奇心,他们“常到国外去旅行……旅行时,他们总是保持着怀疑的精神、批判的眼光。他们探究一切事物,将全部的问题都搬到理性的审判台前加以考察。”这种新奇心表明古希腊A否认肯定权威,反对宗教迷信活动B.已从对人的崇拜发展为对理性的崇拜C.追求政治权利同等,反对精英政治D.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人文思想萌发【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古代希腊人对全部问题的怀疑精神、批判眼光和对世界的新奇心,体现了希腊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人文思想的萌发,D选项符合题意。否定肯定权威和宗教迷信活动,以及追求政治权利同等,反对精英政治都只是对外部世界和各种问题充溢新奇心的详细体现,AC两项错误。古希腊人对外界的新奇心,对全部问题的思索,不能证明其对人或者理性的崇拜,B选项错误。20.18世纪中期的《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工艺详解辞典》共35卷,撰稿者多为具有真知灼见的文化精英,提倡以进步去战胜谬误和偏见,代表着当时最高学术水平。这表明,《百科全书》的编撰有利于A.科学摆脱宗教神学束缚而独立 B.完成自然界相识首次理论综合C弘扬科学和理性推动思想解放 D.传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百科全书派的文化精英要用大量科学学问去“战胜谬误和偏见”,体现了其弘扬科学、理性的主旨,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C选项符合题意。自然科学摆脱宗教独立,是在17世纪科学革命时期实现的,A选项错误。自然界的首次理论大综合是牛顿17世纪后期完成的,B选项错误。物竞天择是19世纪中期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D选项错误。21.学者丁建弘指出,德意志帝国初期的宰相主要职责大多数不是作为帝国首席大臣而是作为普鲁士首相来履职的。1872年,帝国首相俾斯麦试图将普鲁士首相一职交给罗恩,但很快发觉这是不明智的。德国宰相的这一特点A.植根于帝国政治的特殊性 B.缘于落后的工业生产实力C.反映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体现出深厚军国主义色调【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俾斯麦尝试由帝国首席大臣出任首相安排的落空,结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出台的相关史实可知,德国宰相的产生方式是由帝国政治的特殊性确定的,A项符合题意。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德国,工业生产力并不落后,B选项错误;德国统一后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C选项错误。德国首相的产生方法与军国主义色调深厚等都是由德国特殊的政治道路确定的,D选项错误。22.有学者指出,苏联工业化期间,农夫牺牲太多,建立起高度集中、一时也能行得通模式,这事实上是“军事(战时)共产主义模式的再版”。这一相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推行余粮收集制增加实力 B.未能使苏联建成社会主义C.依靠中心安排的手段推行 D.始于应对斗争的关键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斯大林模式都依靠中心安排,用行政手段推行,都体现出了军事共产主义的特点,C选项符合题意。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余粮收集制,以应对斗争须要,AD项错误。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和集体化措施,使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B选项错误。23.20世纪30年头,多数法国作家的小说不再是仅仅为了供读者得到某种消遣,而是力求表现人类在世界上的境况,以及在这种境况下应当实行的看法,“人类境况”小说应运而生。这类小说的出现反映出当时的法国A.存在共和政体和君主政体的激烈之争B.受到危机的冲击,斗争威逼日益接近C.面临接受美国救济和摆脱限制的选择D.陷入法德和解与法德接着为敌的逆境【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在20世纪30年头世界经济危机和整体局势惊慌的背景下,“人类境况”小说出现体现法国作家在斗争日益迫近的状况下,对世界境况和人类发展的关注和反思,B选项符合题意。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巩固了共和政体,A选项不符合题意。法国面临接受美国救济和摆脱其限制的选择是冷战时期的问题,与“20世纪30年头”的世界形势无关,C项错误;“20世纪30年头”法国推行绥靖政策,“陷入法德和解与法德接着为敌的逆境”与“人类境况”小说的关注点不符,D项错误。24.1956~1957年,美苏之间从干脆对抗转变为对中东、非洲和亚非发展中国家施加影响的竞争。在美国看来,其争取对第三世界影响的努力受到了中国的阻碍。同时,美国认为中国在“觊觎”东南亚,是其在这一地区平安利益的最大隐患。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一项是A.美国奉行的杜鲁门主义获得新运用B.中国通过联合国大会支持发展中国家C.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反对霸权主义D.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卷入了美苏冷战【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956~1957年”美国将中国当作在第三世界扩大影响的阻碍和在东南亚扩张的隐患的说法,是美国反共遏共的杜鲁门主义在中国问题上的新应用,A项正确;当时中国被美国阻挡在联合国外,B项错误;中国反对霸权主义,但“不结盟”政策是在1980年头才提出的,C项不符合史实;美国对中国的仇视和敌对看法,不能说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卷入了美苏的冷战,D项错误。25.依据米歇尔·博德《资本主义史》,资本主义世界和第三世界1936—1971年分别占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比重状况如下表。该表反映出1936—1971年项目占世界工业生产比重占世界贸易比重1936—1938年1963年1971年1938年1948年1963年1971年资本主义世界全体76%62%61%64%59%63%68%美国32%32%33%10%16%11%13%第三世界5%9%13%35%36%25%22%A.布雷顿体系关贸总协定提升美国地位B.资本主义世界内部差距渐趋缩小C.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影响力逐步增加D.世界经济力气对比呈现变更态势【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表格中1936到1971年世界工业生产中资本主义世界整体有所下降,美国和第三世界国家比重上升,世界贸易中资本主义国家整体和美国的比重波动上升,而第三世界国家的比重则相对下降,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体现出了世界经济力气对比发生了变更,D项符合题意。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A选项错误;从材料数据中不能得出资本主义世界内部差距渐渐缩小的结论,B选项错误;通过在世界工业中比重上升和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的明显下降,不能得出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影响力逐步增加的结论,C项错误。