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卫生监督检测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整体服务设想及策划....................9
第一节项目背景分析...........................9
一、细菌相关简介...........................9
二、卫生监督介绍..........................26
三、水质检测内容..........................28
四、环境监测内容及方法....................33
第二节项目需求分析..........................37
一、项目概况..............................37
二、检测范围..............................38
三、服务要求..............................41
第二章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员管理...................43
第一节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43
一、人员配备基本原理......................43
二、人员配备的原则........................44
三、组织构架图............................45
四、人员分配及资料表......................47
第二节人员岗位职责..........................51
一、项目负责人职责........................52
二、业务室................................53
三、市场部................................53
四、实验室................................54
五、质控室................................54
1
六、办公室..................................55
七、具体人员职责............................56
第三章人员培训方案..............................77
第一节人员培训概述..........................77
一、培训总则................................77
二、员工培训形式............................81
三、员工培训管理...........................83
四、项目培训资源............................84
第二节公共场所卫生知识.......................86
一、公共场所的概念、分类及其环境特征........86
二、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87
三、公共场所卫生要求.......................88
四、几类公共场所的基本条件和卫生要求........89
五、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办法....................95
第三节学校卫生监督检测内容.................108
一、教学环境卫生...........................108
二、学校生活设施..........................109
三、学校传染病和常见病防控.................109
四、疫情报告...............................110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110
六、内设医疗机构或保健室...................111
七、健康检查...............................112
八、健康教育..............................113
九、饮用水.................................113
2
第四节水质检测知识.........................114
一、水质检测九项指标.....................114
二、水质检测方法.........................117
第五节人员培训记录表.......................121
一、培训记录表...........................121
二、签到记录表...........................122
第四章检测设施配备方案........................123
第一节物资配备原则.........................123
一、准备原则.............................123
二、准备计划.............................124
三、仪器设备的使用.......................124
第二节仪器设备配备及管理...................125
一、拟投入仪器一览表.....................125
二、检测仪器管理办法.....................132
三、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133
四、实验室管理规定.......................136
五、仪器保养记录表.......................143
第五章公共卫生监督检测实施方案................144
第一节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检测技术规范.........144
一、主题容纳与适用范围...................144
二、名词、术语...........................144
三、空气质量检测.........................144
四、卫生用品、用具的微生物检测...........148
五、送检.................................150
3
六、检测项目和检验方法.....................151
七、现场采样操作的质量控制.................151
八、检测数据整理...........................151
第二节公共环境空气检测方案.................152
一、空气中二氧化碳检测方案................152
二、空气中甲醛检测具体方法.................162
三、甲苯、二甲苯检测方法...................171
第三节水质样品检测方案.....................178
一、水样的采集与保存......................178
二、公共卫生微生物采样.....................188
三、检测实验要点...........................196
第四节学校卫生检测方案.....................205
一、学校环境卫生监督规范...................205
二、学校教学与生活环境指引.................214
三、学校教学环境检测方法...................221
四、学校教室环境卫生检测记录表.............232
第六章项目管理制度.............................236
第一节卫生检测制度..........................236
第二节检测机构实验室管理制度...............236
一、实验室工作制度.........................236
二、实验室安全制度.........................238
三、精密仪器使用管理制度...................240
四、剧毒药品管理制度......................241
五、标准物质管理制度.......................241
4
六、化学试剂、玻璃器皿使用管理制度.........242
第三节业务技术管理制度......................243
一、样品接收、检验、留样制度...............243
二、检验单的书写规则.......................246
三、检验记录的书写规则.....................247
四、样品检验报告书的书写规则..............249
五、关于实验室安排检品顺序及时限的规定.....250
