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5-T 46-2018美丽公路建设规范_第1页
DB3305-T 46-2018美丽公路建设规范_第2页
DB3305-T 46-2018美丽公路建设规范_第3页
DB3305-T 46-2018美丽公路建设规范_第4页
DB3305-T 46-2018美丽公路建设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3305/T

46—2018

ICS93.080.01

P65/69DB3305

浙江省湖州市地方标准

DB3305/T46—2018

美丽公路建设规范

Code

for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Highway

2018-06-15发布2018-06-15实施

I

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05/T

46—2018

目次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3

4基本要求.............................................................................5

4.1一般规定.......................................................................5

4.2功能性.........................................................................5

4.3经济性.........................................................................5

4.4生态性.........................................................................5

4.5和谐性.........................................................................5

4.6服务性.........................................................................6

4.7规范性.........................................................................6

4.8参与性.........................................................................6

5工程技术.............................................................................7

5.1一般规定.......................................................................7

5.2路基...........................................................................7

5.3路面...........................................................................8

5.4桥梁、涵洞、隧道...............................................................8

5.5安全设施.......................................................................8

5.6路线交叉.......................................................................9

6景观与人文..........................................................................10

6.1一般规定......................................................................10

6.2自然景观......................................................................10

6.3人文景观......................................................................10

6.4路域景观......................................................................11

6.5公路文化......................................................................13

7安全保障............................................................................14

7.1一般规定......................................................................14

7.2制度保障......................................................................14

II

DB3305/T

46—2018

7.3

运营保障.....................................................................15

7.4应急保障.....................................................................15

8环境保护...........................................................................16

8.1一般规定.....................................................................16

8.2生态环境保护.................................................................16

8.3污染防治.....................................................................16

9绿色技术...........................................................................18

9.1一般规定.....................................................................18

9.2绿色施工技术.................................................................18

9.3绿色建筑技术.................................................................18

9.4绿色养护技术.................................................................19

10交通服务与信息化..................................................................20

10.1一般规定....................................................................20

10.2人工服务....................................................................20

10.3设施服务....................................................................20

10.4信息服务....................................................................21

11美丽公路+.........................................................................22

11.1一般规定....................................................................22

11.2美丽公路+旅游...............................................................22

11.3美丽公路+文化...............................................................22

11.4美丽公路+体育...............................................................22

11.5美丽公路+产业...............................................................22

11.6美丽公路+其他...............................................................22

本规范用词说明.......................................................................23

附录A美丽公路评价体系与评级标准.....................................................24

附录B美丽公路评级得分表.............................................................39

条文说明..........................................................................42

III

DB3305/T

46—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吉县公路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湖州市公路管理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吉县公路管理局、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肖峰、陆新民、张东明、王凤丽、秦连群、周立新、朱求璘、姚梦佳、王雪

梅、姜锋、王月成、李力、吴楼、李龙、武昭融、陈卫忠、孟玉良、张寅、张卫东、谢涵、邓海斌、邓

德毅、谭乐

I

DB3305/T

46—2018

美丽公路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美丽公路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及工程技术、景观与人文、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绿色技

术、交通服务与信息化、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相关要求,制定了美丽公路的评级标准和评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湖州市公路技术等级为四级(含)以上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和农村公路等美丽公路

建设,四级以下公路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252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4886道路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

GB2042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5043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3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JTGB04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GB05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

JTG/TB05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

JTGD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33/T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1

DB3305/T

46—2018

JTGD80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

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T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JTGH10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H1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H12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H20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TH2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保护条例

《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交公路发[2001]327号)

《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交办公路[2015]26号)

2

DB3305/T

46—2018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美丽公路

在公路的全寿命周期中,以建好、养好、管好、运营好为目标,能够最大限度实现因地制宜、崇尚

自然、安全可靠、科学合理、节约集约、生态环保、服务提质且兼具经济性、生态性、和谐性、服务性

特征的公路。

3.2

公路景观

由公路路域范围内的人工构造物及其附属设施景观与沿线山、水、林、田、湖、村等景物构成,包

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路域景观。

3.3

自然景观

具有一定美学观赏价值,未受人为活动影响或受这种影响很小的自然资源,包括由地形、地貌、地

物,以及天象时令的变化等形成的景观。

3.4

人文景观

历史形成的或人为建造的、与人的社会性活动有关的景物构成的风景画面,包括旅游景区、农业观

光带、观景平台、雕塑、古道、摩崖石刻、神话传说、人文典故、活动宣传标牌等。

3.5

路域景观

公路用地范围内的景观,包括公路路线、构造物、排水防护工程、绿化、沿线设施等各景观要素。

3.6

沿线设施

包括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服务设施、交通管理设施、交通附属设施等。

a)交通安全设施含标志、标线、视线诱导标、隔离栅、轮廓标、护栏、防眩设施、避险车道、紧

急出口等;

b)交通服务设施含服务区、停车场、加油站、观景台、公共汽车停靠站等;

c)交通管理设施含公路管理监控、收费、通信、配电、照明等管理系统或设备及其管理机构,如

3

DB3305/T

46—2018

管理区、收费站、养护区等。

3.7

公路文化

公路行业的公路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的总和。

3.8

“宽容性”设计理念

道路设计应该允许驾驶员由于某些意外因素出现一些失误,当这些失误发生时应该提供纠正措施和

容错的空间,最大限度的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3.9

环境敏感区

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

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

a)需特殊保护地区: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特

殊保护的地区,包括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经济作物

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

b)生态敏感区:珍惜动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重要湿地等。

c)社会关注区: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

3.10

绿色技术

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运用到公路建设的各个阶段,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节能、节材、节水、节地)、