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封建贵族慢慢崩渍,而自由经商者乃慢慢兴起。子贡“不受命而货殖”,即自由经商也。其后如范蠡、段干木、白圭诸人,类皆赖藉政府上之地位,……而干商贩之新事业。……自春秋以迄战国中期,历时三、四百年,人口繁殖,耕地日辟,游牧之戎狄渐次同化,或歼灭,或避去,此疆彼界之封建,已变为壤地相连的几个大国,此皆当时商业都市骤盛之缘由也。举其著者,如临淄、邯郸、大梁、郢、陶等。其间惟陶因交通关系,特殊发展,余皆各国之首都。——摘自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在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诸条件中,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仅是“假言推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西欧社会转型是“三大机制”互动的结果,即社会财宝积累机制、产品与要素市场流通机制、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其中劳动生产率是社会财宝积累机制的核心因素,后者是“三大机制”之一,而不是它们的全部。社会转型的条件不是单一的,也不行能是单一的,比如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当重要,可它为什么提高和为什么不能提高,这不是劳动生产率或经济本身所能回答的,所以它不能构成动因的原点。——摘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材料三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总结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阅历,可以把这些阅历归纳为以下八项。(一)体制转型是双重转型的重点。(二)思想先行。……——摘编自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兴起的缘由并简要分析其历史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要分析17、18世纪英国如何创建“三大机制”促进社会转型。(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中国经济“双重转型”详细内涵。“思想先行”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阅历,试以改革开放前后的史实予以说明。【答案】(1)缘由:社会生产力提高(或铁犁牛耕的运用推广);农业的发展(或大量土地开垦);人口繁殖;民族融合;影响:商人阶层的兴起,减弱了贵族势力;促进商业都市的兴起;推动了社会变革;加强了各地联系,促进了国家统一。(2)英国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或“圈地运动”),建立起社会财宝积累机制;通过殖民斗争,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浩大的海外市场获得了有效的市场流通机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供应了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3)内涵:①体制转型指从安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②发展转型指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举例:①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探讨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实行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②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析】【详解】(1)缘由:依据材料一中“春秋以迄战国中期,历时三、四百年,人口繁殖,耕地日辟”,“游牧之戎狄渐次同化,或歼灭,或避去,此疆彼界之封建,已变为壤地相连的几个大国”等信息,结合所学学问,从生产力发展、土地增加、人口增长和民族融合等方面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兴起的缘由。历史影响:依据材料一中“封建贵族慢慢崩渍,而自由经商者乃慢慢兴起”、“商业都市骤盛”,“此疆彼界之封建,已变为壤地相连的几个大国”等信息,结合所学学问,从阶级、阶层的变更、都市的发展、社会转型和国家统一格局形成等方面分析其影响。(2)进程:依据材料二中“社会财宝积累机制、产品与要素市场流通机制、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其中劳动生产率是社会财宝积累机制的核心因素”等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利用17、18世纪英国社会经济中的海外贸易和掠夺、“圈地运动”等说明其社会财宝积累机制建立;以殖民斗争、世界殖民霸权和海外市场的扩大分析其市场流通机制的形成;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分析政治保障机制的创建,指出“三大机制”的形成过程,说明其在促进社会转型中的作用。(3)内涵:依据材料三中“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中国经济“双重转型”在体制(即安排向市场)转型和发展(即农业向工业)转型中的详细内涵。史例:依据所学学问,以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详细事务为例,说明“思想先行”(即首先解放思想,),通过实践推行改革、深化改革的成功阅历,说明“思想先行”对改革开放进程的主动影响。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洛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过分强调权利的个体性,反对公共权力对公民美德的建构。但是共和主义却主见为了公共善与个体华蜜,公共权力必需主动作为,加强公民美德教化,而不是等待个体的道德自觉;此外,自由主义主见个体权利的天赋性,共和主义的美国宪法却认为,个体对国家和他们所在的共同体所负的责任与义务更加具有优先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宪法的制订者完全摈弃了自由主义,受自由主义大环境的强势影响以及自由主义本身内在合理内核的存在,美国宪法共和主义不能也没有完全抛弃自由主义。制宪者即要反对自由主义的个体主义,又要爱护自由主义对个体权利的适当诉求,以实现对自由主义的超越。材料二法、美共和国皆旧式的,今日惟俄国为新式的。吾人今日当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国。新式者何?即化国为家是也。人人当去其自私自利之心,同心同德,共同缔造。国家者载民之舟也,舟行大海中,猝遇风涛,当同心互助,以谋共济。故吾人今日由旧国家变为新国家,当铲除旧思想,发达新思想。新思想者何?即公共心。吾人今日欲改造新国家,当实行三民主义。何谓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之主义是也。民族主义即世界人类各族同等,一种族绝不能为他种族所压制。民权主义,即人人同等,同为一族,绝不能以少数人压制多数人。……即完全经济革命主义,亦即俄国之今日均产主义。