六、质量保证体系的检查制度.................251
七、检验工作质量申述的受理和处理制度.......253
八、差错事故的管理制度.....................254
九、技术人员培训进修制度...................257
第七章项目实施承诺及保障措施...................258
第一节项目实施承诺.........................258
一、项目检测服务承诺.......................258
二、检测单位质量承诺书.....................259
三、检测人员承诺书.........................260
四、实验室安全承诺书.......................261
五、诚信检测承诺书.........................262
第二节项目检测保障措施.....................263
一、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管理措施...........263
二、试验环境条件管理措施...................264
三、检测试验工作安全管理措施...............265
四、仪器设备报废处理措施..................266
五、化学试剂管理措施.......................267
5
六、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措施...................268
七、检测工作(程序)管理措施................269
第八章项目应急预案.............................272
第一节应急总预案............................272
一、应急组织机构构成.......................272
二、应急救援基本流程图.....................273
三、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273
四、现场具体急救常识培训...................275
五、应急器材落实...........................279
六、隐患分析..............................283
第二节实验室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284
一、实验室火灾应急处理预案................285
二、实验室爆炸应急处理预案................286
三、实验室中毒应急处理预案................286
四、实验室触电应急处理预案................287
五、实验室化学灼伤应急处理预案.............291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
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6
说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整体服务设想及策
划"详情可见本文第一章。
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员管
理"详情可见本文第二章。
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人员培训方案”详情可
见本文第三章。
四、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监测设施配备方案”详
情可见本文第四章。
五、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公共卫生监督检测服务
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五章。
六、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管理制度"详情可
见第六章。
七、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实施承诺及保障措
施"详情可见本文第七章。
八、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应急预案”详情可
见本文第八章。
7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
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二)其他法律法规。
四、行业规范、标准。
(以下内容根据招标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8
第一章项目整体服务设想及策划
第一节项目背景分析
一、细菌相关简介
(一)细菌的概念
细菌是指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也是所有
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5×10~30个。
细菌的形状相当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以及螺旋状。
细菌也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细菌是许多
疾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接触、消化道、呼吸
道、昆虫叮咬等在正常人体间传播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对社会危害极大。另一方面,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
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
都与细菌有关。在生物科技领域中,细菌也有着广泛地运用。
细菌的个体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细菌只有0.2微米
长,因此大多只能在显微镜下被看到。细菌一般是单细胞,
细胞结构简单,缺乏细胞核、细胞骨架以及膜状胞器,例如
线粒体和叶绿体。基于这些特征,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
生物中还有另一类生物称作古细菌,是科学家依据演化关系
而另辟的类别。为了区别,本类生物也被称为真细菌。
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者与其他生物共生。人
9
体身上也带有相当多的细菌。据估计,人体内及表皮上的细
菌细胞总数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十倍。此外,也有部分种类
分布在极端的环境中,例如温泉,甚至是放射性废弃物中,
它们被归类为嗜极生物,其中最著名的种类之一是海栖热袍
菌,科学家是在意大利的一座海底火山中发现这种细菌的。
然而,细菌的种类是如此之多,科学家研究过并命名的种类
只占其中的小部分。细菌域下所有门中,只有约一半是能在
实验室培养的种类。
细菌的营养方式有自养及异养,其中异养的腐生细菌是
生态系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环能顺利进行。部分细菌会
进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转换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细
菌也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肺结核、淋病、
炭疽病、梅毒、鼠疫、沙眼等疾病都是由细菌所引发。然而,
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的制作、部分抗生素
的制造及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在生物科技领域中,
细菌也有着广泛地运用。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生物学家把这种生物归入
“裂殖菌类”。细菌细胞的细胞壁非常像普通植物细胞的细
胞壁,但没有叶绿素。因此,细菌往往与其他缺乏叶绿素的
植物结成团块,并被看作“真菌”。细菌因为特别小而区别
于其他植物细胞。实际上,细菌也包括存在着的最小的细胞。
此外,细菌没有明显的核,而具有分散在整个细胞内的核物