优选新材料和新技术,达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高公路使用寿命和服务水平的目的,为人们提供安

全、高效的公路出行。

绿色技术包括绿色养护技术、绿色建筑技术和绿色施工技术。

4

DB3305/T

46—2018

4基本要求

4.1一般规定

4.1.1美丽公路建设应以建设设施完善、安全通畅、崇尚自然、美观环保、规范惠民且兼具经济性、生

态性、和谐性、服务性特征的公路为目标。

4.1.2美丽公路建设应纳入区域路网总体规划中,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做到美丽公路建设与当地城乡总体发展规划和交通、旅游、村镇建设等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4.1.3美丽公路建设应贯彻规划、设计、建设、管养一体化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思想,重视资源节约和环

境保护,提升路域环境质量,推进决策科学化、技术进步和管理规范化,全面提升公路通行能力、路况

水平、安全水平、服务水平和文明水平。

4.2功能性

在创建美丽公路时,对于高速公路、国省道和农村公路,首先要按不同类型公路的安全、畅通、适

用等基本服务功能需求确定线路等级、完备基础和附属设施;其次再因地制宜地开展特色公路建设。

4.3经济性

a)美丽公路建设应合理规划路线,协调好公路与山川、水体、耕地之间的关系,集约使用土地资

源;

b)完善公路全寿命周期管理体制,严格规划、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各阶段的审查制度,崇尚自

然,应避免过度设计,充分考虑节约建设和后期养护成本开支,实现资源高效、循环、生态利用;

c)发挥公路建设助推沿线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作用。

4.4生态性

美丽公路建设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积极使用绿色技术,减少公路建设与运营各阶段产生

的污染。

4.5和谐性

a)特色建设。美丽公路建设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结合公路沿线地区特点,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

景观公路;

b)安全便民。以人为本,机非道宜分隔设置,提高公路行驶的安全水平;其中慢行道应在有需求

路段连续设置并与路外有效衔接,满足人们骑行、健身、慢走、观光、休憩等需求;

5

DB3305/T

46—2018

c)提升文明。融合公路行业精神、先进建设理念、地方特色文化,创建公路文明体系。

4.6服务性

美丽公路应具有完备的公路服务设施和应急保障体系;建设高水准的公路养护和交通服务队伍;建

立多功能信息平台,为用路者提供智能高效的信息服务。

4.7规范性

美丽公路建设应严格遵循国家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执行现行国家和浙江省的公路设计、建设、养

护、检查等标准规范或制度。

4.8参与性

美丽公路是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应集聚政府与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其建设与管理,尤其美丽农

村公路建设应充分尊重当地政府、公路沿线村镇居民的意见,以发挥美丽公路的社会影响的长期效应,

促进美丽公路可持续发展。

6

DB3305/T

46—2018

5工程技术

5.1一般规定

5.1.1公路设计应因地制宜,灵活运用设计技术标准,做到公路设计安全可靠、生态和谐,实现资源节

约与品质经济的统一,充分展示公路设施的功能性和自然性。公路路线及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设计标准、

规范相关要求。

5.1.2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应遵循“宽容性”设计的理念,保持整体设施的连续性、系统性、一致性,避

免过度设置。

5.1.3公路施工建设应贯彻“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原则合理组织施工,施工质量符合验收标准。

5.1.4公路养护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预防性养护,保持公路及其沿线设施良好

的技术状况。应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养护技术、先进的机械装备和信息化的管理方法,提高养护质量和服

务水平。

5.1.5公路全线无差等路和IV、V级风险路段,路面技术状况达到优等以上水平。近2年内,高速公路

优等路率达到98%以上,普通国省道优良路率达到95%以上;路面使用性指数PQI高速公路达到95以上,

普通国省道达到92以上,农村公路达到85以上。

5.1.6全线1、2类桥梁比例不少于95%,无4、5类桥梁、隧道。当年新发现的4、5类桥梁、隧道处

治率应达到100%。

5.2路基

5.2.1公路路基设计应保证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5.2.2路基横断面设计时边坡的坡脚、坡顶、坡侧宜采用弧形过渡,边坡与原地面过渡自然。路堤高度、

