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案例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施路径探究_第1页
基于教材案例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施路径探究_第2页
基于教材案例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施路径探究_第3页
基于教材案例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施路径探究_第4页
基于教材案例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施路径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高中地理新课标要求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教学评一致性是实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方式。本文以课标为指引,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的教学案例,探索提出:挖掘教材案例的教学价值,以时间为线索,梳理本课教学思路;深挖教材的案例资源,拓展性创设真实情境开展问题式教学;开展课前、课堂教学和教后、课后全过程评价检测教与学等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施路径,以期为高中地理推进深度教学提供借鉴。关键词:教材案例;教学评一致性;深度教学;地理核心素养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教学评价应具有目标一致性。教、学、评三者围绕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目标展开,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进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完成,并指向有效教学。教师的教学情境案例选择有两种路径:一是教材中的案例;二是教材以外的案例。教师为教学具有创新性往往会使用教材以外的案例,尤其热衷于使用乡土情境案例,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乡土情境使用得当可体现出明显的教学优势。然而,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听评课经历中发现,当选取的乡土情境不够典型或教师创设的乡土情境广度与深度不够时,往往会导致教学推进受阻,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较差。地理教材是地理教学的载体,对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和指导作用[1]。教材作为第一学材,编写组精挑细选的案例能体现地理规律和原理,极具代表性,利用好教材案例能够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教学离不开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创新性使用教材,精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深入感悟、挖掘教材案例资源服务于深度教学,实现教材自身价值最大化应是日常教学的追求。笔者拟以高中地理人教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为例进行探究。一、深研课标教材,梳理教学思路1.研读课标要求,把握课程目标人教版(2020年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对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条目是: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依靠当地自然资源作为发展基础,后因该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或因资源环境保护的需要而被限制开采导致衰落的城市。其中的“以……为例”明确了完成本条目教学目标的先决条件,是对教与学的方法性要求,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选取适合的“真实情境”案例作为推进教学的有效载体。“分析”是行为动词,“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是行为要求。这类城市在经历“兴起—繁荣—衰退”的历程后,或转型振兴,或逐步走向衰落。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城市才能走出困境,重获新生。不同城市因其区位条件的差异会走上不一样的转型之路,因此,要符合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以课标为指引,本课例的最终目标是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的发展理念,渗透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分析教材案例,挖掘教学价值地理教材分析是运用地理教材的前提和基础[2]。人教版教材中例举石油城大庆、煤都阜新、煤城焦作和日本产煤区北九州等作为教学案例。案例的共性体现了城市发展均遵循时间轴:兴起期—繁荣期—衰退期或新生期,但不同城市因其区位条件的差异而选择了不一样的转型之路,可见所采取的措施具有个性化特征。大庆市实施石油资源的深度開发,延长产业链,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阜新市拓展开发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类型,甚至衍生至人文资源范畴,培育新的主导产业;焦作市利用优势资源和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型主导产业。当然,焦作是否可利用邻近“中国煤海”——山西的地理位置优势延长产业链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北九州市则向高新技术、尖端环境科技、生态与循环经济方向发展。虽然措施有差异,但都是实现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教材案例资源体现了课程目标及课标内容的要求,具有典型性、范例性、方法性和可拓展性。教材以外的地方资源或无法充分体现课标要求、或案例的线索不够成熟,难以找到解决资源型城市发展问题、实现转型发展的突破口。3.以时间为线索,建构教学思路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重新组织教材内容应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选择。在依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度拓展和延伸。本课例教学中,笔者以教材中的图2.24“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串联授课过程,依托时间线索,设计有利于推进深度学习的教学思路(图1)。以焦作市作为典型案例,分析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过程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措施。案例大庆市、阜新市和日本北九州市作为迁移运用,创设教学情境,转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测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上教学思路基于地理学科特点,体现了区域差异、区域比较和因地制宜思想。教学思路将地理核心素养,特别是区域转型发展的思路、方法贯穿于地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展现地理的学科价值和独特视角。教学案例既是评价的内容,同时也助力学生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二、深挖教材案例,开展问题式教学1.依据教学理念,确定教学方式课标与高考评价体系都明确了“情境创设”在教学、考试命题中的重要性。新课标教学建议要求重视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要创设基于情境的问题,并依托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的教学要创设真实情境,设置依托情境的问题,并尝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较为简单的、思维层级较低的问题,可让学生自主解决;而对于难度较大、思维要求较高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再与同伴讨论,教师还需及时介入进行深度分析,帮助学生建构解决此类问题的思维路径。2.