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772-2010 梨贮藏保鲜技术规程_第1页
DB11T 772-2010 梨贮藏保鲜技术规程_第2页
DB11T 772-2010 梨贮藏保鲜技术规程_第3页
DB11T 772-2010 梨贮藏保鲜技术规程_第4页
DB11T 772-2010 梨贮藏保鲜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案号:29610-2011DB11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1梨贮藏保鲜技术规程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4.2套袋果宜带袋采收、入库、贮藏,或脱袋后套网套或包纸贮4.4.3宜选择晴天气温凉爽时采摘,采后待运的果实应放在阴4.4.4采前一周内梨园应停止灌水,不应雨天采摘或雨后立即3——施肥比例不当尤其是施氮肥过多的树的果实。将含有效氯25%~30%的漂白粉配成10%的溶液。用上面的清液按库容40mL/m3的用用特制的臭氧发生器放入库房内闭门产生,净化空气7.2果实采收后先放在0℃~1℃的专用预冷间,果温降至1℃时即可码垛贮藏。鸭梨和雪花梨参见附8.1入库时按品种、采期、等级分开堆码,地面铺设托盘8.2库内堆码应距墙0.20m~0.30m;距冷风机不少于1.50m;距顶0.50m~0.60m;垛间距离0.30m~49.1.1适宜温度为-1℃~1℃,其中短期贮藏0℃~1℃,中、长期贮藏-1℃~0℃。主要梨品种的适宜9.1.2贮藏期间,库温波动<±1℃。库房和包装箱内温度要定时测量并做好记录,其数值以不同测温9.1.3测温仪器应使用分辨率≤0.1℃、误差≤±0.3℃的水银温度计或电子数显温9.2.1库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9.2.2相对湿度测量仪器误差应≤4%,测点的选择与库房应在库门相对方向一侧安装换气扇。入贮初期,应选择清晨气温最低时进行通风,一般2d~5梨品种适宜气调冷藏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组分参见附录C。氧气、二氧化碳测0.1%、误差应≤±0.3%。乙烯测定仪器分辨率应≤0.1ppm、误袋口入库预冷,待果实温度降至0℃后扎口,-1℃~0℃环境下贮藏。贮藏过程中,袋内二氧化碳浓度-1。软肉梨贮藏结束后,宜在专用房间进行后熟或乙烯辅助催熟。房间的温度17℃~23℃,相对湿度613.2多数梨品种对乙烯敏感,不可与苹果、桃、李等其它水果13.3采收及贮藏期间应采取措施防止果实腐烂和虎皮、黑心、13.4贮藏期间应至少每半月抽检一次,检查项目包括虎皮、黑14.2果实应套网套、带袋或包纸,箱内宜采用瓦楞纸板间隔14.3宜采用0℃~5℃冷链运输。梨果果面新鲜光洁,果面无黑点、无虎皮、无烂斑,果肉无褐变、无黑心。软肉梨应能够正常后7根据梨种子颜色褐变面积大小和颜色深浅分为6级,具体分级标准参见8温度(℃)5000果实易产生虎皮、黑心。鸭梨10℃~12℃左右入贮,经09北京地区主栽梨品种推荐气调冷藏条件及贮藏表C.1北京地区主栽梨品种推荐气调冷温度(℃)008525254注:鸭梨需按照附录B方法入库降温,果实温度稳定在0℃,方可进行降氧气调。——应减少磕碰伤;——采收时或采后入库前,及时剔除病、虫、伤及烂果;——严格控制贮藏温度;5.二氧化碳浓度过高1.适期采摘及时入库4.防止二氧化碳浓病部果面呈黄褐色、褐色、黑褐色斑,严3.二氧化碳浓度过高2.加强库内通风换气八月红、巴梨、阿巴果肉呈褐色或深褐色,后期果肉产生空洞环境二氧化碳浓度过高2.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