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单元主题作文汇编_第1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单元主题作文汇编_第2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单元主题作文汇编_第3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单元主题作文汇编_第4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单元主题作文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之光

扬文化自信之帆助中华强国之梦

岁月泼墨,缀下繁花,盛开的是中华5000年来孕育的优秀文化;时序轮转,丹心永固,文化

自信始终是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不断缩小的信息时代,

文化交融成为一种趋势。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更应保持文化自信,让中华文明立于世界,扬文

化自信之帆,助中华强国之梦。

以坚定传承为笔,绘就文化自信的辉煌底色。

在这个飞速向前的社会里,科技日新月异,信息迅速迭代,传统文化处于被遗忘的风险之中。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时代需要如樊锦诗一般“舍半生给茫茫大漠”的守护者;

文化需要“在遗忘的边缘坚持,在消失的角落守望”的匠人;传承需要如河南卫视以厚实文化根

基为底气的优秀文艺作品。唯有以传承为笔,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生根,才能为文化自信涂

上最灿烂的底色。

以锐意创新为纸,绘就新时代文化自信之图。

创新是文化保持持久生命力的根本。看,《洛神水赋》《唐宫夜宴》等创新表演让年轻人惊

叹文化之美;听,《如果国宝会说话》《典籍里的中国》等创新节目让年轻人乐意了解传统文化;

悟,故宫文创产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唯有在不断创新中,中华文化才能焕发新的活力,

才能被更广大的年轻人所接受;唯有以文化创新为纸,才能绘就新时代文化自信之图。

以开放包容为墨,写下文化自信心的篇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文化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同时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才造就如今中

华开放包容的文化特点。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讲好自身故事的同时与外界分享发

展机遇。可见外国友人与我们共庆春节,可看中华文化被外界不断接受,更可看中华不断吸收外

来优秀文化并发展自身。我们需要更多如李子柒一样等人向外国讲好中华文化,也需不断接纳外

来文化。唯有以开放包容为墨,才能写下文化自信新的篇章。以坚定传承为笔,以不断创新为纸,

以开放包容为墨,涵养文化自信,坚守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才能写下更加辉煌的篇章。

凭任时光流逝,时代变迁,只要高扬出自信的头颅,与时俱进,让文化圣火生生不息!让我

们扬文化自信之帆,助力中华强国之梦!

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

心怀悲悯之心坚守良知之态

悲悯是一种情怀,是关汉卿对百姓命运的同情,是曹禺对受难者的怜悯,是莎士比亚对人性

堕落的哀叹;而良知则是基本的人性之善,是窦娥的善良,是鲁侍萍的温情,是哈姆雷特不灭的

理想。心怀悲悯之心,坚守良知之态,能升华个人境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促国家繁荣昌盛。

心怀悲悯之心,体察人间百态,升华个人境界。悲悯情怀是一种关注人性、深思人类生存状

况的人道主义情怀,一个人只有拥有了这种情怀,才会有意识地去关注社会、升华个人境界。鲁

迅对下层劳苦人民有着深深的悲悯之情,他深入民间关注百姓,于是笔下的人物展现身上的束缚

与重压,使文学作品的价值不断提升,被毛泽东称为“代表新文化运动的方向”。白居易的悲悯

情怀是民族精神中的一脉,“足蒸暑士气,背灼炎天光”,这是他对农民割麦等情境的描写,诗

中没有''悯"字,但字里行间无不是对农民的怜悯之情,而这种情怀也让白居易的灵魂升跃到了

一个个安享吏禄的为官者难以企及的高度。而最可敬的悲悯则为关汉卿,他将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淋漓尽致地体现在《窦娥冤》中,体现在窦娥的伸冤、同邪恶势力的斗争、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否

定上,是中国戏剧史上成就最大的作家。他们都怀有高尚的悲悯之情,通过体察人间百态,升华

个人境界。

坚守良知之态,界定内心底线,营造良好氛围。真正的良知是嫉恶如仇,是仗义执言,是追

求正义,是看到鲁侍萍的不幸、听闻哈姆雷特结局时的唏嘘哀叹。当我们把视线看向真实社会会

发现:良知就是海明威置生命于度外,以生命做筹码,报道真实新闻;良知就是重庆数万市民参

加扑灭山火,群体接力抢救昏倒老人,是关爱妇孺,见义勇为,参加慈善事业……而那些看到弱

势农民跳楼讨薪,不但不掬以同情,反而起哄,这是一种骨子里缺乏良知的畸形表现。一个良好

的社会氛围需要人们有良知,守底线。而很多时候,这条底线并不是完全由法律规定的,更多的

是道义良知决定的。正是因为有道义良知的驱使,社会更有温度,人们彼此之间能感受到善意,

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悲悯激起良知,良知促使悲悯,两者紧密结合,促国家繁荣昌盛。用悲悯之心看待世界,用