质。因此,细菌有时与被称为"蓝绿藻"的简单植物细胞结
10
成团块,蓝绿藻也有分散的核物质,但它还有叶绿素。人们
越来越普遍地把细菌和其他大一些的单细胞生物归在一起,
形成既不属于植物界也不属于动物界的一类生物,它们组成
生命的第三界——“原生物界”。有些细菌是“病原的”细
菌,其含义是致病的细菌。然而,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不是致
病的,而的确常常是非常有用的。例如,土壤的肥沃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住在土壤中的细菌的活性。
“微生物”,恰当地说,是指任何一种形式的微观生命。
"菌株"一词用得更加普遍,因为它指的是任何一点小的生
命,甚至是一个稍大一点的生物的一部分。例如,包含着实
际生命组成部分的一个种子的那个部分就是胚芽,因此我们
说“小麦胚芽”。此外,卵细胞和精子(载着最终将发育成
一个完整生物的极小生命火花)都称为“生殖细胞”。然而,
在一般情况下,微生物和菌株都用来作为细菌的同义词。而
且确实尤其适用于致病的细菌。
大部分细菌是分解者,处在生物链的最底层。还有一部
分细菌是消费者和生产者。比如硫细菌,铁细菌等,他们是
化能合成异养型,属于生产者,可以利用无机物硫铁等制造
自身需要的有机物。而根瘤菌则是消费者,它们与豆科植物
互利共生,消耗豆科植物光合作用所生产的有机物,因此为
消费者。当然,细菌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分解者,如果没有细
菌真菌等微生物,世界将是尸体的海洋。
(二)细菌形态结构
1.基本形态与大小
11
(1)球菌:
球菌是外形呈圆球形或椭圆形的细菌,直径0.5-1微米,
有以下几种类型:
A.单球菌:单独存在,如尿素小球菌。
B.双球菌:如肺炎双球菌。
C.链球菌:如乳酸链球菌。
D.四联球菌:形成的4个细胞排列在一起,成田字,如
四联球菌。
E.八叠球菌:如尿素生孢八叠球菌。
F.葡萄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2)杆菌:
外形为杆状的细菌称杆菌,常有长宽接近的短杆或球杆
状菌,如甲烷短杆菌属。长宽相差较大的棒杆状或长杆状菌,
如枯草芽孢杆菌、梭状杆菌。分枝状或叉状菌,如双歧杆菌
属。竹节状(两端平截),如炭疽芽孢杆菌等。
按杆菌细胞的排列方式不同则有成对的双杆菌、呈链状
的链杆菌,另外,常有栅状、“八”字状以及由鞘衣包裹在
一起的丝状等多种。典型的杆菌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链
杆菌、变形杆菌。
(3)螺旋状:
螺旋状的细菌称螺旋菌,一般长5-50微米,宽0.5-5
微米,根据菌体的弯曲可分为:
A.弧菌:螺旋不足一环者呈香蕉状或逗点状,如霍乱弧
菌。
12
B.螺菌:满2-6环的小型、坚硬的螺旋状细菌,如小螺
菌。
C.螺旋体:旋转周数多(通常超过6环)、体长而柔软
的螺旋状细菌,如梅毒螺旋体。
(三)结构
细菌的结构分为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基本结构是各种
细菌都具有的结构,包括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核质。某些细菌特有的结构称为特殊结构,包括细菌的荚膜、
鞭毛、菌毛、芽孢。
(1)细胞壁
细胞壁位于菌细胞的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的周围,组
成较复杂,并随细菌不同而异。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
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但各自有其特殊组分。
细胞壁厚度因细菌不同而异,一般为15-30nm。主要成
分是肽聚糖,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构成双糖
单元,以β-1,4糖苷键连接成大分子。N-乙酰胞壁酸分子
上有四肽侧链,相邻聚糖纤维之间的短肽通过肽桥(革兰阳
性菌)或肽键(革兰阴性菌)桥接起来,形成了肽聚糖片层,
像胶合板一样,粘合成多层。
肽聚糖中的多糖链在各物种中都一样,而横向短肽链却
有种间差异。革兰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有15-50层
肽聚糖片层,每层厚1nm,含20-40%的磷壁酸,有的还具有
少量蛋白质。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仅2-3层肽聚糖,
其他成分较为复杂,由外向内依次为脂多糖、细菌外膜和脂
13
蛋白。此外,外膜与细胞之间还有间隙。
肽聚糖是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凡能破坏肽聚
糖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有抑菌或杀菌作用。如溶菌
酶是N-乙酰胞壁酸酶,青霉素抑制转肽酶的活性,抑制肽
桥形成。
细菌细胞壁的功能包括:
A.保持细胞外形,提高机械强度。
B.抑制机械和渗透损伤(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能耐受
20kg/cm2的压力)。
C.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侵入宿主)。
D.防止大分子入侵。
E.协助细胞运动和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
F.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
性。
其中还有一些缺壁细菌,分为四类:
A.L型细菌,是指某些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
突变,形成细胞壁缺陷的变异菌株。
B.原生质体,是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或青霉素)
处理革兰阳性细菌,获得的无壁细胞。
C.球状体,是指在人为条件下,处理革兰阴性菌,获得
的残留部分细胞壁的细胞。
D.支原体,是指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无壁的原核微生
物。
(2)细胞膜
14
是典型的单位膜结构,厚约8-10nm,外侧紧贴细胞壁,
某些革兰阴性菌还具有细胞外膜。通常不形成内膜系统,除
核糖体外,没有其他类似真核细胞的细胞器,呼吸和光合作
用的电子传递链位于细胞膜上。某些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
物(蓝细菌和紫细菌),质膜内褶形成结合有色素的内膜,
与捕光反应有关。某些革兰阳性细菌质膜内褶形成小管状结
构,称为中膜体或间体,中膜体扩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提
高了代谢效率,有拟线粒体之称,此外还可能与DNA的复制
有关。
(3)细胞质与核质体
细菌和其他原核生物一样,只有拟核,没有核膜,DNA
集中在细胞质中的低电子密度区,称核区或核质体。细菌一
般具有1-4个核质体,多的可达20余个。核质体是环状的
双链DNA分子,所含的遗传信息量可编码2000-3000种蛋白
质,空间构建十分精简,没有内含子。由于没有核膜,因此
DNA的复制、RNA的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可同时进行,而不
像真核细胞的这些生化反应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严格分隔开
来的。
每个细菌细胞约含5000-50000个核糖体,部分附着在
细胞膜内侧,大部分游离于细胞质中。细菌核糖体的沉降系
数为70S,由大亚单位(50S)与小亚单位(30S)组成,大
亚单位含有23SrRNA,5SrRNA与30多种蛋白质,小亚单位
含有16SrRNA与20多种蛋白质。30S的小亚单位对四环素与
链霉素很敏感,50S的大亚单位对红霉素与氯霉素很敏感。
15
细菌核区DNA以外的,可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称
为质粒。质粒是裸露的环状双链DNA分子,所含遗传信息仅
为2-200个基因,能进行自我复制,有时能整合到核DNA中
去。质粒DNA在遗传项目研究中很重要,常用作基因重组与
基因转移的载体。
胞质颗粒是细胞质中的颗粒,起暂时贮存营养物质的作
用,包括多糖、脂类、多磷酸盐等。
(4)荚膜
许多细菌的最外表还覆盖着一层多糖类物质,边界明显
的称为荚膜,如肺炎球菌,边界不明显地称为黏液层,如葡
萄球菌。荚膜对细菌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细菌不仅可利用