路堑深度适宜,山区公路应在条件允许时,减少高路堤和深路堑的使用。

5.2.3在地形和用地许可的地段,路侧净区应采取宽容设计理念,尽量放缓、放宽路基边坡,以利于行

车安全,宜采用绿化植被,形成自然的缓坡景观;

5.2.4路基应保持良好稳定的技术状况,边缘整齐平顺。路肩全部硬化或植草绿化,路肩平整、坚实,

排水顺畅。当路侧需要设置护栏时,应根据需要对土路肩适当加宽。

5.2.5路堤边坡应平顺、坚实,无沉陷和不均匀沉降。对高边坡进行有效防护,保障排水顺畅,存在滑

塌隐患的应及时进行加固。

5.2.6路堑边坡应保持坡面平整,无冲沟,无落石、崩塌,边坡整体稳定,无滑坡。

5.2.7路基排水系统应整体规划,路基边沟设计或改造应考虑宽容理念,尽量做到宽、浅、隐,外观线

形美观流畅,兼顾排水、安全与生态三大功能。路基排水设施的淤积、病害能及时处理,保障排水畅通。

5.2.8支挡结构物应定期维护,保持稳定,整体无沉陷、位移,伸缩缝、沉降缝完好,排水孔无堵塞,

7

DB3305/T

46—2018

圬工体表面平整、无脱空。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及时采取措施加固。

5.3路面

5.3.1路面设计方案应结构组合合理、经久耐用,新建公路路面10年不大修、5年不中修。

5.3.2路面表面应平整、抗滑、耐久,并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和良好的抗水损害能力。

5.3.3公路应保持路面整洁、无积水,无严重水毁情况。应加强路况巡查,发现病害及时维修、处治,

常年保持良好的路面技术状况。

5.3.4沥青路面修补应及时、规范,无坑洞、无破损、无松散。

5.3.5水泥路板块无松动、错台,填灌缝完好、平顺,无影响行车安全板块。

5.4桥梁、涵洞、隧道

5.4.1桥梁外观应平滑、整洁,承载能力和行车条件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表面无受力裂缝,无钢筋外

露现象。

5.4.2桥面铺装平整无病害、排水顺畅。栏杆、扶手、桥梁两端示警桩顺直美观、完整无缺损,按规范

要求油漆。

5.4.3桥头接坡平顺、无明显跳车,伸缩缝完好、清洁,无堵塞、变形、开裂现象。

5.4.4桥梁基础无冲刷、淘空,支座位置准确,无偏歪、不均匀受力、脱空及非正常变形现象,墩台无

滑动、倾斜或下沉,台背填土无沉降、隆起,锥坡、翼墙应保持良好,无开裂、沉陷。

5.4.5长大与重要的桥梁应根据构造特点和需要,设置专门的检查设备。

5.4.6当桥涵处路堤高度超过3m时,应在路堤边坡上设置简易台阶。

5.4.7涵洞应与路基同宽,涵洞的铺砌、翼墙、护坡等应完整,上下游排水顺畅,洞口保持清洁,无杂

物堆积,洞内无淤塞。对已出现变形、沉陷等严重病害的应及时维修加固或改造。

5.4.8高速公路隧道通讯、照明、供配电、通风、监控、消防等各种设施保持完好;普通公路隧道洞内

按规范设置照明、通风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设施且保持完好。

5.4.9隧道洞内外排水畅通,无渗漏水现象,结构轮廓线条顺直美观,施工缝平顺无错台;洞口洞内墙

壁干净美观,洞内路面无病害,洞口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5.5安全设施

5.5.1交通安全设施按《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等相关规范设置齐全,完好率应达100%。不得有任何物体遮挡交通标志、信号灯、监控设施等,

妨碍行车视线影响行车安全。

5.5.2高速公路收费广场、服务区、管理区等位置应合理设置照明,照度、亮度、均匀度、眩光控制等

8

DB3305/T

46—2018

技术均应符合规定,城市附近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可设置照明;普通公路在长度大于100m的隧道,特大

桥梁及其他需要设置照明的路段合理设置照明,无照明路段宜采用自发光标志和轮廓标,提高夜间行车

的视认性。

5.5.3交通标志应根据道路和交通情况综合考虑、合理布局,避免出现信息不足或过载现象,标志版面

清晰美观,易于识别。

5.5.4标线应根据公路条件、交通流特性、交通管理需要和材料特点等因素,科学、合理设置,标线表

面平整、边缘整齐,具有一定的色彩饱和度。标线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抗滑性、可视性、施工

方便性和经济性。在需要减速慢行和容易偏离车道的路段宜采用涂料型减速标线、视觉减速标线和路肩

震动带。

5.5.5高填方、高落差、临水临崖等车辆驶出路外可能造成二次特大事故的危险路段必须设置路侧护栏,

且须达到规定的防撞等级;靠山、挖方等路侧安全净区宽度满足要求的路段不宜设护栏。

5.5.6公路路面应保障安全行驶所需的路面平整度、抗滑性和排水性,在急弯、长下坡、易积水、易结

冰等危险路段上,根据实际条件,采取有利于减速、抗滑的安全措施。

5.5.7高等级公路大中型桥梁、隧道宜建立桥隧运行监测系统。

5.6路线交叉

5.6.1路线交叉应合理选择交叉形式,高速公路与各级公路、铁路交叉,一级公路与交通量大的公路、

铁路交叉,必须采取立体交叉;二级公路与铁路交叉,应采取立体交叉;二、三、四级公路间的交叉,

直行交通量大时,宜采用立体交叉。

5.6.2公路立体交叉应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合理设置互通式立交或分离式立交。