——摘编自1921年12月孙中山《在桂林广东同乡会欢迎会的演说》(1)依据材料一比较近代西方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区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孙中山发展法、美共和主义表现,并简要说明其对中国民主革命产生的影响【答案】(1)①自由主义过分强调权利的个体性;共和主义却主见权利的公共性。②自由主义主见个体的道德自觉;共和主义加强公民美德教化;③自由主义主见个体权利的天赋性,共和主义强调国家共同的责任与义务。(2)表现:主见建立人民的共和国;培育国家情感;实行新三民主义。影响: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开展【解析】【详解】(1)区分:依据材料一中“自由主义过分强调权利的个体性”,“共和主义却主见为了公共善与个体华蜜……不是等待个体的道德自觉”,“共和主义却主见公共权力必需主动作为,加强公民美德教化”,“自由主义主见个体权利的天赋性,共和主义……却认为,个体对国家和他们所在的共同体所负的责任与义务更加具有优先性”等信息,从两者对特性、公共权力和实现公民美德的方法等方面比较近代西方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区分。(2)表现:依据材料二中“吾人今日当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国”,“吾人今日由旧国家变为新国家,当铲除旧思想,发达新思想。新思想者何?即公共心”,“吾人今日欲改造新国家,当实行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世界人类各族同等,一种族绝不能为他种族所压制”等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孙中山发展法、美共和主义的表现有,主见建立人民的共和国;培育国家情感;实行新三民主义等。影响: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孙中山发展三民主义,提出新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开展。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鸦片斗争后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魏源编写《海国图志》其次次鸦片斗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李善兰翻译《方圆阐曲》、《垛积比类》徐寿翻译《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甲午斗争后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斯密著)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民国以后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胡适翻译《最终一课》(都德著)《弑父之仇》(莫泊桑著)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时期或两个时期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言之有理即可事例一:论题: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有助于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阐述:鸦片斗争后,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社会,通过译书了解西方历史地理政治等概况,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其次次鸦片斗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通过译书学习西方“器物”,“师夷长技以自强”,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富国强兵“勤远略”;甲午斗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峻,通过译书学习西方深化到“制度”,民族民办法识增加,推动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振起了救亡图存高潮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辛安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通过译书,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开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迎来了反帝反封建运动新局面。示例二论题:近代以来学习西方呈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特点。阐述鸦片斗争后,国门洞开,民族危机出现,通过翻译西方有关历史地理等书籍,初步了解西方各国国情,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人们解放思想,以夷制夷。其次次鸦片斗争后,民族危机加重,通过翻译西方有关自然科学等书籍,学习西方的“器物”,利于引进西方科技,推动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促进了中国工业军事教化的发展甲午斗争后,中国出现了空前的危机,通过翻译有关资本主义政治思想等书籍,学习西方深化到制度层面,促进了思想启蒙,推动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进行,促进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辛亥革命失败后,民主政治的失败,社会混乱无序,促使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翻译有关西方有关文学等作品,力求从文化思想层面找寻改造中国的新途径,掀起新文化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程筒灯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稿
- 2025年海洋油气开采模块项目提案报告模稿
- 2024-2025学年邢台市柏乡县数学三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检测设备项目申请报告
- 2025年商业专用设备:条码设备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专业求职信九篇
- 2024-2025学年突泉县三上数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中学教师辞职报告15篇
- 2025年卫浴树脂项目提案报告
- 大一新生军训动员大会心得10篇
- 2024年叉车租赁合同经典版(四篇)
- 环保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表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5课)(2022秋)
- 2024焊接工艺规程
- 小学高年级课后服务 scratch3.0编程教学设计 一阶第27课 植物大战僵尸-僵尸来袭教学设计
- 2024年人民日报社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85人笔试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西医结合科工作制度
- 初中道德与法治全六册复习提纲
- 沈鼓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 南平武夷高新技术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