良知之态对待世界,不是本能,而是个人自觉的追求。张桂梅对大山女孩怀悲悯之心,创办免费

女高,让更多大山女孩走出大山,为国家贫困地区的教育做出贡献;牛振远毫不犹豫拿出全部积

蓄,让没有经济来源而辍学的孤儿们重返校园,也对未来重新充满希望;八零后扁担校长张玉滚

扎根深山十七载,靠一把扁担,挑出63名大学生,为国家输送人才。看不得他人受苦,因而悲悯,

极力贡献自己的价值;看不得贫困地区的落后,因而良善,勉力而为,用一己之力完成一种跃进。

此种自觉行为,起于个人,最终汇聚成国家繁荣昌盛的大江大河。

“冷漠是半个死亡”,悲悯、良知是人的基本属性。悲悯与良知,是向善的选择,温存的目

光,有力的援手,这个社会、这个国家需要个人的悲悯之心、良知之态。心怀悲悯,坚守良知,

方能升华个人境界,营造良好氛围,促国之繁荣昌盛。

第三单元科学探索与创新

擎科学之炬照未来之境

400多年前罗马鲜花广场烧死布鲁诺的火焰至今仍令我们心悸,1919年五四青年

对“赛先生”的呼喊至今仍在我们耳畔激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坚时习近平总书记

“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的指示为我们明确方向,

我们应高擎科学之炬,照亮未来之境。

愿我们以科学精神武装头脑,求真务实,与理性为伴,能独立思考。

鲁迅曾把中国社会分为两个阶段: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

代。封建专制的漫漫长夜造成不少国人盲从。前方风景无限美好,我们却缺少跨越到

篱笆那边的勇气。没有这种勇气,求真、理性和开拓都成了妄谈。抗疫关键期不少人

听信“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谣言,在各大药店门口排起长队争抢;26岁的

青年李某燃听信某位气功大师停食治病的建议停食54天,最后死去……网络社会,

信息芜杂,真伪难辨,我辈须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不盲从,如此方能眼目清明,自

信前行!

愿我们以科学精神滋养思想,勇于探究,与科学共振,有不断开拓的襟怀。

民族科技发展任重而道远,我辈焉能不弘毅?国人愿意走近科学,不断创新,我

们的科技才能不断发展。牛顿因砸在头上的苹果而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因关注水沸腾

时茶壶的跳动现象而发明蒸汽机。生活方寸地,科学大乾坤。老师们在授课时将科学

精神多融入课堂,我们每位学子读书声、科学声声声入耳,善于思考,勇于探究,才

能将科学精神之光照亮我们的现实,照亮我们的未来!

愿你我将科学精神镌刻于心,让民族科技发展枝叶菽蕤入苍穹,其华灼灼璨人心。

科学是精益求精的严谨,是勇攀高峰的执着。屠呦先生苦心钻研中药学典籍,不

断查找,不断比对,一次次的失落没能阻挡她追寻的脚步她最终提炼出克制疟疾的青

蒿素造福了全人类;黄三文院士探索基因育种,从黄瓜开始,总结经验,修正技术,

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先后完成了对番茄、马铃薯的育种创新,保障了国家的粮蔬安全;

从长征一号到长征十一号,一代代长征人攻坚克难接续奋斗,成就了我国长征系列运

载火箭的辉煌……多少人无畏险阻,在探索与超越的道路上加绳固索,最终奏响了通

往辉煌未来的绚丽乐章。

华罗庚先生曾言:“面对悬崖峭壁,100年也看不见一条缝来,但用斧凿,不断

积累,飞跃必至,突破随之。”的确,科学发展任重而道远,不做旁观者,躬身入局,

高举科学之炬,方能邂逅山水那边“奇伟瑰怪”之景。

第四单元明辨与智取

逐人工智能之光扬科技利刃之帆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仰望苍穹浩瀚,俯看百川屹立。Sora提醒我们人工智能发展势不可挡,科技的发展必然会迎

来人工智能的兴起,我毅然决定选择报考AI专业。

顺时代之势,逐AI之便。

“科学发展国强民富千秋业,创先争优政通人和万代兴。”科技是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底气,

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便利也是历史上难以想象的。AI绘画技术,使普通人有了像名家一样绘画的能