5.6.3国省道、农村公路上平面交叉宜为直角,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45°。同一位置平面交叉

岔数不宜多于5条。应按《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合理设置信号灯。应进行合理

渠化。

5.6.4公路平面交叉口应进行通视三角区停车视距检验,应有足够的通视区和足够的视距,其绿化应突

出平交口的平面形状。公路立交区匝道空间范围内的绿化不应遮挡视线,以低矮绿化为主,乔木宜种植

在匝道外侧,兼起视线诱导作用

5.6.5公路与乡村道路相交应考虑农业耕作机械需求,合理选择相交位置、形式、间距。按照《公路工

程技术标准》(JTGB01)应合理设置通道或天桥,并保证车行通道合理净空。

5.6.6公路与架空送电线路、原油管道、天然气输送管道相交时,宜为正交。管道与各级公路采用下穿

方式相交时,应设置地下通道(涵)或套管。严禁易燃、易爆、高压等管线设施利用或通过公路桥梁和

隧道。

9

DB3305/T

46—2018

6景观与人文

6.1一般规定

6.1.1公路景观总体设计应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考虑路外人及用路者的视觉印象及心理感受进行合理

设计。

6.1.2美丽公路应进行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并应满足公路在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的具体功能要求,

充分发挥公路景观绿化在改善道路景观、改善生态环境、视线诱导等方面的作用。

6.1.3美丽公路建设应有利于推动公路文化发展,推广公路核心价值理念,将公路文化贯穿于行业管理

实践的全过程。

6.1.4公路景观设计应保护沿线自然与人文景观,处理好路与地形、村落等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关系,路

景融合,使路段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6.2自然景观

6.2.1宜按照自然景观特征进行路线布设,以使公路沿线自然景观在轮廓、色彩和层次上均有较高的视

觉质量。

6.2.2地形地貌会影响公路的结构和线形,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借助地形地貌的变化来丰富公路的景观

面貌,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路景观。

6.2.3在水文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采用恰当的景观手法,将公路沿线范围内的江、河、湖、海、瀑布、

涌泉等水体景观融入公路景观中,构造水路融合的公路景观效果。

6.2.4应充分发挥公路沿线地表乔灌木、花卉等植被的美化作用,使公路与植被景观协调统一,创造有

生气、有意境的公路景观。

6.2.5宜充分利用日出、日落,云、雾、雨、雪,以及季节变换等天象时令因素产生的时相特征来丰富

公路景观视觉空间的多维性,使经常出入的用路者感受到景观的富于变化性,而不产生审美疲劳。

6.2.6公路沿线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自然景观资源宜形成公路自然景观段落,各景观段落的长度适

宜,且形成多样统一的关系。

6.3人文景观

6.3.1应充分利用公路沿线管理及服务站点、主题雕塑、公路文化展览馆等,弘扬公路行业文化,宣传

现代公路养护管理理念,普及公路基本知识、法律法规。

6.3.2宜充分利用公路沿线观景平台、古道、文化遗址、历史城镇等人文景点,展示地域的历史文化、

民族民俗文化,以推动沿线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公路的文化品位。

6.3.3在满足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公路路线设计宜有利于公路沿

10

DB3305/T

46—2018

线附近各旅游观光点(包括以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景区、农业观光带、主题游乐场,主题文

化娱乐基地等)的可达性和互通性。

6.3.4公路沿线人文景观节点间隔距离应适当,以使人文景观既能有效缓解司乘人员的感知疲劳,又不

使行车信息负荷过大。

6.4路域景观

6.4.1线形空间景观

6.4.1.1进行公路动态景观设计时,应考虑车速对线形和环境设计的影响。设计速度为60km/h的二级

及以上公路其线形设计宜符合高速、安全与舒适性要求,并考虑线形协调、与地形和环境相适应。设计

速度为40km/h的三级及以下公路线形设计以安全性为主,并考虑方便沿线居民出行。

6.4.1.2公路平、纵断面线形应顺应地形,与周围的山川、森林、建筑物等自然或人工景观融合协调,

做到线形流畅、视野开阔。

6.4.1.3公路路线技术指标的选用及组合设计应注意协调、一致,应保持线形在视觉上的连续,视线诱

导良好,避免造成视觉的扭曲或折断的错觉,影响美观和安全行驶。

6.4.1.4线形空间造型宜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透视图评价,以检验线形的安全与舒适性,以及线形

