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苏州一中2025届高三压轴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原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工业布局发生变化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发展速度放缓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2.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在其大门匾额上写有“中外提福”(中外安福、平安之意)四个大字。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朝后期A.汉族官僚势力上升 B.天下大同观念产生C.中外和好局面形成 D.外交观念发生转变3.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4.“西周以前所传的,只有后世认为共主之国一个国家的历史……东周以后则不然,斯时所传者,以各强国和文化较发达的地方的事迹为多,所谓天子之国,转若在无足重轻之列。”这一变化反映了A.分封宗法制趋向衰落 B.周王室力量弱化C.诸侯国力量强大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5.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说法是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6.有西方学者把美、英两国1979—1982年的经济转变称为“从社会主义者向资本主义者的转变”。对其经济举措表述正确的是A.增加政府财政支出 B.提高企业所得税率C.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D.扩张货币刺激通胀7.新中国"一五"期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再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都实行统一分配,逐步形成了统包统配和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的劳动体制。这样的做法旨在A.适应经济建设需要 B.调动生产者积极性C.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D.实现资源合理配置8.1914年9月《中华小说界》杂志刊出一幅题为“世界将来之伟人”的图片(下图),图案是中心一小圆,外围一大圆。小圆中为中国男孩,外圈12小圆各有一小孩,分别标为英、俄、意、美、法、德、比、日等12国名。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激励人心B.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解放了思想C.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提升了民族自信心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找到新发展方向9.下列政策一度引发明朝出现“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现象的是A.朝贡贸易 B.海禁 C.开禁 D.闭关锁国10.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变化: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B.三省六部制基本已被废除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11.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20世纪20年代苏俄采取与此观点相吻合的措施是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成立了联盟国家苏联C.力主实施新经济政策 D.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12.18世纪中期,美洲种植烟草几乎无利可图,黑奴们劳作的价值降低。19世纪初,一个成的黑奴种植生产出来的棉花,在市场上可以卖到600美元,而种植出来的烟草、水稻,只卖到60、70美元。该变化A.导致奴隶贸易萎缩 B.受到了技术革命的影响C.源于殖民方式变化 D.得益于世界市场的形成13.“他所阐释的,似乎就是对世俗的快乐与权利,保持一种斯多噶派式的漠然。以及回归过去的空幻而单纯的生活。他的遗著,有异常简洁的文体,极为幽悬,一如谜语。”材料中的“他"是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14.明朝万历《秀水县志》载嘉兴王江泾镇,“多织綢,收丝编之利,居民可七千余家,不务耕织”。清初康熙《吴江县志》载苏州吴江县的盛泽镇,以绫绸为业,“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摩肩联袂,如一都会”。这些记载表明A.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江南市镇特色经济繁荣C.跨区域性质的长途贸易兴盛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15.下面法国《时事画报》刊登的漫画反映了近代史上哪一现象?A.五口通商 B.租界设立 C.瓜分狂潮 D.门户开放16.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近代中国人主动向西方学习 B.工业革命的成果已经传入中国C.中西交通运输存在巨大差别 D.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17.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奉命留在南方八省的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项英、陈毅等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下列关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历史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支援了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战B.扩大了革命根据地C.在战略上策应了主力红军的长征D.保存了原中央苏区18.1911年出笼的“皇族内阁”,激怒了所有被动员起来的政治力量。用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的话叫做“参与爆炸”。士绅们痛恨满人王朝,但绝对排斥革命。忽然间,只要有人放火,他们是乐于扇风。可见,立宪骗局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是A.立宪派与革命派合流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B.辛亥革命的发生纯系立宪失败后的历史偶然C.社会各界的失望与觉悟使革命时机日趋成熟D.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没有防止辛亥革命的发生19.北宋时期,州、府级城市实行厢坊两级管理体制,县级城市一般只允许设置坊巷和市。但到南宋时,江南地区的一些市镇开始仿效州府城市,私自设立厢级机构。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高度中央集权带来的负面影响 B.经济规模扩大和社区布局复杂C.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 D.