荚膜抵御不良环境。保护自身不受白细胞吞噬。而且能有选
择地粘附到特定细胞的表面上,表现出对靶细胞的专一攻击
能力。例如,伤寒沙门杆菌能专一性地侵犯肠道淋巴组织。
细菌荚膜的纤丝还能把细菌分泌的消化酶贮存起来,以备攻
击靶细胞之用。
另外在细菌入侵免疫系统时,荚膜可以防止免疫系统识
别细菌,从而存活下来。
(5)鞭毛
鞭毛是某些细菌运动的特殊结构,由一种称为鞭毛蛋白
的弹性蛋白构成,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生物的鞭毛。细菌可以
通过调整鞭毛旋转的方向(顺和逆时针)来改变运动状态。
(6)菌毛
菌毛是在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
16
直硬的丝状物,须用电镜观察。特点是:细、短、直、硬、
多,菌毛与细菌运动无关,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可分为
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前者与细菌吸附和侵染宿主有关,
后者为中空管子,与传递遗传物质有关。
(7)芽孢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
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
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
又能萌发成为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
们几乎无处不在。
某些细菌处于不利的环境,或耗尽营养时,形成内生孢
子,又称芽孢,是对不良环境有强抵抗力的休眠体,由于芽
孢在细菌细胞内形成,故常称为内生胞子。
芽孢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有些湖底沉积土中的芽孢杆菌
经500-1000年后仍有活力,肉毒梭菌的芽孢在pH7.0时能
耐受100℃煮沸5-9.5小时。
(四)菌落特征
当细菌划线接种到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后,在适宜的培养
条件下。细菌便迅速生长繁殖。由于细菌细胞受固体培养基
表面或深层的限制,故不能像在液体培养基中那样自由扩
散,因此繁殖的菌体常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肉眼可见的细菌
集落,通常称之为菌落。由于平板划线的分散作用,单个菌
落来源于细菌的一个细胞,生长一定时间后便肉眼可见,挑
选一个菌落移种到另一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即可获得细菌的
17
纯培养。
各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菌落均具一定的特征,包
括菌落的大小、形状、光泽、颜色、硬度、透明程度等.所
以细菌菌落特征是细菌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在细菌分类学
上具有重大意义。
菌落特征决定于组成菌落的细胞结构与生长行为,如细
菌的荚膜,它的存在与否和菌落形态等有直接关系。肺炎链
球菌因具有荚膜就形成光滑型菌落,其表面光滑黏稠,不具
荚膜的菌株形成的菌落为粗糙型,菌落表面干燥、有皱褶,
表明菌落特征和细菌细胞的结构密切相关。
菌落的形状和大小不仅决定于菌落中细胞的特性,而且
也受到周围菌落的影响,菌落靠得太近,由于营养物质有限,
有害代谢物的分泌和积累,因而生长受到抑制。所以在平板
分离菌种时,常可看到平板上互相靠近的菌落都较小,而那
些分散开的菌落均较大。即使在同一菌落中,由于各个细菌
细胞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在营养物的摄取及空气供应等方
面亦都不一样,所以在生理上、形态上或多或少会有所差异。
在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往往有三种情况,即表面菌
落、深层菌落和底层菌落,上面所介绍的菌落特征都是指表
面菌落。某些细菌在明胶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时,能产生明胶
酶水解明胶。如果将这些菌种穿刺接种在盛有明胶培养基的
试管中,则由于明胶被水解形成不同形状的溶解区,由于特
定的细菌形成一定形状的溶解区,所以是细菌分类的项目之
一。
18
(五)繁殖
细菌是非常微小而又原始的生物,所以它们的繁殖方式
及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与高等动植物细胞有较大的差异。
细菌的繁殖方式
细菌主要以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裂殖),即细菌生长
到一定时期,在细胞中间逐渐形成横膈,由一个母细胞分裂
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细胞分裂是连续的过程,分裂中
的两个子细胞形成的同时,在子细胞的中间又形成横膈,开
始细菌的第二次分裂。有些细菌分裂后的子细胞分开,形成
单个的菌体,有的则不分开,形成一定的排列方式,如链球
菌、链杆菌等。
采用电子显微镜研究细菌的分裂过程表明:细菌细胞分
裂大致可经过核物质与细胞质分裂、横隔壁形成和子细胞分
离等过程。细菌细胞分裂时,核质DNA与中介体或细胞膜相
连,首先DNA复制并向细胞两端移动,与此同时,细菌细胞
膜向内凹陷并形成一个垂直于细胞长轴的细胞质隔膜,使细
胞质和核质均匀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其次细胞形成横隔
壁,在细胞膜不断内陷,形成子细胞各自的细胞质膜同时,
母细胞的细胞壁也从四周向中心逐渐延伸。最后,逐渐形成
子细胞各自完整的细胞壁。接着,子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大
小基本相等的子细胞。
细菌繁殖速度快,一般细菌约20-30min便分裂一次,
即为一代。接种子肉汤培养中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迅速生
长繁殖,肉汤很快即可变浑浊,表明有细菌的大量生长,有
19
些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的繁殖速度较慢,需要15-18小时
才能繁殖一代。
(六)代谢
细菌具有许多不同的代谢方式。一些细菌只需要二氧化
碳作为它们的碳源,被称作自养生物。那些通过光合作用从
光中获取能量的,称为光合自养生物。那些依靠氧化化合物
中获取能量的,称为化能自养生物。另外一些细菌依靠有机
物形式的碳作为碳源,称为异养生物。
光合自养菌包括蓝细菌,它是已知的最古老的生物,可
能在制造地球大气的氧气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他的光合细菌
进行一些不制造氧气的过程。包括绿硫细菌,绿非硫细菌,
紫硫细菌,紫非硫细菌和太阳杆菌。
正常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氮,硫,磷,维生素和
金属元素,例如钠,钾,钙,镁,铁,锌和钴。
根据它们对氧气的反应,大部分细菌可以被分为以下三
类:一些只能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生长,称为需氧菌。另一
些只能在没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生长,称为厌氧菌。还有一
些无论有氧无氧都能生长,称为兼性厌氧菌。细菌也能在人
类认为是极端的环境中旺盛地生长,这类生物被称为极端微
生物。一些细菌存在于温泉中,被称为嗜热细菌。另一些居
住在高盐湖中,称为喜盐微生物。还有一些存在于酸性或碱
性环境中,被称为嗜酸细菌和嗜碱性细菌。另有一些存在于
阿尔卑斯山冰川中,被称为嗜冷细菌。
(七)运动
20
运动型细菌可以依靠鞭毛,细菌滑行或改变浮力来四处
移动。另一类细菌,螺旋体,具有一些类似鞭毛的结构,称
为轴丝,连接周质的两细胞膜。当他们移动时,身体呈现扭
曲的螺旋形。螺旋菌则不具轴丝,但其具有鞭毛。
细菌鞭毛以不同方式排布。细菌一端可以有单独的极鞭
毛,或者一丛鞭毛。周毛菌表面具有分散的鞭毛。
运动型细菌可以被特定刺激吸引或驱逐,这个行为称作
趋性,例如,趋化性,趋光性,趋机械性。在一种特殊的细
菌,粘细菌中,个体细菌互相吸引,聚集成团,形成子实体。
(八)种类
1.按细菌形状分类
细菌具有不同的形状,并可根据形状分为三类,即:球
菌、杆菌和螺旋菌(包括弧菌、螺菌、螺杆菌)。按细菌的
生活方式来分类,分为两大类:自养菌和异养菌,其中异养
