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专题讲座 第13讲 高频考点分析之集合探讨_第1页
高考数学专题讲座 第13讲 高频考点分析之集合探讨_第2页
高考数学专题讲座 第13讲 高频考点分析之集合探讨_第3页
高考数学专题讲座 第13讲 高频考点分析之集合探讨_第4页
高考数学专题讲座 第13讲 高频考点分析之集合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高考数学专题讲座】第13讲:高频考点分析之集合探讨1~2讲,我们对客观性试题解法进行了探讨,3~8讲,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探讨,9~12讲对数学解题方法进行了探讨,从第13讲开始我们对高频考点进行探讨。集合是近代数学的基础,也是高中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集合的思想、方法和语言使数学命题的表达更加简捷、明了,这注定了它可以渗透到数学的各个方面,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年各地高考对集合的考查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1)集合的运算;(2)集合的元素个数;(3)把集合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考查集合语言与集合思想的运用。结合年全国各地高考的实例,我们从下面三方面探讨集合知识的考点:(1)集合的运算;(2)集合中的元素和个数;(3)集合思想的运用。一、集合的运算:典型例题:例1.(年全国课标卷理5分)已知集合;,则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答案】。【考点】集合的运算。【解析】由,得:;;;,所以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故选。例2.(年北京市理5分)已知集合A={x∈R|3x+2>0﹜,B={x∈R|(x+1)(x-3)>0﹜,则A∩B=【】A.(-∞,-1)B.(-1,)C.﹙,3﹚D.(3,+∝)【答案】D。【考点】集合的交集运算。【解析】∵,,∴A∩B=(3,+∝)。故选D。例3.(年山东省理5分)已知全集={0,1,2,3,4},集合A={1,2,3,},B={2,4},则(CuA)B为【】A{1,2,4}B{2,3,4}C{0,2,4}D{0,2,3,4}【答案】C。【考点】集合的运算。【解析】∵全集={0,1,2,3,4},集合A={1,2,3,},B={2,4},∴。。故选C。例4.(年广东省理5分)设集合U={1,2,3,4,5,6},M={1,2,4}则【】A.UB.{1,3,5}C.{3,5,6}D.{2,4,6}【答案】C。【考点】补集的运算。【解析】∵集合U={1,2,3,4,5,6},M={1,2,4},∴{3,5,6}。故选C。例5.(年浙江省理5分)设集合,集合,则【】A.B.C.D.【答案】A。【考点】集合的运算。【解析】∵,∴。∴。故选A。例6.(年湖南省理5分)设集合,则∩=【】A.B.C.D.【答案】B。【考点】集合的基本运算。【解析】∵,,∴∩。故选B。例7.(年辽宁省理5分)已知全集U={0,1,2,3,4,5,6,7,8,9},集合A={0,1,3,5,8},集合B={2,4,5,6,8},则为【】(A){5,8}(B){7,9}(C){0,1,3}(D){2,4,6}【答案】B。【考点】集合的交集、补集运算【解析】∵全集U={0,1,2,3,4,5,6,7,8,9},集合A={0,1,3,5,8},集合B={2,4,5,6,8},∴。∴为{7,9}。故选B。例8.(年陕西省理5分)集合,,则【】A.B.C.D.【答案】C。【考点】集合交集运算。【解析】∵,,∴。故选C。例9.(年四川省理4分)设全集,集合,,则▲。【答案】【考点】集合的运算。【解析】∵,集合,,∴,。∴。例10.(年江苏省5分)已知集合,,则▲.【答案】。【考点】集合的概念和运算。【分析】由集合的并集意义得。例11.(年全国大纲卷文5分)已知集合={︱是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是正方形},{︱是菱形},则【】A.B.C.D.