深挖教材案例,设计问题链条教材以“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为主案例呈现,教学则要以焦作市为原型和范例,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调整内容顺序、增补素材、拓展整合,形成教学主线。倡导师生共同创设情境材料,设计问题链条,具体实施路径为:①教师确定教学主线,布置任务,学生分组收集教学情境素材;②教师指导各小组模仿地理试题自主创设情境和设计问题;③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调整、修正情境和问题;④开展教学。情境材料一:历史上的焦作因煤炭储量丰富、质量上乘而被称为“煤城”,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曾经,焦作的煤炭产业最高时占整个工业的比值超过90%,焦作许多产业的形成、发展与煤炭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焦作的昔日辉煌。图2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示意图。问题1:思考并总结何为资源型城市,并指出资源型城市的典型特征。问题2:读图2归纳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内涵。情境材料二:焦作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南临黄河,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点、东西结合部,自古就是战略要地。焦作100多年前就修建了道清铁路,新中国成立后陆续修建太焦线、焦日线、焦枝线等,使之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焦作市经过普查的矿产资源有40余种,占河南省已发现矿种的1/4,且储量较大、质量较好。地处天然地下汇水盆地,地下水丰富;境内河流众多,有23条流域面积大于100km²的河流,是华北地区不可多得的富水区。问题3:指出焦作市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问题4:归纳焦作市的自然资源優势。情境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焦作市多数国有煤矿先后宣告无煤可采而封井,原煤年产量骤减,与之配套的大批企业开工不足,亏损严重,全市经济连年下降,下岗职工占全市职工的1/6。此外,焦作市还面临城市基础设施落后、采煤遗留的各类环境破坏等问题。问题5:结合材料,归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焦作市遇到的问题,并指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一般特点。情境材料四:焦作市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地势北高南低,属于暖温带,全年均温16.5℃,年平均降水总量584mm,四季分明。问题6:描述焦作市的地形和气候特征。情境材料五:郑焦城际铁路是河南省境内连接郑州市与焦作市的城际铁路。对于加强郑州、焦作两地紧密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焦作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造就了丰富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除了云台山国家级风景区,还有青天河、神农山、青龙峡、峰林峡等风景名胜区。历史积蕴丰厚,拥有府城遗址、嘉应观等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焦作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焦作山水”品牌效应初显。问题7:结合教材内容,从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等角度归纳焦作市采取的转型发展措施。情境材料六: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1949年以来,煤炭外调量最高时占全国煤炭外调量的3/4左右,近年来仍维持在1/3的水平。其中太焦—焦日线是山西省主要的煤炭外运线路之一。问题8:除了培育新型主导产业,指出焦作市其他可行的转型之路。基于以上6则情境素材,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创设问题链并实施教学。既有教师直接创设的情境和问题,如教师通过展示焦作的地理位置和介绍焦作市煤炭资源的储量、产量等,创设情境、直奔主题、引出概念,也有教师仅补充资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依托情境,发现问题,如情境材料六,利用太焦—焦日线将山西和焦作的煤炭产业连接起来,引发学生“遐想”,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其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三、明思路定内容,实施教学评价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果和调整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3],是反拨教与学的重要步骤。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教学(课前、课堂、课后)的全过程,确定适合的评价思路、方式和内容以保持与目标的一致性。1.明确评价思路课前评价关注点应落在学生参与情境素材收集、整理和问题设计的主动性上,对于学生收集、整理和设计的能力水平要求不宜太高,以调动其学习热情。考虑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容量和当堂量化评价难以操作,因此,焦作市教学案例评价侧重观察学生自主思考、同伴交流和个别回答等方面的表现,兼顾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反馈。教后和课后评价充分利用教材案例资源:黑龙江大庆市、辽宁阜新市和日本北九州市以构建评价路径:确定教学目标—利用教材案例,丰富教学情境—围绕目标,依托情境创设问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与同伴交流—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批阅并定性与定量(评价量表)相结合给出评价。高中阶段区域地理的学习侧重以区域为背景,在复杂真实情境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分析评价区域地理事象,包括整体性原理下的区域特征描述、成因分析、区域差异与联系,提出基于人地关系理念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策略[4]。教后评价和课后评价分别选用教材案例:大庆市(阜新市)、日本北九州市,均为拓展性评价学生迁移应用能力,基于真实情境下真实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能力,助力思维能力进阶。大庆市(阜新市)评价案例解决我国某区域实际问题,厚植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日本北九州市评价案例则关注世界格局,培育全球视野。要求学生因地制宜解决现实问题,从地理视角比较、分析区域差异,渗透地理学科思想和方法。2.创设评价内容(1)随堂巩固评价教师围绕“焦作市”这一教学主线开展教学后,以教材案例“石油城大庆”为背景创设随堂巩固评价,实施路径为:课前创设情境,设计评价问题—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同伴互评—教师了解学生作答情况—针对学生问题及时解析和点评。情境材料七:大庆石油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大庆市原油年产量减少,2015年原油产量首次跌破4000万吨,2021年原油产量已不足3000万吨。受此影响,大庆市国民生产总值不如10年前。大庆市积极从俄罗斯进口原油,以维持当地石油产业的发展。中俄原油管道在中国境内的线路经漠河到大庆。问题1: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的角度,推测近年来大庆市发展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3分)问题2:分析我国将中俄原油管道的终点设在大庆的主要原因。(3分)问题3:指出大庆市实现石油产业振兴可采取的有效措施。(2分)上述评价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和学一致,较好地检测学生学得如何、教师教得怎样。教师可根据生情、学情,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变换情境,设计不同角度的问题,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二次检测评价。(2)课后提升评价完成课堂教学并非教学活动的结束,教师以教材的“活动”案例——日本北九州市为背景开展课后评价。围绕评价目标,拓展素材,重构教学情境,设计与教材活动中的问题不同的、有思维深度的、逐级递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