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按细菌对氧气的需求来分类,可分
为需氧(完全需氧和微需氧)和厌氧(不完全厌氧、有氧耐
受和完全厌氧)细菌。按细菌生存温度分类,可分为喜冷、
常温和喜高温三类。
2.按细胞壁的组成分类
细菌的结构十分简单,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例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但是有细胞壁,
有的细菌还有鞭毛和荚膜,根据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细菌分
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来源于丹麦细
菌学家革兰,他发明了革兰氏染色。
21
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多糖形成的荚膜,形成了一层遮盖
物或包膜。荚膜可以帮助细菌在干旱季节处于休眠状态,并
能储存食物和处理废物。鞭毛可以帮助细菌运动。
细菌的分类的变化根本上反映了发展史思想的变化,许
多种类甚至经常改变或改名。随着基因测序,基因组学,生
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的发展,细菌学被放到了一个合适的
位置。最初除了蓝细菌外(它完全没有被归为细菌,而是归
为蓝绿藻),其他细菌被认为是一类真细菌。随着它们的特
殊的原核细胞结构被发现,这明显不同于其他生物(它们都
是真核生物),导致细菌归为一个单独的种类,在不同时期
被称为原核生物,细菌,原核生物界。一般认为真核生物来
源于原核生物。
通过研究rRNA序列,美国微生物学家伍兹于1976年提
出,原核生物包含两个大的类群。他将其称为真细菌和古细
菌,后来被改名为细菌和古菌。伍兹指出,这两类细菌与真
核细胞是由一个原始的生物分别起源的不同的种类。研究者
已经抛弃了这个模型,但是三域系统获得了普遍的认同。这
样,细菌就可以被分为几个界,而在其他体系中被认为是一
个界。它们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单源的群体,但是这种方法仍
有争议。
3.古细菌
古细菌(又可叫做古生菌或者古菌)是一类很特殊的细
菌,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
如无核膜及内膜系统。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以甲硫氨酸
22
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
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此外还具
有既不同于原核细胞也不同于真核细胞的特征,如:细胞膜
中的脂类是不可皂化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有的以蛋白质
为主,有的含杂多糖,有的类似于肽聚糖,但都不含胞壁酸、
D型氨基酸和二氨基庚二酸。
(九)危害
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接触、
消化道、呼吸道、昆虫叮咬等在正常人体间传播疾病,具有
较强的传染性,对社会危害极大。在植物中,细菌导致叶斑
病、火疫病和萎蔫。
致病性
细菌对寄主的侵犯,包括细菌吸附于体表,侵入组织或
细胞,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乃至扩散蔓延以及抗拒寄主的
一系列防御机能,造成机体损伤。
1.吸附
细菌能以它表面的特殊成分和结构附着于寄主体表或
各器官的上皮粘膜,如大肠杆菌的某些菌株借其表面抗原
(K88)吸附于肠上皮,淋球菌借其表面丝状突出物吸附于
尿道上皮,化脓性链球菌借其表面特异性M蛋白吸附于咽部
黏膜等。
2.侵入机体:
(1)细菌在表面生长繁殖,释放毒素,毒素进入人体,
如破伤风、白喉等。
23
(2)有些细菌在吸附后,细胞膜上形成裂隙,细菌进
入细胞内繁殖产生毒素,使细胞死亡,如痢疾杆菌和沙门氏
杆菌。
(3)另有些细菌,通过黏膜上皮细胞进入皮下组织,
并进一步扩散如链球菌所致丹毒及蜂窝组织炎等。
3.在体内繁殖
细菌在体内繁殖,要求适合它生长的营养条件和抵抗寄
主的能力,如变形杆菌,由于具有尿素酶,能利用尿素生长,
并产生氨损伤组织,所以比其他细菌引起更为严重的肾盂肾
炎。又如布氏杆菌能在胎型绒毛膜和羊水中大量生长,造成
流产,因为胚胎组织中有丰富的赤癣醇是布氏杆菌生长的刺
激素。
4.扩散
某些细菌能产生可溶性物质,分解结缔组织基质中的透
明质酸,造成皮下扩散,如化脓性链球菌。另外有些细菌如
布氏杆菌、鼠疫杆菌,在淋巴结内不被清除,反而能生长繁
殖,通过淋巴液扩散至体内其他部位。在机体抵抗力差时,
局部感染的细菌可侵入血循环造成菌血症。
对寄主防御机能的抵抗:如链球菌的溶血素、肺炎球菌
的荚膜、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凝固酶、结核杆菌的抑制和抵抗
溶菌酶的作用,有些致病菌还能产生某些物质杀伤吞噬细胞
等,这些均能使细菌在机体内存活而致病。
5.毒素
有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肉毒杆菌的肉毒素和葡萄球菌
24
的肠毒素即是外毒素(在体外产生)。还有在传染病中起主
要作用或起部分致病作用的如白喉、破伤风的毒素以及链球
菌的红斑毒素等。引起肠道感染的细菌,可产生一些毒素激
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增加,肠道分泌增多而致腹泻。内
毒素是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相关的磷脂多糖蛋白质,大
分子复合物,脂多糖是其主要成分,内毒素可以引起微循环
灌注不足,休克、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凝血和施瓦茨曼氏反应
(局部皮肤反应)等。
(十)灭菌方法
1.温度
细菌对低温的耐受性较强,大多数细菌在液态空气
(-190℃)或液态氧(-252℃)下可保存多年。高温对细菌
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大多数无芽孢菌在100℃煮沸时立即死
亡,而有芽孢的细菌对高热有抗力,如炭疽芽孢可耐受煮沸
5-15分钟,湿热灭菌比干热效果强,因为湿热灭菌渗透性大。
2.干燥
大多数细菌的繁殖体在干燥空气中很快死亡,有些菌如
结核杆菌对干燥耐力强,在干痰中保存数月后仍有传染性,
干燥不能作为有效的灭菌手段,只能用于保存食物,但细菌
在湿度<15%、真菌在湿度<5%时,均不利其生长,因此干燥
的食物可保藏相当一段时间而不坏。
3.射线
紫外线对细菌的作用包括诱发突变及致死,紫外线的波
长260nm时作用最强。主要作用于细菌的DNA,但紫外线的
25
穿透力很弱,一薄层盖玻片就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紫外线
适量照射可以杀死细菌,但在照射后3小时再用可见光照射,
则部分细菌又能恢复其活力,这种现象称为光复活作用。可
见光杀菌作用虽不大,但在通过某些染料时,染料放出的荧
光具有与紫外线同样的作用,可杀死细菌,称为光感作用。
其原理尚不太清楚。
4.电离射线
放射性核素可以放出α、β、γ三种射线。β射线穿透
力强,在几秒钟内就能灭菌。γ射线穿透力比α、β射线都
强,但对细菌作用弱,消毒需要的时间长。α射线穿透力弱,
有杀菌和抑菌作用。电离射线损伤细胞的DNA,使细胞死亡,
电离辐射通过介质时还可引起猛烈冲击。其他影响表面张力
的溶液如有机酸、醇、肥皂等也可使一些细菌不生长或溶解。
二、卫生监督介绍
(一)简介
卫生监督是指国家授权卫生部门对所辖区内的企业、事
业单位贯彻执行国家的卫生法令、条例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
督和管理,对违反卫生法规并造成危害人体健康的情况,进
行严肃处理。各级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卫生监督机构,在
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对下列对象行使预防性或经常性监
督。卫生监督又分为医疗卫生监督、公共卫生监督、环境卫
生监督、计划生育监督、传染病与学校卫生监督、职业卫生
监督。
26
卫生监督是加强卫生管理的重要手段,各级卫生监督机
构是主要的卫生监督管理执行机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卫
生监督的具体责任部门。卫生监督工作通过监督检查等手段
来实施。
(二)监督范围
1.食品安全风险检测范围