【答案】B。【考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包含关系。【解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如图,由图知是大的集合,是最小的集合,因此,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故选B。例12.(年全国课标卷文5分)已知集合A={x|x2-x-2<0},B={x|-1<x<1},则【】(A)AB(B)BA(C)A=B(D)A∩B=【答案】B。【考点】集合的运算。【解析】∵∴BA。故选B。例13.(年安徽省文5分)设集合,集合是函数的定义域;则【】 【答案】。【考点】对数函数的定义域,集合的运算。【解析】∵集合是函数的定义域,∴。又∵,∴。故选。例14.(年山东省文5分)已知全集={0,1,2,3,4},集合A={1,2,3,},B={2,4},则(CuA)B为【】A{1,2,4}B{2,3,4}C{0,2,4}D{0,2,3,4}【答案】C。【考点】集合的运算。【解析】∵全集={0,1,2,3,4},集合A={1,2,3,},B={2,4},∴。。故选C。例15.(年江西省文5分)若全集的补集为【】ABCD【答案】C。【考点】集合的基本运算。【解析】∵,∴。故选C。例16.(年浙江省文5分)设全集U={1,2,3,4,5,6},设集合P={1,2,3,4},Q{3,4,5},则P∩(CUQ)=【】A.{1,2,3,4,6}B.{1,2,3,4,5}C.{1,2,5}D.{1,2}【答案】D。【考点】集合的并集和补集运算。【解析】∵全集U={1,2,3,4,5,6},Q{3,4,5},∴CUQ={1,2,6}。∴P∩(CUQ)={1,2}。故选D。例17.(年福建省文5分)已知集合M={1,2,3,4},N={-2,2},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N⊂MB.M∪N=MC.M∩N=ND.M∩N={2}【答案】D。【考点】集合的交集。【解析】因为集合M={1,2,3,4},N={-2,2},所以M∩N={2}。故选D。例18.(年上海市文4分)若集合,,则=▲【答案】。【考点】集合的概念和性质的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解析】由题意,得,∴。例19.(年重庆市文5分)设函数集合则为【】(A)(B)(0,1)(C)(-1,1)(D)【答案】D。【考点】复合函数的概念,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和指数不等式,集合及其运算。【分析】利用已知求出集合中的范围,结合集合,求出的范围,然后求解即可:由得,∴或,即或。∴或,即。由得,即,∴,即。∴。故选D。二、集合中的元素和个数:典型例题:例1.(年江西省理5分)若集合,,则集合中的元素的个数为【】A.5B.4C.3D.2【答案】C。【考点】集合的元素,分类讨论。【解析】分类讨论:当时,或2,或1;当时,或2,或3。根据集合的互异性,中的元素的个数为3。故选C。例2.(年全国大纲卷理5分)已知集合,则【】A.0或B.0或3C.1或D.1或3【答案】B。【考点】集合的概念和并集运算,集合的关系的运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综合运用。【解析】∵,∴。∵,∴。∴或,解得或或。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或。故选B。例3.(年湖北省文5分)已知集合,,则满足条件的集合的个数为【】A1B2C【答案】D。【考点】集合的子集。【解析】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得,易知。∵,∴根据子集的定义,集合必须含有元素1,2,且可能含有元素3,4。∴原题转换为求集合的子集个数,即有个。故选D。三、集合思想的运用:典型例题:例1.(年江苏省10分)设集合,.记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集合的个数:①;②若,则;③若,则。(1)求;(2)求的解析式(用表示).【答案】解:(1)当时,符合条件的集合为:,∴=4。(2)任取偶数,将除以2,若商仍为偶数.再除以2,···经过次以后.