市民阶层兴起影响行政区变更20.党的十五大把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称作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以下民国时代的语录中,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B.“如无真正之公众教育,真正之民国即不能存在”C.“真正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D.“吾国由专制为共和,实为五族人民之公意”21.统治范围“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王朝是A.西周 B.商朝 C.秦朝 D.汉朝22.1846年,美国传教士约翰逊在福州台江吉祥山创办福音精舍,以学习《圣经》为主,兼修国文和自然科学(“格致”课)。这是福建开办最早的新式普通中学教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推动了福建教育近代化 B.我国的思想文化近代化航程已萌发C.近代教育是西方文明传播的产物 D.新式学校教育与传统国学教育并存23.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族提出“退回东北”,建立独立政权;蒙古上层制造“外蒙独立”,西藏达赖喇嘛在英国的唆使下发起了“西藏独立”。南京临时政府将“反满兴汉”口号转变为汉、满、蒙、回、藏为基础的“五族共和”理论,这一转变A.表明中华民国反侵略的决心 B.有利于以和平方式促成政权的过渡C.赋予社会革命新的时代内涵 D.进一步推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4.如图是1948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其前身为关贸总协定)成员国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6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导致成员国数量迅速增加B.世贸组织发展使世界各国之间贸易争端日益减少C.9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解体推动了世贸组织的发展D.世贸组织主导权已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25.“官利”,又称“正息”“股息”“股利”,作为一种利润分配方式,在近代中国长期普遍存在,与西方股份制企业股息视利润多少而定的分配方式不同,官利一旦购买,无论该企业经营状况如何,必须支付。据此判断,近代的“官利”制度A.缘于洋务军工企业筹资的需要B.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顺利发展C.深受传统社会商事习惯的影响D.有效抵制了西方国家资本输出26.1832年、1867年和1884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上述现象反映了19世纪的英国A.改革是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唯一方式B.全体人民的普选权得以实现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D.民主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27.房龙《美国史纲》说“它是一份论述政府规则的理论文件。它在过去的140年中经历了巨大变化。即使是到了1927年,它仍然还像(当初)那样充满了活力。”这里的“它”是指A.《独立宣言》 B.《合众国宪法》C.《宅地法》 D.《解放宣言》28.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B.使临时政府统治日益陷入孤立C.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革命由和平夺权转向暴力夺权29.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表苏联官方估计西方估计苏联学者估计8978—8959年8.87.56.78958—8957年5.75.95.58955—8969年6.87.85.88968—8967年7.66.96.78965—8989年5.67.68.98988—8987年6.59.59.5——(据E.埃里克森8969—8999
年的苏联》)据表可知()A.苏联学者的估计结果最为可信 B.西方对苏联的经济遏制不断加剧C.斯大林模式的优越性完全丧失 D.科技革命倒逼国家战略适时调整30.明清时期在不少地区出现永佃制,即地主出卖土地之后,仍由旧的佃户耕种交租,不改变耕种权,而佃农有退佃、转租或者典卖佃权的自由。当土地被佃农转租时,直接生产者既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大租,又要向佃权所有者缴纳小租。永佃制和大小租的形成反映了A.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初步分离 B.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强化C.赋税征收种类由简单转向复杂 D.土地兼并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20年颁布了第一种契丹文字(“大字”,借用了与契丹语言有很大不同但又对其影响很大的汉字),这种文字到阿保机统治末年已广泛使用。925年,当回鹘使臣访问宫廷时,皇帝的弟弟迭剌(阿保机称他为家族中最聪慧的人)受命接待他们,在学会他们的文字(拼音文字)后,发明了第二种文字“小字”。这样,到阿保机统治末期,双重政治体制的运行成为可能。在这种体制下,北方各部所在地区用契丹文处理政务,记录文件,而南方(汉人)地区既用汉文又用契丹文。这有助于契丹人保持自身的民族尊严与文化特性,但也在契丹贵族精英中间播下了长期冲突的种子,他们中的一些人固守部落传统社会的准则与习俗,而另一些人则或多或少地接受了与之差异很大的中国观念与做法。由阿保机所创建的国家“双重”性质也许是有成效的,在契丹人越来越融入汉人世界的同时,他们却又保留了其固有特色。——费正清:《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1)根据材料,概括阿保机改革的基本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保机改革的影响。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会晤,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宣称“不希望看见发生任何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在纳粹暴政被最后消灭之后,他们希望建立和平,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表示了反对纳粹暴政的决心。1942年元旦,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二柏林墙遗址纪念公园沿着先前的东西柏林分界线伸展开来。以下是柏林墙大事记:1948年6月24日: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65千米,通称“柏林墙”。1989年11月9日下午6时: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西洋宪章》和《联合国家宣言》的历史地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柏林墙的构筑与倒塌”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生命线。