根据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检测兵团报告,2011年
全国设置化学性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检测点480个,对19类
10.2万份样品进行检测。设置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点716个,
对9大类5.3万份样品进行检测。在465个医疗机构设置检
测点,开展食源性疾病试点工作。
2.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管
根据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检测兵团各级卫生
监督机构报告(下同),2011年,职业卫生实际监督7.2万
户,监督覆盖率50.1%。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9.7万户次,
合格率99.1%。依法查处职业卫生监督案件1586件。放射卫
生实际监督2.8万户,监督覆盖率62.3%,进行经常卫生监
督4.6万户次,合格率99.2%。依法查处放射卫生监督案件
633件。
3.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监督抽检
2011年,公共场所实际监督73.3万户,监督覆盖率
58.3%,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135.7万户次,合格率99.4%。
依法查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案件11000件。生活饮用水实际
监督3.3万户,监督覆盖率67.9%,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7.3
27
万户次,合格率98.8%。检测生活饮用水样品3.2万件,合
格率92.1%。依法查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案件340件。
4.学校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监督
2011年,学校卫生实际监督13.7万户,监督覆盖率
63.7%,经常卫生监督22.3万户次,合格率99.9%。依法查
处学校卫生监督案件135件。传染病防治实际监督7.6万户,
进行经常卫生监督10.5万户次,合格率99.7%。检测消毒产
品7.9万件,合格率96.3%。依法查处传染病防治监督案件
6480件。
5.医疗卫生和血液安全监管
2011年,医疗卫生实际监督39.4万户,监督覆盖率
66.3%,进行经常卫生监督65.4万户次,合格率98.3%。依
法查处医疗卫生监督案件12469件,无证行医案件6477件。
采供血机构实际监督594户,监督覆盖率76.0%,进行经常
卫生监督1583户次。依法查处采供血卫生监督案件7件。
三、水质检测内容
(一)水质检测范围:
生活饮用水、瓶装矿泉水、地下水、地表水、污水、中
水、锅炉水、纯水、饮用天然矿泉水、海水、冷却水、工业
用水、渔业用水、农业用水、灌溉水、实验用水、游泳池用
水、景观用水、温泉水、废水、污水、排放水、城市用水等。
生活废水、工业废水、生活饮用水、地下水、工业冷却
水、中央空调水、海水的一水温,臭,色度,浊度,酸度,
28
碱度,透明度,总残渣,pH值,矿化度,总硬度,悬浮物,
硫化物,电导率,全盐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
砷,硒,总汞,铜,铅,镉,锌,银,铝,钡,六价铬,总
铬,镍,铁,锰,钾,钠,钙,镁,溶解氧,氨氮(铵盐),
凯氏氮,亚硝酸盐(氮),氟化物,硝酸盐(氮)、硝酸根,
硫酸盐,总氮,总磷,溶解性正磷酸盐,总氰化物,氰化物,
氯化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挥发性酚,石油类,动、
植物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
邻二甲苯,间二甲苯,苯乙烯等等。
(二)相关检测方法分别如下:
1.pH值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2.溶解氧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
碘量法《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
总局2002年。
3.臭和味文字描述法《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第四
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4.侵蚀性二氧化碳甲基橙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检测
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5.酸度酸度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第
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6.碱度(总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酸碱指示剂滴定
法《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
7.色度水质色度的测定。
29
8.浊度水质浊度的测定。
9.悬浮物(SS)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10.总可滤残渣重量法《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第
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11.总残渣重量法《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12.全盐量(溶解性固体)水质全盐量的测定重量法。
13.总硬度(钙和镁总量)水质钙和镁总量的测定EDTA
滴定法。
14.高锰酸盐指数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15.化学需氧量(COD)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
法。
16.生物需氧量水质生物需氧量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
17.氨氮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水杨酸一次氯酸盐光度法《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第
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18.《硝酸盐氮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酚二磺酸分光光度
法》
19《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20.亚硝酸盐氮《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21.六价铬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酸二肼分光光度
法。
22.《总氮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
光度法》。
30
23.《总磷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24.磷酸盐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25.硝基苯类还原一偶氮光度法《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
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26.苯胺类水质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N-(1一萘基)乙二
胺偶氮分光光度法GB/T11889-1989。
27.游离氯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1,
4-苯二胺滴定法GB/T11897-1989。