商必为奇数.此时记商为。于是,其中为奇数。由条件知.若则为偶数;若,则为奇数。于是是否属于,由是否属于确定。设是中所有奇数的集合.因此等于的子集个数。当为偶数〔或奇数)时,中奇数的个数是()。∴。【考点】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计数原理。【解析】(1)找出时,符合条件的集合个数即可。(2)由题设,根据计数原理进行求解。例2.(年上海市理18分)对于数集,其中,,定义向量集.若对于任意,存在,使得,则称X具有性质P.例如具有性质P.(1)若>2,且,求的值;(4分)(2)若X具有性质P,求证:1X,且当n>1时,1=1;(6分)(3)若X具有性质P,且1=1,(为常数),求有穷数列的通项公式.(8分)【答案】解:(1)选取,则Y中与垂直的元素必有形式。∴,从而=4。(2)证明:取,设满足。由得,∴、异号。∵-1是X中唯一的负数,所以、中之一为-1,另一为1。故1X。假设,其中,则。选取,并设满足,即。则、异号,从而、之中恰有一个为-1。若=-1,则,矛盾;若=-1,则,矛盾.∴=1。(3)猜测,i=1,2,…,。记,=2,3,…,。先证明:若具有性质P,则也具有性质P。任取,、.当、中出现-1时,显然有满足。当且时,、≥1。∵具有性质P,∴有,、,使得。从而和中有一个是-1,不妨设=-1,假设且,则。由,得,与矛盾。∴,从而也具有性质P。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i=1,2,…,。当=2时,结论显然成立。假设时,有性质P,则,i=1,2,…,;则当时,若有性质P,则也有性质P,所以。取,并设满足,即。由此可得与中有且只有一个为-1。若,则,所以,这不可能;∴,,又,所以。综上所述,,i=1,2,…,。【考点】数集、集合的基本性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数学归纳法和反证法的应用。【解析】(1)根据题设直接求解。(2)用反证法给予证明。(3)根据题设,先用反证法证明:若具有性质P,则也具有性质P,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测,i=1,2,…,。例3.(年北京市理13分)设A是由m×n个实数组成的m行n列的数表,满足:每个数的绝对值不大于1,且所有数的和为零,记s(m,n)为所有这样的数表构成的集合。对于A∈S(m,n),记Ri(A)为A的第ⅰ行各数之和(1≤ⅰ≤m),Cj(A)为A的第j列各数之和(1≤j≤n);记K(A)为∣R1(A)∣,∣R2(A)∣,…,∣Rm(A)∣,∣C1(A)∣,∣C2(A)∣,…,∣Cn(A)∣中的最小值。(1)对如下数表A,求的值;11-0.80.1-0.3-1(2)设数表A∈S(2,3)形如11cab-1求的最大值;(3)给定正整数t,对于所有的A∈S(2,2t+1),求的最大值。【答案】解:(1)由题意可知,∴。(2)先用反证法证明:若,则,∴(无解)。同理可知。∴。由题设所有数和为0,即,∴,解得,与题设矛盾。∴。易知当时,存在。∴的最大值为1。(3)的最大值为。首先构造满足的:,。经计算知,中每个元素的绝对值都小于1,所有元素之和为0,且,,。下面证明是最大值。若不然,则存在一个数表A∈S(2,2t+1),使得。由的定义知的每一列两个数之和的绝对值都不小于,而两个绝对值不超过1的数的和,其绝对值不超过2,故的每一列两个数之和的绝对值都在区间中.由于,故的每一列两个数符号均与列和的符号相同,且绝对值均不小于。设中有列的列和为正,有列的列和为负,由对称性不妨设,则。另外,由对称性不妨设的第一行行和为正,第二行行和为负。考虑的第一行,由前面结论知的第一行有不超过个正数和不少于个负数,每个正数的绝对值不超过1(即每个正数均不超过1),每个负数的绝对值不小于(即每个负数均不超过)。因此,故的第一行行和的绝对值小于,与假设矛盾。因此的最大值为。【考点】逻辑推理,反证法的应用。【解析】(1)根据ri(A)为A的第i行各数之和(i=1,2),cj(A)为A的第j列各数之和(j=1,2,3);求出|r1(A)|,|r2(A)|,|c1(A)|,|c2(A)|,|c3(A)|中的最小值可即为所求。(2)用反证法证明。(3)先构造满足的,用反证法证明是最大值。例4.(年广东省文14分)设,集合,,.(1)求集合(用区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