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元代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后,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摘编自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漕运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背景及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5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新建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这种工业布局的变化,导致上海、天津等老工业基地的人均工业产值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中的上海、天津现象不符,B项排除;“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处于优先发展地位,全国工业发展总体呈现迅速发展趋势,C项排除;工商业改造与材料现象无关,D项排除。2、D【解析】
据材料“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在其大门匾额上写有‘中外提福’(中外安福、平安之意)四个大字。”并结合所学可知,总理衙门是为适应列强需要而设,其作为晚晴重要权力机构之一,其匾额上不宣示四海臣服,而是祈求中外平安无事,可以推知清朝后期外交观念发生转变,D正确;总理衙门的最高领导人是奕䜣,A说法错误;天下大同观念是中国传统观念,B说法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违背史实。3、C【解析】
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郡县制在秦汉时期的积极作用。秦朝亡于暴政,而非郡县制;西汉有王国叛乱,而无郡县叛乱。“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正确;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排除;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论证郡县制的作用,因此排除D。4、A【解析】
据材料可知,由西周时期的“天下共主”的历史,转为东周以后的“天子之国无足重轻”,这体现了周天子势力衰落,诸侯国强大,反映了分封宗法制趋向衰落,A正确;据材料“……东周以后则不然,斯时所传者,以各强国和文化较发达的地方的事迹为多,所谓天子之国,转若在无足重轻之列。”可知,材料不仅反映了周王室力量弱化,还体现了东周时期诸侯国强大及文化的发达,B、C不是材料主旨;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是在西周时期分封制就已确立,D错误。5、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可以看出,秦时期相对于西周来说,实现了权力的集中。即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选A。B项与材料无关;CD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因此BCD三项均错。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此题实际上考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此知识点是考试的重点。秦朝创立,以后历朝无不沿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矛盾斗争以及所采取的措施也需要掌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和皇权不断地加强。6、C【解析】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进入经济滞胀阶段,为了摆脱经济发展的困境,西方国家纷纷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减少福利开支,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因此被称为“从社会主义者向资本主义者的转变”,故选C;ABD选项均属于对经济的干预加强,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79—1982年”“从社会主义者向资本主义者的转变”,联系所学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史实分析解答。7、A【解析】
对劳动力人才实行统一分配和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劳动体制是为了最大化的利用人力资源,减少人力资源的流动,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以适应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故选A;调动生产者积极性不是最终目的,排除B;这种做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不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和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排除CD。故选A。8、C【解析】材料“1914年9月”“这张图里中国小孩居世界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辛亥革命一举推翻千年帝制而成为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信心与自豪,故C项正确;A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错误的认识,故B项错误;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故D项错误。点睛:图片型选择题以历史文物、人物、事件、漫画的图片为依托,综合性地考查了多项能力,既有图片的处理能力,也有原因分析的历史阐释的能力,对考生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做好这类选择题的前提是审题,特别是突出对题目提供的图片进行仔细分析,这要求做到“三看三思”:1、对图片要“三看”:一看图片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2、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9、B【解析】
根据“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意思是明朝政府实行海禁政策,海禁期间导致一些商人进行走私贸易,转而成为海盗,导致了寇患盛行,故答案为B;朝贡贸易主要是政府行为,与材料无关,A错误;开禁就会使一些海盗进行正当交易,而不是为寇,C错误;闭关锁国是清朝的政策,排除D。10、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三省长官的职责地位有所调整,说明君权和相权之间关系的变动,C正确;门下省负责的是审核政令,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与政府效率提高无关,D排除。故选C。11、C【解析】