28.总氯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1,4
一苯二胺滴定法GB/T11897-1989。
29.氟化物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7484-1987。
30.氯化物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
GB/T11896-19879。
31.硫酸盐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重量法GB/T11899-89。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32.硫化物水质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兰分光光度法
GB/T16489-1996。
3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亚
甲蓝分光光度法GB/T7494-1987
34.石油类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
GB/T16488-1996。
31
35.动植物油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
GB/T16488-1996。
36.总铬水质总铬的测定高锰酸钾氧化一二苯碳酰二肼
分光光度法GB/T7466-1987。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第
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37.铜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7475-1987。
38.锌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7475-1987。
39.铅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7475-1987。
40.镉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7475-1987。
41.镍水质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1912-1989。
42.钾水质钾、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1904-1989。
43.钠水质钾、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1904-1989。
44.钙水质钙、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1905-1989。
45.镁水质钙、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1905-1989。
32
46.铁水质铁、锰地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1911-1989。
47.锰水质铁、锰地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1911-1989。
48.溶解性铁水质铁、锰地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法GB/T11911-1989。
49.银水质银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1907-1989。
50.甲醛水质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13197-1991。
四、环境监测内容及方法
空气和废气(含室内空气)
一般的废气有:发电机废气、食堂油烟、食堂火烟、焊
赐废气、窑炉废气、锅炉废气、金属废气、酸雾(盐酸、硫
酸),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废气,恶臭,温度,相对
湿度,空气流速,新风量,锅炉烟尘,工业炉窑烟尘,烟气
林格曼黑度,可吸入颗粒物,铬酸雾,氨,氟化物,二氧化
氮,氮氧化物,恶臭,臭氧,二氧化硫,二硫化碳,一氧化
碳,氨,氯化氢,氯气,酚类化合物,饮食业油烟,苯胺类,
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醇,丙酮,丙烯醛,
非甲烷总烃,总烃,丙烯醛,乙醛,氯化烯,硝基苯,甲烷,
镍,镉,锡,硒等等。
其中室内的主要有:甲醛、氨、苯、氡、总挥发性有机
33
化合物(TVOC)。
工作场所空气主要有:包括甲醛、氨、苯系物等有机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铅、锡等金属、氯化氢等酸性物、
土壤对PH值、水分、砷、铅、镉、铜、锌、汞、铬等等。
相关检测方法分别如下:
1.温度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GB/T18204.13-2000。
2.相对湿度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
GB/T18204.14-2000。
3.空气流速公共场所风度测定方法
GB/T18204.15-2000。
4.总悬浮颗粒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15432-1995。
5.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5468-1991。
6.工业炉窑烟尘颗粒物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
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
7.烟气林格曼黑度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5468-1991。
8.一氧化碳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
法GB/T9801-198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T44-1999。
9.二氧化碳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18204.24-2000。
10.臭氧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34
GB/T15437-1995。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GB/T18204.27-2000。
11.二氧化硫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一副玫
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5262-1994。
甲醛缓冲溶液吸收一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空气
和废气检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12.氮氧化物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比
色法GB/T8969-1988。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GB/T15436-1995。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
光度法HJ/T43-1999。
13.二氧化氮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
光光度法GB/T15435-1999。
14.硫化氢空气中硫化氢的测定亚甲基兰光度法
GB/T11742-1989。
15.氟化物环境空气氟化物质量浓度的测定石灰滤纸一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15433-1995。
环境空气氟化物质量浓度的测定滤膜一氟离子选择电
极法GB/T15434-1995。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HJ/T67-2001。