与沿线景观的协调性。

6.4.1.5慢行道和机动车道宜采用分离板块或彩色铺装设计。慢行道使用与机动车道不同的铺装颜色

时,应综合考虑色彩与视觉心理的平衡,铺装色具有视觉引导效果。慢行道线形、色彩应与周围景观相

协调。

6.4.2构造物景观

6.4.2.1公路构造物包括桥、涵、隧道等。公路构造物的设计应与空间立体线形协调。

6.4.2.2桥梁景观设计应做到建筑形式美与功能美相结合。桥梁结构形式宜简洁、精练,富于动态或静

态美感;桥梁的色彩搭配宜与环境和景观协调,考虑动视觉特性要求,应保持桥梁线形不影响路线线形

的流畅与连续性。

6.4.2.3公路隧道门洞口位置选择、洞口景观设计宜因地制宜,充分体现乡土风情,地域特色和历史文

化。

6.4.2.4隧道开挖扰动范围的边坡应尽量恢复其原有植被栽植。物种选择宜选用当地物种,便于管理并

与环境协调。

6.4.3沿线建筑景观

6.4.3.1公路沿线服务及管理设施内的建筑设计风格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尽量采用与林田、村落、自

然风景相协调的地方特色建筑。

11

DB3305/T

46—2018

6.4.3.2公路沿线建筑区的绿化景观设计以美化为主,通过植物绿化、园林小品造景等营造集绿化、美

化、乡土化为一体的优美、舒适的工作和游览、休闲环境。

6.4.4路基工程景观

6.4.4.1公路路基工程应进行景观规划与设计,指导施工,使公路与环境自然融合,生态恢复,减少施

工痕迹。

6.4.4.2路基土石方工程在设计中应考虑改善边坡外观,较陡的坡面加固宜采用与自然岩石大致相仿的

色彩与造型。

6.4.4.3公路土质边坡宜采用种草、栽植灌木等植物防护措施。在雨水较多或坡面面积较大时,宜采用

工程防护加植物防护措施进行加固绿化,利用绿化植物覆盖防护工程的人工痕迹,并与周围环境景观协

调一致。

6.4.4.4公路土质边坡挡土墙的景观设计应与绿化相结合,以改善其生硬的外观视觉印象。石质边坡挡

土墙应尽量采用浆砌块石或混凝土加石质墙面,以和岩石边坡相协调。

6.4.4.5公路挡土墙表面的图案景观宜简洁、色彩鲜明、尺度适宜,便于用路者识别与观赏。

6.4.4.6公路排水系统的设计宜顺应地形、地貌,充分利用水塘湖泊,采用植物绿化修饰人工痕迹,宜

将排水设施隐于绿化环境中,使其过渡自然。

6.4.5公路绿化景观

6.4.5.1公路绿化的范围包括公路两侧用地、公路隔离带、防护带、交通岛、广场、立体交叉道路的上

下边坡等。

6.4.5.2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因路制宜、适地适树、确保安全”的方针,公路沿线绿

化宜体现地方特色,尽量采用当地乔、灌、花、草等地方植物。绿化植物的树形、色彩、质地、香味与

季相的搭配与利用、栽植方式等应考虑绿化功能与动视觉效果。

6.4.5.3绿化树种宜选择当地物种,既便于管护、也易成活、发育良好、抗逆性强、病虫害少。

6.4.5.4沿线绿化合理覆盖路堤、路堑、分隔带等可绿化的公路用地。可绿化路段的绿化率应达到100%,

使公路与周边环境和景观相协调,不宜人为设置绿化倒坡。

6.4.5.5公路绿化种植保存率和成活率应达到90%以上,定期组织公路绿化巡查,及时对公路两侧绿化

树木进行修剪、防虫、除虫等作业,确保树冠不妨碍行车视线和交通安全。

6.4.5.6中央分隔带绿化应具有防眩作用,且不能遮挡视野,以种植小乔木、灌木为主。植物配置可适

当变换,避免视觉疲劳,色彩不宜过于缤纷。

6.4.5.7除有必要遮挡视线的情况外,公路两侧的绿化景观应体现公路景观空间的开放性,视野的多样

性。高等级公路路侧纵向树木如连片成林,其间应设置5S行程间隙,以满足用路者观赏眺望风景的要

求,其间距间可采用不遮断视线的植物绿化。

6.4.5.8濒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滨水绿带的

12

DB3305/T

46—2018

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

6.4.5.9公路曲线外侧、凹曲线或凸曲线顶部可种植列树,应用列树的连续性引导视线。

6.5公路文化

6.5.1宜完善公路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以公路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深入实施文明素质、文化

精品、文化产业、文化阵地、文化人才、文化旅游、科教发展、健康保障等湖州市文化改革发展“八项

工程”,以提高公民爱路护路意识。

6.5.2宜通过提高基层一线职工的生活条件、加强基层养护站文化建设等措施有效加强对一线职工的人

文关怀,以提高其公路主人翁意识。

6.5.3应积极评选和奖励在公路设计、建设、养护、执法和服务等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或集体,以