结合材料“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和所学知识可知,列宁主张采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实行新经济政策,故C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是直接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措施,故A错误;本题时间是苏俄,不是苏联,故B错误;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斯大林当政时期,故D错误。12、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受工业革命影响,世界市场中对原料需要增多,导致美洲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价格上涨,B项正确;19世纪初黑人奴隶的劳动价值上涨,不会导致奴隶贸易萎缩,A项错误;19世纪初工业革命还未完成,殖民方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C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D项错误。13、A【解析】
材料“保持一种斯多噶派式的漠然”“回归过去的空幻而单纯的生活”“极为幽悬,一如谜语”表明该思想家的思想带有无为的思想。结合百家争鸣可知,“他”指的是老子。A正确;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礼”,材料未体现,B错误;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材料未体现,C错误;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尚贤”的主张,材料未体现,D错误。故选A。14、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明朝时期王江泾镇、盛泽镇主要是发展织綢、绫绸业,凸显的是市镇特色,B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显著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A排除;材料未涉及跨区域的长途贩运贸易,C排除;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无关,D排除。故选B。15、C【解析】
图片中文字“中国之险象”及图中寓意可知,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形势,C正确;材料中不能看到五口通商、租界的设立、门户开放等信息,故A、B、D与材料无关。16、D【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轮船、铁路、公路等晚清中国交通不是独立自主发展的,即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D正确;近代中国的交通与列强入侵相关,并非主动向西方学习的结果,排除A;B与题干无关,排除;材料未对中西交通运输对比,排除C。17、C【解析】试题分析:支援了其它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战对材料的过于宽泛理解,故A项错误;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开始长征,根据地大幅度的缩小,故B项错误;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和南方八省游击队的抗争交相呼应共同反抗国民党武装压迫,故C项正确;中央苏区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而陷落,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国共十年对峙·长征18、C【解析】
根据材料“士绅们痛恨满人王朝,但绝对排斥革命。忽然间,只要有人放火,他们是乐于扇风”可知,社会各界的失望与觉悟使革命时机日趋成熟,选项C正确;材料中提到的是立宪骗局对士绅的冲击导致其转向革命,士绅不等于立宪派,排除A;根据材料“激怒了所有被动员起来的政治力量”可知,革命不是偶然,排除B;选项D并未阐明立宪骗局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排除。19、B【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江南经济发展及其影响的理解和认识。依据材料可知南宋时江南地区的地方行政机构出现较大变动,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江南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经济的发展扩大带动了地方行政机构的复杂性,故B项说法正确;材料中体现不了高度的中央集权,故A项不合题意,排除;材料中的“私自设立”一处可以看出不是官方所为,故C项的原因不合题意,排除;市民阶层的兴起不仅仅是在江南地区,而题中强调的是江南地区的变动,故D项不合题意,排除。20、D【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指的是辛亥革命,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符合民意,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故D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反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与公众教育无关,排除B项;C项号召反抗封建专制,追求自由平等,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D。21、C【解析】
根据材料中对统治范围的描述并结合所学可知应该是秦朝,故选C项;西周和商朝都是松散的奴隶制国家,与题中描述的统治范围不符,排除AB项;汉朝统治范围到达西域,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22、C【解析】
福州是《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口岸。“新式普通中学教育”中学习《圣经》为主,兼修国文和自然科学,说明近代教育是受到西方文明影响,故C正确;洋务运动创办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A;思想文化近代化不符合材料中教育近代化,排除B;材料中的学校主要学习西方文明,并不是与传统国学教育并存,排除D。故选C。23、B【解析】
材料表明中华民国成立后,面临着满、蒙、回、藏等民族问题,而五族共和理论的提出有助于缓解民族之间的矛盾,增加民族认同感,进而有利于以和平的方式促成政权的过渡。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处理国内民族问题,不涉及反对外来侵略,A错误;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不属于新的内涵,C错误;五族共和强调五大族群和谐相处,共建共和国,不能体现出民主的思想,D错误。故选B。24、C【解析】
