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五个一联盟2025届高考历史必刷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关键是A.法德和解 B.提出舒曼计划 C.成立欧共体 D.发行欧元2.巴黎公社曾发表公告,宣布“选民无财产限制”,选举中央委员时实行“每二万居民或余数超过一万者,得推选委员一名”,使各区人口数与代表名额比例合理,并且还规定了从地方到中央参与管理的程序。巴黎公社此举A.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 B.完善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C.运用了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 D.践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原则3.“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在这里均可受到热情招待。这里出现了一些由艳光四射且博学多才的名媛主持的聚会,作家、学者们可以海阔天空地谈论各种问题,参与者常因其口才和机智而声名大噪。”这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古希腊时代的雅典B.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兰C.宗教改革时期的伦敦D.启蒙运动时期的巴黎4.以1954年华侨回福建投资额(100%)为基准,1955年上升到158.6%;1956年广东吸收的华侨和港澳同胞的投资额比1955年增加了53%。1956年闽粤两地华侨投资公司吸收的资金占两地地方工业总投资的十分之一。这些投资A.有利于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有利于工业化战略实施C.利于基本完成经济调整任务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5.《明史·食货志》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因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芜、戎”,当时亦有“用‘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之说。明朝廷对走私茶叶定性为“通番”,朱元璋还规定“私茶出境者,斩:关隘不觉察者,处以极刑”。这反映出,唐宋至明朝的茶马贸易A.是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典例 B.顺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C.开启了中国闭关锁国时代 D.有利于中原王朝的边疆稳定6.康有为曾言道:“思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合群非开会不可。”梁启超也说:“自近世严禁结社,而士气大衰,国之日孱,病源在此,故务欲破此锢习。”据此可知,他们二人都主张A.召开国会商讨救国方案 B.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C.引进西学破除理学传统 D.兴建学会宣传救亡图存7.下图为英国画报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的报道,标题为“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该报道表明()
A.英媒正确判断了革命的形势B.清政府和革命军实力悬殊C.辛亥革命得到英国政府支持D.英媒同情清帝的坎坷命运8.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有重大影响。如表所示各项对应准确的是国际形势中国外交方针政策A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与苏联建交结盟B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冷战”开始后,亚洲出现局部热战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广大发展中国家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加入不结盟运动A.AB.BC.CD.D9.1936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行业。之后按计划逐步在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筹办相关企业。这一举措A.构建了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B.均衡了中西部工业发展水平C.使官僚资本的规模急剧扩张D.为持久抗战进行了战略布局10.1955年8月,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后在华沙)举行,至1970年会谈共进行了136次。中方代表是驻波兰大使王炳南,美方代表是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约翰逊,双方就彼此关注的问题进行接触和交换意见。中美大使级谈判A.反映国际形势逐步缓和B.标志中国外交政策改变C.体现中国外交的灵活性D.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11.史书记载,汉顺帝即位后,发生一场大瘟疫,顺帝即招纳贤才,广开直言之路;汉冲帝即位当年发生大地震,冲帝随后进行贤良方正之选。据此可知当时A.天人感应思想已影响执政B.天灾人祸已成为普遍现象C.君主以民本仁政思想治国D.形成开放民主的政治风气12.1922年,毛泽东等人在萍乡创办了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工人按文化程度分为高低两班。晚上凭听课证上课。后来学校还设立了读书处,并备有《工人周刊》、《劳动周刊》、《大公报》等报刊,供工人业余时间自由阅览。工人补习夜校的创办A.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表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开始结合C.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基础D.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政治思想觉悟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材料北魏初期,奴隶制并未充分发展,由于疆土迅速拓展,尤其是占领黄河中下游后,统治者也很难全面推行奴隶制度。道武帝拓跋珪重用汉族士大夫,实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编入户籍)”的政策。这一政策打散了以血缘纽带结合的氏族部落组织,改以地域划分进行统治,也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和生活方式。拓跋珪还“劝课农桑,量较收入,以为殿最”,鼓励发展农业,按比例征收赋税。他下诏迁徙大批“新民”于代北,给内迁“新民”发给耕牛,计口授田。黄河流域世家大族聚众自守,北魏统治者无力改变现状,遂实行“宗主督护制”。这导致豪强征敛,农民负担日重,国家赋税受到影响。这一状况直到北魏孝文帝时,对农业才有了全面的改革,一定程度解决了上述问题。——据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魏道武帝和孝文帝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北魏农业改革体现的历史趋势及发挥的作用。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4—15世纪,欧洲大学和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阻止而不是鼓励学生的流动。