力;史忠植作为AI发展的探路人,毕生致力于计算机研究为国贡献;一部手机走天下,线上会议

云课堂,5G网络领先世界。不难看出,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是肉眼可见的便利。当今时代之势便是

发展,AI行业发展离不开你我的接续奋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也离不开科技的便利。

以理性之心,感AI之限。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对于科技而言,一味的使用科技也会事得其反。科技

给人类带来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AI换脸技术通过科技将喜欢的明星

脸换到别人身上,发个朋友圈炫罐一下,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这种高科技的产生,会让少数

心思不正的人动起了歪心思来换脸造谣,触犯了法律的红线。于是便有人说,这种技术应该杜绝,

让坏人无机可乘。但我想说,错的难道是科技吗?不,我认为错的是那些心思不正人。我们应当

以理性之心看待科技,避免唯技术论,全面看待科技。

以长远之计,择AI之帆。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从长远的角度看,科技发展乃大

势所趋,很多人怕机器会取代人类,依我之见,人工智能是工具,是服务于人的,是源于人的意

愿。相信人类不可能被机器替代,合理利用AI服,让我们更方便又何乐而不为呢?

逐人工智能之光,扬科技利刃之帆。顺应时代发展,理性看待科技,长远考虑科技缺一不可。

唯有综合看待人工智能,才可在浩荡洪流之中,始终处于时代前列窥得黎明初晓。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单元抱负与使命

承时代之志铸青春之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承时代之志,铸青春之梦”。回望往昔,林觉民担起“为天

下人谋永福”的责任,矢志拯救国家民族,视死如归。他拥抱时代、勇担重任、舍生忘死的人生

选择,激励着一代代的后来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今的我们正

青春,又身处和平盛世,更要以崭新之姿,与国家与时代同频共振。

于自我,使命是专注于提升,流水高山心自知。

这个时代,日新月异。高铁展现中国速度,5G方便人们生活,北斗为出行助力,新能源汽车

降低碳排放……然而,蓬勃发展的背后也伴随着诸多问题:许多明星艺人品行低劣,饭圈问题层

出不穷,一些人为膨胀的私欲知法犯法,部分青年选择躺平而不作为……科技提高了人们的生活

质量,但却没能提升人的品行。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怎可在这个车轮滚滚的时代自蒙双目,

自闭心神?回望,林觉民烈士面对着“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社会,发出“吾不能学太上之忘

情也”的呼喊!正青春的我们,亦要紧追高速发展的时代,提高素质,拒绝平庸,承担时代赋予

的使命。

于社会,使命是无言的贡献,蜡炬成灰泪始干。

苏格拉底说:“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人生

于世,如同行舟,有重物所压,才不易倾覆。林觉民爱人及人,虽难舍家中温情,但“以天下人

为念”,“不忍独善其身”,担起“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使命,英勇就义。消防官兵携灭火使命,

在四川木里县与森林火灾搏斗,保护社会财产;青年子弟兵携救灾使命,在郑州7.20洪灾中勇敢

奔赴,拯救生命。樊锦诗携考古使命,在茫茫大漠中一心为壁画,为社会文化传承做出贡献。他

们每一个人,担起自己的使命,做自己该做的贡献。吾辈青年,当扎根厚土,茁壮枝干,披枝散

叶,润泽周边,担起自己的使命,共推社会稳步向前。

于国家,使命是矢志不渝的强国梦,任重而道远。

“你不是沧海一粟,你是整个海洋的一部分。”当前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

烈,21世纪是中国走向强国之际,不进则退。倘若我们青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宅在家里,或

沉迷于网络游戏,何谈自身的发展?何谈中国梦的实现?有这样一些人,他是顾诵芬,心怀强国

梦,一步一个脚印,奠定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基础;他是彭士禄,心怀强国梦,一心为中国深潜

事业,所设计的核潜艇保卫海疆;他是杨振宁,心怀强国梦,归国后为科研建设奔波,推动中国

成为科研强国。他们,不畏前途漫漫,勇担强国时代使命。他们,才是青年该有的样子,是我们

学习的榜样!