充分体现美丽公路的人物美。

6.5.4应打造依法治路的行业部门,推行依法高效的行业作风,推行服务为民的行业品质,建设有特色

的行业文化,构建保障有力的廉政体系,以充分体现美丽公路的行风美。

13

DB3305/T

46—2018

7安全保障

7.1一般规定

7.1.1公路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思想,在公路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过程中

注重交通安全的保障。

7.1.2完善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实施,加强运营养护管理,提高车辆与人员的行驶安全性,减少因

道路设施缺陷引发的意外交通伤亡事故。

7.1.3应合理选择道路线形参数,使公路上车辆运行速度协调性良好。

7.1.4对于已建成的公路,应组织道路安全隐患排查,建立路况安全监测和报警机制,及时对道路安全

隐患进行处治。

7.2制度保障

7.2.1公路运营与养护管理应本着服务以及保畅的原则,建立健全完善的公路运营与养护管理的组织机

构。各级公路管理机构须配备足够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力推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7.2.2公路收费站、服务区、基层执法站、养护站等各级管理或服务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

规范化管理,保障运营养护工作的效率,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7.2.3公路管理机构应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管理。养护技术管理各种基础资料和养护工程技

术档案应齐全完整、整理规范。档案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库存档案和设备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应积

极采用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

7.2.4公路管理机构应完善公路检查制度,定期对公路进行检查,及时准确的掌握公路路况质量和使用

品质,评价和考核公路的运营性能。应充分利用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结果加强养护管理、辅助编制养护计

划等工作。

7.2.5公路养护安全作业应严格按照现行《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执行。建立健全工地安

全组织保障体系,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切实做到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

进生产,保证人和机器在生产中的安全。

7.2.6公路养护应建立公路养护信息管理平台。平台的基础数据库需要储存和管理公路基本信息,建立

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各种技术基础统计数据应规范准确、采集更新及时。

7.2.7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应建立养护科学决策相关制度或规范,完善公路养护科学决策体系。科学、合

理制定养护工程方案,将道路全寿命周期养护成本控制在良好的预算范围内。

7.2.8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应积极开展预防性养护,投入稳定的养护资金,制定预防性养护指导政策、技

术方案等,并做好后期跟踪评估及技术总结。

7.2.9公路路政管理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执行,路政许可

14

DB3305/T

46—2018

权限、程序、条件严格按照《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规定执行。

7.2.10公路路政管理应规范队伍建设,完备超限运输等检测站点,建立管理档案制度,健全巡查制度。

7.3运营保障

7.3.1公路技术状况的检测应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评价标准按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

标准》(JTGH20)执行。

7.3.2公路管理部门应建立公路信息指挥平台,合理设置监控设施。

7.3.3道路通行应保持连贯畅通,减少公路瓶颈路段、断头路、联通路对行车安全的不利影响。

7.3.4道路施工期间,应合理设计施工组织方案,进行施工期的道路交通组织,减少道路施工对车辆通

行的影响。

7.3.5公路管理机构应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统计,有条件时可建立事故数据库,对事故详细信息进行汇

总,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不断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水平,使公路交通事故率指标逐年降低。

7.3.6交通事故处理、道路养护维修等道路作业区应由警告区、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和终止区组成,

交通管理部门应合理布设、及时拆除交通安全设施,加强夜间作业现场管理。

7.3.7无信号交叉口、出入口、分隔带开口等重要节点上的视距应满足安全要求,视距三角形区域内不

得有任何阻碍通视的物体,视距不能满足安全要求的地点可采取设立反光镜、速度控制、明确路权等措

施保障通行安全。

7.3.8对易因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交通产生重大影响的路段,设置完善防护设施,确保公路抗灾

能力符合相关要求。

7.4应急保障

7.4.1应积极组建应急队伍,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水平。

7.4.2对于因低温天气可能造成道路冰冻等灾情地区,应建立公路防冰冻预案。根据沿线自然、地形条

件使用环保型除冰产品、除冰设备、热力资源等多种除雪方式,减少对环境和道路的污染与破坏。

7.4.3公路管理部门应保证通信监控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通信线路全天候畅通和监控设备不间断运

转,保证对紧急事件迅速做出应对措施。

7.4.4高速公路、国省道宜建立和完善公路应急管理预案,一般灾害条件下公路应急救援应在1.5小时

内到达、应急抢通应在24小时内完成。

7.4.5应充分利用现有场站设施,建设国家级区域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中心和市、县级公路养护与应急保

障中心。

15

DB3305/T

46—2018

8环境保护

8.1一般规定

8.1.1美丽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遵循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8.1.2美丽公路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与养护阶段应保护公路沿线生态和社会环境,维护生态

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减少环境污染、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

与治理措施,进行环境保护设计。

8.2生态环境保护

8.2.1公路选线应绕避敏感度高的环境敏感区。对于因条件限制而比无法绕避的路段应采取有效的保护

措施,减少公路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8.2.2公路中心线距省级(含)以上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边缘不应小于100m,在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