“当时每个国家、政治或教会团体都试图建立大学,以使其公民能在当地而不是国外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它们将公民的智力和思想训练监控起来,阻止资金流向国外以损害本地商人和手艺人的利益。”一些国家甚至以剥夺公职的惩罚来强化进入国外大学的禁令。——摘编自贺国庆《西方大学史上的留学潮》材料二1902年,清政府正式饬令各省选派学生赴欧洲留学。清末的留欧生,以公费为主,自费留学生较少。清政府明令:“凡官费出洋学生,概学习农工格致各项专科,不得改习他科。”“习法、政、文、商各科者,虽入大学,不得给官费。”1903年以后,清朝官僚一致认为最好向日本派遣留学生,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涌入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一日本,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留日高潮。针对戊成维新前后改良派学习日本的愿望,日本舆论大肆宣扬说:“支那既渴望教育,日本教育家苟趁此时喙于支那教育问题,握其实权,则日后支那为教育上之主动者,为知识上之母国,种子一播,则将来万种之权,皆由是而起。”——摘编自刘志强、张学继《留学史话》(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5世纪的欧洲和20世纪初的中国在留学政策上的异同之处,并简要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在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留日高潮?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法德是欧洲宿敌,恩怨极深,所以欧洲一体化实现的关键在于法德和解,故选A项;BCD都是实现或推动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表现,不是关键,排除。故选A。2、D【解析】
从“选民无财产限制”和“使各区人口数与代表名额比例合理,并且还规定了从地方到中央参与管理的程序”等信息可知,巴黎公社此举践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原则,故答案为D项;巴黎公社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权,排除A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工农联盟,排除C项。3、D【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的启蒙运动。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口才和机智”等字眼反映的是人的理性、人的理智和人的思维,是和启蒙运动直接相关的,启蒙运动的中心又在法国的巴黎,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和古代希腊时代的雅典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而非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兰是不合题意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而非宗教改革,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法国的启蒙运动【名师点睛】纵观当今历史试题的命题动向不难发现,高考题虽然仍旧依托教材知识点,但所要表达的内容未必与教材一致,这就要求学生在分析题干时切忌想当然,而是要研读题干、材料,用题干检验选项,用选项检验知识点,做到首尾兼顾,一定要做到一切从题干出发才可以。【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4、B【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正处于“一五”计划实施阶段,这些投资缓解了国家工业化资金不足的情况,从而有利于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因此B选项正确;这些投资与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无关,A选项错误;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才基本完成,C选项错误;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D选项错误。故选B。5、D【解析】
唐宋至明朝的茶马贸易有利于中原地区和边境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互通有无,通过经济交往密切了民族之间的往来,有利于中原王朝边境的稳定,D正确;朝贡贸易是指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与周边及海外各国建立起来的一种寓政治和经济为一体的对外政策,A排除;经济中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完成,且当时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在北方,B排除;闭关锁国政策主要针对的海外交流,C排除。故选D。6、D【解析】
康有为从正面论证创办学会对启发民众、更新风气的重要性,梁启超痛陈近代严禁结社导致了国家的士气大衰、国家孱弱的教训,可以说明两人都主张通过兴建学会宣传救亡图存,D项正确;“召开国会”与“开风气”、振“士气”不符,A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目标,也与“引进西学破除理学传统”的说法不符,BC两项错误。7、A【解析】
材料“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说明,英国媒体已经认识到革命军的敌人就是年仅五岁的清朝皇帝,即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对局势的变化做出了清醒的判断,故A正确;图片和材料没有涉及力量对比的问题,故B不正确;英国政府支持辛亥革命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C不正确;材料不能得出清朝命运坎坷,英国的态度等信息,故D不正确。.8、B【解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49年中国与苏联建交,故A错误;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955年中国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亚非共同发展,故B正确;“冷战”开始后,亚洲出现局部热战,主要表现在1950年的朝鲜战争和1961年的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C错误;中国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D错误。【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清楚图表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内容。容易误选D,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9、D【解析】由于没有实现民族独立,近代中国无法构建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排除A;材料没有比较中西部工业发展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相关企业的经营状态和性质,不能说明官僚资本的规模急剧扩张,排除C;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36年3月”,当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材料反映为持久抗战进行了战略布局,故选D。点睛:审读题干既要从材料中得出历史阶段特征,比如“1936年3月”,表明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容易排除A。也要联想到具有直接关联的信息,如1935年的华北事变的影响,由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国民政府未雨绸缪,主动调整企业布局。10、C【解析】