若海上没有狂风,浪花很寂寞。若春天没有百花,大地很寂寞。若青春没有使命,青春很寂

寞。愿我们每一位,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担起使命,为青春着色,为社会添彩,为国家滚滚

向前的轮毂贡献一份力量。“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六单元观察与批判

擦亮双眼慎思明辨

《礼记•中庸》目:“思之,明辨之”强调了在治学中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其实不只是在治

学方面,在学习、生活中也同样重要。因为生活中不只是清风朗月,也有云雾弥漫,因此我们要

“擦亮双眼,慎思明辨”,做出正确判断。

君不见“祸患积于忽微,智勇困于所溺”,擦亮双眼,慎思明辨,不为所溺迷惑心智。

生活需要智慧、智慧需要慎思明辨,否则生活将走向不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落得国破家

亡成笑谈;唐玄宗三千宠爱于玉环,终致“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的悲剧;郑大某

女生不顾校规,疫情期间翻墙外出,导致5000多名师生集中隔离。他们若能擦亮双眼,慎思明辨,

作为帝王怎能保护不了心爱的女人,作为凡人又怎能为约会触犯防疫红线。因此,我们在学习、

生活中,当擦亮双眼,慎思明辨,方能不为所溺迷惑心智。

君不见“鸟三顾而后飞,人三思而后行”,擦亮双眼,慎思明辨方能行得万年船。

“不计前嫌衣带钩,宰相之才当重用”,慎思明辩是齐桓公以国家为先的理性判断;“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慎思明辩是范仲淹的社会责任感。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

终成一代霸主;苏武不为匈奴威逼利诱,杖节牧羊十九载,流芳百世;疫情期间,一无名小哥从

疫区返回故乡,主动在车里隔离十四天,免得所在小区数千名居民居家隔离。他们“是非面前,

大义当先”,不计个人得失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擦亮双眼,慎思明辨,方能行得万年船。

君不见“博学审问方慎思,以人为镜可明辨”,擦亮双眼,慎思明辨需博学审问。

要做到慎思、明辨,需要广泛学习,提高自己;还可以借助外力强大自己。孔子师郑子、甚

弘、师襄、老聃,广博学习,终成万世师表;刘邦一介布衣慎思明辨,善用良贤,终成大业;李

世民以人为镜察纳雅言,开创“贞观之治”。我们要博学审问,让自己在是非、善恶面前有慎思、

明辨的能力,同时也要以他人为镜,照出自己的缺点,活出精彩瞬间。

生活不只是风平浪静,人生也不只是诗酒花茶。有时会有疾风暴雨,有时会有是非丛杂。让

我们不为凡尘所累,不为风雨停滞不前,擦亮双眼,慎思明辨,德行天下,走出一条智者的光明

大道。

第七单元不朽的红楼

始于模仿终于独创

《红楼梦》中众人为大观园匾额提名时,“翼然”“泻玉”“沁芳”等词,或直接移用,或

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纵览全程,匾额取名的过程,何尝不是学习新事物过程的真实写照。

私以为学习之路,必先经历理解照搬理论,借鉴学习知识,最后融会贯通、自成一派的过程。

诚如叶圣陶所言:“艺术的事情大都始于模仿,终于独创。”许多成功的创作都离不开前期

的参考和借鉴。

对经验的移用铸就了自我的创新。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摇曳在历史长河中的无数诗歌向

我们表明,移用之举,有可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王勃移用曹植诗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

比邻”一句,写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佳句;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春色满

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也是脱胎于陆游《剑南诗稿》:“杨柳不遮春色断,枝红杏出墙头”;

曹操也曾用《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来表达自己的求贤若渴……移用前人诗句,能够借

助前人已成之境,来述说个人新的情思,其情其思显得更为蕴藉深远。

对前人的模仿孕育了创新的枝芽。诚如宝玉“沁芳”一词的提出,正是对贾政“泻”字的引

申和创造。郑板桥年轻时曾潜心临摹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其临摹的作品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地

步。尽管如此,他仍然没有受到世人的关注。但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他能够博采众长,用隶书参

以行楷,独树一帜创造非隶非楷,非古非今的“六分半书”——板桥体。模仿不是让我们在前人

栽下的巨树下迷失自我、质疑自我,而是激励我们学会在迷雾中反思自我,寻找自我。

但模仿再好,没有创新,终会是未竟之志。诚如艾青所言:“没有变化,再好的歌也会叫人厌

烦的。”从《醉翁亭记》确定“翼然”,结合实地情况又有了“泻玉”,到最后推陈出新敲定“沁

芳”一词,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翻开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前期照搬苏联联经

验到模仿西方制度经验,发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再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步步的探索、一次次的改进,才有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富起来的飞跃。有移用和模

仿为前提的创新,犹如站在巨人肩膀上,规避了错误风险,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采。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走过风雨,在历史风云中尽显英姿。我们应深刻理解:模仿与借鉴

让我们披荆斩浪,看到鸥翔鱼游的天。而独立创新让我们独立自强、自成一派,奔向铺满鲜花的

康庄大道。经历借鉴与模仿,创新显得更有意义。

第八单元底线与高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