16.氨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GB/T14668-1993。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一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35
GB/T14679-1993。
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GB/T18204.25-2000。
17.氯气固定源排气中氯气地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HJ/T30-1999。
18.硝基苯类空气质量硝基苯类(一硝基和二硝基化合
物)的测定锌还原一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GB/T15501-1995。
19.苯胺类空气质量苯胺类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
度法GB/T15502-1995。
20.硫酸雾硫酸浓缩尾气硫酸雾的测定铬酸钡比色法
GB/T4920-1985
21.铬酸雾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二苯基碳酰
二肼分光光度法HJ/T29-1999。
22.酚类化合物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4
一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T32-1999。
23.甲醛环境空气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15516-1995。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方法GB/T18204.26-2000。
24.丙酮气相色谱法《空气与废气检测分析方法》(第
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25.铅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15264-1994。
26.镍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法HJ/T63.1-2001。
36
27.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检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28.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检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29.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检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30.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检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31.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检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32.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检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第二节项目需求分析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X公共卫生监督检测服务项目。
2.检测范围:抽检范围覆盖XX市所有区域。具体采样
点以XX单位要求为准。
3.检测周期:由XX单位安排抽检任务。
4.服务期:自合同签订起XX年(XX个月)。
37
二、检测范围
品种(产项目检测基准
抽检对象检测项目备注
品大类)单价(元/次)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
床上用
品金黄色葡萄
球菌
PH
细菌总数
住宿场所茶具
大肠菌群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
毛巾金黄色葡萄
球菌
PH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
棉织品金黄色葡萄
沐浴场所球菌
PH
嗜肺军团菌
沐浴用
水水浊度
浊度
游泳馆等水质
场所PH
38
尿素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
浸脚池余氯
游离性余氯
消毒剂
臭氧
余量
氰尿酸
影剧院、CO₂
音乐厅、甲醛
录像厅
(室)、空气质PH
游艺厅、量苯
歌舞厅、
候车室等甲苯
场所二甲苯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
美容美
发用具PH
美容美发金黄色葡萄
场所球菌
细菌总数
毛巾大肠菌群
金黄色葡萄
球菌
39
风管内表面
积尘量
集中空调风管内细菌总数
通风系统
真菌总数
冷却水嗜肺军团菌
消毒剂余量
浊度
自检测
PH
施集中
式供水色度
和二次
二氧化氯
供水
肉眼可见物
嗅和味
学校人均面积
窗地比
课桌面照度
教学环及均匀度
境黑板照度及
均匀度
黑板反射比
采光系统
城市集中色度
直饮水
式供水浊度
40
嗅和味
肉眼可见物
PH
消毒剂余量
色度
浊度
农村集中嗅和味
出厂水
式供水肉眼可见物
PH
消毒剂余量
三、服务要求
(一)检测期限要求
1.应在接到XX单位通知后XX个工作日内,我公司组织
安排好专项人员做好检测工作并完成采样。
2.样品采集完成后应快速送检,必须4小时内送达检测
实验室(《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以确保采样样品的新鲜度。
(二)检测内容及要求
1.应根据XX单位和合同的要求按时完成相应产品的抽
验工作。
2.出具的检测报告应具有相关执法效力,并对检测结果
作出科学分析,完成相应的数据汇总、总结报告等,报送给
41
XX单位。
3.若需要复检的,成交我公司应配合复检机构完成复
检,操作方式以XX单位和复检机构的意见为主,并承担合
理的备样寄送费用。
4.若提交的报告经复检后,更改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税务宣传普及工作总结
- 金融基础练习测试卷
- 2024年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标准卷
- 2025至2031年中国中央闭锁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温离心玻璃棉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电脑用音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脚踏式浴缸排水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浅纺设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槽型光电开关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打蜡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喷涂车间年总结
-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 RBT214-2023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评定质量手册
- 数字化转型工作手册(图文版)
- 江苏南京鼓楼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及答案
- 数据中心容灾备份方案
- 绿化园林技术交底
- 瑜伽肩颈理疗修复课程设计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探讨电影中的情绪表达和情感共鸣
- 2024年沈阳水务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