中美大使级会谈由驻波兰大使王炳南和美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约翰逊负责,在两大阵营对峙的背景下,这说明了中国外交的灵活性,故C项正确;此时的国际形势既紧张又缓和,故A项错误;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直没有改变,故B项错误;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故D项错误。11、A【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材料体现的正是天人感应对执政的影响,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当时天灾人祸已成为普遍现象。该表述过于绝对;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天灾人祸对君主执政的影响,并非是当时君主以民本仁政思想治国;D选项表述错误,中国古代社会并未形成开放民主的政治风气。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2、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对工人阶级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培训,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政治思想觉悟,D正确;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国民党一大召开后,A排除;五四运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B排除;中共在1921年就已经成立,C排除。故选D。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措施:道武帝打散氏族部落,将百姓编入户籍;分田定居,推动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移民屯田,开垦荒地;给农民提供耕牛等生产工具,鼓励发展农业。孝文帝时推行均田制;废除宗主督护制。(2)趋势:封建化趋势;民族交融的趋势;向中原文化学习的趋势。作用: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削弱了地方豪强经济势力;壮大了北魏国力;稳定了农民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解析】
(1)措施:根据材料中“拓跋珪重用汉族士大夫,实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编入户籍)’的政策”,“鼓励发展农业,按比例征收赋税”,“迁徙大批‘新民’于代北,给内迁‘新民’发给耕牛,计口授田”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编户、分田、屯田、劝农等方面,概括指出北魏道武帝发展农业的措施,根据材料中“宗主督护制”,“导致豪强征敛,农民负担日重,国家赋税受到影响”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有实行均田制,废除宗主督护制等。(2)趋势:根据材料中“重用汉族士大夫”,“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编入户籍)”,“打散了以血缘纽带结合的氏族部落组织,改以地域划分进行统治,也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和生活方式”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农业改革体现的历史趋势有,封建化、民族交融和汉化等。作用:根据材料中“北魏孝文帝时,对农业才有了全面的改革,一定程度解决了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农业改革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削弱了地方豪强经济势力,壮大了北魏国力,稳定了农民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14、(1)异:态度方面,欧洲阻止,清政府鼓励;目的方面,欧洲力图控制公民的思想并阻止资金流向国外,清政府鼓励学习外国理工类技术,培养实业人才。同: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重视对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管理。原因:欧洲民族主义兴起;欧洲盛行重商主义;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实施新政的需要。(2)从中国政府的角度看日本明治维新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君主立宪政体,派遣留学生赴日本学习,更符合清朝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清朝统治者担心他们接受欧美民主思想,从而危及清王朝的统治。从日本政府的角度看: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向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转化,加入国际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市场的行列,并将侵略矛头指向了朝鲜和中国。为了从精神上控制中国,决定大批接受.中国留学生。从留日学生的实际情况看:一是距离近,节省路费;二是文字和生活习惯相似,容易融合;三是同属东方,易仿行等【解析】
(1)异:态度方面,根据材料“14—15世纪,欧洲大学和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阻止而不是鼓励学生的流动”和“1902年,清政府正式饬令各省选派学生赴欧洲留学。清末的留欧生,以公费为主,自费留学生较少”可得出欧洲阻止,清政府鼓励;目的方面,根据材料“通过这种方式它们将公民的智力和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汇编职员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全人员管理篇
- 艺术节主持词
- 70MW光伏发电项目工程(EPC)总承包投标文件 承包人实施计划
- 《市场营销学导言》课件
- 《天猫规则学习》课件
- 空调维修公司保安工作总结
- 财务工作品质提升总结
- 儿童新媒体编辑工作总结
- 2003年广东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徽交控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持续改进措施
- 精神科护理岗位竞聘
- 广西北海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非急救转运合同范例
- 车辆使用安全培训
-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模板(六套)
- 民航客舱服务管理Ⅱ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儿科主任年终总结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