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练习1.下图为1972年在甘肃嘉峪关发掘的魏晋壁画。画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既有汉族牧民,也有鲜卑农民。此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此图可以用来说明A.中原先进生产方式向外扩展 B.鲜卑民族的生活方式封建化C.西北与中原的贸易往来频繁 D.丝绸之路促进中外经济交流2.《资治通鉴》记载:“二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迁格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下列有关这次改革理解正确的是(

)①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

②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③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④为隋唐盛世局面打下了基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据研究,截至刘宋为止,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当时刘宋全境人口的1/6。……史书记载有“百官流亡者十八九”、“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从经济角度看,北人南渡(

)A.有利于民族大融合 B.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C.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D.造成南方劳动力过剩4.有学者认为,东汉到南北朝时期处于中国古代气候的寒冷阶段,居住在北方的游牧民族生存受到严峻挑战,匈奴、鲜卑、羯、氏、羌等族几十万人逐渐内迁并走向定居。材料表明A.气候原因是导致少数民族内迁的决定因素B.少数民族内迁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混乱的最大原因C.该学者强调了气候环境是少数民族内迁的一个重要因素D.少数民族内迁的唯一原因是无法生存5.东晋初,高门士族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其弟王教,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某次朝贺,皇帝司马睿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A.两晋政权更迭政局混乱 B.外戚干政危及政权稳定C.东晋士族当权影响巨大 D.军阀割据危及中央集权6.北魏孝文帝推行一系列改革,令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迁居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河南洛阳为籍贯,提倡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联姻通婚。这表明孝文帝意在(

)A.消除民族之间的矛盾 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开发C.促进北方地区的统一 D.推动政治认同维护统治7.陈寅恪在其《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说:“北朝汉人、胡人之分别,不论其血统,只视其所受之教化为汉抑(或)为胡而定……”。此观点的提出主要是基于(

)A.胡汉分治的现实 B.胡汉杂居通婚较多C.民族交融的增强 D.唐代政治的包容性8.下图是出自魏晋时期嘉峪关新城6号墓的壁画《耙地》,画中一披发的农夫蹲在耙上耙地。它反映出魏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南北对峙 B.民族交融 C.经济发展 D.社会稳定9.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形势示意图。此图反映的中国历史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10.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政权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促进了(

)A.民族交融 B.疆域扩大 C.人口增长 D.互相敌视11.有学者曾对刘宋时期(420-479年)就任录尚书事、侍中、尚书令、中书监、令、左右仆射等权力中心八种职官的人数及出身作了详细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指出任职者164人次中,世族105人次,占总数的64%;宗室外戚31人次,占总数的19%。据此可知,刘宋时期的门阀政治(

)A.阻碍了历史进步 B.是贵族政治的回归 C.改变了皇权专制 D.是官僚政治的异化12.云冈石窟中雕琢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窟龛,造像面容清秀、雕饰奇丽,服饰也体现出南朝士大夫“褒衣博带”的典型装扮。同样的“秀骨清像”也出现在北魏迁都洛阳后雕琢的龙门石窟中。这体现了当时(

)A.佛教文化的盛行 B.民族交融的加强C.南朝文化的优势 D.民族隔阂的消除13.关于南北朝形势图的表述,正确的是A. B. C. D.14.下面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刘备的蜀国所辖地区是A.① B.② C.③ D.④15.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其《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这不能说明A.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双向融合导致民族之间的差异缩小B.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C.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D.自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就有了南方和北方的划分,一直持续到后世16.魏晋南北朝以来,酥油茶或奶油茶逐渐在北方盛行。同时,中原汉世家大族也都喜食肉、乳酪,并带到了南方。这一现象反映了A.少数民族汉化 B.民族差别消亡 C.民族交融加强 D.经济重心南移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人赵翼在其著作的“魏孝文迁洛”条中指出:“盖(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材料二:魏孝文帝重视南朝文化,积极模拟和取鉴,无论在文学艺术,还是在经史学术的风格上,都表现出某种南朝化的倾向,进而开启了南学北输的时代文化趋势,影响尤为深远。——《略论北魏孝文帝之文化修养及其表现与影响》(1)根据材料一指出,赵翼认为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是什么?迁都与魏孝文帝的个人素质有何关系?(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魏孝文帝重视南朝文化的表现。(3)“南学北输的时代文化趋势”的出现说明了什么?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完善九品中正制、确立门阀制度,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标志着北魏王朝有了全国统一的选举制度,这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鲜卑姓为汉姓,根据与皇室关系之亲疏及其在北魏政治中所起作用之大小制定姓族,以区别门第高低,从制度上保证其等级秩序;二是品定汉人之门第,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掌其事,中央由吏部司徒府总管。孝文帝对中正的要求颇为严格,规定“必须德望兼资者”。这表明,当时品定人才注重的是德才和门第两个方面,其中又以德才为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孝文帝采用魏晋南朝之制,使无统一标准的北魏选举制度得以健全,也适应了北方士族门阀的发展。——张金龙《北魏孝文帝如何选贤任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完善九品中正制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孝文帝完善九品中正制的历史影响。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A2.B3.B4.C5.C6.D7.C8.B9.D10.A11.D12.B13.D14.C15.B16.C17.(1)学习汉族先进文化,革除鲜卑陋俗。孝文帝个人喜爱汉族文化,具有较高的汉文化素质,这是迁都的重要因素。(2)积极学习汉族文艺及经史著作;改易风俗;参考汉制,改革北魏官制;改革土地制度,推行均田制。(3)说明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18.(1)改鲜卑姓为汉姓,根据与皇室关系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