出没路段应设置动物通道走廊。

8.2.3公路选线应遵循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的原则,在调查公路沿线土地资源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进行

方案比选,尽量减少农用地、湿地占用。

8.2.4公路路线方案应避免大规模拆迁,同时应采取保障性措施维持防洪、农灌、通讯、电力等其他基

础设施能够保证最低使用要求,避免对路线范围内的居民产生严重的扰动。

8.2.5路线设计应充分考虑人们出行的需求,合理设置横向通道设施,满足沿线人员安全、便利、舒适

出行的需要。

8.2.6公路建设过程中应合理安排燃油、电力、材料、水资源的使用,节约能源;有条件时,宜使用绿

色清洁能源。

8.2.7应对施工场地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勘测,建立施工现场生态环境保护区,有针对性采取施工控制

措施,缓解施工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8.2.8新建公路建设项目应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书(表);改建公路对已经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应采取治理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面积。

8.3污染防治

8.3.1公路沿线噪声影响较大的位置应设置必要的隔声设施或通过栽植绿化林带减少噪声污染。

8.3.2穿越城区的公路施工期间,昼间噪声排放值超过70dB,夜间超过55dB的地点须采取有效的降噪

减振措施。

8.3.3公路施工和运营期间,应根据《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采取有效的环境污染防治措

16

DB3305/T

46—2018

施,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限期清理施工垃圾、材料堆场遮蔽挡风、洒水保湿等措施减少扬尘污染。

8.3.4公路施工和运营期间,应根据《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采取有效的水污染防治措施,

宜对公路施工、运营产生的中水进行回用。

8.3.5公路新建、改建、大中修过程中,对于可回收的废弃物宜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对于未回收的固

体废弃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妥善处置。

8.3.6合理选择取、弃土场位置,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当取、弃土破坏了原有地表植被或改变了原

地表自然坡度而形成裸露坡面时,应及时进行生态恢复。

8.3.7公路施工场地、生活办公场地、施工便道等临时用地待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清理、修整与复绿,如

为耕植土应恢复后复垦;如不能复绿或复垦时,可加以整形利用地形做建筑小品进行景观设计。

17

DB3305/T

46—2018

9绿色技术

9.1一般规定

9.1.1在公路全寿命周期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管理,依

托先进技术,以绿色发展为基础,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做到环境保护、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9.1.2公路全寿命周期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

能源应用;积极推广应用供配电系统节能技术、LED节能灯具、照明智能控制系统、隧道通风节能技术、

温拌沥青技术和冷补养护技术等新技术和新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新建、改造隧道原则要求

使用节能照明灯具。

9.2绿色施工技术

9.2.1在不影响正常施工的条件下,宜采用降低电能和燃油、沥青和矿料用量等节能技术,充分利用原

有旧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材料运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

9.2.2施工便道的选择以既有道路优先;其次,若要新建便道,则以红线内用地优先,减少借地数量。

结合当地区域规划建设项目部驻地,或租用当地空置厂房作为驻地;场站的建设可结合当地县乡镇未利

用平台。

9.2.3施工中对沿线历史文物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施工过程中造成文物损坏。

9.2.4施工中应优先采用有利于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施工技术、施工机械设备与施工材料。

9.2.5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采取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

废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对人和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9.2.6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并及时清理,垃圾处理率不得低于60%;建筑垃圾定点存放,严

禁混放,并及时清运,垃圾处理率不得低于60%。

9.3绿色建筑技术

9.3.1公路沿线和服务区内建筑等,宜采用外墙外保温体系、双(多)层玻璃幕墙节能体系等绿色墙体

节能技术,达到建筑保温、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用的效果。

9.3.2公路沿线和服务区内建筑等,宜采用降低过热和眩光的遮阳节能技术来提高室内热舒适性、视觉

舒适性和隔绝性。

9.3.3公路沿线和服务区内建筑等,宜采用蓄水屋面、种植屋面、冷屋面、玻璃采光屋顶、ETFE膜屋

顶等屋面节能技术,改善顶层房间热舒适环境。

9.3.4应合理选用建筑节水技术,减少水资源消耗并尽可能提高其循环利用率。

18

DB3305/T

46—2018

9.4绿色养护技术

9.4.1对于公路技术状况处于良及以上水平的路段,宜推广采取雾封层、微表处、精细磨耗层罩面、薄

层罩面等预防性养护技术,达到改善路面功能状况,延缓路面结构强度衰减的目的。

9.4.2土质路堑边坡宜采取植物防护或篱格填石的加固养护技术,同时宜采取边坡护坡绿化技术解决边

坡生态恢复问题。

9.4.3应采用植物保护无公害绿色防治技术,以控制病虫、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9.4.4公路养护中,宜积极推广应用路面再生、沥青混凝土自修复、低噪声微表处技术等新技术,或选