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成员国显著增加,体现出两极格局的解体推动了世贸组织的发展,C项正确;1960年代受美苏两极格局的制约,两大市场对峙,世贸组织第三世界成员国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加速所导致的,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世贸组织成立减少了贸易争端,B项错误;世贸组织成员国增多不能说明其主导权的变化,D项错误。25、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官利”的产生与西方股份制企业大为不同,不是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是与传统的商事习惯有关,故选择C选项;结合所学,洋务军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清政府,与“官利”无关,故排除A选项;“官利”与企业经营状况无关,这会锉削部分公民的购买积极性,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且无法有效抵制西方国家的资本输出,故排除B、D选项。26、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世纪英国议会的三次重要改革扩大了英国民主政治的选举范围,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相继获得了选举权,这是由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的结果,所以答案选C,AB两项说法错误,革命和改革都能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19世纪末期英国尚未完全实现普选,D项材料无法直接体现。考点:英国议会改革点评:1832年议会改革是英国政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了英国议会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上下议院的关系来说英国下议院的权利超过了上议院,从资本主义的发展角度而言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并随着实力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最终超过了商业资产阶级和贵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统治阶级。27、B【解析】
依据材料时间1927-140=1787年,可知是1787年美国宪法,B正确;A是1774年;C和D是1861年,时间不符合,排除。28、B【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进攻德军失败、科尔尼洛夫叛乱、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民瓦解叛乱这些信息都说明临时政府已经无力应对局势陷入危机之中。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工兵代表苏维埃”是在1917年3月的二月革命后建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是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后,不是这些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D选项错误,革命由和平夺权转向暴力夺权是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后,不是这些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9、D【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79世纪79年代末和79世纪89代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且西方估计与苏联学者估计均低于官方值,反映了在斯大林模式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型发展战略的弊端,在科技转化为生产方面落后于西方,但由于科技进步缓慢,苏联后期集约化战略收效微弱,故D项符合题意;苏联学者估计均低于苏联官方与西方学者,说明苏联学者对苏联经济的估计过于消极,排除A项;图表不是反映是西方对苏联经济遏制的结果,排除B项;79世纪79年代末和79世纪59年代末,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相对较高,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优越性,排除C项。故选D。30、A【解析】
据材料“……当土地被佃农转租时,直接生产者既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大租,又要向佃权所有者缴纳小租”可知,体现了明清时期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初步分离,即永佃制反映的是土地的经营权,而土地所有者收大租,佃权所有者收小租,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强化”及“赋税征收种类”,而是强调“永佃制”的实行办法,B、C与题意不符;据所学可知,土地兼并问题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D说法绝对化。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在保留本民族文化基础大胆推行汉化政策;政治体制上采取分而治之的管理方式;改革举措涉及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2)加强了契丹族对多个民族地区的有效管理;加快了契丹族的封建化进程;推动了我国北方地区的民族大融合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解析】
(1)据材料“借用了与契丹语言有很大不同但又对其影响很大的汉字”“接受了与之差异很大的中国观念与做法”可得出在保留本民族文化基础大胆推行汉化政策;根据材料“双重政治体制的运行”可得出政治体制上采取分而治之的管理方式等从材料所涉及的领域进行概括即可。(2)根据材料“契丹人越来越融入汉人世界”可得出加快了契丹族的封建化进程;根据材料“或多或少地接受了与之差异很大的中国观念与做法”可得出推动了我国北方地区的民族大融合和边疆地区的开发等从改革的目的、北方的封建化进程、民族大融合、边疆开发、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说明。32、(1)《大西洋宪章》体现了重建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东理工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体育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新发展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3 课件 Unit 11 Reading
- 扁平化个性创意模板1
- 货物运输合同范本指南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折扣应用题含答案
-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思维训练(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DL∕T 246-2015 化学监督导则
- 《宜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 全新只分红不占股协议
- DZ∕T 0283-2015 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正式版)
- 江西省南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 地铁安检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4-2029年中国无人机自动机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管理办法(价值极高参考版)
- 自来水公司招聘考试题库
- 第12届全运会男子跆拳道-80kg+80kg运动员技战术分析
- 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