用新材料建设低噪声沥青路面、底吸热沥青路面、尾气分解型路面等新型公路,提高养护效率及效果。

9.4.5公路养护过程中,积极采用路面材料循环利用技术,使路面旧料回收率(含回收和就地利用)达

95%以上,循环利用率(含回收后再利用和就地利用)达85%以上。

19

DB3305/T

46—2018

10交通服务与信息化

10.1一般规定

10.1.1公路服务设施建设应从最大限度满足美丽公路高效、安全、经济、舒适的要求出发,兼顾建设

者、经营者的利益和社会效益。

10.1.2公路设施服务应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服务至上、环保经济、便于管理”的原则,为提

升公路服务水平提供保障。

10.1.3美丽公路信息化服务应利用广播、网络、终端、可变情报板等多种方式,提供包括路况、路径、

气象等多样化信息。

10.2人工服务

10.2.1公路服务人员应微笑服务、主动热情、文明礼貌。

10.2.2公路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秉公办事,规范工作,在工作时间内,严格遵守着装风纪规定,做

到佩戴整齐、仪表端正。

10.2.3公路窗口服务应便民利民,及时反映、处理投诉。

10.2.4公路服务窗口应环境整洁、安全有序,公示相关办事流程、服务指南等;

10.2.5公路路政人员应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依法执政。

10.2.6公路监控服务人员应耐心接受咨询、求助;接受案件报案、投诉举报;认真做好记录并及时交

办相关部门,2个工作日内向来电人反馈处理结果。

10.3设施服务

10.3.1高速公路应合理设置服务区、停车区,服务区应设置停车场、公共厕所、加油站、车辆维修、

餐饮与小卖部等配套设施,宜设置充电设施、母婴室、司乘人员室内(外)休息室,提供路况信息查询、

无线上网等服务;停车区应设置停车区应设置停车场、公共厕所、室外休息区等设施。

10.3.2普通公路应因地制宜拓展公路服务功能,宜合理设置服务站,为公路使用者提供包括停车休息、

如厕、加水、购物、观景、充电等服务。服务站位置应充分利用普通公路沿线现有的公路服务与管理站

场(含养护站、加油站、超限运输检测站、客车停靠站等)、高速公路互通出入口、旅游集散中心、农

家乐、公路沿线边角地等进行改造建设和功能拓展,并设置规范的站名标牌和指引告示标志。

10.3.3公路服务设施区域内应合理组织交通,保障通畅。

10.3.4公路沿线应合理设置客运汽车停靠站,客运汽车停靠站应设置车辆停靠和乘客候车设施。

10.3.5公路指路体系应满足公路交通参与者的需求,在沿途经过道路、相关城镇、景点、重要公共设

施、服务设施等公路路内范围均合理设置指路标志,并协调一体化设计,统一管理。

20

DB3305/T

46—2018

10.3.6公路收费系统宜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收费手段,高速公路和交通繁忙的大桥、隧道应设有自动收

费的ETC车道,以减少车辆延误,提高收费车道的通行能力。

10.4信息服务

10.4.1高速公路监控设施必须达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中A级水平,干线公路宜建设运

行监控网,实现重要路段视频监测全覆盖,并按要求接入省、市、县三级公路网监测与应急管理平台。

公路宜与公安等其他系统积极开展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建设及视频图像信息整合与共享工作。

10.4.2公路宜利用线圈、卡口、监控设施等采集交通流、道路、设备运行等信息,并及时对信息进行

处理,通过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实现对公路车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引导、分流,避免拥堵。

10.4.3公路通信系统应具有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业务功能,可满足收费系统、监控系统的带宽和

传输模式要求,并为交通专用通信网提供服务。

10.4.4公路应利用货车自动检测系统、车牌识别技术、现场图像抓拍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推进公路

交通非现场执法。

10.4.5公路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媒体、呼叫中心、车载终端、移动终端、可变情报板等服务设

施,搭建公路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在有条件的服务站点可设置查询终端;公路应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

提供公路气象信息预报发布服务。

21

DB3305/T

46—2018

11美丽公路+

11.1一般规定

以“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美丽公路+”模式,使公路不仅

具有交通功能,还宜兼具其它社会功能,构建自然风景线、历史人文线、科创产业线、生态富民线等公

路线,促进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升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品质。

11.2美丽公路+旅游

公路宜结合沿线本地旅游特色,打造旅游特色公路或辅助旅游宣传。对4A级以上景区宜设置旅游

宣传指示牌,并在收费站、服务区等设立全域旅游宣传展示(电子)平台,发放旅游宣传册等。

11.3美丽公路+文化

美丽公路宜利用各种方式或活动推广公路文化,扩大美丽公路的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倡导全社会

形成爱路、护路的共识;公路沿线设施适当处嵌入城市标志或人文景观图像等,加大宣传城市特色文化。

11.4美丽公路+体育

美丽公路可利用自身有利条件,为适宜的体育运动或相应的赛事提供场所,促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

人际关系融洽。

11.5美丽公路+产业

美丽公路应利用其四通八达优势,为地方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